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崔器”的战斗传奇:大唐边军个个都这么能打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1 回复:1

[人文通史] “陇右崔器”的战斗传奇:大唐边军个个都这么能打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周深

ZxID:18438013


配偶: 哒宰。
番外不补/完结请+1通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4-01 0
在制作精良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是最能戳人泪点的人物之一。

他胸怀远大,渴望建功立业。他在事业上敢打敢拼,但并不只为匡扶天下,也并不只为了自己的前程,他的肩膀上,担负着家人(兄长崔六郎)的希望和光耀门楣的使命。然而,可惜的是,他一无过人的背景,二无过人的智慧,而且能力和胆识有限,配不上野心,这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不过,在最后保卫靖安司战死前的那句“陇右崔器,旧历二十三年募兵,军帐中攒有贼头八十四颗”慷慨激昂的陈词,还是让不少观众深受感动。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个人?

其实是有的,历史记载,崔器出身于百年名门望族——博陵崔氏,曾祖父崔恭礼是唐高祖的女婿,娶公主为妻,其父崔肃然官至平阴丞。据正史记载,崔器以明经科入仕,在天宝六载(747)出任万年县尉,仅仅过了数月时间,便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崔器居官期间,以廉洁干练著称,为人高冷,鲜与人交往,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而且最关键的——是个文官。

这里抛下文官崔器不谈,单说陇右军官崔器。第一个问题是,他自称“募兵”,这是什么意思?

府兵、兵募和募兵

要想了解募兵,得先说说府兵。

实际上,在唐朝初期,府兵才是国家的基本军事力量。府兵是一种兵制,该制度形成于西魏、北周,确立与完善于隋、唐。所谓府兵,泛指军府之兵。在均田制基础之上,被选中的壮丁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战时出征,是为府兵。

唐太宗时,设立有折冲府,以管理地方府兵:

“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

府兵的主要武器和物资需要自备,但是其家庭可以享受免赋税的待遇,征战还可获得爵位和赏赐,因此其作战积极性很高。

由于府兵有宿卫和征防的任务,而宿卫最为固定和经常化,隋唐时府兵又号“卫士”。按照《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设定,崔器是旅贲军的旅帅,旅贲军属太子率府,所以他是正七品下,这也是他心心念念要调入右骁卫的原因。实际上,旅帅是府兵制下折冲府里的一级编制,也就相当于现今的连级军官。

然而,武周时期兵役繁重,府兵或死或逃,为了维护府兵制,补充新兵的数量非常大,原本用于补充兵源的拣点准则遭到破坏,大量的贫弱单丁被点充卫士。玄宗时放弃了以府兵为边镇主力的传统,进一步采取召募的办法,后来府兵逃死不补,府兵制终于彻底崩坏。

事实上,府兵从趋于败坏到最后崩溃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淳二年(683)到开元元年(713),这时形式上尚能维持,实质上已日益败坏;第二阶段是从开元元年到天宝八载(749),这时连形式上都难以维持,最终只能偃旗息鼓。

再说说兵募,唐朝初期,除了正规的府兵之外,出征作战还会补充一些所谓“兵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兵募”并不是后来的募兵,“兵募”指的是大军出征前临时招来的一些军人,这些军人不是府兵体系,但是往往身怀绝技,其参与作战也能拿到赏赐。例如,唐太宗征高句丽时,就在“长安、洛阳募士三千”,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便是前来参军的薛仁贵。不过,这种“兵募”的选拔标准十分严格,必须是武艺超群的壮士才行。例如,唐太宗军至定州时,有:

“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

但就这样也未能如愿,史书上记载:上不许。

至于当时的武人为何如此渴望参军,可能是由于天下初定,民间尚武之风盛行,轻生重死,因此这些死士纷纷前来投效唐军,想要建功立业,博取封赏。然而,这种“兵募”并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这些平民打完了仗还得回原籍,该干嘛干嘛,与后来的募兵存在很大区别。

如上文所述,武周时期,战争频仍,府兵的征兵标准一再降低,战斗力越来越差,便只能经常性地利用兵募来充实军队。然而,此时内地承平日久,想找到唐初那种死士越来越困难;另外,由于兵募在军队服役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待遇又不是很好,因此这种临时政策施行不下去了。于是,到了武周末年,开始进行募兵。所谓“募兵”就是招长期服役的军人,其可以免除赋税,作战有功还可以得到封赏,武器装备也由朝廷提供,而不用自己配备。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募兵制度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完全取代了府兵制,《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中提到张小敬就是首批募兵(但在真实历史上首批募兵是在武周时期出现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廷全面推行募兵制:

“(唐玄宗)命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量军镇闲剧利害,审计兵防定额,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

