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2 回复:3

[物品器具]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spirit1220

ZxID:8838765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6 0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色。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

    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较复杂的印花技术也有了发展。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植物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

    
天然植物染料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利用植物染料也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

    在古籍文献中亦记录了不少色彩的名称,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植物染料和矿物颜料虽然都是设色的色料,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很不相同的。以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黏合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其本身虽具备特定的颜色,却不能和染色相比,所着之色也经不住水洗,遇水即行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在染制时,其色素分子由于化学吸附作用,能与织物纤维亲和,而改变纤维的色彩,虽经日晒水洗,均布脱落或很少脱落,故谓之曰“染料”,而不谓之“颜料”。

    利用植物染料,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自周秦以来的各个时期生产和消费的植物染料数量相当大,其采集、制备和使用方法,值得称道之处也极多。古代使用过的植物染料种类很多,单是文献记载的就有数十种,现在闻名仅就几种比较重要的常用染料谈一谈。


     国产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单宁铁媒染)。


以下是一些植物染料

藍草    

    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 “ 蓝 ” 。蓝草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两期采集。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因形如淤土,故又称“土靛”。十字花科的菘蓝为二年生栽培植物。主产于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等地。爵床科的马蓝则为灌木状多年生草木,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现江浙地区也有引种。靛蓝的粗制浮沫即中药青黛,蓝草的根即著名中药板蓝根,其果为中药蓝实。它们皆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药效,可用于防治流脑、流感及肝炎等传染疾病。

    蓼蓝,一年生,草本,它茎叶含有靛甙(dai),这种物质经水解发酵之后,能产生无色水溶性的3—羟(qiang)基吲(yin)哚酚,即靛白,当靛白经日晒、空气氧化后缩合成有染色功能的靛蓝。在古代使用过的诸种植物染料中,它应用最早、使用最多。

    蓝靛是中国蓝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植物还原染色材料。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

    我国利用蓝草染色的历史,至少可从两千多年前的周代说起,在《诗经·小雅·采蓝》中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襜(chan)” 的诗句,说明春秋时的人们确曾采集蓝草,用于染色;《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礼记·月令》中也有“仲夏之日,令民毋艾蓝以染”的叙述,说明战国至两汉之间,人们不但用蓝草染色,而且大量种植,以备收获,并规定不到割刈(yi)之时,不准随便采撷(xie)制取的。西汉以后,种植蓝草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成为一个专业。这些古籍诗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蓼蓝。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来进行织物染色的国家。不过可以用来制作蓝色植物染料的蓝草除了蓼科的蓼蓝之外,还有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爵床科的马蓝等等。

    东汉时期,马蓝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就有专业性的产蓝区。文学家赵歧路过此地,看见山岗上到处种着马蓝,有感而发,写下一篇《蓝赋》,作序说:“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以种蓝染绀为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进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他在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在靛蓝染色方面,书中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其最佳者为标缸。”。

    据江苏的《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出如皋者尤擅名。”,详细记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两期采集蓼叶,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形如淤土,故称“土靛”。在“州志”中记载民间制靛的简单过程,足以说明蓝草的种植和蓝印花布的生产在当时物产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他取“蓝水”为人治病,认为“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路边青含黄酮类;蓼蓝全草含靛甙、黄色素及鞣质;菘蓝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及靛蓝等;草大青及马蓝叶均含靛蓝。都有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特别是用蓼蓝 (Polygonumtinctorium Ait.)制成的“板蓝根”中成药,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普遍使用。

    在台灣早期的藍草種植大都是以山藍為主,山藍又叫做大菁,曾經也是早期銷往大陸的台灣產品。主要採集地區分布在北部的陽明山、坪林和貓空、三峽一帶山區,中部地區是在苗栗、日月潭、埔里、溪頭、阿里山、奮起湖等山區,目前尚可發現其蹤跡。在清末民初之際,因為茶產業的興起,加上化學合成染料的進口,導致山藍的產業迅速萎縮,以致於消失。也因為經濟價值的消失,大菁被野放至以上區域,近年來台灣各地所推廣的藍染活動,就是以這些被野放的大菁作為主力的。

    藍的染色使用,在國外也出現的很早,如印度在西元一世紀時,在一份航海的紀錄文件中,就出現有利用海上運輸藍靛的紀錄了。在南美安地斯山紀元前3-4世紀間的印加人的遺跡中,出土有染上藍之棉布。紀元前2000年左右埃及的debe所出土的木乃伊之裹尸布裡,就檢驗出含有藍之色素。早期的埃及稱藍為「indicum」,也存在於紀元200年左右敘利亞地區所發現的盾牌上,被當成塗料。歐洲的商人早在13世紀時,就已經引進歐洲各國,在當時的英國還曾經把藍靛當成是「惡魔的藥」,立法限制使用。15世紀後,藍靛也被當成是繪畫的顏料之一。藍靛就是靛花,靛花就是國畫顏料中的花青。藍素溶在水中時,是呈現綠色的狀態;當出水與空氣中的氧接觸後,才改變色相為藍色。而靛花則是靛水經過攪拌起泡後,讓泡沫上的藍素充分地接觸到空氣的氧才由綠轉成藍的色相。將變藍的泡沫集中,乾燥後,就是一般國畫顏料的花青。藍所染出的色相,按照宋應星的說法有翠藍色、天藍、月白、草白等四色。這四色直接是以藍靛的深淺控制,所染出的色相,並不混合其他的染材進行重複染。

--------------------------------------------------------------------------------
▓中國古代的製藍技術

    關於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採藍的古文獻出現得很早,在《詩經》中就有明確的採摘記載,另外在《荀子》的〈勸學篇〉裡亦有「青出於藍」之說法。至於種植和處理技術上的記載,以魏的賈思勰《齊民要術》和宋的宋應興《天工開物》、明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較為齊全。其主要的說明如下:

《齊民要術》以蓼藍製靛的方法:
「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許束作麥稈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藍倒豎於坑中下水以木石鎮壓令沒熱時一宿冷時再宿漉去荄內汁於甕中率十石甕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普彭反之一食頃止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貯藍澱著坑中候如強粥還出甕中盛之藍澱成矣藍十畝敵穀田一頃能自染青者其利叉倍矣崔寔曰榆莢落時可種藍五月可刈藍六月可種冬藍冬藍木藍也人日用藥也。」

