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墓园归来 偶感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0 回复:4

[『诗』] 寻墓园归来 偶感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yybx001

ZxID:863201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9-24 0
好想扑到你怀里哭
找寻曾经忽略的温度

好想拉着你的手细数
生活的沧桑岁月几度

生死一线永隔不见
梦里都已经不再流连

都说父爱是一座山
愿做行者负您五百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0
  • llllers

    派派币 +30 2016-09-25

    原创内容。

lllers

ZxID:62093781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9-25 0
怀念曾经的你 心疼
父亲总会想起你 爱你
宽心
一遍遍读你的诗感觉特别心疼
也觉得自己对父亲很抱歉

祝好。
岚烟曼

ZxID:25372292


等级: 派派版主
5.3周年,7.10、9.16结拜,11.1转正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9-27 0
读来很有感触,子欲养而亲不待最是伤感了,他们会一直在我们的心里的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4-04 0
38、诗与美学的亲缘关系(五)
(上)

一、学习美学知识,构建写作美学和诗歌美学等

(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习近平的美学思想

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1818——1883)、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让人民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列宁(1970——1924)、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1893——1976)、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953——)的美学思想。

(1)马克思,出生于德国,他在《一八四四年的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类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东西的。”
他还说:劳动创造了美,这就揭示了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审美创造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的。
马克思虽然没有来得及留下一部美学著作,但他关于关于美和艺术的一些重要言论,却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美学的思想认识。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点,当然是很重要的,他对于科学地探讨美的本质、美感等问题,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它是美学史上划时代的一个标志。
马克思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东西的。”“按照”二字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关键的。如果现实的世界不存在“美的规律”,人们又如何“按照”呢?它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美的规律”的客观性。
美学家蔡仪认为:所谓规律,就是事物间、事物现象间、或事物的属性条件间的本质的必然关系。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显然是和“物种的尺度”与“内在的尺度”是有关联的。对于这两个尺度的解释,蔡仪指出:所谓“物种的尺度”,则是该事物的“普遍性”,或“本质特征”;而所谓的“内在的尺度”,也就是该事物内部固有的“标志”或内在固有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两个“尺度”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是说,人类能够掌握任何物种的本质特征,另一个更进一步指明,即是物种的内在固有的本质特征,人类也能掌握。
蔡仪是这样阐述的:因为事物的物种的内在的本质特征,人类也能掌握,如果不是直接地表现在外表现象上,不是见于形象上的东西,绝不可能是美。美绝不可能是藏在事物内部的隐藏的或抽象的东西。因此,“美的规律”,除了物种的本质这一方面之外,也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那就是事物的现象或形象,是物种的本质借以表现的外面的条件,也就是说,美的事物的物种本质,不能不表现在事物的现象或形象上。
在审美创造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的理论,充分肯定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又不可忽视作为审美创造材料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对于人类的审美创造,作出了深刻的理论概括。

(2)列宁,出生于前苏联,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美学
思想,对文艺的本质问题以及社会作用,对无产阶级的文艺发
展的规律,都作了系统地深刻的论述。他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等著作中指出:艺术是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是用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而是具体感性的、富有审美情感的形式,来概括反映生活的本质方面,既作用于人的理智,也作用于人的情感。
列宁十分重视文艺的真实性和典型化的原则,高度评价文学、绘画等方面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在他的论著中,经常运用这些作品的典型形象。
列宁认为: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动地反映各个社会集团和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表现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心理、情绪、审美理想和要求。特别是各种社会政治思想的斗争,对文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列宁认为:文艺的任务和方向,就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他还认为:艺术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了解和爱好,必须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把他们团结起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列宁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全部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些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在批判地继承以往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丰富社会精神文明、审美文化的过程。因此,即使美是旧的,也必须保留它,拿它作为一个榜样,作为一个起点,在新的社会制度下,随着社会主义新人的的成长,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新的审美文化正在逐步形成;在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将成长起一种按照内容而规定的其形式的、真正新兴的、伟大的艺术,一种共产主义的艺术。
列宁指出:“打倒无党性的文学家!打倒超人的文学家!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齿轮和螺丝钉”。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列宁创建了无产阶级、或社会主义、或革命共产党人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以文学的党性为标志、为旗帜的列宁的崭新的美学。

