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古典乐器——小提琴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67 回复:1

[物品器具] 西洋古典乐器——小提琴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ileyjun

ZxID:99740772


不补番外!8.29结婚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29 0

西洋古典乐器——小提琴




中文名:小提琴
外文名:Violin
别    名:高音提琴
起源时间:17世纪
所属分类:西洋弓弦乐器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产生振动,进而通过共鸣箱内的音柱将振动传导至背板,由这几部分产生的共振,发出和谐明亮琴音。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历史沿革

起源


小提琴指法


弦乐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过去。关于小提琴的起源,音乐史学家们持多种观点,有的认为起源于古希腊,有的认为起源于北非,有的认为起源于印度,也有的认为起源于西欧。

古希腊传说中的天神阿波罗最喜欢摆弄的乐器是里拉琴(Lyra)。里拉琴从外观上看和竖琴有些神似,在共鸣箱上张一根琴弦﹐用手指弹奏发声,常用于诗朗诵配乐。很多专家认为里拉琴是小提琴、竖琴、吉他等众多现代弦乐器的先祖。古希腊的里拉琴按照类别应当归属于弹拨弦乐器,并没有使用弓子演奏。

弓弦拉奏的演奏方式,普遍认为是亚洲人发明的。传说在5000年前的斯里兰卡,一位名叫瑞凡那的君主将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作成了一种名叫瑞凡那斯龙的弦乐器,这种乐器随着贸易往来流传到世界各地,逐渐演变成各类弦乐器。而印度人和波斯人习惯于将马作为家畜饲养,便就地取材以马尾为原材料制作弓毛,例如波斯的凯曼革(Kemangeh),便是以马尾做弓毛,以木材做弓杆,琴弦安装在圆形的共鸣箱上,通过弓子与弦的按压接触发声。

埃及的拉弦乐器列巴普(Rebab),摩尔人的列别克(Rebec)等乐器比波斯的凯曼革更进一步,在共鸣箱的形状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将共鸣箱做成梯形或椭圆形等多种形态﹐并尝试着在共鸣箱的面板上开孔,用弓子拉弦演奏。日耳曼人使用的乐器库鲁斯琴(Cruth)进一步增加了指板和琴马,琴马两侧开孔,并探索实践了弯曲的共鸣箱形状。这些尝试让乐器制作工艺向现代小提琴又靠近了一步。

德国人在以上乐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了琴身和指板的位置与形状,制作出了路别本提琴(Geigen Rubeben),实现了提琴的站立演奏,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制作出了一种六弦琴托巴托(Troubaboure),以及在欧洲风靡一时的维奥尔琴(Vielle)。意大利人以此为模型,进行了各种形状乐器的创作尝试,制作出了多种古小提琴(Viol)的衍生版本,最终孕育出了现代小提琴这个旷世奇作。后来,法国制琴名师弗朗索瓦·土尔特将琴弓进一步改善,便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见的琴弓样式。

发展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名叫达萨洛的人制成的。同一个时期,克雷蒙纳城中的A·阿玛蒂也是小提琴制作的先驱。

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瓜内利四位杰出名匠,他们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提琴制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17世纪中叶,德国具有代表性的制作家是马蒂亚斯·科洛茨,在德国南部的米腾瓦尔德,开创了德国小提琴制作业的历史。此外还有英国的提琴制作业,也在整个欧洲占有一席之地。

18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的音量和更好的音质。法国制琴家N.吕波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法国的F.图尔特对琴弓的长度、重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面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年—179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1820年前后L斯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时更加自如。18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

据琴身所标明的日期来看,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由安德雷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n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史特拉第瓦里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

从16世纪到18世纪最著名的制琴师有:

阿玛蒂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雷亚·阿玛蒂(Andrea Amati,1500-1577),安东尼奥·阿玛蒂(Antonio Amati,1540-1607),基罗拉摩·阿玛蒂I(Girolamo Amati I,1550-1630),吉罗拉莫·阿玛蒂II(Girolamo Amati II,1649-1740),尼古拉·阿玛蒂(Nicolo Amati,1596-1684)

瓜奈里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雷亚·瓜奈里(Andrea Guarneri,1626-1698),曼图阿(意大利北部城市)的皮埃特罗·瓜奈里(Pietro of Mantua,1655-1720),朱塞佩·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埃特罗·瓜奈里(Pietro Guarneri,1695-1762),朱塞佩·瓜奈里·德尔·杰素(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1698-1744)

斯特拉迪瓦里琴家族(意大利克雷莫纳)。

雅各·史坦纳(Jacob Stainer,1617-1683,蒂罗尔地区)


现藏柏林的一把史特拉第瓦里小提琴


初始设计

谈到小提琴的设计,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设计者的艺术观点和技术方法。现代的数学是技术学的工具,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是艺术的启蒙,比例和序列是美学研究的要素,并且为所有的艺术家所采用。大师级的小提琴制作者,不仅仅是个数学家而且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小提琴的整体协调和一致主宰着整个设计。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认为是由许多弧形线条构成的,用圆弧可以近似地画出小提琴轮廓的草图,但也并非都是圆弧。原始设计者先用圆规画出各段相联的弧,再用艺术的眼光修正和弯曲成最终形状的弧线。用笔和刀在制作时修改图样,修光修滑一条由足够数量的圆弧所构成的曲线。小提琴顶部和底部的曲线,就是采用经典的设计桥拱的方法设计的,也有人认为像篮子提把的形状。琴板弧度的形状像垂链线,旋首则是仿照古希腊柱子上优美的螺旋形设计的。当然,除去使用圆弧之外,也可能采取一些其他的线条。

