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关公文写作知识及机关人员要务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31 回复:2

[职场之道] 【转】机关公文写作知识及机关人员要务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远山见月。

ZxID:37456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风卷流云,玄浪破礁   发书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7-26 0



机关公文写作知识

  任何一个刚刚走上文字秘书岗位的人,只要他是热爱这项工作的,都想尽快熟悉情况,尽快独立成文,甚至巴不得一下子就成为“大手笔”。这里所说的“大手笔”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中那些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文字秘书们。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大手笔”,是因为:有较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古今中外、党政财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均有所涉猎,并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造诣;有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熟悉谋篇布局、语法修辞等各种要领,通晓机关各种文稿写作常识并能娴熟运用;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善于以文辅政,为领导出谋献策;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不仅才思敏捷,倚马可待,而且文笔精彩,质量优良;不仅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而且富有创造性;不仅能出色完成自身的写作任务,还常常担任改稿、统稿任务,发挥“龙头”作用。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虽然成千上万,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的人还是不多,有的单位甚至千挑万选还找不着一个。难怪常听一些领导同志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简直比找老婆还难!找不着,有些领导同志只好亲自动手写稿,或者列个提纲先到会上去讲,尔后让秘书去整理。其实,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熗毙”掉!

  那么怎样使更多的机关文秘人员成为“大手笔”?我想,领导的重视和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秘人员自身的刻苦努力。自身不努力,领导再重视也没用。作为文字秘书,在写作上要有“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气概。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给自己施加压力,那就永远也成不了“大手笔”。另外还要掌握方法,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就会成熟得快一些。具体地说,要过好“三道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

  “三道关”即知情关、适应关、基础关。所谓“知情关”,就是尽快熟悉情况,通过看书看报、阅读文件、参加会议、下基层调研等各种渠道,对本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慢慢进入“角色”。所谓“适应关”,就是尽快适应机关工作的“气候”和文秘工作的职业特性,包括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基本要求和有关规章制度,还包括怎样与领导和同事相处、怎样思考问题、怎样与基层干部和群众打交道等。这一点,对于没有从事过机关工作和文秘工作的同志尤为重要。适应得快,工作就能很快上路;适应得慢,上路自然也要慢一些。所谓“基础关”,指的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本常识,包括机关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写作要求、处理办法等等,都要了解和掌握。多看、多琢磨、多请教,抓住带有规律性、规范性的东西,慢慢就能熟悉了。

  “三勤”即勤积累、勤练笔、勤比较。积累资料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文秘人员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把学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其他必须掌握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工具)集聚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积累其实就是知识的储蓄。其作用何在呢?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文秘人员需要积累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二是格言、佳句;三是大事、要事(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内的和国外的,本地的和外地的,物质文明领域和精神文明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教训等);四是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五是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积累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综合部门的要相对全面一些,专业部门的要相对集中一些。总之怎样有利于增长知识,做好工作就怎样积累,惟一不可取的是偷懒省事,无所用心,视积累为额外负担。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所追求的正是“厚积而薄发”,不“厚积”则无以“薄发”。每一个有志成才的文秘人员,都应通过学习和积累,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富翁”。所谓“勤练笔”,当然是很重要的“必修课”。因为是新来乍到,拿大稿子毕竟还差火候,还是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从写“豆腐块”、“火柴盒”开始,比如通知、简报等,由易而难,由浅而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当然也可以自我加压:大稿子起草任务既然暂时还摊不上,那就偷偷地按商定的提纲也从头至尾写上一遍,哪怕搜肠刮肚生拼硬凑也不要紧,毕竟是一种锻炼。然后承担某一部分,然后独立成篇,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久而久之就摸出其中的门道了。所谓“勤比较”,就是反复研读那些质量较高的文稿,看看人家怎么写的,设想如果自己来写会写成什么模样,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一个好办法是,把自己起草的、被领导或“大手笔”们改过的稿子好好保存下来,即使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要紧,然后逐行逐段、逐字逐句地进行对照分析,搞清楚人家为什么这么改,自己那样写为什么不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三不”即不怕失败,不固步自封,不三心二意。所谓“不怕失败”,是指在初学写作阶段,要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大胆地写,刻苦地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底子”亮出来,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也不要紧。事实上,这个阶段往往是失败之作居多,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成为一步步通向成功的阶梯。有的同志缺乏这种心理素质,好胜心太强,太爱面子,生怕写出来通不过、遭人笑,所以写起来缩手缩脚,老半天憋不出几行字,这样反而成问题。还有的同志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熗毙”了,或者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就垂头丧气,妄自菲薄,这种心理也是很要不得的。所谓“不固步自封”,即不满足于一时之得、一尺之进,而要不断自我加压,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有的同志刚刚摸到一些门道,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学习放松了,口气也大起来了,甚至搞起“文人相轻”那套东西来,这种骄满情绪必然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更有强中手,更何况你才刚刚上路呢?只有永远把成绩当作新的起跑线,才能不断有新的进步、新的突破。所谓“不三心二意”,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说句实在话,秘书虽然算不得什么官,但毕竟身在官场,而官场是热闹的、复杂的,甚至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这种情况下,为秘书者特别要做到“心静”二字,不静则浮,不静则躁,不静则难以成大器。

  有的文字秘书可能文字基础非常好,但不一定能写好机关公文稿,只能说具备了写好机关文稿的条件。这是因为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起草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要求,如果把握得不好、不准,即使你驾驭文字的能力再强,文章也未必能对得上路。

  机关文稿无论是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工作总结、调研文章等“大块头”文章,还是通知、批复、纪要、信息等“小块头”文章,都必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教育、法律乃至宗教、涉外、军事、保密、统一战线等多方面的知识,每一门知识又包括了方针政策、专用术语、不同时期的任务与要求等大量具体的知识。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仅材料写不下去、写不对路,还难免说外行话,甚至还可能说错话。这一点,对于党委、政府文字综合部门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

  作为专业部门的秘书人员,也许你对部门工作的相关知识烂熟于心,但你也不能不了解其他有关方面的专门知识。因为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可能孤立运行,而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与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协调、配合运行。如果各部门文秘人员不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仅仅知道或者仅仅强调本部门的工作和利益重要,写起材料来各行其是,那就有可能出现政策打架、步调不一的现象,就会影响机关总体工作的有效运转。

  所以,作为一名称职或者基本称职的文字秘书,除了要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各种机关文稿的写作常识外,还要重点掌握以下方面的基本知识:

