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之——水稻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60 回复:1

[物品器具] 五谷之——水稻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aamaio

ZxID:14175459


等级: 素材组
庸俗的懒人♡˃̶͈ ꇴ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2-01 0



     稻(Oryza sativa L.),通称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已有多年生稻品种)。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无毛、松弛;叶舌披针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棱粗糙;小穗含1成熟花;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锥刺状;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胚比约为颖果长的1/4。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也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2亚种,籼稻与粳稻。亚种下包括栽培品种极多。以成熟颖果入药。味甘,温。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1] [15-16]








中文名      稻
拉丁学名    Oryza sativa L. [13]
别    名    糯、粳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属          稻属




水稻的植物学史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


    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6000年前,河姆渡人驯化水稻,在植物与土地的单纯关系中加入人类的因素。2000年前,水稻东传日本。后来,水稻向西传入伊朗、希腊、非洲,然后进入西班牙,再传到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新大陆被发现后,水稻又进入美洲。 [15-16]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进入21世纪以来,最新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巩固了这一结论。


   中国古籍《宋史•食货志》就曾经记载,“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但仍有争议,原因就在于学者怀疑以地区气候来论,占城稻有可能是水稻旱种,而非最早的旱稻。


   2022年,中国科学家找到了调控水稻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SD6和ICE2。 [11]
   2022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告发布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384个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新品种。其中,水稻品种品质有281个达到国标2级以上,占比首次突破60%。 [12]
   2023年4月,中国育种联合攻关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启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试点,推动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的问题。



水稻的分类


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籼稻和粳稻


籼稻


籼稻(学名: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to)


    植株较高,质地较软,分蘖松散;叶片绿色较淡,叶片较长,与茎间角度较大,有绒毛。圆锥花序的主轴较短,小穗狭长8.3毫米×3.3毫米,芒短,稃毛稀疏而短,谷粒细长,含糊精少。成熟颖果较少,穗轻。染色体 x=12,两对染色体有随体。为耐热短日性生态型。
产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和秦岭以南较低海拔地区种植,具耐热和光强习性;海拔1800米是籼稻亚种分布的上限。 [3]
    籼稻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属中黏性。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


粳稻(学名: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


    与籼稻相比,分蘖直立,叶色较深无毛。植株较矮,质地较硬,叶片较短,与茎间角度较小,花序主轴较长,小穗数增多,密集,穗重,稃毛较长而密,粒形变卵圆而较短宽。
主产中国黄河流域、北部和东北部;在南方则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较耐冷寒,是为中纬度和较高海拔地区发展形成的亚种。 [4]
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表3—1)。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中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籼稻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

早、中、晚稻

    早、中、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水稻与陆稻

    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的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的适应性强。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只仑有少量陆稻栽培。

非糯稻和糯稻

   糯稻:中支链淀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籼糯。籼糯,粳糯外观圆短,鲜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粘软。粳糯用于酿酒,米糕。籼糯用于八宝粥,粽子。


   非糯稻:含直链淀粉多,黏性若,非糯稻吸碘性大,溶解在碘酒溶液中,淀粉变蓝色,糯稻吸碘性小,淀粉呈红色,中国作主食的为非糯稻。糯稻耐旱性和耐冷性比非糯性稻强。




水稻的形态习性

图  孙英宝/绘


    水稻是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厘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水稻有24条染色体,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 [2]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kg。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cm。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

    水稻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稻都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水稻)。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cm(2~4寸)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要一直浸在水中。

稻谷构造

    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外观上则会看到绿色的稻谷上有细毛,称为稻芒。

栽培稻(Oryzasativa)

    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
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成。稻的种子在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农人选稻种时,多会将其泡在水中,轻而浮起的稻种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就会培育成稻苗。


水稻的生长环境与分布范围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5]

     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地区的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中国北方地区农田多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较低,降水偏少,以旱地作物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也有栽种。 [2] [16]


水稻的繁殖方法




晒种


    进行催芽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晒种,选择一个天气晴朗将水稻种子暴晒一两天,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在种子放置在水泥地上,这样会将种子直接晒死,最好准备一块苫布,将种子均匀的摊在上面,晒种时时不时翻动下,确保晒得均匀。晒种可以增加种子的透水和透光性,还有杀菌的作用。晒种完成后,将种子放置在一个干燥、阴凉的地方放凉备用。 [6]

选种

    晒种后就是开始选种,选种主要是选取优质的种子,剔除劣质种子,这样在播种后才能使秧苗生长健壮、整齐。可用清水选种,先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待种子吸水后会下沉,而空壳种却会上浮,这样就可选取颗粒饱满的优质种子,提高发芽率。 [6]

浸种


    浸种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日浸夜露、间歇浸种方法、药物浸种等,浸种时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一般浸种时间在24-48小时,而如果浸种时间超过48小时则不利发芽。具体时间由品种、水温为准,一般以种子出现露白为标准,需注意的是,药物浸种方法比一般的方法好,但要注意药剂的浓度以及水温,而且还要勤换水或浸泡在活水中,浸种完成后即可进行催芽。 [6]

