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窑口列表和窑址介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3 回复:2

[物品器具] 全国窑口列表和窑址介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喵起来可凶了。

ZxID:14712109


等级: 热心会员
没想到派派还有人抢连载……吓得我菊花一紧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6-12 0
全国窑口列表和窑址介绍
[align=center][table=500,#488685,#fcfdd5,1][tr][td][align=center][table=20,#488685,#fcfdd5,1][tr][td] [/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400,#fcfdd5,#488685,1][tr][td][align=center][color=#488685]全国窑口列表和窑址介绍[/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20,#488685,#fcfdd5,1][tr][td] [/td][/tr][/table][/align][/td][/tr][/table][/align][align=center][table=500,#488685,#fcfdd5,1][tr][td]
[/td][td][align=center][table=435,#488685,#fcfdd5,1][tr][td]
[color=#f5e9ac][align=left] [b]
安徽省    寿州窑 休宁岩前窑 萧县窑 歙县竦口窑 泾县窑 宣州窑(芜湖东门渡窑) 绩溪霞涧窑 宿州窑 繁昌窑 霍山窑 琴溪窑 界首窑  

北京市      龙泉务窑  

福建省      泉州窑 建窑 永春窑 光泽窑 罗源窑 松溪窑 漳浦窑 遇林亭窑 宁德窑 夏门窑 福清窑 泰宁窑 将口窑 宁化窑 浦城窑 德化窑 福州窑 闽侯窑 同安窑 建宁窑 南安窑 仙游窑 松溪窑 闽清窑 福州窑 崇安窑 磁灶窑 华安东溪窑 邵武窑 平和窑 漳窑 连江窑 蒲田窑 建阳窑(华家山窑) 安溪窑 南平窑 建瓯窑  

甘肃省      兰州窑 安口窑  

广东省      封开窑 惠州窑 海康窑 惠阳窑 潮州窑 韶关窑 廉江窑 西村窑 兴宁窑 石湾窑 南海窑 博罗窑 梅县窑 饶平窑 高明窑 遂溪窑 英德窑 新会窑 揭阳窑  

广西        桂平窑 永福窑 钟山窑 藤县窑 兴安窑 宾阳窑 容县窑 全州窑 邕宁窑 北流窑 柳城窑  

河北省     贾壁村窑 定窑(定窑系) 磁州窑(磁州窑系) 隆化窑 邢窑  

河南省     钧窑(钧窑系) 汝窑 临汝窑 修武窑(当阳峪窑) 宝丰窑 宜阳窑 东窑 淇县窑 扒村窑 安阳窑 河南其他窑口 白坪窑 新安窑 柴窑 密县窑 巩县窑 鲁山窑 郏县窑 邓窑(内乡窑) 登封窑 鹤壁窑 汴京官窑  

湖北省     鄂城窑 武昌窑 青山窑  

湖南省     零陵窑 郴州窑 衡山窑 衡东窑 衡南窑 祁东窑 耒阳窑 常宁窑 邵阳窑 益阳窑 汝城窑 汩罗窑 常德窑 怀化窑 醴陵窑 长沙窑(铜官窑) 湘阴窑(岳州窑) 衡阳窑 岳阳窑  

江苏省      宜兴窑 常州、金坊、无锡窑 泗州窑  

江西省      霍窑 陶窑 臧窑 唐窑 年窑 赣州窑 吉州窑 南丰窑 熊窑 乐平窑 七里镇窑 郎窑 洪州窑(丰城窑) 新干窑 临川窑 景德镇窑(湘湖、湖田、杨梅亭、黄泥头) 横峰窑 御土窑  

辽宁省      辽阳窑 辽上京窑  

内蒙          林东窑 赤峰窑(缸瓦窑)  

宁夏          灵武窑  

山东省          曲阜窑 泗水窑 淄博窑  

山西省        平定窑 盂县窑 浑源窑 交城窑 介休窑 长治窑 霍窑 大同窑 怀仁窑 榆次窑 临汾窑  

陕西省        白水窑 耀州窑(耀州窑系) 旬邑窑 铜川窑(黄堡镇窑)  

四川省        邛窑 郫县窑 灌县窑 华阳窑(琉璃厂窑) 彭县窑 重庆窑 广元窑 成都窑  
  
云南省           玉溪窑 建水窑  

浙江省      衢州窑 温州窑 黄岩窑 郊坛官窑 龙泉窑(龙泉窑系) 泰顺窑 永康窑 浦江窑 云和窑 越窑(越窑系) 江山窑 修内司官窑(老虎洞) 哥窑 上虞窑 德清窑 寺龙口官窑 天目窑 瓯窑 宁波窑 金华窑 武义窑 鄞县窑 奉化窑 乐清窑 临海窑 丽水窑 象山窑 婺州窑 龙游窑 慈溪窑 东阳窑 兰溪窑


[size=4][b][color=#17365d]寿州窑[/color][/b][/size]

在今安徽省准南市,唐代属寿州,故名寿州窑。始烧于隋代,盛于唐,终于唐晚期。在隋代时主要烧青瓷产品,有小口碟、四系瓶、高足盘等。唐代主要烧黄釉瓷和少量黑釉瓷,产品有碗、盘、杯、盏、钵、枕、注子、玩具等。
  该窑产品主要特征是:隋代胎体坚实、厚重、胎色青灰。唐代胎体原色,胎色白中泛黄。釉色隋代青中带黄绿,有玻璃光泽,常开有小纹片。唐代以黄色为主,釉面光润透明,大多施用化装土,有剥釉现象。另外还烧黑釉瓷,釉面光润如漆,少数呈酱褐色,有粗细两类产品,精细者胎为白色。
  在装饰技艺上,有印花、划花、贴花三种,在烧制方法上,都用托珠叠烧法。碗、盘器内留有支烧痕迹。

唐 寿州窑黄釉执壶
说明: 高18.8cm,腹部直径约10cm,口径7cm。
  此壶整体看来似橄榄形。高18.8cm,腹部直径约10cm。直口有唇沿,口沿直径7厘米。其颈如柱,约占全器高度的四分之一,有一短流在腹上近肩处,与流相对的执柄为双柱形。内口沿有釉,腹内腔无釉,外壁近底足约三分之一处露胎无釉,釉下先施白色化妆土。外撇,平底,假圈足。底有三点支烧痕。此壶为唐代常见器皿,釉水较薄,青黄色,胎近土黄色,较为粗疏,烧结度不高,胎壁较厚,但因器型拉高,故给人的感觉丰满,而不臃肿,极为自然得体,大方耐看。
[attachment=13371005]
[attachment=13371006]

[b][size=4][color=#17365d]歙县竦口窑概述[/color][/size][/b]

 位于歙县桂林镇竦口村北100米处。皖南唐、宋民间瓷窑。烧瓷年代始于唐,盛于五代到北宋。
  产品以青釉盘、碗、盏为主。少数釉色为青黄色或灰色。该窑烧制的青釉器物色调纯正,釉质细腻、滋润,光洁度较好,釉层薄厚均匀。釉面有细碎开片,胎釉烧结程度较好。器内外满釉,仅足圈无釉。五代碗多大口、大足,腹部弧度小,有瓜棱及五瓣葵口的造型,釉色与浙江越窑、江西黄泥头窑接近,烧法也与江西所烧器物相同,都采用支钉垫烧。