  一是历史知识。以史为镜,可以知替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懂历史意味着浅薄。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认识、把握和继承、利用。作为文秘人员,除非毕业于历史专业,不可能都对历史有全面的、详细的了解,但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主要阶段、主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经验教训等应有较清楚的了解,对党史、建国以来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更应熟记于心,对地方史和有关专业史也应有所掌握。这不仅是拓宽知识面的需要,也是胜任本职工作的需要。起草文稿很多时候会用到历史知识,不少领导同志发表讲话也会运用有关史实,或用于探讨事物发展规律,或用于阐释某种道理,或用于印证观点、警示世人,如果我们不懂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常常会陷入对某个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说清楚但说不清楚,想说透彻但说不透彻的窘境,文章就会欠缺深意和厚度而显得单薄、干涩。

  二是理论知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而理论的运用又经常且大量地出现于机关文稿中,所以文秘人员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思维的苍白,甚至带来是非观念的模糊和政治立场的偏颇。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阶段特别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写作。也许有同志会说,理论都是些玄而又玄甚至使人厌烦的大道理,我们不是搞理论的干吗要学?学了用得着吗?芽这话大错特错。首先,既然你在机关从事文秘工作,理论不能不学,政治不能不讲,否则就要犯错误;即使别人厌学、不愿学或者装模作样地学,但文秘人员非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不可。其次,说到用得着用不着的问题,关键看你怎么用。不动脑筋,照抄照搬,当然没用;空洞说教,脱离实际,当然没用;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当然没用;固守教条,缺乏创意,当然没用。我们所需要的是,通过打牢理论功底,增强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以此贯穿于文稿写作之中。

  三是经济知识。经济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中心,包括起草文稿在内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起码经济常识的文秘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这对于党委综合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文秘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党委是对两个文明建设起核心领导作用的,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等各项工作无不与经济工作密切相关,而客观上,文秘人员接触党务工作多,接触经济工作少,但起草文稿又必然接触大量的、多个方面的经济问题,所以在学习经济知识方面应比其他部门文秘人员更主动、更自觉一些。政府综合部门和专业经济部门的文秘人员似乎好办一些,因为你天天都在和各种经济政策、报表、动态乃至各种矛盾和问题打交道,但也有一个懂得多与少、深与浅的问题。概而言之,无论哪个行业的文秘人员,都必须努力学经济、懂经济。这包括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及常用名词术语等,尤其要注意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有关知识,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必须学习有关新理论、新概念和涉外经济知识。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贴近改革与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起草文稿为加快发展献计出力。

  四是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因而起草机关文稿也离不开对科技知识的掌握。要了解科技革命的历史,了解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以适应推进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同时要积极掌握现代化办公有关技能,使自己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新型人才。

  五是法律知识。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治国方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正日益广泛地覆盖全部经济和社会活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越来越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因此,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毫无疑问要努力学法、懂法,包括基本法和有关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即使不可能全部学深学透,也要尽可能地多学、多懂一些。这样,起草文稿时才能体现依法办事的原则,正确使用有关法律概念和规定,不至于出现与法律法规相悖的现象。当然,作为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文秘人员,则应学得更精、懂得更多一些,在学法、守法、用法方面当表率。特别在对外经济交往当中,很多关系需要依*法律来调整,很多矛盾需要运用法律来解决,所以不仅单位负责人要懂法,文秘人员也应懂法,否则就可能给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是领导科学知识。文秘人员虽然不是领导,但所从事的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就必须懂得一定的领导科学知识。领导科学所包含的内容很深、很广,文秘人员不可能全部掌握,但对最基本的内容,如决策要素、决策过程和决策实施方面的知识,驾驭全面、组织指挥、化解矛盾方面的知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方面的知识等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起草文稿中全面、准确地领会和反映领导意图,才能在决策中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实际上,文秘人员天天与领导打交道,包括请示汇报、参加会议、陪同搞调查研究等,对领导的决策过程、领导方法和工作风格等方面可谓耳濡目染,只要你有“心”,这方面的知识不难掌握。怕就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善于捕捉和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隔离于领导活动之外,仅仅从“做文章”的角度去考虑学什么和思考什么。

  除上述方面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各部门也还有各自的专业知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学历史可以使人深刻,学理论可以使人清醒,学经济可以使人精明,学科技可以使人聪慧,学法律可以使人机敏,学领导科学可以使人成熟,一句话,有了这些知识,工作中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当然,如果能懂得一些文学和音乐知识,那就更好了。

  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第一,根据本人的知识基础和工作需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做好学习计划,选定一批必读的书目;第二,根据难易程度和业务的关联程度,把必读书目分为粗读和通读两大类,粗读即一般了解,把主要的东西记住就可以了,哪怕一目十行也不要紧;通读要逐字、逐句、逐段认真阅读,做到基本弄懂弄通;第三,在粗读、通读的同时,择定个人的主攻领域,即“专”的方向,然后重点研读这方面的书目,即精读,并结合实践进行思考,举一反三,加深记忆和理解,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目的;第四,在精读的同时,不能疏忽了粗读和通读有关书目,即不能片面求“专”而疏于求“通”,要通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穴如零碎时间用于粗读和通读、整块时间用于精读?雪、采用不同记忆方法?穴如一般内容记大意、重点内容记原意?雪,区别不同理解程度(如全面理解和局部理解,深度理解和一般理解)等,使学到的知识既全面又有重点,既不因过于宽泛而停留于一知半解,又不因过于偏狭而显得孤陋寡闻。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新潮迭起的情况下,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注意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为此,我们必须以一种强烈的“知识恐慌”感迫使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








机关人员要务漫谈之——撰文

  机关是社会机器运转中最重要的部位。在权力运作中,领导同志是决策者,机关人员是操作者。机关工作是完善的系统工程。从实践来看,机关人员最重要的事情有四项:撰文,说话,办事,做人(笔者称之为“四要务”)。撰文,简言之,是指撰写机关的公文材料。这是机关人员的主要业务之一。对机关人员来说,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准备、草拟、修改三阶段。怎么撰写好公文?这里,谈谈自己的思考。

