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苏轼: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9 回复:2

[人文通史] 【宋代词人】苏轼: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觅星

ZxID:10356254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七家公子
被迫营业V我50救我    1.16周年/826结婚/924转正/1111生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09 0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在黄州的四十五到五十岁五年,在惠州的五十九到六十二岁 三年,在儋州贬谪的六十三到六十六岁四年!                                        
                      
來源:《中国公路文化》苏肇平


  苏轼,这位备受后人景仰的文学巨匠,在其从政为官期间竟3次遭贬谪,行遍人间崎岖路,尝尽酸甜苦辣情,历尽排挤、打击和屈辱。面对这残酷的命运,苏轼却始终挺直脊梁,笑看得失荣辱,用旷达之心铸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苏轼,四川眉山人,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门前万杆竹,堂上四库书”的书香门第。苏轼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学有抱负,从小就立下“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的雄心大志。嘉佑二年(1057年)

  他参加礼部考试,以题《刑赏忠厚之至论》,阐明了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的治国思想。发榜当取第一,误取第二名。复试,以“春秋对义”获第一。仁宗殿试,进士及第制策入三等,实为头等,一鸣惊人,名震京师,而他的人生也从此变得复杂而曲折。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正三品,是仅次于宰相的朝中大员。授翰林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还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他的一生担任过30多个官职,辗转奔波于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由于苏轼所处朝代群臣间矛盾加剧,宫廷内部政局多变,党争此起彼伏,正直谏言的苏轼总是遭受排挤、打击、陷害,一生三次遭贬,行程坎坷、命运波折。

  浅谈苏轼的3次谪居路,除了再探一代文豪当年走过的线路、再赏其看过的风景,更是希望在其行迹间、笔墨间,寻访苏轼由初贬时的孤独沉闷到后来的豪迈旷达的心路历程。

  黄州,崎岖谪路自此起

  人之伟大,常体现于危难。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于徐州治理黄水之后,诰下,赴湖州任知州,进《谢上表》抒写个人忠耿之情。岂料朝中奸臣却从《谢上表》和诗词文章中断章取义,污蔑苏轼“愚弄朝廷”。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因“讥讽文字”、“愚弄朝廷”等莫须有的罪名于湖州被拘捕,20天后于汴京入狱。奸臣逼讯迫害,苏轼据理相争,抗辩不屈,幸由贤臣保释,神宗醒悟,终于元丰二年腊月二十九日结案,从轻发落,苏轼被贬谪黄州。此案即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

  元丰三年正月初一,汴京城正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庆气氛中,全城皆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新气象,苏轼父子却根本没体会到过年的感觉,就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沿汴京通往陈州的京陈驿道,匆匆离开汴京城,前往陈州和弟弟苏辙短聚,以商讨家眷们以后的安身事宜。

  正月初四,苏轼终于赶到陈州,苏辙初十赶到,二人相见于表兄家。劫后重逢,恍如隔世,苏轼和弟弟屈膝相议家事,议定苏轼携苏迈先赴贬所,安顿住处,然后由苏辙将其家眷护送至黄州。正月十四日苏轼离开陈州,继续走官道赶赴黄州。北方的正月,寒风刺骨,滴水成冰,陈州至蔡州的陈蔡驿道上,人迹罕至。将近蔡州时,竟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埋了驿道,不见路痕,走错了很多次路后,苏轼才终于到达蔡州驿馆。

  宋代的驿为官府所办,功能、设施较为齐全。驿道干线纵横交错,遍布全国。沿途广设驿馆、驿站,星罗棋布,初步形成集交通、邮驿、供给于一体的交通通信网络。驿馆作为中途的转结点,每隔60里左右设置一个,亦称馆驿、邮驿、传驿等。由驿丞管理,有驿子、驿吏和递卒充役。具有接待使臣官员、提供食宿、更换驿马、传送文书、担擎车驮运输物品等功能,可谓当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蔡州驿馆依着官道而建,围有高墙,入口是门楼,内部有驿丞住的邸,有驿夫住的房舍,有使者住的厅堂,还有厨房、马厩及仓库等。苏轼虽然只能住驿夫房舍,尚能栖居避寒他也就满足了。雪停之后,见驿道稍有路痕,差役便催促匆匆沿着蔡州至新息的蔡新驿道上路。这条路亦十分难走,平地雪没过膝,漩涡中的雪甚至没过头顶,人马踏过处,雪被踩钉于路面,形成冰块,稍不留神便会人仰马翻,摔倒在地。

