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间习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19 回复:4

[宗教民俗] 四川民间习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浅芷兮

ZxID:13200351


等级: 热心会员
o(* ̄︶ ̄*)o满汉一枝花,骚攻老干妈,今生不悔入满汉,但求一睡老干妈o(* ̄︶ ̄*)o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0

1、走人户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2、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3、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4、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5、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6、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7、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办法。
8、蒙格
       彝族社会习俗,家支作出重大决定的会议。一般一年召开一次,如无重大事件发生,可几年召开一次。有传统的会址,开会多选诩蚁惺?的虎月和免月。生活中一但发生人命纠纷等事件,受害者家属便带上一坛酒到本支系中信得过德谷(有威望的人)家中陈述情况和要求。这个德谷又带上酒到其他德谷那里陈述,表明自已的看法。最后,由家支中最有影响的德谷们互相协商,决定是否召开家支大会。届时,全体家支成员,不分男女老少、贵贱贤愚,一律带上干粮,自行赶到集会地点。每个支系由德谷带领坐在一起,支系之间留出一条通道,以便人员进出,也便于区分。按习惯,会议由家支中最有威信的德谷或头人主持。他讲完主要议程后,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意见。接着,各支系分组计论,然后各支系德谷集中起来开小会,统一意见。最后,主持人公布会议作出决定,宣布会议结束。蒙格人出的决定,家支成员有执行的义务。
9、牵牲见客
      彝族交际习俗。彝族待客,根据客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分别宰杀不同的牲口:贵客杀牛,次者杀猪羊,一般客人杀鸡。不管宰杀什么牲口,都一定要等客人进门后,将牲口牵致电客人面前让客人看过然后才宰杀,以表明牲口绝非死物或偷来的。
10、俄加
      彝语音译,意为分家仪式。同一男性祖先的血缘纽带组成的若干房,经过十代左右的繁衍,可分衍成互相攀亲的独立血族团体,即家支。家支独立时,需举行此仪式。届时,须请巫师念经作法,宰牲祭祖,并将分出的支系祖先的灵牌从原来的岩洞中供奉。
11、相帮
       彝族社会习俗。凡遇造房盖屋、婚丧嫁娶等情况,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千都乐于从人力物力上予以帮助、接济,有的甚至不请自到,不计报酬。主人家一般只供饭食,不付工钱。
12、吉缩
       彝族交际习俗。彝语音译,意为回避。按传统习惯,媳妇和公公、大伯及丈夫的叔叔、伯伯之间都要回避,以示互相尊重。凡需相互回避的人,平时坐、立、行走都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能面对面坐在一起,不能使用粗俗语言,身体各个部位不能有任何接触,即使身上的披毡也不能挨擦着。双方在路上相遇,媳妇应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对方走后再走。如其中一方正忙着,没有发现另一方正走来,另一方应远远绕开。实在绕不开时,应咳嗽一声,以引起都对方注意,及时回避。媳妇不能当着应回避的人梳头,如果在梳头,突然发现对方走来,应赶紧用披毡把头蒙住,否则就是失礼。
13、缩尔
      彝族交际习俗。为彝语音译,意为解除回避。如媳妇与需要回避的 长辈没能回避开被视为失礼。一旦失礼,须于当晚举行此仪式解除回避。 届时,媳妇要带上酒到长辈家中,在至亲好友的见证下,恭敬地给长辈敬一碗酒,电报声明自已绝非有意失礼,以求得谅解和安抚。同时,当众宣布解除回避,从此双方可不再回避。
14、钻牛皮
       彝族社会习俗。旧时在冤家械斗后和解、两支以上家支联合对敌、 订立彝汉互保条约等场合举行的一种盟誓仪式。该仪式十分隆重重,常 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
15、饮鸡血酒
       彝族交际习俗。把酒倒进碗里,将一只大公鸡当场杀死,将血滴入 碗中,双方或多方一齐举碗发誓,一饮而尽。据说,饮了此酒,便必须 信守誓言,否则将受到神灵的惩罚。
16、献哈达
       藏族交际习俗。哈达,藏语音译,是一种象征吉祥的白色麻纱巾。藏 族人每遇朝拜佛像、婚丧节庆、拜会尊长、朋友相见或分别时,都要敬献 哈达。根据对象和场合的不同,敬献哈达的方式也不同。向客人献哈达时, 必须用双手捧着,将双叠楞边对着客人:向大活佛献哈达时,必须弯腰低 头90度,双手将哈达捧过头顶,献于大活佛的座前;向长辈和一般活佛献 哈达时,同向大活佛献哈达相似,但弯腰不必那么低;向同辈人献哈达, 只须将哈达送到对方手中或腕上即可;对小辈或下属,可将哈达搭在对方 肩上。敬献哈达常常是双方的行为,后献哈达一方也可将收到的哈达回敬 给对方。
17、扎西德勒
       藏族交际习俗。藏语音译,意为吉祥如意。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场合, 男女老少见面,都要互道“扎西德勒”以示祝贺。
18、打转
      藏族交际习俗。意为互相交换。人们常用自己多余的东西,如牧区百 姓与农区百姓之间便常交换酥油和粮食。旧时在一些地方,该习俗被头人 利用来剥削百姓,他们将一些小东西送至百姓家,强迫百姓回送大量的粮 食和牛羊等。
19、缺日
      藏族社会习俗。又称凶日。藏族人习惯以日分吉凶,每月一、三、十 五等日为不祥之日,在历书中将其列为凶日削去不列,故称。每逢缺日, 不婚嫁,不外出朝山拜佛,许多事情都不能做。
20、相见先问姓
      苗族交际习俗。青年男女之间第一次见面,按规矩首先应问清对方的姓。若双方同姓,以兄妹、姐弟相称,以礼相待,不能戏谑、对歌和跳舞。 若不同姓,可以戏谑和唱歌跳舞。但如要考虑向对方求爱,末修眉才可用 言语歌声探情示爱。
21、打转
      苗族交社会俗。苗族男子喜欢佩刀。生下男孩后,父母和亲友要准备 一块与孩子体重相等的铁埋于地下。以后,男孩的每年生日,将铁挖起来 锻打一次。孩子长到16岁时,将此铁打成苗刀,佩在身上。
22、母系家庭
      摩梭人社会习俗。流行于盐源县泸洒湖畔。家庭以女性为中心组成,包 括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及姨兄弟姐妹、姐妹 们的子女等,一般二至四代。男子在家里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 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家长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妇女在生产、生活中 起支配作用。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0-10 0
已审核

四川有这么多民族吗?我们这边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很少,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啊

楼主留言:

有啊有啊,四川这边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还有苗族的说233333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5-10-10

    wj宝宝 荣获派派发帖勤劳奖。奖励2派派币


莫提提

ZxID:9202968


等级: 热心会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10-11 0
四川人表示这么多习俗大多不知道了
七家公子

ZxID:1294251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觅星
心累,勿cue,无翼崽崽坠机了,emo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10-17 0
这些习俗都是四川的吗,拜把子那种还以为是全国都有的呢。不过那些民族特色的肯定是当地才有的,母系家庭这个很赞啊

nana03

ZxID:2514169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3-28 0
长知识了,倒是第一次了解,谢谢豆皮分享~~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