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大学生学习及生活费用的考察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6 回复:1

[宗教民俗] 中世纪欧洲大学生学习及生活费用的考察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三日禅

ZxID:12801276


等级: 热心会员
喵?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3 0

​​
 内容提要:大学日常生活史愈益为当代学者所关注。本文则主要对一位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总花费及各项主要费用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作了大致的估算。从总体来看,在中世纪欧洲各大学,膳宿费、获得学位所支出的各项费用和听课费占了大学生花费的绝大部分,而现代大学中学生每学年开学交纳的高额入学注册费在中世纪大学则微乎其微。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阶层的大学生的花费亦有差别。大学通常本着贫富有别的原则收费,从而使贫富学生获得相对等同的教育机会,而教俗统治者和富人的捐资助学也为学生完成大学教育作出了贡献。可见,让贫穷学生进入大学并完成其学业可以不必通过降低收费标准,而是可以通过减免或免除其部分费用的方法来实现。但总的来看,在中世纪欧洲,就读大学的费用是昂贵的,绝大部分大学生仍然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富有阶层的子弟。

关 键 词:中世纪 欧洲 大学生 生活与学习费用

作者简介:徐善伟,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导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因此大学的出现及其制度化是中世纪欧洲留给现代世界最为重要的遗产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西方学术界在中世纪欧洲大学史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大学社会史的出现及其繁荣,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日常生活史的研究也由此走向兴盛。本文主要探讨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费用情况,并期望通过对该问题的考察,使人们了解和认识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花费情况及其日常生活状态。①

虽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大学史研究的奠基者们就已涉及大学生的花费问题,②但总起来看,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日常生活史逐渐成为当代西方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关中世纪欧洲大学生日常花费问题的研究才逐渐为学者们所重视,出现了较多的研究成果。③在我国史学界,近年来有些博士论文虽对此有所涉及,但还是初步性的。④本文将依据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吸收西方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进行考察,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生活费用之估算

中世纪欧洲大学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致力于知识与文化传播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中世纪欧洲多元权利体系中,它从教俗统治者那里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利,因此自治性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决定了大学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管理体制、学科设置、教学方法等,同时也需要它自己解决办学场所、经费来源等问题。但中世纪欧洲大学既非公益性的也非营利性的,所以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就需要筹措相关经费。大学经费基本上来源于各个教俗团体或个人的捐赠,以及学生缴纳的各种费用。而大学在向学生收取费用的同时也会依法保障其成员的各种权利,将必需的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各种物美价廉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并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资助,以便学生能够完成学业。那么,一位进入大学的学生他的一般的花费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费用基本上分为两大块:生活费和学杂费。其中,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包括各种日常花费,如膳宿、衣物、床上用品、照明、医疗和来回旅途的费用,这些花费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需的。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一些因人而异的额外开支。膳宿费是生活费中最主要的花费,其他费用所占份额甚少,因限于资料,本文将主要考察膳宿费。

在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各种生活费用支出中,膳食费所占份额最大。在牛津大学发现的一所讲堂负责人的笔记,记录了他所指导的三位学生在1424年的开支账目。据此可知,他们每人每天在公共食堂的支出不到1便士⑤。一位于15世纪晚期在牛津大学学习的学生讲到,他在公共食堂一周花费7便士便可达到一种满意的生活水平。据英国学者柯班推断,这大概是15世纪所有普通自费大学生每天花费在基本饮食上的费用。⑥如此,一位普通自费大学生每年的饮食花费大约为1镑1先令。当然,这一饮食标准是比较低的,英国大学学院中的一名正式成员每周的公共食堂津贴通常在1先令左右。⑦

在神圣罗马帝国,维也纳最低廉的学院每人每周的饮食费为2便士或3便士,当然这是专门为穷学生设立的。而在爱尔福特的任何一个大的学院,2便士只能获得一顿午餐。⑧在15世纪末德国弗赖堡的一个学院,每位学生在午餐和晚餐可获得半磅熟肉和根菜,每餐通常还有酒;在重大的节日、新成员的加入或学院创建者及其兄弟的周年纪念日,学生们还可吃到烤肉。⑨在德国,该学院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所以其成员的生活水准也较高。

