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和亲做贡献,恩荫子孙受优待,满蒙联姻中的清朝公主们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5 回复:1

[人文通史] 为国和亲做贡献,恩荫子孙受优待,满蒙联姻中的清朝公主们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叶南絮

ZxID:1203864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叶北疏
是路路也是柚子。2.8周年!网盘+素材+活动+图材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17 0

为国和亲做贡献,恩荫子孙受优待,满蒙联姻中的清朝公主们

蒙古王公们热衷迎娶公主的原因,不但有政治上的,还有经济上的缘故,公主下嫁,额驸跟着沾光,只要迎娶皇家女的蒙古札萨克子弟,不论是帝女公主,还是有位号的格格们,这些王公子弟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娶的妻子的位号等级,享受相应的额驸封号。
清朝自从后金时期为了拉拢蒙古人与其建立通婚关系后,满蒙联姻就成了爱新觉罗皇室的基本国策,身为皇室子女都要听从皇帝的指令,或嫁或娶蒙古王公家的子女,为满蒙联姻政策作出自己的贡献。

01, 和亲的帝女公主
清朝十二帝抛开没有生育的末代三帝,剩下的九位帝王一共生育82位公主(夭折没序齿失载者没计入,比如神秘的宝亲王四格格)。

这82位公主,夭折早亡37位,只有45位公主健康的长大嫁人,其中21位下嫁到蒙古藩部,占嫁人公主总数的47%,这21位公主分别是:

清太祖1女:

皇三女哈达公主莽古济(?-1635),天聪元年(1627)十二月,二嫁到昭乌达盟敖汉部的济农索诺木杜棱。

清太宗9女:

皇长女固伦公主(1621.3-1654),天聪七年(1633)正月,13岁的大公主下嫁敖汉部札萨克多罗郡王班第(又叫旺第,索诺木杜棱侄子)。

皇次女固伦温庄公主玛咯塔(1625-1663.2),天聪九年(1635)九月初十,许婚刚刚投降过来的察哈尔部林丹汗长子额哲,次年(1636)正月,12岁的玛咯塔下嫁额哲,崇德六年(1641)正月,20岁的额哲早亡。顺治二年(1645)十月,21岁的玛咯塔改嫁额哲弟弟阿布奈。

皇三女固伦靖端公主达哲(1628.7-1686.5),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婚哲里木盟科尔沁部左翼中旗多罗郡王奇塔特(孝庄皇后侄子),次年(1639)正月,12岁的达哲下嫁奇塔特。

皇四女固伦雍穆公主雅图(1629.1-1678.4),天聪七年(1633)五月,许婚科尔沁部左翼中旗卓礼克图亲王弼尔塔哈尔(孝庄皇后侄子),崇德六年(1641)正月,13岁的雅图下嫁弼尔塔哈尔。

皇五女固伦淑慧公主阿图(1632.2-1700.1),崇德六年(1641)正月,许婚旧喀尔喀巴岳忒部恩格德尔之子索尔哈(索尔噶),崇德八年(1643),12岁的阿图下嫁索尔哈,索尔哈在顺治初年早亡。因为恩格德尔在天命九年(1624)正月,率部归附后金定居,后来隶属满洲正黄旗,所以这桩婚事不能算到满蒙联姻范围。

顺治五年(1648)二月,17岁的阿图公主二嫁昭乌达盟巴林部的札萨克多罗郡王色布腾。

皇八女固伦永安公主(1634.闰8-1692.1),崇德六年(1641)三月,许婚科尔沁部右翼中旗札萨克和硕土谢图亲王巴雅思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的公主下嫁巴雅思护朗。

皇九女(1635.9-1652.3),顺治五年(1648)九月,14岁的九公主下嫁哈尚(部落不详,个人信息不详)。

皇十一女固伦端顺公主(1636.3-1650.7),顺治四年(1647)十二月,12岁的十一公主下嫁锡林郭勒盟阿巴垓部的噶尔玛索诺木。从额驸的爵衔看,他被授一等子,后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好像应该归属旗人看待。

