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们这个时代的职场焦虑症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99 回复:1

[职场之道] 【转载】我们这个时代的职场焦虑症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池落盏

ZxID:1181956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宴山亭
❤3.9上任周年❤4.13结婚周年❤4.22周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13 0
【转载】我们这个时代的职场焦虑症
[align=center][table=520,#67bc29,#ffffff,1][tr][td][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color=#ffffff]═∞══∞══∞══∞══∞══∞══∞══∞══∞═[/color][/size][/font][/align] [/td][/tr][/table][table=520,#67bc29,#ffffff,1][tr][td] [align=center][table=460,#ffffff,#67bc29,6][tr][td]
[align=center][b][font=impact][size=3][color=#5b9f29]我们这个时代的职场焦虑症[/color][/size][/font][/b]
[font=宋体][size=2][color=#5b9f29]◢--------------------------------------------------------◣[/color][/size][/font][/align][align=center][table=420,#67bc29,#ffffff,1][tr][td] [align=center][table=410,#d6f4bf,#ffffff,1][tr][td] [align=center][table=390,#ffffff,#ffffff,1][tr][td]
[align=left][font=宋体][size=2][color=#5b9f29]开了这个公众号之后,认识了很多朋友,有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也有不少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有80后和90后,也有70后和60后,还有少数50后。

聊着聊着,发现了很多人都对职业生涯充满了困惑和焦虑。不光是80后、90后,甚至60后也有焦虑。有人想找个好工作,有人期盼改革,有人想换个更能展示自己才干的平台,还有些人就是混日子。有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忙碌并快乐着,而有些人在不断抱怨单位如何的不堪,自己如何的失望。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充满雄心壮志的,但很多人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少数人,看清楚了自己所在的单位和行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路径。

[b]职场的势、道、术[/b]

2015年4月,股市很火热的时候,我问一个炒股的伙伴:咱们这么赚钱,有多少是靠自己的本事啊?随便买一只股票都涨,自己完全不用懂什么嘛。他不以为然,因为有一个做私募的人给他一些消息。

国家队救市的时候,他还略有盈余,我劝他赶紧出来。他说,主力还没拉升股价呢,后面应该还有机会,暴跌只是暂时的。我问他,你那个主力可能已经爆仓了吧?他说,那个私募的朋友正在筹钱,还要杀进去补仓……

后来的结局,我不用说,你们应该能猜到一些了。他把本金都贴进去了,还欠了一些债。好在其内心强大,妻子也通情达理,这两年挺过来了……

股市有句名言:“牛市看势,熊市看质”。牛市离开我们已经2年了,有几个人在熊市里赚钱了?有几个人敢拿着交割单说自己掌握了股票投资的势、道、术?

不仅是股票投资,企业、行业、职业……甚至宏观经济,都得用“[b]势、道、术[/b]”来看待。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如果没有对势道术的精准把握,入错行会是经常发生的。

中国最明显靠“势”赚钱的,就是金融行业。其势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周期,二是政策。比如,券商的朋友体会应该很明显,2015年上半年券商疯狂招聘,而这2年则是疯狂裁员。我认识的几个投资经理,资深点的还在,新人大多转行了,甚至有人去卖二手车了。

放在10年前,银行、券商、保险都很常见,其它金融机构,要么过于高大上,要么是处于灰色地带。但后来,资管、私募都出现井喷,大量的民间金融更是不胜其数。高收入的金融行业,准入门槛一下子被拉低了不少。不管你学的什么专业、不管你拿的什么学历,都可以跑来这个行业捡钱。

但是,论“势”,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切全靠央妈放水和监管放松;论“道”,很多人并不明白“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和“E租宝”这样的平台在玩火;论“术”,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金融业的哪门子技术……在那个遍地捡钱的时代,细究这些问题都没意义。

不要以为只有民间金融有原罪,很多国企也同样如此。不少国企在做金融,原理就是影子银行:靠着国企的信用背书,融入低成本资金,然后像民间金融一样放款出去,赚钱就是靠吃息差。而今年的“去杠杆”,才让大家明白政策形势的可怕。

[b]越低层次的人,越没想过自己是靠什么赚到的钱。[/b]掌握一门技术的人,只是渴望更好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极少数真正看到“势”的人,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焦虑:好日子结束的时候,我该怎么办?而没有忧患意识的人,就在一波波的财富洗牌中出局。

[b]体制内外的区别[/b]

我曾经的一位领导,在事业单位长期徘徊在正处级岗位。退休前几年,终于调到国企,解决了副厅待遇。虽然享受了几年的年薪制,但退休后的经济待遇远远比不上事业单位的退休金。