  积累。积累,是经过长时间点滴沉淀形成果实的过程。这是机关人员撰文的日常工作,也是必要的业务工作。根深才能叶茂。撰文也是一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上层楼。完全可以说,积累就是打造未来。积累,我觉得有五句话:要读万卷书。自古至今,读万卷书,是一切有识之士为一生规定的数量标准。万卷书到底有多少?按照古代每册书的数字,现代人测算,万卷书字数是两亿字。为啥读万卷书?因为,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两亿字,一个人按每天读一万字,就得两万天的时间,就是五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因此,机关工作人员要养成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有“三上”的读书方法,“马上、枕上、厕上”。现在,我们应该提倡新“三上”:车上、网上、晚上。要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不仅仅指拿出专门时间,像徐霞客一样,神游天下,浏览天下,感悟世界。更重要的是,拿出业余时间,到农村去,到企业去,到人群集聚的地方去,时时注意,处处留心,掌握更多实践知识。出外旅游考察,在享受旖旎风光的同时,可以领略风土人情,拓宽视野,丰富阅历;逛街到商店,不仅可以欣赏琳琅满目的新产品,还可掌握消费动态、商品价格、市场知识;闲暇时间到书店,阅读精美的文章,等等。这,都是广义的行万里路!要集万家经。经,一般指的是《四书》、《五经》,还有诸子百家之言。这是中国智慧的源头。读经书,是一种榜样效应、圣贤效应、引领效应。机关干部要挤出时间,学经典,悟精髓,慢慢地就会变得博大精深。《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些给我们的启迪,要像水那样深沉,要像水那样真诚,要像水那样灵动。要学万样文。人,大体是差不多的。一些进机关或单位的同志,若干年后为何有了云泥之别?其中,最大的差异,是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不同。有的用来学习钻研,有的用来享受生活,有的用来打牌赌博。机关人员要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深入学习。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每爬上一级,则会更接近美好。一个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抓紧学习,是正事。要交万家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特点、潜质。在可能的情况下,机关干部要多交好友、益友、诤友,注重与有思想、有见地、有思路的人多打交道,多探讨问题,多研究情况,多交流工作。尤要善于向超过自己的人学习,“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如此,才会越来越强大。完全可以说,积累,就是打造未来。

  调查。深入调查了解,占有更多材料,是撰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写好文章的必然要求。由于公文的时限性,未必每篇都去做调研,但是一般都是熟悉、了解、知道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写作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参谋权。调查,决不是简单走一走,问一问,写一写,而是要身到、眼到、耳道、口到、心到、手到,细致、全面、周密。在调查中,要从偶然中找必然。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因果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偶然的现象很多,切忌置若罔闻,麻木不仁。善于洞察的人,大都透过偶然看到必然,偶然之中找必然。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对一些偶然现象都是格外警惕、格外敏感的。所以,机关干部对某些事情、工作的偶然现象,不能孤立静止地看,要找出内在联系、必然走向。要从一般中找特殊。机关工作者对一般问题的观察,应如猎犬般敏锐,不能放松。许多事物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在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就会产生大的价值。要有政治眼光,就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有辩证眼光,就是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发展眼光,任何结论,都很难说是最终的,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从顺向中找逆向。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非常复杂。不论人和事,表现出来的既有真相,又有假相。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浮光掠影,也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莫畏浮云遮望眼”,就是很好的警示。机关干部对任何问题的看法,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任何事物的分析判断,不能仅是顺向思维,还要注重逆向思维,拓开一片新天地。要从正常找异常。善于捕捉正常中的异常,乃是机关干部的特质。如果别人不注意的现象你注意了,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你发现了,那么,就会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机关干部时刻要用脑用心,一丝不苟,将所有的注意力、情感、责任心集中在工作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广泛考虑,客观衡量,通过量变看质变,得出正确答案,体现在各类文稿中。要从眼前找长远。世上的事物都是复杂的,表面上看是一回事,往深看又是一回事;看眼前是一回事,看长远又是一回事。机关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不能被暂时的现象所迷惑。因为,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善于识别是与非、好与坏、大与小、轻与重,大力支持正确的事情,无情鞭挞错误的事情。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察而知理,撰文便有了坚实基础。

  研判。研判,是一种好的方法、方式、方略。撰文的研判,就是要通过调查之后,对工作、对事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判断。这是写好公文重要的准备阶段。要研判形势。研判形势,既要站位全局,从国内外发展变化的高度考虑问题,熟悉总体形势、重大战略、大事要事;又要立足实际,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角度,把握具体政策、相关规定、有关要求。既要全面分析,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各个方面进行思量;又要抓住关键,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线。既要充分肯定,在发挥优势中坚定信心,谋势而动,因势发展;又要查找不足,在增强忧患中清醒有为,少走弯路,抢占先机。要研判情况。研判上情,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贯彻落实的方案、要求;研判下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些,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需求;研判内情,就是对同级党委政府的思路、部署、措施,以及工作进程、总体形势,都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研判外情,时刻关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形势,对国际国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情,都尽收眼底,“一览众山小”。要研判意图。公文,一般是一级机关就一些重大部署、重要工作、重点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参与起草公文的机关人员,要认真研究、深刻领会本级机关和领导的意图,绝不可以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遵循领导的指示,系统学习研究,深化对领导关于总结指示的理解,把机关领导的要求联系起来思考,从中体现工作的连续性。要研判要求。在开始接受任务时,要尽可能地问清什么材料、什么任务、什么场合、什么要求、什么方法等。在听取领导审查意见时,切实体会思想,领悟要求。在领导讨论、审查总结初稿时,往往会谈看法、提意见,有时也可能讲一些思想要深刻、高度要上去、内容要充实、文字要压缩等原则意见。对于这些,一定要准确地理解,把意见和要求吸收进来。要研判主旨。要着重研究每个公文的主要精神是什么?提出的重要思想有哪些?联系实际,注意和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把主要精神贯穿体现到公文中去。对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要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知识、还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商量,请他们提出各种意见和想法,以供讨论比较。研判,最需要理解力,要从无心的示意、无声的语言、无言的行为中,摸清要求,发现本质,据实判定。

  会意。会意是指对工作、问题、领导安排的理解、领会、想象的情况。会意的深度,决定公文的深度,也决定工作的力度。一个善于会意的人,不会盲目顺从,不会迷信书本,不会因循守旧。“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百折费寻思”。机关干部在撰文过程中,会意是撰写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深邃透彻的观点、闪光发亮的思想,意蕴深长的内容,来自于“深”会熟“意”。要勤于会意,就是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古今中外,大凡有建树的人,都是勤于敢于善于精于会意的人。机关干部要切忌人云亦云,遇到问题要刨根问底,不仅弄清是什么,还要弄清为什么,更要弄清怎么办。要培养兴趣,养成善会意、爱思考的习惯,当作一种快乐,越想越爱想,脑里经常装着问题,遇事多问为什么,既有看法,又有说法,还有办法。要敢于会意,就是不满足于对已有认识、做法的享有,而是重新审视、评判,提出新的思路办法。机关干部作为领导的助手,必须敢于思考,要往深处想、远处想,发掘独到之处,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独到见解。对事物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反复比较、多方论证。要善于会意,每天要花一点时间阅读权威书籍,找出观点,动动脑子,质疑一下,也未尝不可。还要把握在时空框架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既能独立思考,又能集思广益。即在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上,有自己的独创性。要精于会意,机关干部要凝神静思,考虑周详,探索新思路,寻找新出路,尝试新方法,把自己的想象、掌握的素材转化成系统性的书面语言。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要清楚,想的要精细,虑事要周全,有根有据,有章有法,有理有节,有始有终。比如,当一项新政策、新措施出台或实施时,要注重关注新的动向,及时提出更好建议,不能当“事后诸葛亮”,放“马后炮”。要巧于会意,机关工作本身就是群体性工作、协作性工作,一些问题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及的。一些问题的解决要涉及到几个部门、几个单位,甚至要上下左右通力合作。当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可能想十次,而这十次几乎都是沿着同一思维模式进行。如果拿到集体中研究,从别人发言中也许一次就完成自己十次才能完成的内容,并且他人的想法还会使自己产生新意向、新想法、新点子。“满眼尽看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插上会意的翅膀,公文才能在更大的平台舞台上驰骋飞翔。

