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亲靠不住:北周宇文皇族为何遭到了“女婿团”的集体背叛?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34 回复:2

[人文通史] 姻亲靠不住:北周宇文皇族为何遭到了“女婿团”的集体背叛?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周深

ZxID:18438013


配偶: 哒宰。
番外不补/完结请+1通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0-03 0




杨坚篡北周天下建立隋朝,是必然中的偶然。说必然,是指北周宇文氏统治基础薄弱,虽有赫赫武功,却基础不牢,随时有人亡政息的危险;说偶然,北周高层实力派众多,有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一班老勋贵及其后人,有出掌一方的州镇长官,也有新近崛起的少壮派。周宣帝暴崩后,有实力出来争夺最高权力的人极多,杨坚顶多算得上是众多实力派中的一员,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阴差阳错地凑齐了好几个条件,成为结束当时政治乱局的最优解。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宇文氏遭到众多亲戚,尤其是女婿集团的集体背叛。

权力结构本是一盘散沙

宇文氏集团本是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北部或以北地区,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一个很普通的家族,与出于武川的贺拔氏家族、独孤氏等家族同属边镇豪强。因缘际会掌握贺拔岳所部兵马后,宇文泰骤然成为后世所谓关陇集团的首领。环顾四周,宇文泰除了在本事、见识等能力上超出众人,实际实力并没有多么强大。《周书·赵贵传》云:“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原州刺史史归不服宇文泰继掌大权,在原州反叛,灵州的曹泥、秦渭二州的可朱浑元都处于敌对状态,各州镇将风闻有此一变,群情汹汹,《周书·文帝纪上》云:“渭州及南秦州氐、羌连结,所在蜂起。南岐至于瓜、鄯,跨州据郡者,不可胜数。”


武川镇位置示意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原贺拔岳部下参与拥戴宇文泰的人有:寇洛(右大都督)、赵贵(都督,后为八柱国之一)、侯莫陈崇(都督,后为八柱国之一)、赫连达(都督)、吕思礼(掌机要)、赵善(行台长史)、厍狄昌(征西将军)、梁台(贺拔岳心腹,职务不详)、达奚武(子都督)、梁御(征西将军)、若干惠(职务不详,曾是贺拔岳别将)、怡峰(都督)、刘亮(大都督)、王德(龙骧将军)。

后来名列八柱国的显贵中,除了于谨是宇文泰部将自不必说,李弼尚在敌对势力侯莫陈悦麾下,独孤信与李虎并未在第一时间拥戴宇文泰,李虎、独孤信都与贺拔岳之兄贺拔胜关系亲密,贺拔胜一度准备驰赴陇右接收兄弟的遗产,但被宇文泰抢在前面。贺拔胜、独孤信、李虎后来一直与宇文泰关系尴尬,皆源于此。此后陆续加入宇文泰集团的豪强,有原州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关中大姓豪强韦孝宽等,这些人的特点非常鲜明,都是带着一定数量的部曲私兵加入宇文泰集团。这就带来一个严峻的问题,宇文氏集团的权力结构比较散,宇文泰自身没有充分的法统优势(因为贺拔岳亲兄贺拔胜尚在),众同部将、同盟者既拥有质疑、废立的法统力量,也拥有可以与宇文泰叫板的物质力量,在贺拔岳刚刚身亡、集团面临灭顶之灾的共同矛盾下,大家固然可以和衷共济,但权力分散的隐患始终存在。宇文泰没有充分的时间消化、打理内部问题,他先是统兵消灭杀害贺拔岳的侯莫陈悦集团,又迎接魏孝武帝入关,与高欢展开数场大战,全部精力都用在东征西讨上。