在14世纪前期,巴黎大学各学院每位学生每周的膳食费平均为3巴黎苏。⑩如圣母学院的校规规定,每位学生饮食支出每周不超过4巴黎苏,一学年的饮食费用则是135—140巴黎苏(11)。在早期的欧洲各大学、学院通常每天提供两次正餐,但圣母学院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午餐前和晚餐前通常还为学生提供一次餐点,午餐为一份上好的汤,晚餐则是两盘或三盘浓汁肉汤和奶酪。该学院的有关校规还规定,在肉类价格较低或较高时,学生的肉食也随之增加或减少,但即便在酒肉价格昂贵的时候,其创建者也要求学院的商务管理员“务必不应让学生们遭受食物短缺之苦”(12)。在巴黎大学各学院,圣母学院每周公共食堂的费用仅为中游水平,而最低的为2巴黎苏,最高的可达6巴黎苏甚至8巴黎苏(13)。

相对而言,房租费比饮食费要低许多。在英国各大学,一位学生每年的房租费用自6先令8便士到20先令不等。根据流传至今的牛津大学生宿舍账单,在1245—1250年,每位学生年均住宿费为8先令(14)。15世纪后期,大学学院的一大批自费生所交纳的房租也是从6先令8便士到20先令不等。剑桥大学彼得学院的租金通常为13先令4便士或20先令,国王学院的房租则在6先令8便士、10先令和13先令4便士之间变动(15)。

巴黎大学房屋租金管理委员会曾对1282-1283年巴黎拉丁区的出租房作过评估,并规定了每所房子的租价,我们据此推算,每位学生年均交纳的租金约为22巴黎苏(16)。至15世纪和16世纪早期,因物价上涨和人们购买力的增强,巴黎大学的住宿费也随之增长。(17)有关意大利各大学的饮食与住宿费,我们没有相关的具体资料,但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在13和14世纪,一位博洛尼亚大学学生的膳宿费为20—50里拉(18)。

概而言之,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大多数学生在饮食方面基本上能满足其需要。如在15世纪,即便是较低标准的普通自费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也“超过了纯粹的需要”(19)。而在15世纪的巴黎大学,最低标准的饮食费用也达到了当时的中等生活标准。当然,大学生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极少数富裕大学生的生活比较奢侈,但也有极少数的学生生活于贫困之中,他们不得不靠乞讨或拣餐桌上别人的剩饭充饥。(20)在住宿方面,各个大学基本上都对学区房进行了评估限价,以便使大多数学生能够住得起。当然也有极少数贵族子弟住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而且还雇用仆人和伴读。

 二、中世纪欧洲大学生学杂费之估算

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学杂费主要包括:一次性支付的入学费,如大学入学注册费等;持续支出的学习费用,如购买书本、纸笔的费用和听课费;各种杂费,如学位费,各种教俗典礼费,获取各种证书和档案录入的费用,支付给学监的费用等。

在学杂费中,学位费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获取学位的花费通常包括学位考试费和获得学位的庆典费。据笔者估算,在英国各大学,一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所需的费用大约相当于其一年的膳食费,或其年度花费的平均75.2%,即2镑9先令4便士(21)。至于欧洲大陆地区的大学,尽管我们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根据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所需的费用来推算,一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费用大约相当于其年度花费。(22)正是由于学位费过高,所以“大多数人文学院学生没有完成他们的大学课程”(23)。据估计,中世纪英国的大学生中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获得任何学位。(24)在欧洲大陆北部各大学,人文学院的大学生中只有20%至30%的人获得了人文学士学位(25)。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大学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加以限制,(26)但仍然有众多的学生无法获得学士学位。可见,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令行而禁不止。学位费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一项望而生畏的沉重负担。

入学注册费通常较低。在中世纪大学的早期,比较通行的大学生注册主要在学院中进行,而且是学生直接向一位老师进行注册并交纳注册费,正式的大学注册和收费则从14世纪晚期才在中欧的新兴大学中兴起,并在16世纪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流行做法。尽管欧洲各大学的注册费不尽相同,但其中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各大学对相关条例的执行比较灵活,入学费通常按照贫富差别而交纳不等的费用,穷学生通常免交注册费。如1490年法国瓦伦斯大学的条例规定,新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必须交纳学费,每个贵族出身的富裕学生交3弗罗林,一位不太富裕的学生交2弗罗林,所有其他的学生交1弗罗林,穷学生则完全免费。(27)博洛尼亚大学入学条例规定入学注册费通常为12索里达,但是也有变通,如1292年的法令规定,入学费应根据学生收入的差异交纳5至60索里达不等的费用。(28)1448年德国海德堡大学规定,大学生入学注册费为5索尔,确实贫穷的学生免费;1447年的爱尔福特大学条例规定,每一位在大学注册的学生,只要负担得起,都要交纳1/3弗罗林或同等价值的20格罗申;假如他是一位贵族或拥有爵位者,则交纳1弗罗林;高级教士或期望被置于第一等级的教士,则至少交纳1/2弗罗林;穷学生则至少交纳6格罗申;假如注册者没有交纳费用,则在登记册上应注明为“贫民”(29)。