  费尽千辛万苦,苏轼终于从河南新息度过淮水,进入湖北境内。

  正月二十日,苏轼过关山。

  江南春早,关山驿道梅花齐放,在初春的寒风中摇曳,这幽独的花中仙子触动苏轼孤寂的情怀,油然在此挥笔留下了“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砾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的千古名句。

  翻过关山,麻城至歧亭的驿道较为平坦,且路面冰雪已全部融化,行路相对轻松。苏轼走到歧亭北约20里的地方,忽见一人骑白马,张青盖,从密林缓坡处飞奔而出,而后立在道路中央,拦住了苏轼前行的道路。缓步近前,来人正是当年在凤翔的老友陈季常。十多年不见,两人激动相拥。一番谈论,苏轼才知道,陈季常闻自己贬官黄州,近日必须经过此地,便已在此打探、等侯多日了。

  在陈家逗留5天之后,苏轼不得不带着老友的深情,重新又回到岐亭至黄州的驿道上,其时难分难舍。

  元丰三年二月初一,苏轼经历了1个月的波折,才抵达黄州贬所,成为一个定额之外的罪臣、散官闲员。

  黄州是一座偏僻萧条的江边小镇,贫穷落后,民不聊生,一片凄凉之景,然而苏轼刚踏上这块土地,就以乐观豁达的情怀欣赏着周围的风景,并写下了“长江饶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佳句。苏轼定居于定惠院,经过短暂的茫然之后,他很快从阴影中走出来,出入自若,随缘自适,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诵经拜佛,扁舟草履放浪于山水之间。襟怀豁达坦荡,履危犯难而泰然,化解危厄,克服重难,乐观向上。

  黄州一驻,苏轼抛却恩怨,潜心著述,还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大作。

  惠州,赤心一片无所难

  旷达任性,独具卓见而又义无反顾的苏轼,天生就不善于政治上的投机钻营,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官场,总是被压抑、被攻击、被排挤。哲宗元祐年间,苏轼迁官十分频繁,很多时间奔波浪费于更职任途之中,如他自己所说:

  “坐席未暖,召节已行,筋力疲于往来,日月逝于道路。”

  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哲宗下诏改年号为“绍圣”,其意是继承神宗朝的施政方针,朝廷把打击“元祐党人”作为主要目标。于是,苏轼又被以“讥讽先朝”的罪名,落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及定州太守之职,贬谪英州。

  此事早在苏轼预料之中,所以他亦坦然面对。将大部分家眷交与长子苏迈前去汴泗、宜兴居住后,他自携其余家眷由定州启程,择陆路顺定临驿道而行。

  天有不测风云,刚刚上路,就刮起了沙尘暴,飞沙走石,睁不开眼,举步维艰,挣扎前行,数日才到定州西南一百里的临城。时值华北灾荒,赤地千里,由临城至汤阴的驿道两侧,一派凄惨荒凉,百姓逃荒要饭,尸横遍野,苏轼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为官为民的一腔热血换来此刻这般境遇,苏轼顿时百感交集。

  是年闰四月十四日,苏轼抵达河南滑州,瞻望前路,茫无尽头。

  苏轼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两眼昏花,奔波劳碌途中,左臂肿痛的老毛病复发,如果以此“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陆走炎荒四千余里”,难免客死途中。于是上书朝廷,乞求准予乘船赶赴英州贬所。3日后,哲宗准许舟行,于是登舟南行。六月初七,苏轼泊船金陵,半个月后行舟到安徽当涂,在这里又接到朝廷降官诰命,落左承议郎,责授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几经思考,苏轼觉得自己回内地的前景渺茫,最后决定仅带幼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佣人同赴贬所,其余家眷,包括苏过一家全由次子苏迨带回宜兴、汴泗随长子苏迈一起居住。

  六月二十五日依恋相别,由当涂分道各自前行。苏轼继续舟行水路,七月至湖口,达九江,过庐山,经南康,赴都昌,沿途赏玩风光,邀朋会友,作诗唱和,虽身处危难之中,却依然不减其豪迈气概:“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八月初,苏轼到了彭蠡湖,就在此地,发运司接到朝廷颁发罪臣再贬的后命,要收回官方供给的坐船。苏轼几经苦求,方才允许次日中午于星江缴还官船。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缴船,苏轼连晚饭也顾不得吃,就连夜披星戴月匆匆赶往星江。