圆规和直尺既是古代几何学家又是中世纪建筑学家的工具,也是设计乐器的工具。一般的乐器设计者,试着在不同的位置处安放圆心和圆弧,经多次试验画出乐器的轮廓。但大师级的乐器设计者是经过缜密的构思后,才设计出既美观而又符合演奏要求的外形,同时还周密地考虑到内外的一致性,以及声学的谐和性,使制作的提琴不仅外形优美、演奏方便,更重要的是具有动听而又感人的音色、洪亮而又丰满的力度、极具穿透力的音量和抑扬顿挫控制如意的品质。

基本构造

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方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的振动,并造成共鸣箱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弹弦等演奏技巧。

琴弓作为乐器的附加物,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时代,但其价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与弹拨方法所产生的声音相比,运弓生成的音质实在是太弱。到11世纪伊斯兰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时,把琴弓带到了欧洲,不到100年的时间即为西欧社会所熟悉,并被广泛使用。





结构


小提琴的结构(分解)


小提琴的结构(正面)


琴马(琴桥)


f孔


从上至下依次为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琴弓


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马和琴弦)和琴弓。琴身为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一般为金属丝;琴弓由马尾毛制成。

琴身

背板(back):琴身背部的硬木
低音梁(bass bar):靠琴马低音脚一侧纵向粘在面板里面
蜂针(bee-sting):饰缘伸入琴角,经过斜接缝的黑色部分
尾木(bottom block)
段(bouts):小提琴两侧的弧形部位;琴颈末端外弧为上段,腰部内弧叫做中段或C段,琴尾部外弧为下段
腮托(chin rest):弯曲的木板或塑料板,固定在小提琴上,当演奏者用下巴固定小提琴时,可以提供舒适性和稳定性[3]。
眼(eye):琴头外侧部件,一圈螺旋形上升的终止点
f孔(f-holes):又叫音孔,面板每一侧的f形开口
微调钩(fine-tuner):用于微小的音准调整,比起弦轴更容易[4]
指板(fingerboard):是指在乐器琴弦下面粘在琴颈上的木质黑色光滑表面[5]
榫眼(mortise):琴身上的一个缝隙,用于固定琴颈突出的相等尺寸,使它们能够连接在一起[6]
琴颈(neck):指板后的长木条。(指板粘于琴颈之上)[7]
侧板(琴框,ribs):是指构成小提琴侧面的木片,在上板和下板的外缘之间,并将琴身的琴盒包围起来[8]
尾枕(琴鞍)(saddle):一小长方形木块,通常是用黑檀木制作,用于减轻琴弦对琴身施加的压力。位于小提琴的尾部,腮托的下方或旁边,支撑着小提琴的弦尾绳[9]
琴头(scroll):琴的最上端,位于弦轴箱的上方。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卷曲设计来识别[7]
音柱(soundpost):在琴马高音脚一边,垂直立在面板和背板之间
旋首(volutes):琴头的螺旋形部分
琴弦系统
琴马、琴桥:支撑琴弦的薄木片
弦枕(nut):保持琴弦位置的木块
弦轴(peg):拉紧琴弦
弦轴箱(pegbox):琴颈上挖空的部位,以使四个弦轴穿过
系弦板(拉弦板、弦总,tailpiece):系琴弦的硬木
弦尾绳(tailgut):将系弦板挂在尾柱上的羊肠线或尼龙绳

琴弦

小提琴有四根弦,从粗到细的定音依次是G、D、A、E。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

演奏

小提琴演奏时,是将小提琴夹在左手、左肩下巴之间,用右手拉琴弓,左手除了握住琴颈外,依乐曲需要也可能要按住特定弦的特定位置,以调整小提琴的音高。

小提琴演奏时可以站着或是坐着,小提琴手在独奏时多半会站着。当室内乐演奏或是在交响乐团演奏时多半会坐着,但也有例外。若是坐着演奏,小提琴手需调整右腿位置,以免影响琴弓的移动。

小提琴的学习不容易,尤其是初学时发出的声音不好听,学习又比较枯燥,为一大瓶颈[11]。学习小提琴的人需要花数年的时间练习,才能成为好的小提琴手。一开始可以从一些不需要手部复杂及精确动作的曲子开始,如《小星星》。在练习这些较简单的曲子时,也会建立一些练习其他演奏技巧时需要的基础技巧,例如琴弓和小提琴的握法。当小提琴手对双手的技巧越来越有把握时,练习的曲目也就会越来越困难。有必要时,小提琴手也需要学习可以使乐曲增色的演奏技巧,包括演奏揉音、右手琴弓平顺的移动。

小提琴手一开始要学习将手指放在可以使小提琴发出正确音高的位置,这称为音准,小提琴手也要练习揉音,控制按弦手指使音高有高低起伏的效果。

小提琴除了拨弦之外,还有许多的特殊技巧。例如滑音(portamento)、滑奏(glissando)[12]及泛音等,小提琴也可以演奏双音、和弦或变格定弦等演奏方式。还有抛弓、跳弓等。