[b]体制,像是个神话[/b]。老一辈往往以进入体制为荣,也有很多年轻人从体制出走,寻求别样的人生。

但体制本身的构成,也是非常复杂的。最核心的体制内单位,是党政机关。外围一点的是事业单位,最外围的是国企。事业单位之所以外围,是因为养老制度也在向企业看齐了。虽然国企参与市场,但大[b]部分在管理体制方面还是机关作风[/b]。

广义的“体制内”,是有职业共同点的,就是需要有能力的人,但任何人都不要随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切的一切,都是服务于领导和长官的意志。你有才能,很好,那就帮领导解决问题,然后按部就班地“进步”。如果你“太”有才能,不行,因为可能脱离了上级意志范围。

[b]体制吸收的都是优秀人才[/b],尤其是通过千军万马考试的公务员。体制也在不断培养人才,培养各种高级领导干部。不过,即便在大多数省级单位里,真正的骨干实际还是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一般科员只能打打下手。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体制很难用活人才,难以承担失败风险。

有本事的人会抱怨体制,因为当TA成长到一定阶段,发现体制和领导都成了束缚。没本事的人喜欢被体制豢养,因为体制、领导和同事们在养着他,他只用享受权利,却不用承担很多的责任。

从福利待遇方面看,福利最好的当然还是体制内。想在体制外获得很好的福利,那只能问自己是否有能力了。即便是机关,不同级别的单位也有差异。比如,同样是正科级,昆明市属机关的薪酬福利就高于省直机关。但是,有省直公务员愿意调去市直单位呢?

很多人在体制内抱怨体制,但真正优秀的人才,[b]要么在体制内不断进步,要么会在体制内成长之后果断离开[/b]。牢骚满腹的人,往往在吐槽中假装出一番雄心壮志,实际上并没有应有的能力。除了混吃等死,他们的后半生都被困境包围。这样的人,只能说有小聪明,并没有什么大智慧。

在体制外如鱼得水的人,有不少成长于体制内,所以要承认体制的正面作用。至于自己的竞争力是否匹配野心,完全是看个人修为。但在体制内成功的人,在体制外却未必。例如,曾经有个国企的正处级干部来与我交谈,几乎已经失去跟外界打交道的能力了,处处官腔官调,连句正常的人话都不会说了。

当然,事业单位更特殊一些,没有行政级别的人可以考虑走职称通道。如果升官无望,不妨试试在专业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b]骨干与新人[/b]

在所有年代的人群中,60后和70后是幸运的,尤其是赶上高考和国家包分配的。除了少数人在90年代的国企破产潮中下岗,大部分人现在都是有车、有房、有家庭、有事业。

相比之下,[b]80后[/b]处于很[b]尴尬[/b]的位置。30岁上下,职位不高不低,已经有了职业倦怠感,是最常见的脸谱。高考赶上扩招,毕业赶上自主择业,就业后房价暴涨......在基层,大多数人还没有级别,要混资历。在省级单位,大多数处于科级岗位,或者虽然没有级别,但属于骨干人才。只有少数人已经步入处级岗位,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国企,在金融投资等新兴岗位上,往往更敢重用年轻人。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旦到35岁,还没升到管理岗位,这辈子出人头地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但在体制内,30多岁的80后想要冒尖,太难了。资历就像皱纹,必须刻在额头,被领导看见。商场上常见的年少成名的故事,在体制内几乎是看不到的,因为体制并不负责制造浪漫。

80后面对的,不光是职业瓶颈,还有家庭和孩子。稍有点远见的80后,都担心阶层固化,下一代随时输在起跑线上。而那些还在一般岗位上混日子的人,已经连焦虑都没有了,因为他们自己都已经输给了同龄人,下一步可能会输给90后。

刚毕业的[b]90后[/b]职场新人,往往还是[b]年轻气盛[/b]的,对新工作充满了憧憬和雄心,渴望在新平台上大展拳脚。但实际上,对于大型单位来说,新人的边际效应几乎为0。绝大部分职场新人,只能干干跑腿打杂的活,距离所在岗位的基本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至少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和培养,才有可能胜任工作。

别抱怨有些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要求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因为大多数新人前两三年的工作能力都是很糟糕的。在这个阶段,能努力学习、能主动干活、能追求120分成绩的,培养周期会更短一些。而消极的新人,被淘汰是确定的,问题只是或早或晚。在这个阶段,企业没收员工的学费,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新人发挥不了用处的原因,是学校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脱节。除了理工科的科研成果,学校里学习的大部分理论成果只是工作的知识基础,无法直接应用于工作。比如,《中央银行学》大部分知识,金融从业者一辈子都用不上,只对研究人员和央行的高级领导有用;绝大部分金融学毕业生,并不知道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的,知道利率的人并不知道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之分;而99.99%的会计学毕业生,甚至都没有完整地找一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一下。如此糟糕的高等教育,怎么能指望培养出立马就发挥用武之地的毕业生呢?