至于讲课费,各个大学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意大利各大学的授课费用比较高,其他地区大学的授课费用相对较低,对于极其贫穷的大学生,往往免收授课费。(30)如14世纪初,一位牛津大学文法学院的学生每学期所交纳的听课费为4或5便士(31)。国王胡安一世于1392年颁布法令规定,里斯本-可因布拉大学的富裕的法学院学生应付讲课费40镑或里弗尔,中产阶级的学生付20镑,穷学生付10镑;其他大学该法令由地方当局组织实施。(32)

我们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讲课费最为详尽的资料来自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据1405年博洛尼亚人文与医学大学的课程设置条例,我们可以估算出,一位大学生修完全部课程所需费用共为1226博洛尼亚索里达(合61.3里拉,约40.87金弗罗林),约占其四年总费用的30.65%(33)。因讲课费太高,所以一些学生设法逃避交费。一位博洛尼亚大学著名法学家曾哀叹:“他们想学习,却不想交费。所有的人都想学习,但是没有一个人会交费。”(34)相对而言,德国莱比锡大学的讲课费较低。据1499-1522年莱比锡大学条例,一位获取学士学位的学生要交的学位课程总费用约为1.96弗罗林(35),仅占其年花费的9.8%。这只是学位课程费,而四年全部所学课程的费用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书本和纸笔亦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关涉到每位学生和教师切身利益的纸张、书籍的价格和质量,各大学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条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众多大学所形成的教科书的租借、复制体制。(36)大学往往规定文具商们应严格按照大学的相关条例出租样本书以供学生复制,从而满足了大学生对书籍的急需,保证了大学教学的正常运转,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37)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学生获得自己所需书籍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是直接购买现成的课本。据1286和1304年巴黎大学颁布的条例可知,在这两个年份中,一本教科书平均每刀羊皮纸的价格分别为0.5829d.和0.75d.(38)。假如我们按照一本教科书每刀羊皮纸的平均价格和平均每本书的刀数制成一本书,那么一本约37刀的书在1286年的价格约为21.56d.,在1304年约为27.75d.。这大致相当于巴黎大学各学院一位学生平均每周膳食费的60%至77%。由此可见,巴黎大学的书籍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并非像一些西方学者所推测的那样极其昂贵。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巴黎大学,“入学费和书籍费始终是大学生预算中最少的部分”(39)。买书仍然是比较贵的,要想省钱,大学生可从课本持有者那里租借课本,自己购买纸笔进行复制。而从校内文具商、大学管理者那里租借课本的租费也比较低,(40)这样就可以节省下从别人那里复制的钱。据笔者的估算,在13世纪的英格兰,复制、校正、装订、加彩饰的费用相当高,大约占到了完整复制一本课本所需总费用的近63%(41)。当然,若从有课本的同学或朋友那里借的话,甚至可以节省下租借费。由于在15世纪中期书籍印刷和纸张广泛运用之前,复制书籍的材料和工艺仍然比较落后和昂贵,所以导致书籍价格无法下降。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拥有自己的书籍仍然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事情。(42)至于笔、纸等的费用,由于缺乏相关的记载,我们无法作出估算,但这些费用通常是较低的。

总之,除了学位费过高并且没有获得根治之外,对于其他的学杂费,如入学、授课、书籍、纸张等费用,大学或其相关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条例加以限制,从而将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见,当时的大学仍然遵循着贫富有别的原则收取高低不等的费用,甚至对确实贫穷的学生免除一些费用。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出大学对于试图降低学习费用以使所有学生获得吸取知识之权利的努力。

三、中世纪欧洲大学生总费用之估算及其评价

在对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费用分别作出估算之后,我们将对一位大学生的总花费及其主要费用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作出估算,并作一简要的评价。那么,一位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总费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英国的牛津大学,自13世纪后期至15世纪末,一位大学生每年最低限度的花费在2镑至2镑14先令之间(合12—16.2弗罗林)。在13世纪的牛津大学,每位大学生每年花费的下限在2—2.5镑之间。(43)至中世纪末期,大学生最低限度的花费额度有所增长,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年度最低花费通常在2镑10先令左右(44)。

在神圣罗马帝国,自1368年至1500年,每位大学生(人文学院和神学院)的最低限度的年度花费(首要的是膳宿费)为12弗罗林银币至20弗罗林银币。在14世纪后期,布拉格、维也纳、海德堡、科隆等大学的最低年度花费为12弗罗林(45)。但至15世纪后期,每位学生的年度花费增长至16—20弗罗林(46)。

