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喵】【转】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是怎样在1968年这个时间点集资5000元于广东顺德成立一家私营企业的?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9 回复:0

[新闻资讯] 【萌喵】【转】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是怎样在1968年这个时间点集资5000元于广东顺德成立一家私营企业的?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沈淮西。

ZxID:11437411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任野。
11.4转正/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21 0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是怎样在1968年这个时间点集资5000元于广东顺德成立一家私营企业的?》

【转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704116/answer/2813707492
优秀管理人才对企业影响深远,只要能找到聪明、有活力、光明磊落的人才,你就能拥有全世界。——巴菲特
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何享健家族以2250亿元的财富,位列中国第六。
从最开始生产塑料瓶盖的小作坊,到今天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何享健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漂亮的商业故事,也书写了一位职业经理人的传奇。

《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曾把领导者分为五级,最高一级的第五级领导者,是那种能够“通过个人谦逊性格和职业意志的复杂结合,建立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力的人”。
在柯林斯眼中,第五级领导者是“造钟人”。
市场在何享健身上找到了对“造钟人”具象且生动的注脚。

即“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导身后很久,经历许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
从结果来看,交棒给方洪波后的美的,确实依旧欣欣向荣。
何享健的大度放权管理方式,以及对方洪波的提拔和任用,被视为一家现代化企业任命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典范。
在中国这样父传子的文化下,企业家多倾向于把家族企业传给自己的二代,但何享健却另辟蹊径。
如果说何享健成就了方洪波,那么方洪波就成就了美的。
十年磨一剑,从方洪波接过美的的大旗至今,刚好过去了十年时间。
在他管理美的的这十年里,美的营业收入从一千多亿增长到了三千多亿,股价更是经历了最好的十年。



在将美的集团交班方洪波之前,何享健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美的绝不会做成家族企业。”
事实也确实如此,时至今日,美的管理层中,没有一位是何享健家族的亲戚,他真真正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纯粹的大股东。
虽然何享健已经离开美的十年,但是美的这十年的高速发展,处处离不开他当年打下的基础。
与此同时,何享健虽然没有让子女们进入美的,但是他对于子女在其他方面的培养,对于家族财富在不同领域的投资布局,依然对美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何家的子女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但在美的的生态链里,他们的身影却无处不在。
起步:“少讲多干”的何享健
1942年,何享健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在这个城市里,他后来创立了美的前身。
出生在南方的何享健,方言口音很重,他自己说:“我的普通话说不好……所以,我不如不讲,少讲多干,把企业做大了,让企业赚钱了,比什么都强。”
“少讲多干”这四个字,几乎就贯穿了何享健的整个人生。
1968年,当时还是为了解决大家的就业难问题,何享健带领顺德北溶公社23个居民创业。
那时的他们只是个生产塑料瓶盖的小作坊,后来开始生产发电机、汽车配件。
转折发生在1980年,还在生产小电机的美的,突然接到一单大业务———为广州第二电器厂,也就是后来的远东风扇厂生产风扇零配件。
何享健身处顺德,这里与港澳交往比较早,他发现那些港澳同胞回家乡,带的东西就是家电。
何享健意识到,家电必然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大市场。
他嘴上不说,但在给别人生产零配件的同时,已经开始自行研究试制电风扇。
1980年11月,第一台40厘米金属台扇面世,取名“明珠”牌,到1981年3月,才首次使用“美的”品牌。
美的自此正式进入家电业。
因为技术简单、投资不大,发现赚钱后,顺德一下子就冒出了200余家风扇厂,恶性竞争很快带来了价格战。

刚起步就陷入困境,何享健开始思考解决办法,最后对产品进行升级。
他在澳门发现一种“塑料转叶的风扇”,不仅轻便、噪音低,更重要的是,在当时钢材等原材料普遍涨价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1984年,美的推出“全塑风扇”,在市场一炮打响。
1985年,美的成立空调设备厂,进入空调领域。
空调的技术含量更高,壁垒相对更强,但早期美的自己技术准备也不足,相关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其实何享健并非不重视技术,只是那个年代,民营企业对人才吸引力非常有限。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只能靠“挖国营企业墙角”、“偷偷干”的方式,大量使用“星期天工程师”、“晚上技术员”来解决技术不足的问题。
因为人才的掣肘,美的连续多年无法解决空调的量产问题,何享健认识到人才瓶颈已经遏制了美的的发展,那些只能靠零碎时间工作的兼职工程师,无法解决空调的技术问题。
于是,1988年,美的引入了原华凌空调总工程师就任空调设备厂副厂长。