(3)毛泽东,出生于中国湖南,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和列宁的美学思想。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又有所发展。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江话》等其文章中。
毛泽东认为:艺术美的思想标准,主要是看,它是否达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是否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毛泽东说:“人类的社会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问题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他提出了生活美和艺术美问题,作为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加工和提炼生活,以便写出的艺术作品,高于生活美,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他的艺术美高于生活美的美学思想,已经与自然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划清了界限,并闪耀着艺术为人民的美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
毛泽东还说:“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他对文艺作品的要求是:政治思想的内容和高度完美的艺术技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和水乳交融在一起,让人们读了之后,既接受美的思想教育,又接受美的艺术技巧,实际上,他提出的这种政治思想和艺术技巧统一的美学思想,是与他从事诗歌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及运用其他艺术技巧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是密切相关的。这对于每一个从事艺术创作者人来说,都是极高的要求。
毛泽东还说:“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东西。……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的,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只有从工农兵出发,我们对于普及和提高才能有正确的了解,也才能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确关系。”
在其他文章中,他还提出了要写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章和作品来。在文艺和人民的关系上来说,他始终认为:文艺应该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占全人口的百分之九十的以上的人民”服务,这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对文艺家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对文艺家的最高的标准。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艺术美要满足人民的审美要求;随着人民欣赏水平的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也应该提高。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中,充分体现了他的以人民为本的美学思想。
1958年之后,毛泽东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种创作方法,即写现实,又写理想,让人们在看现实的基础上,又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理想的王国里,以获得最大的美感享受。在毛泽东的许多诗篇中,运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诗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蝶恋花 答李淑一》和《七律 答友人》,其他诗篇或浓或淡的都带有“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毛泽东是根据古今中外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实践,才提出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凡是激发人们斗志,积极向上、奋勇前进、具有崇高美、憧憬美、希冀美、向完美的的作品,都是利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进行创能做的结果。对于一个作家——特别是诗人来说,能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4)习近平,出生于陕西,他继承了列宁的美学思想和毛泽东的美学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又有所发展。作为党的核心人物和领袖人物,他在强军建设、反腐败斗争、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等等方面,都显示出他治理国家的巨大智慧和卓越才能。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2014年10月15日在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是列宁的“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齿轮和螺丝钉”。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今天的新的形势下的继承发展。这是毛泽东的“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在今天的新形势下的继承发展。
我们应该看到,由于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言论的自由,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也悄悄地腐蚀着和侵蚀着年轻的一代,文艺作品中低级的、庸俗的、甚至黄色的东西,也在泛滥着,伤害着我们年轻的一代。
习近平不仅提出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的重要事业”,还要求我们的文艺家写出精品力作。他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一切文艺工作者,都要下大力气,下苦功夫,用“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精神,出精品,出力作。那些被金钱啃咬的灵魂和被钞票腐蚀的意识,用快餐的方式生产出来的艺术品,能是精品力作吗?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工作者,要“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这是列宁的“文艺的任务和方向,就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艺术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了解和爱好,必须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把他们团结起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在今天的新的形势下的继承发展。
这是毛泽东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 在今天的新的形势下的继承发展。
那些只有自己懂和沙龙小圈子里极少数人欣赏的文艺作品,那些离开人民很远、而写一些当代的风花雪月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新的蝴蝶鸳鸯派,能说是“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吗?我看,就是现在,为人民的作品和为自己的作品,这两种思想的搏击,依然存在着。
习近平强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身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逐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就在前方。”这是1958年之后,毛泽东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今天的新的形势下的继承发展。    
在今天,一个作家,特别是诗人们,既要脚踏实地的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加工生活,又要把人们引入到桃花源林里去的、小康生活的田径小路;进而引入人们走向一百年和二百年梦想的、更加美满和更加幸福的天堂般的宽光大路,作为艺术之一的诗人们,其责任是无比光荣的,其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一代一代的诗人们,只有理想崇高者和付出生命者,才能担当这责任完和成这任务。

