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基因找到了!女性更容易受影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 回复:1

[趣味科普] 拖延症的基因找到了!女性更容易受影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唐妤墨

ZxID:8847628


自闭ing   沉迷看小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0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拖延。明明要写报告,打开电脑,却一不小心各种摸鱼无法自拔。明明计划好今天要做的事情,不想动弹,只能明天再说。
  经常自愿(找借口)推迟完成某些任务的行为,被人们戏称为“拖延症”,词源来自拉丁语“procrastinare”,本意就是“明天再做”。
中国古人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明日歌》写给拖延症患者: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首诗歌还被编入当代小学课本,勉励娃娃们“今(an)日(shi)事(jiao)今(zuo)日(ye)毕”。
  确实,别说孩子,就算成年人,都很难逃过拖延的魔咒。“下次一定不拖沓!”也成了许多人的日常flag。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道拖延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近日,德国科学家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拖延倾向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同时科学家首次找到了疑似拖延相关的一个幕后黑手——TH基因[1]。

  被洗白的拖延,来顶罪的基因
  一直以来,学者们认为拖延是一种心理或精神疾病,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与基因有关。
  2014年美国科学家研究了181对同卵双胞胎和166对异卵双胞胎,在《心理科学》发表成果,表示有46%的拖延倾向可能由基因引起[2]。
  他们发现,一些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拖延,另一个也会拖延。由于双胞胎基因几乎一模一样,因此推测拖延与基因有关。不过,当时研究人员还没有找到那个幕后操纵基因。
        最近,德国波鸿大学的Erhan Genc等人招募了278位平均年龄24岁的“拖延症患者“,其中包括143名男性和135名女性,对他们进行了拖延症评估以及基因分析,终于发现基因TH(酪氨酸羟化酶基因)与拖延有紧密关系[1]。
  这一发现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似乎有了黄金挡箭牌:“我也不想拖延,可是基因不允许啊!”
  可回头一想,也是无奈,“我怎么有这么讨厌的基因,真是倒霉。”
  然而基因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环境。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几百万年,但是进入文明社会才几千年,一些基因还来不及做反应。
  很早的时候,人类祖先倾向于追求眼前利益,因为谁也不知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种心理和行为保证了人类祖先的存活和发展。
  但当人类的安全开始有了保障,我们有很多需要提早着手准备的远期目标,需要牺牲当下价值。但这时候,我们的基因却仍然驱使我们享受当下的舒适,“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于是我们就开始拖延了[2]。

  拖延基因更“青睐”女性?
  虽说拖延可能是人类的通病,但一些人却格外拖延,这是为什么呢?回到TH基因的相关研究中,前几年科学家就发现了TH基因在人体内的秘密身份——它是调控多巴胺分泌的小组成员[3]。
  多巴胺也称恋爱荷尔蒙,在日常的亲密互动里,多巴胺的释放会让恋人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心内科医生则用多巴胺来拯救休克患者,它是名副其实的强心剂。

  多巴胺让恋人间产生愉悦感觉
  但是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如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难以控制。
  科学家发现越拖延的人,多巴胺水平越高,对他们进行基因分析之后,发现TH基因中的rs10770141(C-824T)位点碱基的类型与拖延症有很大关系,尤其对女性的影响更显著[1][4]。

  针对这一结果,该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假设性的推断:“多巴胺会使一个人无法一直保持明确的行动意图。因此,当多巴胺含量高的时候,拖延症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TH基因的变异使得某些人生来就比别人多巴胺水平更高,更容易快乐,也更容易拖延。”
  而在女性中表现的更明显,主要是因为雌激素也会影响多巴胺的生成——刺激TH基因的表达,促进生产多巴胺的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研究团队后续将探索雌激素对TH基因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雌激素与拖延症的关系。

  女性出门前最容易拖延
  适度拖延也未尝不可?
  不过,虽然高水平的多巴胺(无论是由情绪还是由基因差异引起)会造成拖延,使注意力难以集中于点,但同时也拓宽了注意力的面,让思维更发散,灵感更丰富。
  所以有人说:“对于生产力来说,拖延症可能是个恶习,但对于创新来说,它是一种美德。”
  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原创者们(比如画家,作者,演员等),大多数都是拖延症患者。比如达芬奇,他在蒙娜丽莎这幅画上,断断续续工作了16年。

  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用了16年 |
  所以让事情拖一拖未必不是件好事,关键要刚刚好。
  零拖延者总是焦虑任务的完成程度,可能会减少对任务细节的思考。慢性拖延症总是贪图玩乐,以至于工作效率很低。
  所以,做个“中度拖延者”性价比最高。

  那么,如何做到刚刚好的“中度拖延者”?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几条个人建议。
  1)首先要接受自己,你可以努力与拖延抗争,但不要过分期待自己能彻底戒掉拖延。
  2)对于中重度拖延者,建议给自己建立一个奖励机制,或者找道友对赌,或者找同伴打卡,这些都会让人更有动力完成目标。
  3)对于重度拖延者,建议寻找本质问题:清晰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增加内驱。
  4)有一种叫做ADHD的疾病,也会表现出严重的拖延症状,对于非常严重的拖延者,建议向医生寻求帮助,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5)另外,斯坦福萌约翰•佩里教授编写过一本《拖拉一点也无妨》,书中给出了一些另类的抗拖延技巧,还获得了2011年搞笑诺贝尔文学奖。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5]。

  最后,各位拖延症患者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有时候适度拖一拖也没那么糟糕。

参考文献:
  [1]Erhan Genc et al.(2019), Genetic variation in dopamine availability modulates the self-reported level of action control in a sex-dependent manner,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Gustavson, D. E. et al. (2014). Genetic Relations among Procrastination, Impulsivity, and Goal-Management Ability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Procrastin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3]Goschke, T., Bolte, A. (2014). Emotional modulation of control dilemmas: the role of positive affect, reward, and dopamine in cognitive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Neuropsychologia , 62, 403–23.
  [4]Horiguchi, M., Ohi, K., Hashimoto, R., et al.  (2014).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C-824T) of the tyrosine hydroxylase gene affects IQ in schizophrenia.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 68(6), 456–62.
  [5] 约翰·佩里【美】 《拖拉一点也无妨》
转载科普中国,作者达尔雯,浙江大学硕士,试图用基因回答一切关于人的问题

感想:本人也挺喜欢拖延的,有时候想买一个东西,然而就一直没去下手,拖着拖着东西就没了或者涨价了,然后又开始继续等待,有时候适当的拖延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也有科学证明是拖延症的基因也有一部分原因。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3
遗忘人间

ZxID:1172242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18 0
懒和拖延症……都得治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