1991年,美的更是许以重金在全社会公开招聘人才。
在之后的两三年内,大量年轻人为美的的政策所吸引。
后来把美的带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方洪波,正是在那期间加入的美的。
狂奔:抓住上市机遇快速增长
何享健曾说:“虽然美的是从1968年开始创业的,但前10年只算是小孩子,搞不出什么名堂。美的真正发展起步。还是得靠改革开放。”
而改革开放除了带来广泛的市场需求,也让上交所和深交所这两家交易所开始营业。
那是一个普通民众对于股票投资尚不了解的年代,美的从最开始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1993年11月12日,美的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当时上市的名字是“粤美的A”,代码000527。

当年,“粤美的A”以每股收益1.36元的业绩,在深交所一骑绝尘。
彼时的格力电器才刚刚成立两年,朱江洪当时是格力集团的总经理。
那时的空调市场上,还是春兰科龙华宝的天下。
但那又是一个难得的好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这片土地上的人迎来了一次消费升级,家电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再叠加上市带来的先发优势作用,美的增长很迅速。
1993年,美的增长率高达92%,此后三年,营收一直大幅增长。
1995年,何享健又推出“年薪制”薪酬体系,按照当年的年薪制度,业绩好的管理人员可以最高拿到20万的年薪。
这个数字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价了,这极大刺激了美的干部员工的热情。
美的在业务上也迅速扩张,扩张了日用小家电的种类,又与日本三洋合作,进入电饭煲领域;之后又进入厨具领域。
在营销领域,美的开始构建起基于全国的销售网络。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一句广告语:“美的生活,美的享受。”
那一年,美的聘请了当红明星巩俐为形象代言人。

当时的巩俐刚刚二十几岁,伴随张艺谋拍摄的广告,这句广告词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迅速提升了美的品牌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策划这一方案的,正是年轻的方洪波。
也因此,让何享健一点点注意到了这个后辈,才有了后来的交班。
1992年刚上市时,美的的营业收入是5亿。
到了199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5亿。
今天,这个数字是3412亿,这是美的2021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变革:清理元老的改革
说起何享健对于美的的贡献,人们最津津乐道是他在管理上的改革。
改革的背后往往是出现了危机,而危机往往是转瞬而来的。
在你狂奔的时候,不知不觉危机就出现在了前方,甚至来不及和你打招呼。
1997年,美的增长率自上市后首次转负,下跌了12.9%。
事后来看,这背后有前几年大幅扩张的原因,大幅扩张后,管理却并没有跟上。
当时美的的产品线已经非常丰富了,包括空调、电风扇、电饭煲等在内的五大类,成百上千个品种的产品,一切由总部统一管理生产、销售。
随之而来的就是,基层严重缺乏动力和压力。
最难的时候,何享健一个人管理着公司的一切,上上下下一万多人,全部都向他一人汇报。
当时何享健每天只睡4小时,依然不能及时处理所有事情。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指示。

在同行的夹击下,美的内外交困,销售排名一路下滑,业绩自然而然跟着退步。
终于,糟糕的财务点燃了一切。
1997年,美的收入大幅下滑。何享健和美的,走到了第一个关键节点。
在研究了海外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后,1997年,何享健下定决心,引入日本松下公司的事业部制。
他将企业按照空调、电机、厨具等核心产品,划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门,由部门经理具体负责日常经营,而他只管经理。
总部对事业部的考核只有绩效,不达标的事业部,其管理团队要集体辞职。
何享健的放权非常彻底,有部门经理请示千万级别的投资意见时,他都只说了一句:你自己拿主意。
下放个人权力的同时,何享健依然对美的有着绝对的控股权。

与此同时,他开始带领美的走向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三权分立”的经营模式。
这些后来被人们广为人知的事迹,但在当时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种改革,是没有任何阻力的。
美的的创始源于何享健带领顺德北溶公社23个居民创业,何享健想改革,公司里大部分元老根本不答应。
但何享健态度很坚决。
据说他当时直接让人往会议桌上放一台电脑,指着它和一圈老人说:“谁能操作谁就能留下,我再升他一级!不然……”
最后,存在了近30年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元老阁”就地解散。
这其中也包括仓库管理员,何享健的夫人梁凤钗。
一系列改革的发展立竿见影,1998年,美的恢复正增长,营收36亿,次年达到58亿。
也正是这一系列的管理改革,让美的逐渐走在了现代化企业的道路上。
传承:“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方洪波”
下放权力后的何享健,在公司也培养了不少管理层。这其中,他就发现了方洪波。
何亨健曾说:“我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方洪波。”