催芽


    催芽时不宜将种子装在编织袋或放置在太阳下暴晒,可以选择用双层的麻袋,麻袋最好是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催芽时的安全,将麻袋浸湿。再在温室环境的地面垫一层干净的稻草,将浸湿后的麻袋铺好,将种子均匀的撒在上面,再用另一个麻袋覆盖好。或者也可用透气性好的麻袋直接将种子装入其中,将温度保持在35-38之间,高温时要翻中散热,而温度低温就要想办法提高温度。经过一至两天内,待种子可露白破胸,催芽就成功了,可以进行播种了。 [6]

播种

    1.秧田选择:秧田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盐碱,要坚决克服利用沟边河沿、路旁和肥力较差的地方作秧田的习惯。


    2.秧田施肥:秧田肥力的高低,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秧田地要亩施农家肥5-7方,腐熟饼肥50公斤耕翻。播种前3-5天亩净秧床施一铵或二铵15-20公斤,硫酸铵30-4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2公斤。亦可亩用沃晶牌或沃力牌或强旺牌水稻育苗配方肥30-40公斤撒于垡头,然后细耙,使土、肥混合均匀,整理后待播。

    3.播期播量:播种早、晚都不利培育壮秧,播种过早,秧龄老化,分蘖缺位,插后分蘖慢,分蘖少。播种过晚,秧苗嫩弱,插后返青慢,根据我县现有品种,麦茬稻5月5日-10日播种较好,秧龄35-40天。秧田面积按每插一亩大田需净苗床45平方米计算,需优质稻种2.5公斤。每亩秧田播种量35公斤左右,播期略晚,播量略增。

    4.播种方法:播种前1-2天放水浸透床面,精细整地,达到泥烂、面平。待达到秧床水份下渗没有泥浆时抿平进行精细播种,播种时达到半籽入泥,不能撒籽不见籽,以防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播后用铁锨轻拍,使种子和泥面平。待覆盖的粪土不能潮湿时,再用1:2的过筛腐熟粪土覆盖,粪土厚度0.7-1厘米。这一点很关键。严禁稀泥下种,泥浆上盖粪土。床面盖的粪土干燥,透气性好,对促进种子发根很重要。若透气性差,扎根少,苗弱,分蘖也少,同时,也可以起到保墒增温,控制地下水上升,抑制盐碱上升,促使根系下扎,达到根多苗旺之目的。

    5.浇水追肥:三叶前以旱长为主,三叶期后,若营养不良,易诱发立枯病。二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亩用45%配方肥或尿素3-5公斤,浇小水一次;三叶一心时,施用促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或配方肥12-15公斤,浇小水一次,促使秧苗分蘖。以后,只要床面不返碱或秧苗叶片不打卷,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使秧苗旱长,促根系发育,提高秧苗素质。对返碱的苗床,秧苗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要以水洗床,以水浇碱,上午灌足水,下午排净水,洗碱后再浇水追肥。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注意灌水防低温寒害。秧苗35-40天要停水练苗,使秧苗组织老健,叶片上冲,提高抗逆能力。

    6.化控喷肥:化学调控,可以达到苗壮、分蘖多、根多的目的。在水稻二叶一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120克对水喷雾。喷药要均匀,不能漏喷重喷,使秧苗生长一致。水稻插秧前一星期,可亩用5克生根剂加水15公斤叶面喷雾,促使秧苗长出根原基,插秧后,快速生长伸长。对长势差的苗床,可用盖天力溶液或强旺氨基酸磷钾宝300倍水溶液叶面喷施2-3次,使秧苗快速恢复生长。对生理性黄叶病白化病可用普罗多300倍液或黄秧速绿3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0.3%硫酸亚铁水溶液喷雾,但效果不如前者。 [7]



水稻的栽培技术



    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1.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多用机器整地了。

     2.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3.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4.灌排水: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5.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6.干燥、删选: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删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水稻的病虫防治



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按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苗瘟: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节瘟: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科学排灌;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混合就苗海藻酸碘20g,加水50-75公斤喷雾,7-10天再喷药一次。 [8]


水稻白叶枯病


发生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用1%中生菌素50倍液浸种24小时消毒;培育无病壮秧;移栽前7-10天,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大风雨后受淹稻田要及时喷施就苗海藻酸碘保护。 [8]


水稻纹枯病


发病症状: 叶鞘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部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常不能抽穗,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合理灌水,浅水勤灌,适度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在封行至成熟前喷施30%菌核净WP 800-1 0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3-4次。 [8]


水稻胡麻斑病




发病症状: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边缘褐色,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褐色,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叶鞘上染病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秕谷。气候湿润时,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增施冲之道配土比加,避免偏施氮肥;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 [8]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症状:在水稻生长前期,水稻心叶及心叶下的第一叶片出现褪绿的黄色斑纹线,后逐渐扩展至不规则的黄色长条纹,心叶扭卷或枯死,成“假枯心”,最后全株枯死;在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及剑叶鞘褪绿成黄色或黄白色,病穗常紧包于叶鞘内不易抽出,成枯孕穗,使水稻不能正常结实,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耕翻种植,降低灰飞虱越冬数量;清除路边、沟田边杂草;选用抗病品种;增施德孚尔滴灌冲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每亩用50%速灭威1000倍液50千克,或2%叶蝉散粉剂2千克加水喷雾。 [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黄色菌脓,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50%代森铵500-6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雾,抽穗期开始喷药,7天后再施1次药。 [8]