宇文泰画像

站在这个角度看,很容易理解宇文泰及其宗族为什么会疯狂地与部将、功臣们联姻。历来初创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强内部控制,不外乎依靠宗亲、盟友、外戚、亲信等势力,宇文泰掌权时不过三十来岁,其父兄全部死于六镇之乱,成年的侄子又多陷在晋阳(后几乎全被高欢屠杀),身边只有宇文导、宇文护两个亲侄。宗室人丁稀薄,就只能靠联姻了。宇文泰的女儿们全部嫁给功臣大将,根据诸史及墓志可查的有,宇文泰之女襄阳公主嫁给骠骑大将军窦毅(生女窦氏,即李渊之妻、李世民之母),顺阳公主嫁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杨瓒(隋文帝杨坚之弟),平原公主嫁八柱国之一于谨次子于翼(官至幽州总管,杨坚篡周的主要功臣之一),义安公主嫁八柱国之一李弼次子李晖,义归公主嫁十二大将军之一李远的次子李基,西河公主嫁拥戴宇文泰掌权的功臣刘亮之子刘昶,永富公主嫁大将史宁之子史雄。宇文泰还有一些女儿在史料里没有被明确没记载封了什么名号,在她们中,一女嫁给贺拔岳之子贺拔纬,一女嫁给拥戴功臣若干惠之子若干凤,一女嫁给大将长孙俭之子长孙隆,另有宗室女某嫁给拥戴功臣梁御之子梁睿(杨坚篡周的主要功臣之一),宗室女某嫁给大将军贺若敦次子贺若简(其兄贺若弼为隋朝大将)。

宇文氏第二代延续了这一政策,第二代实际执政者宇文护的诸女,周明帝宇文毓、周武帝宇文邕乃至周宣帝宇文赟纷纷把女儿嫁给功臣元勋,以期结成永固不败之盟。与此同时,宇文氏皇族子弟也纷纷与元魏皇室、功臣之女缔结婚姻,宇文泰带头娶西魏冯翊公主为妻,嫡长子闵帝宇文觉、次子宋国公宇文震均娶元魏公主,庶长子明帝宇文毓娶独孤信之女,第四子武帝宇文邕娶突厥可汗之女阿史那氏,第五子齐王宇文宪娶十二大将军之一豆卢宁之女等等不一而足。

在这一风气的鼓励下,功臣之间也互相联姻。如尉迟氏,尉迟纲、尉迟迥兄弟俩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姐姐昌乐大长公主,尉迟迥娶了元魏公主,和宇文泰的长子、次子成了连襟。虽说岔了辈分,也终究算亲上加亲。尉迟迥儿女反过来又嫁给西魏宗室拓跋兢,孙女嫁给周宣帝宇文赟。其他女儿、孙女、侄女、侄孙女分别嫁入贺拔胜家、杨坚家、司马消难家(杨坚篡周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崔弘度家(杨坚篡周的功臣之一)等等。真可谓刚做了乘龙快婿,又当了丈人、舅哥,关陇集团利益背后的姻亲关系乱成了一团麻。  

频繁内斗加剧分裂

物以稀为贵,反过来泛滥了就不值钱。胶缠固结的姻亲关系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关陇豪强的亲近关系,但太多之后,大家也就视若寻常,最初希望产生的作用日益稀薄,姻亲关系终究要让位给政治利益。“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用来形容关陇豪强姻亲关系的本质,最恰当不过。

以杨忠父子为例,姻亲关系的退化与让位非常典型。杨忠位列西魏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是宇文泰、宇文护乃至武帝宇文邕三代执政者着力拉拢的重点人物。杨忠长子杨坚娶独孤信之女,与周明帝宇文毓、李虎之子李昺是连襟,本来大家关系都不错,又是利益共同体,但随着宇文泰集团出现内部矛盾,杨忠家族被牵连其中,姻亲关系很快受到考验。


宇文泰墓。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王朝。宇文护受宇文泰遗命辅政,因其年轻资历浅不受众老臣支持,朝中发生了政变。八柱国中的两位——赵贵和独孤信联手准备夺权,事败被杀。杨忠不接受宇文护拉拢,长期被排斥打压。政治斗争在杨忠家中造成了深刻的裂痕,杨忠之子杨坚娶妻独孤伽罗(独孤信之女),因为独孤信被杀,独孤氏与弟媳顺阳公主宇文氏(杨瓒之妻)、尉迟氏(杨整之妻)关系十分紧张,整、瓒二人与大哥杨坚也变得冰炭不融。杨坚气得说,每次回到家,如同进了地狱一般。杨坚对宇文氏家族、尉迟氏家族的感情关系日益恶化,纵使后来杨坚之女杨丽华嫁给周宣帝为后,也没有什么改善。后来,周宣帝暴疾而死,论说谁要篡北周的天下,也不该是杨坚这位老国丈去篡,推源溯始,还是鹿走于野,岂可失之?再加上早年的积怨,遂上演一场翁婿相争的篡国大戏。