北宋 歙县竦口窑青釉双系窑变执壶
说明: 口径11.3厘米 底径6.8厘米 高22厘米
  竦口窑始烧于唐,盛于五代及北宋而没于南宋。窑址位于安徽歙县桂林镇竦口村北,因京九铁路正好从窑址穿越而过故原址现已无存。
  五代、北宋时南方各地受浙江越窑影响,有许多地方性瓷窑亦纷纷烧制越窑类青瓷,竦口窑就是其中之一。该窑产品色调纯正,釉质细腻滋润,光洁度好,有细如牛毛般的小开片。火温高,胎釉烧结良好。一般器物均内外满釉仅圈足内无釉,通常以盘、碗、盏等生活用具为主要器皿。象本器如此完美无缺且还带有蓝色窑变之立件现在恐怕是万分难觅了。
[attachment=13371008]

[color=#17365d][b][size=4]宣州窑(芜湖东门渡窑)概述[/size][/b][/color]

  位于芜湖东门渡村小镇,西距县城湾沚镇20公里。镇四周大都是圩田,仅西南方是属于敬亭山支脉的小丘陵,窑址就公布在这些小丘陵上,主要有小山、营盘山、康王山、蛤蟆地、窑头山和小竹园六处。烧瓷时间始于盛唐,盛于晚唐、五代,终于北宋。
特征:
  1、器物有碗、钵、盏、灯、执壶、四系缸、双系小口瓶、缸、盆、各类俑、建筑饰件等。各窑所烧器物不尽相同,营盘山、康王山以烧注子、壶、罐为主;蛤蟆地则主要烧制碗、钵、碟等类器物;小竹园等专烧缸类器物。
  2、因当地瓷土矿含铁量较高,同时又羼和大量赭红色粘土,所以产品胎质为灰黑、铁灰等色,露胎处呈铁红或褐色。釉色以青黄、酱黄、酱黑为基本色调,由于釉料中氧化亚铁含量不同,少数器物出现青灰、青绿、酱褐色。器物施釉前先上一层乳黄色石灰釉,似化妆土,然后施釉。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王山发现一批印有“宣州官窑”款的宋代瓷罐残件,制作粗糙,似为酒器。古代文献有宣州窑的记载。至于东门渡窑与宣州窑的关系,目前意见不一,主要以下观点:一、从广义上讲古宣州境内有两个窑系;一是泾县窑头岭、窑峰以及繁昌柯家冲、骆冲窑的青白瓷系;二是东门渡窑与琴溪窑的青瓷系。从狭义上讲,宣州窑应是专指东门渡窑。因为宣州窑是为完成特殊任务而设立的窑场,是官办,而其他几处窑是民窑,以烧日用瓷为主。二、东门渡窑为民窑,钤“宣州官窑”款的器物为官府监烧的专用器皿。三、东门渡窑是早期宣州窑发源地之一,琴溪窑是宣州窑工艺水平突飞猛进的鼎盛期;繁昌柯家冲窑是宣州窑的晚期窑场。四、宣州官窑为地方官窑。究竟如何定论,有待于窑址的试掘及更多考古材料的发现。


五代 宣州窑白釉五葵口碟
说明: 高4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7.5厘米。
[attachment=13371010]
[attachment=13371011]

[color=#17365d][b][size=4]绩溪霞涧窑概述[/size][/b][/color]

位于绩溪县城(华阳镇)西北约2公里霞涧村(又名花根村)南面的山坡及高地上。1984年发现,烧瓷时间为五代至北宋的民间瓷窑。
  主要品种有青釉、酱黑釉、酱黄釉及绿釉器。其中以青釉为主,器形有各式碗、壶、盘等,釉质细腻、滋润,釉层薄厚均匀,胎釉结合牢固,釉面光洁,有片纹。酱釉器质地粗厚,釉面光洁度较差。绿釉器有罐、盆等。在窑址上还采集到一些酱褐釉拍鼓标本,具有唐代风格。


五代 绩溪霞涧窑青釉执壶
说明: 高23.3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7.5厘米。
  霞涧窑在今安徽省皖南地区之绩溪县,地处山区,距江西景德镇约170公里,距产优质瓷土的祁门仅十数里。五代时此处即为越窑宋窑场之一,所产青瓷胎黑,釉色青黄,釉面较涩,不及越器之精美。
[attachment=13371014]
[attachment=13371015]

[color=#17365d][size=4][b]繁昌窑概述[/b][/size][/color]

今安徽繁昌县柯家冲。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
特征:
  1、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
  2、碗盘类器物施釉一般近底部,外壁旋削痕明显,底足可分三类: A、平底内凹。B、圈足平切。C、圈足壁斜切。
  3、产品中以注子和注碗配套的温酒器最富特色。
  4、器物大多无纹饰,碗内心饰团花纹较多见。
  5、采用垫饼垫烧,器物足内无釉。


北宋 繁昌窑青釉双系盘口酒壶
说明: 高11.2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5.7厘米。
[attachment=13371016]
[attachment=13371017]

[b][size=4][color=#17365d]龙泉务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龙泉务村,故称龙泉务窑。属辽代瓷窑,主要烧白瓷,兼烧青瓷和黑釉瓷,产品碗、碟、杯、盘、盏托、瓶、壶、盂,还有葵口盘、折腰盘等。
  因龙泉务窑与河北曲阳和山西浑源较近,所以产品的造型、工艺上都受到定窑和浑源窑的影响。
  装饰技法上除光素无纹外,还有浮雕法。
  产品有精致和粗糙两类




辽 龙泉务窑白釉莲花托注壶
说明: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通高17.7cm,注壶(口径3.7cm,底径7.5厘米,托碗高15.7cm,口径18.1cm,底径9.5cm)
  这件辽代白釉莲花托注壶,通高17.7厘米,注壶口径3.7厘米,底径7.5厘米,托碗高15.7厘米,口径18.1厘米,底径9.5厘米。胎薄,质洁白细腻。釉薄,积釉处白中泛黄,莹润光泽。注壶直口,长颈,广肩下折,上腹较圆,下腹微收,矮圈足。盖似覆杯形。顶为一小尖钮,盖面宽沿,盖口可套在注壶口上。壶折肩处的一侧有弯曲的细长流,另一侧有把手,安于壶颈中部与折肩处。把手的至高点堆贴一系饰。自壶肩至腹部分刻均等的阴纹六条,使腹呈莲花式。托碗形似六瓣莲花,微敛,腹较深,鼓圆。圈足较高,微外撇。此注壶造型优美别致,做工精细,系辽代白瓷佳品。1974年河北三河县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attachment=13371019]

[b][size=4][color=#17365d]建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故名建窑(历史上也有人称建阳窑)。该窑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主要是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
  主要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兼烧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足底有“供御”、“进盏”字铭的,应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有名的品种。目前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


北宋 建窑黑釉金兔毫盏
说明: 高6.4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4厘米
[attachment=13371020]
[attachment=13371021]

[b][size=4][color=#17365d]漳浦窑概述[/color][/size][/b]

