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太猛,容易英年早逝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5 回复:0

[人文通史] 男人太猛,容易英年早逝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5-01 0
          元丰八年二月,宋神宗奄奄一息。脚不能行,口不能言。大家都看出神宗大限已至,但接班人并没有选出来。这时候,整个朝堂暗流直涌,其中一帮人希望从神宗的两个兄弟中选出一人当皇帝;另一帮人则认为国法不可废,必须从神宗的子嗣中选出一人当皇帝。

        这两方人马,纷纷在暗中较劲。雍王和曹王这两兄弟老谋深算,试图先通过合作,等把皇位抢到手,再讨论归属问题。二人隔三差五就打着探病的幌子,想要从神宗口中套话。神宗也不傻,察觉到两个弟弟的图谋不轨,虽然说不出话,却故作狰狞,通过表情来传递自己对弟弟的讨厌。如此,雍王和曹王就失去抢夺皇位的资格。

       神宗在临死前替儿子们解决了两个大麻烦,但他并没有从儿子们当中选出储君人选。这时候,年幼的赵煦,每天都为神宗手抄经书,在神宗面前非常孝顺,就这样,年幼的赵煦成功被立为皇太子。

01

     三月,神宗去世,赵煦上位,赵煦仅十岁。赵煦虽然当了皇帝,却是一个傀儡皇帝。《宋史》中记载称:“神宗元丰八年三月,帝崩,皇太子煦即位,时年十岁,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同听政。”

       历朝历代,凡是垂帘听政,几乎都会把江山治得乌烟瘴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皇帝的权力被架空,皇帝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垂帘听政,就是女性夺得权力的一个幌子而已。新旧党争,也是在这时候出现,而高氏就是旧党的死忠粉。
高氏掌权期间,旧党掌控了宋朝整个朝堂。

        赵煦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看出新旧党争定会为国家埋下巨大隐患。他试图阻止,却起不到任何作用。尤其是司马光对西夏割地求和这件事,纵然无数大臣反对,最终却无济于事。

       赵煦很累,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内心。高氏紧紧握着权力不放手,无知的大臣们只知道趋炎附势,在汇报工作时,全都自动忽略赵煦,纵然赵煦就站在身边,大臣们也只向高氏汇报。无形之中,赵煦这个皇帝角色的分量再次被削弱,屁股虽坐在龙椅之上,却没有任何发言权。

       赵煦因此非常痛恨太后,更痛恨那些忽视他的臣子。
这股怨气,一直持续了整整七年。七年过后,赵煦年满十七岁,终于成年。按道理说,赵煦在成年之后,高氏应该主动放权,让赵煦去亲力亲为,让赵煦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反观高氏怎么做的?她不仅不放权,反而像往常一样,积极主动参与朝政。

        最可气的是,高氏不放权,大臣们也全都当睁眼瞎,依旧把赵煦当做空气,并没有人站出来帮赵煦说上半句话。毫无疑问,被所有人忽视了整整七年的赵煦,内心到底有多憋屈,最憋屈的是,他拿这些人毫无办法。


02

       高氏如此喜欢插手国家要事,但她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这点不可否认。在她眼中,赵煦是自己的孙儿,始终是个孩子,所以一直不放心。但高氏似乎不懂,她眼中的保护,在无形之中已经成了赵煦身上沉重的包袱。

       赵煦对高氏有多恨?《宋史》中有一段话这样说:
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祐群臣,希皆密豫其议。自司马光、吕公著、大防、刘挚、苏轼、辙等数十人之制,皆希为之,词极其丑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读者无不愤叹。
这里的“宣仁”就是高氏,也就是赵煦的奶奶。咱们完全有理由猜测,被高氏架空整整七年的赵煦,不说日日夜夜盼着高氏死,起码有过这个念头。