皇十二女(1637.3-1678.10),顺治八年(1651)八月,15岁的十二公主下嫁班第(部落不详,个人信息不详)。

注:弩尔哈齐第八女和硕公主聪古图(1612-1646.2),天命十年(1625),14岁的八公主下嫁归附后金并定居的旧喀尔喀台吉吉尔布什(占尔布什),后来隶属满洲镶黄旗,和恩格德尔之子索尔哈的性质一样,不能算作满蒙联姻范围。

清圣祖6女: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1673.5-1728.4),康熙三十年(1691)六月,17岁的三公主下嫁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色布腾之孙)。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1674.5-1710.3),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月,18岁的五公主下嫁卓索图盟喀喇沁部右翼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噶尔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1679.5-1735.3),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一月,18岁的六公主下嫁喀尔喀土谢图汗敦多布多尔济。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1685.2-1710.3),康熙四十五年(1706)五月,21岁的十公主下嫁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超勇亲王策棱。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1687.11-1709.6),康熙四十五年(1706)七月,19岁的十三公主下嫁昭乌达盟翁牛特部右翼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苍津。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1691.1-1709.12),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二月,18岁的十五公主下嫁科尔沁部多尔济(个人信息不详)。

清高宗2女: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7-1792.6),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16岁的三公主下嫁科尔沁部左翼中旗札萨克达尔罕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7-1775.1),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15岁的七公主下嫁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超勇亲王拉旺多尔济(策棱之孙)。

清仁宗2女:

皇三女庄敬和硕公主(1781.12-1811.3),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20岁的三公主下嫁科尔沁部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

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1784.9-1811.5),嘉庆七年(1802)十一月,19岁的四公主下嫁卓索图盟土默特部右翼札萨克固山贝子赏郡王衔玛尼巴达喇。

清宣宗1女: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4-1860.闰3),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月,16岁的四公主下嫁昭乌达盟奈曼部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德木楚克扎布。

这21位公主下嫁藩部后,基本都能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与丈夫举案齐眉夫妻和顺,起到笼络亲善蒙古王公的作用。当然,也有极个别公主,与额驸闹得鸡飞狗跳,比如太祖之女哈达公主,与额驸不睦,最后卷入政治斗争被弟弟皇太极杀掉。

但偏偏有些人罔顾史实,拿个例以偏概全,去杜撰假历史,说清朝和亲公主都是被皇帝抛弃的牺牲品任由蒙古王公折磨,很多公主因此婚姻不幸、命运多舛、郁郁而终,真的是这样吗?

02,辟谣和亲公主是牺牲品命运多舛
说清朝嫁到蒙古和亲的公主都是牺牲品、命运多舛的依据,大致有两条,一是和亲公主的寿命多数短暂,二是根据一条断章取义的史料。

持这种论调的说法是,和亲公主在丈夫面前地位低下,男女间的不平等造成夫妻关系的破裂,长期夫妻关系不和谐使得公主内心很压抑,加上对生活环境的不习惯,很多红颜薄命的和亲公主都在蹉跎中早早去世。真是这样吗?先看看下面简表中21位公主的寿命:

从上表可知,21位公主的寿命,不到20岁的有3位,不到30岁的有4位,不到40岁的有5位,不到50岁的有2位,不到60岁的有5位,不到70岁的2位。

封建时代生产力低下,又没有什么抗菌素药物,还有战乱、贫穷,贵族之间则有倾轧等等,因此,古人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三四十岁,很多人三十几都做祖父祖母了,所以,三十多岁病死的人根本称不上是早夭。

21位公主的寿命在30岁以下的有7位,占33%,30岁以上的则有14位,占67%,通过数据可以知道,所谓“和亲公主多早早去世论”可以休矣。

再来看那条被瞎造谣者引用的史料:“傥公主不令额驸适意安居,朕惟以额驸为是,庇额驸,公主纵死,亦无所庇焉。”

这段史料出自哪里呢?有引用者杜撰说出自《康熙起居注》,还有引用者写出自《满文老档》,实际上到底出自哪里呢?