漳浦位于福建东南部,境内高山、丘陵、平原兼备,河流充沛,海岸曲折绵长。东晋义熙九年建置绥安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漳浦县至今。
  漳浦窑实际上是位于漳浦县境内的一批古代瓷窑的集合体。漳浦瓷器的大规模生产,是从北宋开始的,南宋达到全盛时期,两宋之间。北方政局动荡,政治、经济、文化南移,江西、福建、浙江成了中国陶瓷的生产中心,福建东南沿海以相对安定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优良的港口资源,各地方窑场纷纷崛起,一跃成为陶瓷的主要生产区,闽中出现了以德化为中心的陶瓷生产区和泉州为代表的外销港口,把福建推向了陶瓷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时仅漳浦县也先后出现了近十座有相当规模的窑场:
  (1)罗宛井窑,位于沙西镇北旗村罗宛井自然村,窑址分布于村北侧,金岗山南麓,面积约90000平方米,面对漳江入海处的对外港口下寨港。罗宛井窑的主要产品以碗、盘、盏为主,尤以碗的式样为多,也烧造杯口壶、葵口杯、大口罐,三足炉等器物,碗类常为深腹底,高圈足,足底深挖,葵口或敞口。采用匣钵仰烧,胎色白,质坚而薄,施白釉或青白釉,少量淡梅青、米黄、灰褐色,其釉层薄,满釉露底,多有开片。常见的装饰手段有划花、刻花。划花于釉面上用篾片划卷草、云纹、花瓣纹或篾点纹,碗外侧多划瘦长的莲瓣,少量印花见于装饰底心,器上下部划旋纹。
  (2)竹树山窑,位于赤岭乡竹树村东侧,窑场分布在东西走向的公路北面六座山头,范围约长100000平方米,堆积厚达2米,公路边偶见窑床断面。竹树山窑的主要产品以碗、盘等生活用具为主,也烧罐、钵、壶、杯等器物。碗形主要为唇口,或敞口、圈足高矮并见。壶的产品种类较多,有杯口壶、喇叭口壶、小盘口壶、瓜棱壶等。杯式也极为丰富,常见有高足、莲瓣、葵口等,采用匣钵仰烧,环形堑饼,器物胎色灰白,质致密,釉色有青灰轴、青绿釉、梅子青釉,釉层较薄,满釉露底,不流釉或有小开片,碗、盘纹饰较少,壶类较多,有鱼鳞纹、瓜棱纹、莲瓣纹,一般采用刻花,刻划线条细长均衡,少量印花,所见的鹿纹印于碗心者。
  (3)赤土窑。位于赤土乡西村东的小山南坡,窑址分布的范围东西约80000平方米,有九座窑床和堆积,保存得极为完好。赤土窑的产品主要有碗、盘、杯、灯、盏、罐、壶和建筑构件等,其中较典型的有平底盆,产品的档次较低,采用匣钵装烧,其胎色灰,部分带有大量的陶质。釉分黑褐釉和青釉二种,青釉器主要为珠光青瓷,采用划花,器底印花,黑釉器多素面。赤土窑的器物外层多加施化妆土,匣钵几乎都有简单的纹饰记号,窑具上多见匠人的名字和纪年,采用的装饰手段多种多样,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釉下褐彩、多色釉并用、贴花叶等。尽可能地利用胎、釉进行装饰是赤土窑工艺成就的一大特色,值得注意是,赤土窑已经采用了釉下彩的工艺;在施有化妆土的胎体上,用褐色带绿的颜料,画出柔软的草叶、双鱼、团菊等图案,外挂黄绿色的透明釉。目前所见最大宗的是平底盆,余均为不知器形的残片。
  窑址上采集到的一件贴、刻花盖坛,在盖坛的腹中主纹饰区里,装饰了四组缠枝花纹,其中的花叶是用一种当地俗称为蒲姜的,长椭圆形,有粗钝齿的小灌木,将叶片粘贴在黑胎上,待施上化妆土后,再剔除叶片,形成白底黑花的效果。在器盖上也采用了这种工艺,在盖沿上贴数组各三至五片水萍叶,由于叶片是在胎土未干前贴上的,所以连叶脉也清晰地保留了下来。这种装饰艺术是全国目前仅见的。在胎土上贴木叶的工艺为古陶瓷史上,其效果与磁州窑的剔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工艺上则可与吉州窑的贴木叶瓷相媲美,大量采用的印花技术和风格,则明显受到耀州窑的影响。
  (4)南山窑,位于南山茶果场北侧与赤岭乡交界处的山坡上。南山窑分布范围长约有30000平方米。主要产品为青釉珠光青瓷,产品仅见碗、盆、杯、盏类。质量较粗糙,其胎灰白,质坚硬,半釉,釉色灰,或带绿,釉层厚,常流釉、聚釉,呈玻璃质,于胎体上划卷草纹、云纹、篾点纹装饰。
  (5)石步溪窑,位于南山茶果场石步溪村西侧,窑址堆积分布于水库边小山坡的树林中,因林木茂密,标本采集困难,所见仅碗、盘、杯,也见有瓶类,其胎质灰白,质坚硬,半釉,釉色青灰,釉厚,呈玻璃质,不及底,刻划卷草纹,点纹装饰,器形较为粗糙,其产品装饰手段和年代均与南山窑相似。
  (6)南门坑窑,位于绥安镇英山村南门坑自然村前,南面500米即为鹿溪,窑址分布于二座小山包上,大约在5000平方米。南门坑窑的主要产品为青釉珠光青瓷。其胎色灰白,多含砂,施半釉,采用刻划卷草纹、篾纹、篾点纹装饰,也见于碗底刻划吉祥文字,其中有刻“社”、“福”、“官山”者,应出自作为祭器的碗底。产品较单纯,所见有碗、盘、盏、小灯盏等,而以碗为主,也见有一个专门烧造小灯盏的窑床。
  (7)仙洞窑仙,位于中西林场仙洞作业区,与长桥葛后,石榴东山相交界。窑址分布于一条小溪南侧,因修建公路桥窑床破坏,堆积大部分已被破坏,其分布范围约1000平方米,仙洞窑的主要产品为青釉珠光青瓷,以“W”型匣钵装烧,所见仅碗、盘两类。胎灰白,釉层厚,内满釉,外不及底,修足粗糙,器内常划篾点、卷草和排条纹装饰。
  (8)祖妈林窑。位于杜浔镇徐坎村北祖妈林水库库区,1959年建水库时发现并调查,现已淹没于水中。祖即林窑的产品为青绿色釉的珠光青瓷,胎骨灰,修胎粗糙,内外刻划卷草纹、篾点纹图案。主要产品为碗、盘等生活用具。
  (9)碗窑坑窑。位于南浦乡美林村西北侧,南溪河道边的树林中。其产品主要是碗,盘类生活用具,施青黄色釉,以刻划卷草纹、篾点纹装饰,属珠光青瓷。
  (10)石寨窑。位于石榴镇山城村石寨自然村南侧的小溪边,分布范围约500平方米。石寨窑的主要产品为碗、盘,也见有高脚杯,其胎色灰白,施青釉,釉层厚,开片,多流釉,素面,无纹饰,仅高脚杯见有旋纹,其烧造年代约为元代。
  本概述由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王文径先生撰写。



南宋 漳浦窑影青釉刻花碗
说明: 高5.9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5.6厘米
[attachment=13371022]
[attachment=13371023]

[b][size=4][color=#17365d]福清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福建福清,故名。均烧青釉刻花筐点纹及黑瓷两类器物。
  是闽东沿涨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五十年代在县东门外东张区发现宋代窑址五处,均烧青釉刻花筐点纹及黑瓷两类器物,风格与福建各地宋代同类窑址出土遗物基本属于同一类型。


[b][size=4][color=#17365d]泰宁窑概述[/color][/size][/b]

