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人们开始质疑登月的真实性?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7 回复:0

[趣味科普] 是什么让人们开始质疑登月的真实性?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沈淮西。

ZxID:11437411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任野。
11.4转正/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21 0


【转自知乎】
这个问题初看是老生常谈,因为自从阿姆斯特朗登月把美国的国旗插到月球的环形山上以后,质疑登月真实性的谈论就从未平息过。各国的专家从无数种角度寻找着破绽。

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
1、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是随风飘动的,众所周知,风是空气流动的产物,而空气的流动往往由温差引起,例如阳光落在地面时使地表温度升高,此时接近地面的底层空气会因为温度上升而导致体积变大,经过热膨胀的空气在向上飘的过程中,经受上层冷空气的降温,又向地面降落,这种反复的过程就形成了风。而月球处于绝对真空的环境,是不存在空气的,所以更谈不上随风飘动。



2、在太空拍摄的照片中,宇航员出现了多个方向的影子,而月球上的唯一光源只有太阳。以及在所拍摄的图像中,背景都是一片漆黑,没有任何繁星的痕迹。所以被人认为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拍摄。



3、在阿波罗登月时期,当时的计算机的算法架构极其落后,甚至不如现代一部智能手机芯片的运算能力。而在这种运算能力之下想要完成如此复杂的登月计划,无疑是天方夜谭。



4、清晰的脚印,从生活常识来看,在干燥的沙子上踩出的脚印很模糊,只有在潮湿的土地上才有可能踩出上面那种线条分明的脚印。而月球接近真空无水的状态,自然不可能踩出这么深的脚印。



对此的大概一些回应是:
1、因为考虑到月球没有空气,为了更好的让国旗舒展开,所以国旗的支架采用了“F”形设计,这样是为了即便在没有风的真空环境中使旗面达到展开的状态,而旗面之所以出现仿佛空气流动引起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宇航员移动时的惯性。
2、登月的时间段基本属于月球的白昼,此时因为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导致月球表面具有严重的反光现象,甚至可以达到地球上城市夜晚的灯光亮度水准。
3、关于这一点的解释比较复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当时相关的一些技术资料。
4、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所以月表时时刻刻遭受太阳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不断撞击,在不断撞击的过程中月尘就会产生静电并且出现蓬松的现象,而且月球上的沙粒不像地球沙粒那样经过风化磨损,而是保留有棱角分明的形状。这样的沙粒很容易踩出清晰的脚印,类似于滑石粉或者潮湿的沙子。

以上都是一些大家或多或少曾经见过的质疑,这个回答的重点绝不是指出这些质疑或者反驳的论据论点正确与否,而是重新聚焦在人们对“登月是否真实”这一疑问的由来。
重申一遍,我并未试图以科学或数学的角度,把各种原理与证据详细的罗列出来,告知诸位,登月到底是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此刻我们站在无法判定真实性的立场,与大家分析探讨这个问题背后的更多深意。

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重新阅读一遍问题——什么让人们开始质疑登月的真实性?

我们逐字逐句的来拆解这段话:
一、第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有什么东西作为推手,隐藏在巨大而黑暗的幕帘之后,把人们心中的怀疑与警惕,层层叠叠的剥开,赤裸裸的暴露于空气中。
这个关键词作为问题的最终答案,我们不敢妄下断论,先悬搁判断。转而关注在第二个关键词“人们”。

二、我常常觉得《乌合之众》作为一本专业的心理学学术研究著作,勒庞的夹熗带棍实在明显,私货多得有些溢出。但是其中的不少理论却惊人的对现代大众心理作出精准的阐述,比如——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勒庞指出,如果成千上万的个人因为某个偶然事件而产生了心理及情感上的共鸣,足以使他们形成“群体”。谈到群体,人们脑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多为“宗教”、“门派”,此中词汇似乎多与狂热的集体信仰有所联系。
事实上当有一部分人同时对一件事情产生质疑——可能是“登月是不是真的发生过”,也可能是“太阳究竟是不是每天东出西落”,还可能是“人到底能否对世界产生真正的感知”。当我们有了共同的疑问,一个简单的群体就开始奇妙的聚拢。群体一旦形成,群体中的个人便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集体的无意识代替个体的有意识,成为群体行为发生时的基本心理状态。这里的“无意识”指缺乏理性,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虑而混沌懵懂。

在某天的深夜,我们侧躺在被窝里浏览着手机上的资讯。偶然间一条不知哪个自媒体发布的推文弹了出来,上面赫然写着“登月是人类巨大的骗局”。一开始你可能嗤之以鼻,但手指却莫名其妙的点开了那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可能是转载自某个权威媒体,甚至作者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你越看越觉得心惊,因为文章中的各种证据和论点似乎都无懈可击。

从这一刻开始,你对以往认知的世界产生了动摇,你开始惊恐的思考着一种可能性——尽管你用了一切的努力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登月可能只是在摄影棚中完成的骗局。那是一颗种子,轻飘飘的跌落进你的胸口,等待着养分发芽结果。你开始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寻找足以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贴吧,微博,公众号,豆瓣,知乎,各大论坛。里面可能有民间高人的脑补猜测,也可能有业界学者理性分析,更有来自世界各地之人不同的声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谓的“证据”,用以证明人类不曾登陆过月球。