  架构。所谓架构,就是谋篇布局,搭建框架。这是写好公文的关键环节。框架结构的确立,反映了机关写作人员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对工作的熟悉水平、对文字的驾驭水平。这是具体分析的过程,也是综合抽象的过程;是领导的意图的体现,也是发挥能动性的标志。在谋篇布局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高远。时代在进步,发展在突破,工作在变化,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不断涌现,如果不从高屋建瓴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摸索规律,那么,写出的公文,可能使主题反映不出来或反映不准确,缺乏说服力。因此,要以非凡的眼光,立足于高,定位于远,着眼于实,把事情放在更大的范围,去观察、去分析、去把握,勾画出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清晰。高质量的公文,结构一定是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一目了然,不可能是模糊不清、一团乱麻。比如,有的领导讲话的结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点讲为什么,第二点讲是什么,第三点讲怎么做,层次必须分明,不能模糊甚至前后打架,逻辑必须严密,更不能混乱,前后相互牵扯。要严谨。就是说公文的结构体式的严密、严格、严肃。常用的结构形式:第一,横式结构,也称并列结构。这是单位典型经验材料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第二,纵式结构,也称递进连贯式结构。纵式结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思想认识的发展,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把情况介绍出来;另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脉络,或按时间,或按方位、次序阐述。第三,纵横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兼有前两种形式的特点,并不完全按基本经验安排层次结构,而是先介绍的前因后果,然后集中介绍情况。要适当。在谋划架构时,要注意与公文的主题相适当,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注意与决策实施相适当,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使文稿服务与党委工作合拍同步,更好发挥推动落实的作用;要注意与发文的目的相适当,弄清哪些是主要的观点,哪些是非主要的观点,表意精确。要统一。在列公文提纲时,要提前控制篇幅,以求得总体基本匀称。一级标题下面,根据需要,可以列二级、三级标题。但是,同级标题最好相同,且最好用一样的句式和结构。因为整齐划一的标题形式,除了明晰外,还特别易于传达、便于掌握。架构像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架构像远洋巨轮的灯塔,没有它,公文只是迷路的航舵。

  思想。撰文,既是交流情况、提出要求、指导工作,更是要表达思想、表达观点、表达意图。有思想,就是文字材料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脑子里装着问题,想解决问题,想把问题解决好,就要养成“偷闲花前散步,思维信马由缰”的好习惯。如何使写出的文章有思想?要把上边的东西实际化。上级机关的公文内容,是立足于全局、立足于宏观、立足于战略做出的,具体到各个地方、各个单位,还有自己的实际,一般来说,需要把上级的精神与本地实际有机融合。起草公文,要以上级文件、领导讲话和要求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把上级的要求细致化,在上与下、点与面、条与块的结合中,提出具体明确要求,既体现上级精神,又贴紧实际情况。要把具体的东西政治化。公文写作最忌讳就事论事,从现象到现象,只见事不见人,或只见人不见思想。要善于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看待具体问题,从一般现象中看出不一般本质,做到着眼上边向下边看,看提出的观点对不对;着眼外面向里面看,看提出的观点新不新;着眼全局向局部看,看提出的观点指导性强不强。要把普遍的东西特色化。“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要使公文有特色,机关干部在写公文使,要抓在点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有这个情况,且是个重要情况,上级目前还正需要了解的;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掌握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带水。要把琐碎的东西系统化。在从事公文写作中,通过对过去情况回顾、形势分析,要注意把规律性东西找出来,每写好一篇,就总结一次,提高一步,提升思维层次,把好的东西系统化,坚持下来。这里,必须明确的是,绝不是把上边的精神简单抄袭,而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言,我手写我心”。要把陈旧的东西时代化。写文字材料,最忌讳语言陈旧、信息陈旧、事例陈旧、观念陈旧。要使写出的文字材料有新意,必须给传统东西赋予时代内容,增强时代感。要善于把新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把新借鉴找出来,把新举措找出来,以便发扬成绩,少走弯路。要提高思维层次,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有广度,有力度,有深度,有厚度。拥有五彩五色思想的人,才是力量无边无沿的人;拥有精彩精致思想的公文,才是有力有用有效的公文。

