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喵】【转】白酒价格大面积倒挂,如何破?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 回复:0

[新闻资讯] 【萌喵】【转】白酒价格大面积倒挂,如何破?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甜酒、

ZxID:21748724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11 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广阔深厚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自改革开放始持续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成绩举世瞩目,诸多原因中,超大的市场规模优势贡献尤为突出。人口红利刺激市场需求,在强调精准投资的同时,提出要全面提振消费,近期发布的“促进消费20条措施”及配套政策便是力证。其实,我们从国家统计局与商务部历年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开始,消费超过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动力最强劲的那匹马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用了8年时间实现了翻倍,今年上半年,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更是达到了77%。


白酒行业作为以国内市场为核心的传统食品饮料产业,对内需依赖度极高。当下,由需求引发的多重因素加速白酒行业迎来深度调整期:

●无论是即时饮用还是礼赠收藏,白酒在消费模式上都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前几年,宴席、自饮等消费场景的剧变,对白酒行业形成强冲击;

●“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阶段特征、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地缘政治,加之国内经济转型,消费放缓,白酒市场在需求端也不可避免地趋于萎靡;●总产量见顶回落,落后产能加速出清,结构性增长成为主旋律,行业内卷愈演愈烈,任何创新性营销动作都会很快被其他竞争者效仿跟上,酒企开始卷入“绞肉机”式的竞争。

在此背景下,库存高企、价格倒挂、信心转弱成为当下白酒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对高端白酒而言,存货有品牌背书,升值前景清晰,消费者基础较好,经销商和终端的运营信心相对较足,最大的危机在于价格倒挂,因为它大大损害渠道利益,直接削弱品牌价值,而品牌是高端白酒的一切,酒企的绝大多数动作,都是为了品牌力的提升。如何做好价格管理,尽快逆转倒挂实现顺价销售,成为头部酒企的真实痛点。话分两头,当倒挂出现再开始挺价,显然不是最优解,价格的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工”夫要下在平常,长期性、持续性、科学性地动态开展下去。

就此问题,笔者姑且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建议,聊供各酒业市场主体参考。

把准脉、真治病,

千方百计抓好源头治理

价格是交易行为的直观表现,价格下行的直接诱因是低价交易,要做好价格管理,首先要找到低价交易的源头主体在哪,通俗点讲就是“低价货从哪出来的”。但源头治理不单指找到窜货的渠道商,责令其回购或者施加处罚就行了,其要义是找到乱价行为的症结,并对症结加以纾解,换句话说:不应绕开问题,而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商家以低于出厂价的价格出售产品,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亏本卖出,宁愿接受一定的亏损也不愿把货折在手里,这是对产品力和市场前景缺乏信心的表现,也是商家保证资金正常流转,实现自身报表增长的迫切需要;

另一种是商家的进货价格本来就低于厂方的出厂价,由于大商一般相对强势,厂方为了稳住大商和部分有影响力的渠道、平台,在出厂价外匹配了返利、补贴、奖励、承兑等支持政策,享受到这些政策的商家其真实进货成本本就低于明面上的出厂价,当市场形势不佳的时候,他们就会采用降价、搭售等方式促销,这实际上是厂商利益均衡点不一致的结果,暴露了厂家价格管理的漏洞。


低价抛货、跨区域窜货等行为背后是动销不畅、市场低迷。终端市场向批发市场传递价格信号,真实成交价下滑后,商家就陷入比烂的低价战,劣币驱逐良币,一部分原本较高价格出货的厂商也不得不随行就市,否则就有失去自己客户和经营市场的风险。酒企显然不能不顾及商家的困难和感情,对合作商家简单处罚了之,而要厘清自己的价格体系,帮助商家清库存。

对高端品牌而言,这次困境也未必全是坏事,正好可以借此筛选出实力强、善经营、忠诚度高的商家深度绑定利益,甚至可以考虑股权激励,同时,淘汰部分实力偏弱、不善经营、不守规矩的商家,化危为机,优化商家布局。

强组织、重整合,

勠力齐心抓好厂商协同

价格管理链条长、环节多、局面复杂,靠厂家单方面力量既费时费力,又成效缓慢,必须整合好全渠道资源,甚至向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争取支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大商家是最重要的一环。就低价、乱价行为而言,站在厂方角度,商家不仅是被管理对象,更是合作伙伴。商家一般都是当地人,深耕本地市场,渠道脉络和社会资源丰富,厂家要做好价格管理就不能只靠事后处理,还要靠事前与商家配合,以及事中及时介入管控。厂方要从交易思维转向赋能思维,从压货思维转向动销思维,从渠道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坚持服商、扶商、富商,服务好商家是为了扶持商家做大做强,最终要让商家挣钱,只有稳健的利益才有稳固的厂商关系,才有所谓“厂商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商家一旦能从经营品牌中获取合适利润,自然就缺乏抛货砸盘的冲动,因为大家都是吃一锅饭、坐一条船上的人,只能同舟共济,不可破釜沉舟。