水稻恶苗病



发病症状:本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颜色呈淡黄绿色,比健苗生长得高而细弱,叶片狭长,根部发育不良。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稻谷草上越冬或种子本身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伤口浸入幼苗茎基部,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防治方法:1.选用不带病品种,避免病田及其附近田块留种;2.种子消毒,可用多菌灵、权百克、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处理,关键在于消毒;3.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8]


水稻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危害个别谷粒,初在谷粒内形成菌丝体,逐渐增大,使内外颖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病菌孢子座。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同稻瘟病、纹枯病;3.结合纹枯病防治,在封行后至成熟前喷施井冈霉素3-4次。 [8]


水稻叶鞘腐败病



发病症状:叶鞘腐败病多发生在水稻孕穗期的剑叶叶鞘上,初期为害症状为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后面小斑集结成云纹状病斑,似虎斑;病斑继续扩展到叶鞘大部分。叶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枯孕穗;稍轻的呈包颈的半抽穗状。潮湿时,病部着生粉霉,剥开剑叶叶鞘,可见菌丝体及粉霉,即为该病病菌。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必要时可喷50%苯菌灵WP1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隔15天喷1次,连续1-2次。 [8]


水稻烂秧



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一种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另一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烂秧。

⒈生理性烂秧: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即烂种;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至腐烂死亡,即烂芽。幼苗在2-3叶期死亡,即死苗。

⒉传染性烂秧

①青枯型死苗,病株最初叶尖停止吐水,继而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矢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
②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向上部叶片蔓延至心叶,最后植株基部变褐软化,直至全株呈黄褐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根易拔起。

防治方法:选用良种并消毒;适时抢晴播种;施用德孚尔滴灌冲施肥,增施磷肥;科学管水,调控温差:苗床保持芽期湿润,确保土壤中氧气充足,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期时,田间出现叶尖不吐水和零星卷叶时及时喷药,可用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雾,若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8]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症状: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叶片局部坏死。受害叶鞘多发生在荐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抽穗前剑叶叶鞘发病严重,往往抽不出穗。

防治方法:老病区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或过境后,每亩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悬剂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对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全面喷药1次,特别是洪涝淹水的田块。一般间隔7-10天喷1次,发病早的喷2次,发病迟的喷1次。 [8]

稻粒黑粉病



发病症状:苗期叶尖出现淡黄色褪绿斑,渐向基部发展,形成叶肉黄化花叶,以后全叶变黄,向上纵卷,枯萎下垂。植株矮缩,不分蘖,根系短小。分蘖后发病的不能正常抽穗结实。拔节后发病抽穗迟,穗行小,结实差。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消毒,加强种子检疫;水旱轮作;增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不偏施氮肥;选用25%三唑酮WP 1 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在生产田始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用药剂防治1次。母本脱粒后,大多数病粒成为下扬,要将这些下扬集中烧掉。 [8]

水稻矮缩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谷粒。谷粒被侵染后,起初症状不明显,与正常谷粒无异,到发病中、后期表现出症状,症状有3种类型:

谷粒色泽正常,颖间自然开裂,露出黑色粒状物,手压质轻,如遇阴雨湿度大病粒破裂,散出黑色粉状的厚垣孢子。谷粒色泽正常,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现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物,颖壳粘附黑色粉末。谷粒色泽暗绿色,外观似青秕粒,不开裂,手捏有松软感,浸泡清水中变黑色。

防治方法:连片种植,连片收割,及时防治黑尾叶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积极防治传毒昆虫。 [8]


水稻的主要价值


食用

    水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来源。稻米不仅是主粮,历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还有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经济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层,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视做一种美白圣品。此外,米糠也能腌菜,甚至单独成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据科学家研究,米糠的营养价值也相当高,除含有稻米中64%的营养,还含有90%以上人体需要的营养。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营养素都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

    水稻的主要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本文将介绍水稻的主要成分及其营养价值,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水稻的营养特点。

淀粉

1.    淀粉的组成 水稻中的淀粉是其主要成分之一,通常占据水稻籽粒重量的60%至80%。淀粉主要由两种多糖组成,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在水稻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2.    淀粉的营养价值 淀粉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它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后能够转化为葡萄糖,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此外,淀粉还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泄体内废物,维持肠道健康。

蛋白质

1.    蛋白质的组成 水稻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7%至9%,主要由谷蛋白和非谷蛋白两类蛋白质组成。谷蛋白是水稻中主要的蛋白质组分,包括谷蛋白A、谷蛋白B、谷蛋白C等。

2.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水稻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人体生长发育、维持身体组织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水稻蛋白质中还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