两三年之后,是一个拥有一定能力、但缺乏主动性的阶段,大部分新人的工作表现也只能说“合格”。如果有了令领导满意的成果,自然会走上“进步”的路子。要胜任工作、成为有主动性的领导,至少还得经过三五年的培养锻炼。

但难就难在,很多人找工作是为了谋得一份稳定、清闲、高薪的差事。按照老一辈的观点,机关和事业单位是理想的去处。但是抱歉,现在的机关也不会养闲人,尤其是年纪轻轻的闲人。大多数公务员,经常需要加班。遇到想法多的领导,甚至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我认识的公务员朋友,甚至有几个经常通宵加班。

[b]二代与努力[/b]

只有一种人不担心阶层固化,就是[b]二代[/b]。因为他们就是阶层固化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下一代很可能也是。

有些非常有才华的朋友跟我抱怨,单位里清闲的二代太多,自己很想换个环境。其实,大多数体制内单位(包括国企)都是这样。干活的,或者真正干出有价值活的,是少数人。能者多劳,却不能多得。

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里,年轻的二代已经很少,因为凡进必考。过不了考试关,只能安排进入国企了。也有国企在考录员工方面做的比较规范,不准打招呼、凡进必考等等,但毕竟是少数,执行得也未必严格。

很多人以为,靠关系进入国企就衣食无忧了。实际上,进入国企只是第一步,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不要以为“关系”能解决一切。尽管中国官僚体制有“门生”传统,但没有本事的关系户很难有资格成为“门生”。毕竟,你得有值得老师赏识的才华,能为老师的政绩添砖加瓦。

也不是所有二代进入国企的选择都很明智。譬如,我认识的一个90后,2年前被亲戚安排进入云南建工集团下属企业。两个月后,亲戚又帮他找去了云南煤化工集团下属企业。这种“关系”已经硬到什么程度呢?连离职手续都不用办,一个电话就去新单位报到了。而亲戚并没料到,现在云南煤化走到了破产重整的地步,新成立的云南建投反而很有希望进入世界五百强。

抱怨二代的人应该庆幸,因为这样的二代肯定不努力,[b]真正可怕的是二代比你还努力[/b]。我有个二代朋友是70年代末人,子承父业进入某事业单位,前几年干到正科级了。本来有希望升副处,但自己觉得那个环境不养人,就跳槽去了下属国企。虽然还算广义的体制内,但毕竟要面对市场竞争了。虽然机制的束缚依然不弱,虽然奋斗的过程很艰辛,但他目前还是小有成就。

[b]职场食物链[/b]

衡量事业或者职业成功的标准有很多。大多数新人看到的是收入,而声望和权力也非常重要。眼界开阔的人都知道,单独谈收入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b]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b]5个层次的需求。底层人民需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而顶级人物,追求的是自我实现。换个概念说,追求金钱的人,还是因为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好;而真正有大抱负的人,是追求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同样是赚钱和工作,有些人只是谋生工具,而有些人是兴趣爱好。表面上看一样,而背后的价值完全不同。马云都说了,“支付宝随时可以献给国家”,哪个小白领敢说自己的房子可以给国家?

如果单纯论金钱,高级知识分子如大学教授,与建筑工地的包工头,收入大概差不多,但他们的社会阶层一样吗?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身家一般至少几十个亿,但如果企业去办理行政审批手续,他还不照样求爹爹、告奶奶一样找科处级干部?打扫卫生的阿姨,家里有三套房,但她在公司的地位会高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吗?

我们无法苛求职场新人每天忘记工资去追求个人价值,但如果人一辈子都只是在追求金钱,那他即便成为富豪,自身的层次也无法提升。对于金钱的过度渴求,也不是什么好事,往往埋伏着违法违规等风险。

同样是大学生,毕业的工作可能差不多,但几年之后,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了。整体上看,读过本科的肯定优于没读过本科的,虽然读过名校的不一定优于没读过名校的,但重点大学毕业生肯定会比一般大学更突出。

中国的大学1998年招生100万,而现在每年招生大概为700多万,仅985和211的优秀大学每年毕业就近100万。照此推算,现在读一般本科的,以前只能读专科或高职;现在读211重点本科的,以前也就本科达线而已;而大专、高职院校,相当于过去的中专技校......