法国巴黎大学的学生年度花费大致与之相当。在13世纪末和14世纪前期,巴黎大学每位学生的年度花费也在20弗罗林左右(47)。在15世纪和16世纪早期,学生的年度平均花费增长到大约75里弗尔(约45弗罗林)(48)。

在中世纪欧洲大学中,意大利各大学的花费最高,并以博洛尼亚大学为最。据估算,一位大学生每年的最低费用为75至100里拉。如据该大学西班牙学院1377年的条例规定,录取学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他必须是贫穷的,即其收入总计不能超过50博洛尼亚金弗罗林(等于75里拉)。(49)在13世纪中期,该大学一位著名的法学教师曾经告诫学生们说,每人每年应准备100里拉的费用,如若少于这个数,那他就是贫穷的。(50)

那么,一位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总花费是多少呢?一般而言,欧洲各大学修完全部课程一般需要4年时间,因此一位大学生在不同国家大学的总花费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上述估算并未将获得学士学位的费用包括在内,而如前文所述,该费用甚高。若将此项费用加上,那么一位学生的总花费就更高了。由于上述估算所涉及的仅仅是一位普通大学生每学年的最低生活和学习费用,所以一些来自富有家庭的大学生的花费则大大高于这一标准,而“穷”学生的花费要低于这一标准。(52)不同阶层的学生的总花费有很大差别。

为了使人们对大学生费用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我们将列举不同阶层的收入情况,以便有一个比较。1417年康斯坦斯会议规定,一位属于中下级教职人员的教廷税官的年薪为127镑15先令至182镑10先令(53)。在1379年,伦敦的一位附属小礼拜堂牧师的年薪为4镑13先令4便士(54)。在1300年,英国勃克海姆斯德领主庄园总管的年薪为15镑6先令8便士,外加6先令8便士回复国王令状的工作津贴及若干实物;一位庄头的年薪只有5先令和秋收农忙季节的食物补助4先令。佐克斯福德的管家(比总管级别低)年薪为6英镑,犁把式为8先令,羊倌为4先令(55)。在13世纪,香槟市集的主管年薪为200镑,开支补贴为30镑;其主要助理和掌管印玺者每人每年为100镑,负责道路和市场安全的警官的年薪达100镑(56)。亦在13世纪,英国一个骑士的年平均收入为10—20镑,而一个日工一年工资为2镑左右(57)。在15世纪中叶的佛罗伦萨,著名律师和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为200—500弗罗林,银行经理为100—200弗罗林,佛罗伦萨文书次长为100—150弗罗林,中产阶级裁缝为60弗罗林(58)。可见,在中世纪的欧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读大学是昂贵的。尽管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并不排除贫穷的学生,不过从相关的记载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处于最高和最低阶层之间——是骑士、约曼、商人、零售商或富有工匠的儿子,成功的教士侄子,或者引起一位附近的修道院院长或执事长关注的有前途的少年”(59)。

最后,笔者将对中世纪大学生的花费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从中世纪欧洲各大学学生的花费情况看,在意大利各大学,膳宿费、获取学位的各种费用和支付的讲课费占了很大的比例(膳宿费平均约占总费用的35%,讲课费大约占30.65%)。而在其他地区的欧洲大学,膳宿费和获取学位的费用相对较高,其他费用相对较低(膳宿费平均约占总费用的58.35%)。在英国,学位费相当于一位学生年均膳食费或其年度花费的75.2%。在欧洲大陆,学位费大约相当于一位学生的年度花费。可见,膳食费、学位费和听课费占了大学生花费的绝大部分。而现代大学中学生每学年开学交纳给学校的高额入学注册费在中世纪大学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而且对于各项费用,各大学往往都制定了严格的条例,以保证各种收费和大学城中的物价公平、合理。例如,各大学不仅对注册费、学位费、授课费等制定严格的条例加以限制,而且还对大学城中的房租价格、文具、纸张、日常生活用品等进行评估和限价,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本。而这一切与中世纪欧洲大学有着广泛的自治权密切相关。

其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阶层的花费亦有差别。自大学兴起直到“价格革命”前,欧洲各大学的学生费用尽管也有所增长,但是增幅不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生的最低花费数额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意大利大学最贵,法国次之,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大学最低。不同专业和不同学历的费用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人文学院学生的花费最低,神学院次之,最贵的是法学院和医学院。同时,就读的学位越高,花费也越高。不同阶层大学生的花费也有所不同,富有的教俗贵族子弟花费最高,他们在吃穿住行方面一如在其家中一样,还有仆人为其服务;贫穷的学生则为了完成学业而去打工,甚至乞讨。