1. 脂肪的组成 水稻籽粒中的脂肪含量较低,通常约为2%至3%。脂肪主要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其中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2. 脂肪的营养价值 水稻中的脂肪虽然含量不高,但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脂肪还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重要载体,有助于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

1.    维生素的种类 水稻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E等。这些维生素在水稻中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对人体健康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2.    维生素的营养价值 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维生素B1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2有助于维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

矿物质

1.    矿物质的种类 水稻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主要包括钾、镁、磷、锌、铁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2.    矿物质的营养价值 矿物质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酶活性、细胞代谢和骨骼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钾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镁对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铁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氧气运输至关重要。


经济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cm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和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

    稻糠是稻谷的壳,它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也被运用做建筑材料,许多亚洲乡下的传统泥屋,如中国客家村落中的圆型土楼,材料中就有稻糠。现代社会中,稻糠也被试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来生产植酸钙、肌醇。

    稻草也是另一个相当有特色的经济副产品,用途相当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编成的草绳、草鞋与簑衣,是许多农人的必备品。早期也有许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顶。利用稻草编织出的工艺产品,也相当常见,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见的还有戴着帽子,用来吓阻鸟群的稻草人,是早期农村相当常见的景观。


药用

    水稻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发芽的果实(稻芽):甘,温。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9]



水稻的稻文化



   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的万亩稻田。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现的稻属植硅石证明这里在一万多年前已经以稻米为食。
时至今日,万年县周边依旧有野生稻分布,加上这里著名的“万年贡谷”,形成了完整的稻作文化系统演化链条。
2013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稻神初现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水稻是天帝赐予炎帝神农氏的神奇作物,东晋王嘉在其撰写的神话志怪小说集《拾遗记》中记载:“(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在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传说中,还流传着英雄/灵兽从神明处盗来稻种的故事。在韩国济州岛,稻种由神女从海外带来,并教给当地先民种植。在日本,《古事记》则记载一则英雄杀死天神后,五谷从天神尸体上生长出来的神话故事。

    而在近代,随着科学日渐昌明,人们开始以考古学为工具追寻水稻种植的真正源头。起初由于水稻在古地层中难以保存,因此人们只能通过一些支离破碎的证据猜测最初的水稻从何而来。20世纪下半叶,中国南部起源说、东南亚起源说和南亚起源说均各有拥趸,互不相让,让水稻种植起源成为考古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谜团。

    在对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们在地层中发现大量稻属植物的植硅石样本,这些植硅石自1.5万年前便开始大量出现,直到距今约9000年前洞穴被废弃为止,始终未曾断绝。研究者认为,洞穴中并不适合水稻生长,长期、大量的稻属植硅石出现在洞中也不大可能是风搬水运偶然带来的,必定是由住在洞中的远古先民刻意带入的;同时学者赵志军指出,这些植硅石多来自稻属植物种子表面的颖壳,而野生稻丛生处留下的多为稻叶植硅石,这证明水稻在进入山洞前经历了先民的精心挑选,无用的稻秆、稻叶被丢弃在   洞穴之外,而可供食用的稻粒则被人们带回“家”里。经过进一步观察,学者发现,部分植硅石形态与野生稻相比已经出现了变化,更接近栽培稻,因此认为在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被人类使用的时代,因长期被利用,野生稻已经有意无意地向栽培稻发生了转变。



    万年县出土的史前炭化稻谷,现藏江西省博物馆。仙人洞遗址中出土的稻属植硅石,
多为颖壳类型。这就意味着当年这里的先民在搜集稻粒时进行了初步筛选,去除了稻叶等杂物



    相似的发现还出现在湖南省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1993、1995、2004年湖南省考古工作者前后三次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在地层中发现大量距今约1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存,包括碎陶片、石器、骨、角、牙、蚌制品,大量动物骨骼。在这些遗存中,陆续发现十数粒稻粒,时代如此之早的稻谷与人类其他食物残渣共同出现意义重大。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袁家荣两位学者的论文,玉蟾岩遗址出土稻粒在仍保存鲜明野生稻特征的同时,也出现颗粒较大、谷壳顶端无芒的栽培稻特点,呈现出由野生稻向栽培稻过渡的形态。

    这些发现让水稻的“中国长江中游起源论”愈发深入人心,在距今1.5万—1万年前,长江中游多个以采集狩猎为生的人类群落纷纷开始刻意采食水稻,这成为稻作农业的先声。




   古稻米,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现藏湖南博物院。






最早的稻农



    原始农业的发生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2000年秋冬之交,为配合金衢高速建设,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沿线地下进行勘察和发掘。正是在这次发掘中,他们在浦江县渠南村一处名为“上山堰”的地点发现一批陶片,这些陶片相比当地常见的良渚文化陶片,显然时代要早得多。随着发掘工作进一步展开,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距今约10000—8500年前,在嵊州、永康、金华、龙游、义乌等地,广泛分布着一个使用原始陶器的族群,即后来所称的“上山文化”。上山文化在近一万年前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不仅在东亚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称得上鹤立鸡群。


