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国后皇帝的妃嫔们都该何去何从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写作素材
大清亡国后皇帝的妃嫔们都该何去何从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179 回复:
0
[人文通史]
大清亡国后皇帝的妃嫔们都该何去何从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君芊
ZxID:20542791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6-05
最后登录
2025-09-06
在线时间
22281小时
发帖
16687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45563
威望
63494
鲜花
690900
鸡蛋
39
在线时间
22281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690900
鲜花
39
鸡蛋
等级:
派派书评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9-02
0
自康熙帝开启盛世,清朝国力达到顶峰,历经康、雍、乾三代,但正如俗语所说,财富难以传承至三代,辉煌一时的大清帝国亦未能幸免于难。在“康乾盛世”过后,帝国迅速陷入衰落,后继者挥霍无度,耗尽家产,终至破产倒闭。从顺治帝入关到溥仪退位,清朝长达268年的封建统治,这场繁华的戏剧终于画上了句号。
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弊端之一便是妻妾众多,尤其是那些封建统治者,他们身边的妃嫔如云,使得无数女子将宝贵的青春时光耗费在了深宫高墙之中。
那么清朝灭亡之后,紫禁城里的嫔妃都去哪儿了?
其实到了清朝后期,后宫中已经没有几位真正意义上的妃嫔了。民国时期存世的前清宫中嫔妃,仅限于清末三位皇帝的后宫成员。同治帝英年早逝,年仅19岁便驾崩,其身后仅有一位皇后和四位妃子;光绪帝深受慈禧太后严加看管,即便在位三十余年,也仅有皇后一位和两位妃子,而珍妃亦不幸成为慈禧太后手中的牺牲品;溥仪,这位幼年登基的皇帝,在青少年时期身体便被宫女们所损害,因此并未纳娶众多妃嫔,成婚之时也仅有皇后和一位妃子相伴。
细细数来,清朝覆灭之际,宫中已寥寥无几的妃嫔。同治帝当时尚存三位遗孀健在,她们分别是:同治帝的瑜贵妃赫舍里氏,即敬懿皇贵太妃,珣贵妃阿鲁特氏,亦称庄和皇贵太妃,以及瑨妃西林觉罗氏,荣惠皇贵太妃。此外,还有光绪帝的孝定景皇后,即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以及瑾妃他他拉氏,亦称端康皇贵太妃。
鉴于民国政府与清政府的让步,在清朝覆灭的初期阶段,准许溥仪持续在紫禁城内行帝制,维持了清朝残余朝廷的存在,故此,溥仪在民国年间亦能在紫禁城内迎娶了两位后妃,分别是末代皇后婉容和末代皇妃文绣。接下来,我们便从清末帝溥仪的后妃情况开始讲述。
末代皇后与末代皇妃
溥仪的皇后婉容出身于满洲正白旗,她的父亲是内务府大臣郭布罗·荣源,他思想开通,提倡男女平等,因此允许婉容像男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从小,婉容便开始读书识字,学习弹琴和绘画,甚至她的父亲还特地聘请了美国的外教来教授她英语。到了1922年,当溥仪选立皇后时,婉容以其端庄秀丽的容貌和知书达礼的气质,被光绪帝的瑾妃所青睐,最终被选为皇后。婉容与溥仪婚后感情甜蜜,二人经常用英文书信往来传情。
淑妃文绣,出身于蒙古镶黄旗,其父端恭曾担任内务府主事一职。不幸的是,她自小便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文绣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私立小学期间,无论是国文、算数、绘画还是音乐,各科成绩都十分优异,成为老师眼中的佼佼者。1922年,溥仪选妃之时,原本对文绣情有独钟,但皇后之位已有人选确定,因此她只能屈尊成为妃子。
退位后的溥仪,依据1912年清朝覆灭时民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得以暂时居住在紫禁城内,待日后另行迁往颐和园。民国政府每年向其提供四百万两白银的资助,并对皇家私有财产给予特别保护。
因此,溥仪以及皇室成员依旧维持着奢华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饮食标准与往日并无二致。溥仪与后妃们一同阅读书籍、吟咏诗词、挥毫作画、弹奏琴音、制作泥人、饲养犬类,偶尔还能乘坐汽车外出至宫外购物游览。