再次,大学收费因贫富差别而有所不同,从而保证了贫富学生获得相对等同的教育机会。这主要表现在入学注册费、听课费、学位费等方面。一般而言,富有的学生所支付的上述费用为规定中的最高标准,而被确认为贫穷的学生的上述费用往往是减少或免除的。例如,各大学大都降低或免除了穷学生的入学费,同时由于入学费较低,(60)而不像今天的大学入学费昂贵得吓人,所以大学门槛大大地降低了,贫穷就不会成为人们上大学的障碍。可见,正是遵循着“贫富有别”的原则,大学在收费方面向穷学生进行了倾斜,使得学校既能收取到尽可能多的费用,又不使穷学生失学。要知道在“在新旧欧洲(至少是阿尔卑斯山以北),15%—20%的在校大学生是贫穷的”(61)。因此,在中世纪的欧洲,富人亦被迫为大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15世纪的巴黎大学,最大部分的应付款项是由占学生总数10%的贵族学生所缴付的。”(62)让贫穷的学生进入大学可以不必通过降低规定的收费标准,而是可以通过减免或免除部分费用的方法让其进入大学并完成学业。而当时的教俗统治者和富人纷纷捐资助学已蔚然成为一股风气,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大学贷款基金、为穷学生提供免费食宿的学院等的出现即是显例。

 注释:

①本研究得到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项目“转型期中国的民间文化生态”资助,谨致谢意。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研究生不在此列。

②一些西方学者曾以专文、专著或在大学通史中列专章讨论该问题,其中代表性的有: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Hastings Rashdall, The University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第3卷第14章,牛津大学出版社1936年版;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C. H. Haskins, The Rise of Universities),纽约1923年版;马赛尔•波伊特:《巴黎大学史》(Marcel Poёte, Une vie de cité:Paris),巴黎1924年版;J.罗柏:《1450年之前圣安德鲁斯的学生生活》(J. Robb, "Student Life in St. Andrews before 1450"),《苏格兰历史评论》(Scottish Historical Review)1911-1912年第9卷;G.波斯特:《中世纪大学“教师”的工资与学生的学费》(G. Post, "Master Salaries and Student Fee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镜》(Speculum)1932年第7卷;罗伯特•S.赖特:《中世纪大学的生活》(Robert S. Rait, Life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y),剑桥大学出版社1912年版。

③较重要的研究论文和著作有:阿斯顿:《“牛津大学”的中世纪校友》(T. H Aston, "Oxford's Medieval Alumni"),《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1977年第74卷;阿斯顿、邓肯、埃文斯:《剑桥大学的中世纪校友》(T. H. Aston, G. D. Duncan, T. A. R. Evans, "The Medieval Alum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过去与现在》1980年第86卷;雅克•帕克特:《中世纪大学的穷学生》(J. Paquet, "L, Universitatire 'Pauvre' au Moyen Age"),约瑟夫•伊加西温、雅克•帕克特编:《中世纪晚期的大学》(Jozef ljsewijn, Jacques Paquet, eds.,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鲁汶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柯班:《中世纪英格兰大学生活》(Alan B. Cobban, English University Life in the Middle Ages),伦敦1999年版。另外,还有M.弗莱彻、C.A.厄普顿、E.德•梅斯乔克(E. De Maesschalck)、P.特里欧(P. Trio)有关中世纪大学生费用的个案研究等。具有代表性的大学通史著作有: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Hilde de Ridder-Symoens, ed.,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剑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奥拉夫•彼得森:《最初的大学》(Olaf Pedersen,The First Universities),剑桥1997年版;弗吉尔:《中世纪巴黎大学》(J. Verger, Les Universités francaises au Moyen Age),莱顿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卡托与埃文斯主编:《牛津大学史》(J. I. Catto, ed., 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vol. I; J. I. Catto & T. A. R. Evans, eds., 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vol.Ⅱ)中的第1卷和第2卷,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和1992年版。

④石广盛:《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⑤A. R.迈尔斯主编:《英国历史文献》(A. R. Myers, ed.,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伦敦1996年版,第900—901页。

⑥柯班:《中世纪英国大学生活》,第39页。

⑦柯班:《中世纪英国大学生活》,第39页。拉什达尔也指出:“在14世纪后半期的一个英国学院,一名学校正式成员每周公共食堂的津贴标准(通常)从1先令到18便士不等。”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3卷,第413页。

