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历代英国女王的故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6 回复:4

[人文通史] 八一八历代英国女王的故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一醉如故

ZxID:24098662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30 0


       从1066年诺曼王朝的征服者威廉算起,到目前为止,英国总共出现了四十一位英王,算上只在位九天的简·格雷,这其中一共有七位女王。作为岛国,英王的血脉与欧陆联系较少,所以早早将女性纳入王位继承人范畴。现在的英国实行的是长子女继承制,不论男女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来排排坐。闲话少说,女王们的故事先从悲惨少女简开始。

1. “九日女王”简·格雷 | Lady Jane Grey(1537-1554)

       简·格雷(英文:Lady Jane Grey,1537 年10月12日-1554年2月12日)英格兰都铎王朝的女王,在位仅仅十三天,英国历史上首位被废黜的女王。
       简·格雷是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长女,母亲是弗朗西斯·布兰登,外祖母玛丽·都铎是亨利七世的女儿、亨利八世的妹妹。她曾嫁给法兰西国王,后又改嫁。
       1553年7月6号,英王爱德华六世去世,因为政治和宗教原因,简·格雷被推上了英国国王的宝座。同样也是因为宗教原因,1553年7月19日英国议会废黜了简·格雷的王位,并拥立玛丽一世为女王。
       1554年2月12日,简·格雷在伦敦塔内被秘密处死,时年16岁。

出生
       十六世纪的英格兰王国处在宗教信仰的混乱之中。亨利八世为了离婚的事与教廷翻脸而改教,推行新教,造成天主教与新教的对立。

少女简·格雷

      简·格雷(又译珍·格雷)于1537年10月(另一说1536年),出生在莱斯特的布莱德盖特庄园,是多塞特候爵亨利·格雷(后来的萨福克公爵)和弗朗西丝·布兰登(英王亨利八世的小妹妹玛丽的女儿)的长女。她出生之时,也是简·西摩为亨利八世生下爱德华王子之时。国王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欢迎爱德华的诞生,为了这个渴望已久的男性继承人,他已经不惜与第一位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将第二位妻子(安妮·博林)砍头。亨利·格雷前往王宫致贺,临行前匆匆忙忙地给刚出生的女儿起名为简,以向王后简·西摩表示敬意。

成长
       简·格雷从3岁起接受教育,以聪慧好学著称。罗杰·阿斯卡姆在《教师》一书中回忆,他有一次去拜访格雷家时,看到简坐在窗下阅读柏拉图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描述。她的父母正在猎苑打猎,猎狗的吠声传进屋内。他感到奇怪,问她为什么没有跟父母一起打猎。她却回答说:“我觉得他们在猎苑狩猎所得到的乐趣与我读柏拉图所得到的乐趣相比乃是微不足道的。”十四五岁时,她的学识已闻名于外,欧洲大陆的一些宗教学者相当赞赏她的聪明和虔诚。
       1546年,9岁的简被送到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任妻子凯瑟琳·帕尔的宫中受她监护,学习社交礼仪,这在当时的贵族家庭是很常见的事。不久亨利八世驾崩,不足10岁的爱德华继位,称为爱德华六世。凯瑟琳·帕尔王后再婚,嫁给萨默塞特公爵之弟托马斯·西摩,后于1548年死于产褥热。托马斯·西摩付给简的父母2000英镑,换取了简的监护权,筹划将来把她嫁给爱德华六世。但托马斯·西摩不久即因冒犯国王被杀,简·格雷回到自己家中。

成为英王继承人
       托马斯·西摩被杀后,取代他并获得势力的是沃里克伯爵约翰·达德利,即后来的诺森伯兰公爵。

简格雷夫人和丈夫

       他让儿子吉尔福德·达德利与简·格雷结婚,密谋让简·格雷成为爱德华六世的继承人。
       1553年5月25日,简·格雷在达拉姆公馆举行了婚礼,一起举行婚礼的还有她的妹妹凯瑟琳与彭布罗克伯爵的继承人赫伯特,以及她丈夫的妹妹与弗朗西斯·黑斯廷斯,三个婚礼一并举行。
       诺森伯兰公爵试图说服体弱多病的爱德华六世指定简·格雷作为他的王位继承人。枢密院议员们并不太支持诺森伯兰公爵,但他们害怕他,因而保持沉默。
       1553年,爱德华六世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后,与议会拟定了“继承案”,试图阻止国家再度落入天主教势力。爱德华任命他的表姐简·格雷为王位继承人,将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都排除在外。爱德华亲自颁布了英王制诰,还有102名显要人物在上面签了字,其中包括整个枢密院,贵族,主教和伦敦市议员。1553年9月,爱德华还让议会通过了这份诏书, 此举引发争议。

登基和废黜
       1553年7月6号,爱德华六世去世。简·格雷就声明她是女王,根据是爱德华六世1553年9月颁发的诏书。第二天她搬进安全的住所伦敦塔之后,就正式公布她为女王。一般认为简是被迫接受的王位(受两家父母操控),并且在加冕礼上拒绝把她丈夫封为国王,而是封为克拉伦斯公爵,这也遵从了议会的意见。爱德华六世死后,诺森伯兰公爵做了许多工作加强他的权力,最重要的包括他要立即搜捕监禁玛丽公主(后来的玛丽一世),以防她聚集她的支持者。玛丽公主在确认爱德华已死之后,马上从休斯敦的住所逃到了东盎格利亚,聚揽支持者。诺森伯兰公爵带领军队前去镇压玛丽公主,在他离开期间,枢密院逐渐把支持从简·格雷转向玛丽公主,1553年7月19号枢密院宣布玛丽公主为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民众欢腾支持。1553年7月20日,诺森伯兰公爵被捕,简·格雷的父母丢下女儿和女婿出逃。简·格雷被监禁在伦敦塔中狱卒的房间,她丈夫被监禁在波尚塔。

处决
       1553年8月3号,新女王玛丽一世进入伦敦,诺森伯兰公爵为了活命而放弃新教的信仰,向玛丽一世求饶,但他还是在1553年8月23日被砍头。

简·格雷的处刑

       1553年9月,议会宣布玛丽一世为女王,公开指责简·格雷是篡位者。
       玛丽一世在伦敦塔内于简·格雷共同进餐时,给了简·格雷一条生路:放弃新教信仰。简·格雷拒绝了。此后不久,简·格雷和丈夫被判死刑。不久,简·格雷的父亲萨福克公爵被发现参与一个反对玛丽一世的叛逆组织。
       1554年2月12日,简·格雷的丈夫首先在伦敦塔外被处决。死前他曾要求再见妻子一面,玛丽一世准许了,简·格雷却拒绝了。她说,见面会扰乱他们为死亡而准备好的神圣的宁静,只会使丈夫更加软弱而非坚强。丈夫的尸体被送进伦敦塔中时,简·格雷当众哭泣。随后,她在塔里被秘密处决。简·格雷平静地走向死亡,遗言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主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简·格雷被埋在伦敦塔内教堂的地板下,亨利八世那些被砍头的妻子们旁边,没有葬礼。

人物评价
       简·格雷在位仅仅数日,而且她的女王地位也有争论(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国女王)。她的继位违反了英国的议会法令,在这一点上虽然她在英国历史上并非独一无二的,但后来她的王位也被否认了。就连她登基的日期在历史上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她是1553年7月6日,英王爱德华六世逝世当日,成为女王的,按这个说法她也被称为“十三日女王”,但根据英国皇室官方网页上显示,她是在7月10日正式成为女王的,在这一天她的继位被公布。按这种说法她是一位“九日女王”。

轶事传闻
       玛丽·卢克在《简·格雷夫人传》中写道:每天都是从祈祷和早点开始的。简在拘押期间,女王允许看守给她购买食物、蜡烛和煤,给每个仆人一磅。她可以自由地在塔里的花园和沿着绿坪活动,或者在靠近皇宫内殿的小山上坐坐,但是简从不觉得外面像室内一样的舒适。她从来没有享受狩猎和阳光的乐趣……需要活动散散步后,回来时她总是避开卫兵古怪的凝视和王宫官员的目光,虽然以前他们都马上跪在她面前,如今只是微微鞠个躬,一副急急忙忙的样子。
       乘思罗克莫顿夫人(Lady Throckmorton,支持宗教改革的尼古拉·思罗克莫顿爵士的妻子)离开前,简请她去(伦敦的)圣保罗教堂庭院(St Paul’s Churchyard)买几册畅销的新书和备作书写的纸张,她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没有来访者,这不让她感到奇怪:谁愿来看望一个被废黜了成为囚徒的女王。
       她就这样,虽然处在非常苛刻的生活条件中,简仍然继续她爱读、爱写的习惯。不过时间不长,判决和执行死刑的命令下达了。可是她心中还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人可诉,只有纸、笔是她唯一的倾吐和安慰。



2. 血腥玛丽一世 | Bloody Mary I(1516-1558)

       玛丽一世(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亲是亨利八世,母亲是凯瑟琳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丈夫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玛丽一世在其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死后,废黜并处死了继任的简·格雷。1553年10月1日,玛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玛丽一世是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即位后在英格兰复辟罗马天主教(旧教),取代她父亲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国新教。为此,她下令烧死约300名反对人士。于是玛丽一世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后来,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时年42岁。
       玛丽一世死后,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倒。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玛丽于1516年2月18日出世在伦敦的普莱斯提亚宫,她是英王亨利八世的他的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唯一幸存的的孩子。她母亲凯瑟琳王后在玛丽出生以前曾多次流产,一名女婴早夭,三名男婴夭折。
       玛丽出生后三天进行施洗礼,在格林尼治教堂接受天主教的受洗。她的教父教母包括她的姑婆德文伯爵夫人,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诺福克公爵夫人。1520年,索尔兹伯里伯爵夫人被任命为玛丽的家庭教师,约翰·赫西是玛丽的管家,他妻子安妮(肯特伯爵的女儿)是玛丽的侍从之一。
童年时的玛丽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患有眼疾,鼻窦有毛病,亦经常为头痛所苦。

少女玛丽

       玛丽的启蒙教育来源于凯瑟琳王后,她是玛丽的第一位拉丁语老师。除此以外,玛丽也学习希腊文、科学及音乐。
       1521年7月,玛丽还不到5岁的玛丽,已经能在王宫的宾客前演奏古键琴,因而深受亨利八世的宠爱。她9岁的时候,父亲亨利八世赐予她威尔士女亲王的称号。在英国历史中,这一直是王储的头衔。尽管亨利十分疼爱玛丽,他仍然因无男性后嗣而甚感失望。
       1518年,在玛丽2岁的时候,亨利八世为她与法国王太子,即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儿子订婚。但3年后,婚约宣告无效。
       1522年,她被安排与22岁的表哥,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缔结婚约,可是数年后,查理五世与一位葡萄牙公主结婚,玛丽的婚事因而告吹。法国的弗朗索瓦一世再度被视为玛丽的订婚对象,因两人的婚事会促使两国结成友邦。后来签订的婚约亦保证玛丽会嫁给弗朗索瓦一世或他的次子,奥尔良公爵亨利。但后来亨利八世的首席顾问沃尔西成功透过其他方法保存两国的盟国关系,玛丽的政治婚姻也失去其目的。婚事再次告吹。
1525年,亨利八世送玛丽到威尔士边界区管辖当地,当然这是名义上的。她有自己的宫殿,建在拉德罗城堡之上,她还拥有许多威尔士亲王才有的皇室特权。维佛斯等人称呼玛丽为威尔士公主,尽管她从未受此封号。