    上山遗址石磨盘与磨棒,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上山文化是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浙江省史前文化,
栽培稻的种植在这里相当成熟。对粮食的精加工随之而来,故而有了用以磨去糠壳的磨盘等物



    郑云飞、蒋乐平等学者对上山文化永康湖西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进行显微观察,发现相当部分稻谷的小穗轴基盘部分相比野生稻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这一变化使得稻粒在成熟后不再自行脱落,而是留在稻穗之中。这一发现意义重大,稻粒不自行脱落对于人类来说优势明显,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收割稻穗高效率地获得稻谷,而这也是水稻获得驯化的重要标志,水稻必须依赖农人播种才能够繁衍。这表明至少在距今9000年前,人类已经有意识地种植稻谷,水稻与人类互惠互利的模式已逐步建立起来。

    学者还发现,上山文化中常见的石磨盘、石磨棒上普遍出现属于稻谷的淀粉,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使用这些工具碾磨可以较为轻松地去掉稻谷表面糠壳;上山遗址中还出土不少镰状石器,从表面的磨损痕迹分析,很可能是用于收割成熟的稻穗;甚至在上山陶器内壁,还发现以稻谷酿酒的证据。一系列发现确证在近一万年前,浙江钱塘江流域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已经围绕水稻展开,鱼米之乡已初见端倪。


    水稻喜湿、具有耐水淹的特性,将其种植在水田之中可以很好地防止杂草争夺营养,但也需要定期排水,这些都需要农人精心呵护。因此,在水稻种植出现后,原本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们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精力在水稻种植中,带来的更高产量又刺激更多劳动投入,这形成了良性循环。随着水稻栽培种植的大面积铺开,长江流域逐渐进入农业社会,文明的种子也开始萌发。


鱼米之乡


    更多稻作农业遗存在继上山文化而起的跨湖桥文化考古发掘中被发现;20世纪70年代,在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普遍发现一层稻谷、稻叶混合堆积,据推测这些稻谷的总重量达120吨以上;近年来,在距离河姆渡不远处的田螺山又发现数不胜数的水稻遗存。在余姚施岙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已知最早的稻田遗址,遗址中田埂、水渠和灌排水口已较为完备。

    与河姆渡文化同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同样以大米为主食,此后在此兴起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都继承了稻作农业,并进一步发展。与后世犁相似的石质耘田广泛使用,让更多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人口密度不断增长,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当时整个东亚地区文明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良渚古国正是在发达农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复杂的社会结构、发达的宗教信仰、精美繁缛的玉器、规模宏大的城市无不反映着稻作农业给良渚先民带来的富足。



    炭化米粒,浙江省宁波市田螺山遗址出土,是8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存。田螺山晚期,
稻谷成为当地人的主食之一。此处出土的球鼓腹釜外侧腹壁中上部出现氧化白斑,应该就是“
侧面加热煮饭法”所致,即把盛有水和大米的锅先放在火上煮,待水沸腾,把锅拿下来放在炉火旁,等米饭焖熟


    水稻种植技术并没有被限制在东南一隅,近7000年前,水稻种植已经在淮河流域站稳脚跟。


水稻的传播之路


    稻种溯淮河而上,继续向北传播,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成为这轮稻作农业向北传播的终点。在距今约9000年前,贾湖先民已经开始向农业社会转型的初步尝试,可能由淮河流域传入的水稻出现于贾湖遗址初期,在约8500年前成为这里的主流作物。而在贾湖以北的豫中、豫北地区,更加干冷的气候让那里的先民们选择粟、黍作为社会发展的根基,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南稻北粟”的格局在这一时期已经初见端倪。根据2009年对贾湖遗址土样的浮选结果,共发现炭化稻谷402粒、炭化野大豆581粒,还有不少莲藕、菱角等,这些发现表明贾湖时代总体来说仍处于广谱采食阶段,但是水稻的出现表明这些来自长江流域的作物已经进入贾湖先民的食谱,很可能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地位。得益于丰富的食物供应,贾湖人得以拥有较为闲适的生活,墓葬中出现的带符号龟甲、叉形器、骨笛、绿松石饰品等,表明生活富足的贾湖先民曾经专注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这些探索后来对中华文化影响颇深。


    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池中寺粮仓遗址,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堪称良渚时期的国家粮仓,
但一场大火将这里的存粮烧为焦谷。根据钻探统计,池中寺遗址被烧毁的稻米超过20万斤



