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列宁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4 回复:2

[人文通史]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列宁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lengzichen

ZxID:10454712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倾听回忆
I'm lazy,and I'm fat,and I'm proud of it.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9-04 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列宁
— (十夜凉) 个人觉得你这个不属于写作素材而属于成品,放品书大概更合适。来修改一下吧,这种属于非素材的。 (2017-09-05 19:42) —
[table=500,#002060,#002060,1][tr][td] [table=500,#205867,#205867,1][tr][td] [table=500,#31859b,#31859b,1][tr][td] [table=500,#92cddc,#92cddc,1][tr][td] [table=500,#b7dde8,#b7dde8,1][tr][td]
[quote]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列宁主义是一种什么理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虽已逝世多年,苏联解体也已二十多年,但围绕列宁、列宁主义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下文是对有关研究情况的简要梳理。[/quote]

对列宁个人的理解,每个时代都带有自己的特点。
苏维埃国家的领袖逝世后,列宁的研究走入了把他神化的环境。В.В.舒尔金写道:“他们明确无误地彻底创立了列宁一贯正确的学说,然后打着列宁的旗号把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树成了神,连教皇本人也可能羡慕!”〔见В.В.舒尔金:《三个首都》,莫斯科,1990年版,第89页〕
然而,近七十年过去了,为了迎合政治形势,列宁经历了“简化”,“矫正”,甚至失掉桂冠的变化。关于列宁和列宁主义的争论,可以分为三派:传统派,中间派和激进派。传统派认为,列宁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神圣的”,“绝对正确的”,所以需要一切保持现状,并“象爱护眼珠一样”继续保持学说的“纯洁性”;中间派认为,对列宁的思想必须采取科学的、客观的、尊重同时又是批判的、摆脱陈规和错觉的态度,对之进行超出常规的讨论和评价。激进派忙于证明列宁主义几乎完全过时,它的无用,并为国家在二十世纪所经历的那些灾难承担责任。
大量的观点、见解和观念要求必须对列宁和列宁主义进行分析,有个明确的不带偏见的结论。
[b][align=center]“回到列宁”[/align][/b]
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改革,引起了“回到列宁”的要求。
就在那时候,历史学家Ю.Н.阿法纳西耶夫把“列宁主义的复兴”和历史的抉择问题结合起来,他说:“如果是一个寻找却并非总能找到产生疑问答案的人,他就会更加感受到列宁的了不起。”学者们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列宁的晚年及其“政治遗嘱”绝非偶然。1988年1月出版的《共产党人》杂志,转载了一篇很长时间无法见到的布哈林的文章《列宁的政治遗嘱》,随后几个月,《真理报》发表了В.П.纳乌莫夫对《列宁的遗嘱》解释的采访纪实。
1989年,在《斯大林主义》和М.Я.戈福特的文章中,勾勒了问题的独特纲要。在他看来,逝世前夕的列宁已是个十分接近“社会主义的再发现”的思想家,虽然说这另外一种社会主义还不能“修正十月革命前构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社”被远远抛在脑后,那时候,“国家资本主义”首先是列宁的标志性形象,是需要,但也是政治的具体化。列宁面临的问题是:革命是为了什么?他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逻辑上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作为革命产生并且无法想象其他形式的政党怎么办?这个问题,如果政党的创建者无法解决,那么其继承者则更无法解决。