青春时期
       随着玛丽的长大,她父母的婚姻逐渐陷入危机;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亨利八世急切想结束与凯瑟琳的婚姻并续娶。
1525年,亨利八世认定凯瑟琳不能为他生下男性继承人,并且和女侍官安妮·博林(又称安·波林)发生婚外情。亨利八世决心和凯瑟琳离婚,但凯瑟琳坚持认为自己是王后,拒绝与亨利八世离婚。于是亨利八世将凯瑟琳驱逐出宫。
       1531年开始玛丽经常由于月经不调和抑郁而生病,不过没人知道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压力,青春期还是顽疾并无定论。她不能见她已经被亨利驱逐出宫的母亲。
       1533年1月,亨利八世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英国国会随即立法脱离罗马教廷,大主教克兰麦接着宣布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
       1533年6月1日,安妮·博林加冕为英格兰王后。三个月后,她生下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凯瑟琳被褫夺王后的称号,并幽禁在一个下等庄园里,久病不愈。玛丽也因此被贬为私生女,不被允许和母亲见面。
       1533年12月,玛丽被命令成为同父异母妹妹伊丽莎白的女侍官。这段时期,玛丽的身体仍然抱恙。
       1534年春,亨利八世通过“王位继承法”宣布凯瑟琳的女儿玛丽乃是私生女。在各种场合,她的称呼是“玛丽·都铎”小姐,而不是公主。父亲对她百般排挤,她的侍女被撤换,然后她被驱逐出宫并软禁,被剥夺了一切称号。但她还是倔强的称自己为国王的合法的女儿,而不是什么私生女。这使得亨利八世十分愤怒。他取消了女儿所有可能的亲事,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是玛丽的表哥)和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他也是玛丽的表哥)。
       因此玛丽频繁的生病,连御医也“虐待”她。玛丽和亨利八世的关系日益恶化,他们三年不曾说话。尽管玛丽和她的母亲都在病中,但她仍然不能去见自己的母亲。
       1536年凯瑟琳病故之后,父亲亨利一直不批准玛丽出席葬礼,玛丽极为伤心。凯瑟琳被安葬在彼得伯勒大教堂,玛丽随后也在赫特福郡开始半隐居的生活。

成年时期
       1536年,亨利八世斩首了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同一名叫做珍·西摩的女侍官再婚。珍·西摩为亨利诞下王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珍·西摩于产后不久死去。由于玛丽答允当爱德华的教母,并出席及协助主持珍·西摩的丧礼,亨利八世便将玛丽召回皇宫内居住,并且重新赐给玛丽仆人。玛丽也没有善待童年至少女时期的伊丽莎白,玛丽更为安妮被处死一事幸灾乐祸,并称安妮为女巫。虽然安妮死去,但玛丽和父亲亨利的关系并没有好转。玛丽尝试透过承认父亲英国国教会最高领袖的地位以取悦他。
       1543年,亨利八世与第六位妻子凯瑟琳·帕尔结婚。在凯瑟琳·帕尔的劝解下。
       1544年,亨利通过第三次继承法案,重新赋予玛丽和伊丽莎白王位继承权,位置在爱德华王子之后。但两人仍然是法律上的私生女。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爱德华六世继位。由于当时爱德华年纪尚幼,政权落在以新教徒为多的摄政议会中,这些新教徒尝试使新教成为英格兰的国教。玛丽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宗教的差异是玛丽和爱德华之间的争执源头。

执政
       1553年7月,在玛丽的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因肺病去世以后,玛丽在英格兰枢密院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囚禁了爱德华任命的继承人简·格雷郡主。
       1553年10月1日,玛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是为玛丽一世。玛丽一世时期,英国恢复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玛丽一世甚至坑杀了超过300个新教徒,得到了“血腥玛丽”的称号。
       玛丽加冕后,为了避免王位落入其信奉新教的妹妹伊丽莎白手中,她同意了与表侄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儿子西班牙王子腓力(后来的腓力二世)的婚事。

晚年的玛丽一世

       1554年7月23日,两人首次见面,两天后便举行婚礼。根据婚约内容,腓力得到英格兰国王的称号,所有文件必须同时有腓力及玛丽二人的签名,国会也只会同时听命于两人联合的命令,甚至连货币上也同时雕有国王与女王的肖象。婚约也指明英国在西班牙有战役的时候,没有义务为西班牙提供任何军事援助。
       为了使腓力的头衔可与玛丽看齐,查理五世把那不勒斯及耶路撒冷的王位赠予腓力。玛丽因而成为那不勒斯皇后及名义上的耶路撒冷王后。
       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腓力继位,玛丽则顺理成章成为西班牙王后。婚后,玛丽一世先后两次出现假性怀孕,但终究她亦没有诞下任何子女。
       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她的同父异母妹妹伊丽莎白继位,是为伊丽莎白一世。
       虽然玛丽一世早已表明希望下葬于其母亲凯瑟琳的墓旁,但是,1558年12月14日,她被埋于西敏寺的一个墓内,伊丽莎白一世死后亦同葬于此墓。

为政举措
政治
        1553年,玛丽一世推翻了简·格雷的统治,成立了天主教政府。爱德华六世所立的宗教法也被玛丽一世废除。玛丽一世尝试说服国会废除亨利八世所立的新教法律。为了取得英国国会成员的同意,玛丽将亨利八世所没收的隐修院土地发还,这是因为新任的土地拥有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由于玛丽一世坚持嫁予西班牙王子腓力二世,国内新教徒借口再起暴动:简·格雷的父亲,坚称其女儿才是合法的英格兰女王。托马斯·怀逸则以拥立伊丽莎白之名,率领军队从肯特郡一直到伦敦才被打败。
       暴动被镇压后,简·格雷的父亲、丈夫及她本人均被控以高度叛国罪而处死。虽然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一世)坚持自己没有参与起义,但她仍然被监禁于伦敦塔两个月,随后则被软禁。

经济
      玛丽一世时期,英格兰面对最大的问题是安特卫普布料贸易的衰落。由于玛丽已经和西班牙联姻所以她不允许英国海盗打劫西班牙。为了扩大英格兰的贸易及挽救经济,玛丽继续依照诺森伯兰公爵的建议,在欧洲各地寻觅新的营商港口。

铜币上的玛丽一世

       1553年,玛丽一世命令英国远征队向东北方向航行,与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了贸易联系,并为英国商人谋取了极为有利的贸易优惠权。
       1554年,经玛丽一世女王批准,英国商人正式建立了“莫斯科公司”,专门经营俄罗斯,中亚,波斯一带的贸易。
       1558年,玛丽政府印刷了“税率表”,罗列了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这份税率一直沿用到1604年。

宗教
       1553年,玛丽一世推翻“九日女皇”简·格雷登上王位后,立即宣布恢复天主教,她宣称她不会强迫任何人跟随她的信仰。不过到了1553年9月底,一批宗教改革人士都被捕了。玛丽在1553年10月的第一次议会中宣布亨利八世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婚姻是有效的,并且废止爱德华六世的宗教法案。教会教义恢复到1539年的状态,例如重申神职人员不能结婚,结婚的牧师将被剥夺圣俸。
       玛丽一世颠覆之前都铎王朝君主拥护新教的局面。她在位期间,英格兰复辟罗马天主教。作为女王,玛丽拒绝承认父亲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的分裂,以及她弟弟爱德华六世所信奉的新教。
       玛丽一世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其中的激进分子,许多新教人士被处死。在她统治5年中,有300余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个敢于宣布她父母的婚姻为无效、她为私生女的克兰麦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则不计其数。
       第一批死刑执行发生在1555年2月初,2月4日处决约翰罗杰,8日处决劳伦斯 索德斯,9日处决罗德泰勒,约翰·琥珀,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麦入狱,并且被强迫见证瑞德利和拉蒂莫处以火刑。克兰麦宣布放弃自己的新教信仰,并回归天主教信仰,但是玛丽并没有赦免克兰麦。在坎特伯里大主教克兰麦处火刑的那天,他又宣布回归新教信仰。
       玛丽一世任命她从前的女教师的儿子红衣主教列金诺·保尔为大主教。爱德华六世所立的宗教法也被玛丽一世所废除。她还尝试说服国会废除亨利八世所立的新教法律。玛丽一世的宗教迫害持续了四年。

外交
        亨利八世于1542年建立的爱尔兰王国一直没有被天主教会承认,1555年,玛丽获得教皇诏书,承认她和菲利普是爱尔兰合法君主,因此教会接受了爱尔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在玛丽统治时期,英国殖民到了爱尔兰的中部地区,以减少爱尔兰的反抗。

军事
       1556年1月,玛丽的公公即查理五世逊位,腓力二世继位为西班牙国王,玛丽也就成了西班牙王后,不过两人依然分居。腓力二世在布鲁塞尔宣布称王,玛丽却还在英国。

玛丽和她的丈夫

       1556年2月腓力二世与法国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
       1557年3月至7月间,腓力二世回到英国劝说玛丽支持西班牙对法国开战。玛丽倾向于开战而她的幕僚则反对,因为这会中断与法国的贸易。但特伯雷大主教的侄子托马斯·斯塔福德在法国的帮助下入侵英国,这件事情促使玛丽下决心向法国宣战。这场战争让英国与教皇的关系紧张起来,因为教皇保罗四世和法国亨利二世是盟友。
       1558年1月,法国占领英国加莱。

人物评价
       玛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她享有真正的国王统治权利,而不是通过婚姻来做一个挂名的国王或者王后。玛丽一世勇敢而倔强,她的性格是由她悲惨压抑的早年造成的。
       玛丽一世为了在英格兰恢复教皇至上,放弃了教会的最高元首称号,玛丽也恢复了旧的异端法律来保障国家的宗教转换;异端被视为宗教和民事违法行为,为叛国罪。结果,大约300的异端新教徒被烧死 。玛丽一世因此被后世称为“血腥玛丽”。