《天工開物》以菘藍製靛的方法是:
「凡造澱葉與莖多者入窖,少者入桶與缸,水浸七日,其汁自來。每水漿壹石,下石灰五升,攪衝數十下。澱信即結,水性定時,澱沉于底。近來出產,閩人種山皆茶藍,其數倍于諸藍。山中結箬簍,輸入舟航。其掠出浮沫晒乾者曰靛花。凡靛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執竹棍攪動,不可計數。其最佳者曰標缸。」

《本草綱目》製靛的方法是:
「染材,〔別錄曰〕藍實生河內平澤。其莖葉可以染青。〔宏景曰〕此即今染襟碧所用者。以尖葉者為勝。〔恭曰〕藍有三種。一種葉圓莖二寸許。厚三四分者。堪染青。出嶺南太常。名為木藍子。陶氏所說。乃是菘藍。其汁抨為澱甚青者。本經所用。乃是蓼藍實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為澱惟作碧色爾。〔頌曰〕藍處處有之。人家蔬圃作畦種。至三月四月生苗。高三二尺許。葉似水蓼。花紅白色。實亦若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實。但可染碧。不堪作澱。此名蓼藍。即醫方所用者也。別有木藍出嶺南。不入藥。有菘藍可為澱。亦名馬藍。爾雅所謂葳馬藍是也。又揚州一種馬藍。四時俱有葉。類苦買菜。土人連根採服。治敗血。江甯一種吳藍。二月內生。如蒿。葉青花白。亦解熱毒。此二種雖不類。而具有藍名。且古方多用吳藍。或恐是此。故并附之。另外在〈草部〉藍澱項目裡,記載著:染材,〔時珍曰〕澱。石澱也。其渣沉殿在下也。亦作淀。俗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乾收。用染青碧。其攪起浮沫。掠出陰乾。謂之靛花。亦青黛。見下。」

以上的古法均是屬於生產性的製靛方法,主要是將藍葉製成固體的靛狀,方便搬運、保存和販售,現今的大陸或台灣也尚有少量販賣藍靛。

--------------------------------------------------------------------------------

▓藍草的種類:

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性喜潮濕略有陽光之處,染色使用部位是葉片,在日本也叫做阿波藍、吳藍。繁殖方法可使用種子於三月底四月初播種即可,也可以使用蓼藍的莖直接播插於土壤的繁殖方法。種子的採收以十一月開花部位已經變成褐黑色時為佳,採收後要曬乾,並置於樹膠袋中,然後放在冰箱中冷藏至隔年春使用。在採摘葉片後,新葉片會由莖節處,再冒出新芽。因此可大量繁殖於培養土的盆栽中,使用完後,亦可使用莖部繁殖。但是要注意施肥,沒有施肥的話,葉片會逐漸變小。蓼藍葉含靛(Indiican)、黃色素、鞣質,根部含蔥類成分。

大菁(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

    或稱之為山藍、馬藍、山青、大青,是屬於爵床科植物,日本也叫做琉球藍。主要產地在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雲南一帶居多。目前仍存在少數民族,如苗族的深藍色或黑色的染料,同時也是台灣使用中的染色材料。繁殖方法是以阡插法為主,性喜潮濕和陰涼之處,冬天12月-1月之間會開淡紫色的小花。葉子含有靛,靛經氧化後,就成為藍色的色素「靛藍」。

木藍(Indigofera tinctoria L)

    在中國古代稱之槐藍、大藍、大藍青、水藍、小青、小菁、本菁、園菁、台灣藍、印度藍、青仔草、野青靛,是屬於豆科多年生灌木,以種子來繁殖的,種子是豆夾狀,羽狀葉、錐狀赭粉紅色的小花。分部於山東、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曾是印度早期對歐洲的輸出品,木藍的英文叫做indigo 和印度的英文indian是很接近的,也和印度河有著密切的關係。

菘藍(Isatis tinctoria L)

    又叫做茶藍、板藍、中國大青、中國菘藍,英文名是Woad。是屬於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頂生黃色小花。主要產於歐洲的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中國則產於黃河流域和黑龍江之間的廣大北方地區,其根部就是治SARS的中藥配方板藍根。葉片類似波菜或橄欖菜,花開在業片中央,染色部位為葉片。菘藍葉含色氨酸、靛紅烷B(Isatan B)、葡萄糖芸苔素(Glucobrassicin)、新葡萄糖芸苔素-1-磺酸鹽(Glucobrassicin-1-sulfonate)、靛藍(Indigotin)


除了以上藍的種類外,另外尚有以下11種植物可以提煉出藍色的染色色素:

1. 埃及木藍又叫做那塔木藍,屬於豆科,產於東非。
2. 關節木藍,屬於豆科,產於印度、阿拉伯、西非國家。
3. 野木藍又叫做蕃菁、南蠻蕃菁,屬於豆科,產於中美洲。
4. 阿拉伯木藍,屬豆科,產於印度、阿拉伯、西非諸國。
5. 銀木藍,屬於豆科,產於東、北非。
6. 瓜地馬拉木藍,屬於豆科,產於中美洲。
7. 卡羅萊納木藍,屬於豆科,主要產於北美。
8. 歐洲菘藍,屬於十字花科,主要產於西班牙地中海沿岸。
9. 矛莢藤,屬於豆科,產於西非。
10. 芙蓉藍,屬於蘿摩科,產於馬來西亞、印尼。
11. 靛藍木,屬於夾竹桃科,產於印度。



茜草    

    茜草,又名茹藘(lv)和茅蒐(sou)(《尔雅》),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植物染料。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现在学名Rubiacordifolia L.。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茜和藍是出現於中國歷史舞台上,最早的染色植物之一。茜草的種類,主要有東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種,其染出的色相並不一樣。在中國使用的茜草是屬於東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紅色的感覺較低。西洋茜另外也因為其葉片有六片的緣故,也被稱之為六葉茜,東洋茜則是四葉,因此也被稱之為四葉茜。西洋茜主要產於地中海沿岸之南歐區域和西亞區域,是屬於多年生的草類植物,葉片為六片輪生,根部主要含有黃色和紅色的色素。

    茜草的染色部位是在根部,根部的色彩是淡紅土黃色;因其具藥效,因此在中藥店裡仍可買到。染出色相會因其品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色相。中藥店買的茜草是東洋茜,大都是四葉茜,偶而也會出現五葉或是六葉的情形,葉子的形狀略成心型。繁殖是以其枝幹斜插繁殖的,莖幹因為是屬於爬藤類,容易斷裂且有倒鉤,略呈四方形,大都生長於山地林邊,三年即可採收其根部,根部主要含有Alizarin、Purpurin、Pseudopurpurin、Rubiadin、Purpuroxanthin、Munjistin等色素。印度茜染出的色相略呈較沉的暗紅色,西洋茜則是彩度略高的先紅色。

