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燎原》作者:马小如(生与死的抉择)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6 回复:0

[言情] 《野火燎原》作者:马小如(生与死的抉择)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网友小八

ZxID:99740304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7-09 0
派派首发



【书名】
《野火燎原》

【作者】
马小如

【首发地址】
https://read.douban.com/column/67664891/

【文案】
引用

每年夏天,甘南环线就成了西北最火的公路环线,
厉婕开路虎,和好友李兰宁开始短途旅游,
傅敏搭奔驰,和发小雍浩漫无目的地散心,
意外的山体落石,让四人成为临时的旅游搭子。
这场为期十天,人人尽兴、疯狂、放纵的旅行,
其实是两个女人,蓄谋已久的复仇和逃亡,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人该不该壮烈的活一场……

【标签】
社会派 复仇 强强 群像 女性悬疑

【主角】
厉婕;李兰宁;傅敏;雍浩

【推荐指数】
四星

⚮⚮⚮⚮⚮⚮⚮⚮⚮⚮⚮⚮⚮⚮⚮⚮⚮⚮⚮⚮⚮⚮⚮⚮⚮⚮⚮⚮⚮⚮⚮⚮⚮⚮⚮⚮⚮⚮⚮⚮⚮⚮⚮⚮⚮⚮⚮

【原创评论】
读下来非常悲痛的一个故事。本来是被作者标榜的悬疑所吸引,实则开始看了以后,觉得更精彩的部分是人在命运面前所做出的努力,和那复杂的心境。

马小如保留了一贯的写作风格。这段故事开始于公路上,也结束在公路上。如同早年流行的公路文一样,文字的风格也是生辣凶猛的,爱恨纠葛如同草原上的风一样呼啸着将人裹挟其中。笔下的主角都有强烈的个性,他们也毫不吝啬于将这样的自我表达出来,故而读起来也会留下一个强烈的观感。这种写法可能口碑也会分化得比较明显,不喜欢的人会有作者用力过猛的感觉。

小说的开篇从一起恶行杀人事件起笔,有点类似于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妹妹一家,不知作者是否从中获取的灵感。当一个原本朴实但幸福的家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杀人犯儿子和哥哥,浮夸的报道,社会的舆论,群愤的波及,宛如剧烈的风暴也将这个家庭整个摧毁。罪犯的家属并不是犯罪人,但在这件案情中,他们也被粗暴地定义为了“帮凶”,哪怕他们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样一个好好的孩子会变成如此残忍的杀人犯。于是全家人遭受了这个社会不同群体里同等严重的霸凌,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隐姓埋名后再卷土重来的女主,在读者视角其实不难一眼猜出身份。唯唯诺诺的被霸凌学生和张扬恣意的成功商人,这样强烈的对比几乎明示了一切,所以这段疯狂旅行背后的目的也顺理成章地好猜测了起来。对女主来说,这段旅途不仅是一场坚定的报复,也是了结一切前给自己留存的最后的记忆。正是因为早就自己写下了结局,所以帮朋友脱罪,放纵自己肆意沉溺于和男主的爱欲,甚至于在知晓严重性的情况下还是选择狡猾地躲避警察的追捕,都能找到一个将其合理化的理由。四人的情感也在旅途中的生死经历中不断升温,导致后期大家都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选择。
这样的故事没有对错,至少我不能绝对地评判。或许正如女主哥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杀人犯一样,有些事情是很难说清一切的。

感情线于我不算精彩。每个人踏上这段旅程都有各自的理由,背后的自我欲望滋生了这样与人建立联系的渴望。相较于真正的爱,我更倾向于这种感情是绝望之河上的浮木,抓住它既是抓住了一种生的力量,亦是抓住了一个时机去尽可能地享受最汹涌直接的快乐。
比如女主对男主一次又一次的性向上的撩拨,你可以说他们背后奇妙连接上的关系暗藏了一种隐秘的快感,也可以是对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相同的悲伤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但这样的欲望颇有一种只是为了把自己彻底豁出去的狂放。旅途中生死时速的刺激也进一步催化了这种情感。
而对女二来说,这种出轨的背德感就更像是与过去隐忍一切暴力与痛苦的自己的诀别。甚至这个出轨的对象,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她的过去和心里的伤痛,但正是这种不同经历下的“天真美好”,才格外显出这样做的痛快。