轶闻典故
假孕事件
       1554年9月玛丽停经了,开始变胖,还有晨吐。整个宫廷,她的医生都认为4月底玛丽即可分娩,为此伊丽莎白被解除了监禁,并急急忙忙的被召进宫去见证整个生育的过程。
       在这个玛丽即将生个儿子的流言传遍欧洲之后,四月底伦敦主教区为玛丽的生产祈福。过了5月、6月玛丽没怀孕的流言开始流传开来,而玛丽的妊娠反应一直到1555年7月,在她的肚子回复原状之后,证实她并没有怀孕。威尼斯大使米歇尔讽刺说,“这就像放了个屁”。这在医学上称为假孕,可能是玛丽太想要个孩子的缘故。
       在发生了这么丢脸的事情后,菲利普离开了英格兰到了弗兰德斯与法国人打仗去了。玛丽心碎而抑郁,米歇尔被她的悲伤感动到,他写道:玛丽对他的丈夫有着异于常人的爱,她对他的离去感到无比伤心。
       1557年玛丽和菲利普见面之后,1558年3月玛丽又认为自己怀孕了。她颁令在她小孩年幼之际由菲利普担任摄政王。不过最终还是失望了,玛丽不得不接受伊丽莎白为自己的继承人。



3.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 Elizabeth I The Virgin Queen(1533-1603)

       伊丽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英格兰经历了许多考验,旷日持久的英西战争形势恶化、爱尔兰危机、埃塞克斯伯爵叛乱、农业歉收和饥荒、议会反专利权的风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机构的腐败,社会下层的贫困、流离失所的流民。这一切给这个辉煌时代染上黯淡色彩。伊丽莎白一世在其辉煌的建树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少得可怜的财富和庞大的债务。
       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伊丽莎白于1533年9月7日出生在伦敦的普莱斯提亚宫,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伊丽莎白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成为她的服侍者。
       1536年5月19日,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安妮·博林被判叛逆罪处死。伊丽莎白被宣布为私生女,从“伊丽莎白公主”变成了“伊丽莎白·都铎小姐”。
       1537年,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但是姐姐玛丽没有善待童年至少女时期的伊丽莎白。当爱德华接受洗礼时,伊丽莎白为爱德华献上白色洗礼服,将圣油涂抹在爱德华的身上。
       1543年,伊丽莎白年迈的父亲亨利最终娶了在宫廷任职的凯瑟琳·帕尔为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王后对玛丽和伊丽莎白两个公主都很好,让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龄的伴侣。受到王后影响,亨利八世和两个女儿玛丽、伊丽莎白和解。伊丽莎白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她可以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伊丽莎白在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其他教师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个新教徒。在凯瑟琳·帕尔王后的劝解下,1544年,亨利通过第三次继承法案,重新赋予玛丽和伊丽莎白王位继承权,位置在爱德华王子之后。但两人仍然是法律上的私生女。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爱德华六世继位。由于当时爱德华年纪尚幼,政权落在以新教徒为多的摄政议会中,这些新教徒尝试使新教成为英格兰的国教,因而伊丽莎白的王位继承人地位比较稳定。但是1553年,爱德华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后,与议会拟定了“继承案”,试图阻止国家再度落入天主教势力。爱德华任命他的表亲珍·格蕾(简·格雷)为王位继承人,将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都排除在外。

姐妹阋墙
       1553年7月,玛丽一世在爱德华六世死后,废黜了继任的简·格雷,成为英格兰的女王。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皈依,但内心仍然是一个新教徒。玛丽对此非常不满。
       1553年年末,托马斯·怀逸以拥立伊丽莎白之名,发动叛变,率领军队从肯特郡一直到伦敦才被打败。虽然伊丽莎白坚持自己没有参与起义,但她仍然被监禁于伦敦塔两个月,随后伊丽莎白被释放,但被软禁在一处庄园中。
       1555年4月,伊丽莎白被解除了监禁,奉诏入宫,陪伴自称怀孕的玛丽一世。而玛丽的妊娠反应一直到1555年7月,在她的肚子回复原状之后,证实她并没有怀孕。
       1558年3月,由于玛丽一世婚后长期无子,玛丽不得不接受伊丽莎白为自己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国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

加冕女王
       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伊丽莎白继位。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女王,是为伊丽莎白一世。大主教将王冕戴在伊丽莎白的头上。
       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为了巩固统治,缓和国内外的压力,女王采取了对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稳定了政治基础。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许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

即位之初的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统治期间出现了很多航海家,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德雷克、沃尔特·雷利和汉弗莱·吉尔伯特,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英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在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然而,她所采取的宗教兼容政策并没有彻底解决宗教冲突问题,导致女王统治后期清教运动不断,社会动荡。
       伊丽莎白一世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我观看,而且我沉默”。她喜欢投资于昂贵的衣服和珠宝,她经常骑在马背上参观国家地区,而不是坐着马车参观。
       慎于荣誉的颁发和显职的授与也是她在位期间的特征。在将近四十五年里,在英格兰只授与八个贵族头衔:一个伯爵爵位、七个男爵爵位;在爱尔兰只授与一个男爵爵位。她并将枢密院的成员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后来再降至十四人。

继承人选
       由于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子嗣。英国议会曾多次恳求女王尽早择婿,期望她为王室生养继承人。但是她说:如果她选择了外国王子,他会让英国无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如姐姐玛丽一世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婚姻);嫁给一个英国人会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
       伊丽莎白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是一个天主教徒,1567年被废黜,次年逃入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将玛丽·斯图亚特囚禁起来以保障玛丽无法威胁她的地位。1587年,伊丽莎白一世以谋反罪名将玛丽·斯图亚特处死。
       伊丽莎白一世的表外甥女凯瑟琳·格雷夫人,是亨利七世之女玛丽·都铎的外孙女,对王位有优先继承权。她和爱德华·西摩,第一代赫特福德伯爵的秘密婚姻激怒了伊丽莎白一世,她本人也于1568年被囚至死。
       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晚年,当她不得不确定她的继承人时,她越来越倾向她的侄孙,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苏格兰王詹姆士(后来的詹姆士一世)。但她从未正式命名他为继承人。

女王逝世
       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英国专制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巩固,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发展,初步夺取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这些都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死于伦敦的里士满王宫。由于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右面。她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 都铎王朝为斯图亚特王朝取代。

为政举措
政治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矛盾转折期:君主专权开始向议会主权转化;在封建经济形态中已萌生出资本主义的幼芽;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即位之初,伊丽莎白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富强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政治上强化专制王权,重用柏利勋爵塞西尔等大臣,逐渐把议会变成专制统治的工具。
       伊丽莎白一世于1559年利用议会通过法令重立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并与争夺其王位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进行长期斗争。
       1587年枢密院处死玛丽·斯图亚特,从而打击了内外天主教势力的颠覆活动,进一步巩固王权。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晚期,英国国内矛盾日益突出。长期战争使国家财政陷入新的危机。城乡人民反抗不断。爱尔兰局势恶化。特别是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的联盟渐生裂痕。资产阶级要求继续深入宗教改革,掀起清教运动。
       伊丽莎白一世对清教徒严加迫害,随意把许多商品专卖权赏给宠臣的作法不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遭到议会的猛烈抨击。她不得不在1601年向议会许诺停止出售有害的专卖权。
       伊丽莎白一世晚期,社会矛盾也反映在统治集团内部,1601年她不得不处死在伦敦谋反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

经济
       在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业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她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等。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
       向南,英国与北非、西非国家发展商业往来。1585年,英国成立了“摩洛哥公司”。1588年,又成立了“几内亚公司”。这些地区垄断性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非洲,从事不平等的贸易掠夺,乃至贩运黑奴。
       向东,英国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打通了与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贸易。
       1571年,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580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三世表示愿意与英国通商。于是,伊丽莎白女王于1581年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期限为7年。而且,女王本人也向该公司秘密投资4万英镑,占了该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英国通过“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
       英国的殖民贸易触角开始伸向东方的印度,1600年,伦敦商人在伊丽莎白女王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国家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

宗教
宗教改革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采取了对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
       女王的宗教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伊丽莎白女王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中立的形象:既不是一个新教者,也不是一个天主教徒,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处理国家事务。
       第二个阶段:恢复以前玛丽一世女王曾提出所有宗教政策。
       第三阶段:伊丽莎白女王力求使英国国教的信仰纲要符合当时国内国际的客观情况,将爱德华六世1552年所修订的《祈祷书》加以修改,命令在全国各教会的神职人员中强制实行,任何人不得违犯。

清教运动
       虽然伊丽莎白女王在法律上使国教完全复兴,重新确立了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的改革成果,但这种温和宽松的气氛并不能够真正消解各种宗教主张和派别之间的潜在抵触。
       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极其不彻底,这在伊丽莎白执政晚期更能体现出来。天主教的复辟势力在英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新教的激进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也同样处于受压抑的状态。资产阶级要求继续深入宗教改革,掀起清教运动。清教徒与国教会之间激烈的争论和冲突,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一直持续至詹姆士一世时期。

文化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实行开明宽容的政策使文学艺术大力发展,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莎士比亚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正值英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因此在文学史土称为“伊丽莎白时代”。这是一个英国诗歌、散文、戏剧空前繁荣的时期。文学,尤其是诗歌和话剧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一样,也自己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一些伊丽莎白生前的演说和翻译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军事
        随着西班牙日益成为英国海外扩张的主要敌人,伊丽莎白一世纵容弗朗西斯·德雷克等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船只和殖民地,1585年又直接派兵援助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1588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但在科伦纳·里斯本远征后英国失利连连。与西班牙人媾和成为伊丽莎白一世迫不及待的愿望。伊丽莎白一世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海上的战争不得不采取股份制形式,旨在调动私人的积极性,但是,利润对他们的吸引力远大于伊丽莎白一世的海洋战略,导致制胜良机一次次丧失。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604年,双方打成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国并未能占上风。
       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九年战争。但伊丽莎白政府的政策保证了英国的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国家财力,减轻了人民负担,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

外交
       在对外关系上,伊丽莎白一世初期采取使法国和西班牙两大强国互相牵制的政策,使英国一度较少卷入欧洲大陆纠纷,有利于增强国力。
       伊丽莎白女王基本上选择了对法国和解的政策。英国与西班牙的冲突来得较晚,却很激烈,特别在伊丽莎白统治晚期表现得最明显。