 在闽西北泰宁境内,已发现窑下、东窑、西窑、灯盏窑等。宋、元时期瓷窑。
  主要生产青瓷、青白瓷及黑瓷。青瓷中有内饰划花间篦划纹、外刻复线纹的球光青瓷和仿龙泉窑香炉;青白瓷有高足杯、菊瓣盘、灯、香炉等,炉中有的饰刻花,有的盘、碗里印“寿”、“用”等字;黑釉器物有小碗、白口碗。东窑为文献中记载的际口窑,但未发现其中提到的白瓷,明《八闽通志》、清《邵武府志》中都记载泰宁产白瓷,而且比邵武青云窑、建宁兰溪窑的白瓷精美。文献所记是否属实,有待于对窑址做进一步调查。


北宋 泰宁窑酱釉窑变盏
说明: 高4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3.4厘米。
[attachment=13371024]
[attachment=13371025]

[b][size=4][color=#17365d]浦城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福建浦城,故名。
  烧瓷约在南宋到元代前期。共发现窑址两处:一在碗窑背,烧青瓷,遗物以碗最多,瓶、罐等器少量发现,有双耳活环扁瓶,瓶身两面印福寿字,这种瓶在距浦城较近的浙江龙泉窑有大量烧制,可见受龙泉窑一定影响;一在大口村,以青白瓷为主,器身多印有阳纹装饰。
[attachment=13371026]
[attachment=13371027]

[b][size=4][color=#17365d]德化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福建德化县,故名。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
特征:
  1、 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 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
  3、 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4、 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
  5、 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
  6、 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
[attachment=13371029]

[color=#17365d][b][size=4]同安窑概述[/size][/b][/color]

在今福建同安县,故名。以烧青瓷为主,兼烧青白瓷。同安青瓷,日本人称为“珠光青瓷”。
特征:
  1、胎体较厚重,胎色有灰黄、灰白、粉黄多种。
  2、釉色青黄或灰黄,尤其宋代,釉色偏黄。
  3、产品以盘、碗为主,还有瓶、罐、炉等。唐代青瓷以厚胎平底碗为主,无纹饰。宋代青瓷在盘、碗等器的里部都有刻花蓖划纹饰,器外刻复线装饰,碗心多有凹入的圆窝,有的在圆窝内划花卉一朵。炉分两式,其一敞口,下部浮雕莲瓣纹,下承以撇足座;其二直筒形,圈足,炉身刻划莲瓣纹。瓶口多下折,瓶身划复线纹。元代青瓷盘心印阴纹双鱼。
  4、青白瓷纹饰与青瓷基本相同,碗心多有一个小圆窝,瓶罐的外壁多刻划由细线条复线交叉的斜十字形纹。
[attachment=13371030]
[attachment=13371031]

[b][size=4][color=#17365d]南安窑概述[/color][/size][/b]

 南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曾一度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南安所生产的大宗丝绸、陶瓷、茶叶和其它农副产品,曾远销亚、非、欧各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站之一。南安的陶瓷生产,自唐代兴起,宋元是其最辉煌的时期,可称为泉州的主要瓷业基地。南安发现的古窑址遍布境内各地,有的绵延数里,其范围之广、面积之广、堆积层之厚、品种之多却极为罕见。其中以东田镇南坑村为最多,现有宋元窑址20处,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为福建闽南地区迄今保留最为完整及规模最大的古窑群。
  南安现有唐代窑址3处,宋元窑址51处,明清窑址4处。南安窑烧造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瓷,以青瓷和青白瓷为最多。各窑中以烧青瓷和青白瓷为主,或两者兼烧。烧造器物的种类有碗、洗、壶、瓶、碟、杯、罐、盒、盘、炉、灯盏、器盖、动物玩具等,且以碗最为大宗。器物除素面外,流行刻划及模印花式的装饰手法,风格活泼奔放,线条流畅刚劲,带有自由即兴的韵味。常见纹样有莲瓣、草叶、缠枝、菊瓣、折枝、团花、篦划、弦纹等。其产品的胎骨呈灰色、白色、灰白色,质地坚硬细腻,釉色晶莹润泽,釉水均匀,个别有滴油现象。
  南安窑大多是依山坡而建,采用龙窑式窑炉烧造,虽未经科学发掘,但多处窑址尚能看到窑砖的走向迹象,堆积层一般在1-5米之间。从目前采集的窑具看,它大量采用匣钵正烧法,另有匣钵复叠法、叠烧法、支圈复烧法等。釉色繁多是南安窑的一大特点,除大量烧造篦点划花青瓷(日本人称为“珠光青瓷”)外,还仿烧龙泉、官窑等多种釉色的青瓷和景德镇的青白瓷。
[attachment=13371033]

[b][color=#17365d][size=4]磁灶窑概述[/size][/color][/b]

 磁灶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因陶瓷而得名。陶瓷生产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宋元时期,磁灶窑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为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磁灶镇位于泉州西南约16公里,属晋江市(东南距晋江市区约8公里)。其地处紫帽山南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主要溪流---梅溪,流自西北,东折而去,汇于晋江后注入泉州湾;溪宽敞曲折,古称九十九溪,是古代磁灶的主要水上通道。
  磁灶境内古窑址多沿溪分布,数量众多,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等先生就对磁灶窑进行过调查;其后,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晋江县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进行过局部试掘,采集到大量标本,发现了南朝至清代的二十六处窑址。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时期窑址12处;清代窑址7处。宋元时期的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土尾庵窑址、大坪山窑址统统称为磁灶窑址,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单位。南朝溪口山窑址、宋代金交椅山窑址列为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磁灶窑产品品种繁多,器形多样。其品种以生活日用器皿为大宗,此外还有陈设器、建筑材料等。生活日用器皿中有碗、盘、盏、碟、盆、钵、洗、罐、缸、瓮、壶、瓶、灯、盂、盏托、执壶、水注、军持、急须、瓷枕等;陈设器则有炉,香熏、花瓶、花盆、动物形砚滴、动植物模型(如狮、虎、龟、蟾蜍、寿桃、力士像等),以及其它如腰鼓、扑满、鸟食罐等器物;建筑材料有装饰板等。其中,黄釉铁绘花纹大盘、军持、青釉碟是专供外销的产品,龙瓮是最具地方特色的。
  磁灶窑瓷器的胎质一般呈灰色,颗粒较粗,胎质不够致密。也正因为此,瓷器胎土施釉处多上一层黄白色化妆土。但一般仅施半釉,器内无釉。釉可分为五大类,即青釉、酱黑釉、黄釉、绿釉与黄绿釉。青釉多见于碗、碟、盏、钵、盆、小罐、壶、执壶、军持、灯、炉、香熏等器物,有的还在青釉下添加褐彩;酱黑釉多施于碗、盏、盏托、罐、壶、执壶、水注、炉、腰鼓等器物,有的如碗、盏里侧或口沿施青釉,外施酱黑釉;黄绿釉则见于瓶、壶、罐、军持、水注、盆、盘、炉、枕、鸟食罐及动植物模型等;有的为单色的黄釉、绿釉,绿釉器多有“返银”现象;有的则黄、绿釉同施一器。装饰手法有刻划、剔花、模印、雕镂、施釉及彩绘等。装饰纹样有花卉(莲、菊、牡丹、缠枝花、折枝花等)、草叶(卷草)、瓜棱、瓜、凤,以及篦划、云雷、弦纹、卷云、水波及点彩、文字等,其中尤以龙纹最具特色。
  在《晋江县志》中就有“瓷器出瓷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的记载。通过对磁灶窑的实地调查和有关考古资料证实,历年来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国家中多有磁灶窑产品出土。在这些国家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常收藏有该窑作品,由此,证明磁灶窑是一处重要的外销陶瓷产地。
  军持、瓶、执壶、罐、碟等是宋元时期大量外销的主要产品。其中,军持是专门适应东南亚人民进行宗教活动需要而烧制的;“龙瓮”的生产自宋明至今,沿袭不断,除了内销外还输出到东南亚各国。明清时期,磁灶以烧制单一的日用粗陶为主,仍运销海外,随着华侨的大批出国,制瓷技术也传播南洋各地,促进当地陶瓷工艺的发展,例如菲律宾米岸烧制的“文奈”瓷器,就是磁灶吴姓华侨传授的。直到近代,仍有众多华侨在海外操营此业,传授技艺。
  磁灶窑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烧造外销陶瓷为主的重要窑口,是具有浓量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濒临泉州港口岸,使其外销条件优越。同时,它与泉州港的兴衰密切相关,当泉州在宋元时期对外交通和贸易达到鼎盛的时候,也正是磁灶窑生产发展昌盛的时期。磁灶窑的某些产品是专门为外销而烧造的,如军持等可能是为适应东南亚各地宗教性生活而接受的定烧器物,磁灶窑的产品器类丰富多彩,虽然比较粗放但却颇具特色,特别应指出的,磁灶窑出土的一些瓷雕塑,深目高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泉州港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
[attachment=13371035]

