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不想去热门景点排队,选择了锦州两日游,主要是为了去义县的奉国寺,其他景点是根据时间选择的。每个景点人数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体验感很好。
2号坐火车下午一点多到锦州站,步行十多分钟,到达
辽沈战役博物馆。
进门之后拾阶而上,两侧是碑林,正中是烈士纪念塔。塔身正面是朱德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之后是纪念馆,不用预约,应该是直接刷身份证进去。我们到的时候排队十分钟左右进去了,可能是为了让人流快速通过,直接让进了,没有刷身份证。不让带打火机进馆,门口有放打火机的箱子,出来之后可以取。
展馆分成四个展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
战史馆,按时间顺序详细展示战役全过程。
支前馆,展现了后方百姓为支援前线作战做出的贡献。
英烈馆,陈列着众多烈士的遗物和事迹介绍,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很庄严肃穆。因为我很感性,还没有看完一个事迹,已经泪目了。所以只能匆匆走过。
全景画馆,360度全景再现“攻克锦州”时的宏大场景,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和逼真的地面塑形、声光电特效,置身其中,仿佛亲临炮火连天的战场,特别震撼,绝对不能错过。
园区西侧军威园,陈列着早期国产战机和缴获的敌军武器。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首,其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我之前是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这次初步了解了下,能够赢得这场战役真是很了不起,很重要,很惨烈。
从辽沈战役纪念馆出来,打车去了古塔公园,公园旁的
广济寺,是清道光年间重建的,我们去的时候因为数字化采集闭馆了。旁边的
广济寺塔是辽清宁三年(1057年)建成的,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

午后,坐在塔下,看着一群鸽子飞来飞去,很放松心情,很治愈。
之后我们坐17:39-18:24的火车到达义县,在义县住宿。
引用
义县,1500年前曾是辽西地区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它北接契丹,东接高句丽,地处交通要道,为中原文化向东北亚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以至于辐射周边的北方民族的信仰,开始被中原文化融合。
路上遇到第一个打卡点,
义县老火车站,夜晚的车站广场很热闹,车站前后都有跳广场舞的。
引用
义县老火车站,查了资料,据说是一九三几年建的,伪满时期建的县级火车站全东北仅剩下这座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其它县级的火车站早就扒掉盖新的了。因义县长期以来曾属于困难县,地方财政不充裕。而修建车站需铁路与地方分摊建设资金,所以铁路当局曾几次启动重建义县火车站,但地方当局因没钱而未果。因经济困难而保留下来这个老火车站,现收录为第四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真可谓塞翁失马。
奉国寺,门票50元/人
第二天我们九点多到达奉国寺,人还不是很多,买完票刷码直接进入,进去之后左侧有个小亭子,可以登记预约讲解,10元/人,速度很快,十几分钟20人左右成团就可以跟着导游进去了。
奉国寺始建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
进门东侧有两个房间,一间放置从大雄殿内揭取下来的明代“十八罗汉”壁挂和原悬挂于大雄殿正面檐下的三块巨幅匾额。


“大雄殿”据说是乾隆御笔,但是没有落款,所以无法确认
第二间介绍了营造学社等。

对联是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为纪念创立营造学社说书

山门前石狮子记录时代的沧桑变化
奉国寺牌坊建于清康熙年间晚期,这座牌坊是为表彰清太宗皇太极的二女儿马喀塔(封号“固伦温庄长公主”)下嫁义州与察哈尔林丹汗的儿子通婚,以安抚察哈尔部族,并为清王朝入主中原及以后发展和巩固做出的贡献而建,牌坊上面原有“德配天地”和“功等山河”匾额。
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1141年),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
天王殿内中间供奉弥勒佛,也称未来佛,弥勒佛像身后为明万历31年敬请的神将韦陀菩萨。