人物评价
       伊丽莎白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在她当政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曾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是名义上的角色,英国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轶闻典故
星期五不吃鱼
       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语中出现了一个新 成语叫“eat no fish”(不吃鱼)。
       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1558―1603在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处理遗留的宗教问题。她带领英国干脆利落地又转向了新教:在1559年,就很快颁布了新的《至尊法案》,重立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重申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
       1571年,她又促使国会通过作为英国国教会官方教义的《三十九信条》,最终确立了英国国教。作为《三十九信条》中的一项规定,英国国教会摒弃了天主教星期五不准吃肉(在天主教里,星期五不能吃肉,就吃鱼)的斋戒。《三十九信条》在英国历史上意义重大,它一直沿用到今天。
       英国的许多百姓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站在伊丽莎白一世一边与天主教划清界线,他们的一项标志性的做法和口号是“星期五不吃鱼”。
       “星期五不吃鱼”又缩略成“不吃鱼”。在伊丽莎白一世为正统的社会里,“不吃鱼”就成了一种与政府保持一致的标志,于是在英语中,“不吃鱼”就成了表示拥戴政府的行为,“不吃鱼的人”就成了“忠于政府的人”以至于成了“诚实可信的人”的同义词。

婚姻外交
       伊丽莎白一世在世时就以“The Virgin Queen”( “童贞女王”)著称,她一生都保持独身没有结婚。不过她年轻时,因为没有出嫁,所以对别人的追求从不拒绝,也不同意,做无表态状,这样在国际上拉扯着各方关系在,她利用她未婚待嫁的身份,对先后向其求婚的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法国、瑞典等王室虚与委蛇,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在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强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



4. 同性恋女王玛丽 | Mary II(1662-1694)

       玛丽二世(Mary Ⅱ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荷兰王后、英国女王。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长女,荷兰执政、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妻子和共治者(在英国)。

早年生活
       玛丽二世(英语:Mary II,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自1677年11月4日起出任奥兰治王妃,自1689年2月13日起出任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女王,至驾崩时为止。
       身为新教徒的玛丽靠着光荣革命而登上王位,因为当时他父亲詹姆斯二世及七世在国内坚持恢复罗马天主教,在1688年底被英格兰人所废。
       1689年,玛丽与其夫婿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亦是玛丽的大表兄以及荷兰执政)一起登基为女王与国王。原本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并不应该当上英王,但借由玛丽登基的契机,他以武力为后盾,迫使英格兰议会同意他的加冕(交换条件是签署《权利法案》)。
       玛丽在1694年死后,威廉便成了英伦的单一统治者。史学界普遍将夫妻俩的共治称做“威廉和玛丽”。
       玛丽并不热衷于统治,当丈夫威廉留在英格兰时,她总是退居幕后,把大部分的权力让与威廉;然而,当威廉到海外忙于军事战役时,玛丽仍旧得独自统治英伦,事实证明她是一位强大、果决、有力的统治者。当威廉动员英伦人物力进行反法的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时,他发现自己在英伦的合法性不足,只有依靠广受人民爱戴的玛丽,才能够有效地在议会发挥影响力,进行扩军加税。玛丽身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国教会的事务十分积极、活跃;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了1660年代以来的不良风俗。史学家认为,尽管她与丈夫共有王位,玛丽主要仍是独自行使其权力。

卡斯帕·内切尔于1676年绘制的《玛丽公主》

       玛丽二世是英国詹姆斯二世和安妮·海德王后的长女,她还有个妹妹,就是后来的安妮女王。玛丽二世并不是个理想的公主,虽然公主颇有姿色,但并不循规蹈矩。她有个不为人知的隐私,就是同性恋。她热恋的对象是王家鹰苑管理员的女儿弗兰西丝·阿斯普利。在一连串情谊连绵的信中,玛丽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她对弗兰西丝的爱情,但她显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性别,而是口口声声地称对方为“丈夫”。但是这段恋情无奈的,也如意料之中的结束了。
       玛丽和弗兰西丝的恋情一方面由于后者的冷漠而告终,一方面也是因为父王的压力。当她知道自己要嫁给那个身患哮喘的表兄奥兰治王子威廉的时候,她整整痛苦了一夜。不过她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他们成婚之后玛丽随荷兰王子回到荷兰。她试着去爱那个弱不禁风却聪明绝顶的丈夫,好在后者对她也算全心全意。

夫妻共治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防止天主教复辟,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未流血的革命(亦称光荣革命)。此间,玛丽支持威廉进犯英格兰,并于次年春随丈夫开进伦敦,结束了父王的统治。同年4月11日,她与丈夫签署了权利法案,两人共同统治英格兰,威廉号称威廉三世,她号称玛丽二世。在后来威廉辗转于爱尔兰和欧洲大陆指挥作战对抗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时候,她即在枢密院的辅弻下,以自己的名义主理朝政。
       在独立行政期间,玛丽活跃于英国国教会,以奋勉于政务和强大果决著称。尽管威廉拥有大部分权力,但除了军事,在英国众多事务上主要还要依靠她来处理。后来她还自封为法国女王。因她待人彬彬有礼,性格温文尔雅,故一直得到丈夫的百般爱慕。与妹妹安娜素来关系不和,据说是由于她把安娜朋友的丈夫马尔伯勒公爵约翰·邱吉尔以暗通詹姆斯二世的嫌疑定作反叛罪造成的。
       1694年,玛丽二世死于天花,时年32岁。



5. 贤明女王安妮 | Good Queen Anne(1665-1714)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又译为安女王。大不列颠王国女王、爱尔兰女王(1702-1714年在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个国王。1688年光荣革命时被推翻的英国天主教国王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二世的妹妹,英国国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小姨子。1702年,她的姐夫威廉三世死亡,安妮以斯图亚特家族的身份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对法国发动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4年英国占领了法国的盟国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控制了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贸易。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无嗣。英国议会为了防止天主教教徒继位,选出詹姆斯二世之祖父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的儿子汉诺威选帝侯路德维希继位,称乔治一世。英国汉诺威王朝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结束。

人物简介
       安妮(Anne [æn])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他们夫妻恩爱,与人无求,与世无争。安妮的一生非常不美满,生了17个儿女,但是个个都短命。
       1688年威廉率军入侵英格兰的时候明显地是出于康普顿主教、约翰·丘吉尔和萨拉·丘吉尔的安排,他们都支持威廉。安妮和玛丽都是新教徒,反对其父用专制手段使英格兰天主教化。两个女儿的背叛对詹姆士的打击很大。詹姆士亡命之后议会决定威廉有生之年统治英格兰,安妮也默认了,她的继位权就被推迟到假定威廉死后无嗣。她搬进了自己的柯克皮特宫,也就是现在的唐宁街所在地。 但是安妮却与女王的关系紧张了近5年。原因是被封为马尔博罗伯爵的约翰·丘吉尔自恃征服爱尔兰战功累累,尤其是光荣革命中功勋卓著,嫌酬劳太小因而对国王搞阴谋,而萨拉却保持与安妮的亲密关系。而且安妮还曾对背叛父亲感到内疚并可能给父亲写过悔过信。威廉对马尔博罗还算宽宏,他曾将马尔博罗撤职并囚禁在伦敦塔。这时的玛丽当然与丈夫站在一边,她嫌弃此时的安妮还与萨拉·丘吉尔那么亲密。但是安妮拒绝辞退萨拉,只好与国王和女王断绝关系。玛丽死后威廉与安妮和解,并重新宠信安妮和约翰·丘吉尔。萨拉生了四个儿女,长女嫁给了威廉国王倚重的大臣西德尼·戈多尔芬的独子弗朗西斯。安妮登基后任命萨拉为后宫总管。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

人物生平
       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登基时患有痛风,由于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行动时需要乘坐轮椅或者拖车。她的主要消遣是玩纸牌、品茗和观赏园艺。安妮的可以说是一位问心无愧的女王——尽管有个人偏见,她也是英格兰教会的坚强支柱,她从个人私房钱中拿出钱来建立对贫穷教士的赐赠基金。
       如同威廉三世,安妮开始也试图用无党派或者全党派的内阁治理国家。马尔博罗在1702年对法兰西开战时统帅英吉利和荷兰的陆军;戈多尔芬在马尔博罗的建议下被安妮任命为财政大臣,他们都是无党派人士。但是安妮倾向于喜欢托利党人,因为:托利党人是英格兰国教的热心支持者;托利党人主张王家特权。安妮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卷入大联盟对法作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马尔博罗指挥军队在大陆对法作战,但是极端的托利党人对他的批评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崇尚海军作战,而不喜欢王国根据盟约在大陆上打消耗巨大的陆地战争。安妮对此非常反感,他不但封马尔博罗为公爵要议会给他一笔可观的长期收入,并在其取得胜利的时候赏赐给他王家庄园。安妮还将马尔博罗的主要批评者、王叔罗切斯特伯爵革职;托利党的领袖诺丁汉伯爵也辞去国务大臣职务,并由下院议长罗伯特·哈利取代。这样马尔博罗、戈多尔芬和哈利成为一心要赢得战争的“三执政”。1705年大选后女王革去另外三个托利党领袖的职务,并在萨拉的压力下任命萨拉的另一名女婿桑德兰第三伯爵担任驻维也纳大使。
       安妮极受个人偏见的影响,他不能容忍桑德兰这样的极端辉格党人;喜欢哈利这样的温和托利党人。对辉格党在下院强迫她接受桑德兰为国务大臣很不满意。马尔博罗和戈多尔芬确信如果要赢得对法战争的胜利就要吸收辉格党领袖进入内阁以加强辉格党人在议会的支持。而哈利队统一苏格兰做出过杰出贡献,哈利坚信中央联合政府的优越性,而且他通过女王侍女的协助,他能够觐见女王并对女王施加影响,这让马尔博罗和戈多尔芬非常不安。戈多尔芬和哈利争宠的高潮是哈利去职,因为安妮仍然想依靠马尔博罗的军事天才取得对法战争的胜利。
       1708年5月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的多数党,女王被迫接受清一色的辉格集团进入内阁。尽管马尔博罗又在奥德纳德取得大捷,但是这一年对安妮来说仍然是悲惨的一年。10月她心爱的丈夫去世;她不信任政府中的任何成员;因为萨拉对她太过放肆,而且长期不到宫中,并一心一意搞亲辉格党人的宣传,她与萨拉·马尔博罗分手了。
       1709年,开始王国战争越来越厌恶,女王也表现出这种情绪。此时的女王还半信半疑的相信教会“很危险”,而且她不能任命自己喜欢的主教,因为他们常是高教会派。1710年亨利·萨谢弗雷尔教士因为肆无忌惮的攻击辉格党对1688年革命的处理而受审,最后被判有罪,但是被处以轻罚,这在政治上引起反响。哈里秘密与女王接触,提出女王应该从极端的辉格党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此女王勇敢地解除了戈多尔芬的职务。但是后来女王又感到后悔。此外由于法国人的出色抵御,马尔博罗指挥的军队伤亡惨重。因此亲圣公会和反战情绪在1710年大选中表现出俩,托利党获得压倒性胜利。安妮在1711年解除了萨拉的所有职务,马尔博罗也在年底被解职。哈利复职了,而野心勃勃的托利党人博林布鲁克子爵致力于与法国单独媾和。为了议会能够通过和约,安妮一次册封12名托利党贵族。1713年开会时,他想议会通报了乌德勒支条约,这一和约对英国有利。接着进行的另一次大选,托利党人再次获胜。
       1713年哈利被革职,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鲁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继承。安妮也不再信任博林布鲁克,她开始信任老朋友、辉格党的什鲁斯伯里伯爵。1714年8月1日女王去世。