[b][size=4][color=#17365d]邵武窑概述[/color][/size][/b]

在邵武四都青云山。宋至清代闽北地区民间瓷窑。
  是一处以烧青白瓷、白瓷为主的瓷窑,同时兼烧黑釉瓷器,此后又烧青花瓷,尤以元代白瓷产量大,质量好。窑上村后门山窑与巴掌山窑烧青白釉小杯、高足杯、碗、碟、盘、罐等,杯、高足杯有八方形,小盘有折腰形,造型精美。拳头山窑即为文献上记载的白瓷产地,有杯、碟、盘、高足杯等。器物成型规矩,足部处理一致,底足心出脐,为典型的元代风格。釉白而滋润,光泽感强,有的盘里印菊花、牡丹等花卉纹。枢府型盘这里亦有烧造。从地域关系考察,闽北白瓷窑受景德镇的影响较大。从标本中可以看出,枢府型盘、高足杯及印花装饰与景德镇窑瓷器有一定关系。
[attachment=13371036]
[attachment=13371037]

[b][color=#17365d][size=4]平和窑概述[/size][/color][/b]

闽南平和境内。明晚期开始烧制。
  主要生产青花及彩绘瓷,亦有部分色地贴化瓷及素胎印花瓷。
[attachment=13371038]
[attachment=13371039]

[b][size=4][color=#17365d]建阳窑(华家山窑)概述[/color][/size][/b]

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建阳窑是指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宋代生产黑釉器的窑群。但1997年福建省博物馆林忠干先生经实地考察,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说明建阳窑实应是今福建省建阳市营口镇南部的华家山古窑群。这个提法是正确的。请参阅“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四辑。
  建阳窑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西南部营口镇崇政下里,地处山区,山高林密。窑场分布于茶马溪两岸,连绵近十公里,总面积俞8万多平方米,是古代闽北最大的窑场之一。该窑兴起于北宋,全盛于南宋,衰于宋末元初,前后跨度约300余年。该窑以生产青白釉系瓷器为主,产品品质在宋器中虽难称上乘,但亦精巧细致。其胎体灰白或白色,细腻坚实,多轻薄,上手分量极轻,烧结良好。釉色以青白为主,兼有纯白淡青。釉水偏薄,胎釉结合稍嫌幼嫩,常有剥落现象,不及正宗景德镇产影青瓷细致坚实。装饰以模印和刻划花为主,模印又结合贴塑,工艺细致精巧。纹饰丰富多样,常用莲花、莲瓣、牡丹、菊瓣、芦雁、婴戏等图案。装烧方法随器型而易:日用碗盘等采用支圈结合窑具覆烧,故普遍芒口。琢器常用平底筒型匣钵正烧,器底常带有黑色或赫色铁点。该窑在南宋中晚期达到鼎盛,产品远销国内外,无怪乎蒋祁在论及景德镇窑业销售市场时曾有“临川、建阳、南丰它产有所夺”之叹了。
[attachment=13371042]
[attachment=13371043]

[b][size=4][color=#17365d]安溪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福建安溪县,故名。宋元时期以烧青白瓷为主,明清烧青花和红绿彩瓷。
特征:
  1、青白瓷产品有各式盘、碗、瓶、壶、盒子、军持等。碗的造型有模印成菊瓣状的,也有外印重叠菊瓣纹,内刻缠枝花卉的。盒子有大小各种式样,盒外多模印纹样,有的在盒外底印有花卉纹,印纹线条比德化窑同类产品粗。军持胎较厚,腹部比较饱满,有的在器身堆贴乌龟并施酱褐彩,是其特色。
  2、明代青花产品,有在盘心写“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诗句的;青花盘的圈足多有粘砂。明末清初有红绿彩绘花卉纹碗产品。
[attachment=13371045]

[b][size=4][color=#17365d]海康窑概述[/color][/size][/b]

已发现窑址60多处,主要分布在海康明通河和南渡河两岸的圩镇、村庄与山岗。其中纪家、杨家、白沙、客路等区发现烧制青釉褐彩器的瓷窑数十处。宋、元时期民间瓷窑。
  出土器物及标本有碗、盘、罐、枕、瓶、壶、盆、棺,其中罐最多,枕次之。罐上书写吉祥语“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兰桥仙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制作精细的菊花仕女图彩绘罐以及元代至元三年墓出土的双凤喜鹊荷叶盖罐为元代海康窑的代表作品,诗文花卉枕、荷花如意枕也具有该窑特色。褐彩器物是在素胎上以褐、赭彩绘画或书写,然后上青釉一次烧成。青釉为玻璃质薄釉,与北方先施化妆土然后彩绘、上透明釉烧成的方法不同,地区特色明显。除青釉彩绘器物,还有青釉及黑釉品种。青釉有碗、钵、盘、壶、瓶、三足炉等。有的碗上采用印花装饰,纹饰有牡丹、荷花、向日葵、团花等。黑釉器有三足炉、罐。黑釉、青釉器物多有4个较大的泥珠支烧痕迹。

[b][size=4][color=#17365d]潮州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广东省潮安县,该地唐宋时属潮州,故称潮州窑。该窑始于唐代,经宋而终于元。主要烧制青白瓷、青瓷、黑釉瓷和赫黄釉瓷。产品有碗、盘、碟、杯、瓶、壶、炉、盂、罐等。其胎质,唐代呈灰色或灰白色,胎体较厚;宋元时胎质细密,胎色呈白色,灰白或深灰等,釉面较簿,均开细小纹片。
  装饰技艺上有刻花、划花、雕刻、镂空、褐色点彩等等,印花装饰很少见。纹饰以弦纹、卷草纹、平行、斜线纹为主,也有少量莲辨纹、云龙纹等。
  器物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足底无釉。碗、盆类也有采用支钉叠烧法,器内器底留有五个支钉痕。

[b][color=#17365d][size=4]西村窑概述[/size][/color][/b]