大雄殿是辽代遗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辽代塑像,由东至西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通高 9 米以上。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大的泥塑佛像群。七佛并列的制式,国内仅此一例。
释迦牟尼佛的头偏西,据说那是他家的方向。
佛像的手是后修复的,是辽沈战役时,一颗炮弹洞穿殿顶,落在佛祖手中,但是炮弹居然没有爆炸,只是损伤了佛像右手而已。另外一枚落在了大殿外侧,嵌在地砖上,也没有爆炸。1997年7月23日,奉国寺的建筑工地中又挖出一颗炸弹,也就是说,当时有三颗炸弹击中奉国寺。后来经过检查,三枚都不是哑弹,但是都没有引爆,不得不说是佛主保佑。
梁架上飞天多为男相飞天,飞天在更早的形象中其实是男性,后来经过演变,加上审美,尤其是唐代,才开始女飞天为主。
毗婆尸佛背后供有明代所塑的倒坐观音。所谓倒座观音,佛像一般都是坐北朝南,而他是坐南朝北,方向相反,所以叫做倒坐。有一句很有名的句子"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此处为电影《一代宗师》曾在此取景。
引用
在辽代的佛堂寺院中,奉国寺的地位无可比拟。与河北蓟县的独乐寺和山西大同的华严寺相比,奉国寺有着更为纯正的皇家血统。独乐寺是由普通配殿改造而成,华严寺最初仅为藏经阁,而奉国寺则是大辽国正宗的皇家寺院。它所在之处,更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的家族封地,这无疑为奉国寺增添了一份特殊的荣耀与尊贵。
引用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发表学术报告,称辽代寺院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奉国寺盖辽代佛殿最大者也。”
引用
文物专家杜仙州在调查报告中赞誉“奉国寺大雄殿木构建筑,千年仍平直挺健,是中国建筑史一项极为光辉的成就。辽代七佛像高大庄严,权衡匀整,柔逸俊秀,神态慈祥,极为壮丽。梁架上飞天面相丰颐美悦,色调鲜明绚丽,是国内极为罕见的辽代建筑彩画实例。”
引用
鉴赏家、文物专家杨仁恺在《中国书画》一书中评价辽代彩绘时指出“奉国寺大雄殿梁架上彩绘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夺目,其中的飞天造型特佳,犹存唐代风标,甚为稀见。”
引用
主持过奉国寺维修工程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烈,曾评价奉国寺大雄殿为“中国古代辽(宋)以前保存至今最为宏大和最为完整的单檐四阿顶木构建筑,建筑规模是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引用
古建筑史学家曹汛说:“大殿九间是佛教建筑顶了天的极限,奉国寺七佛殿九间,全国古刹千百座,奉国寺大雄殿是穷极伟丽的。”
引用
学者周德仓发表文章对奉国寺给予极高的赞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并不是中华文化中心,但是,奉国寺却以它突出的特色和完美的遗存,使辉煌的中华文化通过建筑、雕塑、彩绘等艺术形式展现给世人。”

复原图,据说大雄殿后面曾经有一座与大雄殿一样的大殿,可惜在哪个朝代的时候后拆了。
奉国寺浏览大概两个小时,买了一个男相飞天造型的冰箱贴,导购说是特色,很有代表性。
之前做功课的时候说奉国寺有1元素斋,出门的时候没找到,吃了15元一碗的素面,3元小菜,味道也不错。
十一期间义县政府的准备很充分,奉国寺门口有免费车辆可以在县内接送。
万佛堂石窟 40元/人,讲解也可以拼10元/人。
我们第二站是距离奉国寺不到二十公里的万佛堂石窟。过节期间在奉国寺门口有公交车往返,单次10元/人,整点发车。如果是非节假日是没有这个公交车的,之前做的攻略说需要到县客运站坐客车,西北环线,由于是进村子的车,速度费用慢,需要50分钟,7块钱。建议打车。
我们坐的车可能是由于节假日车太多了,没有给我们送到门口,所以没要我们车钱,把我们送到了大凌河公园,我们步行十多分钟,走过铁索桥,上山直接到售票处。
引用
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分东西两区,据碑刻记载: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孝文帝祈福开凿的,由开凿云岗、龙门两大石窟的北魏时期国师昙曜法师主持修建。存9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6大窟,上层为3小窟,另有部分壁龛。保存较完整的是第一窟和第六窟,由东向西依次排列。






西区第一窟,是北魏遗存下来的万佛堂最大的中心方形塔柱型石窟,窟内中心方形塔柱上部的佛像及供养人像虽已模糊难辨,却是最真实的北魏遗存,四尊佛像为后世补雕。


西五窟的题刻手迹《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是平东将军元景在造崖时手书其上的,是重要的史料,并被清末康有为评为“北魏诸碑之极品”。
第六窟主像交脚弥勒。
东区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所存石刻造像甚少,最为显眼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 为清代的密宗泥塑。
东区存7窟,各窟保存状况比较差,残损程度比较严重,仅第六窟后壁大龛中的释迦牟尼坐像还能看出其原貌。第五窟的窟壁上刻有北魏景明三年(502年)“慰喻契丹使”韩贞等人的造窟题记,是关于契丹民族早期状况的重要史料,也是了解万佛堂石窟营造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全程浏览1.5小时左右,回城直接拼车,两人25元,送到了义县的广胜寺塔。
广胜寺塔,建于辽开泰年间(公元1020年),是北方诸多辽塔始建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
寺中有一只很会撒娇的小喵咪,蜷在莲花座上打盹,很会吸引人。悠闲的在这逗了一会猫,我们就启程回家了。一天走完三个景点,时间绰绰有余。
[ 此帖被午夜向日葵在2025-10-15 16:4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