这段美好的时光一直延续至1924年10月22日,当夜,军阀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成功占领了京城;紧接着,11月5日,冯玉祥对《清室优待条件》进行了修订,并派遣鹿钟麟率军进入紫禁城,迫使溥仪离开了皇宫。
离开了那座宏伟的紫禁城,婉容焕发出新的生机,她摆脱了沉重的宫廷服饰,换上了时尚的旗袍与高跟鞋,还将头发做了烫发处理,宛若一位走在时代前沿的时尚女性。她最引人注目的并非服饰装扮,而是如同当代女性那般热衷于购物。时下女性普遍持有“双十谬论”,而婉容却频繁光顾各大百货商场。毕竟溥仪拥有充足的财富,他在离开皇宫时,仅银元宝就携带了约6333斤。于是,婉容毫无顾忌地大肆购买,不论物品是否实用,只要看中便毫不犹豫地买下。
文绣并未像他那样随心所欲,她端正态度,想方设法为溥仪出主意。溥仪为了重新登上皇位,不顾一切地与心怀叵测的日本人勾结。文绣竭力劝阻溥仪,告诫他不要引狼入室,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溥仪却毫不动摇,反而对文绣产生了厌恶,将她冷落在一边,无论是吃饭、逛街还是会客,都不再带她,甚至年节赏赐也没有她的份。
文绣忍无可忍,毅然发起了“刀妃革命”。在1931年8月25日这一天,她巧妙地离开了溥仪在天津的张园住所,紧接着,她聘请了三位律师,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在诉讼中,她指控溥仪对她实施了家庭暴力,并且明确指出溥仪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同居九年,未得一幸”申请人请求法院判定解除婚姻关系,并索回个人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亦要求溥仪承担赡养义务。
重磅消息!北京和天津的众多报纸纷纷刊登了这一消息,众多普通百姓也对文绣表示了支持,纷纷为她四处奔走,广为传播。
最终溥仪与文绣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共三条:
一、离婚后,溥仪付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
二、允许文绣带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
文绣回到北平母亲的家中居住之后,她被严格禁止再行婚嫁,同时,她也必须避免任何可能损害溥仪名誉的行为。
文绣离婚后重返北平,在府佑街的私立四存中小学担任教师,教授国文与绘画课程。然而,她的真实身份很快被人识破,无奈之下,她只得辞去教职,更改住址,选择隐居生活。
文绣隐居的日子并不宁静,她屡遭黑白两道的勒索与敲诈。从溥仪那里得到的5.5万元生活费迅速耗尽,无奈之下,她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最后,她只能租住在破旧的民房中,靠制作纸盒、沿街售卖香烟,甚至从事瓦工工作,勉力维持生计。
1945年,抗战结束,文绣在一家报社谋得了一份职位,随后经人介绍,与一位年长的未婚国军少校刘振东结为连理。新中国成立后,刘振东被分配至北京西城区担任清洁工,而文绣则继续在报社担任校对工作。不幸的是,在44岁那年,文绣突发心肌梗塞离世。她一生未曾生育,直至离世,只有丈夫刘振东陪伴在她身边。最终,她被安葬于北京安定门外的一处公益墓地,仅以一口薄棺为伴。
婉容这边的情况再提一提。溥仪面临离婚诉讼,这无疑让他颜面扫地,他将责任归咎于婉容,认为正是婉容导致了文绣的离去,因此对婉容产生了厌恶。在溥仪的厌弃之下,婉容不得不依赖鸦片来减轻精神上的焦虑,而且她还先后与两位侍卫有染,以此作为缓解身体焦虑的手段。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她不慎怀孕,这便是意外的后果。
溥仪极端愤怒,将婉容新诞下的女儿投入锅炉活活烧死。婉容因对女儿的思念而精神错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卧床不起,逐渐失去行动能力。1945年,婉容被苏联游击队俘获,被囚禁在吉林省延吉的监狱之中。她最终在狱中去世,尸体被粗陋的破炕席包裹,遗弃于荒山野岭,其遗骸无处可寻。
溥仪在一生中,除了婉容与文绣两位夫人,他在担任伪满洲国皇帝期间,还迎娶了谭玉玲为祥贵人,以及李玉琴为福贵人。当然,鉴于溥仪的健康状况,谭玉玲与李玉琴也如同婉容和文绣一般,成为了宫廷中的吉祥象征。