Е.Г.普利马克的《列宁的政治遗嘱》一书详细分析了列宁的晚年著作,这位历史学家承认把斯大林时代的负面做法,解释为斯大林偏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遗训、斯大林的罪恶意志、斯大林的罪行,这种习气开始深深植根于历史书籍中,其后注意到了真实的历史事实。在战前的环境下,苏联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末陷入复杂的内外形势中,列宁党内的核心地位出现争论的时候,妨碍了作出经过全面周密思考的决定,妨碍了政治上实现深思熟虑的转折,“战时状态”和“粗糙的共产主义”的特点是不可避免的。假如说热衷于长官意志强迫命令的“左的”托洛茨基掌权,或者根据新经济政策和列宁的合作社计划,愿意更为缓慢平稳推进(“爬进”社会主义)的“右的”布哈林掌权,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1988和1989年,非常频繁地援引列宁关于“我们的全部社会主义观根本转变”的话,因为这导致了社会主义作为文明合作社社员制度问题的提出。Г.А.博尔久葛夫和В.А.科兹洛夫提议搞清楚列宁以前的社会主义观,他们的提议引起了历史学家对1917年形势的注意。他们提议搞清楚这样一种提法:“社会主义不是别的,而是转变为有利于所有人民并终止资本主义垄断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组织。”1990年,这两位历史学家同В.Т.洛吉诺夫一起发表了一系列“评判列宁”的文章。
在1980至1990年代之交,苏联时代编成的“描写列宁生平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回忆录和纪实的新史料作了原则性补充,首次为广大读者放开了发表如此罕见的尖锐评论,像М.施泰因的《领袖的出身》,В.叶罗菲耶夫的《我描写列宁的小作品》,В.索洛乌欣的《阅读列宁》,Д.什土尔曼的《血腥的淫乱》,В.叶裂门科的《弥赛亚》,А.阿弗托尔汉诺夫的《俄国命运中的列宁》,В.克鲁托夫和Л.韦列斯的《共产主义奴隶制创始人》,П.帕拉马尔丘克的《无可指望的恶棍》,等等。
自由了解西方思想家和研究者的观点成了列宁主政新阶段的重要特点,其中许多思想家和研究者的著作在最短的期限内被翻译成了俄语,另外一些人的著作在欧洲和美国用俄语出版,或经开放的特别档案馆,或借助于国外的同事,传到了俄罗斯国内历史学家的手里。最早国际全景式介绍列宁个人观点的是新闻出版社的《圆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塔克认为要看到两个列宁——革命家的列宁和改良主义者的列宁:“作为革命家的列宁,一方面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另一方面又是自己的思维受民粹主义传统影响的地道的俄国革命家。”塔克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作为文明合作社制度的论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里根本不存在。然而列宁未来得及走下去,虽然这是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改良之路。作为改良主义者的列宁,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事业的经济方面。就政治方面来说,他不是改良主义者。”苏格兰的保尔·杜克斯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是按照列宁基于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俄国建立的”。然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是在上个世纪形成的,不能再作为今天,二十世纪后期,以及未来的实践指南。美国的亚历山大·拉维诺维奇教授认为,列宁的个性极为刚强果断,同时又是善于随机应变的政治家。但是,列宁由于行动果断,亲手消灭了在1917年建立多党合作民主社会主义政府的可能性。
1980年代末,历史学家还提出了从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失真与曲解中解放出来的建议,特别是要摆脱对列宁的作用,对其行为解释的过分夸大,像夸大为天生的,几乎是超人的素质,其思想就是绝对真理;要摆脱领袖超凡脱俗魅力的过甚其词,认为只有这样的魅力才能帮助正确实现客观社会规律;要摆脱把列宁的著作奉为圣典;要摆脱把列宁的理论思维看得过于简单,使斯大林博得了自己时代党的理论家和思想家的光环。但是,列宁遗产的部分文献,连对党的学者都还仍然是不公开的,令苏共中央顶层忧虑的,大约有三百份文献(给托洛茨基、布哈林、反对派领导人的信件和电报,个人性格的资料,等等)这些文献从未公开发表过,总之是围绕这些文献流行一些传闻、臆测和轶事。只有其中二十多份文献于1989——1990年通过复刊的《苏共中央通报》在标题为《党的档案选》下公开发表。
