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场“小妾投毒案”——风花雪月后的玄机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 回复:1

[人文通史] 唐朝一场“小妾投毒案”——风花雪月后的玄机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三日禅

ZxID:12801276


等级: 热心会员
喵?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6 0
作者 于赓哲

唐朝一场投毒案:唐高宗显庆年间发生了一起投毒案,涉及两位高级官员,而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风花雪月”引起的偶发事件,右卫大将军慕容宝节宴请右屯卫将军杨思训。期间慕容宝节的爱妾在席。这个爱妾平时并不住在慕容家,而是住在别宅中,类似所谓“别宅妇”,可见慕容宝节没有解决妻、妾之间的矛盾,独爱其妾。随着酒酣耳热,杨思训开始指责慕容宝节“与其妻隔绝”,小妾大怒,“密以毒药置酒,思训饮尽便死。宝节坐是配岭表。思训妻又诣阙称冤,制遣使就斩之。”(《旧唐书》卷六二《杨思训传》)

但是此事在《新唐书》里就是另一幅样子了,《新唐书》卷一〇〇《杨思训传》: “显庆中历右屯卫将军,从髙宗幸并州。右卫大将军慕容宝节,夜邀思训与谋乱,思训不敢对。宝节惧,毒酒以进,思训死。妻诉之,流宝节岭表,至龙门追斩之,乃诏以置毒人者重其法。”这里投毒者变成了慕容宝节,原因是想拉拢杨思训一起谋反,而杨思训不敢参与,慕容宝节担心秘密败露,于是下了毒手。孰是孰非?如果是谋反,谋什么反?

《唐故曹州刺史尉公夫人慕容燕国墓志》的出土使得这个案子又有了新的资料,墓志里称“父宝节,皇朝右卫大将军,渔阳公,赠户部尚书,质性刚烈,执心忠鲠,朱轮苍佩,早参北阙之荣,身没名杨,始曳南宫之履。”可见投毒犯慕容宝节在唐玄宗开元时期获得了平反,赠户部尚书,还被称为“执心忠鲠”,黄楼认为:“慕容宝节谋乱在武则天当权时被看作铁案,开元初却‘’身没明杨’,成为忠臣。那么,所谓谋乱,针对的无疑就是时为皇后的武则天了。中宗反正时曾为前太子李忠、李贤、宗室李素节、李元名以及被酷吏所害的路敬淳等平反追赠。睿宗继位后也曾为武周时期遇害的刘祎之、神龙中被谗死的敬晖等人平反。但是,整体上看,中宗、睿宗时期,武、韦、杨集团势力仍比较强大,中宗欲为起兵反武失败的琅琊王冲等平反,即遭武三思、上官婉儿阻止。此种环境下,慕容宝节获追赠的可能性不大。玄宗即位后,有意识地清除武周的政治影响。开元五年(716),起兵反对武则天的越王贞、琅琊王冲被重新改葬,追赠复爵。慕容宝节串联禁军‘谋乱’,性质上与越王贞等相近,其在开元初获得朝廷追赠,也合乎历史的逻辑。”(《新出〈唐故曹州刺史尉公夫人慕容燕国墓志〉考释——唐高宗显庆五年慕容宝节毒杀杨思训案发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三十四辑,2016年11月。)

也就是说,身为将军的慕容宝节极可能是看不惯武则天,意欲发动政变,拉拢杨思训失败,被迫下手杀人灭口,而在受审时候假称小妾因为被指责为小三逆袭正妻而动手,妄图减轻罪责,但是仍然在流放地被杀。开元时期拨乱反正,对慕容宝节予以表彰。

不过我这里也有疑问,显庆年间的武则天刚刚立后不久,对唐高宗尚属恭顺,史籍一般认为其权欲膨胀并开始与高宗分庭抗礼是在上元以后,“上元以后,政由武氏”,距离显庆尚有十余年时间,此时慕容宝节有无预见能力要铲除皇后是个疑问。更何况此时高宗与武则天尚恩爱,越过皇帝铲除皇后是个必死的事情,慕容宝节是否会做出这样的判断?该案件是显庆五年发生的,而此前长孙无忌在显庆四年被许敬宗诬告被流放,后来又被逼自杀,而长孙无忌一党正在遭到清除,慕容宝节一直是唐太宗一朝的旧臣,不排除与代表着太宗旧臣的长孙无忌之间有密切交往,此时所谓谋反也许和长孙无忌一党遭遇清洗有关,是慕容宝节铤而走险,否则自身难保,那么他所针对的对象就不仅是武则天那么简单了,也许还包括唐高宗皇帝,要知道,武则天立后不是当时的武则天有多大能耐,而是唐高宗借此向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集团夺权的结果。铲除长孙无忌的真正幕后是唐高宗。但此事扑朔迷离,死无对证,慕容宝节将罪责推给小妾的举动大约也迷惑了当时一些人,《旧唐书》历来比较尊重原始史料,常常沿用唐官方说法,看来官方认证的罪名就是小妾下毒,慕容宝节要不是杨思训之妻一再坚持,也只是流放而已,而《新唐书》看来是参照了开元以后新的资料。但是此事只是个推测,因为史料缺乏,无法备述。​​​​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眸渊若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26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