  素材。所谓素材,是指在起草公文中,机关人员手头上可以使用的平时收集、占有的基础材料。包括文件文章、调研资料、工作动态等等。选用素材,是写公文的基础。写好公文,首先必须选择好典型。在选择时,要有鲜明的时代性,要有明确的典型性,要有客观的真实性,要有强烈的政策性。素材占有多了,运用好了,对写好公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素材好比“璞玉”,写好公文则如“琢磨”。有了璞玉,才能创造出上乘“玉器”。怎么用好素材?我觉得有这样几条:复制。就是对现有好的素材,直接复制下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对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基本的方针政策,对上级有明确规定要求提倡或反对的,在撰文过程中,要原原本本的复制下来,为我所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照抄照搬、死搬硬套。嫁接。从生物学上说,是利用两种植物能够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对于机关人员起草公文,是说通过分析研究,发挥聪明才智,可以把甲地的做法借鉴为乙地的做法,可以把工业的内容转换到农业内容,可以把外地的经验嫁接成自己的观点。改造。改造是对素材应用的一种高级形式,已经脱离了原有的素材面貌,转化成了撰文人员自己的文章。在机关人员收集的素材中,有很多林林总总的材料。对这些普通的素材,通过撰文人员的思考、加工、修改、删减、整合,完全可以改造成“精品佳作”。升华。在物理学上,把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直接转化为气体,称之为升华。起草文稿中,在利用素材时,机关人员在搜集整理相关素材的基础上,以出思路、出思想、出精品为要求,要充分发挥好“智囊”的作用,让好思路、好举措贯穿于文稿中,升华为党委和领导意图或决策。创新。创新是素材利用的最高级,是指完全抛开原有素材,通过思考、联想、分解、组合,把素材内容拔高、提升、创造的过程。这是撰文过程中最费心神的。它可以是形成新观点、创建新思想,也可以是谋划新思路、推出新决策,还可以是提出新建议、拿出新意见。在这一过程中,“跨越”,最重要。所谓“跨越”,从思维进程说,它表现为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前进行跨度;从思维条件说,它表现为跨越事物的限制,实现“虚体”与“实体”之间转化;从思维目的说,它表现为新理念的诞生,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核心。在经过接受任务、调查研判、确定提纲、确立框架之后,机关工作人员就必须沉下心来,进入实质性草拟阶段。这是撰文工作的核心。在草拟过程中,机关工作人员,要着力把握“五性”:要注重指导性。公文,“师”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写好公文,要抓住全局上的、有现实意义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使主题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把成绩要说够,问题要点透,经验要找准,任务要讲明。成绩要说够,是指对成绩的估计要有足够的分量,不是说得越多越好;问题要点透,指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要有充分的认识,把要害的和倾向性的问题指出来;经验要找准,就是把最管用的、指导性最强的经验体会,找得越像越好;任务要讲明,就是把干什么、怎么干讲清楚。要注重传承性。起草公文,要善于学习借鉴,明确同类公文的写作要求、思路风格,注意行文格式和字体字号符合公文规范;注意相关内容在不同公文中的衔接,公文之间既不能相互“打架”,也不能相互“重复”;注意重要提法的标准性,对事关党和国家的总体工作要求,要一字不差;要从往年、往常的文章套路里走出来,在众多的经验中选择好思想、好经验,把最有新意的东西写实写精。要注重实效性。公文在反映改革发展中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措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在实效上下功夫。要超前研究,深入思考,积极出主意、献良策,努力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言之及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领导意图和个人思考杂糅在一起,努力写出好公文,尽量发挥公文的最大作用。要注重区域性。“一般化”是撰写公文的通病。在草拟过程中,往往会进入“误区”:从工作来看,这也不错,那也很好,什么都写,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拿到哪里都管用,这是大忌。要突出鲜明的区域特征,对重点、亮点、闪光点的工作,要大些详写;对非重点的工作,要少些略写。要注重层次性。要在总的观点思路指导下,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确定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总结的重点和逻辑规律。公文形式,有用“三段式”的,有用“多段式”的。层次要根据内容和需要突出重点问题而定,有时按照情况、经验、意见的顺序写,有时把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按问题写。机关,是个事情多的地方,怎么做也做不完,是个事迹多的地方,怎么创也创不完;是个事业多的地方,怎么写也写不完。抓住核心,要好好写啊!

  事实。任何一篇好的文字材料,都通篇充满着事实的力量。思想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道理是用事实中阐发出来的,经验是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一切都要有事实作支撑。一般来说,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感动人。在写作时,要着重考虑把事实说清楚,“用事实说话”。事实,要真实。真实离不开四个要点:说明道理,使人感动,说服对方,赢得回应。事实胜于雄辩,再高明的道理,如果没有事实做支撑,必然苍白无力。指明方向,说服对方,都注重讲事实,摆道理。许多问题在理论上争来争去,怎么也纠缠不清,一旦拿出事实来,便会不言自明。机关人员如果有时间,要尽量多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要众多。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收集的材料中对撰写的文稿有无用处,也是未知数。因此,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一些事实。要通过多种渠道、办法、措施,比如,调查研究、参加会议、实地考察、个人收集,占有大量事实素材。不怕事实用不上,就怕用时无事实。这是撰文中最担心的。要典型。发现典型,总结典型,运用典型,是机关干部撰文过程中的责任。当然,典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负面典型。撰文中,两类典型都有运用。领导机关一般是以正面为主。写作时,要根据主题需要,精心筛选最能反映特征、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事实。这样,自然就有感染力。要得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典故,其中有的事例不一定真实。所阐述的思想却是真实的,运用得当,可使文章增辉。要注重运用资料,数字枯燥无味,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极大增强说服力。比如,我们论述坚忍不拔的写作精神,可列举以下数据:司马迁的《史记》用了18年,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达19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用了27年,歌德的《浮士德》写了60年。要谋划。运用事实,机关干部要统筹考虑,系统谋划,不能以事实淹没思想。要围绕中心来谋划,对机关中心工作和领导同志活动,积极主动参与,更多了解情况,把握进度,赢得主动权;要围绕主要矛盾来谋划,要准确捕捉主要矛盾,对矛盾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办法;要围绕棘手问题来谋划,对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头绪较乱、积重难返的问题,通过分析、调查、研究后,开出“药到病除”的良方,为机关和领导排忧解难,则能达到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目的。公文是大海,事实是浪花。让奔腾浪花在浩瀚海洋中逐浪前行。

  情感。感情在公文中的作用,确实非常大。有感情的材料,令人如浴春风,使人爱不释手,容易让人接受。必须探索使公文具有感情的方法。狭义的公文,即我们常说的红头文件,一般来说,是不强调情感要求的。有情感要求的,是指那些领导讲话、调查报告、内部参阅、典型材料等。起草公文,目的是给人看的,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怎么做到有感情呢?指向要有感情。公文的作用,最终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机关干部要经常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信号,带着感情,真正走访,摸透真相,为解决群众难题奠定基础;要通过接触群众,学习朴素生动的群众语言,运用群众语言说明道理,阐述事实,交流思想,指导工作;要注重网络语言的应用,网络语言生动、新颖、别致,可能个别“逗”些,个别“悠”些,但是,很具有时代感,能用的要多用些。说理要有感情。要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始终以普通人的态度出现,不摆架子,不神气十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诉之以法。对工作的看法,肯定或否定一切,都是片面的。要辩证地看,全面地看,联系地看,发展地看,不以偏概全,一丑遮百俊,也不一俊遮百丑,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这样,才符合事物本来面貌。内容要有感情。有些机关的同志,职务不高,写出的公文,习惯于居高临下教训别人,习惯于用指令性语言,语言生硬,“必须”、“一定”、“坚决”之类的词语,频频使用,看过或听过之后,使人有一种受训的感觉,要尽量摒弃,努力做到语言丰富多彩,使人爱不释手。形式要有感情。即指语言的表达形态、方式,要饱含感情。因此,要简洁,语言凝练,表达更多东西,给人以更多信息;要通达,语句通顺,说理叙事,具体实在,明晰明朗;要大气,文以气为主,文随气动,气伴文行。还要遵循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时间表达、空间表达、职务表达、姓名表达、数量表达、范围表达、程度表达、神态表达。要多用常见句,少用晦涩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启发句,少用命令句。细节要有感情。情感,体现于细节中。撰写公文,一定要注重细节。与其“大题粗作”,不如“小题细作”。现在机关公文存在的弱点有三:空泛论述不实在,抽象呆板不生动,干干巴巴不丰满。要以情感为纽带,用具体的事情说,用形象的语言说,用真挚的情感说,就像看到人的面貌,听见人的声音,觉得真切实在。情感是浓酒,公文是不散的筵席。机关人员必须锲而不舍地把酒播撒在豪华筵席中。