[b][align=center]“不为人知的列宁”[/align][/b]
    与苏维埃制度和苏联解体相关的著名的1991年8月事件之后,以前列宁主持的条件和结构骤然发生了剧变,苏共中央社会主义理论与历史研究院(1991年夏以前是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撤销了,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党校和党的训练制度撤销了。党的中央档案馆改为俄罗斯保存及研究现代历史文件中心,列宁中央博物馆及其许多分支机构不复存在,其资源变成了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革命博物馆开始改造为当代史博物馆。在这样的条件下,并未终止,倒是扩大了研究二十世纪主要历史人物之一及其周围人物的史料基础。从俄罗斯解密档案中,抽出部分新文献出版了一个集刊《不为人知的二十世纪俄罗斯》。
关于列宁档案资源中的一些文本引起轰动并招致巨大争议的问题,具有原则性的意义。列宁传记的作者В.Т.洛吉诺夫认为,以前的保密文献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这些文献说明了从前官方出版总删除的许多情节,特别是涉及十月革命以前,关于“Н.П.施密特遗产”的通信(1909——1911年)中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活动相关的某些财政问题,涉及卡尔·考茨基、克拉拉·蔡特金和弗兰茨·梅林关于布尔什维克转交给他们存储的钱。《马利诺夫斯基案卷》(1914年)是一组特殊的文献,这个案件后来暴露出与暗探局以及和伊涅萨·阿尔曼德的一封通信有关联,这些文献以前是被禁的,只有全集的伪善编辑才能够解释。但是资料的基本部分属于十月革命前时期,有补充的信件,电报,便条和其他文献,偶尔对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原来概念作的非常重要的更正。
然而问题在于最先接触到新文献的人所作解释的性质。在包括派普斯的文集和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出版的文集《不为人知的列宁》在内公布的列宁致伊涅萨·阿尔曼德的三十封信中,有一封信写于1917年1月6日,其中有这样的话:“关于‘德国的俘虏’及其他您所担心的一切,都是过分和毫无根据的。”派普斯好不容易从这句话中找到了“列宁与德国人接触”的证据。而洛吉诺夫则提出把这封信放到所有来往信件的上下文中,其中包括以前出版的四十九卷全集中去理解。结果,一开始,1917年1月3日,列宁给阿尔曼德写信,写的是关于瑞士参战可能性的传闻。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占领了阿尔曼德所在的日内瓦,至于列宁此时所居住的苏黎世,还没有发生德国侵占的危险。他其实认为没必要离开苏黎世,因为“战争是不可思议的”。伊涅萨大概在回信中写道,列宁低估了拘禁和“德国俘虏”的危险,所以必须考虑迁移。于是,1月6日列宁又给她写信,说“关于‘德国的俘虏’及其他您所担心的一切……”。这样来看,就谈不上与德国人有联系,派普斯仓促的推测是站不住脚的。
另一个例子是派普斯公布的列宁的便条,据说大规模“红色恐怖”是这张便条引发的。如下的内容是判断写便条日期的依据:“我建议立刻成立(开始可以是秘密的)一个恐怖措施拟定委员会(合乎拉林的想法:拉林是对的),譬如说,您+拉林+弗拉基米尔斯基(或者捷尔任斯基)+李可夫?或者米柳京?秘密准备恐怖:必要而迫切。要在周二完成:经人民委员会或别的组建。”因为关于“红色恐怖”的法令是1918年9月5日通过的,所以派普斯认为这张便条写的时间是在那年9月的3或者4日之前。这就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写便条的人(列宁)受伤后这些天卧床治疗,什么字条都写不了。其次,便条为什么寄给从1918年8月起是财政人民委员的Н.克列斯廷斯基?为什么涉及恐怖的委员会,在组成上建议领导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李可夫和米柳京参加?最后,从事地地道道经济生活问题的Ю.拉林和恐怖措施拟定委员会会有什么关系?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是1994年大量出版发行的Д.А.沃尔科戈诺夫的两卷本《列宁传》。书的开篇就确定了传主的特点:①才智很高,但玩世不恭;②避免不道德行为方面有强大的意志力;③对所有不同意他观点的人都不容,并缺乏耐性;④思维强烈、灵活,敏锐,狡猾;⑤列宁按其出身和本质上说是个世界主义者。接着讲述了列宁学说的特点:他正确揭露了人类存在的恶习;认为世俗的幸福能够通过血腥、暴力、不自由创建;中心思想是建立一个强大的革命组织,政党是新建组织中的主要组织。然而,列宁主义遭受了历史性失败,列宁思想的物化导致了历史性的落后。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是:“列宁不是伟大的思想家。列宁没有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预测得到了证实。这是对一位被认为是天才的人物的历史性评判。”
