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祝寿图上除各路神仙外,为何还会有凡人出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写作素材
古人祝寿图上除各路神仙外,为何还会有凡人出现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32 回复:
0
[人文通史]
古人祝寿图上除各路神仙外,为何还会有凡人出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君芊
ZxID:20542791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6-05
最后登录
2025-10-08
在线时间
22501小时
发帖
16800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6921
威望
63806
鲜花
693657
鸡蛋
39
在线时间
22501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693657
鲜花
39
鸡蛋
等级:
派派书评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05
0
很多人看祝寿图,眼里只盯着寿星、西王母这些神仙,总觉得凡人压根挤不进这“仙界寿宴”。可真把老画轴展开细瞅,才发现凡人在祝寿图里,那戏份一点不比神仙少,甚至还更接地气!那些藏在神仙旁边的凡人形象,不是凑数的,而是把“长寿祝福”从云端拉到凡间的关键——今天就扒扒这些凡人在祝寿图里的“硬核存在感”。
祝寿图里的“主角团”,不只有神仙
一提祝寿图,大伙先想到的准是寿星:大脑门、拄拐杖,旁边站着仙鹤白鹿。可你看清代冷枚画的《麻姑献寿图轴》,画面中心不是寿星,是麻姑!这姑娘扎着素色布裙,手里提着装灵芝的竹篮,脚边卧着只温顺的白鹿,旁边还跟着个端酒壶的小侍女——没有祥云绕身,没有仙雾飘飘,活脱脱凡间女子去给长辈祝寿的模样。
后来福禄寿三星凑齐了,祝寿图里的“凡间气”也没少。你去看江南民间的木版年画《三星拱寿》,三星旁边总画着几个穿粗布衣裳的孩童,有的捧着寿桃,有的扯着寿星的衣角,还有的在树下追蝴蝶——这些孩童不是神仙侍从,就是老百姓眼里的“喜寿象征”,加进去后,原本端着的“仙界寿宴”,立马变成了热闹的凡间寿席。
八仙:最像“凡人”的“神仙代表”
八仙在祝寿图里,那真是“反神仙套路”的存在。别的神仙要么雍容华贵,要么威严庄重,可八仙呢?铁拐李拄着破拐棍,何仙姑挎着竹编篮,张果老倒骑毛驴,蓝采和提着个破花篮——活脱脱一群走街串巷的“凡间奇人”。
为啥把他们画进祝寿图?不是因为他们能赐长寿,是因为他们代表着“凡间百态”: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富的、穷的、贵的、贱的,人人都能在八仙里找着点自己的影子。你看明代《八仙庆寿图》,八仙围着寿桌喝酒,桌上摆的不是仙酒仙桃,是凡间的糕点、茶水,连酒杯都是粗瓷的——这哪是神仙祝寿,分明是街坊邻居凑一起给老人庆生。
更巧的是“暗八仙”。刺绣帕子上绣个葫芦,就知道是铁拐李的象征;瓷碗沿画把扇子,那是汉钟离的记号;小孩肚兜上缝个花篮,蓝采和的意思就到了——老百姓不用画全八仙,看个法器就懂是祝寿,比硬画八个神仙省事儿还亲切。有回在民俗博物馆见着个清代肚兜,上面就绣了把吕洞宾的宝剑,旁边绣着“长命百岁”,底下还缝了个小口袋,装着辟邪的艾草——这凡人的巧心思,比仙界套路暖多了。
历史凡人:把“长寿传说”扎进凡间
祝寿图里的历史凡人,个个都带着“硬核长寿故事”。安期生这老头,先秦时候就有名,《史记・封禅书》里记着,秦始皇东巡时跟他聊了三天三夜,还想赐他金银珠宝,结果他扭头就去了蓬莱山。后来老百姓画祝寿图,不画他的模样——毕竟没人见过——就画颗比碗还大的红枣,旁边题句“安期食枣大如瓜”,再配个老农摘枣的小像,一下子就把“千岁公”的传说,变成了凡间能看见的“长寿符号”。
东方朔更绝,直接凭着“偷桃”成了祝寿图里的“常客”。传说他偷了西王母三千年一熟的仙桃,按说这是“犯上”的事,可老百姓就爱画他这副模样:明人画的《东方朔偷桃图》里,他穿着粗布长袍,踮着脚够仙桃,脸上还咧嘴笑,身后追着个拿拂尘的小仙童,一点不狼狈,反倒像个调皮的街坊大爷。明代诗人郑文康给人祝寿时写诗,还特意提他:“王母蟠桃不须献,醉呼方朔自来偷”——你看,连文人都觉得,让东方朔去“偷桃”,比西王母亲自送桃还热闹、还实在。
还有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老百姓画他祝寿,不画他成仙的样子,就画个白胡子老头坐在炕头,旁边围着子孙,桌上摆着粗瓷碗的寿面,手里还拿着个拨浪鼓逗重孙子——这哪是“仙人彭祖”,分明是凡间的“老寿星爷爷”。这些历史凡人,把“长寿”从“仙界传说”,变成了老百姓能摸得着、看得见的“家常模样”,比神仙更让人觉得“长寿可期”。
凡人,才是祝寿图的“魂”
别再觉得祝寿图是神仙的“专属场”,那些凡人形象,才是让祝寿图“活”起来的关键。神仙代表的是“遥不可及的祝福”,而凡人代表的是“触手可及的期盼”:麻姑提篮采灵芝,是凡间女子的孝顺;八仙围坐庆寿,是街坊邻居的热闹;东方朔偷桃,是凡人的调皮与鲜活;安期生的红枣,是老百姓对“长寿”最朴素的想象。
你去看那些传世的祝寿图,凡是能流传下来的,都少不了凡人的影子。清代有幅《百子祝寿图》,画里没有一个神仙,全是穿红戴绿的孩童,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给坐在正中的老人递寿桃,有的在旁边放风筝——整幅画没有仙雾,没有法器,却比任何神仙祝寿图都热闹、都暖心。这就是凡人的力量:把“祝寿”从“求仙赐福”,变成了“凡间团圆”,把“长寿祝福”,变成了“日子里的烟火气”。
直到现在,咱们给老人祝寿,说的还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摆的还是寿桃、寿面,唱的还是热闹的戏——这些,都是从当年祝寿图里的凡人形象传下来的。那些凡人,没成仙,却把“长寿”的祝福,扎进了中国人的日子里,比神仙更长久,更有温度。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陈菊梅同志的简历,正军级却能享上将级别的待遇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妓女神医
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杨承宗
商朝同时期的世界是什么样的?3600年前,我们是最发达的文明吗?
江西面积比山东还大,为何人口只有4500万?
明清女性读书图中的阅读风尚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