  文章,机关的大业、领导的基业、秘书的主业。“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机关人员要写好公文并不容易,想通过读一本书、写一篇稿,就把公文写好,那只能是一种想法。最重要的是,把撰文当作职业、事业、生命来对待,在快乐中撰文,在撰文中幸福,在幸福中提升。足矣!








机关人员要务漫谈之——做人

  人生在世,做人为本。做人是大学问、大课题,也是大修养、大气度,更是大艺术、大智慧。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研究、探讨和实践。机关人员做什么样的人?这里,笔者提出“十种人”,未必正确,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忠诚人。忠诚,是指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同志、对家人真心诚意、尽心竭力,没有二心。忠诚包括态度忠诚、行为忠诚。说起忠诚,大家自然而然想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忠于祖国、忠于朝廷、精忠报国的故事。古往今来,正是众多忠义之士,在支撑着社会进步。要忠于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闪亮名片。中国共产党人的创始人李大钊,在敌人绞刑台上呐喊:“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地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就是忠诚。机关人员,要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坚定立场,严守纪律,光明磊落,心地坦荡,站稳脚跟,挺起脊梁,对党忠诚,让党放心,平常时看得出来,关键时站得出来,危难时豁得出来。要忠于国。俗话说,大河流水小河满。国是由个人、家庭、集体构成的。国家国家,先国后家。国好了,家才好。大家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祖国。大家怎么样,祖国便怎么样。大家是什么,祖国便是什么。大家有阳光,祖国便灿烂。如果只是感叹、抱怨、冷漠,怎能正气荡漾?机关人员,都应该反思、反问、反省自己。忠诚,不需要像样的学历,不苛求特别的技能,不企望太多的本领,靠着一腔热血,就行了。机关人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把为国效力扛在肩头,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要忠于事。对机关人员来说,忠诚,既是党性原则,又是职业道德,更是人品素养。身在何处,心在何处。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忠诚、责任就应该在哪里。工作的地方、岗位,就是一个大舞台。人在职级上可以是小职位小配角,在履职上完全可以展示大能力大主角。新时期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吴天祥、史来贺,哪一个对事业不是无比忠诚?现阶段,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认真思考和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忠诚履职,奉献岗位,弘扬正能量,开辟新气象。要忠于家。“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网络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文化生态,也改变了陈旧的观念。然而,忠诚,什么时候都不能变。对家忠诚,体现在“孝”与“亲”上。孝,历来是根本。自古以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普通人家,都有以孝出名的人物。《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讲的汉代黄香孝的感人故事。孝是社会规范。机关干部是社会风尚、道德风范的引领者,要孝顺、孝养、孝敬。亲,简言之,就是对家庭、家人亲近、亲切、亲和。一丁点忠诚抵得上一大堆智慧!

  道义人。道义,就是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尤其当前各种思潮观念相互激荡、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日趋多元的形势下,更要辨别是非,坚持是、反对非。要有信仰。信仰是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追求。信仰,是试金石、风向标、指南针。最近看了电影《风声》,说的是我党两名优秀党员,潜伏在日伪政权内。敌人发现情报有泄密现象,封闭掌握情报的人员,运用酷刑,企图“捉鬼”。两名党员与敌人斗智斗勇,直至献出宝贵生命。《风声》告诉我们:信仰,是伟大的;信仰的力量,是神奇的。当今“刷屏”时代,刷的不是“屏”,是“碎碎念”。机关人员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喧嚣中稳坐板凳,在纷杂中看清方向,在事业中笃定心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意志更坚定。要有公平。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公平是历史的,要把公平放在一定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中来对待,今天“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发展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公平是具体的,在社会领域的公平,体现在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求。公平是相对的,限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机关人员,在处理公务、办理事情,提出建议过程中,要站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用历史、具体和相对的眼光审视,坚持公平、公正、公道。要有善举。善举很重要。拥有善举的人,往往奋发向上、无往不胜。机关人员,要把优点罗列出来,经常看看,认真想想,知道自己曾有什么成就,然后致力挖掘优势,抓住机会,展现特长,尽力做一些“喜大普奔”的事情。要坚持跳起来摘桃子,助人为乐,解人所难,为了别人的幸福,力所能及做好事。要学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以一点一滴的举动,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善事中。善举多了,就会涌来无数慈善的回应。我们的社会,便会温暖、温和、温馨起来。要有诚信。人类发展到今天,诚信,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从道德层面看,是说参与社会活动的当事人之间以定约、守约、践约为基础的行为;从法律层面看,是说遵守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的守法活动;从伦理层面看,是说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有践必诺的品质。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机关人员,要坚持诚信至上、诚信为本、诚信第一,说诚信话,做诚信事,打诚信牌。人有诚信,胜过有名气。没有诚信,别人就感到不可信、不可靠、不可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能力人。据科学研究显示,每个人的才能,只是开发了极小部分。如果把人的能力发掘到极致,做什么都易如反掌。的确,没有能力,什么事也办不成。机关,还是有能力人多,才好。要拥有什么能力?要有专长。“一招鲜,吃遍天”。机关干部,要打实理论功底,既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懂现代科学知识,精通本职业务。要提高专业能力。比如,调查研究能力,透过零散情况解析问题,依据对问题分析提出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文字表达能力,既能讲,又能写,常讲,口吐莲花,常写,笔下生花;组织协调能力,在沟通中相互支持,讲究办事的艺术,主动赢得外部的支持;快速反应能力,思维敏捷,对上级的指示、要求,及时向下传达、通报;下面的情况、经验、建议,迅速向上级反映、汇报。要敢担当。就是责任意识。责任是干好工作的保证,也是履职尽责的基础。党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人的伟大事业,特需要千千万万人的一起担当。机关人员要把责任看得重一些,勇于任事,敢于碰硬,善于作为,舍我其谁,挺立潮头,直面风险,以超常的胆识、超常的勇气、超常的魄力,为人不敢为,为人不善为,为人不能为,主动细化工作、主动做好工作、主动检查工作,把每一项事情都做到位做精彩。当前,要结合新实践新任务新要求,继续回答好“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努力解决发展难题。要多才气。机关人员的才能,是由各要素构成的。要能文能武,具有大家思维、专家思维、杂家思维,开动脑筋,能想出来,能写出来,能说出来,能做出来。要能高能低,该高的时候就要高、该低的时候就要低,提建议,以下属身份去汇报;发文件,站在机关高度去审视;理事情,把握住业务去推进;下基层,站在机关高度去指导。要能前能后,有时要在领导的后头,有时又要跑到领导的前头;想在领导前,走在领导后。要能方能圆,坚持按法规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职责办事,注重策略,圆满完成任务。要宽视野。视野决定境界。机关干部,要站在政治高度看问题,找准切入点,一切服务大局,一切为了大局。要站在领导高度,紧紧抓住事关全局课题、群众关心问题、亟待解决难题,自觉服务党委的中心工作,紧贴领导决策思路,想领导之所想,供领导之所需。要站在时代高度,坚持用战略眼光审视工作,认识大势,顺应时势,掌控情势,做好点线面结合的文章。要站在发展高度,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谋划思路,转变方式,调优结构,创新驱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能力的天平上,添加更重的砝码吧!

