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临死前才传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8 回复:1

[人文通史] 古代皇帝为何临死前才传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君芊

ZxID:20542791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03 0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并非全部都是临死前才传位,有一小部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继承人,但是传位之后的结局却不相同,有的惨被饿死,有的被反叛杀死,有的孤独而死,还有的在享受生活之后善终而死。

1、传位后惨被饿死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不是皇帝,但他也算是君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把王位传给继承人的君王。

赵武灵王少年即位为王,周旋于诸国之间,在位第十九年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以一人之力让赵国强盛起来,在位第26年时把赵国王位传给了次子赵何,传位后的第二年灭亡了中山国,不久还收降了楼烦与林胡,新设立了云中、雁门、代郡三郡,为赵国拓地千里。

如果不是沙丘之变,赵武灵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一定会非常好,但很可惜的是,赵武灵王在传位给自己的次子赵何之后,产生了权力之争与矛盾,这来自于赵武灵王错误的政治理念。


赵武灵王之所以在自己壮年时期就把王位传给儿子,原因是在趁自己活着的时候好好培养一下继承人,然后让自己儿子处理政事,自己专门负责军事,赵武灵王甚至有灭亡秦国的野心,为此他不惜把君王之位让给儿子,以方便自己专心处理些事。

这些想法原本是好的,但是赵武灵王忽略了一件事,权力是不可以分散的,他在把君王之位传给自己的次子之后,又可怜自己的长子,想封长子赵章为代王,把赵国一分为二,这完全是分裂赵国的思想,这说明赵武灵王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

除此之外,赵武灵王还迷恋权力,他后悔把自己的政权交给次子赵何,甚至不惜诱使长子赵章与次子赵何对抗来夺回自己曾经的权力,这无疑是严重错误的做法,也引发了沙丘政变,最终长子被杀,赵武灵王本人也被困在行宫之中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的问题并不是壮年让位,而是他极其不成熟的政治理念,尽然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就应该完全放弃权力,不要参与赵国政事,否则就会引发权力之争,要不然就不要交权,由自己来主导赵国军政大权,让儿子当傀儡,等时机成熟再交出权力,这样也不会有悲剧的命运,可惜了赵武灵王,他在军事上是伟大的军事家,但在政治上极其不成熟。


2、传位后被反叛杀死的燕王子之

子之是战国中后期燕国的权臣,本来他只是一个大臣而已,本来没机会当王的,但是,他有野心,子之引诱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他,像尧舜禹那样博取一个好名声,昏庸的燕王哙居然同意了,这直接造成了燕国历史上的动乱,还导致燕国差一点灭亡。

子之成为燕王后,引发了燕王哙的太子平的不满,太子平与燕国将军市被联合起来攻打子之,未能取胜,结果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发生内讧,太子平杀市被,后来齐国干涉燕国,派兵攻打燕国,杀死燕王哙与燕王子之,太子平也在动乱中被杀,后来赵武灵王扶助太子平的弟弟公子职继任燕王,是为燕昭王。

燕国的动乱完全就是由王位禅让引发的,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禅让制,尧舜禹时代的禅让是存疑的,到了战国时期,家天下已经深入人心,禅让制没有存在的土壤,可燕国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就引发了大动乱。


燕国的问题在于王位传承的错误,禅让制已经退出历史了,这违背了人性,燕王哙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王位禅让给大臣,这本身就是极端的错误,太子平作为燕王哙的儿子,肯定不甘心王位被抢,一定会引发动乱。

夏商周三朝围着王位争夺而引发的宗族权力斗争已经够多了,历史的教训就摆在那里,可仍然有人不信这邪,或者根本就是燕王哙的昏庸而引发,最后的结局也被悲剧,所以参与人员全部被杀,就连燕国也差一点被灭亡。

3、传位后国破家亡的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天才的画家,唯独不是合格的皇帝,原来他是北宋的亡国之君,但在北宋灭亡之前,他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桓, 这就是后来的宋钦宗,此时的金军已经南下,几个月后,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俘虏了钦徽二帝,北宋灭亡。


宋徽宗赵佶的传位就是在国家危难时刻的逃避,他企图把帝位传出去后,自己能够免于受到金军迫害,可惜的是,金军俘虏了这两位皇帝,把他们押到金朝,最终钦徽二帝客死他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


宋徽宗赵佶的传位当然不是主动的,也是被迫的,这种传位在历史上有好多次,比如金哀宗在金朝灭亡前夕,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这种传位都是为了逃避责任,避免当亡国之君。

4、传位后仍然掌控朝政的清高宗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25岁登基为帝,在位60年,两次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乱,两次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两次平定了廓尔喀的叛乱,还平定了大小和卓、缅甸、台湾、安南的叛乱,算是个有大功的皇帝。

乾隆皇帝在晚年传位于儿子嘉庆皇帝,传位的原因尽然是他的在位时间不能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这说明他本意并不想传位,乾隆皇帝与李渊最大的不同是:李渊是被迫传位,当了太上皇后毫无权力,乾隆是主动传位,当了太上皇之后仍然掌控实权。

个人认为当太上皇之后仍然掌控实权是一种最合理的接班方式,既可以培养继承人,又可以不让自己受到迫害,古代皇帝是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交织着无数的欲望,没有人愿意主动放弃,除非昏君和不正常的皇帝。

赵武灵王就是因为主动放弃权力而受到迫害,李渊则是被迫放弃权力,后半生的生活实际上就是软禁,这也算是一种迫害,违背先皇意志的迫害。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一些莫名其妙地传位,比如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在18岁时,把帝位禅让给5岁的儿子拓跋宏,5岁的孩子能干啥,虽然拓跋弘当了太上皇,但仍然是实际掌控人。

北齐武成帝高湛在29岁时把帝位禅让给9岁的儿子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21岁把帝位禅让给7岁的儿子宇文阐,这样的操作简单让人看不懂,自己的儿子还没有成年,就把帝位让出来,这些皇帝也是真够折腾的,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综合来看,古代皇帝在临死前传位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有几个原因:

1、权力是不可分享的。

权力是不可有分享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长时间拥有这种权力,会形成权力欲望,一旦失去,是无法适应的,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哪个皇帝能够放得下权力,比如赵武灵王、乾隆皇帝,虽然都提前传位了,但一个后悔了,一个牢牢控制权力不松手,一个被活活饿死,一个到临死前才交出权力,这就是正反两个例子。

历史上为了权力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例子还少吗?李世民夺了父亲李渊的皇位,杀了亲兄弟李建立和李元吉,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想通过政变夺取李世民的皇位,武则天夺了儿子的皇位,在权力面前任何亲情都没有用,权力不可分享。

2、权力需要平稳过渡。

古代权力平稳过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立太子,太子是国家法定继承人,也是国家的基础,一个国家不立太子,一旦国君去世,就会引发动乱,比如秦始皇不立太子,导致沙丘政变,胡亥上台,二世而亡。

太子和皇帝也需要互相防备,比如唐朝,唐玄宗一生立了几个太子,太子们都活着战战兢兢,随时担心自己地位不保,说不准哪天就被罢免了,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自立为帝,架空了唐玄宗,这就是父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培养继承人最好的方法还是设立太子,在皇帝外出时让太子监国,平常由皇帝带太子熟悉政务,等皇帝去世后,就将权力交出,让太子即位并亲政,如果提前交出权力,就会带来动乱,让太子认为皇帝是自己权力的威胁。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9-04 0
已审核

有了权利就有了更大的欲望,欲望一大就难以收手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