杨坚从受排挤到失势再到怨望,代表了北周许多开国旧臣的遭遇。北周宇文氏根基浅薄,几乎每次权力交接都伴随着流血。皇族流血不可避免地波及离最高权力最近的高官勋臣们。宇文泰死后的第一次权力交接,宇文护与赵贵、独孤信等便迅速爆发了权力争端,上文已述。

周闵帝宇文觉不甘受制,在宫内训练武士,意图趁宇文护入宫时执而杀之,事情败露后,宇文护联合宇文家第一代老女婿亲戚尉迟纲(宇文泰姐姐昌乐大长公主之子)、贺兰祥(宇文泰姐姐建安大长公主之子)废闵帝立明帝。十二大将军之一李远的儿子李植参与闵帝密谋,父子兄弟五人被杀,李远大哥李贤、三弟李穆也被牵连除名,只有娶了公主的李基勉强逃过一死。李远进位至十二大将军,作为原州李氏的佼佼者,又是帝室姻亲,本来极有希望再进一步晋升为柱国大将军,经此一事,李氏就此中衰。李穆早年是宇文泰帐内武士,河桥之战时,宇文泰落马几乎被东魏军阵斩,李穆拼死救其一命,按理说战场上打出来的感情最坚定,但宇文护翻脸不认人,严重伤害了李氏家族的感情,杨坚篡周时,李穆担任并州刺史,作为开国老臣,他率先向杨坚效忠,尉迟迥在相州(今河北临漳)起兵讨伐杨坚,李穆又率并州之兵牵制尉迟迥侧后,严重消解了尉迟迥的力量,为杨坚坐稳帝位立下汗马功劳。

周明帝即位后同样不甘受制,宇文护进毒害死明帝,又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宇文邕不像两位哥哥锋芒毕露,处处小心,隐忍十余年。但宇文邕并非全无动作,也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风。北周保定三年(563),周武帝结束西巡原州(今宁夏固原)之行,忽然大违常理于夜间回到长安,京师议论纷纷不知何故。随驾巡幸的柱国大将军侯莫陈崇突然说:“车驾今忽夜还,不过是晋公死耳 。”此语传开,宇文护还没来得及动手,周武帝就在皇宫召集众官斥责侯莫陈崇胡言乱语,企图蒙混过关。宇文护不领这个情,当夜遣兵围住侯莫陈崇宅邸,逼其自杀。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与国休戚的元老,说杀就杀,说族灭就族灭,亡者已矣,存者岂能不寒心?

及至周武帝发动宫中政变,在太后宫中杀死宇文护夺回大权,又掀起一波腥风血雨,宇文护满门被诛,宇文护众多心腹死党或死或废,其心腹长史叱罗协与宇文泰第八子谯王宇文俭是儿女亲家,叱罗协之子叱罗金娶宇文俭之女,有这层关系也没有用,被废去大将军、太子少傅、营作副监等一切官职。后来武帝坐稳帝位,象征性地开恩豁免,这才赐回叱罗协的郡公爵位,但官职不再给复。

周武帝去世后,周宣帝即位,宣帝痛恨宇文神举、宇文孝伯、尉迟运、王轨等人当年在武帝面前规劝要严管太子,不顾一切地杀掉宇文神举、宇文孝伯和王轨,尉迟运虽在外州做官,也吓得不久即死。周宣帝惧怕五叔齐王宇文宪威胁其帝位,唆使老柱国于谨之子于智诬告宇文宪谋反,在宫中缢死宇文宪。于谨之兄于翼是宇文泰女婿,周宣帝的姑父,大家关系都不远。宇文宪英才盖世,乃是北周军界柱石,被诬而死,于智受尽天下人唾骂,于翼也自感脸上无光。周宣帝暴崩后,宇文氏五王寻而被废杀,宇文氏皇族一夜之间零落殆尽。于翼当时担任重镇幽州之刺史,杨坚篡权后需要各大州镇长官表态,于翼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只好迅速与宇文氏切割,正值尉迟迥在相州发动兵变,于翼想也没想在尉迟迥背后捅了一刀,缴纳了投名状,摇身一变成了新朝佐命功臣。

