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如何选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16 回复:1

[人文通史] 皇后如何选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慕未末

ZxID:11770673


等级: 热心会员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4 0
       后宫佳丽三千, 只有皇帝的正妻称为 “皇后”, 为一国之母,所以要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这是历朝历代选择皇后的重要标准,但每个朝代又有细微的差别, 比如明朝选后大多从民间选,而唐朝、 清朝选后则要从名门望族中挑选。 皇后人选一旦确定, 就不能轻易更改。 历史上, 无数后宫女子为皇后之位争得头破血流。

“后”字的来源

       皇后掌管六宫, 是后宫之首, 跟皇帝平起平坐, 被称为“国母” 。 后来, 这套体制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 也更趋于完整。 然而, 在奴隶社会形成的最初阶段, 皇后的“后” 字却并不是指后宫之首, 而是用在君主身上。 比如 《左传》 中记载: “龙一雌死,潜酷以食夏后,夏后飨之。”其中的夏后指的夏王,而不是夏王的妻子。《尚书·汤誓》中有 “我后不恤我众”, “后” 指商汤。
       直到东周, “后” 字才被用在君主正妻身上。 《礼记》中有 “天子之妃曰后”,“后之言后, 言在夫之后也”, 意思是天子的配偶被称为后, 是因为其地位在丈夫之后。又有“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
       以皇后为中心的后宫制度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以皇帝自称,并确立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 随着后宫制度的逐渐完善, 到了西汉, 便顺应产生了皇太后,太皇太后等称号。
       在皇权至高无上思想的统治下, 皇后成为天下所有女人的表率和榜样。 而且, 皇后管理着后宫所有嫔妃、 宫人, 握有赏罚、 生杀大权, 负责维持后宫秩序。与此同时, 皇后还承担者规劝皇帝, 监督皇帝后宫行为的职责。 因此, 选出一位合适的皇后, 是整个国家的大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皇帝在选后一事上不能随心所欲,要听从大臣、皇太后等人的意见的原因。
       清朝建立之初, 努尔哈赤赋予了皇后更崇高的职责和权力。他明确表示, 后世子孙不能因为迷恋后妃而荒废国事, 凡是违背者, 皇后都可以进行劝谏, 并实行相应的强制手段。当然,这里的强制手段是针对嫉妃,而不是皇帝。《清史》上提及,如果有哪一位皇帝沉迷于某位后妃, 导致不勤政务, 那么皇后就会让内监在寝宫外读祖训, 而皇帝在屋内必须下跪听训。如果屡教不改,皇后就会动用大权,惩罚后妃,轻则杖责,重则处死。清朝皇帝大多十分勤奋, 大概也眼这严苛的后宫制度有关。
       除了统领后宫,规劝皇帝之外,皇后还有一项无比重要的职责,就是在皇帝去世,继承人尚未选出的时候挑选继承人, 掌握废立大权, 并在需要的时侯帮助新君熟悉政务。这样一来,历史上便出现了手执国家大权的皇后,比如西汉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等等。