演奏技巧

小提琴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发出歌唱般的丰满、动听的声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来说,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须紧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执住弓杆,使手背成自然弧形。手指需要柔软的弯曲。弓杆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节中(即指端),拇指恰与中指相对,小指的指尖,轻松的放在弓杆上,使易于适应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上弓时向前移动,下弓时向后移动)。四指之间,略须靠拢,不可单独分开,否则显得笨拙而不雅观。

运弓

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
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到,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
③顿弓:音与音之间断开;④跳弓:弓毛离开琴弦。这4类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期,连顿弓,即在一弓中连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音之间是断开的音,被人视为绝技,随后又出现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一样。所以人们把小提琴演奏艺术称之为“运弓的艺术”。

音准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乐器的形体结构、音孔位置、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包括琴的各个部件的配合.都与音准有关。就弦乐器讲,长时间演奏及气温上升,均使弦松弛,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

就管乐器讲,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略微伸长,但同时气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随之增高(据实测,气温每升1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高。歌唱及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平均律为准则;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所以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

音级

具有七个唱名(do、re、mi、fa、sol、la、si)或音名(C、D、E、F、G、A、B)中任何一个名称的音,每一音级有数种不同的 音高,用变化音记号区别,各音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音乐中一切音高关系的基础。

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用它可以来表现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乐段。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把位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称之为把位。靠近琴头的把位为低把,靠近琴马的为高把。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称为换把。换把位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换把等。换把时产生非演奏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足的标志。部分情况下,滑音可以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富于变化,增加一个优美的过度。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手段。
双音与和弦

小提琴可以同时演奏两个音甚至是3个音,也可以分奏4个音的和弦,这不仅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并可不依赖其他乐器的伴奏进行单独演奏。小提琴的三度、六度、八度以及十度双音音阶,是演奏双音的基础,也是小提琴家必须终身练习的一项基本功。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颤音、泛音、拨弦等,都是一些高深的技巧。

音乐风格

古典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家泰勒曼的小提琴奏鸣曲,依一般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作曲方式,以往可能会用较少的揉音来呈现。

自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就已是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原因有很多,小提琴的音色和其他乐器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适合演奏旋律。若是由优秀的小提琴手演奏,小提琴可以很敏捷的处理快速且复杂的乐句。

一个交响乐团多半会有很多人演奏小提琴,一般会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组,作曲时一般会将第一小提琴演奏旋律,多半会较复杂,用到高把位。再由第二小提琴演奏泛音,伴奏或是较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以上的旋律。弦乐四重奏一般会包括两把小提琴,分别担任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再加上中提琴,低音乐器一般会用大提琴,偶尔会用低音提琴代替。

流行音乐

一直到1970年代为止,大部分的流行音乐都还使用弓弦乐器,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初期的流行音乐使用的特别多。从1935到1945年代摇摆乐兴起,弦乐器的声音认为不符合摇摆乐的即兴风格,因此流行音乐使用弓弦乐器的比例巨幅的下降。在摇摆年代之后,弦乐器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中期的传统流行乐常见的成分之一。1970年代的迪斯可音乐流行.因此继续了大量在流行迪斯可乐团中使用弦乐器的风潮,例如爱无限乐团等。


2009年,Andrew Bird演奏小提琴


1980年代电子音乐兴起,由于小提琴的声音被电子合成的弦乐代替,因此小提琴的使用又开始减少。在摇滚乐中很少用到小提琴,但在前卫摇滚中曾有些使用小提琴的历史(如电光交响乐团、深红之王等)。

在粤剧、粤曲、粤乐里的应用

1920年代,司徒梦岩、尹自重、吕文成等乐师引进小提琴给粤曲、粤剧、粤乐伴奏,现时已是最常见的棚面(乐队)头架(领奏乐器)。

主要分类

小提琴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曾产生了几个著名的学派,主要有: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德国小提琴学派、法比小提琴学派、俄罗斯(前苏联)小提琴学派等。这些小提琴学派的小提琴家对小提琴的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A·科雷利、A·维瓦尔迪、G·塔尔蒂尼、N·帕格尼尼等。其中,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塔尔蒂尼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高峰;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处于衰落时期出现的新的浪漫主义先驱,他的《24首随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范本,他所使用的新的旋律技法、大胆的转调、丰富的半音进行、尖锐的和声组合、有特点的节奏音型、多种速度变化等,对以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很大影响。他的随想曲,被人们誉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书”。帕格尼尼演奏时所使用的许多技巧,如双泛音、连顿弓、抛弓、特殊调弦法、左手拨弦技巧、双音以及复杂的和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远距离大跳等,都是与他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们尽力探索出的秘诀。