这段看上去好像清朝皇帝不管自家闺女死活的话的原文,是出自《清太祖实录》卷九、天命九年正月条:

“公主或倚恃父母家,陵其夫者有之,谅额驸有何事陵公主耶?傥公主不令额驸适意安居,而虐苦之,朕惟以额驸为是,庇额驸,公主纵死,亦无所庇焉。”

《满文老档》关于这段话的记载则在第八函、第六十册、太祖天命九年正月:

为留额驸及格格,赐书曰:“奉汗谕,傥论恩格德尔之罪,唯争位之罪耳。至於其他过失,则不罪异地来归之婿。在蒙古、格格则视额驸如父;来此地,额驸则视格格如母也。故只有格格倚仗娘家之势欺凌额驸,岂有额驸欺凌格格之事?若格格非但不使额驸心宽,反而加以虐待,则以额驸为是而助之,即使格格一死亦不问焉。”

通过后面两则史料原文,和第一条被删节的史料对比可知,现在有些人真是一点史德都不讲,不是断章取义搞删节,就是瞎杜撰史料出处。

那么,清太祖弩尔哈齐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段话?又是对谁说的呢?

这段话是弩尔哈齐说给侄女婿恩格德尔的,恩格德尔是旧喀尔喀巴岳忒部人,即太宗五女固伦淑慧公主的第一任公爹,他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降服后金,又在次年(1606)十二月来进贡,天命二年(1617)二月的时候,弩尔哈齐就把弟弟舒尔哈齐之女许配给恩格德尔,号额驸。

天命九年(1624)正月,恩格德尔率部脱离家族,前来后金定居,为了表彰他“远离其父及昆弟,怀德而来,以我为父,以我诸子为昆弟,弃生长之乡,视我土如其土焉”,弩尔哈齐许诺他“非叛逆,他罪皆得免。”

同时,弩尔哈齐还告诫侄女,不能觉得额驸现在倒插门了,就倚仗娘家势力去欺凌、虐待丈夫,要让额驸在这里适意安居,他会庇护额驸的。

所以,并不是清朝皇帝不管闺女安危,更不是蒙古王公拥有对下嫁公主的生杀大权,皇帝担心的反而是公主格格们会倚仗娘家势力欺凌虐待额驸,因此,才反复训诫皇家女“当敬谨柔顺,”不要“陵辱其夫,恣意娇纵”。

蒙古王公们对迎娶公主更是引以为荣,认为是该部的光荣、“尊荣之极”,是“圣主殊恩”,让全族人都“不胜欢忭”的。当然,那些和亲公主也在加强满蒙民族友谊上、增进巩固王公们与皇室的亲近上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固伦淑慧公主,二嫁到巴林部后,“履贵盛而冲和,居显荣而祗慎,惠泽伦洽于远人,徽柔著闻于中外”,处事谦和,协调人际关系,在巴林部的名声非常好,因此获得康熙帝的盛赞。还有同样嫁到巴林部的荣宪公主,为人慈孝,驭下有恩,很受牧民敬重,被敬称为“二公主妈妈”。

嫁到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的恪靖公主,也没有辜负皇父康熙帝的期望,在额驸家族里和睦妯娌,敬慎居心,母仪克奉,妇德无违,赢得牧民的称颂,为她建立“德政碑”,雍正帝还特意晋封她为固伦公主。

综上,21位公主中,除了哈达公主卷入政治斗争,被弟弟皇太极杀害,固伦端顺公主15岁早亡,固伦纯悫公主26岁早亡,和硕敦恪公主19岁早亡,和硕温恪公主23岁生双胞胎女儿难产死,其余诸位公主多数都是夫妻和睦、儿孙满堂,倍享尊荣终老一生,怎样也和红颜薄命、命运多舛扯不上关系。

又有人质疑,不是说清朝和亲公主都没有生育吗?怎么儿孙满堂?唉,这又是一条禁不起批驳的谣言啊!