破窗效应

杨坚篡权时,宇文泰家族本就稀薄的人丁,因连绵不断的自相残杀更加稀少。宇文泰共十三子,第二子震、第四子周武帝邕、第八子俭、第十二子通病亡,长子毓、第三子觉、第五子宪、第六子直死于自相残杀,只余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子,宣帝暴崩前又把仅剩的五个成年宗王全部撵出京师就国。宗室无人护卫皇帝,这在历朝历代是极为罕见或者可说绝无仅有的。杨坚篡权成功的第一步,仅靠刘昉、郑译两个近臣矫诏便夺取最高权力,宇文氏宗亲无人挺身而出,是首要原因。


《历代帝王图·隋文帝杨坚》。作者/[唐]阎立本,来源/波士顿美术馆

本家如此凄凉,加上历史上的刻薄寡恩,宇文氏最亲近的姻亲人物纷纷选择易帜,众多北周旧臣也都不再坚持向宇文氏效忠,只不过有的充当杨坚平定反对势力急先锋,有的还要点脸面选择默不作声,寻其内心本源,都是对宇文氏刻薄寡恩统治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

如阎庆的子孙。阎庆的姑母阎氏嫁与宇文泰大哥宇文颢,是宇文护的生母。但宇文护专权时,阎庆并不愿阿附宇文护,而是选择忠于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这直接造成阎庆被疏远、边缘化。阎庆之子阎毗娶周武帝之女,也没有挽回阎家与宇文氏的情感疏远的趋势。寻其根源,阎庆在西魏时代是宇文泰赖以掌握李虎一系军权的重要人物,周武帝发动对北齐进攻时,诸老将请战皆被无视,阎庆也无缘恢复旧日煊赫之权,心中怨望在所难免。所以当杨坚篡权之时,阎庆选择漠视、默认,从宇文氏密戚、亲家,默默转化为新朝从龙之臣。阎毗与清都公主入隋之后,给中国文化界贡献了一位大画家阎立本。

更多的是参与对忠于宇文氏的北周势力的讨伐。杨坚篡权后,相州总管尉迟迥、益州总管王谦、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举兵讨伐杨坚,史称“三方之乱”。杨坚分派大军镇压,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尉迟迥,败于并州总管李穆、幽州总管于翼和长安韦孝宽所领大军的三路合击。李穆、于翼前已述,韦孝宽虽未与宇文氏联姻,但韦孝宽亲侄韦世康娶元魏公主,和宇文泰的几个儿子是连襟,韦孝宽在宇文泰赐胡姓运动中被赐姓为宇文,在当时那种政治语境下,此举血缘无亲胜有亲。但韦孝宽后来备受宇文护、周武帝两代轻视与排挤,终其一生只在玉璧城为国捍边,无缘更进一步,以韦孝宽气雄万夫、智藐世士的雄材,怎会不对宇文氏产生想法?而当杨坚向其抛来橄榄枝,以征讨大军总帅的官职进行政治招揽,韦孝宽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其效力呢?


三方之乱战争示意图。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窦炽家族的落井下石,仿佛给杨隋王朝埋下了残酷诅咒。杨坚镇压“三方之乱”,几乎所有宇文氏姻亲、近臣、高官、刺史都随波逐流,统统不管先朝宇文泰有何恩惠、自己官居何职,一个又一个旧臣的易帜,形成无可逆转的连锁反应。窦毅是宇文泰的女婿,又是李渊的岳父,地连两家。窦炽、窦毅叔侄眼见各家勋贵、姻亲纷纷反水,也身不由己地加入反周大军,窦炽以七十三岁高龄在洛阳举兵,自带干粮、自募兵丁,帮助杨坚稳固形势。窦毅之女闻听杨坚篡周,愤怒地说:“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窦毅夫妇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窦炽、李穆、于翼是北周三家与宇文氏关系最亲密、也是支持杨坚最出力的姻亲,无论政治利益如何高过亲戚关系,窝里反终究是窝里反,为世人不齿,所以唐人著《周书》将这老三位列入同一传,就差名之为贰臣列传了。隋文帝杨坚得国后,为了宣传自己法统的正义,不得不把这三位捧上高台宣扬之,仿佛亲戚暗算亲戚成了值得褒扬之事一般。有趣的是,后来隋炀帝众叛亲离之际,李渊也没有顾念杨李两家是连襟的亲戚,举兵杀入长安,为毁灭隋王朝重重添了一拳。

既然你们杨家都不管这个,我们李家还矜持什么。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0-05 0




莫笑我胡为2106

ZxID:38121473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10-07 0
北周时期也不是一无是处,给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