沃尔科戈诺夫的书引起的公众和学术上的强烈反应,具有独特的意义。其中的反应之一,是著名持不同政见者七十岁的Д.施土尔曼试图预告讨论的性质,她试图把沃尔科戈诺夫对列宁立场的“自由主义”转变解释为纯“现实政策”的考虑。在施土尔曼看来,原则上说新公布的文献并未改变列宁的面目。按她的解释,把自己描绘成“斯大林主义的理想主义者”的沃尔科戈诺夫,是在试图掩饰他本人就能够隐瞒提到的关于列宁和斯大林的文献的公布。罗.麦德韦杰夫在对美国«The Nation»杂志的详尽评论中,着重指出了列宁传记的“幼稚劝谕腔调”与沃尔科戈诺夫政治职务之间的直接联系。沃尔科戈诺夫当时是叶利钦的军事顾问,武力摧毁俄罗斯议会的领导人之一,以及与Р.皮霍亚和Н.波克罗夫斯基领导政府档案文献解密委员会。就在这一杂志上,就在那一期,发表了书评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克·范·哈根的评论。马克·范·哈根从“冷战”的环境角度指出了沃尔科戈诺夫列宁传的起因:“沃尔科戈诺夫和派普斯的历史与冷战一代更多敌对定位的历史,没有多大区别,但这两位作者在意识形态上也许比他们的前辈更加拙劣。
Н.И.杰德科夫详细分析了《列宁传》一书,写道:“沃尔科戈诺夫的书实际上是给列宁开出的一份冗长详尽的账单。全部内容包括:“打纸牌的术语”,“有感染力的例子”,斯大林的暴行,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代。苏维埃国家历史上全部负面的、可恶的、只要是能找到的,都收集、统计并归罪于列宁。也不要紧,证明列宁参与俄罗斯的一切不幸的证据,都抓不住事实——相信自己正确的‘爱国民主派’的激情演讲就是论据。风格的选择是适当的:过分修饰的语言,自以为美,同时自以为有哲学深度……作者选择了传统的学术风格——其作为历史学家的一切,无奈立即暴露了出来。”
1994年12月5日,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和莫斯科政府的直接支持下,通过了“1917年10月与在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试验”的科学实践学术会议。А.Н. 雅科夫列夫、德.沃尔科戈诺夫、А.叶梅利亚诺夫、В.科斯提科夫、Ю.卡利亚京等,参加了俄联邦总统的行政首脑С.菲拉托夫报告的讨论,他们的发言带有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特别暴露的性质。П.В.沃洛布耶夫坚持科学立场的呼吁被直接忽略了。一年后,会议的资料以与会议同名出版。中心议题是雅科夫列夫和А.萨尔明拟定的,内容是由于列宁的期望,俄国在1917年走上了“一条不该走的道路”,布尔什维克把国家推上了“有里程碑意义的文明大道”,“普遍的世界发展之路”。然而,这种说法很容易被用历史死胡同的论题清除,论题认为,整个文明的西方及其诸如威尔逊、克列孟梭、路易德·乔治这样的主要政治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发生凡尔赛重新瓜分世界,1929——1933年大萧条,最后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十月革命的发生,按照Е.Г.普利马克的看法,不是因为列宁“贪得无厌的权力欲”,也不是因为列宁罗伯斯庇尔般的“权力欲望”,而是因为临时政府的不尽职,无论是开头的资产阶级政府,还是随后的联合政府,都丝毫没有迎合人民对和平、土地与面包的要求。
适应纯粹反列宁精神写成的书,是历史学博士、爱国主义者(他对自己的定位)В.М.拉夫罗夫的《列宁:俄罗斯的名誉 历史的选择》(莫斯科,2008年出版)。作者选择的写法,不是列宁的传记,而是急就的,收集的材料毫无体系,许多材料与这位历史人物本身没有关系。例如,书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写的俄日战争、斯托雷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尼古拉二世。为了理解这一切,要足够地注意作者说服读者用的以下形象上的转折,俄国在俄日战争中不是战败,而是战争依然未结束:“最客观的观点具体化是在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俄日战争100周年之际举行的学术会议上,这一观点的陈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А.Н.萨哈罗夫的一篇论文《在东乡神社的沉思:俄国在1904——1905年俄日战争中战败了吗?》中。”该书相当的篇幅插入了作者关于1917年5月举行的全俄农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博士论文,显然,如果不援引代表大会的速记记录,不详述大会代表们的生平,就无法理解列宁。