对于故事里的四人组形象,作者也选取了几个相对强烈突出的性格,比较具有代表性。
厉婕在经历了家庭如此重大的变故后,一开始是被囚禁在了那样的负罪感里。虽然人不是她杀的,但是周遭的所有人都在告诉她“你有罪”,这样的审判甚至会上升到人身攻击。开始她选择了默默承受,就算是反抗,也是以一种较弱的力度。她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她以为生活不会再比这更糟了,可是那份她原以为的难得温暖,却摇身一变成更致命的武器,再一次刺痛了她和她的家庭。一个接一个的生命离开人世,永远不变的对她身份的厌恶和憎恨,终于逼得她走上了仇恨和报复的路。这样的转变伴随着剧痛,于是更加彻底。她一个接一个手刃了那些当年将她生活拖入地狱的人,她终于在聚灯光前揭露了当年的一切,在寂静的山林间逐渐来到了各种意义上的终点,在男主绝望的眼神中想起了他的哥哥,想起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好像也迎来了解脱。
李兰宁的命运如同他们遇见的那只老鹰相互争夺的山雀,冥冥中早已埋下伏笔。她外表柔弱,性子怯懦,对于一切伤害好像惯于忍耐,也表现出一种随时需要人保护的附属感。这样的人在面临绝境时内心却爆发出了如此凶猛的力量。她严密地算计着如何给自己的清白上一重又一重的保险,如何用模糊不清的发言将嫌疑引到他人身上,如何将自己维持在从前那副柔弱无辜的躯壳里,像那只山雀,在老鹰们两败俱伤时,杀出了一条血路,振翅飞向了更高的天空,且带着一种再不回头的决绝。食物链是残酷的,一层一层的阶级剥削,强者对弱者的掌控,如果说女主的反抗是一种冲动式的自毁,她则是那种为达目的可以长久蛰伏的毅力。我并不认为她对女主是绝对无情的利用,当她被女主推入河里,知晓了女主这样做的目的,我相信她字字泣血般的那句“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一定有过动容和感激。她选择了狠下心大步往前走,何其残忍,又何其可悲可叹。
付敏和厉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他们都是被过去束缚住的可怜人,也同样是因为哥哥,只是一个是因为哥哥杀人,而另一个是因为哥哥的死充满疑点。于是他也给自己背上了枷锁,执着于寻求哥哥死亡的真相,却忘了自己本有大好的年华和光明的前途,他有自己的人生。当生命所见变成了灰色,便会被他人身上格外亮丽的生命力所吸引,哪怕这只是女主伪装出来的。或许男主的这种相惜中亦有一种同病相怜之味,不过是个长期追逐一个结果却始终未得而逐渐迷失的可怜人罢了。他害怕再失去,所以明明最后终于快要摸到那个渴望已久的真相了,却选择了退缩。那一刻,他只想抱紧身前这个看透他内心痛苦的女人,告诉自己不再孤独罢了。
雍浩则是四个人中在现实意义上最幸福的一个。他有优渥的家境,学业工作一切都不错,所以他虽然好像总是跟随着大家的决定,好像喜欢上了那个时时刻刻在需要“保护”的李兰宁,也出于情义帮助过他们逃离警察的追捕,但终将回到自己的“光明大道”上。因为生活太过顺风顺水,未曾亲自感受过那些苦痛的沉重,所以他无法理解其他三人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段旅途或许会成为他难忘的回忆,他也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想起李兰宁曾在他面前展现过的柔情,但一切终究还是会过去的。他还是那个享受生活的快乐,而不需要拼尽全力的幸运者,跟其余三人走上了不同的路。

而他们在这段旅途中所遇到的人,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他们遇到了千里迢迢只为了让听障的弟弟去到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的孩子们。孩子们讨厌别人用“留守儿童”给他们贴标签,因为他们了解父母的不易,感受到了父母同样的爱,所以并不自怨自艾。他们也会在追尾主角们的车后勇于承担责任,哪怕修车的数字是是他们当下很难赚到的。他们那么天真,还未经历现实的摧残,所以又显得格外美好。
还有那个因救人而丢掉了自己性命的老师,她决定去救的那一刻一定未曾想过自己的生死吧。而她所救之人也因此回到了她曾经所在的这片土地,继续她的事业,帮助了她的女儿,这何曾不是另一种因缘呢?
永远在帮助女性,敢于说真话的女记者。她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万千女性心中反抗的决心。不在意报道是否会带来巨大的流量,她只是永远在做实事,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展现出了对女性强大的包容和共情力。
他们也遇到了为了流量罔顾职业操守的记者,直到死前最后一刻他好像也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他人带来了怎样的伤害。文字有时是可杀人的利剑,他却没有谨慎地考虑,反而利用它走向了自己贪恋的高位。
还有十年如一日持续霸凌的人。他固然是可怜的,妹妹惨烈的死状在每个午夜梦回也不曾放过他,于是他把自己的仇恨肆意发泄在了无辜的人身上,好像所有的恶意都能找到借口,好像这样就能显示自己从未忘记过妹妹一样。
世界的美好是多彩的,于是丑陋的一面,悲剧的一面,同样是千奇百怪的。

而本书我不太喜欢的一点同样是厉婕对付敏的挑逗。虽然结合她的过往,我能理解这是逃离痛苦的一种方式,是在试图抛却“性羞耻”,享受自己的余下的人生。但不知道是作者用词还是这种情节过于频繁,所以我还是对这种老是在重复的画面和直白的对话产生了不耐烦。其二是厉婕与付敏哥哥之死的关联,到底是没给个具体。相对于其他部分,这其实是我最好奇的谜题,可惜结尾解释得太朦胧。

综上,这本小说悬疑性不强,但主角们的命运,情感的纠缠读下来还是会带来很大的震动。对于作者想要探讨的话题,是卑鄙求生还是悲壮赴死,相信每个人读完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5 条评分 派派币 +66 威望 +3 鲜花 +5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