在今广州市西村,故称西村窑,该窑始烧于北宋,而终于南宋末或元初。所烧品种以青白瓷为主,兼烧青瓷、黑釉瓷、褐釉瓷和低温绿釉陶器等。其青白瓷的风格与潮州窑相似,青瓷的风格与耀州窑相似。其主要产品有碗、杯、盆、瓶、壶、罐、炉、鼓、枕、合、盘和半高足小杯等。
  西村窑产品胎质坚致、胎色灰白。其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有的白中带黄,有的白中泛灰。青瓷釉色基本上为青绿色,近似耀州,但呈色不稳定,变化较大,其装饰以印花、刻花、划花及彩绘为主。在青白瓷产品装饰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大碗上部刻划一条宽带形缠技花卉;二是刻花加彩纷装饰。这两点在其它窑址是没有的。

[b][size=4][color=#17365d]海康窑概述[/color][/size][/b]

已发现窑址60多处,主要分布在海康明通河和南渡河两岸的圩镇、村庄与山岗。其中纪家、杨家、白沙、客路等区发现烧制青釉褐彩器的瓷窑数十处。宋、元时期民间瓷窑。
  出土器物及标本有碗、盘、罐、枕、瓶、壶、盆、棺,其中罐最多,枕次之。罐上书写吉祥语“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兰桥仙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制作精细的菊花仕女图彩绘罐以及元代至元三年墓出土的双凤喜鹊荷叶盖罐为元代海康窑的代表作品,诗文花卉枕、荷花如意枕也具有该窑特色。褐彩器物是在素胎上以褐、赭彩绘画或书写,然后上青釉一次烧成。青釉为玻璃质薄釉,与北方先施化妆土然后彩绘、上透明釉烧成的方法不同,地区特色明显。除青釉彩绘器物,还有青釉及黑釉品种。青釉有碗、钵、盘、壶、瓶、三足炉等。有的碗上采用印花装饰,纹饰有牡丹、荷花、向日葵、团花等。黑釉器有三足炉、罐。黑釉、青釉器物多有4个较大的泥珠支烧痕迹。

[b][size=4][color=#17365d]定窑(定窑系)概述[/color][/size][/b]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一带,曲阳县宋时属定州,故称定窑。该窑始烧于晚唐,盛行于宋,衰于元。共经历了唐、五代、宋、金、元等朝代。
  定窑以盛产白瓷著称,曾被选为宫廷用瓷,其还烧黑釉、酱釉、绿釉等品种。产品有碗、盘、碟、盆、瓶、罐、枕、玩具、梅瓶等。
  产品特征:1、胎骨洁白细密而坚实。北宋时胎体较簿,金、元时稍厚;2、釉色白中泛黄,窑现象牙白的质感,柔和悦目,且胎釉结合牢固,没有脱釉现象,由于釉较稀簿,可现修胎留下的竹丝刷纹,流釉处有泪痕出现。金、元时釉水偏暗,泛黄。
  装饰技法上,有刻花、划花、印花和浮雕、描金等几种,早期采用刻、划花,北宋中期以后多采用印花装饰。纹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常用的纹饰有莲花、缠技牡丹、菊花、水波、游鱼、飞鸟、走兽、婴戏、云龙、狮球等。
  北宋早、中期覆烧法尚未出现,采取匣体装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圈足底部粘附着垫烧的砂粒或支烧痕。
  北宋后期定窑发明了覆烧工艺,优点是节省空间,增加产量,节省燃料,降低成本,又不易变形,器底满釉。但缺点是有芒口,故往往以金、银、铜贴在口沿作为装饰,显得豪华贵重,还有双复线刻花刀法,也是定窑所首创。
  由于定窑的名声驰誉南北,宋时已形成了一个定窑系。窑口有山西的平定窑、介休窑、盂县窑;安徽的肖窑;四川的彭县窑等。以上诸窑的产品风格多与定窑相似。但因各窑的胎、釉和工艺不同,又有名自的特征。

[b][size=4][color=#17365d]磁州窑(磁州窑系)概述[/color][/size][/b]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
  磁州窑产品胎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白釉普遍带奶白色,不太透明。均使用化装土,器内一般多挂釉。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在装饰工艺上除黑、褐、绿彩绘外还有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等,所用装饰题材丰富,如马戏、熊戏、童子钓鱼、池塘赶鸭,跷球等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同时还常见题写唐诗、宋词和民谚警句等,作为纹饰也颇具特色。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代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烧制瓷器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到唐、宋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主要窑口包括有河北省磁县观台窑、河南省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谷窑、登封曲河窑、江西省吉州窑等。这些窑口产品在装饰技法和工艺上都与磁州窑相似,或者说都在模仿磁州窑,但因各地的胎、釉、彩的原料不同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color=#17365d]
[b][size=4]邢窑概述[/size][/b][/color]

 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唐代属邢州,故名邢窑。根据叶佶民先生三次去该窑址观察,从瓷片中发现该窑始烧年代可上溯到北朝,经隋、唐、五代到北宋。该窑兴盛于唐和五代而终衰于北宋。
  邢窑除烧白瓷外,还烧青瓷、黑釉瓷和黄釉瓷等。而白瓷中又有粗精之分,其中粗白瓷居多。此产品有:碗、杯、壶、钵、盏、瓶、盆、盒和烛台等。
  器物特征是:胎色白,胎体厚重。粗者胎釉之间施一层化装土,精者胎白而润不施化装土。釉色粗者银灰和灰白,精者白润如雪。积釉处呈浅水绿色,器内均满釉,粗者外釉不到足,精者内外均满釉。足端露胎,器物多为玉壁底,少有玉环底或平底,大多光素无纹,少有划花、印花和点彩装饰。
  另外,叶佶民先生于1982年曾见到该窑地出土的两件唐代白瓷杯,胎体轻薄,具有很好的透影性。从制瓷技术的角度来说是划时代的,它打破了宋代“影青”始有透影性的传统观念。
  邢窑白瓷的烧制成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是我国继青瓷、黑瓷以后的又一重要产品,它为以后的青花、五彩等精细瓷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对我国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b][size=4][color=#17365d]
钧窑(钧窑系)概述[/color][/size][/b]

今河南禹县八卦洞与钧台一带,金代属钧州。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青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特征:
   1、宋代产品:A、 胎色较深,呈浅灰色或褐紫色,胎质坚硬。B、 釉为乳浊釉,釉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紫和海棠红等品种。器物上单独的紫斑几乎不见,绝大部分都是青蓝釉和红釉互相融合的玫瑰紫色。C、 圆器内底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线,是宋钧的特征之一。D、器外底普通刷一层芝麻酱色釉,亦为宋钧特征之一。E、 器物多为盆、盘、碗、瓶等日常用品,也烧制奁、洗、尊等陈设慈。盆、洗及尊等宫廷用器的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
  2、金代钧瓷突出的器形有龙首八角把杯、胆瓶及折沿盘等,无“蚯蚓走泥纹”及外底刷芝麻酱色釉特征,器身与器底釉色相同,器物上的紫色大多为单独的紫斑。
  3、元代钧瓷胎体厚实,器型高大,釉面有针孔,堆花装饰多见。
  4、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