{美学拾趣}

(1)列宁所倡导的是:文艺的任务和方向,就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2)毛泽东所创导的是: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东西。他还提出了要写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文章和作品来。

(3)习近平所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工作者,要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4)领袖人物,都倡导艺术必须以人民为本的美学思想。

(5)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艺术工作者,必须锻打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熔铸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心里装着祖国,手里托着人民,在自己艺术美的文章中和作品中,始终管穿着和渗透着美的理想、美的愿望、美的要求、美的主张,让人民在文章或作品中,受到鼓舞、受到教育,受到美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敢向前,去实现伟大的梦想。

(6)现在,尽管是人们的思想多样化,正统的“高雅”文化和文学受到了冲击,“通俗”的文化和文学受到了吹捧,但笔者自信,不管什么文化和文学,不是某几个人(或编辑、或学者)说了算的,而都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裁判,和未来历时岁月的裁判。现在好的,将来未必好;现在不好的,未来未必不好。荷兰画家梵高,生前穷困潦倒,只卖出一幅画,现在他的画,已经拍出了天价,让有钱的日本人卖去了。

(7)笔者遵循马克思的美学观,遵循列宁、毛泽东、习近平文学艺术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的教导、文学艺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教诲,遵循毛泽东和习近平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服务的指导,遵循毛泽东关于艺术美高于生活美的思想,进行诗文的创作和进行写作基础知识的美学研究和诗歌写作的美学研究,也就是说,笔者紧紧地牢牢地抓住了美学中的审美意识这个探照灯,去烛照文章和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每一个方面的、许许多多艺术技巧,进行强烈制约——即主动地、积极地贯穿和渗透无产阶级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感情。

2016年11月初稿,12月1日定稿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4-04 0
39、诗与美学的亲缘关系(五)
    (下)    

二、两首诗歌的比较

(一)现将青年诗人zhegwui的《寻墓园归来 偶感》,全抄如下:

好想扑到你怀里哭
找寻曾经忽略的温度

好想拉着你的手细数
生活的沧桑岁月几度

生死一线永隔不见
梦里都已经不再流连

都说父爱是一座山
愿做行者负您五百年

(二)现将笔者的《为父亲扫墓》,全抄如下

大刀——红缨熗,
儿童时的父亲——为红军站岗。

战旗——冲锋熗,
青年时的父亲——为革命打仗。
井冈山——延安城,
父亲身上——嵌进了——几块弹片,
那是——光荣的——盛开在他身上的——郁金香。

三八线——上甘岭,
父亲身上——留下了——一几道伤疤,
那是——战斗的——永远不会抹去的——火凤凰。

父亲走了,
父亲留给我的是——把他的——红五星,
挂在——8765米的——珠穆朗玛峰的——南峰上。

父亲走了,
父亲留给我的是——把他的——军功章,
挂在——8398米的——珠穆朗玛峰的——北峰上。

我去为父亲——扫墓,
轻声地——诉说:
您的儿子——已经把——红五星,
挂在了——万里长城的——娘子关上。

我去为父亲扫墓
低语地——告诉:
您的儿子——已经把——军功章,
挂在了——千里黄河的——紫家峡上。

我好像听见了——父亲的声音:
最美的青春——就应该——像天上雨后的——彩虹一样。

我好像听见了——父亲的声音:
最美的生命——就应该——像大地五月的——彩鲜花一样。

三、两首诗歌的简析

(一)简析zhegwui的《寻墓园归来 偶感》

(1)zhegwui在这首诗中,共写了8句,4个小节。

(2)清明节,“我”去给父亲扫墓,回到家后,思绪万千,想到父亲活着的时候,一幕一幕的情况,便出现在“我的眼前。

(3)第一小节,写“我”“好像扑到你怀里哭”,是为了找回父亲对“我”的“温暖”。这“温暖”二字,包含着父亲对“我“儿时”多少的爱和青年时代对“我”的多少关怀。

(4)第二小节,写“我”成年之后,拉着父亲的手,“细数”祖国改革开放最近几年,祖国发生的巨变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5)第三小节,写“我”和父亲,生死永远被天地和阴阳分开,再也不能相见,即使“我”在梦里,也不在流连和父亲相见,这儿,写了“我的极度悲伤。

