清朝的镇国公、辅国公和一等公有什么区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写作素材
清朝的镇国公、辅国公和一等公有什么区别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71 回复:
1
[人文通史]
清朝的镇国公、辅国公和一等公有什么区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君芊
ZxID:20542791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6-05
最后登录
2025-09-11
在线时间
22309小时
发帖
16703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49024
威望
63562
鲜花
691023
鸡蛋
39
在线时间
22309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691023
鲜花
39
鸡蛋
等级:
派派书评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9-02
0
清朝爵位体系包括皇室宗亲爵、蒙古贵族爵以及外姓功臣爵,其中镇国公归属于皇室宗亲爵位范畴。类似地,一等公则如同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傅恒所获封的一等忠勇公,此类爵位专授于外姓功臣。因此,不妨思考一下,在皇室宗亲与外姓大臣之间,究竟谁的地位更为尊贵?
清朝的皇室宗亲、蒙古贵族以及外姓功臣这三类封爵,在身份地位上,皇室宗亲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蒙古贵族,而外姓功臣则位列第三。然而,这种排序仅针对身份地位而言,至于实际收入和待遇,情况则有所不同。实际上,皇室宗亲的收入待遇最为优厚,其次是外姓功臣,而蒙古贵族的收入待遇则相对较低。
皇室宗亲的爵位体系主要划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不同等级,具体包括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等。
这四等爵位,包括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均为皇室宗亲所拥有的高级爵位,而获得这些爵位的人往往与皇帝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
镇国公与辅国公均位列皇室中级爵位之列,其中镇国公与辅国公又细分为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以及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这两种爵位在收入和待遇方面并无差异,镇国公的年收入为700两银子及700斛禄米,而辅国公的年收入则为500两银子及500斛禄米。
奉恩镇国公与奉恩辅国公,以及不入八分镇国公与不入八分辅国公,这四者之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身份地位方面。清朝特别重视地位和面子,所谓的“八分”待遇,具体指的是朱轮、紫缰、宝石顶、双眼花翎、牛角灯、茶搭子、马坐褥和门钉等八种特殊待遇。
朱轮与紫缰分别指代了出行马车上的车轮与马匹的缰绳,奉恩镇国公与奉恩辅国公所乘坐的马车,享有使用红色车轮与紫色缰绳的特权,这一规定彰显了身份地位的差异与象征意义,然而,那些未能达到八分标准的镇国公与辅国公,则无权享用这些象征尊贵之物。
宝石顶特指帽子上镶嵌红宝石的顶饰,此类装饰在皇室宗亲的爵位体系中,通常只有奉恩镇国公及奉恩辅国公等爵位以上的宗亲才能享有。然而,对于非皇室出身的朝廷大臣而言,即便是一品官职,亦能获得红宝石顶的待遇。至于一等公爵,同样享有这一殊荣。但在皇室宗亲中,这一待遇则有所区别,八分镇国公以下,包括八分辅国公在内的爵位,则需佩戴珊瑚顶饰,以示区别。
花翎帽后装饰的羽毛,根据眼数的不同分为单眼、双眼和三眼,眼数越多,爵位等级越高。亲王至贝子这一等级,直接佩戴三眼花翎;奉恩镇国公与奉恩辅国公则佩戴双眼花翎;而不入八分镇国公以下的所有宗室爵位,则仅能使用单眼花翎。
牛角灯,夜间的照明射灯;茶搭子,保温热水的器具,恰似暖水瓶;马坐褥,鞍辔下铺设的垫子,旨在提升骑乘的舒适度。这些优待,却是八分镇国公与八分辅国公无法享受到的。
门钉,即家门上的金属钉饰,其数量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紧密相关。皇帝位居最尊,故紫禁城之门钉排列为九行九列,共计八十一枚。亲王府第的门钉数量次之,为九行七列,共六十三枚。至于郡王至奉恩辅国公这一等阶的府邸,门钉配置一致,均为七行七列,合计四十九枚。而八分公爵以下的府邸,门钉则排列为五行九列,总计五九四十五枚。