抓好价格管理中的厂商协同,需要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组织形式支撑。松散型组织包括经销商联谊会、商二代俱乐部、区域及区域间营销联席会等,其特点是厂商之间不存在股权、产权等法律约束性的强纽带关系,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实现局部市场的共治;紧密型组织包括合资公司、LP、GP等,这类组织通常采用现代化公司法人治理和基金管理形式,厂商之间存在股权、债券、资本等强纽带关系,是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

选择何种形式的价格管理平台组织形式,取决于厂家的所有制形式、市场状况和法律环境,一般来讲,国有控股企业较多选择松散型组织形式,而私营企业倾向于紧密型组织形式。


沉渠道、做市场,

承上启下抓好BC一体化营销

一段时间里,厂家对BC两端常常存在偏废的情况,市场好的时候基本只管B端销售,将货卖给经销商即可;市场不好的时候,又感觉B端成了拖累,集中火力做广宣、提服务、搞促销,想尽办法讨好消费者。

时代的巨变是一场沉默无声的革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悄然从IT时代向DT时代转轨,“人货场”的关系迅速被重构,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已成为新的共识。观之白酒行业,市场格局也在持续从“渠道为王”“终端为王”向“消费者为王”过渡,典型的就是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头部酒企在直营、新零售、私域方向的深入探索。无论是i茅台的诞生还是与京东、抖音等平台商的战略合作,无论是专卖店、体验店的加快铺陈还是星级酒店直供,无论是酱香拿铁、浓香柠檬水的热点裂变还是灯光秀、演唱会等流量活动,大厂都在想方设法加快新零售模式的打造、适应、转变。

历史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也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押注C端的战略提高了酒企利润率,提升了品牌形象,增强了消费者体验和用户黏性,在经济转型阶段帮助上市酒企保持指标上的华丽依旧,仿佛皆大欢喜,唯有渠道商黯然神伤,一些商家直呼成了时代和厂家的“弃子”,大骂厂方过河拆桥、背信弃义。

借助B端在局部市场多年经营形成的忠实客户群,是厂方实现本土化渠道下沉的必由之路。事实上,白酒新零售也绝不是F端简单抛弃B端搞“去中介化”,而是要运用营销数字化工具、搭建数字化平台,将B端纳入市场运营对象,一体化通盘考量,赋能B端,链接C端,最终实现FBC联动。在市场管控上,现阶段主要以“一瓶一码”“一箱一码”为数据单元,通过扫码让利,链接商家、终端和消费者,积累数字资产,防止跨区域窜货,实现全链条、大市场、上下游的产品流通管理。总之,BC一体化营销对价格管理的核心增益在于提振渠道信心、提高指名购买率,最大限度挖掘销售潜力,促进产品动销,实现良性健康的库存管理,在市场调整期用软着陆的方式避免价格体系出现崩盘。

解决倒挂只是酒企目前的一项紧急任务、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不具有延续性,就如同,发现起火,赶紧灭火,而火灭之后,重点应放在做好日常防火措施。酒类产品的价格管理“工”在千秋,“利”也在千秋。除了上述措施外,打造老酒市场,用时间换空间、开拓国际市场,用空间换时间、构建健康清晰的产品体系、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都对厂方实现价格管理目标有帮助,但以上并不是每家酒企都适合,酒企还是要根据自身实力和产品定位综合施策。

当下,白酒行业进入了库存去化的新一轮周期,谁能率先从价格泥潭里走出来,谁就能率先掌握市场主动权,迎接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王丹华:四川大学管理学硕士、数据分析师、经济师,白酒营销资深人士,多家媒体评论作者)

责任编辑:杨晓 | 责任校对:李丁 | 审核:张旭 | 美编:丁然
https://t.cj.sina.cn/articles/view/1566530041/5d5f59f9001015c39?from=tech&subch=internet?undefined&recommend=cj2&cre=tianyi&mod=wfin&t=1694437428859&finpagefr=w_110&autocallup=no&isfromsina=yes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 Ⅵ歲嘞

    派派币 +1 2023-10-03

    已兑换萌喵勋章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0

精彩
0

感动
0

搞笑
0

开心
0

愤怒
0

无聊
0

灌水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