人物评价
       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的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合并,称大不列颠王国,奠定了乔治三世时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维多利亚女王时的大英帝国的基础。是她在位期间议会选举和政党竞争才第一次真正具有重要意义。她先支持一个联合政府,继而支持一个温和的辉格党政府,继而勉强接受一个清一色的辉格党政府,最后批准一个媾和的托利党政府,她理解并顺应大多数臣民的感情。



6. 欧洲祖母维多利亚 | 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她是乔治三世国王的亲孙女,爱德华王子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的姐姐维多利亚公主的独生女,其父爱德华王子英年早逝,维多利亚一直被亲舅舅利奥波德一世抚养到十八岁。伯父威廉四世驾崩后,维多利亚公主即位为王。她在位的期间(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人物生平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于1837年6月20日继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1876年5月1日加冕为英国女皇。1897年英国为女王在位60周年举行庆典。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由于这一时期英国迅速地向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但“维多利亚时代”却一直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维多利亚只有8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猎中染上风寒后去世。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维多利亚的伯父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当时她18岁。维多利亚迅即登基为英国女王。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维多利亚收到继位的消息1837年

失落童年
       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宫。为了让孩子在英国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父亲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11.2-1820.1.23)是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他对这个结实健康的头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对母亲来说,这个女婴是个特别的孩子。爱德华公爵的妻子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8.17-1861.3.16)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但只有这个小女婴未来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的童年远称不上无忧无虑。她只有8个月大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个星相家曾对他说,王室中很快会有两个人死去。爱德华做梦也没有想到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给妻儿的只是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她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

1835年维多利亚的自画像

       11岁那年,维多利亚第一次知道了怎样的辉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好恶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

王位功勋
       维多利亚女王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1837年 6月20日登基,时年十八岁。即位初年,她积极参与朝政,和首相墨尔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倾向于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格格不入。
       登基,时年十八岁。即位初年,她积极参与朝政,和首相墨尔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倾向于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格格不入。
       1846年以后,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顿辞职。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维多利亚在1876年加冕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雷利去世后,开始信任索尔兹伯里。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婚姻状况
       1837年6月20日,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婚礼

       1839年,女王的婚姻大事被提上了日程,维多利亚认识了比她小三个月的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他们于1840年2月10日举行了婚礼。婚后女王夫妇共育有九个孩子,但由于维多利亚本人是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幼子利奥波德王子是血友病患者,五位公主虽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爱丽丝公主和幼女比阿特丽斯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了可怕的后果,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逝世

晚年的维多利亚女王照片

       1900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去了怀特岛(Isle of Wight),她和已去世的丈夫阿尔伯特喜爱的地方。许多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他们身边围绕着可爱的年幼儿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女王写下了遗嘱,写下了自己葬礼的细节,她吩咐死后给她穿上白色的衣裙。
       1901年1月22日,一个历史时代结束了,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在她弥留之际,守护在她身边的有她的儿子,也是她的继承人威尔士亲王,当时他已决定以爱德华七世之名继承王位。在女王床前的还有包括她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在内的其他后代。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在海外不断扩张新国土,形成了“日不落”大英帝国,并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皇。在她的统治下,国家的稳定和尊严使君主制又得人心。她在全世界的大多数臣民差不多都是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下的不列颠出生的。
       1837年当维多利亚继位时,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少女。婚后她对丈夫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爱情弥笃,她依赖他并采纳他的意见。1861年丈夫去世,她悲痛欲绝。普遍认为在其后的40年中,她始终怀念着他。

政治生涯
鸦片战争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为了满足国家寻找原料地和销售市场的要求,英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领。1840年英国占领了新西兰,这标志着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形成。英国对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始于茶叶、丝绸的贸易,但是这些商品是英国市场上的奢侈品,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的产品毫无用武之地。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倾销鸦片。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政府的倾销政策,1840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遂始。

听从统治
       维多利亚时期,是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最辉煌的时期,为了扩张领土,英 国不惜使用一切手段。1857年,英法两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统治权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但是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法国只能乖乖地退让。次年,在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这可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英国还让俄国在1877年~1878年与土耳其的战争中的胜利果实几乎化为乌有。当时,俄国军队离伊斯坦布尔只有一步之遥,俄土双方签订协议,将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土地归属俄国。而维多利亚不希望看到俄国势力深入到巴尔干半岛,她以武力和外交双重施压,迫使俄国做出退让。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英国的经济迅速成长,不断繁荣强大。女王登基的时候,英国只有几条铁路,但她去世的时候,英国已经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为了展示英国的昌盛和强大,第一次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开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在文化和科学方面,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由于经济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逐渐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敦街头出现的白炽灯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候实现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国已经实行对所有小孩进行免费教育。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也是在她刚即位不久发生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包括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的维多利亚纪念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塞舌尔群岛的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还有很多很多。

个人生活
懵懂初恋

少女维多利亚的旧爱-年轻时的亚历山大二世

       维多利亚女王的初恋情人是俄罗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1839年,21岁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周游欧洲时抵达英国,1839年5月7日,亚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初次见面,当时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值20岁的生日。初次见面,身穿军装的亚历山大二世的英俊潇洒就深深的吸引住了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在6点40分左右,我见到了皇储,他在我的窗前行礼,我们在圣乔治大厅用餐,皇储挽着我进入大厅,我真的爱上了皇储,他是那么亲切友好的一位年轻人,我们一起跳舞,一起大笑,一起分享快乐时光,我以前从未如此快乐过,我于2点半上床睡着,但兴奋得直到5点才睡着。”
       第二天这对恋人再次相见,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皇储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快乐的日子,我想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真的很爱这位可爱亲密的年轻人,他的微笑非常迷人。“
       英国逗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亚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共坠爱河,他们一起看赛马,一起在白金汉宫跳舞,并曾有多次私人约会,有一次在剧院亚历山大二世还独自进入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包房,呆了半个多小时。维多利亚女王曾十分激动不安的告诉顾问的妻子,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深情的俄国皇储。
       然而维多利亚女王对亚历山大二世的爱意却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墨尔本勋爵十分明确的表示反对英国与疯狂扩张的俄国产生任何瓜葛,要求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
       另一方面远在俄罗斯的尼古拉一世沙皇也听说了这对恋人的爱情,他要求亚历山大二世返回俄国。在国家利益和政治考虑的双重压力之下,这对恋人不得不痛苦的选择放弃爱情,分别那天,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皇储紧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是那么温暖,他看起来很苍白,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脸,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与这位深情可爱的年轻人的分离使我感到非常悲伤,我是真的爱他。”  
       这对恋人在此后的35年间一直没有再次相见,直到1874年亚历山大二世再次拜访维多利亚女王,二人才再次相见。
        维多利亚女王与旧爱亚历山大二世的爱情最终在国家政治利益的考量下以失败告终,不久,她宣布与母亲和舅舅安排的结婚对象――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结婚。 