⑧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20页。

⑨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28页。

⑩各种档案资料表明,14世纪前期巴黎大学各学院每位学生每周的膳食补贴平均为3巴黎苏,按一学年为45周计算(不包括假期),每位学生每年的花费共135巴黎苏(合16.875弗罗林)。有关各学院每周津贴的具体数目,可以参见阿斯特丽克•L.加布里埃尔:《圣母玛利亚学院的学生生活》(Astrik L. Gabriel, Student Life in Ave Maria College, Mediaeval Paris: History and Chartulary of the College),巴黎圣母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221页,注释3。

(11)阿斯特丽克•L.加布里埃尔:《圣母玛利亚学院的学生生活》,第221页。

(12)阿斯特丽克•L.加布里埃尔:《圣母玛利亚学院的学生生活》,第222—224页。

(13)阿斯特丽克•L.加布里埃尔:《圣母玛利亚学院的学生生活》,第221页,注释3。纳瓦拉学院神学学科的学生每周补助达8索里达。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1卷,第511页。

(14)奥拉夫•彼得森:《最初的大学》,第225页。

(15)柯班:《中世纪英国大学生活》,第102—103页。

(16)该估算所依据的资料:《1282-1283年巴黎房屋之评估》(“Assessment of Houses in Paris,1282-1283”),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Lynn Thorndike, University Records and Life in the Middle Ages),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44年版,第106—111页。

(17)例如,在1550年的巴黎大学,最省钱的办法是几位同学共同租住学院的宿舍,但他们每年要支付50里弗尔的膳食费。布洛克里斯:《1400-1800年间巴黎大学的就学模式》(L. W. B. Brockliss, "Patterns of Attenda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1400-1800"),《历史学刊》(The Historical Journal)1978年第3期(总21卷),第503—544页。

(18)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l卷,第239页。

(19)柯班:《中世纪英国大学生活》,第42页。

(20)奥拉夫•彼得森:《最初的大学》,第219页;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3卷,第405—412页。尽管我们没有搜集到意大利各大学有关学生饮食的资料,但是他们通常要比其他地区学生的生活富裕,这是人所皆知的事实。

(21)M.弗莱彻、C.A.厄普顿:《15世纪牛津大学入学与学位考试费用——新证据》(M. Fletcher and C. A. Upton, "Expenses at Admission and Determination in Fifteenth Century Oxford: New Evidence"),《英国历史评论》(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1985年第100卷,第331—337页;J.罗柏:《1450年之前圣安德鲁斯的学生生活》,《苏格兰历史评论》1911-1912年第9卷,第347—360页。

(22)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费用大约相当于他们一年的花费甚至更多。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39页;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1卷,第488页;《1363年圣母玛利亚修士在巴黎大学学习》("Servites Studying at Paris, 1363"),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第243页;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第82—83页;庞坦与米彻尔:《1448-1463年间牛津大学教职员花名册》(W. A. Pantin and W. T. Mitchell, eds., The Register of Congregation, 1448-1463),牛津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XXⅢ-XXIV页。

(23)马丁•肯特贞格:《一种职业而非一种谋生手段?中世纪晚期欧洲的教师与教育》(Martin Kintzinger, "A Profession but not a Career? Schoolmasters and the Artes in Late Medieval Europe"),科特奈与米特克编:《中世纪社会的大学与学费》(W. J. Courtenay and Jürgen Miethke, eds., Universities and Schooling in Medieval Society),莱顿2000年版,第168页。

(24)柯班:《中世纪英国大学生活》,第24页。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生放弃获取学位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一些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获得学位,而是因为这一大学经历有助于其社会和职业地位获得提升;同时,即便没有学位,他们也能在当时的社会很好地谋生。

(25)A. L.加布里埃尔:《评中世纪欧洲大学注册簿》(Astrik L. Gabriel, "Review of Matriculation Books at Medieval Universities"),《天主教历史评论》(The Catholic Historcal Review)1996年第82卷,第459—468页。

(26)除了维也纳地方议会制定了相关法令外,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德国各大学等也纷纷出台条例免除或部分免除穷学生的学位费。罗伯特•S.赖特:《中世纪大学的生活》,第32页;托马斯•苏力文:《功绩排名与职业模式:中世纪晚期的巴黎神学院》(Tomas Sullivan, "Merit Ranking and Career Patterns: The Parisian Faculty of Theology in the Late Middle Ages"),科特奈与米特克编:《中世纪社会的大学与学校教育》,第139页;J. M.弗莱彻:《中世纪德国大学的富裕与贫穷》(J. M. Fletcher, "Wealth and Poverty in the Medieval German Universities"),J. R.黑尔、J. R. L.海费尔德、B.斯莫利编:《中世纪晚期的欧洲》(J. R. Hale, J. R. L. Highfield & B. Smalley, eds., Europe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伦敦1965年版,第429—435页。