“少讲多干”的何享健,公开讲话和访谈都甚少,在他为数不多的一次访谈中,曾表示,自己很早就想清楚了,美的绝对不会搞成家族企业。
言行合一,2012年,何享健宣布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
不久后,他又退出集团董事会,将公司管理彻底移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方洪波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间。
2012年,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大幅增长后,美的业绩首次出现了大幅下滑。
当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这些政策陆续退出,家电销量整体都在下滑,各大家电企业业绩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也来势汹汹,传统家电公司的优势受到挑战。
方洪波用了三年时间,对美的进行了“壮士断臂”的变革。
他砍掉跟核心主业无关、效率低下的业务,精简人员。三年内,仅管理人员就缩减了1万人,共计减员7万人。
如此大刀阔斧的动作,背后自然离不开何享健的支持。
当年方洪波裁员时,他自己的宝马曾被愤怒的员工砸了个稀巴烂。何享健直接让他把被砸坏的车开到总部门口展览,其态度不言而喻。
而在何享健退出公司后,美的原总裁黄健也选择卸任。不久之后,美的的几位老臣也在何享健的劝说之下,退出了美的的管理职位。
何享健给方洪波留下了一个放手去干的空间。
美的也正式进入了职业经理人时代,也有了此后股价十年的飞黄腾达。
游离在美的之外的何氏家族:何享健的儿子和女儿们

让职业经理人充分发挥个人才干,不受到任何干涉,除了那些美的老臣需要解决,还有何享健自己的家人,同样需要约束。
虽然何享健有三个儿女,但却均未在美的集团任职。
他们在美的之外,间接发挥着作用。
独子何剑锋被大众广泛熟悉是2020年,当时何享健所在的别墅被人闯入,他本人也被绑架勒索。
后来传闻称,是何剑锋翻墙出去,游过一条河,跑到对岸报了警,他父亲才化险为夷。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性格,何剑锋同样低调,鲜少在媒体面前发声,虽然早年也曾流传他喜欢玩车,买车就像买玩具一样,还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和游艇,在外界眼中一度是纨绔子弟做派。
其实何剑锋更显赫的身份是盈峰集团的掌门人。盈峰集团持有国内第一大公募基金公司易方达基金的22.65%的股权,与广发证券、粤财信托并列第一大股东。
很巧的是,出生于1967年的他,与方洪波同年。
1994年,他在美的电器大本营顺德北滘,成立了顺德市现代实业公司,主要为美的贴牌生产电饭煲、火锅、电磁炉、电热水器等产品,随后何剑锋又成立多家与电器有关的公司。
并于2002年成立了盈峰集团,开启了资本市场的运作。
2007年,美的集团将持有的易方达的股权转让给了盈峰集团,后者持有至今,见证了易方达基金进入发展快车道,坐稳“公募老大”的全过程。
盈峰集团官网显示,目前集团旗下产业布局环境、文化、投资、科技、消费五大领域,拥有上市公司“盈峰环境”、“百纳千成”,以及盈峰环境、盈峰中联、上专股份、百纳千成(原华录百纳)、PMORE、华艺国际、摩米童装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品牌。
2021年,盈峰集团营收规模近200亿元。
盈峰集团100%控股的私募盈峰资本,也颇有影响力。
2012年,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整合旗下合赢投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2007年成立)与盈峰创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2010年成立),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新的私募资产管理机构——盈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公募明星基金经理蒋峰2018年加盟盈峰资本,出任公司总经理兼投研负责人。
蒋峰曾在南方基金担任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官,管理专户产品,还是社保基金投决会主席。
在金融领域,何氏家族的人在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2018年,美的置业在港交所上市,何享健儿媳卢德燕是实控人。何享健通过和卢德燕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美的置业。
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由何享健实际控制,少量股份就由卢德燕持有。

2020胡润女企业家榜中,卢德燕以295亿身家位列榜单第21位。
何享健的大女儿何倩嫦,其实际控制的会通股份,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这家公司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化、功能化的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何享健的小女儿何倩兴则与其丈夫张建和创立了广东新的科技集团。
这些年,何家的子女一直在美的上下游供应链里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尽管不直接参与经营,但他们深入美的的生态链中。

身份:是企业家,也是投资人
我们常说投资人要有企业家视角,然而企业家何尝不需要有投资人视角,对于企业家而言,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如何投入,也是一个精细活。
回顾美的的发展史,本身也是一部“并购史”,而方洪波在其中主导了多起关键性的企业兼并和收购。
1998年,美的收购东芝万家乐40%股权,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2004年,先后收购华凌、荣事达,进入冰箱、洗衣机行业。
集齐了三大白色家电业务后,美的又前往海外开疆扩土,2010年和2011年先后通过收购埃及和拉美的空调公司,拓展了非洲以及拉美地区的空调业务。