[b][size=4][color=#17365d]汝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宝丰县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
  根据发掘证实该窑从北宋初年创烧,历经宋、五代、元代后停烧,又在北宋中后期约有20年左右时间为宫廷烧御用瓷器,即汝官窑瓷器。以烧青瓷为主,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汝窑除烧青瓷外还烧白瓷、黑釉、三彩、珍珠地划花、白黑花以及白花青瓷、天兰釉钧瓷等多种产品。民窑为一般民用品较多的碗、盘、合等,官窑有洗、碗、盘、登、合、钵、盏、盏托、金口瓶、鹅颈瓶、椭圆水盒 、尊、方壶、圆壶等。
  官汝窑产品特征:胎质细密、坚簿,因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胎色呈现“赤色”,又叫“铜骨”;其釉色有天青、天兰、粉青几种,因选玛瑙入釉,使釉面抚如脂、视如玉,稀疏的气泡宛若星辰,多开有疏密不等的纹片,少数有鱼棱纹,也有不开片的,其缩釉点呈羊肝色;圈足外卷且比较矮,还有卧足,下圈足和平底足;工艺上有满釉裹足支烧,也有垫烧的。采用支钉支烧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状,且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处一般呈白色;支钉数为3、5、6个,以5个为多,椭圆形水仙盆则采用6个支钉。采用垫圈或垫饼垫烧的器物圈足足端无釉,但少见;在装饰工艺上有少数刻花和划花装饰,还有龙体和乌首等装饰; 少数器物有铭款。见有两种,器底刻“奉华”和“蔡”字款。
  其民窑产品不管是制作工艺上,还是装饰技术上都是比较粗糙的。
  汝官窑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满釉支烧(芝麻钉)法的先河,还有以玛瑙入釉法,这两者都为后世的官窑青瓷打下了基础。

[b][size=4][color=#17365d]临汝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河南省临汝县,故名。共发现窑址十一处,其中烧耀州窑系印花刻花青瓷的有三处(严和店、轧花沟及下任村),其余八处烧钧窑系青瓷。
  始烧于北宋中期,兴盛于北宋后期,而延续到金代(南宋),终于元代。以烧制青瓷为主,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烧耀州窑系青瓷,三分之二是烧均窑系青瓷。有均汝不分,耀汝相似之说。
  产品的胎体较厚重,胎质较密,胎色有灰白和浅褐两种。釉色多青中闪绿,釉层较厚,还有丹白色釉和天兰釉等数种,釉质纯粹,色泽滋润,气泡较多。
  装饰技艺上有印花、刻花,而以印花为主,也有素身无纹的,其印花的特点是:纹饰和轮廓线都凸起较高,纹饰与耀州窑器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比之逊色,常见的题材有缠枝、折技的菊花、团菊、牡丹花等,还有海水纹,波浪式水纹等,其圈足宋代较宽,足内有釉,足端露胎,金元时,挖足较深,足内、足端均无釉。

[b][size=4][color=#17365d]巩县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河南省巩县,故名巩县窑。该窑始烧于隋,盛于唐,到五代初衰退。隋代烧青瓷,唐代烧白瓷,还烧三彩陶器、黑瓷、纹胎和茶叶未釉等。产品有碗、注壶、盘口瓶、盒 、钵、杯、豆、枕、人物动物雕塑以及玩具等。
  该窑产品特征是: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腻,质量较好;黑瓷胎体厚重,胎白釉黑,修胎精细,制作规整。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黄、绿、红、兰、白、褐等多种,也有单色釉器及纹胎装饰釉器。工艺特征是器物多为平底、玉壁底、浅圈足园饼状突足等。三彩器是先烧素坏,再挂彩烧成。器物装烧垫具有三岔支具,长方形垫具和园形托珠,器物内或足底一般留有几个垫具痕。
  巩县窑唐三彩烧制成功,在我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对后来的宋、辽三彩和元、明、清的珐花、素三彩、五彩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代有学者认为是唐代巩县窑首创用钴料烧制蓝色,带蓝色的三彩器开创了元明青花器之先河。

[size=4][b][color=#17365d]鲁山窑概述[/color][/b][/size]

 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故名鲁山窑。始烧于唐代,经五代、两宋而终于元。主要烧制花釉瓷、白瓷和三彩器等。产品有拍豉、瓶、壶、碟、炉、钵、枕、碗、盘等。该窑产品特征是:胎质较粗,胎色浅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和三彩釉等。唐代花瓷釉色黑褐,上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有的象一朵白云,有的象一片树叶,有的象一簇浪花,自然生动、写意成趣,即有名的鲁山花瓷。
  北宋至金时窑场扩大,产品更加丰富。装饰上除直线纹曲线纹外,也有划花、印花纹等。到元代还烧制白地黑褐彩器和红绿彩碗等。唐、宋、元的器物均具有它本朝代的工艺特征风格。

[b][size=4][color=#17365d]郏县窑概述[/color][/size][/b]

今河南郏县。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烧制花釉瓷、黄瓷及白瓷等。
特征:
  1、胎色灰白;
  2、唐代花釉瓷器与鲁山窑不同,就釉色与彩斑特色来看,有黑色、月白和钧蓝釉,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器物有壶罐;
  3、唐代黄釉瓷器物主要是碗、罐和壶等,以碗为多,碗内只施半釉,碗底有五角形或六角形露胎,这种施釉方法是为了叠烧的需要。罐的造型为口唇微外撇,短颈,平底,口部都不施釉,有一层白化妆土,一般高度在20厘米以下。壶流呈短小的圆柱形,多有双系,壶身印有席纹装饰,较为特殊;
  4、唐代黑瓷碗的施釉方法与黄瓷碗相同,有的还在五角或六角形的中心部位绘一朵花蕊。金代则采用中心刮去一圈釉叠烧。

[b][size=4][color=#17365d]登封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河南省登封县,故称登封窑。始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而终烧于元代。主要是烧制白瓷,兼烧黑釉瓷、三彩陶器。其中白釉珍珠地划花最具特色。产品有瓶、罐、洗、碗、杯、枕等。其胎呈灰白色。白釉是白中泛浅灰黄色调。装饰技艺有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还有柳斗杯剔花,有两不同的技法:一是在坯胎上先剔刻纹饰后上化装土,再上釉,烧成后即成为白瓷剔花器;二是在坯胎上先施化装土,然后才剔刻纹饰,再施透明釉,烧成后即成为白褐相间的柳条纹饰,工艺致精致美。
  另外,白釉绿彩的瓶、碗、壶、钵、罐的产品数量也不少,其釉白润而亮,加以绿彩,显得淡雅纯净。
[b][size=4][color=#17365d]
鹤壁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故称鹤壁窑,亦有称鹤壁集窑。始烧于唐代,历宋、金而终于元代。唐代时烧白瓷、黄瓷、黑釉瓷。宋、金时烧白地黑花瓷为主,有均釉和红绿彩。产品有碗、壶、盆、盘、瓶、罐、盒 、钵、枕、缸等。唐代器多平底,短流,宋、金时与磁州窑风格相似。
  胎色灰白,一般都有一层簿簿的化装土,除烧均釉青瓷外,其他品种胎体较簿。
  釉色有白釉、黑釉、黄釉等,黑釉色乌黑,黑釉器线纹细利,制作精致,白釉印花器,胎釉较簿几乎脱胎,印花风格与定窑相似。
  装饰技艺上,有划花、印花和篦划纹,纹饰有莲花、鱼纹、兔纹、鹅纹等,褐黄釉划花最具代表性,碗类器心有长条型支烧痕。

