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廉政建设汉景帝:敢对权贵下狠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3 回复:2

[野史八卦] 汉代的廉政建设汉景帝:敢对权贵下狠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晚风叩帘拢

ZxID:18396044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迷失弦月
已潜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01 0
汉代的廉政建设汉景帝:敢对权贵下狠手
汉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迁升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他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或视权臣脸色行事。皇亲国戚、功臣列侯犯法,郅都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宗室对部都是又恨又慎,见他皆侧目而视,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当今“廉政”一词频繁见诸报章,追本溯源,其本来的涵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
  《晏子春秋》记载说:“(齐)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污涂,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晏子以水的品性比喻为政之德,认为只有像水那样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涤除尘垢,使政治永远保持清明公正。(图:汉景帝时郅都以严酷闻名)
  专讲古代政制的儒家经典《周礼》则主张从六个方面考核官吏的廉德,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称为“六计”。就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这实际上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廉政制度设计了。[align=center][attachment=13349113]
[/align]

而《论语·颜渊》则记载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关于“政”的一个非常恰当的诠释。他在回答季康子问“政”时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也即政治的根本要义就是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如果执政者带头做到公正无私,下面的官员就不敢以权谋私了。由此可见,古人所谓“廉政”的本来涵义,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
  由于民众对暴政的反抗及对善政、仁政的追求与拥护,也由于历代进步思想家对天下为公、以民为本、仁政德治、勤政爱民、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等等朴素民主思想与道德人文思想的坚持与弘扬,因而在中国政治传统中形成了一个优秀的廉政传统,并且涌现了许多真儒、清官和廉吏,西汉的郅都就是其中一位。
[align=center][attachment=13349112][/align]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郅都为有史以来“酷吏”第一人。值得注意的是,汉时的“酷吏”是不能和后来的来俊臣之流等同视之。汉时的“酷吏”之“酷”在于他们对权势从不手软,执法如山。郅都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敢于捶扑豪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匈奴闻名丧胆。郅都被时人称为酷吏“苍鹰”,而后人誉他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张庆捷《三晋历史人物》中对郅都事迹有精彩描述。汉文帝时,郅都踏入仕途,初任郎官,为文帝侍从。汉景帝继位,郅都被晋为中郎将。他性格耿直,“敢直谏”,也能抛开情面,“面折大臣于朝”。很快便得到汉景帝的重视。



汉初,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横行乡里,目无国法。济南 郡的闲氏家强,仗着宗族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地方官循于常法,“莫能制”,于是汉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到任即捕杀闲氏首恶,推行严法,开西汉以严厉手段打击豪强之先河。济南郡首恶被诛,“余皆股栗”,不敢再与官府对抗。他在任一年多,号称难治的济南,形势非常安定,“郡中不拾遗”。郅都雷厉风行地摧折济南豪强,影响极大。[align=center][attachment=13349114]
[/align]
  汉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迁升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他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或视权臣脸色行事。皇亲国戚、功臣列侯犯法,郅都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宗室对部都是又恨又慎,见他皆侧目而视,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汉景帝原太子刘荣,因其母栗姬失宠被废为临江王。汉景帝中元二年(前 148年),他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景帝谢罪,郅都不许。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一刘荣刀笔,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窦太后闻讯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宽容,责景帝将他免官还家。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眸渊若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5-01 0
已审核。

原来这么早就开始有廉政建设了23333.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7-05 0
廉政需要从古代做起,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清除彻底。
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