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27 回复:1

[人文通史] 万隆会议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kurlinda

ZxID:14081361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者。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7-17 0
一、万隆会议的基本信息

1. 时间

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2. 背景

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二战后,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全球殖民体系逐步瓦解,新独立国家亟需合作反对外来干涉,巩固独立成果。  

国际局势:冷战背景下,美苏争霸加剧,亚非国家希望摆脱大国控制,通过团结合作维护和平与发展。  

会议发起:由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锡兰(斯里兰卡)五国发起,29个亚非国家参会,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讨论共同议题。

二、万隆会议的主要精神


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其核心被概括为“万隆精神”,包括:  


1. 团结、友谊、合作:强调亚非国家共同的历史遭遇与时代使命。  


2. 具体原则:  


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承认一切国家平等;  


不干涉他国内政;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推动经济文化合作。  


三、周恩来总理的关键作用


1. 化解分歧,提出“求同存异”

面对部分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指责,周恩来临时调整发言,强调“求同存异”,指出亚非国家共同的历史遭遇(反殖民)和发展需求,淡化制度差异,推动会议回归团结主题。  

他明确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以灵活外交化解了会议可能的分裂。

2. 应对突发事件

会前遭遇“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阴谋,周恩来坚持参会,展现无畏担当。  

会议期间通过频繁外交活动(如午宴、晚宴)消除他国对中国的误解,促成后续多国与中国建交。

3. 推动达成协议

在争议性议题(如台湾问题、反共言论)上,周恩来以务实态度协商,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融入会议宣言,促成十项原则的通过。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与意义


1. 内涵

由周恩来于1953年首次提出,包括: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2. 深远意义

国际准则的奠基:五项原则成为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基础,并被联合国等多边文件采纳,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中国外交的里程碑:打破新中国初期外交孤立,推动与亚非国家广泛建交,奠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调。  

全球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提供了理论支持,至今仍是南南合作的核心原则。

五、总结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摆脱殖民体系、自主掌握命运的标志性事件,周恩来以“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确保了会议成功,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推广,不仅塑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石,也为全球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万隆精神与五项原则的遗产,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处理分歧、推动合作的重要参考。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19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