Ю.叶梅利亚诺夫的书评公正地注意到了拉夫罗夫分析列宁著作时的所谓“逻辑”。例如,拉夫罗夫引述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同时,如此“揭发”他的主人公:列宁“下了这个定义之后,没有提出究竟什么是客观实在这一问题。提不出来,只因为没有明白的答案:答案本来就出来了,物质就是客观实在,而客观实在就是物质,客观实在又是客观实在……,也就是说是同义词反复,冒充伟大的天才的科学发现的术语游戏。”不过,列宁没有把“物质”与“客观实在”等量齐观,而是认为它是个“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拉夫罗夫显然理解不了这个定义的涵义(见《真理报》2009年4月22日)。
但是阶级斗争理论在遭受批判,为此目的,拉夫罗夫利用了公元前494年平民起义反对的贵族劝说他们返回罗马的古罗马寓言故事。拉夫罗夫不援引古代的史料,高傲地说教道:“列宁不能理解这样的事实:社会机构就像一个人的结构,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非常必要的,手,脚(假设说是工人),大脑(政治家,知识分子,科学家等),心(牧师,作家,诗人等),这都是必不可少的。议论组成部分何者重要,何者需要,何者更好,这都是毫无意义的,不道德的,不科学的。把手切掉或者把心脏摘除试试!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其追随者干的正是这个。”
还应该引证作者对列宁“犯错误”的原因的论证。拉夫罗夫回顾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通过了大学法律系全部课程的校外生考试后,写道:“在二十世纪,弗.伊.乌里扬诺夫成了一个非常傲慢和固执己见的人,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充实知识和别人的见解。促成这样性格的原因在于,乌里扬诺夫不和别人一起学习,也不和有才能的大学生一起学习,而乌里扬诺夫写的受不到他们批判性讨论,得不到知识与见解超过他的教授的专业分析。”拉夫罗夫评定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时说:该书“按其水平……可算为有才华前途很有希望很勤奋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然而是导师未草阅、未准备答辩、不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现在真想读读拉夫罗夫本人的学位论文。
最后,是关于列宁民族血统的“发现”。书里说:“按血统,列宁主要的不是俄罗斯血统,但是他却继承了俄罗斯人的极端主义倾向,按德国人的血统,他继承了喜欢和尊重日耳曼人的组织性和职业特性,按犹太人的血统,他继承了天生的才智和根据稳定的局势成功维护自己利益的才能。此外,还有卡尔梅克人和瑞典人的血统。”这种解释有些多余,如果某个人素材不够,就可以进行其他“科学的”评述。例如,俄国的工人,此前“主要是农村不接受和把他们抛弃到城里的酒鬼、马大哈和二流子”。俄国的农民,也得罪了作者,因为他们支持列宁的土地法:“被自卑的半知识分子歌颂的庄稼汉只不过是行将就木不大招人喜欢的土包子。”拉夫罗夫显然是在责怪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其他俄国作家与思想家。

[b][align=center]诅咒还是理解?[/align][/b]
尽管说一定政治势力的反对,把列宁主义问题视为地道科学钥匙的书继续出版了,其中包括叶卡捷琳堡的作者于1995年在乌拉尔出版的文集《列宁主义与俄国》,他们称自己的观点是:“布尔什维主义需要内在的批评,而非诅咒的流传。”在列宁指导的俄罗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是2005年着手出版В.Т.洛吉诺夫的书《列宁 生平 道路的选择》,该书著名的部分是写了传主的个性方面。例如,对上帝的态度,父亲伊里奇·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这位杰出的俄国教育家的影响。作者由于遵循对史料,特别是回忆录的详细分析,避免了苏联解体后常见的简单化和定制的反共产主义。整本书的结构说明了关于列宁及其遗产在建设性轨道讨论翻译,避免行情倾向把大家引向缺乏理智揭露的趋势。В.Т.洛吉诺夫的新书《不为人知的列宁》,出版于2011年,书中仅写了1917年发生的事:领袖返回俄国,科尔尼洛夫叛乱,筹备起义和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严肃公正研究的作品有:Б.Ф.斯拉文的《列宁反对斯大林——一位革命者的最后一搏》(2010年出版),该书讲述了国家领导人的晚年生活。Г.Л.索伯列夫和А.И.科尔恰诺夫详尽准确的著作,揭露了关于“德国黄金”神话的真相。这一神话曾在2000年代不仅成了众多出版社出版的对象,在电视荧屏上也播了很长时间。关于政治冒险家帕尔乌斯的故事广泛传播,他企图用德国总参谋部的钱,借助列宁的手在俄罗斯进行革命。历史学家援引事实和数据说明关于“德国黄金”的文献是伪造的,证明这一财政援助与俄国革命的起源毫无关系。