2016年,美的又先后收购库卡、Clivet、东芝白电。
这里面最为经典的一笔收购,应数2018年完成对小天鹅的收购,由方洪波一手操盘。
早在2007年,美的就开始收购小天鹅,并逐渐提高持股比例,并在2008年4月完成对其控股,此后一直进行业务整合,终于2014年实现绝对控股。
最终,2018年,两家上市公司重组整合,小天鹅退市。
回顾当时的家电市场,洗衣机品类已经非常成熟,年销量个位数增长。
美的和海尔也形成了稳定的双寡头格局,两家合计市占率已经达到全市场六成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的再想提升份额,难度不小。
而小天鹅想通过抢占市场份额,实现更高的增速,也越来越难。
也因此,这笔收购在当时对于双方是双赢之举。
小天鹅获得了来自美的的更多资源,美的则得到了小天鹅的品牌和技术。
方洪波这样评价当年这笔收购:
“如果不收小天鹅,那我就必须独自在这个行业里边摸索,这个时间成本有多大?还有技术。目前国际市场上,买一个滚筒型号的技术,可能就需要一个亿。

即使买到手,也还必须得摸索,就算摸索三五年也不见得就能摸索的出来。
另外,荣事达这个品牌还不是我们的,我们只能用美的这个品牌去推。光广告费又得花费多少?
如今有了小天鹅,这些就都不需要了。”
在他看来,小天鹅的优势,最核心的是它的品牌;其次就是它的技术,有一班制造技术的团队。
这笔出色的并购,帮助美的完成了资源最好的配置,无需自己再花费时间和精力研发摸索。
这笔投资固然是方洪波作为企业家、也作为投资人的出色之举,但背后其实是何享健在方洪波身上这笔“投资”的厉害之处。
何享健投的是“人”。

如果说方洪波用了十年时间,让美的成为一家千亿市值的出色企业,那么何享健则用了十年时间来准备,让这位职业经理人顺利接班、书写传奇。
这看似只是一个抉择的问题,背后是何享健为此下足了功夫。
一如他一贯的“少讲多干”。
他对方洪波管理能力给予了极大的信赖,如今的何氏家族与美的集团的关系已经逐渐弱化,作为一个家族企业,美的集团正在“去家族化”。
未来:新一轮变革来临,美的这艘巨轮如何迎战?
曾经,美的也经历过数次危机,是何享健的大胆改革和任命,帮助美的顺利走到今天,成为一家龙头企业。
在变革的过程中,也不是没走过弯路。

比如上世纪末、21世纪初,互联网在中国刚起步时,曾有不少家电企业去造车,美的也跟着进入汽车业。但是由于缺乏产业链沉淀,后来损失惨重。
当年曾名噪一时的空调公司——春兰,正是因为头脑一热走了多元化战略,进军汽车业而忽视了主业,最终泯然于时代的潮流中。
好在美的及时调整。
时至今日,我们看美的近十年的业务,基本是牢牢围绕着核心的家电产品。



有趣的是,今天的美的,似乎又正处在一场巨大的变革中。
智能家居的崛起、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5G终端的变化……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这是一场可能影响各行各业的科技革命。
而何享健于美的之外,在各行各业进行的投资布局,正在悄悄发挥着作用。
2018年,美的在下面成立了威灵汽车,和其他造车企业不同,这家公司将自身定位在生产新能源车的零部件上。
去年5月18日,美的威灵对外宣布其产品量产,随着今年车企们新车型陆续量产,美的汽车部件也开始大量上市。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美的集团又披露了关于全面收购库卡(KUKA)股权并私有化的进展公告,境外证券交易所同意库卡终止上市并摘牌,美的集团也终于完成了私有化库卡的7年长跑。
德国库卡是一家在机器人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发展的企业,尤其擅长汽车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生产,被视作德国“工业4.0”代表企业之一。
今天的美的又在造车,造的是零部件。
实际上,因为整车企业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不少投资人都在把目光聚焦在上游的零部件公司上。
美的在用这样的方式应对整个行业的变革,这一次,或许和之前有所不同。
回顾历史,早年的美的靠生产汽车配件起家,逐步才摸索到家电行业。
如今,美的又去造汽车零部件。
这或许是一个轮回。
新的时期,一段新的航程正在等着美的来启航,作为掌舵者,何享健早在十年前就为这艘巨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选好了船长、规划好了管理制度、储备了丰富的资源。
一切的一切,只等着向更远的方向启航。
参考资料:
[1]华夏基石e洞察:美的:顺势而为的奇迹
[2]商界:何享健:活得好,才是根本
[3]财经:何享健:美的绝对不会搞成家族企业
[4]时代周报:何享健家族再造千亿“隐形美的”
[5]招商家电|续写并购编年史 - 美的集团吸收合并小天鹅简评
[6]砺石商业评论:何享健这100条思考,解释了为什么他是中国企业家最优秀的造钟人

[ 此帖被沈淮西。在2023-08-22 08:3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4
  • Ⅵ歲嘞

    派派币 +1 2023-10-04

    已兑换萌喵勋章

  • 轻羽沉

    派派币 +3 2023-08-23

    美化补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0

精彩
0

感动
0

搞笑
0

开心
0

愤怒
0

无聊
0

灌水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