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谈】高大衔接:“焦虑生意”盯上准大学生【8.9~8.11】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7 回复:1

[社][三日谈] 【三日谈】高大衔接:“焦虑生意”盯上准大学生【8.9~8.11】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远山见月。

ZxID:37456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蜜桃豚豚
风卷流云,玄浪破礁   发书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0
— 本帖被 远山见月。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9) —

  继幼小衔接、小升初衔接和初高中衔接课后,教培机构又开辟了一条新赛道:高(中)大(学)衔接班。瞄准的对象是准大学生们,让他们在高考后的暑假提前学习大学知识,“赢在大学起跑线上”。

  据报道,“高大衔接班”学的主要是大学英语、英语四六级、高数、大学数理等课程,这些课一般单科收费近千元。为宣传招生,有推销人员直言“高考英语147分的孩子都在学”。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场跨越应试樊篱、走向自主探索的成长跃迁。这段转型期确实充满挑战:学习方式要从被动刷题转向主动探究,评价标准要从单一分数拓展至多元能力,人生选择要从家长规划切换为自我掌舵。

  中学与大学的本质差异,决定了衔接的关键绝非知识的简单延续。中学教育以应试为轴心,不少学生习惯了“老师划重点、家长盯进度”的被动模式,目标是在标准化答案中争夺高分。而大学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知识丛林,大学学习的核心是“努力掌握各种不同答案”——同一历史问题可能有七八种观点,同一社会现象需跨学科解读。

  这种从“求同”到“存异”的思维转变,从“被人安排”到“自主规划”的角色切换,才是衔接的核心命题。

  真正的“高大衔接”,核心是培养独立自主的生存与思考能力。而“高大衔接班”将大学课程简化为高数公式、英语单词的提前灌输,本质是把大学拉回中学的应试轨道,用“赢在大学起跑线”的焦虑渲染,掩盖了对教育规律的无视,恰恰与这种转型的本质背道而驰。

  “高大衔接班”的泛滥,暴露的是教育包办思维的惯性延续。家长们习惯性地将孩子的成长视为“可设计的工程”,从幼小衔接到初高中衔接,再到如今的“高大衔接”,始终想用培训课程替代孩子的自主体验。社会学中的“社会时钟”理论本是描述群体成长节奏的参考,不该被异化为“必须按时刻表前进”。

  大学的魅力在于其开放、多元,可能因一堂选修课发现新的兴趣,可能因一次社团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可能因一场辩论赛重构对世界的认知。此前,有培训机构打出“用一周时间,模拟大学四年”的口号,宣称能全方位模拟大学四年生活,提前规划大学生涯,本质上就是用标准化模板消解这种可能性。

  “大学高中化”已然是一个很尴尬的现实问题,读完高三,进了大学,还有“高四”“高五”“高六”“高七”在后头。而“高大衔接”培训班疯狂生长,既是利用,也是在助长这种“大学高中化”的群体焦虑。

  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奖励:每人10PB,回复有1积分博雅积分。
     回复内容请与讨论主题相关,回复字数20字以上,不满20字不提醒且无奖励
     优秀回复给予1-5PB加分
     回复参与时间:2025.8.9~2025.8.11


网友小八

ZxID:99740304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0
人已经卷成这样了吗,或者说为了生意已经不择手段了呢?我是上过那种初高中衔接班的,感觉就是提前预习了一些知识点,其他都还好。但是我觉得大学没必要吧,本来就在说不应该太应试教育,这不就是吗。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