没上过大学,或者没上过本科,基本上无缘白领职业了。除非创业,或者在激励制度完善的营销岗位,否则大部分人只能从事低端体力工作。二三流学校毕业生,也不大可能与重点大学竞争,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b]文凭,确实只是一块敲门砖[/b],很多人会在人生的长跑中被淘汰。但不要以为北大、清华毕业生真的只会死读书,大部分名校毕业生的聪明才智都超过一般本科生。严格来说,本科毕业只能叫“人”,名校毕业、高学历才是“人才”。在学生时代就懈怠的人,如果工作后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终其一生也只是个“人”。

聪明和努力,再加上一点点机遇,才能成就事业。有人问我:我很聪明,也很努力,可是“机遇”在哪里?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永远在高估自己。机遇每天都有,但大多数人根本并没有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而是把时间花在牢骚和抱怨中了。

在职场食物链中,为了爬到更高的阶层,很多人都在琢磨“人脉”。但结果并不乐观,试图混人脉圈的人,大多数是自身实力不强的,最终无法进入他理想的人脉圈层。每个人的人脉,都与其社会阶层和工作领域自动匹配,主观的能动几乎是没有任何积极影响的。网络流行语的说法是:“[b]挤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b]”。

越来越贬值的一个人脉圈,是[b]MBA[/b]。很多人读MBA,是为了进入一个金钱更丰厚、社会阶层更高的圈子。但高层次白领甚至金领,过去十几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镀金之旅。而现在还在考MBA的人,往往都是不够成功的人。最后,非名校的MBA就沦为一个失败者俱乐部。

[b]就业和创业[/b]

经常有新毕业生来问我,某家企业确定要他,但他还在犹豫,问我这家企业好不好、该不该去?我本人比较反感这样的问题,虽然我毕业当年可能也是这样想的。但实际上,这个“好”根本就是有许多不同衡量标准的。

[b]企业的好坏,跟领导的关系大[/b],跟初入职场的新人关系不大。比如,云南白药够好了吧?但它有末位淘汰机制,你确定你就不会被淘汰掉?云南效益最好的国企,动不动就要求博士,你能进去吗?现在省属国企员工数量就没有低于万人的,你都不知道被分到那个几角旮旯里。几十上百家子公司,发工资也根据自己的效益来考核,不可能全部一个标准。而且,即便云南建投集团营收表现不错,但还有人反映他们某些子公司拖欠工程款呢。

好的平台,可以成就个人,但有时候会让人过分自负。白岩松曾说过,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我曾经见过一个人从规模很大的国企跳槽出来创业,到处吹嘘自己曾经帮助老东家融资几十亿元。他可能不知道,那些钱都是银行主动送给老东家的,与他个人无关。即便把他的岗位换成一只狗,那条狗同样也可以做出几十亿的融资业绩来。后来,他自主创业,2年多时间里一事无成。

如果说就业某种程度上是“保生存”,那么[b]创业是一种更为激进的手段,目的是“求发展”[/b]。但创业的风险远远高于就业,因为创业项目99%都要失败。所以,有些人即便很有才能,也不能轻易创业。比如,刚成家不久的男人,老婆孩子还等着他养活,如果财务方面压力大,创业的风险是他难以承担的。

创业者的初衷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是因为自身不如意,有些是因为自身要超越,有些则是很偶然地看到了某些机会。过去的创业,大部分是个人或者家族的小生意,只要努力就有回报,比如去螺蛳湾摆地摊,或者在菜市场租个铺面。而现在的创业更强调能力,更需要聪明才智,也更强调合伙激励制度。

某种程度上,公司制度更适合就业,因为公司制度可以养懒人、养能力不够强的人,只有少数人是骨干,大多数人只是助手。反观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的合伙制,让有能力的人上、没能力的人下,每个人自己养活自己,反而促成了大家风险自担的习惯,所以更适合创业者。[/color][/size][/font][/align]
[/td][/tr][/table][/align][/td][/tr][/table][/align][/td][/tr][/table][/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color=#5b9f29]◥--------------------------------------------------------◤[/color][/size][/font][/align][/align][align=right][table=130,#67bc29,#ffffff,1][tr][td] [align=center][table=120,#d6f4bf,#ffffff,1][tr][td] [align=center][table=100,#ffffff,#ffffff,1][tr][td][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color=#5b9f29]转载[/color][/size][/font][/align][/td][/tr][/table][/align][/td][/tr][/table][/align][/td][/tr][/table][/align][color=#ffffff]【茉上花开】丽制[/color]
[/td][/tr][/table][/align][/td][/tr][/table][table=520,#67bc29,#ffffff,1][tr][td][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color=#ffffff]═∞══∞══∞══∞══∞══∞══∞══∞══∞═[/color][/size][/font][/align] [/td][/tr][/table][/align]

司凌。

ZxID:9742737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6-13 0
已审核,感谢分享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