    战国以前,是野生植物。《诗经》中:“茹藘在阪”、“縞衣茹藘”,前者是说它生长在山坡上,后者是说它的染色。

   中國古代的文獻中,茜草在《詩經》中被稱之為茹藘、《本草經》和《爾雅》稱之為茅蒐或蒨、《說文解字》、《山海經》稱之為蒐、《山海經注》稱之為蒨草、《詩正義》稱之為韎、《詩傳》稱之為韎鞈、《詩疏》稱之為地血或牛蔓、《史記》稱之為茜、《蜀本草》稱之為染緋草、《陳藏器》稱之為茜根、《土宿本草》稱之為血見愁或風車草、四補草或西天王草或鐵塔草或風車兒草或四岳近陽草、《救荒本草》中有土茜苗、《本草補遺》中稱之為過山龍、《陶弘景》稱為染絳草、《爾雅義疏》有驢繖子、《植物實名考》中稱之為金線草、《松村植物名彙》稱之為苗根,另外尚有地蘇木、活血丹、破血草、紅根藤等等。

    在茜草眾多名稱裡,《詩經》中的「茹藘」和《山海經》的「蒐」、《爾雅》的「茅蒐」或「蒨」等名稱算是出現的比較早的。「蒐」、「茅蒐」的稱呼大約是和其紅色的染色效果有關,紅色是和血有關的色相,有血的草就像鬼一樣,因此出現「蒐」的字。「蒨」字則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由青加上人字邊,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麗的人,被借用來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區隔。因此蒨字就帶有美麗的意思,用蒨字來命名的草就有美麗的草,蒨草的美麗可能不是因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紅色色相得名。至於後來的地血、染緋草、染降草等等名稱都是因為其染色色相的特性而得名,或是帶有地區性的命名,如牛蔓、血見草、過山龍、四補草、西天王草、鐵塔草、四岳近陽草等,風車草和風車兒草大約是因為其心狀葉子的形狀是四片一組類似風車的造形,可推測因此而得名。可是為何後來捨棄不用,另立名稱為「茜草」。

    西汉以来,开始大量人工种植,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新星大地主如果种植“十亩卮茜”,其收益可与“千户侯等”。茜草是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春秋两季皆能收采(以秋季采到的质量为好)。收采后晒干储藏,染色时可切成碎片,以热水煮用。茜草属于媒染染料,所含色素的主要成份为茜素和茜紫素。如直接用以染制,只能染得浅黄色的植物本色,而加入媒染剂则可染得赤、绛等多种红色调。出土文物证明,古代所用媒染剂大多是含有铝离子较多的明矾。这是因为明矾水解后产生的氢氧化铝和茜素反应,能生成色泽鲜艳、具有良好附着性的红色沉淀。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的红色底色,经化验即是用茜素和媒染剂明矾多次浸染而成。


   古文献中有关茜草的句子:

   《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

   《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

   《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

    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

   《重修?山县志·卷十一》中附录《瀛壖百?》:“番妇自织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名达戈纹。达戈纹番以被体。汉以为衣包,颇坚致。”其后各地志书中屡见转摘本文,如《淡水厅志》、《嘉义县志》、《台湾府葛玛兰厅志》、《台湾通史》等内容,都与前文相当一致。

--------------------------------------------------------------------------------
▓茜草的種類:

茜草的染色種類主要有以下三種:

1. 東洋茜(Rubia cordifolia L)又叫做中華茜草。

2. 西洋茜(Rubia tirctorum L.)。

3. 印度茜(學名:Rubia cordifolia Linn.在印度被稱之為Indian medder)。

▓根據大陸的文獻的說法,將茜草分成四類:
1.長葉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2.中華茜草(Rubichinensis Reg.et Maack)
3.狹葉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
4.黑果茜草(Rubia codifolia L.)


【古文獻的記載】

1.詩經:「縞衣茹藘」
2.考工記:「一染縓再染赬三染纁」
3.唐詩裡李商隱的〈和鄭愚贈?汝陽王孫家箏妓〉:「茜袖捧瓊姿,皎日丹霞起」、
李群玉的〈黃陵廟〉「黃陵女兒蒨裙新」
4.宋朝蘇軾的〈浣溪沙〉「相挨踏破茜羅群」
5.清朝曹雪芹的〈桃花行〉:「茜裙偷傍桃花立」

染出色相也會因其疊染的次數,會出現《考工記》裡稱呼的:縓、赬、纁、朱、絳等色相。有時候也會直接以植物名來命名,叫做茜色或是茜紅色等。



红花    

    紅花又稱之為紅藍花、黃藍花、草紅花、燕脂花、臙脂花、山丹花 學名為Carthamus tinotorius L.,原產地是在現今的埃及中亞西亞、美索布達平原,和中国西北地区。是越年的薊草科植物,葉片呈現鋸齒有尖刺。六月到七月之間,會由上往下開出黃色的小花,三日後才會由花根部逐漸長紅色的色素,在日本也被叫做「末摘花」。另外,也傳說是由韓國所傳進的緣故,而稱之為「韓紅花」。紅花的色素以黃色(Carthamin)和紅色(Carthamone)較多,另含有藍色色素和植物螢光物質。

    西汉时,开始传到内地。红花适用于多种纤维的直接染色,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明的一种。用它染的红色称为真红或猩红。

    古代可以染红色的染料虽然还有茜草,单茜草为土红、又需要较为复杂的媒染工序,而红花所染为“真红”,而且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在古代无染料价值,而在现代常用于食物色素的安全添加剂;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沉积在纤维上,获得具有一定牢度的红色衣物。

    根據南宋趙彥衛的《雲夢漫鈔》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說法,紅花是漢代張騫通西域時,所傳進的物種,且描述染 出的色相叫做「真紅」。紅花是繪畫顏料、也是染料,同時是婦女的化妝品色料。紅花的染色部位是使用其花瓣,所提煉出來的色素,和上油脂後,製出口紅或腮紅的化妝品胭脂,因此也被叫做胭脂花。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胭脂出現於較早的歷史文獻資料,被收錄於《史記》和《漢書》中的《西河故事》裡,之後被轉記於唐《史記正義》、《史記索隱》、《十道志》,也出現於宋朝的《樂府詩集》、明朝的《丹鉛總錄》。記載有感嘆西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出征,將當時的匈奴趕出了曾經是紅花產地的祁連山脈一帶,也包含了胭脂山。匈奴人被趕出了焉支山,因而喪失了製作胭料的紅花,感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是漢武帝的時期,相當於西元前121年所發生的故事。在《史記索隱》裡,引用《習鑿齒與燕王書》裡有如下的記載:「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黃,采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胭脂山也叫做焉支、燕支、煙支、煙肢、燕脂、臙脂、臙支、臙肢、胭支、閼支山等,約略相當於現今的永昌縣西處。