        很快,高氏真的死了!赵煦自此开始亲政,他终于有了话语权。赵煦上位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表明自己“革新”的立场。他把昔日被高氏和司马光赶走的革新派大臣们全都召集回来,所有旧党,全都被流放,苏轼便是因此被流放到海南。不仅如此,还把死去的司马光进行追贬。足以看出,当年司马光割地求和这件事,在赵煦心中有多耻辱。

        这时候,咱们就能看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大宋。几年前,大宋还因为害怕西夏的进攻而割地求和;而现在,大宋竟然开始反击西夏,不仅打的西夏节节败退,还打的西夏主动求和。
这就是硬气的赵煦。

        赵煦为什么有这么一股狠劲?因为他很清楚,任何眼中能够看到的和平,背地里都是靠打仗打出来的。一味的委屈求和,只会助长敌人嚣张气焰,一味的退让,只会让自己国家变得越来越软弱。国家一旦丢了魂,人民一旦丢了血性,那就真的完了!


03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大宋与西夏的战斗,不可避免。
赵煦想要带着大宋重新站起来,与西夏的战斗,不打不行。在司马光割地求和后,西夏隔三差五跑到大宋领土搞事情,目的就是想要白嫖大宋。西夏每一次进犯,大宋都选择求和。但赵煦亲政后,却丝毫不惯着西夏这种得寸进尺的行为。
“想干?那就碰碰啊!”赵煦大手一挥,将再次想要白嫖的西夏打的节节败退。打退西夏还不够,赵煦势必要打到西夏害怕,打到西夏投降,打到西夏求和。赵煦当真做到了,在平夏城一战中,西夏的三十万大军,被赵煦一举击败。

       而这时候,赵煦也渐渐察觉出自己的身体很不争气,身体竟然开始变得越来越虚弱,赵煦隐约察觉出一丝不妙。但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消除一切有可能危害到大宋的外来因素。

       赵煦马不停蹄开启第二次平夏城之战,又打败唃厮啰,夺走青唐。自此,大宋再次站了起来。

        将西夏打的投降,意义非凡。早在父亲神宗在位时,曾与西夏打了无数次,几乎每一次都是战败,正是因此,大宋对西夏闻风丧胆,已经完全没有勇气去对抗西夏。而赵煦却打破了这种魔咒,无形中给了大宋子民一股强大的力量。

        其实再往前面推查,赵匡胤、赵光义时期虽然打了无数胜仗,但都是在中原地带取得的胜利,在对外的战争中,也是输多胜少。赵煦却在大宋一次次被西夏打败的情况下主动反击,将西夏打服,这种成就,注定让他可歌可泣。

        赵煦带领着大宋,将常年欺负大宋的西夏,一路打退到沙漠偏远地带。也是从这时候起,西夏与大宋的边境,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直到北宋灭亡。

        这一年,赵煦站在大宋都城,目光远眺。他看到无数国家前来大宋朝觐,他看到国家欣欣向荣的未来,他也隐约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他用了太短的时间,完成了其他皇帝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够完成的事情,这对年轻的他来说,是一种透支。


04

        赵煦身体本就不好,亲政后的这几年,他几乎日以继夜,从没有过任何休息。这就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糟糕,身体越糟糕,赵煦越害怕自己的时日不多,他就越想要多干点事情造福子孙后代。

       元符二年,妃子为赵煦生下一儿一女。赵煦好开心好开心,他对这个儿子爱不释手,抱了又抱,亲了又亲,但在一个月后,儿子就意外夭折。赵煦失声痛哭,可惜,老天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赵煦这个父亲,在他还未从失去爱子的悲痛中走出来时,女儿也生病去世。

      。两个孩子陆续夭折,纵然赵煦是铜墙铁壁,也遭受不住这样沉重的打击。自此开始,赵煦大病一场,再也没有恢复。第二年,正月,赵煦的病情严重恶化,上朝对他来说已经难以做到,而这时候,他才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是多少人的黄金时间。但二十五岁,却是赵煦生命的终点,不久后,赵煦就在宫中病逝,庙号哲宗。这位强大无比的男人,自此走完了他的一生。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