03,辟谣和亲公主下嫁蒙古没有生育
清朝嫁到蒙古和亲的公主都没有生育的说法也是广为流传,说是蒙古那些王公们不愿意让公主生育。还有人引用清末民初的蒙古学者罗布桑却丹的《蒙古风俗鉴》记载,说皇室的公主格格们害怕生孩子,因此吃了不生孩子的药,以至于满人嫁过来的公主格格们生育很少。

总之,就是说嫁到蒙古的和亲公主们很多都没有生育,真是这样吗?其实,这依旧是缺乏依据的谣言而已,来来,猴格继续用史料数据辟谣:

哈达公主莽古济,(初嫁生二女),二嫁敖汉,无子女。

固伦公主,生四子一女:长子墨尔根巴图鲁温布,次子齐伦巴图鲁鄂齐尔,三子特古斯,四子安塔阿尤西。

固伦温庄公主玛咯塔,初嫁额哲,生一女;二嫁额哲弟弟阿布奈,生二子:布尔尼,罗卜藏。

固伦靖端公主达哲,生三子:额尔德尼,鄂齐尔,格日勒图。

固伦雍穆公主雅图,生一子:鄂齐尔。

固伦淑慧公主阿图,初嫁索尔哈,无子女;二嫁巴林部色布腾,生三子:鄂齐尔,格哷尔图,纳木扎。

固伦永安公主,生一子:阿剌善。;皇九女,资料不详。

固伦端顺公主,无子女。皇十二女,资料不详。

固伦荣宪公主,生一子一女:璘布。

和硕端静公主,生二子一女:敏珠尔拉布坦,纳木赛。

固伦恪靖公主,生四子一女:长子根扎布多尔济,次子额璘沁多尔济,三子格斋多尔济,四子罗布丹彬多密。

固伦纯悫公主,生一子:苏巴希里。

和硕温恪公主,生二女。

和硕敦恪公主,生一女。

固伦和敬公主,生一子四女: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

固伦和静公主,无子女。

庄敬和硕公主,无子女。

庄静固伦公主,生一子:德勒克色棱。

寿安固伦公主,无子女。

21位帝女公主,明确记载生育子女的公主有14位,占总数的67%,明确记载无子女的5位,还有2位资料不详的,即便算到无子女行列,也才7位,占总数的33%。

看看这样的数据,凭什么说下嫁到蒙古和亲的公主们多半没有生育?应该反过来说才对。公主们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繁衍出庞大的公主子孙后裔,这些皇家的外孙、外甥,都能凭借自己的皇室血统受到清廷的优待。

04,对公主子孙的优待
蒙古王公们热衷迎娶公主的原因,不但有政治上的,还有经济上的缘故,公主下嫁,额驸跟着沾光,只要迎娶皇家女的蒙古札萨克子弟,不论是帝女公主,还是有位号的格格们,这些王公子弟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娶的妻子的位号等级,享受相应的额驸封号。

娶固伦公主者,授固伦额驸,品级等同固山贝子。

娶和硕公主者,授和硕额驸,品级同公爵。

娶郡主者,授和硕额驸。

娶县主者,授多罗额驸,也称县主额驸。

娶郡君者,为郡君额驸,也称多罗额驸。

娶县君者,授固山额驸。

娶乡君者,授乡君额驸。

这些封号不但具有高贵的等级身份,还有经济特权,和实封爵位等同。总之,清代不论是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只要有位号,都能给丈夫带来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同时恩荫子孙。皇家女所生之子都能够封授和其母地位相应的品级台吉,拥有这种身份的贵族子弟就叫公主台吉。

公主,不管是固伦公主还是和硕公主,都等同蒙古和硕亲王,其子一律封一等台吉或一等塔不囊,相当于朝廷的一品官。

郡主,等同蒙古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其子同样封二等台吉或二等塔不囊,相当于朝廷的二品官。