   胭脂,另一说是因其產地在古代中國的焉支山與祁連山的山麓,因此也被稱之為焉支。另外也因為產地是在燕國之故,或是燕國所產的紅花較佳之故,也稱之為燕脂。胭脂也和匈奴的人名有關,根據唐朝張泌《妝樓記》中,如下的一段敘述:「燕支,染粉為婦人色,故匈奴名妻閼氏」,文中是說匈奴王妻子閼氏,喜歡以紅花做成化妝品,而閼氏的發音和胭脂是相同的,因此也被借用。匈奴王妻子閼氏的說法出現於漢朝劉邦時期,劉邦親率30萬大軍迎戰匈奴王冒頓,被圍於平城(相當於現今大同),採用陳平意見,行賄冒頓的妻子閼氏,因而得以脫險。

    關於紅花的植物類記載,《急就篇》更早的《爾雅》的「蘢古」、《詩經》的「游龍」、郭璞注釋《爾雅》的「紅草」、《別錄》的「天蓼」和「石籠」、《本草拾遺》的「水」和「大蓼」、《漢英韻府》的「蓼」,另外尚有紅蘭花、大毛蓼、東方蓼、水蓬稞、大節龍、大接骨、果麻、追風草、八字蓼、搗花、辣蓼、丹藥頭、家蓼、水紅花等稱呼。紅花具有血管擴張的作用,被用來當作治療心臟病的良藥。目前紅花最大的生產國家是美國,主要是摘取種子,粹取油脂當作食用油,這是一般的紅花子油。被當作是中藥藥材使用的產地是大陸,生產區域分部於四川、河南一帶的山區。這一帶生產的紅花又叫做川紅花,而產於西藏的紅花,藥材店稱之為藏紅花,藏紅花採收不易,價格昂貴,通常只限於藥用。染色用的紅花,通常是川紅花,屬於薊草科植物,葉片周圍有刺。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化妝上的使用是以鉛白打底,再上紅花的提煉物,就可以得到桃紅色,也稱之為「桃花妝」。以鉛白和紅花調和所得到的色相,在唐代稱之為檀紅,也就是粉紅色、淺粉紅。至於大紅色,則稱之為絳唇。因為紅花和女性化妝品的關係密切,促使紅花帶有些許的浪漫和女性化的傾向。以紅花來比喻女性也頗為貼切的,紅花的紅色色素的褪色時間很快,只能在短時間裡,顯現出其亮麗的色相,就如同女性的美,只顯現於短暫的青春期間,過不了多久,終究要人老珠黃,抵擋不了歲月的侵蝕。紅色色素的易褪和女人美麗的青春易逝,同樣讓人由然升起一股哀憐珍惜之感。紅花和胭脂化妝品有著密切的關係,連帶也使紅字的使用狀態,趨近於形容女性的美麗或是較為柔性化氣氛之營造,明顯地不同於赤字。

    古人采用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过程如下: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清水浸渍。用布袋绞去黄色素(即黄汁),这样一来,浓汁中剩下的大部分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素。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到日本等国。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作用)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理,制成“红花饼”存放即可。待使用时,只须用乌梅水煎出,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几次,便可进行染色了。“红花饼”在宋元时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广。

--------------------------------------------------------------------------------

《本草綱目》裡的紅花記載,如下:
紅藍花:染材,【釋名】紅花。(開竇)。黃藍。〔頌曰〕其花紅色。夜頗似藍。故有藍名。〔頌曰〕今處處有之。人家場圃所種。東月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花下作梂彙多刺。花出梂上。圃人乘露采之。采以復出。至盡而罷。梂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其花暴乾。以染真紅。又做胭脂。〔時珍曰〕紅花二曰八月十二月皆可下種。雨後布子。如種麻法。初生嫩葉苗亦可食。其葉如小薊葉。至五月開花。如大薊花而紅色。侵晨采花搗熟。以水淘布袋。絞去黃汁。又搗以酸栗米泔清。又淘又絞袋去汁。以青蒿覆一宿。曬乾。或捏成薄餅。陰乾收之。入藥搓碎用。其子五月收采。淘盡搗碎。煎汁。



蘇方(苏木)

    蘇枋又名蘇方、蘇芳、蘇木,是屬於常綠豆科小喬木,樹幹有小刺,羽狀複葉、黃色花,學名為Caesalpinia Sappun L.。其得名是因為印尼語的譯音,印尼語sappan的意思為紅色的樹木,其現在的英文名是巴西英文字Brazil的小寫brazil(巴西紅),蘇枋所含的紅色色素因此就叫做Brasiln。原產地為印度、馬來西亞。蘇枋被當作染色材料,早在唐代時,就因為南洋的貿易而從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地被引進中國。引進的地點是在福建的泉州,一上岸就被當作是官方用品專門保管處理。目前主產地為廣西、雲南、台灣、海南島、四川等,蘇枋還具有促進血管收縮、抑制中樞神經、抗菌等的藥用價值,因此還殘留於中藥店裡。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海岛有苏枋国,其地产此木,故名”。其实这种属豆科的常绿乔木植物,在我国的云南、两广和台湾等地历来均有苏木的生长。并且早在西晋年间,南方地区的民间,就已广泛使用它染色。

    蘇枋的心材色彩呈現帶有紅色感覺的黃色,在歐洲曾經被用來作為紅葡萄酒的染色用。

    蘇枋的赭褐色心材中所含无色的原色素叫“巴西苏木素”,经空气氧化就变成有色的“巴西苏木红素”。

    蘇枋是使用其樹幹的中心部,加上明礬的媒染,即可染出唐朝以來四品大官所穿的官服,其色彩被稱之為絳色或緋色、紅色、赤色、朱色等。明礬是較為安定的藥劑,沒有環境影響的問題;且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影響,請放心使用。另外,如果使用二氧化鐵來媒染的話,就會得到偏紫的紅色色相染色效果。( 以上染织的色彩视所采用的媒染剂而定。一般铬媒染剂得绛红至紫色;铝媒染剂得澄红色,铜媒染剂得红棕色;铁媒染剂得褐色;锡媒染剂得浅红至深红色,用苏木染出的红色和用红花染出的蜀红锦以及广西锦的赤色,十分接近。)