谭玉玲深得溥仪的宠爱,然而在1942年,她不幸患上重疾,虽经日本医生治疗,最终还是离世。溥仪对此心存疑虑,怀疑谭玉玲的死因与日本人有关。在东京审判中,溥仪亲自出庭作证,并对日本关东军涉嫌谋害其妻子谭玉玲的行为进行了指责。
谭玉玲离世后,李玉琴被选入溥仪的后宫。她与溥仪之间感情淡薄。新中国成立后,李玉琴终于与溥仪解除婚姻关系。此后,她被分配到长春老家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并与一位姓黄的工程师喜结连理,婚后生活美满。李玉琴还将溥仪赐予的众多宫廷文物无偿捐赠给博物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直至2001年,她在长春安详离世,晚年生活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获得特赦,成为我国合法公民。晚年,他以公民身份与护士李淑贤结为连理,这是他生平首次合法婚姻,与过去的封建帝王婚姻截然不同。这段婚姻标志着溥仪真正融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行列,也象征着他的新生。
同治遗留下的三位妃嫔
同治帝的瑜妃,姓赫舍里,出自满洲镶蓝旗,位列同治帝的四位妃子之中。她的父亲曾任广东雷州府的知府,名叫崇龄。瑜妃体态曼妙,肌肤白嫩,容颜出众,在四位妃子中堪称最为美貌。她不仅貌美,而且聪慧敏捷,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样样精通。她入宫初期被封为瑜嫔,两年后晋升为瑜妃。同治帝驾崩后,她被光绪帝封为瑜贵妃。光绪帝去世后,宣统皇帝溥仪又尊封她为皇考瑜皇贵妃。1913年溥仪又给她上尊号为敬懿皇贵妃。
瑜妃野心勃勃,光绪皇后隆裕太后离世后,她企图凭借皇贵太妃之位晋升为皇太后,同时争取到对年幼溥仪的抚养权,然而,遭到了前清朝廷众臣的阻挠,最终未能达成所愿。
1924年,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而瑜妃的家族早已衰败。在走投无路之际,瑜妃与同治帝的瑨妃一道,投奔了恭亲王奕訢的女儿,即固伦荣寿公主。此后,她们便在荣寿公主府中定居,直至1932年2月5日除夕之夜,瑜妃离世,享年七十七岁。2月23日,前清小朝廷为瑜妃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她的灵柩被暂时安置于柏林寺。
同治帝的妃子瑨妃,姓西林觉罗,出自满洲镶蓝旗,是同治帝的四位妃子之一。她的父亲名叫罗霖,官至主事,家族世代多为六七品的小官,家世并不显赫。她在16岁时被选入皇宫,18岁时便守了寡。与同瑜妃相似,她在先帝驾崩、新帝登基的交替更迭中,经历了从瑨嫔到瑨妃,再到瑨贵妃,直至荣惠皇贵妃的多次身份转变。自1924年满清皇室被迫离开紫禁城,她便与瑜妃相伴,一同迁移至荣寿公主府邸安顿下来。
1933年,瑨妃离世,享年七十八载,荣登清朝晚期皇妃寿命之最。她的葬礼,更是成为了北京城最后一次皇家葬礼的盛况。一时间,北京街头空无一人,道路堵塞,沿街的摊贩纷纷歇业。为了维护秩序,民国政府不得不派遣保安队、宪兵以及卫戍部队前来协助。
到了1935年,也就是两年之后,瑜妃已故,两位携手走过半生的老姐妹的遗体各自被安葬,分别安放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惠陵妃园寝。
同治帝的珣妃,阿鲁特氏,出自蒙古正蓝旗,是同治帝的四位妃子之一。她的父亲是时任大学士的赛尚阿。在家族中,她是年纪最小的女儿,与哥哥崇绮的女儿,也就是她的侄女,一同被选中入宫。起初,她被封为珣嫔。在同治帝病重之际,她为皇帝祈福,这份虔诚感动了慈禧太后,因而她被晋升为珣妃。相较之下,她比她大三岁的侄女则被册封为同治帝的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孝哲毅皇后。
古时辈分观念浓厚,为何姑姑的地位竟比侄女低四级?这主要是因为珣妃的出身略逊于侄女,她并非赛尚阿的正室所出,而是家中侍妾所生。在清朝,嫡庶之分极为严格,因此珣妃在宫中显得较为默默无闻。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她并未卷入宫廷的风波之中。
孝哲毅皇后,这位侄女,其父崇绮在清朝史上独占鳌头,成为蒙古族唯一的状元,因此得以凭借家族荣耀登上中宫皇后的宝座。然而,她却不幸遭遇慈禧太后的排斥,仅做了两年的皇后。她唯一的依靠,同治皇帝,也离她而去。在婆婆慈禧的精神压迫下,孝哲毅皇后身心俱疲。在同治驾崩后的七十五天,她亦在绝望中离世。
光绪帝登基后,珣妃的日子变得尤为顺遂,这得益于她与慈禧太后间尚可的相处,尤其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之际,她因此被晋升为珣贵妃。光绪帝去世后,新即位的宣统帝溥仪再次封她为皇考珣皇贵妃,并特许她入住孝哲毅皇后生前所居的储秀宫。清朝覆灭之际,溥仪更是尊称她为庄和皇贵妃。