    水稻种植业当然也会沿着长江向西传播,由于这条传播路线纬度变化不大,一路雨热条件均较为相似,因此耕作技术的传播相当顺利。长江中游地区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分布于湖南省北部环洞庭湖流域的彭头山文化。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时已经观察到陶器中羼有炭化稻壳。而在20世纪90年代对澧县八十垱遗址的发掘中,更是发现超过1万粒保存极为完好的炭化稻谷,经过显微观察,这些稻谷仍然原始,却也有栽培稻的新特征存在。这一发现表明,至少在8000年前长江中游地区居民已经接纳了水稻种植技术。学者韩建业指出,长江下游的跨湖桥文化与彭头山文化在陶器造型上相似,推测沿江而下的彭头山文化先民可能参与了跨湖桥文化的形成。若是如此,则表明在八九千年前,长江中游地区与长三角地区曾经有过较为密切的交流往来,水稻种植业或许就是在这种交流中传入长江中游的。此后,在长江中游地区稍晚出现的皂市下层文化、城背溪文化、汤家岗文化都发现炭化稻谷、糠壳羼和料等与水稻相关的遗存。分布于湖南省沅江流域的高庙文化一直以来以神秘的獠牙神面纹、白陶器闻名于世,人们曾经一度认为高庙文化的创造者是一群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猎人,然而近期在距今约7400年前高庙文化最早的地层中已经发现了稻壳遗存,并长期存在水稻植硅体,表明高庙文化先民也已经开始以稻作为生了。

    浙江省宁波市施岙遗址古稻田,年代跨越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4500年前,
面积足有90万平方米,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古稻田


    量变引起质变。距今约6500年前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汤家岗文化先民们建立了一座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古稻田环绕四周。在稻田中,有人工修筑的田埂、水沟与水坑,显然是大面积稻作农业留下的遗迹。在发现浙江施岙古稻田之前,城头山古稻田一直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稻田遗存。由于稻作农业的兴盛,到约6200年前,新出现的大溪文化先民在城头山原环壕基础上修筑了大型城墙,这些城墙高2米,宽7米,据分析修建城墙可能是为了抵御山洪侵袭。城头山古城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的古城,这一大型工程表明,在发达的稻作农业帮助下,当地的社会形态已经发生深刻改变。近年来,在距离城头山不到13千米处又发现了鸡叫城遗址,其起始时间甚至比城头山更早,距今约8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时代鸡叫城就有人居住。在这一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厚达15厘米的谷糠壳层,这一系列与水稻相关的发现表明,长江中游的古文化发展也离不开稻作农业的推动。

    长江中游地区繁荣的农业社会进一步向四川盆地辐射,相对封闭的四川盆地在距今大约5000年前迎来了最初的居民,可以推断正是长江中游稻作文化沿江东进,为四川盆地居民带来最适宜在这里种植的作物。来到蜀中后,这里良好的雨热条件与喜爱湿热的水稻一拍即合,很快成为古蜀居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龙山时代,这里迎来人口急速膨胀,宝墩古城、高山古城、鱼凫城等古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四川盆地之中,成为三星堆文化的先声。



    甘肃省庆阳市南佐遗址祭祀区发现的炭化水稻。南佐遗址是一处距今约5100到4700年的
仰韶文化晚期超大型都邑遗址,环壕内面积在600万平方米以上。这里祭祀区发现的炭化水稻
以百万粒计,粟和黍等北方常见作物却不多见。看来,南佐居民是故意用更为珍贵的稻米奉祀神灵



    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农业社会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因获得稳定而大量的粮食供应,人口增加引发文化的深刻变革。东北、西北、山东半岛、长江中游、长三角、四川盆地等地理单元都孕育出文明的种子,这一进程最终在中原结出硕果,以二里头古城为代表的夏王朝将中华文明带入全新阶段。在过去考古发掘中,一般认为二里头先民主要食用粟,有一些研究认为由西方传入小麦在二里头先民的食谱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研究“实际上稻作农业的贡献比粟黍要大”,这一新发现表明,夏王朝的出现可能并非源于单一族群的单线发展,而是跨地域、跨血缘、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其中来自南方地区以稻米为食的族群可能也起到较大作用。

    在约6000年的时间里,华夏先民因地制宜,将水岸边不起眼的“野草”驯化成产量巨大、营养丰富的“超级作物”,并在稻作农业的基础上构建起庞大的文明大厦。水稻在不断被人们改造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中国人,成为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水稻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19]



    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单产高于世界稻谷平均单产近1倍,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以上成就的取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推广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也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一、水稻位于中国三大主粮之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1、水稻占粮食作物中的比重最大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27%左右,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3%;稻谷总产量近20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7%左右,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5%;稻谷平均单产6.212吨/公顷,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2003年-2006年,稻谷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26.67%、27.93%、27.66%、27.77%(见表1);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7.30%、38.15%、37.31%、36.70%。2007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为4.3845亿亩,约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28%;稻谷总产量为1.83亿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6.7%;稻谷总消费量为1.8亿吨,约占粮食总消费量的35.4%;全国人均稻谷消费量为136.9公斤。我国的水稻单产比其他粮食作物高40%(见表3),要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高额的粮食产量,水稻产业仍是首选。

    从水稻的播种面积、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看,水稻都位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它是我国最重要的食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市场。


二、水稻是粮食的硬通货,是粮食安全的晴雨表

1、粮食的硬通货,主要表现在水稻的比重上

    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也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水稻是我国65%人口的主食,而且这一比例还有增大趋势。可以说,水稻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廖西元(2008)认为,就像美元、黄金这样的金融硬通货一样,稻米也是整个粮食市场的硬通货。它现在是最敏感的粮食作物,如果减产,会带来整个粮食市场的巨大波动。