真命天子
       阿尔伯特,1819年8月26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是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的小儿子,哥哥是欧内斯特。当他7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母亲因为通奸,被送到瑞士居住, 并且禁止见她的孩子。阿尔伯特在波恩大学受过教育。在1840年,他娶了他的表姐维多利亚女王为妻。
       他们都出生于1819年,只相差三个月,是至亲的表姐弟。维多利亚的父亲肯特公爵是英国乔治三世国王的第四个儿子,在她八个月时就去世了。她的三位伯父——乔治四世、约克公爵和威廉四世都没有合法继承人,所以她在威廉四世死后继位。维多利亚的母亲和利奥波德早早就筹划好了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婚事。阿尔伯特从未对自己的婚姻作过它想。年轻的女王起初却心怀抗拒,不想放弃在终身大事上自己作主的权力。他们的婚姻最终成为英国王室历史上无可匹敌的爱情传奇,但这传奇并不像王子和公主的童话那样完美。
       他与她在1836年初相遇,都是17岁,两个人要多不同就有多不同。维多利亚当时还是被母亲管得很紧的公主,她来自一个以无教养和爱吵架的作风著称的汉诺威王朝,继承了她的家族的特点:顽固、不忍耐。她非常有主见。阿尔伯特却是美德、才学与自律的楷模,与他的父亲科堡公爵及哥哥欧内斯特完全相反。他很聪明,并在语言、文化、哲学、音乐以及所有其他作为一个理想的王子应该学的方面受过极好的教育。
       谈到结婚,维多利亚是十分的厌恶而且恐惧,她甚至听也不愿意听。她不止一次地对梅尔本勋爵说:“此时,我的情绪对结婚十分反感”,谈到与阿尔伯特的事,她在给舅舅的信中说:“我们之间并无婚约。”即便她喜欢阿尔伯特,她“今年也不能最后定约,因为最早,这种事情也要等两三年以后再说”。她还说她“非常讨厌”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并且声称,如果她不喜欢他,她也十分渴盼能得到理解,她并没有负约的疚愧,因为他们之间从未有过“任何约定”。这分明是一条缓兵之计,她已在为自己寻找退路。而对梅尔本勋爵,她说得更加明白,毫不掩饰,她告诉他说自己“不怎么想见阿尔伯特,因为整个事件是桩讨厌的事”。
       不管维多利亚是如何的逃避,阿尔伯特的造访却如期而至。这一年的10月10日晚上,奉利奥波德舅舅的安排,阿尔伯特在哥哥欧内斯特——萨克思·科堡大公的继承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温莎。
       第二天是星期四,早上,阿尔伯特和欧内斯特终于来拜见女王。女王默默地伫立着,两位王子依旧是那么漂亮、英俊、风度翩翩。这使她回忆起几年前那三个星期的快乐时光,划船、骑马、画画、弹钢琴,那坚实的臂膀与宽阔的胸膛。是的,他们真的再见了,但他们的分离却是太漫长太漫长,这漫长的分离几乎使她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所有的记忆重新召回。她仔细地打量着眼前两位青年,特别是阿尔伯特,她感到十分的惊奇,阿尔伯特不仅保留了少年时代的风采,而且岁月又给他添加了几分成熟与稳重,还是那张俊美的脸,只不过在嘴边上出现了纤细的髭须,白皙的脸上也散布了稀松的颊须,而身量也更加高大匀称,阿尔伯特完完全全已经是个成熟的男子汉了。女王竟有些激动起来,她那少女时代用沙筑的堡垒竟是如此的脆弱,仅仅在一刹那间便轰然坍塌。所有的厌恶与恐惧在眼前这位英俊青年的那双蓝眼睛的光芒照耀下,在那张迷人的嘴边的微笑中烟消云散。他们一块儿骑马,一块儿跳舞,一块儿谈天,一切是那么的完美,她仿佛被引进了一方全新的领地,在这片领地丝毫也找不到梅尔本勋爵的影子,她得以在比较中获得对于过去生活的反省:那些快乐,那些依恋原来只不过建筑在一种肤浅的消遣之上,它们是多么的矫情。两三天的时光一晃即过,星期日的早晨,当她重新站在梅尔本勋爵的面前时,她似乎重新变了个人似的,那份幼稚、那份期盼、那份崇拜的表情已全然不见,代替的是更多的坚定与成熟:“我已大大地改变了对结婚的看法,我已经决定和阿尔伯特结婚。”下一个早晨,她单独召见了这位表弟。这一次女王把帝王的尊严和规矩全然抛在脑后,她深情地说:“假如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和我结婚),我将无比幸福。”
       阿尔伯特紧紧地拥抱了女王,他的拥抱是那么的亲切温柔,维多利亚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的感觉之中。
  “你是那么美好,我不配与你结婚。”
  “别说傻话了,亲爱的,我太高兴了,我非常乐意与你白头偕老!”
  阿尔伯特确实有理由让维多利亚倾倒,或者说,维多利亚的选择是无比的正确。尽管女王此时的选择更多地只是出于一种直觉,出于对阿尔伯特诸多表面特质的无比倾慕:他的英俊美貌与迷人的气质。阿尔伯特出生于1819年8月,比他的表姐维多利亚晚生三个月。萨克思·科堡·哥达的弗朗西斯·查理斯·奥古斯特·阿尔伯特·伊曼纽尔是他的全称。阿尔伯特在外貌上继承了她母亲——一位活泼美貌妇人的所有优点:金色的头发,碧蓝的眼睛,彬彬有礼而又朝气蓬勃。
       和他的哥哥欧内斯特比较起来,阿尔伯特从小就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主见并能恪守不渝的孩子,在兄弟间无数次的游戏与争吵中,弟弟总是占着上风,在外人看来,他们的身份应该颠倒过来才合乎常情。阿尔伯特的品行在科堡深得人心,他聪颖机智而又吃苦耐劳,他所在的公国饱经战乱、弱小无势,而大公又并不富有,他从小便是在一种朴实无华的环境中成长,这样的一种朴实无华使他甘愿地接受那个时代热忱道德观的感召:诚实、坚韧、求善求真。还是11 岁的时候,当他的父亲试着询问他今后的打算时,他的回答使这个饱经风霜的公国统治者大为惊讶:“我要做一个善良有用的人”,他说,朴实简洁的语句里蕴藏着一个孩子对于未来人生职责与目标的自觉,而这种自觉正是那个时代的最高风范。我们不禁想起,在维多利亚第一次明白自己将成为英国女王时,她的回答也几乎如出一辙:“我要做个好人”,这难道是一种偶尔的巧合,或者说仅仅用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能解释的一切?从这里我们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若干年后,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的结合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成为整个国民生活之典范决不是一种偶然。
       和维多利亚一样,阿尔伯特在坚信礼上的表现也是那么的出色,那么的令人难忘。坚信礼上援用古例在城堡的“巨人厅”公开举行,由于阿尔伯特从小的气质与风范已深入科堡每个人心中,所以坚信礼上牵动着朝野所有的人。大批热情的官吏、牧师、公国各村镇的代表以及形形色色自发前来的观众一齐涌来,场面热闹非凡,大公和太夫人、符腾堡的亚历山大和欧内斯特两位王子殿下、莱宁根大公、霍恩洛伊·朗根堡大公夫人和霍恩洛伊、斯林福斯特大公夫人都出席了仪式,大厅的后方设置了一个简朴然而装饰典正的讲台、内庭牧师雅各比博士端坐中央,合唱队高声唱过赞美诗《圣灵降临》的第一节后仪式开始了。雅各比博士开始提问,由王子做答。博士的提问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与考虑的。这些问题都并非一个简单的“是”与“不是”所能回答,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与阐释,其目的是让观众能够更多地、更详尽地了解青年王子的观点。阿尔伯特的回答坦然、果断、精确,特别是那些精妙的到处都闪烁着个性的阐释中,蕴含着一种深切的情态与充满自信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紧紧地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从达官显贵到普通平民。当问到世袭的王子是否打算忠于福音派教会时,王子的回答只是一个“是”。但他又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补充:“我下定决心永远忠于公认的真理。”永远忠于公认的真理,这正是阿尔伯特所有美德的起点与基石。
       博学多才是阿尔伯特另一优秀品质,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孜孜以求地去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从骑马、射击、击剑、狩猎,甚至是小小的恶作剧到音乐文学、形而上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数学、生物学等几乎是无所不能。传说,他每次捕猎远游,都要带回一大堆动植物标本以丰富其自然知识;他曾经成功地模仿一位教授在奔跑中突然跌倒然而无可奈何地找眼镜的模样,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他17 岁时开始潜心钻研德国文学和深奥的德国哲学,他曾做过一篇论文《论德意志人的思维模式及德意志文明简史》,他企图以此事“反省我们时代的弊端,吁请所有的人从自己做起以矫正这些弊端,并由此而为别人树立起一个好榜样。”他对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强烈兴趣,在他以后作为女王助手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838年的意大利旅行中,佛罗伦萨的美术馆与风光令他赏心悦目,在和教皇格里高里十六世的一次会见中,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征服了这位傲慢的教皇。教皇试图在年轻的阿尔伯特面前展示自己的博学,他谈起了艺术,特别谈起了古老的希腊艺术,他说希腊人的艺术是从意大利西北部的伊特拉斯人那里传过去的。“不!”阿尔伯特的果断而简洁的声音遏制了教皇无休无止的长篇大论:“他们的艺术是从埃及传入的,因为⋯⋯”然后便是滔滔不绝的旁征博引。高傲的教皇看着眼前这位朴实的青年,也不得不彬彬有礼地颔首默许。

       不仅仅是艺术,阿尔伯特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极其强烈,1852年他成功地构思、举办的规模庞大的集中了当时几乎是 全世界各国的在原材料生产、机器制造、机械设计、厂家制作以及在应用与造型艺术等各方面所能生产的各种先进的样品的万国博览会,便是最好的注脚,在布鲁塞尔他曾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教授阿道夫·葛德莱。他的对或然律的研究与应用深深地吸引了阿尔伯特,他很快与这位数学教授成为了终身朋友。关于阿尔伯特的好学,有这样一则轶闻,在佛罗伦萨的一次舞会上,人们发现他对那些高贵娴雅的淑女们毫不在意,而是沉浸在与博学的著名历史学家加波里先生的交谈之中,这样的一种不合时宜竟一时传为美谈,当时站在他身边目睹了这奇特一幕的斯都加厄大公说:这是位多么值得夸耀的王子,在他面前,漂亮的舞伴即使在舞台上也比不过博学的学者。这样的一位杰出的青年,对于维多利亚并没有表现过多的热情。尽管从一来到这个世上,他的外婆、科堡的大公和太夫人,公爵,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奥波德王就把他与维多利亚放在一起来谈论。还是3 岁的时候起,甚至他的保姆也经常对他说“英国的小小五月花”(维多利亚生于五月)将成为他的妻子,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从小对异性就有一种本能的厌恶。5 岁的时候,在一次儿童舞会上,别人将一个小女孩领到他面前来做舞伴,他厌烦恼怒地叫闹起来,虽说后来他学会掩饰自己这方面的情感了,但这种情感却依旧未变。
     也许这应该归过于他那深爱着的漂亮的母亲?在他的印象中,母亲是美丽而温和慈爱的,但是在5 岁时,他和母亲便永远地分开了。传说大公是个风流之人,而公爵夫人也学了丈夫的样子,她与一位宫廷大臣混上了,然后便是分居、离婚而最后隐居巴黎直到1831年郁郁寡欢地离开人世。诚实善良的阿尔伯特无法接受这份情感的打击,他被无垠无尽的矛盾的情感所吞噬——一面是对母亲的绵绵不绝的思念,另一面又对母亲的丑闻抱着莫大的羞耻。于是他逃避所有的女人。
       使阿尔伯特对维多利亚并不十分在意的另一个原因是阿尔伯特对于政治毫不感兴趣,他从不读报,他渴慕的是一种悠闲自在的艺术化的生活,他不像利奥波德,他没有舅父的执着的野心,也缺乏他那追求自身伟大的自负,他善良纯正,聪明而又有教养,但这一切按常规将更多地把他导向一个个性清高而无足轻重的人,一位热心文化却用心不专的艺术爱好者,一位毫无影响或权威的宫廷附庸,很显然,做一个女王的丈夫,这个在他人看来最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位置对于阿尔伯特并没有多少的诱惑。
       更何况,他已知道,此时的维多利亚正满怀崇拜地仰视着她的梅尔本勋爵,所以,当1839年10月他被安排前往伦敦时,他已打定主意彻底退出此事,他对一位朋友说,再不会有什么能引诱他去做那暧昧的等待,他将立即结束这一切。
       与维多利亚的情形几乎一样,当他与他的那位漂亮娇小的表姐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时,整个的局面都完全被改变了。面对眼前的这个女人他竟不曾涌起丝毫的厌恶,甚至心灵深处那股从来不曾涌动的陌生而热烈的情感却一下奔涌而出,泛滥在他整个身心,在维多利亚的臂弯里,他发觉自己无可抗拒的命运已经毫无余地的确定下来了。“我愿意与你结婚,亲爱的⋯⋯”他的声音里流淌着无限的幸福。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这对年轻的男女在碰到一起时,刹那间改变主意,而决心永远携手而行?如果肯特公爵在世,他也许又该去找那个吉卜赛预言家了。也许,他是对的,命运总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不可抗拒。
       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阿尔伯特亲王在女王中年时代去世,这时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的普遍敬重,大臣们也开始主动询问她的意见。然而,丈夫的去世让女王郁郁寡欢,她曾长时间离开伦敦隐居,即使公开露面,也不戴王冠,而总是一种寡妇的打扮。由于维多利亚长期隐居,导致首相无法事事请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权力渐渐增大,促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趋完善。
维多利亚女王经历长时间的离群索居后,1870年代后期,她重新活跃起来,1897年举国庆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庆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穿上了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了全场。而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她的这一惊人之举,在令人惊艳之余,更迅速成为一大风尚广泛流传,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也逐渐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白色婚纱代表内心的纯洁和孩童般的天真无邪,后来逐渐演变为童贞的象征。
       一战后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使婚纱的风格大大地改观,逐渐出现了短裙设计的婚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为二战的缘故,新娘的结婚礼服转为简单朴素,许多母亲也将自己的婚纱当做传家宝,传给女儿当嫁妆。