(6)第四小节,写人们都说“父爱是一座山”,但愿“我”辜负“您五百年”,因为“我”没有达到父亲的对我的要求和期望。

(一)简析笔者的《为父亲扫墓》
(1)笔者在这首诗中,共写了十个小节,

(2)第一个小节,写“儿童时的父亲——为红军站岗”。父亲是在革命的大熔炉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一位革命战士。

(3)第二小节,写“青年时的父亲——为革命打仗”。

(4)第三个小节,写父亲在井冈山,参加了国民党“反围剿”的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父亲身上——嵌进了——几块弹片”,说明父亲在战斗中,负伤了。

(4)第四个小节,写父亲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斗争。“父亲身上——留下了——一几道伤疤”,仍然说明父亲在战斗中,负伤了。

(5)第五小节至第六小节,写一个革命的父亲,终于走了。他留给“我”的是:“把他的——红五星,挂在——8765米的
——珠穆朗玛峰的——南峰上”;“把他的——军功章,挂在
——8398米的——珠穆朗玛峰的——北峰上”。
父亲留给我的是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继续跟着党奋斗的大目标——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当前就是要在社会主义这个很长很长的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时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6)第七至第八小节,写“我”继承父亲未完成的事业,接过革命精神,继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自的才能和智慧,去做好党交给自己的事业,“您的儿子——已经把——红五星,
挂在了——万里长城的——娘子关上”,“您的儿子——已经把——军功章,挂在了——千里黄河的——紫家峡上”,就是艺术的概括和说明。

(7)第九至第十小节,写“我”的幻觉,“我好像听见了
——父亲的声音:最美的青春——就应该——像天上雨后的——彩虹一样”,“我好像听见了——父亲的声音:最美的生命——就应该——像大地五月的——彩鲜花一样”。
这儿,写出父亲对“我”的赞美,也是对所有继承父辈革命传统和精神的儿女的赞美。

小结与联想

(1)zhegwui的《寻墓园归来 偶感》,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写了“我”对去世父亲的“忏悔”之意,或“负疚”之意,因为“我”没有达到父亲对“我的的要求,后一句带有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这是很好的。
整篇诗歌,叙述较多,缺少感人的艺术形象,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是特别应该注意的。缺少了艺术形象,也就很难形成一首诗歌的优美的意境。

(2)笔者的第一、二、三、四、九、十小节,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五、六、七、八小节,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整篇诗歌,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集合的创作方 进行创作。“大刀”、“红缨熗”、 “战旗”、“冲锋熗”、“井冈山”、“延安城”、“弹片”、“郁金香”、“三八线”、“上甘岭”、“火凤凰”、“红五星”、“珠穆朗玛峰的南峰”、“军功章”、“珠穆朗玛峰的北峰”、“万里长城”、“娘子关”、“千里黄河”、“紫家峡”、“彩虹”、“鲜花”等这一系列的意象,所蕴含的和所构成的“我”继承革命传统的优美的广阔的意境,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3)尽管现代思想多元化,高雅文化受到了冲击,作为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其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歌,都要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都要遵循列宁、毛泽东、习近平的教导,文学艺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一切文学艺术,来自生活,有高于生活;我们创作的诗歌作品之美,要高于生活之美。能不能达到艺术美高于生活美,要听一听群众的意见,也要听一听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对的,我们接受;不对的,我们思考。把一生献给诗歌创作的青年朋友们,那就让生命在诗歌中闪烁灿烂的、耀眼的光芒吧!


2016年11月初稿,12月1日定稿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