门钉之数,外姓大臣被封为一等公爵者,其家门前门钉与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之家相同,均为四十九颗,排列为七七四十九之数。而外姓大臣获封侯爵,其家门门钉数目亦与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之家等同。至于外姓大臣所封侯爵以下之爵位,其家门门钉数量均为五行五列,共计二十五颗。
清朝皇室宗亲的爵位中,八分镇国公与八分辅国公以下均被视为低阶爵位。然而,与蒙古贵族及外姓功臣相比,皇室宗亲的爵位在收入、待遇以及身份地位上均略胜一筹。
蒙古贵族确实拥有与清朝皇室宗亲相匹配的爵位体系,他们不仅在蒙古亲王的基础上增设了汗王这一封号。按理说,蒙古汗王的地位理应高于皇室宗亲中的亲王。然而,蒙古汗王的年收入仅有2500两银子以及40匹绸缎,相较之下,清朝皇室宗亲的亲王年收入高达1万两银子,另加1万斛禄米。尽管在身份地位上,清朝的亲王并不如蒙古汗王显赫,但他们的年收入却远超蒙古汗王。实际上,蒙古汗王的年收入与皇室宗亲爵位中的多罗贝勒相当。
蒙古贵族中的镇国公年收入仅有300两银子及9匹绸缎,其收入远低于清朝皇室宗亲封爵中的镇国公爵位,后者收入超过前者一倍以上。至于公爵级别,外姓功臣的一等公爵位年收入与皇室宗亲的镇国公爵位年收入相当,均为700两银子与700斛禄米。清朝皇室宗亲所拥有的辅国公爵位,其年收入包括500两银子以及500斛禄米,这一数额与外姓功臣所享有的伯爵位年收入相当。然而,对于蒙古贵族而言,其辅国公爵位的年收入则相对较低,仅有200两银子以及7匹绸缎,与皇室宗亲和外姓功臣相比,差距明显。
因此,清朝的统治者擅长于政治上的权衡之道,他们在身份地位和外在形象上对蒙古贵族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而在实际的经济收入方面,外姓功臣的所得却相对较高。如此一来,蒙古贵族在表面上得到了应有的敬重,而外姓功臣则实实在在获得了利益。当然,最终的地位还是归属于皇室宗亲,因为皇室宗亲才是清朝皇室的象征和门面。
在清朝,除了通过收入和外在的气派来衡量,更能在国家盛大的庆典以及朝会场合中,明显辨识出官职的尊卑差异。
在清朝的日常朝会、国宴以及各类国家重要庆典中,王侯将相与文臣武将需依次排列成队,按照爵位高低依次站立。从亲王至奉恩辅国公这一序列,均位列王公之列。其中,亲王爵位最高,位于队列最前端,紧邻皇帝;而奉恩镇国公与奉恩辅国公则位于王公队列的末端。
八分镇国公与八分辅国公以下的皇室宗亲爵位,均归属随旗行走的班列。他们需站在各自所属的八旗行列中,紧随本旗旗主排列,且依照爵位的高低顺序排列。因此,八分镇国公和辅国公便成为了随旗行走班列中的前排要员,而奉恩镇国公和辅国公则位于队列的末端,八分镇国公和辅国公则占据了队列的尖端位置。
同宗大臣若身居官位,便需依照大臣的品级依次排列,首先观察官员的爵位,爵位最高的排在最前方,接着是官级的高低,按照这个顺序,外姓功臣的一等公爵自然位于最前端,然而即便如此,他们相较于奉恩镇国公,在王公行列中仍位于末端,距离皇帝更为遥远。
总的来说,在朝会、国宴以及各类国家级盛典中,皇帝身边始终是亲近的皇室血亲,即便奉恩镇国公与辅国公身处王公行列的末尾,他们仍比随从旗帜行进的大臣们更靠近皇帝,这也彰显了他们尊贵的地位。
在清朝初期,镇国公爵位列第三等,相当于在努尔哈赤建立清朝,那时称为后金,尚未设立亲王与郡王爵位。当时,皇室最高爵位为贝勒,次之是贝子,而镇国公与辅国公则位列第三等。在这一时期,镇国公爵位被视为高级爵位。
在努尔哈赤的时代,他的众多子嗣中,有不少人被授予了镇国公或辅国公的封号。直至清太宗皇太极将国号更改为大清,这才正式采纳了明朝的爵位体系,并设立了亲王与郡王的爵位。与此同时,镇国公的爵位也从原先的高等爵位降级为中等爵位。
尽管皇太极创设了亲王与郡王这两个最高等级的爵位,然而在那时,这些尊贵的爵位仅被授予那些在战场上建立卓越功勋的皇子。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不仅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努尔哈赤离世后,他竭尽全力支持皇太极登基执政,对皇太极的即位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因此,当皇太极改革大清爵位制度时,便将代善封为地位仅次于皇帝的礼亲王,这不仅是对他战功的嘉奖,更是对他尊贵的体现。
首批被封为王爵者,多数如代善一般,因军功显赫而获此殊荣。然而,努尔哈赤共有十六子,其中不乏未能如代善那般英勇善战,为清朝建国立下赫赫战功者。因此,皇太极并未对这些兄弟授予王爵,而是维持了他们在努尔哈赤时代所拥有的爵位。
后来,清朝确立了爵位承袭的降级制度。然而,这一制度中明确指出,努尔哈赤直系后裔的爵位最低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或辅国公。因此,在努尔哈赤的后代中,仍有不少人的爵位是镇国公或辅国公。尽管他们在皇室宗亲中的爵位仅算中等,但他们的地位显然高于外姓功臣的一等公。