德国小提琴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J·S·巴赫、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施波尔、F·达维德、J·约阿希姆、奥尔等。其中,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 1831年,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著名的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他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巴赫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在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逃亡到中国,最后他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法比(法国、比利时)小提琴学派: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奥蒂、P·巴约、P·罗德和R·克鲁采等,他们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它成为当时年轻的小提琴家们向往的学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学,几乎都采用J.F.马扎斯(1782~1849)、克鲁采、罗德、P·加维涅等人的小提琴专门练习曲来训练学生,其中尤以克鲁采的《42首练习曲》为公认的优秀之作。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d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等,都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并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种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来到了俄国并把他的演奏技巧传入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萨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区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等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于1887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但他从不炫耀技巧。其代表人物除以上提到的之外,还有J·蒂博以及现在仍活跃在世界乐坛上的Y·梅纽因等小提琴大师。
俄罗斯(前苏联)小提琴学派:有人认为,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而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和建树。主要代表人物有:L·奥尔、海费茨、J·C·斯托利亚尔斯基、A··扬波利斯基和K·『·莫斯特拉斯、斯托利亚尔斯基、Ⅱ·О·奥伊斯特拉赫、I·加拉米安、波利斯基等。其中,L·奥尔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一书,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例如音乐第一技术第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等等。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Ⅱ·О·奥伊斯特拉赫曾经是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莫斯特拉斯所著的《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小提琴演奏者的节奏训练》、《小提琴演奏中的力度问题》等都很有价值,他的侄子M·О·扬波利斯基是《小提琴指法概论》的作者;扬波利斯基的一名学生O·日·扬凯列维奇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教学原则,他善于对学生的才能作透彻的分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个性。已故中国著名小提琴教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林耀基,曾是扬凯烈维奇的学生。需要提及的还有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Ⅰ·斯特恩,他与俄国学派有很深的渊源,又曾受法比学派的影响。他善于采撷众长,独创一格,终成当代第一流的演奏家。他曾两次来中国访问,进行演奏和讲学活动,给中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很多教益。

代表人物

亚莎·海菲兹

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2.2-1987.12.10),二十世纪杰出的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1901年出生于当时属于俄罗斯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3岁随父学琴,次年进入维尔纽斯音乐学院,6岁演奏门德尔松作品,8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Leopold·Auer;1912年,年仅11岁的海菲兹在柏林登台演出(尼基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自此开始辉煌的欧洲巡回演出;后在美国演出并定居,1925年加入美国国籍;30年代中期后,其演奏水平登峰造极;海菲兹与世界知名指挥家、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音乐唱片,还曾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大提琴家弗伊尔曼(后为皮亚蒂戈尔斯基)组成了享誉世界的三重奏组,1987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人物简介


亚莎·海菲兹


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犹太血统的美籍俄国(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幼年时期跟父亲学小提琴,四岁进维也纳音乐学校,五岁即公开演奏,八岁在音乐学校毕业后进圣彼得堡音乐学校深造。9岁转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奥尔的学生。1911年在彼得堡首次登台。并开始旅行演出。1912年10月与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轰动一时,1925年入美国籍。

二战以后,他先后在洛杉矶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1969年起正式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小提琴教授。1972年举办告别音乐会,1987年去世。
海菲茨的运弓。充满弹性和力度;他对弓子的压力很大,发出极宏亮的声音;与此对应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带来的辉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速度相应都比较快。海菲茨的演奏曲目极广,1925-1948年,在他的艺术巅峰期,对各种类型的作曲家他几乎都留有录音,其中最为出色者还是民族乐派的作品,这类作品最能适合于他表现其激情的需要。

海菲茨在音乐会上喜欢使用一把1742年的"瓜纳里",这把琴萨拉萨蒂生前用过,有极美的音色。



人物成就

海菲兹的演奏技巧准确而辉煌,音色纯净而优美、圆润而饱满,富有激情 ,具有动人心弦的特殊魅力。他的力度和色彩变化非常丰富,那绝妙的韵味常常使人陶醉其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

直到晚年,他还精力充沛地从事演奏与教学等艺术活动。对这位演出行程150万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遍评论是:“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炽热的情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火候控制得恰到好处;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并且做得出类拔萃、不同一般。”他的名字和小提琴艺术几乎化成一体,人们一提起小提琴艺术就必然首先想到他。他对弓子压力很大,发出宏亮的声音;左手有力的揉弦带来辉煌的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风格朴实优美,忠于原作,从不炫耀技巧。

自16岁起,他先后录制唱片160多种,销量已超过300万张。他改编过150首小提琴作品。还曾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大提琴家弗伊尔曼(后为皮亚蒂戈尔斯基)组成了享誉世界的三重奏组。除小提琴外,他对摄影、园艺以及体育活动都有强兴趣。他是一位热情而不知疲倦的伟大艺术家,一生演奏过无数的小提琴作品。他的成就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经典录音

亚莎·海菲兹录制的经典音乐唱片(2)
亚莎·海菲兹录制的经典音乐唱片(2)(19张)
RCA60261-2-RG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NBC交响乐团/托斯卡尼尼)
RCARCD1-5402 贝多芬/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莱纳、明希)
EMICHS7649292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鲁宾斯坦/钢琴)
RCA7709-2-RG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萨拉萨特:流浪者之歌(RCA胜利交响乐团/斯坦堡)
EMICDH7640302西贝柳斯/柴柯夫斯基/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伦敦爱乐乐团/比彻姆、巴比罗利)
RCA5933-2-RC 柴柯夫斯基/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明希)

伊扎克·帕尔曼

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1945年8月31日),以色列小提琴演奏者。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曾获格莱美最佳室内乐演奏奖。

个人经历


伊扎克·帕尔曼


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1945年8月31日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曾就学于特拉维夫舒拉米特学院,师从丽维卡-古尔德加尔特,后进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的提琴教授伊万-给阿拉米安和多罗茜-迪蕾。

1958年,13岁的帕尔曼在埃的-苏里文的节目中演奏《野蜂飞舞》而一举成名;

1964年,帕尔曼获得了著名的莱温特里特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大奖,但让他见诸报端倒不是因为他所获得大奖,而是因为,在领奖的同时,他的瓜尔乃里GESU提琴在后台失窃,这把琴是朱丽亚特音乐学院贷款给他的,好在,后来这把琴在一间当铺中被找到,失而复得。