  沉稳人。人的外在表现是与内心息息相关。内在有什么样的素质,外在就有什么样的表现。一个人内心如果非常沉稳,一定是镇定、冷静、坦然。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大家都认为,新的春天到来,跃跃欲试。的确,机会更多了。这里,温馨提示一下:沉稳。要深邃。沉稳如山,用雄伟身躯徜徉时空;沉稳如海,用些些浪花彰显静穆;沉稳如诗,用清幽言语配置成熟。机关人员的深邃,要在转变中打磨,在挫折中锻炼,在风雨中经历坷,在失败中汲取。深邃,要拥有幽雅高贵气质,精彩体现内在美,做事果断明智,具有非同常人的理性思考。深邃,要将好静与好动有机融合,拥有大家气质,不受外界干扰,不为情势所动,拿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深邃,要重视大众传媒,应对网络,适应网络,善用网络,丰富自己,提高“媒体商数”,应对“沉默的螺旋”,营造网络语境。要宁静。人生的成与败,距离并不遥远。有时候仅仅是一点点距离。失败者缺乏的就是沉稳。成功者大多数有沉稳的性格。沉稳的性格,是一种心理成熟。沉稳,是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并非天生就有的。人生是个未知的变数。机关人员,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要说:Idon’care,不能丧失斗志,不能一筹莫展,不能无计可施。对于重要的决策和事情,决不能草率从事。遇到危机时,一定学会控制好情绪,处之泰然。在进行公务交流时,要从容自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不该说的说了、不该问的问了、不该论的论了。宁静才致远。要坚韧。坚韧是渡船,把人们送至彼岸。“古之能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如意事常八九。艰难困苦会经常光顾你,坚持不懈做,就自然会好起来。机关人员作为党和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要思维更周密,目光更远大,性格更柔韧,“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挑战,明日之我向今日之我挑战”,刚柔并济,坚韧以求,持续作为,扎实工作,决不能打太极、踢皮球。要淡定。淡定是清朗圣洁的天空,是洁白无垠的雪原,是静谧高悬的明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人心的淡定。内心淡定了,一个人就会强大起来,永葆积极向上、决不放弃心境。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都受益于淡定。在开启改革开放第二季的今天,机关干部,要把“淡定”熟记在心,避开功名泥潭,走出心灵栅栏,冲破思想桎梏,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在天做飞燕,落树成麻雀,谦逊谦恭,心怀感恩,得失随缘,收放自如,不要急,不要气,不要争,努力使思想得以洗礼、灵魂得以升华、工作得以跨越。沉稳,心思的安静、心灵的阔达、心力的强大!








机关人员要务漫谈之——办事

  办事,就是办理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事情。《管子?正世》曰:“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料事务”,就是料理、打理事情。机关人员办事,上级指示的、领导交办的、下级请示的,都属于公务活动的范畴。要办好事情,决不容易。怎么办事?笔者认为,要着重处理好如下关系

  是与非。是非,是性质、原则、根本。是非是源,其它是流。是非对了,世界就对了;是非错了,一切都错了。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正确的做事重要。把握是非,是办事最大的遵循。在大是大非上,必须旗帜鲜明。要笃定信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一些新问题。个别人认为,话理想太远,说信念太空,谈宗旨太泛。信仰源于世俗,超越世俗。信仰不是万能的,没有信仰是万万不能的。机关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站稳政治立场,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分析问题,增强党性意识、先进意识、纯洁性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要牢记“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有国才有家”,不可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要辨别是非。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情形下,一些事情真善美假丑恶界限并不明显,给甄别是非带来了一定难度。机关干部,要记住自己的COSPLAY,对哪些是正确、哪些是错误、哪些是有正有误的;对哪些是先进、哪些是落后、哪些是“双重”的;对哪些是提倡、哪些是反对、哪些是不提倡不反对的;对哪些是法规政策许可、哪些是法规政策不许可、哪些是有许可也有不许可的,都要弄明白,考虑好,辨别清。要扬善去恶。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何谓善?何谓恶?一般来说,有益于人的是善,只利于己的是恶;有益于人,就是骂人、说谎也是善;只利于己,就是敬人、仁慈也是恶。真心利人是善,假装利人是恶。善恶,就是是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机关人员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回归本性,善恶分明,抑恶扬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莫大焉”。要以民为本。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办事,为了发展、为了人民、为了和谐。在办事的各个环节,机关干部都要清楚意识到,那些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决策、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言行,皆为是;反之,皆为非。要把为民负责看得更重一些,时刻提醒是百姓的公务员,没有群众这个参照系,自己什么也不是。要打捞底层声音,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百姓难题,以个人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是非,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把握是非,做事第一原则!