清朝实行着八旗制度,皇室中接近核心的宗族成员,即努尔哈赤的直接后裔以及济尔哈朗等宗亲的后代,普遍拥有旗分牛录。尽管清朝众多皇室镇国公的爵位并不显赫,但在八旗体系内,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旗分牛录,即旗丁,这些旗丁归他们统属。至于清朝的外籍功臣,他们大多也是八旗体系中的一员。若某位非本姓的功臣拥有一等公爵头衔,而这头衔恰巧属于某位镇国公麾下的旗人,尽管镇国公并非旗主,但只要他拥有旗分牛录,便算是一等公的一部分主人。若一等公恰巧又是镇国公旗下旗分牛录的下属,那么镇国公便成为了一等公的真正主人。在这种情况下,一等公见到镇国公时必须下跪请安,由此可知,镇国公的地位显然比一等公更为尊贵。
自清朝中叶起,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帝王的削弱与压制,皇室宗亲的权力逐渐减弱,他们多数仅保有尊贵的身份,而实际掌握的权力有限。与此同时,非皇室出身的功臣,尤其是到了中叶之后,那些被封为一等公的人,要么是建立了赫赫战功,要么是深受皇帝的宠爱,他们在官场中亦多担任要职,位高权重。
傅恒,乾隆的表弟,曾协助乾隆成功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乱,攻克准噶尔汗国,抵御缅甸边境的侵扰,战功赫赫。他不仅被封为一等忠勇公,在官场之上,更是身兼大学士、军机大臣之职,可谓文武双全,权势显赫。一般而言,即便是奉恩或未入八分的镇国公,也不过是乾隆的远亲,他们在权力和信任度上,显然无法与傅恒相比。
傅恒虽然已经去世,但其葬礼却只能按照外姓功臣的一等公的规格进行。然而,鉴于傅恒曾立下赫赫战功,乾隆皇帝特地下旨,要求以皇室宗亲的镇国公爵位级别为其举行葬礼。这一举动充分表明,即便傅恒功勋卓著,他在身份地位和排场上的地位也远远不及皇室宗亲的镇国公。但在权力和皇帝信任度方面,傅恒无疑远超当时的镇国公。
即便如傅恒这等外姓功臣,即便权力显赫,深受皇帝青睐,在见到自己旗下镇国公时,亦需谦恭地行礼。此乃清朝祖制之规定。当然,镇国公亦不会过分傲慢,毕竟在实权上,他远不及对方,双方不过是表面上互相敷衍罢了。
如同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他不仅备受乾隆的宠爱与信赖,官位显赫,权力无边,还获得了忠襄公的一等封号,然而他所属的正红旗,若他遇见了管理自己旗下牛录的正红旗镇国公,他同样必须跪地磕头,向他请安,这一点充分表明了镇国公的尊贵地位远超外姓功臣的一等公。
通常情况下,皇帝为了规避一等公,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在向他请安时可能出现的尴尬场景,便会将那些因军功显赫而被封为一等公的臣子,提升至上三旗之中,赋予他们抬旗的荣誉。
自顺治帝亲政起,两黄旗与正白旗归皇帝直接掌管,没有了旗主王爷,这三旗便被称作上三旗。到了康熙年间,又进一步规定上三旗中不得有皇室近亲。康熙的子嗣成年后,大多被安排到下五旗分府治理,而皇室宗亲也被分配至下五旗。因此,上三旗中并无皇室宗亲。将一等功臣提升至上三旗,意味着他们今后只需向皇帝行礼,无需再向其他旗属的皇室宗亲行礼。
然而,那些得以被皇帝赐予抬旗殊荣的一等公,大都是因战功赫赫的功臣、老将,或是后妃们的父辈这类外戚。即便是像和珅这样的文官,纵使乾隆皇帝对他宠爱有加,也绝不可能为他破例赐予抬旗之礼。
因此,在大多数情形下,能够被封为一等公的人,往往都是朝廷中的显赫大臣,他们的权势远超镇国公。然而,承恩公这一爵位是个例外,通常获得一等承恩公称号的人,多为后妃的父亲,即外戚。为了遏制外戚的权力过重,清朝规定外戚的权力极为有限。尽管镇国公的权力通常不及一等公,但其在身份和地位上却显著高于一等公。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大清亡国后皇帝的妃嫔们都该何去何从
鲜卑逆袭:三万汉骑全军覆没,谁终结了汉军不败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神鸟
国之脊梁汤飞凡
中世纪社会阶层的三重结构
古埃及女性的工作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1-02-25
最后登录
2025-09-11
在线时间
15281小时
发帖
8197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9026
威望
19615
鲜花
240579
鸡蛋
17
在线时间
15281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240579
鲜花
17
鸡蛋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09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不入八分辅国公”是什么职位?清朝为何要设立这么奇怪的职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