1991年,他为EMI公司古典系列唱片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获得了该年度的格莱美大奖;

1996年帕尔曼于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美国专辑》再次获得了格莱美大奖。

1987年,帕尔曼参加了以色列爱乐乐团对华沙和布拉格的访问演出,90年对前苏联的访问演出和1994年对中国和印度的访问演出,同时,还协助举办了在列宁格勒举行的纪念柴科夫斯基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演出;



1993年,帕尔曼同马友友、弗雷德里克-冯-施塔德一起随同波士顿交响乐团参加了在布拉格举行的纪念德沃夏克的演出。

帕尔曼有一双灵活的大手,可以在提琴上任意随行,他耳音好。帕尔曼4岁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所以只能坐着演奏,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灵活的双手创造无以伦比的天音,他的演奏音色丰富,风格独特,对音乐有着他自己独到的理解。

在舞台上吸引无数的观众的同时,帕尔曼是一位热情的教师,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下一代音乐家的教育之中,他在纽约东汉普顿举办的《帕尔曼音乐项目》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最高层次的音乐指导。这个音乐教育项目还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天堂,参加这个教育节目的年轻人的年龄从11岁到18岁不等。

1999开始,帕尔曼在朱丽亚特音乐学院任教。帕尔曼是非常多产的录音艺术家,在他的生活中,他的家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帕尔曼与他的夫人托比住在纽约,托比本人也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音乐项目就是由托比首先发起的。他们有5个孩子,诺亚、纳瓦、拉米、丽欧拉和阿里爱拉,其中,拉米在大都会歌剧院的童声合唱团中演出。帕尔曼曾经是《勤俭美食家》电视节目的特约嘉宾,而且,帕尔曼擅长烹饪。

作品简介

伊扎克·帕尔曼—《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自从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作品1号)于1820年在意大利的米兰出版以来,就已经成为众多专业小提琴演奏家的最大挑战。该作品还挑衅性的标以“献给演奏家”,但是帕格尼尼同时代的演奏家中,几乎没有人具备能演奏该系列随想曲的能力。

伊扎克·帕尔曼作品

够演奏这些有史以来最令人恐惧的小提琴独奏曲所需的多种技能。进入20世纪,即使乐器的演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录音技术也日新月异,而且编排也越来越有利于演出,我们这个时代也依然很少有人敢录取全部24首随想曲。传奇人物雅沙·海菲兹(帕尔曼称其为“神”)录了3首,耶胡迪·梅纽因也只录了6首。一生都在宣扬帕格尼尼音乐作品的意大利艺术大师鲁杰罗·里奇(RuggieroRicci)是录制了全部24首的第一人。但是,诞生于以色列的帕尔曼于1972年成功录制了权威性的24首随想曲唱片,时年26岁。25年以来,他的演绎,已经成为所有其他人演奏的评判标准。

在这张唱片里,帕尔曼吸收了所有他所受到的影响,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音质,并用敏锐的乐感在这张唱片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帕尔曼取得如此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捕捉到了随想曲中的智慧、个性以及神韵,同时体会到了更深一层的音乐共鸣。演奏的结果给我们的感受是,充满技巧炫耀的表现,却依然能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像一个色彩斑斓的风笛手一样,帕尔曼引导他的听众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帕格尼尼早已认同的变化多端的古老魔鬼的世界。

帕尔曼于20世纪70年代录制的这个版本是此曲众多版本中演奏水准与录音水准俱佳的经典之作,入选日本《唱片艺术》最佳唱片,可谓实至名归。
《留声机》评价说:“凝听帕尔曼演绎这些依然困难重重的作品的确是令人愉悦的经历。”

安妮·索菲·穆特

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1963年6月29日生于德国莱茵费尔登,德国小提琴演奏者 [6]  。

1970年,穆特赢得了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冠军 [3]  。1977年,与指挥家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首次在萨尔茨堡亮相 [7]  。1978年,D·G唱片发行了穆特的首张专辑 [3]  。1980年,在美国华盛顿、芝加哥、纽约进行首演 [7]  。1981年,与指挥家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在日本东京举行音乐会 [7]  。1983年,成为牛津大学莫扎特学会名誉会长 [7]  。1986年,成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国际小提琴研究会的首任主席 [8]  。1990年, 在英国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 [10]  。1994年,获第37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独奏奖 [9]  。1993年,出版专辑《卡门幻想曲》 [8]  。1999年,获第41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独奏奖 [9]  。

2008年,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行音乐会 [4]  。2010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 [2]  。2011年,成立穆特名家管弦乐团 [1]  。2013年,与穆特名家管弦乐团合作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 [1]  。2017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地巡演 [12]  。2018年,在中国长沙、广州、哈尔滨、昆明、北京、上海、厦门和郑州进行巡演 [12]  。2019年,在慕尼黑举行了职业生涯中首场露天音乐会 [12]  。



演奏风格

风格特点

穆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女性演奏家,因此具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的个性,这些特点在她的演奏当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并促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档次的艺术修养。穆特在演奏中能够处处体现出纯德奥式的严谨风格,当然,这是指她演奏的一系列德奥重要作品而言的。既能够在热情的精神状态下保持冷静和理智,又能够将音乐的轮廓和结构表现得当。熟悉穆特演奏风格的人都知道,她在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时,以上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和鲜明,她对每一个乐句的处理都让人感到是那样的合理,对每一种力度和色彩的对比也都感人感到十分的舒服,而在情感的控制上,她的表现是不冷不热,恰到好处,于微妙之中体现出了极为贴切的效果 [6]  。