以下著作写了列宁个人生活的各种情况:К.И.殷科《领袖的私生活: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2000),А.阿鲁久诺夫《列宁:个人生平与政治传记》(2002,两卷集),Е.丹尼洛夫《列宁的生死之谜》(2007),Б.В.索科洛夫《列宁与伊涅萨·阿尔曼德》(2008),А.克罗特科夫《列宁:一个非凡人的个人生活》。
作家和政论家从未中断过对列宁形象的关注。С.Н.叶辛长篇小说《巨人之死》,通过列宁以及与他接近人们的假定的自言自语,展开了列宁的生活。Л.穆列钦在其《列宁:俄罗斯的诱惑》(2011年)一书中,试图揭示领袖使别人相信自己的难以置信的能力。在“莫斯科之声”广播电台的访谈里,作者解释对列宁个性感兴趣时说道:“他不合自由主义者的心意,因为他建立的是苏维埃制度。他不合斯大林主义者的心意,因为他不是斯大林主义者。所以,我想,临终,他可怕地意识到的事情之一——总之,令人恐怖地思考这个人是怎么死的,不过是同情,并未联想他遗孀的命运。我想,可怕地意识到的事情之一,是斯大林掌权,而且他已经无能为力了。我认为,列宁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政治家,是最有天赋最有才华的,——我眼下没有他做成了什么的标志,因为他为俄罗斯做了坏事,其实,要是没有十月革命,俄国的发展会在二月革命之后走上另外一条路,而且我们国家会更繁荣。不过,他是最杰出的政治家,不过,他在那种制度下输给了斯大林。他建立了只有残忍、奸诈的暴君才能主持、定期砍头的制度。列宁不想这样,他的制度开始被驳回。列宁给一位战友,叫施克洛夫斯基,是侨民熟人,写了一封令人惊奇的信,信中写道:“老的布尔什维克走了,新的不想了解我。我建议——否决,强迫——否决。不得不证明——并非总是成功。”真令人惊奇!倒是我们在想——列宁,人们在周围跑来跑去欣喜……而他临终却遇上了制度本身,制度是他创建的,却又把他否决了。多么有意思的个性啊!我感到惊异的是,对他一点儿用都没有。”
列宁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出版物有В.А.彼菲洛夫与其他人的作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一生:问与答》(乌里扬诺夫斯克,2012年),回答了参观人数逐年增加的纪念馆参观者最常问到的问题。作者把全部回答(142篇)分为四大章:《乌里扬诺夫的家谱》、《乌里扬诺夫家在辛比尔斯克》、《走上革命之路》、《领导苏维埃国家的列宁:普通人与政治家》和《二十世纪的人》。作者在编辑这部书时利用了大量的文献史料,这些文献史料来自本纪念馆、州档案馆以及莫斯科与鞑靼斯坦共和国的档案机构。肖像,如通常所说,“未加修饰”,不带偏见,非官方,非意识形态化,保留原来的样子。本书引用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沃勒斯坦的意见很说明问题:“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到2050年,在有的地方,列宁将会成为民族英雄。”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他重建了帝国,他既是个西欧人,同时又是个亚洲人。他是个现代主义者,拥有今天许多政治家不具备的超凡脱俗的能力。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
[ 此帖被lengzichen在2017-09-06 14:21重新编辑 ]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7-09-04

    去参加选秀,评委说:你有唱歌的态度,但是没有唱歌的程度。被淘汰,赚到4派派币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9-09 0
已审核。

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看到的他应该也是不一样的。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10-02 0
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都不一样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