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边缘》介绍:情节和镜头的节奏配合的很好~~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331 回复:0

[影视资讯] 《灵魂边缘》介绍:情节和镜头的节奏配合的很好~~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寂寞的小人

ZxID:21608296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22 0
  往事如尘烟,一些难以割舍的尘烟往事。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在人生的这一边,但现实的残酷却轻易地把人们带去了另一边。



  《灵魂边缘》,一个多数人都不甚了解的国度,交织的人物脉络,隐晦的宗教含义,悠长的镜头节奏感,流行而又略显卖弄的多段式剪切首发,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强加给观者流动的各种杂感又使得它似乎总是那样不合逻辑,于是,导演不经意间把影片复杂化了。

  人生的另一边,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这个题目的内在含义,以及“另一边”所指的无限种可能性。最后的结论是,人生的另一边无非死亡,灵感来自德国母亲和教授在餐馆“为死亡干杯”的桥段。



  影片被切割成三个相对独立又藕断丝连的段落,它们讲述了一下几种生存状态:

  一个试图融入德国的土耳其移民的谨慎;一个关乎已经有心无力的老人的孤独;一个为供养女儿而沦为的母亲的无奈;一个为人道权利疾走的女孩的狂躁;一个富足女同性恋大学生的叛逆;以及一个步步妥协的母亲的隐忍。

  无论哪种生存状态都无法离开生存或更好的生存的主旨,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在人生的这一边,但现实的残酷却轻易地把人们带去了另一边,有的时候寻死并不容易,但有的时候死亡来得却那么突然那么草率。影片里生命的流失就是如此,可以被一个巴掌,可以被一个小孩玩耍般的用熗结束。

  生活在这一边的人只有突然窥见另一边的时候,才开始反思这一边的生活,也就是反思生命本身。人们常常对于这一边的生活过于麻木,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的得来似乎过于简单了,于是,只有关乎另一边的想象才能这一边的人们。所以这三对父女和母女,只有在相隔两边之后才开始了互相谅解,教授原谅了他的父亲,德国母亲原谅了土耳其少女。



  诚然,生者的安好是对死者的莫大安慰,但,为什么非要见血才能体会,要知道,早一点相互谅解也许就避免了流血。

  电影是残酷的,但电影不过是对残酷生活的一种修饰,只是,电影给了人们说一句“还好这不是真的”的机会。

  费斯阿金,这个土耳其裔德国导演,不过三十就获奖无数,他的镜头语言具有和年龄不相符的沉稳感,主题又常常是对于人性的深切关怀,人性的定义太宽广太宏大,但内核无外乎一个爱字,爱是人生这一边的重要力量,也许又是唯一可以带去人生另一边的东西。

  费斯阿金从不放弃爱的主题,而在这部电影中,他只用了一场对话就点到了主题,那句“我爸爸说,就算和真主作对也不让我受伤”就是点睛之笔,简单明了而且直接,其实爱的力量也许有的时候连上帝都无能为力了。



  说说影片的手法,三段式或者多段式见得太多了,阿金的处理显得很熟练很老道,段落的衔接恰到好处,人物的交织点到为止不过分,看着有独立感也有整体性。

  影片的镜头语言是文艺片一贯的舒缓,但不至于日系电影的慢,情节的节奏和镜头的节奏配合的很好,这个概念就是,情节的发展足够抓人而镜头语言又行进的缓慢的恰到好处,不至于睡着又不至于亢奋,看文艺片的最佳感受。我一边吃着西安元太祖自助餐一边细细品味着。

  着重刻画了土耳其,街景和海洋,以及标志性的土耳其音乐,演员的出演真实简单又张扬的不过不分,最后的收尾,海报上的画面定格,海浪拍击岸边发出的声响,如此的美不胜收。



  这也许不是一部最精彩的影片,但却能给人很多感悟,很多关于人生的感悟!当我在上海旅游时看了这部影片后,顿时思绪万千,想了很多。



  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在人生的这一边,但现实的残酷却轻易地把人们带去了另一边。人生就是一出戏,有些人在戏中,而有些人在戏外,你又在哪呢?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