曲目范围

她不但擅长演奏德奥古典主义和意大利古典主义小提琴作品,而且对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小提琴作品及现代派小提琴作品,都能成熟地诠释 [6]  。进入21世纪后,穆特开始朝着巴洛克和现代作品两个方向扩大自己的演奏领域。她首演了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小提琴与乐队《链·2》和《帕蒂塔》,德国作曲家里姆的《时间圣歌》《光的嬉戏》和《达埃德》以及俄罗斯女作曲家古拜丽娜的小提琴协奏曲等 [3]  。

穆特在室内乐演奏领域中,她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方面,她的成就就是与大提琴演奏者罗斯特罗波维奇和中提琴演奏者基奥皮纳一起组成的三重奏组所进行的广泛演出 [6]  。

吕思清

吕思清,1969年11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小提琴演奏者,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1-2]  

1986年,获北京青少年国际比赛青年组第二名。1987年,获得第三十四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的第一名。1990年,转学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1992年,美国阿斯彭音乐节上,接连演出了4场。1994年2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97年7月,参加美国纽约及洛杉矶《庆祝香港回归祖国》音乐晚会。2000年,录制了《 维瓦尔弟 [四季] 名琴版 》专辑。

2002年6月,被授予美国新泽西州"杰出亚裔艺术成就奖"。同年9月,在中南海为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奏。2003年2月,参加由法国总统希拉克主办的凡尔赛宫中国文化之夜特别音乐会。2006年8月25日,参加了在北京第三届《太和邀月——故宫中秋音乐会》 [3]  。2008年,参演国家大剧院庆典音乐会 [4]  。2009年,在香港大会堂举行慈善音乐会。2010年9月11日,与广州交响乐团在星海音乐厅合作演出。 [5]  2013年5月14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弦歌双雄”浪漫经典音乐会》。2015年2月18日,参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12月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2016年,在人民大会堂出演“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6春节大联欢 [28]  。2017年,与宋飞、郎朗、王健等共同出演中国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庆典音乐会。



人物经历

1992年,在美国阿斯彭国际音乐节连演四场音乐会, 美国《纽约时报》及英国音乐杂志《The Strad》 分别特别报道。

1993年1月,应邀担任中央乐团历史性首次赴台湾巡演独奏。同年8月,携旅美钢琴演奏者许斐平, 女高音歌唱演员朱小强在北京为"希望工程"义演。
1994年6月,应邀担任青岛交响乐团建团音乐会独奏。同年9月,应邀担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成立音乐会独奏。

1995年1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新年音乐会。1996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音乐周》,成为中国小提琴演奏者中的第一位参加该活动的人。

1997年7月,参加美国纽约及洛杉矶《庆祝香港回归祖国》音乐晚会。同年11月,录制的第四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被誉为当今最佳版本。

1998年,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赈灾义演。1999年2月,被评为青岛20年十位最受欢迎的青岛籍明星之一。同年9月,携五把意大利名贵古琴来京演出。同年11月,应邀参加昆明世博会闭幕式。12月,参加《首都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晚会, 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

2000年,使用六把斯特拉迪瓦里、瓜奈里及阿玛蒂意大利小提琴录制了《 维瓦尔弟 [四季] 名琴版 》CD。同年7月,被推举为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
2001年2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同年11月,被授予美国旧金山市"旧金山市荣誉证书"。同年12月,《吕思清-世界名家名琴名曲中美巡演》在北京、厦门、广州,旧金山及芝加哥举行。

2002年6月,被授予美国新泽西州"杰出亚裔艺术成就奖"。同年8月,被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聘为高级顾问。同年9月,第三届《世界名家名琴名曲音乐会》 在北京及青岛举办。吕思清受邀携五把名琴赴中南海为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奏。吕思清还被 "万宝龙"授予2002"万宝龙卓越艺术大奖",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专访-《吕思清 人乐双清》。同年10月,受芝加哥市府邀请参加出席伊利诺依斯州及芝加哥市欢迎江泽民主席访美宴会并进行演出。同年11月,受邀参加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中国申博特别音乐会。

2003年2月,受邀参加由法国总统希拉克夫人主办的凡尔赛宫中国文化之夜特别音乐会。同年3月,与房地产企业当代集团推出《当代乐章-万国城˙吕思清名琴名曲音乐会》。同年6月,应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的邀请在华盛顿举办特别音乐会。

2004年5月7日,在保利剧院举行《火红的年代》小提琴音乐会,演奏了亨德尔《第四奏鸣曲》、圣桑《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 [6]  。同年12月,《北京青年报》与吕思清共同创办的音乐会《成长的旋律》之二暨第四届《世界名家名琴名曲音乐会》在北京成功上演。

2005年2月14日,参加在柳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举行的《恒星之夜吕思清新年独奏音乐会》 [8]  。同年12月30日,吕思清在呼和浩特举行小提琴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吕思清为观众献上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牧歌》、《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D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E小调奏鸣曲》等8首中外小提琴曲。

