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00年,西伯侯姬季历讨伐戎狄得胜来到商朝殷都。商王文丁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当姬季历志得意满,却被文丁所杀。

文丁为何先嘉姬季历之功而后杀之?概括起来四个字:功高震主。
姬季历的父亲姬公亶父,因被犬戎所逼,率领族人走下陇东高原,在岐山脚下建立城邑。姬姓家族也从一个游牧民族,开始向农耕民族转变。
姬公亶父有三子,分别是:姬太伯、姬虞仲、姬季历。其中第三子姬历最为能征善战,他曾协助商朝讨伐犬戎、鬼戎、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乎之戎、翳徒之戎,商朝西部与北部之戎狄,几乎讨了个遍。
姬公亶父很早就确立继承人为第三子,姬季历即位后不负众望,在商王武丁时期,因功封为西伯侯。
商王武丁是个中兴之主,多次御驾亲征,北边的鬼方(今内蒙古乌兰察布以北)、土方(今内蒙古凉城地区)、舌方(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北)等方国,就是在武丁之后不见载于史册。

图-商王武丁北伐鬼方等戎狄
武丁之妻妇好,征土方亲率一万三千勇士,征尸方将其从历史上抹去,征巴方杀入四川盆地。商朝疆域西起西海(青海湖),东至海滨(东海),北及大漠,南逾江汉,史称“武丁中兴”。
商王武丁时代,姬季历不过是众多勇将中的一员。然而武丁驾崩后,商王文丁却愈发驾驭不了西伯侯。
姬季历在讨伐戎狄之时,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扩张领土范围,到帝乙晚年,周国的疆域不但包含关中大部分地区,甚至渗透到河东地区,逼近商朝的核心区域。
商王文丁晚年身体每况愈下,姬季历却仍然大杀四方。文丁自感时日无多,在驾崩前夕,招姬历杀之,是为继任者帝乙消除隐患。
然而姬历之死并未让周国一蹶不振,更没有产生争夺继承权的内斗。周人同仇敌忾,西伯侯姬昌为其父报仇,屡次起兵东侵。

如果说周国攻灭陇东高原上的密(今甘肃灵台),是消除后顾之忧,那么攻灭邘[yú]、耆[qí]、崇这三个诸侯,就真的撼动了商朝根基。
姬昌即位第一年,将都城从岐山脚下迁到沣水西岸的丰京(今山西西安西南)。向东推进约100公里,吹响复仇号角。
姬昌即位第二年,灭邘国(今河南沁阳),改国在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位于黄河支流沁河之上,距离殷都(今河南安阳)并不远,距后来商纣王的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更近。
姬昌即位第五年,灭耆国(今山西长治),改国在太行山上,对商朝所在的华北平原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
姬昌即位第六年,灭崇国(今河南洛阳嵩县),该国在洛阳西南部,背靠伏牛山,位于黄河支流伊水之上。
崇国是商朝很重要的诸侯,实力并不弱,一直与周国不睦。姬昌起三军猛扑崇国,虽损失不下,却也一举将其灭国。周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三军共三万七千五百人。
此战获胜,骄纵的情绪蔓延周军,修整旬月之后,伤残之兵留守,两万四千余人沿伊水东进,意在一举攻克殷都。
然而还没到黄河,就遭遇商军王师一个旅。商朝军队分为王师和戎守军,戎守军负责各大城邑的防御,王师负责征战。王师编制是三个师,每个师一万人。师的统帅有千人护卫,再加上三个三千人的旅,旅以下有大行、行、什。
妇好最多曾率一万三千王师,这是一个师加一个旅的军队,超过商朝王师四成的兵力,也只有王后能有此兵权。

图-周文王剪除商朝羽翼
商朝王师兵员来自戎守军的精锐,战力强劲。周军两万四千余人遭遇商军王师三千人,结果是两败俱伤。商军将士骁勇,其战车、骑兵、步兵配合娴熟,军阵紧密,非周军所能匹敌。
此战对姬昌打击巨大,商朝王师有九个旅,损失一个旅很快就能补全编制。周国三军在两战之中损失两万余人,这是要数年才能弥补的。经历此战的周军生还者,都有劫后余生的感觉,此后几十年,商军强大战力的阴霾,始终笼罩在周人心头。
既然商军战力如此强劲,商王帝乙为何不再调几个旅来,一举灭亡周国呢?
夏商两朝都将东夷人视为最大的敌人。由于历史原因,东夷人自认是华夏正统,他们本该接替禹帝禅让为天子的。
即使在商王武丁时期,商朝与东夷也不过是互相牵制。自武丁之后,东夷与商朝频繁交战,商朝王师三师九旅几乎全都耗在东部前线。如果不是立刻就要亡国,商王帝乙不可能调动更多王师来对付周国,当然商朝的戎守军队也不会轻易调动。

此战之后,商周之间进行拉锯谈判。结果姬昌承诺有生之年不再东进,已经占领的邘、耆、崇等诸侯国领土也不归还。双方各退一步,将冲突搁置到下一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