    2008年,当世界粮食危机袭来之际,中国之所以能岿然不动,稳坐钓鱼台,大米的生产、加工应当是功不可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大米稳则整个粮食市场稳,大米动则整个粮食市场动。

2、粮食安全的晴雨表,很大程度表现在稻米的供需上

    稻米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品种,改革开放的30年里,粮食价格多次出现大起大落,都与大米的供求波动有关。比如1986年初的粮食供应紧张、1993年秋的粮价上涨、1997年秋开始的粮食相对过剩和粮价持续低迷、2004年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和2006年10月出现的粮价上涨等(见图1),都直接或间接与稻米的供求形势相关。作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粮食,时时刻刻牵涉到亿万人民的神经。人民可以减少肉禽蛋奶的消费,但不可没有粮食充饥。比如,1985年稻谷减产5.4%,次年粮价上涨9.3%;1988年稻谷减产3.0%,次年粮价上涨21.3%;1991年稻谷减产2.9%,次年粮价上涨24.6%;而1993年的稻谷减产4.6%,引起1994年粮价上涨的幅度则更为明显;1997年稻谷增产2.9%,同年大米零售价出现15%的下降幅度,1997-2003年经历了近7年的下跌和持续低迷;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到了历史的相对低点,2004年国家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涨价主要是因为粮食连年减产,销区粮食库存大幅度下降所致,且涨价主要由稻谷带动;2006年10月开始小麦和玉米的價格上涨,对整个粮价上涨发挥了主导作用,但籼稻在2006年的粮价上涨中写下重重一笔。2007年开始由于受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减产、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生物燃料需求刺激粮价上涨、库存急剧减少引发各国骚乱、国际金融炒作助推粮食猛涨、限制粮食出口加剧粮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疯狂上涨。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影响,粮食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其中稻米价格在此轮上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稻米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是世界30亿人口和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稳定发展稻谷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稻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

    稻谷占粮食消费的比重大,占粮食消费量的36%左右。目前,我国每年消费稻谷约3700亿斤,约占粮食消费的36.6%(见图2),人均占用稻谷142公斤。稻谷总产量 86%用于口粮消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人均口粮消费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城镇和经济发达的农村,下降趋势会更加明显。但由于我国人口的刚性增加和饲料用量的增加,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稻米消费将呈现小幅增长、年际间小幅波动的趋势。稻谷的消费人群逐渐扩大。目前,稻米是我国65%人口的主食,这个比例还有增大的趋势,目前,我国北方稻米消费增长比南方快,稻米消费区域逐渐由南向北扩展。北方一些地方的居过去只吃面食,现在也增加了稻米的消费。南方水稻主产区的13个省份的稻米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90%左右。

    人们消费习惯长期形成。人们以稻米为主的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是难以改变的,且难以用其他粮食替代的。另外,稻米供给人体的热量低于面粉,不会致人肥胖,这也是在欧美等国掀起吃大米饭热潮的主要原因,同时大米中独特的氨基酸组成有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效果。

    农村稻谷消费比重大。我国农民历来有产啥吃啥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的习惯。目前,在我国稻米消费总量中,农村居民消费约占80%,城市居民约占20%;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稻米在93公斤左右,城镇居民为52公斤左右。特别是在南方稻区,农村居民每年人均消费稻米高达185公斤,城市居民在87公斤左右。

    稻米烹煮方便口感好。稻米的烹煮方法较小麦、玉米方便,在北方的不少城市和地区,稻米的消费量也在增加。稻米容易栽培、味道好、口感好、烹煮方便、百吃不腻,而且价格大众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水稻是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主要粮食作物,季节补偿能力强

    水稻是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多适应广,季节的补偿能力远远强于其他作物,对平衡粮食产销关系,促进粮价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水稻生产具有多季种植、广泛种植和弹性种植的特点,季节补偿能力强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品种。

    水稻的季节性强,充分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空闲田土,尽力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利用水稻秧田空闲田种植其他作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空闲田一般要到6月中旬插秧和5月中旬做秧田才使用,在之前有3-4个月空闲期,如果充分利用这100来天的时间抢播抢栽一批经济作物,无疑对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市场农副产品供应总量,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水稻的弹性种植模式,可以使农作物低效刚性布局变为高效弹性布局,有利于间作套种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共同发展。水稻田高效立体种(养)植(殖)模式该类模式以水稻为主体作物,冬春季种植各类经济作物或在水稻田中开展稻田养鸭技术和养殖各种高档水产品,既可保持水稻较高的产量,又可比稻麦两熟制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选用的模式有“简易大棚栽培西甜瓜(草莓、黄瓜、辣椒、茄子)—单季稻”、“冬春蔬菜—青糯玉米—后季稻”、“冬春蔬菜—西、甜瓜(四季豆)—后季稻”、“冬春蔬菜—单季稻+螃蟹(青虾、鲫鱼)”等。