国母的选立

       皇后在一个国家扮演着“半边天”的角色,所以皇后的选立也有着十分严格的制度。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之后要立即册封皇后。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登基之后才有正妻。不少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有了太子妃, 只要到了结婚年龄, 皇室自然会为其选择一位正妻。等到登基之后, 太子妃自然晋升为皇后。不过这也有前提, 就是太子妃没有犯过重大错误,没有被废。
       如果皇后被罢黜或死亡, 皇帝就要立即选出新的皇后。这也直接造成了后宫嫉妃为了登上后位而互相倾轧, 于是便有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宫斗大戏, 不过也有一些皇帝在皇后死后不再立后,比如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后心灰意冷,不再立后。乾隆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后, 大臣们上书要求再立新后, 但是乾隆认为后宫之中没有合适的皇后人选, 索性不再立后。
       不难看出,皇后的选立是个十分谨慎的过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皇帝宁愿不立后。
       一般情况下,皇后大多都是权贵,宗亲之女,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但是在西汉时期, 不少皇后都出身低微, 比如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府中的婢女, 汉成帝之后赵飞燕是舞姬出身。到了东汉时期,皇后的出身才被刻意重视起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挑选名门之后,巳经成了选择皇后的默认条件之一。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后甄选, 都会以名门望族为先。 比如唐朝二十多位皇后之中, 七成以上出于三品以上高官之家,而且祖上不是宗亲就是权臣。像唐高祖和唐睿宗的皇后,其祖上都是北周、隋朝时期的望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其家族成员也是从北朝开始就位居要职。宋朝亦是如此,皇后人选大多集中在将相之家。
       到了明朝, 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 所以在皇后选立方面, 并没有挑剔出身,反而有时会故意选择一些出身平凡的百姓女子为后。明朝皇帝认为,百姓女子从小生活艰苦,不会娇惯任性,而且性格坚强,懂得感恩。这样的女子成为皇后,必然会珍惜身边一切事物,不会骄奢淫逸,不会暴殄天物。更重要的是,百姓女子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生活之苦乐,可以对皇帝起到很好的劝谏作用。于是,明朝后宫的秀女大多都是庶人,鲜有达官贵人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皇后的册立,都是由皇太后亲自过问,选择秀女的时候,皇太后会在幔帐之后观察, 考验, 凡是选中的秀女, 就在臂上系上特定的手钏, 没有选中的,就给些银两让其回家。
       不管皇后出身如何,通情达理,贤德聪慧都是必备的条件。尽管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道德败坏,工于心计的皇后,但大多数皇后都是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

皇后的权威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皇后的地位不容僭越, 极力保证皇后在后官中有足够的权威。这个规定从商朝以来就存在.商朝后妃已经有嫡庶之别,嫡妻地位最高,庶室地位再高也不能超越嫡妻。 而且那时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嫡妻之子继位, 但几乎都是以后妃地位的高低来选择太子。
       在后宫之中,皇后就是最高权力的代表,她不仅是后宫之长,更是整个王朝的半个权力象征。因此所有嫔妃,无论是否受宠,见到皇后都要行君臣之礼。每到节庆,所有嫔妃都要向皇后请安祝贺。 如果有嫔妃无视皇后权威, 或者有僭越之嫌, 皇后就有权利进行处罚。这种等级制度不仅是由皇后来维持,朝中大臣也都是维系者。即使皇后之位空缺,后宫嫔妃也要安分守己,如有越礼者试图一步登天,大臣们也会出面声讨。
       明光宗时期曾有个李选侍,因为受明光宗恩宠而飞扬跋扈,妄图登上后位。但是碍于臣子们的反对,李选侍不敢光明正大要求封后。明光宗去世后,李选侍便借机住在乾清官,怎么都不肯走。乾清宫是皇帝和皇后住的地方,皇帝一死,新君就要人住。李选侍住在里边,即将登基的皇长子朱由校就无法人住。
       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好搬出礼法,称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只有皇后有资格陪伴天子同居,李选侍既不是朱由校的生母,又不是嫡妻,怎么能住在乾清宫,礼法何在,名分何在?但是李选侍依旧无动于衷,她要当的不仅是皇后,还是垂帘听政的“吕后”,左右朝堂的“武则天”"。大臣们只能不断上书,弹劾李选侍,称“世间乌有天子逊官人之礼,且此乾清宫,自祖宗相传是天子之居。即圣母在上,当居坤宁宫。太后居慈宁宫。选侍何人,而居乾清宫不移耶”。李选侍最后还是抵抗不住如此强大的礼制压力,搬出了乾清宫。
       其实大臣们如此竭力维护礼法,就是为了维护皇后的权威,就是要告诉后妃,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当皇后。这样一来,皇后在管理后宫方面会更加容易,得力。后宫一旦井然有序,皇帝也自然会多放些心思在国家大事上。如此也不难看出,封建社会的后宫等级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工具而已。

那是我的愿望,有多艰难,就有多坚定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25 0
已审核

>>茗日推文手记微博<<https://weibo.com/7804702285
>>2016-2024茗日推文汇总<<https://www.paipai.fm/r7499574_1#td_86609468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