  来到庐陵,朝廷五改诏令,苏轼再落建昌军司马,贬宁远军节度副使,仍回惠州安置。

  不久,苏轼到达赣州的梅岭古驿道,它位于距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的梅岭顶部。梅岭又称大庾岭,蜚声海内外。这里地势险要,奇峰叠秀,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为二,故称“一山分割两边天”。梅岭北面是中原地区汉人族居地,属较发达的汉族文化区域。梅岭南侧是南蛮族居住地,属南蛮族部落文化区域。梅岭梅花享有盛誉,山上山下,漫山遍野,驿道两侧,梅树拥簇,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红梅、白梅、黄梅、绿梅竟争相开放,故有“梅国”之誉。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阳月南飞雁,传闻此地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明朝望乡处,愁见陇头梅”,“黄金台上客,大庾岭头春。如是无诗句,梅花也笑人”?? 无数贬官、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泼墨,题词赋诗,为梅岭留下了众多的咏梅诗句。

  梅岭,对于苏轼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踏上梅岭古驿道,就意味着将要与家乡隔绝,就意味着一步步走入当时称为“蛮荒瘴恶”之地的岭南。然而,苏轼没悲伤,没哀怨,他把远贬南荒的放逐,看成是南游寻幽,修炼自我,体悟大道的绝好机会。

  苏轼恋眷的在梅岭驿馆歇息两天,然后翻过梅岭古驿道,自南雄登舟,沿浈水西行,到曲江,后转入北江顺流南下。途中他曾留宿建封寺,登尽善亭、望韶石,经韶关游月华寺,到曹溪,游南华寺,而后乘舟经英州到广州,途中游圣寿寺、碧落洞、清远峡山寺、白云山蒲涧寺等。离开广州,泛舟沿东江而上,九月二十七日到石龙(今属东莞),然后改乘小船折小溪,经泊头圩出陆。改走旱路厚,苏轼顺泊头圩至惠州的官道一路行来,于二十八日到达惠州境内的罗浮山,经过数番曲折和艰辛,于十月初二抵达惠州贬所。

  惠州属蛮貊之邦,瘴疠之地,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但沿途的艰难却反而让苏轼此刻更加坦然,留下了“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罗浮山下四时春,庐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在惠州,苏轼身背罪责却积极倡导筹建惠州东、西新桥;修筑惠州西湖长堤;引蒲涧山滴水岩的泉水入广州,跨度十里,使全城百姓同饮甘泉等。为了这些工程,苏轼慷慨解囊,并捐其珍贵犀带相助,还动员弟弟苏辙捐出史夫人所得的内赐金钱数千等等,此恩此德,何等深厚。他在惠州4年,写下了160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歌咏惠州风物,也因此令惠州扬名。

  儋州,南荒之地创新生

  宋哲宗绍圣四年,苏轼搬入在惠州新建的白鹤新居,快慰之余即作《纵笔》一首:“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此诗传到京城,宰相章惇冷冷一笑:“苏子尚尔快活耶?”于是下诏将苏轼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安置。

  苏轼自知这次贬谪南荒凶多吉少,疑无生还希望,遂把家眷留在惠州白鹤新居,仅携幼子苏过一人赴琼州儋耳。同年四月十九日,苏轼离开惠州,乘船沿东江顺流而下,至博罗,入广州,舟泊广州东郊扶胥古镇,与随来送行的子孙亲友分手,“大家肝肠寸断,痛哭于江边”,以作最后的诀别。其后,苏轼泛舟入西江,迂道鹤山转经开平、新兴,到梧州。刚到梧州就听说胞弟苏辙被贬雷州,苏轼即叫船家开船追赶,舟行二百多里,于五月十一日与苏辙在滕州相见。

  苏轼为赴贬所,六月初九便在苏辙的陪同下从雷州(海康)的库竹、雷城、英利到徐闻县境内的递角场,两天后,兄弟俩洒泪告别。苏轼由递角场登舟入海赴海南琼州,舟行于无际的大海,不禁凄然,“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茫然不知所济”。凄哉,险哉!