[b][size=4][color=#17365d]汴京官窑概述[/color][/size][/b]

疑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顾文荐《负喧杂录》中有:“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是有关宋代官窑最早的文献瓷料。顾文荐为南宋人,记录前朝之事,应是比较可靠的。中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炳等亦都有专文论及此窑。但因历史原因,北宋皇城已为黄河数次决口之黄土所埋,该窑窑址已不可考,终成千古疑案。
  北宋官窑又曰汴京官窑,烧造时间应是公元1111-1125年之间,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日开封)。有的学者认为根本就没有北宋官窑,传世北宋官窑器应是汝官窑。但从传世尊、碗、洗等器物来看,北宋官窑器有它自身的特点。北宋官窑的釉色、胎质都与官汝窑不同,而且釉层较簿,并有“紫口铁足”,只有在裹足支烧这一点上相似。加上现在官汝窑址已真相大白,看来汝官窑的产品与北宋汴京官窑的产品是不好混为一谈的。汴京官窑是存在的,只是窑址未发现,暂时得不到证实而已。


[b][size=4][color=#17365d]青山窑概述[/color][/size][/b]

 青山窑是湖北武昌窑系其中最重要的窑口。青山窑产品有青釉,青白釉和白釉,主要产品为各色日用瓷。器物胎土以青灰或白色为主,装饰上主要为素面,亦有少量刻、划、印花,青釉器风格接近浙江龙泉窑,但白釉器都酷似于河北的邢、定两窑。这可能与湖北地处中央,为南北交汇之处,故极易吸收南北两大釉器的特点及风格有关。
  本网站数据库收录有一件青山窑白釉盏,过去普遍认为是河北邢窑的产品。后经参加过青山窑发掘考察的古陶瓷专家鉴定,判明是湖北青山窑器。

[b][size=4][color=#17365d]长沙窑(铜官窑)概述[/color][/size][/b]

 长沙窑在今湖南省长沙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从窑址发掘资料来看,该窑始于唐而终于五代,以烧青瓷为主,兼烧少量的白釉、褐釉、酱釉、绿釉和兰釉等。产品有盘、碗、碟、杯、壶、瓶等日用器和猪、羊、马、狮、青蛙等象生瓷。
  长沙窑产品的特征是:胎体疏松,胎呈灰白色或灰青色,少量黄褐色和微带红色,带红色的胎的表面往往上一层化装土。釉色多种,以青釉为主,青釉带黄者居多,釉面均开细小纹片。装饰技法有釉下彩、釉中彩和印花、贴花、彩色斑点等。操作上一种是以笔直接绘画纹饰,另一种是先在胎上刻划纹饰轮廓,然后再填绘褐绿彩。烧制工艺方面:盘碗碟类采用叠煤法,器心与器底均无釉露胎,盒类平底外凸,碟类平底内凹。
  长沙窑的主要成就是釉下彩绘取得了巨大突破,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色釉和刻、划花或贴花工艺,为后世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途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窑器大量采用文字作装饰,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本网所展示的唐长沙窑诗文执壶,其正面草书“人有方寸之心,必不求于名利”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唐人墨迹流传至今的少之又少,可在许多长沙窑器物上特别是长沙窑执壶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唐人笔迹,这对当代学者研究唐代文字甚至唐代社会生活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b][size=4][color=#17365d]湘阴窑(岳州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湖南省南湘阳县,唐代属岳州,故名岳州窑。始烧于隋代,盛于唐,而衰终于五代。主要烧青瓷,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
特征:
  1、 胎色灰白,胎较薄、较轻,胎体不太致密。
  2、 釉色灰青或豆青,也有青黄或酱绿色的。釉拨且光亮,釉面有细小纹片和气泡,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隋代产品均施半釉,内壁与器外下腹部位往往露胎,有流釉现象。
  3、 器物有碗、盘、钵、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碗足以圆饼形和玉壁形足多见,高足盘、浅盘口四系罐、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风格。
  4、 装饰以印花为主,配以划花,器物肩腹部往望装饰着由团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高足盘盘心纹饰多达30种以上,尤其是盘中心部位的多层花纹装饰,为其它各窑所不见。此外,还见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  5、 装饰方法与长沙窑基本相同,五代时有所改进,采用支钉支烧,所烧盘、碗底部均留有4-6个小而圆的支烧痕。

[b][size=4][color=#17365d]宜兴窑概述[/color][/size][/b]

在今江苏省宜兴市南边的鼎蜀镇一带,故称为宜兴窑。宜兴窑从汉代始烧红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等,其烧制陶瓷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有2000多年,故可称是最古老的窑口。在汉唐时期产品有青瓷罐、盘口壶、碗、体、洗、盘、灯盏、瓶、盆等。宋代产品有盆、壶、罐、钵、缸和陶瓶等生活用品。明代是以紫砂陶器而闻名中外,产品有壶、杯、瓶、罐等,主要有各式的紫砂壶蜚声世界,出现了供寿、时大彬、陈鸣远等一批制壶名家。到了清代更是名家辈出,品种繁多:有紫泥、红泥、黄泥、白泥、黑泥和花泥等,其著名匠师有杨怀仁、陈汉文、葛子厚、潘大和、吴月亭等。另外有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制的宜均釉器也闻名于世。


吉州窑概述

在今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吉安在唐宋时称吉州,故名吉州窑,也称永和窑。吉州窑创烧于唐,宋代是吉州窑的兴盛时期,而终于元代。该窑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建窑的黑釉瓷,有定窑的白釉瓷。有景德镇的青白釉瓷,有仿“哥窑”的百圾碎瓷,还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瓷等,虽是五花八门,但各有特色。在这些产品中应以黑釉瓷独具风格,如玳瑁斑,鹧鸪斑、剪纸贴花、木叶纹釉等最赋盛名,还有绘花、剔花、描金、堆塑和文字等,装饰技艺如书写有“福山寿海”和诗文等。
  吉州窑产品的胎有两种:一是瓷胎,有土黄色、米黄色和灰青色;二是缸胎,有酱紫色和泛青的紫黑色。无论是瓷胎或缸胎,其胎质都比较粗松,胎体厚重。器物有碗、杯、盏、瓶、罐、炉、枕、盒、玩具,人物佛象等。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绿釉、酱釉等多种。
  黑釉剪纸、贴花瓷是吉州窑所独创,而木叶贴花瓷又是吉州窑的一绝,这在全国其他窑址中从未发现有这种产品。
  吉州窑在装饰技艺上,除釉上彩绘外,还有一部份是釉下彩绘,这对后来的青花瓷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align][/color]
[/td][/tr][/table][/align][/td][td]
[/td][/tr][/table][/align][align=center][table=500,#fcfdd5,#488685,1][tr][td][align=center][table=20,#488685,#488685,1][tr][td] [/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400,#fcfdd5,#488685,1][tr][td][align=center][color=#488685]卷卷[/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20,#488685,#488685,1][tr][td] [/td][/tr][/table][/align][/td][/tr][/table][/align][b][/b][color=#17365d][/color]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晚藏乌

    派派币 +5 2017-06-12

    素材整理

  • 十夜凉

    派派币 +5 2017-06-12

    素材整理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6-12 0
已审核。

窑变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我每次看这些瓷器上的花纹都觉得神奇。

相关素材

宋代五大民窑
http://www.paipai.fm/read.php?tid=6145287&keyword=

宋代六大窑系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6717438&keyword=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7-18 0
我只了解景德镇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