    此外,苏芳木也是制作胭脂的原料之一。



梔子(水梔子、山梔子)

    栀子属常绿灌木,开白花,果实中可作染料的色素主要成份是栀子苷。

    梔子是早的「粉粿」或是染飯的黃色染料,也是日據時期黃菜頭(黃蘿蔔)的染料,同時具有利尿之藥效。梔子又分成只開花不結果,觀賞用之庭院花種,所開的白花市複瓣,叫做玉堂春等。可當生藥或染色用的梔子,另分成水梔子和山梔子,水梔子是台灣所種植的梔子,性喜好日照和水分,為多年生低灌木。果實的形狀是呈長橢圓形,山梔子的果實是略呈球狀,兩種的果實表皮上,都有稜。花的特徵是單重白色,山梔子學名為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f. Grandiflora Makino.,果肉的黃色色素是Crocin。

   栀子的果实中可作染料的色素主要成份是栀子苷。先将其果实在冷水中浸泡,再经过煮沸,即可制得黄色染料。此染料属直接性染料,可直接染着于丝、麻、棉等天然织物上,也克用媒染剂进行媒染,得到不同的色光,如:铬媒染剂得灰黄色;铜媒染剂得嫩黄色;铁媒染剂得暗黄色。由于它染色方便,着染织物色光鲜明,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原地区应用最广泛的黄色植物染料。

   梔子又名木丹、鲜支、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栀、金栀子、银栀子、山栀花、林兰、越桃、木横枝、玉荷花等。

--------------------------------------------------------------------------------
《史記》〈貨殖列傳〉:
中記載著:「若千畝卮茜,千畦薑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然是富給之資也…」

《本草綱目》:
梔子:染材,【釋名】木丹。(本經)。越桃。(別錄)。鮮支。(綱目)。花名薝蔔。〔弘景曰〕處處有之。亦兩三種小異。以七稜者為良。經霜乃取。入染家。用於藥甚稀。〔時珍曰〕卮子葉如兔耳。厚而深綠。春榮秋瘁。入夏開花。大如酒盃。白瓣黃蕊。隨即結實。薄皮細子有鬚。霜後收之。蜀中有紅卮子。花爛紅色。其實染物則赭紅色。

《說文》:「黃木可染者」

《廣雅》:「梔子桃也」

《正字通》:「梔,小木夏花潔白秋實丹黃可染一名木丹」

《康熙字典》並引用了《圖經》對梔子的描述:「生南陽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堅硬二三月生白花夏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黃中仁深紅又名鮮支。」

《唐本草》,是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修成功的,是我國第一部藥典,《圖經》即為其中一部份。經由約略了解,梔子的果實含有一種天然黃色素,自古以來就被作為染布的染料,此外,它也可以用於食品色素或作為繪畫顏料。實際染出來的色相是比較鮮豔、且染色程序也比較簡便,只要使用熱煮法就可以萃取色素。另外,梔子也是古代一種極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在「卮茜」指的就是梔子和茜草,茜草也是一種染色材料,可見秦漢時期採用梔子染色是很盛行的。



槐花    

    槐花是指豆科植物槐树的花蕾和开放花。槐蕾黄绿色,形状像米,因此又叫槐米。

    槐为落叶乔木,常植于屋边、路边,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盛夏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有一首诗(作者不详)常被提起,“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亦可在花开放时,在树下铺布、席、塑料薄膜等,将花打落,收集晒干。槐花开放的花朵习称“槐花”,花蕾习称“槐米”。 槐花内含有一种属媒染性的色素芸香甙,能和多种媒染剂作用,染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如何锡媒染剂得艳黄色;铝媒染剂得草黄色;铬媒染剂得灰绿色。


姜黄(郁金、鬱金)

    鬱就是薑黃,又叫做鬱草、鬱金、寶鼎香,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鬱金和薑黃是同科的植物,薑黃有稱之為寶鼎黃、黃薑,染色的部位是其塊根。在《本草正義》中記載著:「又一種則堅實光亮,其色深黃,乃如鬱金,為染色之用,不入藥劑者。」另在《綱目》中也有:「鬱可浸水染色」之記載。薑黃染色的部位是根部,染出的色彩是差不多的,都是黃色系的,薑黃是較為鮮黃,有螢光色,也是咖哩料理的材料。

   「鬱金」,「鬱金」也是一種染黃色的染色材料,也就是鬱金香草,但不是現今的荷蘭鬱金香。唐代學者張泌《妝樓記》:「鬱金,芳草也。」可將婦人所穿的裙子染成鮮明的黃色,且帶有鬱金本身的香氣,但缺點在於不耐日晒,容易褪色。用鬱金香草所染的裙子稱為「鬱金裙」,唐詩中也有記載,李商隱《牡丹》詩:「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這是一首描述牡丹花的詩,寫花叢綠葉在風中的姿態。傳說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喜愛穿著以鬱金香染成的黃色裙子,於是成為當時的流行色彩,不論宮中嬪妃、仕宦之家女子爭相模仿。唐李珣的〈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鬱金黃,翠鈿檀注助容光」裡也有「鬱金黃」的色彩名。

    郁金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茎及纺锤状肉质块根,断面呈黄色,有香气,主要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郁金染色是用其肉质块根浸泡后的煮沸液,加入除铁以外的金属盐媒染,即可染制出各种黄的色彩。《本草纲目》记载:“郁金生蜀地及西域,染色是用其茎。染妇人衣鲜明,惟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说明古代民间早已熟知郁金的特性,并广泛用于妇女所用织物的着色。这是我国最早带有香味的服装染色材料。

   《本草綱目》記載: 薑黃:染材,〔時珍曰〕近日以扁如乾薑形者為片子薑黃。圓如蟬腹形者為蟬肚鬱金。並可浸水染色。述形雖似鬱金。而色不黃也。



黄栌     黄栌,又名栌木,漆树科落叶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和中部,木材可制器具,兼用于提取黄色染料。染色方法据《天工开物》记载:先用黄栌煎水染,再用麻杆灰淋出的碱水漂洗。栌木中含一种叫非瑟酮的色素,染出的黄色在日光下是略泛红光的黄色,在烛光下是泛黄光的赤色。这种神秘的光照色差,使它成为最高贵的服色染料,自隋到明一直是“天子所服”。


黃蘗(黃柏、檗木、檗皮) (蘗 bò 古同“檗”:“剉~染黄丝。”)