(27)《有关新生付费的条例》("Regulation of the Bejaunium or Freshman Payment"),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第365—366页。

(28)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1卷,第160、216页。

(29)罗伯特•弗朗西斯•西伯特译:《大学新生手册》(Robert Francis Seybolt, The Manuale Scholarium: An Original Account of Life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y),哈佛大学出版社1921年版,第17页,注释1。

(30)各大学都有相关的免除穷学生听课费和课业费的条例,有关神圣罗马帝国各大学的情况,可以参见J. M.弗莱彻:《中世纪德国大学的富裕与贫穷》,J. R.黑尔、J. R. L.海费尔德、B.斯莫利编:《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第427—429页。

(31)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第430页;奥拉夫•彼得森:《最初的大学》,第215页。

(32)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36页。

(33)《1405年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学费》("Student Fees at Bologna, 1405")、《博洛尼亚大学人文与医学教科书》("Texts in Art and Medicine, Bologna")、《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学》("Dissection at Bologna")、《1405年博洛尼亚大学的外科学》("Surgery at Bologna, 1405"),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第273—285页。

(34)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1卷,第209页。

(35)《课程表及听课费》("Timetable, and Fees for Courses(Leipzig, 1499-1522)"),罗伯特•弗朗西斯•西伯特译:《大学新生手册》,第112页。

(36)英国学者波勒德则认为至少有11所大学存在着这种体制,并认为它在法国的蒙彼利埃大学是不存在的。G.波拉德:《中世纪大学的图书租借制度》(G. Pollard, "The Pecia System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M. B.帕克与A. G.华生编:《中世纪的文书、手稿和图书馆》(M. B. Parkes & A. G. Waston, eds., Medieval Scribes, Manuscripts and Libraries: Essays Presented to N. R. Ker),伦敦1978年版,第148页。我们认为,波拉德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1396年蒙彼利埃大学法学院曾经颁布过相关的条例,这一点可参见《1396年蒙彼利埃的图书租借》("Renting of Peciae, Montpellier, 1396"),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第259页。有关这一体制的具体运作情况,参见波拉德的上述引文。

(37)帕多瓦大学曾在1264年宣称,“没有标准样本书,大学也就不可能生存下去。”B. L.尤玛:《评吉恩•迪斯特利兹著〈13与14世纪大学手抄本图书的租借〉》(B. L. Ullman, "The Review of La Pacia dans Manuscrits Universitaires du ⅩⅢ[e]et du ⅩⅣ[e]Siécle by Jean Destrez"),《古典哲学》(Classical Philosophy)1938年第2期,第238—240页。

(38)《1286年巴黎的图书价格:样本书及其租借》("Price of Books at Paris: Exemplar and Pecia, 1286"),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第112—117页;奥拉夫•彼得森:《最初的大学》,第235页。文中的d.代表第纳尔或便士,下同。

(39)布洛克里斯:《1400-1800年间巴黎大学的就学模式》,《历史学刊》总21卷,1978年第3期,第503—544页。其他大学也都有类似的规定,所以书籍价格基本上控制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

(40)在13世纪中期的法国,每刀课本的租借费为0.5至1便士。约瑟夫与法朗西斯•吉斯:《一个中世纪城市的生活》(Joseph and Frances Gies, Life in a Medieval City),纽约1969年版,第172页。至14世纪,租借费有所上涨。根据1318年意大利的特雷维索(Treviso)颁布的条例,每刀课本的租借费为6便士,校正费为2便士。G.波拉德:《中世纪大学的图书租借制度》,M.B.帕克与A.G.华生编:《中世纪的抄写员、手稿和图书馆》,第153页。另据1396年蒙彼利埃大学的租书条例,租借一刀(8页或以上页数)课本一周的租借费为1阿尔伯,租借一刀(少于8页)课本一周的租费为3帕塔克斯,而穷学生租借课本无须交纳租费,只要为死者的灵魂背诵七圣歌并给管理者1便士的劳务费即可。《1396年蒙彼利埃的样本书租借——法学院条例》("Renting of Peciae, Montpellier, 1396—Statute of the Faculty of Law"),林恩•桑代克:《中世纪大学档案与生活》,第259页。