这时我们需要谈到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又译作沉锚效应。这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锚定(Anchoring)或聚焦(Focalism)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一般人在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或作出决策时,有过分依赖第一信息(起始值)的倾向,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即“对将来的估计”被“已采用过的估计”支配,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

通俗的解释就是,一旦在心中确立了某个观点,之后无论遇到任何证据或者事例,人们都会自动为支撑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利的证据。
人们总难免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而建立的观点就会成为阻碍寻找真相的“锚”,把人牢牢的定在原地,只能围着锚打转。
勒庞认为,个体一旦进人群体中,群体的意志就占据了统治地位,“从他们成为群体的一分子那刻起,博学者和不学无术者都一样没有了观察能力,个体淹没于群体之中,独立性变成了盲从性”。

连具有理性批判思维的个人,都会被锚定效应所影响,当人们成为群体的一份子后,这种观察和批判的能力会短暂性的衰退,因此不难想象,一群意见相同的人能找到的只会是坚定彼此信念的“铁证如山”。这是“人们”,在我们思维的拐角设置的陷阱。

三、第三个关键词是“质疑”,我个人其实更愿意把质疑与怀疑划上等号。怀疑世界,是人类思维的内核。我们都会在某个深夜思考所谓的哲学终极三大问题——“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在构建与世界的联系,产生对事物认知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对已知的知识或咨询进行怀疑,特别是经过看似理性分析的谬误辨别,我们无法拒绝这种美妙的思想冲击。人类从拥有思维开始,就在进行无止境的怀疑,从古希腊到笛卡尔,再从休谟到维特斯坦根,怀疑论的篇章翻过了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来到了更为现代主义的纯粹理性怀疑。
事实上真正从理性出发且经过批判性思考的怀疑是无比高尚的自省,但在大众的思考中,我们多数时候进行的是杯弓蛇影的簇拥,那些精美反向逻辑的拥护者,甚至自己都没搞懂反驳的机制如何运转。就像大呼登月是假象的人,可能连最基本的力学知识都无法理解,就高举一堆所谓的专业证据肆意批判。

四、最后我想谈的是“真实性”。真实性往往会牵扯到一个无比复杂且宏大的难题——人们心中的相信。正义,公平,民主,法制,所有人的心中都各有定论。事物的真实与否,可以说是基于每个感知事物者的主观态度。真实不存在于客体,只存在于主体间。
在21世纪,我们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都超越前面所有世纪信息量的总和。信息之多和繁杂令人目眩,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又如何知道我们不知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现任总统是特朗普,而中国有一个很出名的明星叫做周杰伦。我们都知道总统是谁,而如果有人告诉我们,美国总统不是特朗普,而是周杰伦。我们一定会说他疯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特朗普或是周杰伦,为什么我们敢如此断定,在没有经过实际验证的基础上,特朗普是美国总统这件事情是具有真实性的。

再说一遍,我们没有见过特朗普,甚至没有去过美国,但是我们敢百分之一百的确认,特朗普是美国总统这件事情是无比真实的。
有的朋友会说,所有的媒体,官媒私媒都这样报道,身边的人也是这么说的。基于此特朗普是总统这件事情是真的。而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罗列出一堆的证据告诉我们,周杰伦才是美国总统,我们都不会有人相信他。不管那些理由看起来多么的有逻辑性,多么的能说服人。为什么我们不会像质疑登月是不是虚假的一样,去质疑特朗普到底是不是美国总统?
我们发现,原来心中的某些信仰竟然完全依赖于媒体或是社会的共识。而当一家某体出错的概率为0.1%,那么全部媒体出错的可能性为0.000001%,没有一家媒体上刊登着的是“恭喜周杰伦当选总统”,由此错误的概率小到可以视为忽略不计,我们得出一个看似既定的客观事实——美国总统是特朗普。
与之相反的,当市面上的媒体产生各种不同的说法时,人们极为容易对事实的认知产生偏差。例如前段时间发生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经过反复反转与打脸,我们最后连官方发出都公告也不敢相信,阴谋论阴魂不散。
然而,大众普遍认知中的既定事实是绝无出错可能的吗?未必。以各国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为例,所以国家的历史教育都在美化本国,丑化他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的历史常识,可能出了国就变成错误的谬误。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又要问了,到底哪一方的历史才是真实的真相?答案是,真相只存在于是否相信,从客观的角度讲,历史是主观的事物,就算全人类都达成共识,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经过。

最后,我们回到开始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推动我们对登月是否真实产生疑问的“什么”。十分明显的,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新意,我们想问讨论的不是登月到底是不是真实或者我们如何从科学的方面实现,而是我们为什么会质疑一些看似成为公认事实的现实,质疑大众媒体告知我们的内容是否真实。我的思考是,人类胸中的不安与好奇。

在面对一个某些意义上的事实,我们敢于做出理性的思考与怀疑,是冲破人性压抑的表象,说明人们不再被思维的枷锁所束缚。同时,这些乱七八糟,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各种怀疑,有时甚至显得荒谬不堪,折射出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民众永远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弱势方,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相信,去面对那些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触碰绝对真相的事物。我想这是这个问题带给我们所有人的思考。也是不会寻找到答案的谜题。
——————————
感想:随着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我们也从原先的未知里慢慢的探索出来了更多的信息,也在信息中发现了一些虚假与真实信息,落后就是被动,也感恩国家的发展。


[ 此帖被沈淮西。在2023-08-22 18:4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3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