   黃蘗為落葉喬木,卵狀橢圓狀葉片、對生且是奇數羽狀複葉,屬於柑橘科。黃蘗的樹幹外皮厚實,內部則是黃色的,雌雄異株,樹幹外皮相軟木狀,果實呈現黑色。學名為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黃蘗也叫做黃柏、黃波羅、黃伯栗,又稱為黃檗、檗木、檗皮。黃蘗是屬於山椒科落葉喬木,生長於山地雜木群中,中國華北和東北都可見其蹤跡。黃蘗的蘗字,有時也寫成黃檗,其枝幹是染黃的材料。黃蘗外形類似銀杏樹。染色的部位是樹皮,黃蘗的樹皮有兩層,第一層沒有色素,染色的部位是取第二層的樹皮,染出色相是黃色。在中藥店大都是被當作是整腸和胃藥使用,黃蘗也叫做黃柏、黃波羅、黃伯栗,又稱為黃檗、檗木、檗皮。是植物染色材料中,唯一含有鹽基性色素的染料。

   中藥的名稱為黃柏,含有的黃色色素是古代製紙時,染紙的材料。因含植物鹼的緣故,也是很好的紙張製書防蟲蝕藥劑。以黃蘗染色的紙張所寫的經文,曾出現於敦煌的藏經洞。黃蘗的染色是使用其樹幹,以高溫熱煮法、明礬媒染即可,可得略帶綠色感覺的沉穩黃色。黃蘗也是古代印度僧侶,在誦經修行時,含在口中,防睏的藥材。


鼠李    

    鼠李,又名臭李子,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它的果实和茎皮含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多种色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绿色染料。染色时只需将鲜嫩的果实或茎皮,在水中沸煮制成染液,在弱酸或弱碱性染液中浸泡织物,即可得到色牢度、耐光性、耐酸性和耐碱性俱佳的绿色织物,如在弱酸性液中使用还原剂,进行还原染色,还可制得带蓝光的绿色。丝绸一般是用含钙盐的明矾液,棉布是用碱性的皂液。


薯莨

    薯莨,别名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块茎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或用作染丝绸、棉布、鱼网;也可作酿酒的原料。

   《梦溪笔谈》:《本草》所论赭魁,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五倍子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倍干燥后所得。此樹皮的腫瘤含有豐富的可供染色用之鞣酸,當鞣酸和鐵離子結合時,就可將纖維染成藍黑色的色相。五倍子古代稱之為「無食子」、「櫟五倍子」,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於《酉陽雜俎》文獻記載裡,五倍子的蚜蟲也寄生於西域一帶的檉樹。此外,五倍子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西域的五倍子是由現今的伊朗一帶的波斯引進的,由波斯語直接音譯為「無食」、「摩澤」。但是根據一些藥書上的記載,五倍子卻是生長於南方的越南、緬甸一帶,不是西方的西域,如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五倍子和用藍草深染的黑色色相是偏藍色的黑色色相,這也和媒染劑的使用有關。一般傳統的黑色或是叫做皁色的黑色染料之媒染劑,根據文獻的記載都是使用叫做「鐵漿」的媒染劑。鐵漿的作法有兩種,一是直接以生鏽的鐵塊浸泡醋酸,三星期以上即可得到鐵漿。另一種是以稀飯浸泡生鐵塊,一樣可以得到鐵漿,這是利用稀飯發酵後的酸性,其實是和直接以醋酸浸泡是一樣道理,所得到的鐵成分,叫做醋酸鐵。醋酸鐵媒染的染色效果是較偏向不帶任何色系的灰色色相。如果是亞鐵類的媒染的話,就較容易得到偏向帶些許藍色系感覺的黑色色系。

    五倍子除了是中國古代的纖維染色材料外,也是染髮劑和近代藍黑色鋼筆墨水的材料。五倍子染出的色相,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是叫做「皁色」,皁即是黑色的意思,皁字和現在的皂字是通用的,但在古代的字書裡都是使用「皁」字。根據三國魏張揖《廣雅》的說明,皁和早是相通的,皁的色相是藉由早起看不見東西時的黑色狀態來比喻的。



烏臼

    烏臼俗名: 臼仔、杍树、桠臼、琼仔树等,屬於大及戟科木本植物,學名為Sapium sebiferum L.。葉片呈菱形,冬季變紅落葉, 有微毒性,叶为黑色染料,可染木棉等物。

     關於乌臼的記載,曾出現於《天工開物》、《神農本草》、《本草綱目》、《齊民要術》、《千金翼方》、《雲夢漫鈔》等古文獻中,可用以治療腳癬、疥瘡、濕疹等。《本草綱目》裡,《釋名》裡稱之為「臼」,《本草綱目》說其「葉可以染皂色。烏臼木:染材,〔藏器曰〕葉可染皁」。烏臼種子呈黑色球形,可以榨油,亦有毒性,亦可治瘡疥,但不可染色。《本草綱目》也說明烏臼「子可壓油。然燈極明。」《本草綱目》已經說明染色部位是使用其葉片,和鐵化合物媒染後,可產生灰色的色相,深染後可得到黑色的色相,適合棉麻類之被染物。




紫草    

   紫草的又稱為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藐,茈草,紫丹,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为紫草科紫草属的植物。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山西、湖南、甘肃、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贵州、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主要產於中國大陸。紫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高約30-60公分,七月開小白花,根部是暗紅紫色,染色的部位是根部,因此叫做紫草根或紫根。根部又分軟根和硬根兩類,軟根的紫草較適合染色。紫草的被染物還是以絲質的染色效果較佳,棉麻質料的染著度較低,不容易上色。

    紫草,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外表暗紫色,断面紫红色,含紫色结晶物质乙酰(xian)紫草醌(kun),可作紫色染料。紫草在古代亦作“茈(zi)草”(《尔雅》),陶弘景说:“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染紫者。”李时珍说:“紫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紫草素也属媒染性染剂,不加媒染剂,丝毛麻纤维均不着色,与椿木灰、明矾等含铝较多的媒染剂作用可得紫红色。

    一般對《論語》〈陽貨〉「惡紫奪朱」、〈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等的敘述,採取的解釋是以衍生義作為主體的,事實在色彩上,存在著另一層的意義。在此對紅和紫的色相所造成的印象,都是負面的,討厭類比著非正式或是正規的、小人的紫色;又紅色和紫色不可親近的。儘管如此,在文獻的記載裡,卻出現有紫色服飾大流行的記載。在《韓非子》裡,就記載著:「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白絹)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日:"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公曰:"諾。"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中莫衣紫也。」