    水稻品种多适应广,有利于灾后补救。我国水稻一般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在同一年安排下本季或下季的水稻生产,以确保粮食生产。在安排本季生产时,要根据当地气候状况,从农民平时经常种植的水稻品种中选出周期短的种子,种植后注意施肥,加强后期抗灾能力,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正常抽穗成熟,以确保农民有好收成。

五、稻谷是种植范围最广的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稻谷是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从事稻米生产,稻米也为千百万加工者和经营者带来生计。在我国,有1/3的粮食耕地种植水稻,水稻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品种。其分布很广,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海南岛的崖县,西至新疆,东至台湾和黑龙江和三江平原,低至东南沿海,高至海拔2600的云贵高原都有水稻栽培。我国大陆除青海省外,其余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水稻种植(见图3),分布面最大。中国能以不足世界1/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稻米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水稻的丰收对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脱贫都有至关重要。

2、稻谷是主产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稻米深加工可使稻谷稻米成为“摇钱树”。稻米的深加工,不但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稻谷产后深加工前途广阔,大米除作米饭、米粥用外,还可作各种米制品(米酒、米饼、米粉、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调味品等),大米粉(包括高蛋白米粉)。延伸产品有留胚米、发芽米。稻谷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价值,米糠有近100种食用和工业用产品,最高附加值可提高60倍;稻壳增值3倍;碎米附加值增加5倍;谷物胚芽增值10倍。稻谷加工业是粮油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稻米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调整和优化稻谷生产结构,促进粮食流通,实现粮食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粮食精深加工,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给农民带来巨大收益。就目前而言,中国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很低。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中国只有0.38元(见图4)。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多在2.0-3.7∶[KG-3]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KG-3]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中国仅占25%左右。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約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及农业产值的1/3。这些都说明,中国农产品加工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六、我国是“稻米王国”,在国际稻米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100多个稻米生产国中的“稻米王国”。稻谷年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5%左右,居世界首位。尤其是世界矮杆稻育种的“绿色革命”源于中国,举世闻名的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也在中国首先应用于生产,中国是世界上水稻科技强国。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稻米生产以其辉煌的成就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08年,全球米价暴涨,从东南亚地区蔓延,并席卷了北美和非洲的广大地区。世界上最大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却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力。在全球米价宽幅度震荡之下,我国稻米价格却波澜不惊。

    2007/08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为585.2亿斤,仅为我国稻米年消费总量的23%,即目前世界稻米年贸易总量尚不足我国稻米年消费总量的1/4。世界稻米库存量下降到1450.8亿斤,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为17.1%,创出自1999年以来的新低,也仅为我国稻米年消费总量的1/3左右。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稻米出口大国。我国稻谷年生产量占世界的1/3,而出口量一般年份仅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6%,即使是历史最高年份也只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19%。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大米总贸易量的增加、大米贸易配额的取消,我国大米出口形势十分有利。同时,我国优质稻的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入世后的国际市场为我国的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较大市场空间。


水稻的其它相关


天宫稻种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舱下行的载人空间站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其中包括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在轨期间,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11月25日结束实验,水稻种子在中国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这是国际上首次完成的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 [10]



参考基因组
2023年8月,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联合多家单位发布完整的水稻参考基因组,为水稻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和重要大数据基础。
参考资料
1稻.中国自然标本馆 [引用日期2018-10-19]
2稻.植物智 [引用日期2019-12-19]
3籼稻 .植物智 [引用日期2019-12-19]
4粳稻.植物智 [引用日期2019-12-19]
5王淼,刘淑红.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吉林农业》 , 2012 (14) :19-19
6水稻催芽技术.黔农网 [引用日期2018-10-19]
7水稻育苗技术.黔农网 [引用日期2018-10-19]
8水稻常见病害防治.黔农网 [引用日期2018-10-19]
9稻 Dao.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引用日期2018-10-9]
10国际首次!空间站种出的水稻种子回家啦.北京日报客户端 [引用日期2022-12-05]
11我国科学家找到调控水稻小麦穗发芽的“开关”.央视网.2022-12-06
12水稻国标2级以上占比超60% 我国优质稻育种水平迈上新台阶.央视网.2022-12-20 [引用日期2022-12-20]
13稻.植物智 [引用日期2023-03-15]
14我国四大作物试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新华网.2023-04-24
15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这十种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都能在植物园看到!.广州日报 [引用日期2023-05-15]
16农事活动.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网 [引用日期2023-05-15]
17我国科研人员发布完整的水稻参考基因组.新华网.2023-08-11
18从野草到主粮:这条逆袭之路,水稻“走”了一万年……徐成,国家人文历史2024-01-28
19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分析  作者:虞国平,《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1期

学术论文内容来自
张乃群.  稻属种间关系研究综论.《CNKI》,2002
刘平.  杂交水稻旱育秧技术.《CNKI;WanFang》,2014
徐中根.  稻属植物微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扬州大学》,2010
周开达,汪旭东,罗明等.  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西南农业学报》,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此帖被aamaio在2024-02-01 14:0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02 0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