晚年挚友
       约翰布朗是女王和夫君生前的好友。在阿尔伯特王子去世后,女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仍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于是她的子女们便把约翰布朗介绍到宫中。约翰布朗之前曾陪伴女王和阿尔伯特王子在苏格兰高地度过愉快的时光。当女王再次见到这位昔日旧友时,往日的时光历历在目,女王便像这位好友尽情倾诉了对亡夫的思念。
       女王发现,约翰布朗是最能理解自己对夫君情感的人,因此,她与约翰布朗的友情也日益加深。约翰布朗服侍女王十分用心周到,时刻为女王的安全着想。然而,约翰布朗为人粗鲁傲慢,当他得到女王的宠信之后,对女王的子女,尤其是威尔士王子表现出极为不尊敬的态度。约翰布朗的弟弟,由于约翰布朗受到宠信,成为了女王小儿子利奥波德王子的仆从。然而,这位仆从却时常虐待身患血友病的利奥波德王子,他甚至用勺子去击打利奥波德王子的鼻子,辱骂王子是没用的东西。而血友病患者一旦受伤就会血流不止,利奥波德王子是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仆从的虐待令奥波德王子痛苦不堪。女王的子女们极为厌恶约翰布朗及他的弟弟,他们多次向女王告发约翰布朗和弟弟的恶行,但女王仅仅把这些事视为子女因嫉妒所编出来的谎话。女王和子女们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威尔士王子患了伤寒大病之后,女王决定不再隐居,面对公众。她与大病初愈后的威尔士王子一起去教堂为王子祈福。在马车行驶过程中,女王频频向人群招手,人民热烈欢迎女王的复出。这时,一名暗杀者起了歹心,意欲行刺女王,约翰布朗及时发现并抓住了凶手,避免了一场灾祸。女王的子女们这才接受了约翰布朗,对他的英勇表示感激。
       当约翰布朗去世的时候,女王在日记中写道:“他的离去让我十分悲伤。”但是,发现的女王亲笔信却首次披露了她对约翰布朗更深刻的友情。维多利亚女王在信中写道:“布朗是她最好的、最忠心的仆人,也是她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他的辞世令她悲痛欲绝。
       1884年维多利亚女王出版了《日记留影——我们的苏格兰高地生活》一书,书中女王特别描写了布朗,并且高度赞扬了他。同时维多利亚女王还专门为布朗建造了一座齐人高的雕像。

家庭成员
升级母亲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甚长,当时英国国力强大,号称“日不落国”,她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而同时她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也使她对女性地位产生思考。生了一大堆儿女的她,是“母职神圣的象征”。也许身为高高在上的女王,她不知道世俗女子的苦楚,但这也不尽然,近阅维多利亚女王写给她女儿的家书,让笔者发现了她对身为一个女人的私密看法,特摘译几段如下:
       “亲爱的女儿,你说给予一个不朽的灵魂以生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我自己却难以有这种想法。我觉得在生育中,我们女人更像一只母牛或母狗。我们可怜的本性变得非常动物化……整天哺育婴儿和换尿布,让很多优雅而聪明的淑女走上毁灭之路。”
       “我有九次怀胎八个月,担负真正的痛苦(还要处理很多公务),像折断翅膀般……我想我们的性别是种不幸。我很高兴看到你已如我般完全进入身为一个母亲的所有感受中,亲爱的女儿,要让一个无知的幼儿长大成人,女人需度过多少难关!我说不出我的痛苦、我的感觉、我的奋斗(事实上,我还没有完全摆脱它)。当我们带你回你自己的房间,而你却哭闹得很厉害的情景,彷佛还是昨夜的事。”
       维多利亚女王因难以忍受生育的痛苦,而在生第八、九胎时以氯仿麻醉,她可以说是“无痛分娩”的先驱者。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王,“母职神圣的象征”,在当一个母亲时却有着难以言喻的辛劳和苦楚,而只能私下向女儿透露。一般世俗女子做一个母亲,其辛劳和苦楚更是可想而知!

1846年维多利亚一家的全家福

欧洲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很多都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联姻:第一个孩子维多利亚公主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长子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女儿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他的一个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爱丽丝公主成为德国西南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的妻子,她的一个女儿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王子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正因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为"欧洲的祖母"。女王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更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一家福合影

       以下欧洲国家君主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包括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王后索菲(前希腊与丹麦公主)、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以及已经逊位的前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前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二世及其王后(丹麦的安妮-玛丽公主)前南斯拉夫王储亚历山大王子、霍亨索伦王族首领、罗曼诺夫王族首领等皆是其后。
•    维多利亚公主(Victoria Adelaide Mary Louisa;1840年11月21日-1901年8月5日)嫁给普鲁士王储(后来的腓特烈三世)有4女4子。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前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公主是希腊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之祖母。
•    爱德华七世(Albert Edward;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为妻,有3女2子。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    爱丽丝公主(Alice Maud Mary;1843年4月25日-1878年12月14日)嫁给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有5女2子。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丝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另一个女儿伊莲妮公主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    阿尔弗雷德王子(Alfred Ernest Albert;1844年8月6日-1900年7月30日)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儿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有5女1子。他们的长女玛丽公主是罗马尼亚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卡罗尔一世,外曾孙是末代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长外孙女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希腊国王乔治二世的王后;次外孙女罗马尼亚的玛丽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    海伦娜公主(Helena Augusta Victoria;1846年5月25日-1923年6月9日)嫁给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有4女2子。
•    路易丝公主(Louise Caroline Alberta;1848年3月18日-1939年12月3日)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无子女。
•    亚瑟王子(Arthur William Patrick Albert;1850年5月1日-1942年1月16日)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有2女1子。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长子于194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的机场因飞机失事坠毁而去世,他与妻子西比拉公主(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利奥波德王子的长孙女)唯一的儿子就是当今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她唯一的女儿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前丹麦的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以其名字为自己的长女——丹麦女王命名。
•    利奥波德王子(Leopold George Duncan Albert;1853年4月7日-1884年3月28日)娶了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海伦娜公主,有1子1女。女儿是爱丽丝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他的遗腹子卡尔·爱德华在其因血友病过世后约四个月出生,一出生即继承了其奥尔巴尼公爵爵位,在16岁时又成为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公爵,其长女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    比阿特丽斯公主(Beatrice Mary Victoria Feodore;1857年4月14日-1944年10月26日)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有3子1女。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亚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女王趣闻
       1842年6月13日,维多利亚 女王第一次乘坐火车,女王的丈夫和当时的英国铁路总工程师也一同在车上。当时火车的时速是每小时30公里,事后女王抱怨说,觉得车速过快,十分担心火车会从铁轨上掉下来。
       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进行过一个民意调查,评选历史上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名列第18位。排名第一的是前首相丘吉尔,排名第二的是最初建造英国铁路的著名的英国工程师Isambard Kingdom Brunel(1806—1859),排名第三的是戴安娜王妃(1961—1997)。

象征性
       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象征着英国的一个时代。在维多利亚在 位期间,英国国民团结,英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不断壮大发展。这是女王给英国人留下的遗产,也是对她一生施政的评价。维多利亚完成了女王应有的职责,同时又拥有如此平凡的作为女人的幸福。她在位的时期,特别是1851年以后,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英国强大,经济、文化空前稳定,科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成熟,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性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昌盛,经济发展,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那时候开始成为当时的英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



7. “超长待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至今)

       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现任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国会最高首领。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全称“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她于1952年2月6日登基,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2015年9月9日英国当地时间下午5时30分以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打破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63年7个月零2天的时长纪录。 2016年6月,《福布斯》公布,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女性,伊丽莎白二世排名第29位。2017年5月4日10时(北京时间17时),英国王室宣布,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2017年秋天将退休,不再参与公共事务。2017年11月20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迎来结婚70周年纪念日。

人物生平

1945年身着中尉制服的伊丽莎白公主

       伊丽莎白二世的头衔全称为“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比这更复杂的全称还要在“国教护卫者”后面加上如下头衔:“爱丁堡公爵夫人、梅里奥内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兰开斯特公爵、马恩岛领主、诺曼底公爵、最尊贵的嘉德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尊贵的巴斯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古老和最尊贵的苏格兰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光辉的圣帕特里克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卓越的英帝国勋位骑士团、优异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帝国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崇高的印度宝星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印度帝国勋位骑士团领主、英属印度勋位骑士团领主、印度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缅甸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勋位骑士团领主、英王爱德华七世皇家家庭勋位骑士团领主、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荣誉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威严的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领主、加拿大勋位骑士团领主、澳大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新西兰勋位骑士团领主、巴巴多斯勋位骑士团领主、忠勇勋位骑士团领主、军功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警察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等。

伊丽莎白二世与历届首相合影

       其中“诺曼底公爵”头衔是作为海峡群岛上泽西岛和根西岛领主时使用的,因为这两个岛屿属于传统的诺曼底公爵领地,根据古代诺曼人禁止女性继承王位的《萨利克法典》,伊丽莎白二世的头衔为“公爵”而非“女公爵。”
       她于1952年2月6日即位,到2015年9月9日,已经超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最久君主 。

早年出生
       伊丽莎白出生于1926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伦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亚历山德拉王后,祖母是玛丽王后。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即日后的乔治六世。他当时并不是王位的继承人,当时的王位继承人是爱德华八世。因此伊丽莎白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她的法语讲得很流利)。坎特伯雷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点,她一直是圣公会会员。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父亲继位为国王,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人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首次发表了广播,针对的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二世中尉。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大婚加冕
       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普亲王结婚。菲利普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代表哥,他们的高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普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获得爱丁堡公爵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头衔,就叫作菲利普·蒙巴顿中尉)。这桩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国的王位。

女王夫妇

       婚后夫妇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宫(Clarence Palace)。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见下)。虽然英国的王朝被称为温莎王朝,夫妇两人同意他们的孩子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1951年起乔治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在公开场合中。那一年她访问了希腊、意大利和马耳他(当时菲利普随军驻扎在此)。10月她又访问了加拿大和华盛顿。
       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普又访问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月6日他们在访问肯尼亚时得知伊丽莎白的父亲已经去世。在她继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个树上旅馆中。她的加冕典礼于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即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