    當時君主齊桓公喜歡穿著紫衣的紀錄,一時間也帶動了齊國穿紫色衣服的流行風潮。紫色的衣服在當時是很貴的,五匹素絹還不一定能換得一件紫色的衣服。為了要跟上流行,因此其國人要耗費財力添購紫衣,也間接影響到齊國的國力。因此管仲才勸說齊宣王,若要人民不穿紫色衣服的話,自己就先要帶頭不穿紫衣。齊桓公也適時地以紫草染色衣服很臭,而拒絕獻進的紫衣。確實,以紫草染出的衣物,都會帶有紫草所特有的臭味,且該臭味久久無法散去。可見《韓非子》的紫衣記載,還是很真實的。

    紫字是由茈字借用來的,古文獻中屬於通用的。茈是和紫是同義,是屬於形聲字,紫是由此和糸、茈則是由草和此合體組成的,此在古義是具有微小的意思。在「惡紫奪朱」的解釋中,為何惡紫可以解釋為討厭紫色,這是因為紫色的染色結果,沒有控制好時,出現的色相容易和朱色相混之故。如果以染色的技術來看的話,中國古代紫色之染色方法兩種,一是以紫草根部直接染成紫色,另一是以藍草先染藍色、再疊染上紅花的紅色。前者的方法,容易因酸鹼值的變化,導致酸性染出之色相容易和朱之色相混。後者在染色份量的控制上,尤其紅花的色素過多時,就容易出現和朱相混之色相。兩者在技術上,均可確認朱和紫有相混的可能性。但也說明古代的朱和紫,在意義上是相近的,因此才可能相混,也可藉以推論色彩認知上的相通性。至於「紅紫不以為褻衣」的技術性解釋,是紅色和紫色的染色工序繁複和價錢昂貴、材料不易得,哪有以辛苦高價染成的衣物,拿來當內衣穿之道理,延伸用以比喻適才適所的道理。

    在《論語》的時代,紫和紅的社會印象並不是很高的,是在赤、朱之下的。可是到了唐代在制定服制時,卻把紫定在紅色系之上,甚至出現「滿朝文武皆朱紫」的詩句。其原因有三,一、受到茈草的染色工序繁複,且材料採集不易和其染色特性之影響。二、受到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響,三、受到西方的影響。關於工序難度,經復原古法試染結果,一斤的乾燥紫草根,經過一早上的搓揉,只可染成兩尺見方的絲質衣物,如要取得較深或濃的色相,則要經過反覆地染著,達約十數次。其染著力較強的布料是絲質衣物,並不是麻、棉、葛等較為平民化的布料的限制。關於紫和道教或佛教、神仙思想之關係,可以從佛教、道教中,出現的紫雲、紫書、紫衣、紫雲觀、紫陽道人、紫氣東來、紫霞真人等名詞之使用得到一些理解。

    晉郭璞解釋《山海經》〈西山經〉時,就說明茈草就是染紫色的材料。

--------------------------------------------------------------------------------


《本草綱目》
紫草:染材,【釋名】紫丹(別錄)紫芺(音襖)茈戾。(廣雅音紫戾)藐。(爾雅音邈)。地血。(吳普)。 鴉銜草。(時珍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爾雅作茈草。猺獞人呼為鴉銜草。〔宏景曰〕今出襄陽。多從南陽新野來。彼人種之。即是今染紫者。方藥都不復用。博物志云。平氏陽山紫草特好。魏國者染色殊黑。比年東山亦種之。色小淺於北者。

《花镜》:紫草,一名紫丹,又名茈戾(原文有草头),生砀山南阳新野,及楚地。其苗似兰香。茎赤节青,二月开花紫白色,结实亦白,惟根色紫,可以染紫。


澀柿子

   柿子的種類有1000多種,原产地在中国,在各地分布较广,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日本、韩国和巴西是主要产地。东方柿在中国和日本是一种广泛种植的重要果树,19世纪传入法国和地中海各国,后又传入美国。根据其在树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脱涩分为涩柿和甜柿两类。后者主要是来自日本品种中的“冬柿”,成熟时已经脱涩。而前者(我国上市的柿子大多数属于此类)必须在采摘后先经人工脱涩后方可供食用,引起涩柿涩味的物质基础是鞣酸(又称单宁酸)。在《本草綱目》中,將之稱為「椑柿」、「漆」,文中說明將其搗爛取其汁液,可以當作是漆料,也可以染罾扇,因此也被叫做漆。

   甜柿引進前,台灣所食用的柿子,是較硬的水柿和經過點柿變軟的軟柿子,是屬於澀柿子。各種類分部的區域非常廣,包含了中國的中北部、朝鮮半島、日本、台灣等地。柿子是屬於落葉喬木,葉片互生、橢圓形、葉背生有褐色的毛,冬天時葉片會掉光。花為黃綠色,果實為可食用的水果,其學名為Diospyros kaki Thunb.。

   柿子的染法是使用柿樹的未成熟果實,在果皮仍是綠色、還是澀味無法食用的階段即可採用。其莖葉也可以染色,是以熱煮法,煮出其色素,再浸入鐵離子之化合物溶液裡,就可得到較深的咖啡色色相。如浸入銅離子之化合物溶液裡,就可得到較偏赭色的色相。澀柿子汁也可作為柿漆用,反覆塗佈於棉紙上,可以防水,作為紙傘的防水材料或是作為防染用的型紙。

也是柿子,是利用柿子尚未成熟前的澀柿子,榨汁之後將之塗抹在布帛上,在經過石灰的媒染,可以得到深褐的黑色或是褐色之色相。



除上述植物外,古代还以狼尾草、鼠尾草、等含有鞣质的植物作为染黑的主要材料。我国植物染料资源丰富,在明、清时期,除满足我国自己需要外,开始大量出口,仅光绪初年,红花从汉口输出达6000担;茜草以及紫草从烟台输出达4000担;五倍子达20000多担;郁金从重庆输出到印度达60000担,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为可观。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色彩名词释义

红色系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色

    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quester注: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quester注:不大于M70的色彩,有时可加入适量黄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quester注:RGB 色中的 R255 系列明度)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 朱色 丹色 (quester注:在YM对等的情况下,适量减少红色的成分就是该色的色彩系列感觉)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 (quester注:这个色彩方向不太对,通常洋红指的是倾向于M100系列的红色,应该削弱黄色成分。)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 (quester注:色相不变,是深浅变化)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黄色系

    鹅黄:淡黄色(quester注:鹅嘴的颜色,高明度微偏红黄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quester注:Y100 M20~30 感觉的色彩,比较常用且有浓郁中国味道)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橙黄:同上。 (quester注:Y100 M50 感觉的色彩,现代感比较强。广告上用得较多)
    