  思与谋。办事,是机关的重要职能。办事水平,体现机关人员素质能力,办得好,说明能力强,素质高。与撰文相比,办事似乎更难,撰文,一次不行,可以修改;而办事,弄砸了,无法挽回。把难事办成、好事办好,必须思考谋划、殚精竭虑。要厘清任务。办事情,大体有“三要素”:办什么事;什么时间完成;工作要求成果是什么。对此,机关人员要冷静清醒,心中有数,明明白白。这是办好事的前提。在接受任务时,要聚精会神聆听机关领导安排,随时记录交办的事项,把领导意图搞清楚。在领受工作中,不清晰的要询问,一般不轻易发表看法。对繁杂事项,要认真梳理,提出“执行方案”,请机关领导定夺;对简单任务,要加以“发挥”,让领导认可;对难度大的事,不要提否定意见,可以在领导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加以丰富完善。要深钻细研。百闻不如一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办理权。办事,机关人员要首先做一个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身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摸清底细,了解情况,拿出有分析、有建议、有见地的意见。办好事情的标志:科学性,周密严实,不留“空”字;可行性,符合实际,清晰明确,不留“难”字;适用性,符合政策,规定和群众利益,不留“患”字。要筹划战略。在接受任务后,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制订战略,是最要紧的。无论啥事,有无把握,怎么推进,都要根据安排,思考判断,想一想办的是什么样性质的事,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形的事情?想一想是常规的事,还是突发的事?想一想任务与平时的工作有哪些异同?这些,都要在自己的脑海里过滤一遍,然后根据实际,借鉴以往做法,参照别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坚持利利相交取于大、利弊相交取于利、弊弊相交取于小的原则,严谨提出目标、战略、思路、制度。要明细举措。措施,是把战略变成现实的手段,是解决问题的“桥”和“船”,决定着速度、进度、效果。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认真思考,仔细求证,详细研究,对事情究竟怎么办理,包括举措、细节、事项、效果,都一一勾画好。有些事情是难以预测,有的潜在因素一时发现不了,有时正常情况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数据不要太精确,效果不要订太高,要留有余地。在办事过程中,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符合政策规定要求,是不是达到时限要求,有木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木有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明察眼前的事物,觉察近处的事物,洞察远处的事物,办事才有坚实基础!

  大与小。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一事当前,以为是小事,没有去做,又出现另一个事,觉得还有大事,就轻易放弃,周而复始,结果只能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在大小上,稀里糊涂,办砸了锅。这是极为错误的。要大事着眼。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曰大局之大,胸有大局,胸怀大局;二曰全局之大,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的事对全国意味着什么,一件事、一些事放在全局意味着什么?机关工作人员,要拥有开放的理念、宽阔的视野、大气的作为,谙熟大事,把握大事,着眼大事,做实工作,破解难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公平正义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环境恶化扭转、食品安全监管、教育质量提升、养老难题破解、道德失范治理、铺张浪费治理、干部作风改进,都是大事,要认真研判、回答、解决好。要小事着手。无小不成大。小事是大事的基石。小事做不来,把大事办好,那是一厢情愿。耐心做好小事,才能干出大事。哪怕别人不屑一顾的杂事琐事,或者毫无意义的事,机关干部,也要做得津津有味。比如,值班轮班、会议通知、座签摆放、后勤接待、打水扫地,说起来都是小事。不过,稍有不慎,就会捅漏子、惹麻烦、成大事。一旦有机会做事,无论大与小,都不慌不乱,缜密思维,胸有成竹,考虑周全,周到安排,措施得力,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些。日积月累,石破天惊呀。要融大贯小。“润物细无声”。大就是大。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作用就是大。一定要盯住大事业,抓住大事情,牵住大事件,集中精力把大事办好。比如,像大家关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既要立足实际,联系现实,勾画蓝图;又要正视条件,稳步推进,探索发展。同时,无论必做的事、改进的事,还是正常的事、特殊的事,要注重积累,掌握技巧,丰富能力。时间长了,便成为一种风格。遇到大事时,就很自然地考虑如何做,当断则断,当做则做。要积小成大。大事与小事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难易、重要程度相异。机关工作中,有众多大事情,更有无数小事情。小事连着大事,小事构成大事,小事成就大事。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聪明人看来纯粹是傻子,他却兴致昂然,乐此不疲,废寝忘食,最后成长为最优秀的士兵。大事,是小事的集合。把大事分割成小事,小事做好了,与大事便融汇在一起了。有人计算,1。01的365次方=37。8;0。99的365次方=0。03。要记牢啊。办事情,小是珍珠,大是红线,让红线串起光彩旖旎的珍珠项链!

  缓与急。就是对事情的性质、轻重、顺序,做出准确判断,有序安排,一一做好。对于急事,要先急办不耽搁;对于缓事,则可等等放一下。要抓急不放缓,该做的事情,就努力做好。要科学排序。在战略上,注重整体把握,统筹兼顾,分清轻重,弄清哪些是急事、哪些是缓事,先办哪些事、后办哪些事;在战术上,坚持重点突破,先急后缓,依序而行,集中精力办哪些事,按规定照常办哪些事;干净彻底办哪些事,顺其自然办哪些事;在主体上,根据职责,审事度人,按章行事,确定事情由谁去办,哪些事必须亲力亲为,哪些事要亲力不亲为,哪些事既不亲力也不亲为,有条不紊地推进。排序,就是优化办事结构,就是应用系统原理啊。要急事第一。工作中常会遇到千头万绪、众多繁杂的情况,这就需要把握轻重缓急。不论是政务性还是事务性工作,要把最重要的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把最重要的排在NO。1,依此类推。上班伊始,立即从NO。1开始做起,一直做完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下面的工作,直到下班。每天都真正这样做。坚持要事至上,将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迷失在看似紧急的、次要的事情中。要缓急适当。急事急做,当然对;有时急事缓做,也未必错。事情是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有机系统,又处在与其他系统紧密联系中。机关固定式、程序化、模式化工作多,然而,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情也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机关人员都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对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在推进过程中,要进行“上下、左右、内外、正反、纵横”立体思考,把握主体、客体和中介要素,都是什么,然后再去作为。有时,紧急的事情,未必就是重要的。在做事的时候,要根据帕累托法则,将80%的时间与精力,放在20%重要的人和事上。面对某件事时,按能否不做,可否让别人做,如果一定要自己做、能否用最简单的方法做。要点石成金。急事也好,缓事也罢,不管事情多么突然,多么紧急,机关人员切忌手忙脚乱,要稳住心态,根据上级要求和平时掌握情况,先慢慢想清楚,再提出预案,供领导决策时参考。要根据“新四化”的要求,立足本职,联系实际,化繁为简,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努力创出新亮点。在根据授意、处置突发性事件时,要大胆往前站,边请示领导同志,边协调相关单位,边组织力量处理,决不能手足无措,尽最大努力把事情解决。以极轻力量,生成强大动力源,轻松自如,撬动重物前行!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6
  • 司凌。

    派派币 +6 2023-07-26

    感谢分享

司凌。

ZxID:9742737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7-26 0
Re:机关公文写作知识及机关人员要务
已审核,感谢分享

Sairaid3ac5

ZxID:68204910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9-19 0
感谢分享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