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成双
亦辰的花钱大计自然是不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的买地了。他想到的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大工程。
嘿嘿,想不到吧,他竟然想要开办一所学校。上辈子,亦辰是在应付考试,努力背书中度过的,可是,那些东西,有许多在考完以后不到两个也就会还给老师。半辈子做书本,分数的奴隶,现在想想都有些不甘心。
虽然这一世不想顶着天才这个承重的的光环,只想从小学开始一步一步的按正常人的脚步来生活。可是要让他从一年级读起,再经历一遍那样的填鸭式教育他又做不到。想像一下小学要考试,中学要会考,高中要高考,大学期末也要考试。其他诸如,四级,各式证书的考试,考研时的辛苦。亦辰不禁有点毛骨悚然。
美国,人说是小孩子的天堂,亦辰曾经在大学时选修了教育学课程,当时专门写过一篇关于美式教育的论文。再加上认识王旭的关系,对西方的教育有初步的了解。那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才是他想要的,后世的中国虽然素质教育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可是还不是一样以分数论英雄。虽然,在中国现有的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可是,不可否认他的许多方面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特别是在小学教育这一块上,当然大学教育就更加离国际水准相差甚远.从自己的祖国居然没有一所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上就可以看出来。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亦辰自认为是做不到的,可是让一小部分人从那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看到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教育方式却是不太难。
亦辰当然不可能去美国读书,他不想过早的离开父母,也不想错过弟弟妹妹的成长。说到底,亦辰是恋家的,他无法忍受没有亲人在身边的生活。
而既然他想在中国接受开放式教育,那就必须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对于普通想考国内大学的学生家长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针对的就只能是那些想送子女去国外读书并且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的家庭,还有就是长期在上海居住的有子女到了适学年龄的外国家庭。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90年代初,视线初步打开的中国人认为国外的东西一切都是好的,在某些人眼里甚至就连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要圆。那些想送子女留洋的有钱人自然是多的,所以学校的生源也就不需要担心。
亦辰的想法是,学校的学生不需要很多,但要拥有与美国私立学校相媲美甚至是超出的资源,软硬件设施。学校的投资必然巨大,综合各方面考虑,学校的只能是定位收费相对高的俗称"贵族学校"的私立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