女王任内

加冕女王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普亲王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过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在伊丽莎白继位初期有许多人认为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事实上她必须面对的英国是一个分崩离析的落日帝国、逐渐衰弱的军事与经济强权和逐渐瓦解中的松散组织英联邦。她不断努力试图保持前殖民地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在一些时候(例如南非)她为保持这种关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伊丽莎白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也是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她利用自己的权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而多年来她也拒绝承认她的儿子查尔斯与情人卡米拉·帕克·鲍勒斯的关系。
       政治上,她的立场则比较模糊,虽然她并非从未在公开场合上表达过她对政治的看法。她与所有政党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一般认为她最喜欢的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麦克米伦和哈罗德·威尔逊。她最不喜欢的首相当然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她与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继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关系则相当不错。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响到英国统一的议题上公开她的立场。她曾表示支持英格兰与苏格兰继续保持统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苏格兰民族主义者。她对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协议》的赞誉也引起了很多联邦主义者的反对。
       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特别是女王的孩子们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经历的婚姻问题,但伊丽莎白二世本人较少引发争议。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由于她在公开场合中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国公众无法对她产生更深的感情。
       伊丽莎白二世从来都没有不受到欢迎,至少没有比维多利亚女王在其统治时期更不受欢迎。唯一一次引起公众不满的是在1997年戴安娜·斯宾塞去世后,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员并没有参加公众悼念活动。这引起许多一般都是亲王室的小报的批评,让英国人觉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许多人认为,伊丽莎白二世不太喜欢戴安娜,认为她破坏王室。最后由于巨大的公众压力,全体王室成员不得不在王妃的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见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表达对戴安娜去世的哀悼。伊丽莎白二世的这种改变可能是托尼·布莱尔游说的结果。

庆祝大典
       1997年以后伊丽莎白二世就重新获得了之前那种受人尊敬的国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国为她庆祝登基50年大典,当年她巡游了全英国,对多个英联邦国家做了国事访问,还出席了多场游行活动与音乐会。6月,数千人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参加名为“王宫派对”的活动,全英各地的许多音乐家都云集在此表演。庆祝活动期间王太后却不幸去世。
      在母亲和妹妹去世后,她与子女的关系有所亲近。她与媳妇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关系特别融洽。不过她与儿子查尔斯王子还是很少见面。虽然她不支持王储与卡米拉·罗斯玛丽·尚德的关系,她曾多次公开暗示已经能够接纳卡米拉。另一方面她与孙子孙女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特别是威廉王子和扎拉·菲利普斯。

身体问题
       2003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女王进行了三项手术。1月她动手术移除了右膝盖破碎的软骨,12月又在左膝盖进行了类似的手术,并又修补了脸部的器官损害。外界曾经猜测这是由于皮肤癌引起的,不过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并无大碍。
       最近的一系列手术让人担忧伊丽莎白女王操劳过度,应该多加休息。虽然女王已经年届80,但她本人已经公开表示无意退位。许多接近伊丽莎白的人说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让她的子女负担更多国事活动。她也开始减少外访次数(一般来说她每年都会做两次国事访问和两次英联邦国家的访问)。但像她的母亲,她只有到身体无法负荷的那天才会停止工作。

公共事业
       最近几年公众发现伊丽莎白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虽然她大多数时候还是保持国君的庄严形象,但她开始在公众场合微笑,并在为“9·11事件”死难者举行的西敏寺悼念会上流泪。
       2007年,伊丽莎白二世的专用频道在短片分享网站YouTube启播,除播放多辑王室珍贵片段外,更首次在网上播放女王的圣诞文告,纪念她首次发表电视圣诞文告50周年。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开创先河,上载片段到网站,是希望将讯息传递给更多人,拉近和年轻一代的距离。

永不退位
       2008年,英国王室高级消息来源称,82岁的女王已经改变了“永不退位”的承诺,她计划在2013年自己87岁时正式退位,从而将王位传给查尔斯。王室消息来源称,伊丽莎白二世已经告诉查尔斯,她准备让他提前成为英国国王。但伊丽莎白二世本人尚末证实这一点,亦有外界对女王将会退位的说法抱有怀疑。而白金汉宫发言人则表示伊丽莎白二世过去一直表示,她不会退位,她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发生改变。但至今伊丽莎白二世也未退位。
       2010年伊丽莎白二世要求加薪,以填补皇室600万英镑的财政赤字。据悉,这是她20年来第一次要求加薪。2012年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登基60周年纪念日,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在位超过60年的君主。
       2012年6月27日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北爱尔兰期间与前爱尔兰共和军高级将领、北爱现任第二部长马丁·麦吉尼斯会面并握手。而爱尔兰共和军在1998年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署前曾进行了长达30年的反抗英国统治活动,造成数千名英国士兵和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女王表亲路易斯·蒙巴顿勋爵。

出国访问
       伊丽莎白二世于1986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她也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导,她还在1961年以英国君主的名义第一次访问了梵蒂冈。
       仅1953-1992年间,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过的国家就已超过40个。
       伊丽莎白二世在1986年对澳大利亚访问的时候留下了一封关于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的神秘书信,不过她告诉悉尼市长,信要等到2085年的时候才能公之于众。

出席内阁
       2012年12月18日,平日不公开发表政治观点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在唐宁街首相府出席会议时,坐在平时首相坐的椅子上,当日内阁讨论的首项议题则是有关改变英国王室继承法、允许女孩继任国家元首的建议。

出席奥运
       英国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晚,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伊丽莎白二世与扮演007詹姆斯·邦德的丹尼尔·克雷格配戏。007接受女王邀请,到女王的家白金汉宫接受新的任务 。之后,007与女王一起登上直升飞机,乘飞机穿越整个伦敦 。他们穿越了伦敦眼、伦敦塔等建筑物,最终来到来到伦敦碗上空  。伊丽莎白二世和007一起突然一跃而下,打开降落伞,缓缓下降到伦敦碗  。全场一阵惊呼,皇室包厢中伊丽莎白二世突然出现 。

胃病入院
       当地时间2013年3月4日,在经过一天的治疗后,伊丽莎白二世离开医院,返回白金汉宫休养。当伊丽莎白二世从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私立爱德华国王七世医院走出、步向在旁等候的豪华座车时,看起来气色不错且面带笑容。据悉,伊丽莎白二世3日下午因肠胃炎入院治疗,这是87岁的女王十年间首次入院。

88岁生日
       2014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迎来88岁生日,英国王室公布了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照。
       王室公布的这张黑白肖像照是在白金汉宫拍摄。照片上,伊丽莎白二世戴着三串式的珍珠项链,露齿微笑,衣服是由一个已经服侍她十多年的贴身助理和御用服装师打点。
       伊丽莎白二世的最新肖像照是一项名为“英国就是非凡”的政府计划委托拍摄,这项计划目的在推展英国贸易、观光、投资与教育,女王无疑是英国的最佳形象特使,估计每年可以替英国吸收5亿美元观光外汇。

90岁生日
       2016年4月21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迎来90岁寿辰,英国皇家邮 政发布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英国皇室家族四世同堂。
       照片中,乔治王子微笑着站在一摞泡沫板上,拽着爸爸威廉王子的手,在他的左侧,则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英国王室的第41、42和43任继承人向第40位继承人致敬。
       拍摄本张照片时遇到了很多挑战。首先日期很难定,因为女王实在太忙了。其次,地点也很难选。摄影师最开始挑选在白金汉宫的黄色会客厅进行拍摄,但是由于权力意味过重而放弃。最后选择了照片中的白色会客厅,并传达出君主的意义在于传承和稳定的意味。

富可敌国
       国外主流媒体评估认为女王的名义资产总值约228亿英镑。英国王室可以安居全球财富榜的前二十位,与《福布斯》双周刊所测算的迈克尔·布隆伯格和“脸书”社交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资产规模相当。白金汉宫表示,王室不动产管理局投资并管理着英国王室的财产,其资本估值自2005年已经翻了一倍还多,达228亿英镑。
       虽然富可敌国,女王的生活却相对节俭,几年来在公开场合并未频繁更换新衣服。

“纳粹礼”风波
       英国《太阳报》2015年7月17日夜独家刊发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0多年前行“纳粹举手礼”的照片,遭英国王室严词谴责。王室发言人称,女王家人照片被《太阳报》利用并误导,实在令人失望。
       这张黑白照片截取自一段1933年的视频,该视频时长17秒。当时,伊丽莎白二世年仅7岁,她和伯伯爱德华八世、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以及母亲一起在巴尔莫勒尔堡的花园玩耍。母亲举手行礼,伊丽莎白二世效仿,举手三次。爱德华八世加入,教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如何正确行礼。
       英国《每日邮报》说,在照片拍摄的1933年,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正在德国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远未发生,人们通常会把“举手礼”视作对德国的敬意。而现在,89岁高龄的伊丽莎白二世不可能不明白这一手势意味着什么。
       英国王室随即回应称,大多数英国人会以现在的感受看待这张80多年前的老照片,但这只是一张家人玩闹的普通照片,照片中的人们根本不会预料到后来的事态演变。一名王室消息人士称,“女王当时年幼,完全无辜……女王及其家人在战时致力于国家利益,她即位63年来为国家和民众付出的一切,人们有目共睹。”
       历史学家詹姆斯·霍兰德认同王室表态。霍兰德说:“我敢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没有一个孩子没拿‘举手礼’开过玩笑,这(女王一家也这样做)说明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一些网友也予以声援。乔希·库克说:“可怕的新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纳粹的行径。”

白金婚纪念日
       2017年11月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迎来结婚70周年纪念日。女王夫妇不举行公众庆祝活动,而是在温莎城堡举办王室私人晚宴,邀请亲人共同庆祝他们的“白金婚”。
       根据安排,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当天下午鸣钟3个多小时以庆祝这一盛事。1947年11月20日,21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和26岁的远房表兄菲利普正是在这座教堂举办了盛大婚礼,当时全球超过2亿人通过新闻广播收听了婚礼实况。
       为纪念女王“白金婚”,英国皇家邮政将于纪念日当天发行一套6枚邮票,民众可通过这套邮票重温女王订婚、婚礼和蜜月行的照片;白金汉宫也在纪念日前夕发布了一张女王夫妇在温莎城堡的最新合影。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8-08-30

    一醉如故 收到爱意的花花一朵,得5派派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0
灵珠

ZxID:257565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30 0
这个有意思,发现画像从第五世开始很美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8-08-30

    偶遇猪MM,传授美容大法,获得1清洗卡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8-31 0
已审核。

最熟悉的真的是现在超长待机的这位女王了。

悲情的女王---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6700&keyword=

【英国女皇】处女传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她的情人们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90268&keyword=
vrafa

ZxID:1786056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3-20 0
女王的待机能力太强啦,前不久好像还自己开车来着
ejin4033

ZxID:4928813

等级: 热心会员
看書讓我快樂。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3-20 0
伊丽莎白的待机能力超强,王夫菲利普亲王也很能活,前阵子还看到他开车出车祸的新闻呢,只受了点小伤也惊吓,那么大的年纪了,还开车,也是很服气了~~~
很不喜欢查尔斯这个渣男,所以希望伊丽莎白努力待机,最好是查尔斯别上位了,威廉直接接棒~~
谢谢楼主的资料,写有关英国的古代小说,应该可以用到。感谢~~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