2006年8月25日,在贵阳参加《花溪之夏》艺术节交响音乐会 [9]  。同年10月6日,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太和邀月——故宫中秋音乐会》,演奏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007年7月14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3]  。同年12月27日,吕思清与捷杰耶夫指挥的马林斯基剧院乐团合作了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2008年6月19日,在国家大剧院《向柴可夫斯基大师致敬》的音乐会中,吕思清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全套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同年11月3日,在国家大剧院的庆典音乐会上,吕思清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11月27日,在国家大剧院的个人独奏音乐会上吕思清演奏了整部的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4]  。11月29日,在保利剧院参演《纪念中国帕格尼尼20年》的落幕演出,吕思清携手了中国爱乐乐团一同参演,张国勇担当指挥。 [10]

2009年8月29日,在《2009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上开场演奏,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等人出席了会议 [11]  。同年9月18日,在香港大会堂举行《吕思清梁祝五十周年慈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与郑慧一起合作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010年9月11日,吕思清再度携手广州交响乐团在星海音乐厅合作演出,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同时拉开了广州交响乐团2010-2011音乐季的帷幕 [5]  。同年9月25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企业家创刊25周年庆典上演奏 [12]  。11月13日,吕思清与戴玉强合作在武汉琴台大剧院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奏了《梁祝》、《卡门幻想曲》等小提琴曲目。 [13]

2011年2月14日,参加《美食与美酒》2010年度BEST50中国最佳餐厅评选活动,与赵胤胤联袂演奏的开场曲目。同年6月7日,吕思清在星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奏了亨德尔的《D大调第四奏鸣曲》、帕格尼尼的《e小调第十二号小提琴奏鸣曲》等曲目。同年11月20日,在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上举行《青春的约定——吕思清小提琴专场音乐会》。演奏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圣桑的《d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梁祝》等曲目。
2012年4月10日,吕思清与杨晓宇等四位大剧院管弦乐团成员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即兴合作,以维瓦尔第《四季》中的“春”现场展现了室内乐的魅力。同年12月21日,参演在北京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完美举行的《“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音乐会》,并于12月22日晚在CCTV音乐频道播出。 [14]

2013年1月,与陈一冰和刘诗诗加盟《名人家乡微电影》,并作为2013年CCTV网络春晚的组成部分与观众见面。同年5月,参加《2013年度CCTV财经频道推介会》,现场演奏《查尔达什舞曲》。

2014年1月29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参演《龙凤呈祥——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与被秦立巍一起,共同献上勃拉姆斯的《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同年5月14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弦歌双雄”浪漫经典音乐会》,吕思清与戴玉强双双登台,合作演绎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并在之后分别演绎了各自的代表作品。9月17日,参演《青岛大剧院艺术节》,谭盾领衔青岛交响乐团、葛灏、朱琳分别担任首席,共同为观众奉上了《武侠三部曲》。

2015年2月12日,参演《“友谊之桥”中国春晚》,与莫华伦等人合作演出,演奏了《梁祝》和《吉卜赛之歌》。同年2月18日,参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与刘欢、郎朗一同演奏歌曲《从前慢》。12月16日,在保利乌兰恰特大剧院举行《魔弓传奇——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帕格尼尼的《A大调奏鸣曲》、克莱斯勒的《前奏与快板》、维尼亚夫斯基的《传奇》等欧洲小提琴作品。 [15]

2016年1月16日,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6春节大联欢”,与宋飞、雷佳、盛中国等十位中国当代文艺工作者联袂演出音乐组合《北风吹随想》 [28]  。3月8日,在深圳音乐厅与芦静怡举行了一场个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16]  。同年4月22日,吕思清和国家大剧院八重奏共同来到通州文化中心,演奏了《蝙蝠》、《中国花鼓》、《万泉河水清又清》等曲目 [17]  。12月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参演《魔弓传奇》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德沃夏克、帕格尼尼等人的曲目,并返场三次加演三首曲目。

2017年12月22日,与宋飞、郎朗、王健等共同出演中国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庆典音乐会 [27]  。

2021年7月23日,参加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五季》;9月21日,参加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演奏《觉醒年代》主题音乐 [22]  ;10月23日,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博探索类综艺《国家宝藏·展演季》 [23]  ;11月2日,受邀参加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1大地之声交响音乐会》活动。

2022年01月01日,加盟《扬帆远航大湾区——2022新年音乐会》。 [24]  5月,加盟《音乐公开课》栏目。 [25]

2022年5月23日,参加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与人民同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特别节目。 [26]  12月31日至2023年1月1日,参加《2023北京新年音乐会》演出。 [29-30]  

2023年1月14日,参加《国家大剧院2023新年音乐会》 [31]  ;1月21日,参加《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演奏作品《一带繁花一路歌》 [33]  ;1月,参加《2023百花迎春》 [32]  ;3月17日,参加《2023扬帆远航大湾区音乐会》,演奏《星海组曲》。 [34]  5月,参加《五月音乐节》 [35]  ;5月21日,参加《经典咏流传·正青春》播出。 [36-37]  7月13日,参加首届“北京香港学生清华暑期音乐营”汇报演出。 [38-39]

薛伟

薛伟,出生于河南开封。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曾赢取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囊括了其他所有奖项,创下有史以来中国人在世界音乐大赛中最高最多奖项。

艺术成就

薛伟曾在1981年中国全国小提琴比赛、1982年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1983年日本国际音乐(小提琴)大赛获奖。1986年薛伟在莫斯科赢取了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仅仅两星期后,他返回伦敦参加了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赢得了金奖并囊括了其他所以奖项,包括奏鸣曲演奏奖、乐团奖和观众奖。同年他又获得英国青年独奏家奖,创下有史以来中国人在世界音乐大赛中最高最多奖项,而这一年被评论为国际小提琴界的“薛伟”年。