(41)该数据系根据英国学者沃玛尔德和莱特对13世纪英格兰复制书籍的各项费用(包括购买羊皮纸和复制、校正、加彩饰和装订)而计算出来的。奥拉夫•彼得森:《最初的大学》,第232页。

(42)据英国史家阿斯顿等人的研究,在中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中拥有至少一本书的人所占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4.89%和9.125%。阿斯顿:《“牛津大学”的中世纪校友》,《过去与现在》1977年第74卷,第3—40页;阿斯顿、邓肯、埃文斯:《剑桥大学的中世纪校友》,《过去与现在》1980年第86卷,第9—86页。

(43)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38页。

(44)这是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年度最低花费。R.N.斯旺森:《中世纪后期英格兰的大学、毕业生与圣俸》(R. N. Swanson, "Universities, Graduates and Benefices in Later Medieval England"),《过去与现在》1985年第106期第28—61页。

(45)如布拉格大学的规章规定,任何一位学生,只要其年收入少于12弗罗林就被列为穷学生之列。J. M弗莱彻:《中世纪德国大学的富裕与贫穷》,J. R.黑尔、J. R. L.海费尔德、B.斯莫利编:《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第424页。

(46)1478年的图宾根大学条例规定,一位大学生如果每年不能自行或从朋友那里筹集到16弗罗林就被认作穷学生。J. M.弗莱彻:《中世纪德国大学的富裕与贫穷》,J. R.黑尔、J. R. L.海费尔德、B.斯莫利编:《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第424页。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37—238页。

(47)如前所述,在14世纪前期,巴黎大学各学院每位学生每年的膳食补贴平均为135巴黎苏,合16.875弗罗林。由于这些学院的学生是受全额资助的学院成员,所以他们的住宿、床上用品、衣物、书籍等也是免费的,若将这些用品的费用计算在内,那么每人每年的费用可达20弗罗林左右。

(48)布洛克里斯:《1400-1800年间巴黎大学的就学模式》,《历史评论》总21卷,1978年第3期,第503—544页。

(49)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1卷,第199页,注释3。

(50)赫尔穆特•G.沃尔瑟:《博学的法学家与他们对社会的益处——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和德国大学在法学研究某些方面的进展》(Helmut G. Walther, "Learned Jurists and Their Profit for Society-Som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Studies at Italian and German Universiti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科特奈与米特克编:《中世纪社会的大学与学校教育》,第105页。

(51)表中较高限度费用取其最高数额。我们没有找到博洛尼亚大学学生最高花费的例子,但表格中的数字表明:即便是博洛尼亚大学学生的最低花费也高于欧洲其他地区大学生的最高花费。有关“穷”学生的费用情况,我们没有具体的数量资料,只有相关的描述性资料。需要指出的是,人文学院的大学生一般学习期限是四年,但其他各高级学院,尤其是神学院的学生学习期限则更长,需要五年或六年的时间。因此,这些高级学院学生的总花费可能要更高一些。

(52)据笔者统计,富裕大学生的花费往往高于最低标准的2.5至5倍。柯班:《中世纪英国大学生活》,第40、102—103页;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38页。

(53)龙秀清:《西欧社会转型中的教廷财政》,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241、255页。

(54)A. R.迈尔斯:《乔叟时代的伦敦》(A. R. Myers, London in the Age of Chaucer),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55)亨利•斯坦利•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139页。

(56)约瑟夫与法朗西斯•吉斯:《一个中世纪城市的生活》,第212页。

(57)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58)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59)黑斯廷斯•拉什达尔:《中世纪欧洲大学》第3卷,第408页。

(60)正如布洛克里斯教授所言,在巴黎大学,“入学费和书籍费始终是大学生预算中的最少部分”。布洛克里斯:《1400-1800年间巴黎大学的就学模式》,《历史评论》总21卷,1978年第3期,第503—544页。

(61)希尔德•德•洛德-西蒙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1卷,第210页。雷内•克里斯托夫•施温格斯:《中世纪后期德国城市中的大学学者:就业、招聘与供养》(R. C. Schwinges, "University Scholars in German Cities during the Later Middle Ages: Employment, Recruitment, and Support"),科特奈与米特克编:《中世纪社会的大学与学校教育》,第45页。

(62)布洛克里斯:《1400-1800年间巴黎大学的就学模式》,《历史评论》总21卷,1978年第3期,第503—544页。
​​​​
[ 此帖被三日禅在2019-03-24 22:59重新编辑 ]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9-03-23

    三日禅去观看钱塘江看大潮 得到3派派币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眸渊若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24 0
已审核。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9-03-24

    晚藏乌 荣获派派发帖勤劳奖。奖励2派派币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