县主、郡君、县君,与蒙古固山贝子、公爵一样,其子同样封三等台吉或三等塔不囊,相当于朝廷的三品官。

乡君及以下格格所生子,均封四等台吉或四等塔不囊,相当于朝廷的四品官。

如果额驸本身是蒙古亲王、贝勒、贝子、公等有爵位者,那公主格格们所生子,其中一个应该承爵,其余子就按照其父的爵位封一等至三等台吉或塔不囊。

如果额驸本身没有爵位,仅有台吉或者塔不囊的封号,那公主格格们所生子,就会根据其母的级别予封各级台吉、塔不囊,最低为四等。

也就是说,父亲爵位高者从父,母亲位号高者就从母,身为公主子,均于18岁予封,非皇家女所生子可没这个待遇哦!

而且,这些优待仅限于嫁到蒙古的公主格格们的儿子,嫁到满洲旗人家庭的公主格格们的儿子,就不能依生母身份获得这个优待,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才规定,嫁到旗人家的公主所生子按其父的品级予封,但其他郡主以下所生子仍不予封。

同样是公主格格子孙却被如此区别对待,清廷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提高蒙古王公子弟中、拥有皇家血脉子孙的身份地位,是具有一定政治性的。

同时,这些和亲的公主格格们的子女,还会继续嫁娶皇家子女,子子孙孙来回的婚嫁。

比如嫁到敖汉部的皇太极长女固伦公主,长子温布和次子鄂齐尔都分别迎娶皇家女,温布的子孙也继续迎娶皇家女。嫁给察哈尔兄弟的固伦温庄公主,给额哲所生女嫁给显亲王富绶为嫡福晋,给阿布奈所生的长子布尔尼也迎娶了皇家女。

固伦雍穆公主的儿子鄂齐尔迎娶叔外公豫亲王多铎之女;淑慧公主的小儿子纳木扎则迎娶了庄亲王博果铎的长女,她长子鄂齐尔的儿子乌尔衮又迎娶康熙帝第三女荣宪公主;荣宪公主的女儿又嫁给显亲王衍璜,儿子璘布则迎娶舅舅慎郡王允禧的次女。

荣宪的妹妹端静公主的小儿子纳穆赛迎娶了舅舅恒亲王允琪的长女,女儿则嫁给舅舅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恪靖公主的长子根扎布多尔济也迎娶了舅舅诚郡王允祉的次女。嫁给名将策棱妻以夫贵的纯悫公主之子苏巴西里,则娶了亲姨妈敦怡公主之女。

和敬公主的儿子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迎娶宗室永雄第四女,和敬的长女则嫁给表兄弟定亲王绵德。庄静公主之子德勒克色棱也迎娶怡亲王奕勋之女。

就这样,嫁到蒙古的公主格格们,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含有皇室血统的、数量庞大的王公、台吉、塔不囊等贵族成员,让每个皇帝都在蒙古诸藩部中拥有众多的舅甥关系、外公外孙关系的姻亲。

这些公主子孙们,有的自幼被召入内廷抚养教育,和皇子龙孙们长期在一起生活学习,情感上更加密切,长大成人后再被指婚皇家女成为额驸,亲上加亲,不但在观念、习俗上彻底满化,在感情上和皇室的关系也极其深厚。

乾隆六十年(1795)元旦,乾隆帝在宴请王公大臣时,在贺诗中就自豪的说:“蒙古诸蕃,皆予儿孙辈行,亲爱不啻家人父子”。通过乾隆帝的诗可以看出满蒙联姻的盛况以及广泛性。

迎娶公主等皇家女,不但对额驸有莫大的好处,子孙后代还能享受来自朝廷的各项优待,这么多好处,王公子弟们谁能不愿意娶公主格格们呢?
[ 此帖被殷十寂在2023-08-18 08:33重新编辑 ]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8-18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唐朝的和亲公主究竟有多少位?她们远嫁异族后的各自命运如何?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7617558&keyword=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