薛伟经常同世界最著名的乐团和指挥合作,举行国上千场次的音乐会,在各国的得到了高度评价,在庆祝联合国50周年大会演出时,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亲切接见,50多个国家的住英大使和观众被他的精湛演奏所折服。《Strad》(《斯特拉地》)、《CD Reviev》等国际权威杂志逗曾用他作为封面人物,伦敦《卫报》评:“一位所向披靡的演奏家,技术慑人而超凡,表达能力雄厚,变化多端。”“难得一见的音乐大师》


小提琴演奏家薛伟

薛伟曾为ASV 、RCA 、雨果、BMG(Elite)等唱片公司灌录了大量唱片,他获得过“美国唱片月奖”头名,英国“古典唱片奖”、香港“CD天地唱片月奖”头奖,并同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洛蒂等4位艺术大师共获“大不列颠古典音乐家最佳唱片奖”提名。他所录制的“梁祝”被评为当今最权威的版本。他演奏的“乡梦”《CD天地》评到:“是小提琴演奏史上重要的一页,后者要在这方面攀高峰,不得不以《乡梦》为鉴。”《Hi Fi News》评:“最炙手可热的录音小提琴家,”《Classcic CD》评:“完全为这演奏着迷,无论于唱片或音乐会中,也难以想象对这首作品如此出色,如此难忘的演绎,”《留声机》杂志评:“这位当代最杰出小提琴家的演绎,带有自信和充分的音乐完整性。”目前薛伟已与世界最著名的唱片公司EMI(百带)公司签约,EMI只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录制唱片,薛伟成为EMI旗下的专属音乐家,是能够签约这家“百年老店”的第一个华裔音乐家。其间将录制唱片8张,第一张唱片于2003年8月出版发行。

盛中国

盛中国(1941年—2018年9月7日),男,祖籍江西临川,出生于重庆。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中国小提琴演奏家。

盛中国5岁时,向父亲行过拜师礼,开始练小提琴。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曾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1]

2018年9月7日晚,盛中国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人物生平

盛中国的父亲盛雪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教授,母亲朱冰从事声乐。他们养育了十一个孩子,其中十个以音乐为专业,共有九人拉小提琴。盛中国是长子。自幼受中外音乐的熏陶和严格的艺术训练。五岁开始随父学琴,七岁第一次公开演奏,九岁时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独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经典作品,向全国广播,听众大为倾倒,称赞他是“天才琴童”。1954年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56年举行的纪念莫扎特诞辰200周年的音乐会上,在李德伦指挥的中央乐团管弦乐队协奏声中,他成功地演奏了莫扎特(Mozart)的《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同年,他参加全国音乐周,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合作,演奏马思聪的《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深得音乐界的好评和重视。

1960年赴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师从著名小提琴大师列·柯岗。1962年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中获荣誉奖,受到比赛评委会副主席、小提琴演奏大师金·巴利斯特的好评。回国后,曾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等合作,成功地演奏了中外著名小提琴协奏曲并去澳大利亚等国演出。1964年回国后,在中央乐团任独奏演员。

盛中国与国外签有许多演出合同, 1980年,他到澳大利亚的六个城市举办了十二场音乐会,演出轰动了整个澳洲,成为中澳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1987年开始,盛中国每年都去日本演出,并将演出所得的一部分捐赠给世界各国留学生作医疗基金,日本政府授予他“文化大使”的称号。由于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1999年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外务大臣表彰奖。 与此同时,他经常到国内各大学演讲,积极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在2002年湖南卫视《名人本色》节目中,盛中国自称是最著名的“临川才子”之一。

数十年来,他曾多次应邀到亚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的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地区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多次与国内外交响乐团和世界著名指挥、音乐家一起同台演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名曲。

他在国内外录制发行过十多张唱片以及CD、12盒录音带,曾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俞丽拿

俞丽拿(Yulina)1940年出生,中国女小提琴演奏家;浙江鄞县姜山镇人(今浙江宁波市),生于上海。幼年学钢琴,1951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就学,先后师从窦立勋、谭抒真,曾被选入外国专家班学习,1962年在该院毕业。现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顾问 [5]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任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宁波经促会副会长、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董事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8年2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生平经历


俞丽拿


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一举成名。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多达一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还首演许多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为中国作品演奏风格的研究做出良好的贡献。

1960年,在上海女子弦乐四重奏(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弦乐组合)中担任第一小提琴,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并获奖。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弦乐大赛中获得成功。她还培养了许多国内外比赛的优秀学生,并经常担任国际、国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包括柴科夫斯基青年音乐家比赛。在中国,俞丽拿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93年,她成立了“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

她在国内演出频繁,还应邀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俄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演出。

1990年,她以访问台湾的大陆艺术家身份,在台北演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轰动台湾。她还录制了许多张独奏和重奏唱片,其中包括与英国BBC乐团,与俄罗斯爱乐乐队合作录制的唱片。她演出过三十多套重奏音乐会曲目,是中国国内掌握重奏曲目最多的一位小提琴家。

从1962年起,她就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培养了许多国内外比赛获奖的优秀学生,并经常担任国际、国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包括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际音乐节中担任教授。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8-30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钢琴小提琴结构与常见音乐术语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8696&keyword=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