  一番惊涛骇浪后,苏轼于澄迈县通潮驿出海登陆。登岸后受琼州张景温、黄宣义等人接待,随即租轿走陆路,顺通潮至琼州的驿道前往琼州府。

  逗留十多日后,再乘轿走旱路赶赴儋州。澄迈至临高的驿道路面蜿蜒崎岖,既有山路,又有土路,沿海南岛西北部海岸随弯而行。途中忽然遇狂风暴雨,坎坷难行,遂寓居临高驿站。风雨过后改走水路,由头东乘船西渡后水湾,至泊潮上岸,再改行陆路。顺泊潮至儋州的驿道前行,道旁儋耳山拔地耸立,孤高秀削,山石奇特,五色斑斓,触景生情,苏轼诗性勃发,作《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托物抒怀,寄寓胸中之情。同年七月初二抵达儋州贬所。他把由琼州至儋州的路线形象的描状为:“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意即走了一个半月形的弧线。苏轼经过两个多月的辗转颠簸,行程达数千里。

  儋州,古称“南荒”、“非人所居”,是个极为落后荒凉的地方。苏轼的到来犹如文化的使者,为蛮荒之邦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当地人祖祖辈辈都饮用河水、坑水,瘟疫流行,百姓多死于瘴毒。他教化当地人讲究卫生,带领他们掘土挖井,改饮地下水,改变生活条件。为拯救万民,他为百姓采药治病,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儋州气候恶劣,海风甚寒,山中多雨雾,林木生阴翳,空气燥湿,蒸而为云,停而为水,病毒蔓延。

  这样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苏轼亦一面和陶渊明的诗,一面潜心做学问、写文章。他在这里共创作诗歌一百七十余首,写各类文章一百六十余篇,修改完善了黄州所作的《易传》、《论语说》共十四卷,新写了《书传》十三卷,《志林》五卷等。同时,他还开学堂办书院,将终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琼州后学。苏轼在儋州多年,与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遇赦北还,琼州百姓挥泪挽留,倾城相送,依恋不舍。苏轼作《别海南黎民》诗曰:

  “我本海南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苏轼的一生,成也豪迈,伤也豪迈。他的诗文,字里行间透出恢弘壮阔,抒发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大气,仿佛世间一切尽锁其笔尖,也由此成就了苏轼在文学上不可动摇的文豪地位。但是亦是因为这份“真性情”,让苏轼饱受谗言所害,仕途之路走得相当艰难,几易职位,几度贬谪,从政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行走于奔赴各地上任的途中,但是如此曲折不堪的生活,却始终没有彻底磨灭苏轼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如其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轼别黄州赴汝州任途经金陵时,遇当年政坛对手王安石骑毛驴迎至江边,两人会面,一番叙谈,恩怨化解,和好如初。苏轼遇赦北归时,陷其于不义的宰相章惇已落难,亦被贬谪岭南,章惇的儿子怕苏轼报复,便写信请苏轼高抬贵手,苏轼接信后立即回函,安慰他们,并把自己在岭南的生存经验和应注意事项告诉章惇的儿子,还嘱咐他要给其父亲多带些药,以便保重身体等。章惇的儿子接信后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爱也好,恨也好,名也罢,位也罢,在一段段艰辛的贬谪之路上,苏轼将往日的怨恨揉于心尖,化为笔墨,一笔勾销。三段曲折的谪居途,数千里的行程,一路真实的体验,苏轼被削弱了做官的权力,却由此走进了文学创作这一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他突破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筑起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他包揽了中国人的坚毅、豁达和豪放,成就了他永远高贵的尊称——坡仙。一代文豪高尚的道德品质,炽热的民本思想,深博的文学造诣,大海般的襟怀,卓越的创造力,在3次贬谪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世人的钦佩和赞赏。

  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成为了苏轼在最后时光里,对于自己的一生,最贴切、也是最为真实的诠释。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10 0
已审核。

其实他们的感悟很多都跟他们的经历有关,当然本身也很有才就是啦。

相关素材

名人堂之苏轼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6011&keyword=

古代官员“晒薪”:苏轼苦恼朝廷欠俸三年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7419486&keyword=
005533

ZxID:5486936

等级: 热心会员
终于回归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5-14 0
谢谢分享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