1921年4月14日,珣妃因病离世,享寿65载,追赠谥号“恭肃皇贵妃”,同年12月,其灵柩被安葬于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光绪遗留下的一后一妃
孝定景皇后,亦即后来的隆裕太后叶赫纳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然而,光绪帝对她并无好感。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她是慈禧太后所挑选的皇后,光绪帝虽心有不甘,却无力反抗。
溥仪登基后,叶赫纳拉氏被封为隆裕太后,她亲自抚养了溥仪。到了1912年2月12日,正是隆裕太后带着年仅6岁的溥仪宣布了退位,而且她还在退位诏书上代溥仪签了字。可以说,是隆裕太后亲手终结了大清王朝的统治。
大清帝国覆灭之际,隆裕太后虽得以继续居住在紫禁之巅,然而她心中却充满了对历代先帝的愧疚之情,这种愧疚感使得她抑郁成疾。直至溥仪退位一年后的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终因抑郁而离世,享年46岁。在她离世后,前清小朝廷为她追赠谥号,尊称为孝定景皇后。
瑾妃,姓他他拉,乃满洲镶红旗之人,在家中排行第四,其父长叙担任户部右侍郎。在光绪十四年的选秀大典中,瑾妃与她的五妹珍妃一同被选中,晋升为光绪帝的妃嫔,并于次年正月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姐妹俩入宫初期,分别被封为瑾嫔和珍嫔。瑾嫔居住于东六宫的永和宫,而珍嫔则居于东六宫的景仁宫。瑾嫔虽不及妹妹珍嫔那般貌美聪慧,因此并未赢得光绪的青睐,她的境遇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相似,同样遭受了冷遇。
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之际,她才得以受赐荣升为妃。然而,不久后,因妹妹珍妃违抗慈禧太后,她亦受到牵连,被贬为贵人。但令人欣慰的是,次年她便恢复了妃位。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翌日,慈禧太后带着宫中眷属逃离。瑾妃也加入了逃亡的队伍。然而,珍妃却在出发前,被慈禧太后以“不便携带且恐怕引起麻烦”为借口,逼迫投井自尽。
瑾妃在目睹妹妹珍妃的悲剧后,深感警醒。逃亡过程中,她刻意收敛开支,省吃俭用,将大部分积蓄用于为慈禧太后及光绪帝的皇后叶赫纳拉氏购置衣物。此举成效显著,叶赫纳拉氏常将自家的份例银子中取出十两赏赐给瑾妃,而慈禧太后亦不时以各种借口赐予瑾妃银两,数额从八十两至一千两不等。
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驾崩,瑾妃因此地位有所上升。溥仪继位之后,将瑾妃尊为瑾贵妃,并兼祧皇考之位,她依旧居住在永和宫中。溥仪退位,逊清小朝廷为了表彰她,赐予她“端康皇贵太妃”的徽号。
清朝覆灭之后,瑾妃曾努力与前朝遗老沟通,意图帮助溥仪恢复帝位,然而这一切终究化为泡影。于是,瑾妃对复辟之事彻底失望,转而在永和宫中安享晚年,日常以挥毫泼墨、丹青作画、整理盆景为乐。此外,她亦是个十足的美食爱好者,常派人前往京城附近的天福号购置酱肘子,以解馋嘴之欲。永和宫内的膳食房中,那位厨师的手艺在紫禁城内堪称一绝,而当时清朝的贵族和官员们,都对由她亲手烹制的美食赞不绝口。
1924年9月24日,瑾妃在永和宫不幸离世,享年51岁;她的遗体被安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追赠谥号为温靖皇贵妃。
写在最后
这些曾是清朝末代皇室的最后一批妃嫔,她们降临于一个繁华落幕的时代,随波逐流于变幻莫测的时代潮流之中,最终被卷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然而,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迎来了还算美好的结局,得以安享晚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神鸟
国之脊梁汤飞凡
中世纪社会阶层的三重结构
古埃及女性的工作
少林寺方丈为何从白马寺来?原来它才是中国寺庙最高级别的“天花板”
朱高炽有10个儿子,为何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和朱瞻基抢皇位?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