与府兵不同,募兵的兵源主要是流民中的丁壮以及原有的边军士兵,唐廷称之为“长征健儿”。

到天宝初年,唐廷已经利用募兵组建了十大边镇,总兵力达近四十九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兵力的八成以上。各边镇长官——也就是节度使除了掌管兵权之外,还掌有边地的财政权,甚至人事任免权,这导致在边镇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性很强的军政集团。而募兵们为了给所属边镇取得最大利益,战斗热情极高,远超当年的府兵。
唐军的个人武器装备

据史料记载,横刀是府兵、募兵日常最主要的武器,长熗、马槊为步骑兵作战时的兵器,此外,作战时还有重兵器——陌刀,是专门对付骑兵的利器。

首先看横刀,据《新唐书·兵志》记载,一名唐军士兵最基本的装备为:弓一张,箭三十支,胡禄一具,横刀一把,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套,还要携带麦饭九斗、米二斗。

可见,横刀和弓箭是当时府兵的主战兵器,而横刀是唯一的近战武器。在激烈的近身肉搏战中,横刀往往更能发挥它的威力。如《新唐书·王忠嗣传》记载:身兼四镇节度使的名将王忠嗣曾经“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记载:“唐代三绝”之一、被称为“剑圣”的裴旻,北伐奚人时曾被重兵围困,他“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断,奚大惊引去”,显示了惊人的刀法。

关于长熗和马槊等长兵器,在《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中,有一段名将哥舒翰上阵杀敌的生动描写:

“翰善使熗,追贼及之,以熗搭其肩而喝之……翰从而刺其喉,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左右辄下马斩首。”

从中可见,长熗、马槊一类的长兵器才是战场上的主角,只有将敌人刺于马下的时候,横刀才会派上用场。

在李林甫主编的《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武库令》)中, 对陌刀有如下描述:

“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也就是说,陌刀是从汉代的断马剑演变而来的。不过,陌刀并没有实物流传下来,甚至连图样也失传了,这也给这种兵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唐代边军的战力


如上文所述,为防卫边境,唐朝在玄宗天宝年间一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史,统称为天宝十节度。按照地理位置,其还可以细分为西域边镇、西北边镇、南方边镇和东北边镇。

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各边镇的战力。

西域边镇,最初置两大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最初唐军只是在西域建立了几个军事据点,并没有常驻大量军队,整个西域的常备唐军只有数千人,有战事时再从内地征发大军。然而,不久之后,吐蕃崛起,其不仅在青海一线与唐朝展开了激烈争夺,还将兵锋指向了西域,至此,唐跟吐蕃在西域的拉锯战持续了数十年时间。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突骑施汗国内乱,唐玄宗令节度使盖嘉运(也就是电视剧中张小敬等人最痛恨的人)统率北庭、安西军攻击,大获全胜。天宝年间,高仙芝统率安西军,先后取得了讨伐小勃律、朅师国、突骑施等国的军事胜利。随后高仙芝率安西军征战怛逻斯,以两万唐军对战大批大食军及当地联军五日而不落下风,但同一战线的葛逻禄部突然倒戈,致使唐军战败,高仙芝带着数千人突围成功,返回了安西。此战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安西军的实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不久后继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继续率领安西军出征大勃律和播仙,战斗力十分强悍。

西北边镇,也就是崔器所在的边镇,置河西、陇右、朔方三大节度使。唐高宗时,吐蕃崛起,并对唐朝展开全面战争。双方在青海和河西走廊一线展开全面争夺。至武则天时期,由于府兵制崩溃,唐军战斗力下降,吐蕃势力一度迅猛扩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和吐蕃重新开战,唐军取胜。但不久之后,河西、陇右节度使由盖嘉运担任,由于此人举措失当,丢掉了重要据点——石堡城(也就是剧中出现的石堡城)。吐蕃得到了石堡城之后,又主动向唐军展开进攻。唐军屡攻石堡城受挫后,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帅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东兵,凡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天宝八年(749年),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唐军重新攻占了石堡城,并再次形成对吐蕃的全面优势。西北边镇战力较强,但一直被吐蕃牵制。

南方边镇,置剑南节度使。最初是为了与吐蕃争夺四川而设立的。后来,随着南诏国崛起,与唐朝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南诏连续战败后投向吐蕃,天宝十三年(754年),唐廷派李宓率兵七万边军攻打南诏,进至南诏首都太和城,全军覆没,成为当时唐朝边军最大的损失,严重削弱了南方边镇的实力,是各大边镇中较弱的一个。

最后,东北边镇,置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其原本是为了与高句丽和朝鲜半岛作战而设,主要负责与契丹和奚族武装作战。后来制造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盛极而衰的安禄山、史思明即出身于这一边镇。东北边镇下辖十三万精兵,是当时唐朝战斗力最强的边镇。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01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唐代的中央军事决策及其特点
https://www.paipai.fm/r5887469
《卫公兵法》里的唐代军队训练口令
https://www.paipai.fm/r7596645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