    橘黄:柑橘的黄色。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缃色:浅黄色。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1、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2、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

    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棕黑:深棕色。

    棕红:红褐色。

    棕黄:浅褐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琥珀:介于黄色和咖啡色之间。

    褐色: 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黄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色: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古以秋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秋香色:浅橄榄色 浅黄绿色。 (quester注:直接在Y中掺入k10~30可得到不同浓淡的该类色彩)


绿色系

    嫩绿:像刚长出的嫩叶的浅绿色

    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
    
    柳绿:柳叶的青绿色
    
    竹青:竹子的绿色

    葱绿: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的样子
    
    葱黄:黄绿色,嫩黄色
    
    葱绿: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的样子
    
    葱青:淡淡的青绿色
    
    葱倩:青绿色
    
    青葱: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
    
    油绿:光润而浓绿的颜色。以上几种绿色都是明亮可爱的色彩。
    
    绿沈(沉):深绿
    
    碧色:1,青绿色。2,青白色,浅蓝色。
    
    碧绿:鲜艳的青绿色
    
    青碧:鲜艳的青蓝色
    
    翡翠色:1、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2、翡翠宝石的颜色。 (quester注:C-Y≥30 的系列色彩,多与白色配合以体现清新明丽感觉,与黑色配合效果不好:该色个性柔弱,会被黑色牵制)
    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

    青色:1、一类带绿的蓝色,中等深浅,高度饱和。3、本义是蓝色。4、一般指深绿色。5、也指黑色。6、四色印刷中的一色。7、特指三补色中的一色。

    青翠:鲜绿

    青白:白而发青,尤指脸没有血色

    鸭卵青:淡青灰色,极淡的青绿色
    
    蟹壳青:深灰绿色
    
    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

    绿色:1、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2、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3、引申为黑色,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代指为青春年少的容颜。 (quester注:现代色彩研究中,把绿色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和其它红黄兰三原色并列研究,称做“心理原色”之一)

    豆绿:浅黄绿色
    
    豆青:浅青绿色
    
    石青:淡灰绿色
    
    玉色:玉的颜色,高雅的淡绿、淡青色
    
    缥:绿色而微白
    
    艾绿:艾草的颜色。偏苍白的绿色。
    
    松柏绿:经冬松柏叶的深绿
    
    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
    
    松花色:浅黄绿色。(松树花粉的颜色)《红楼梦》中提及松花配桃红为娇艳


蓝色系

    蓝:三原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quester注:这里的蓝色指的不是RGB色彩中的B,而是CMY色彩中的C)

    靛青:也叫“蓝靛”。用蓼蓝叶泡水调和与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呈深蓝绿色 (quester注:靛,发音dian四声,有些地方将蓝墨水称为“靛水”或者“兰靛水”)

    靛蓝:由植物(例如靛蓝或菘蓝属植物)得到的蓝色染料

    碧蓝:青蓝色

    蔚蓝: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宝蓝:鲜艳明亮的蓝色 (quester注:英文中为 RoyalBlue 即皇家蓝色,是皇室选用的色彩,多和小面积纯黄色(金色)配合使用。)

    蓝灰色:一种近于灰略带蓝的深灰色

    藏青:蓝而近黑

    藏蓝:蓝里略透红色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黛螺:绘画或画眉所使用的青黑色颜料,代指女子眉妩。

    黛色:青黑色。

    黛绿:墨绿。

    黛蓝:深蓝色

    黛紫:深紫色

    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古人以紫为祥瑞的颜色。代指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紫酱:浑浊的紫色

    酱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紫檀:檀木的颜色,也称乌檀色 乌木色

    绀青 绀紫:纯度较低的深紫色

    紫棠:黑红色

    青莲:偏蓝的紫色

    群青:深蓝色

    雪青:浅蓝紫色

    丁香色:紫丁香的颜色,浅浅的紫色,很娇柔淡雅的色彩

    藕色:浅灰而略带红的颜色

    藕荷色:浅紫而略带红的颜色


浅色系

    苍色:即各种颜色掺入黑色后的颜色,如苍翠苍黄苍青苍黑苍白(quester注:准确的说是掺入不同灰度级别的灰色)

    水色:水红、水绿、水蓝、淡青、湖蓝、湖绿皆是浅色。

    深色淡色:颜色深的或浅的,不再一一列出。


白色系

    精白:纯白,洁白,净白,粉白。

    象牙白:乳白色

    雪白:如雪般洁白

    月白:淡蓝色

    缟:白色

    素:白色,无色

    荼白:如荼之白色

    霜色:白霜的颜色。

    花白:白色和黑色混杂的。斑白的 夹杂有灰色的白

    鱼肚白:似鱼腹部的颜色,多指黎明时东方的天色颜色 (quester注:M5 Y5)

    莹白:晶莹洁白

    灰色:黑色和白色混和成的一种颜色

    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色 (quester注:暖白)

    铅白:铅粉的白色。铅粉,国画颜料,日久易氧化“返铅”变黑。铅粉在古时用以搽脸的化妆品。 (quester注:冷白)


黑色系

    玄色:赤黑色,黑中带红的颜色,又泛指黑色

    玄青:深黑色

    乌色:暗而呈黑的颜色

    乌黑:深黑;漆黑

    漆黑:非常黑的

    墨色:即黑色

    墨灰:即黑灰

    黑色:亮度最低的非彩色的或消色差的物体的颜色;最暗的灰色;与白色截然不同的消色差的颜色;被认为特别属于那些既不能反射、又不能透过能使人感觉到的微小入射光的物体,任何亮度很低的物体颜色。

    缁色:帛黑色

    煤黑象牙黑:都是黑,不过有冷暖之分。

    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黎:黑中带黄似黎草色

    黝:本义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

    赤金:足金的颜色

    金色:平均为深黄色带光泽的颜色

    银白:带银光的白色

    铜绿、乌金、老银:金属氧化后的色彩


补充:

国画颜料名称: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古典文学常见色彩用词:

    鎏金:中国传统的一种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

    飞金、泥金、洒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洒金一说是指带斑点的图案。

    描金:为使器物美观而在其上用金银粉勾图、描绘作为装饰。

    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

    云斑:在颜色比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无光泽的条纹或斑点(如在大理石上)。

    云母纹:像云母断面及砂子闪烁光泽的纹理。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眸渊若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26 0
已审核。
gigiwaiwai1

ZxID:765635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4-01 0
涨知识了!好多颜色素材
真的假的呢

ZxID:13255043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4-03 0
谢谢科普,发现写作素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板块。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