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审美意识制约着充满强烈感情抒情的艺术技巧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734 回复:1

[人生] (3)审美意识制约着充满强烈感情抒情的艺术技巧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08 0
(3)审美意识制约着充满强烈感情抒情的艺术技巧
— 本帖被 半世癫 从 散文随笔 移动到本区(2013-09-25) —
3、审美意识制约着充满强烈感情抒情的艺术技巧


{例文精读}


请问小扁担


改革开放的春风啊,
给了人人一双铁肩。
我们的力量有多大?
请问那个短小扁担。

它一头挑着——辽阔大地,
它一头挑着——无边蓝天……
它一头挑着——五洲的云,
它一头挑着——四海的山……

它挑走了——多少穷困,
它挑走了——多少灾难……
它挑走了——多少沙丘,
它挑走了——多少荒原……

它挑来了——幢幢五彩的——高楼,
它挑来了——座座迷人的——花园……
它挑来了——永远不落的——太阳,
它挑来了——永远不走的——春天……

{技巧、创作、幻想、分析、审美}

一、技巧散说

(1)充满强烈的感情抒情,也是诗歌的基本特点之一。
(2)所谓充满强烈的感情抒情,就是诗人的感情不同于一般文章或作品的作者的感情;他的感情比一般文章或作品的作者的感情,更强烈、更感人、更浓郁、更激动人们的情怀和心海的一种艺术技巧。
(3)一切文章或一切作品都需要感情,这是不假的,这也是它们的共同点。但不同的是,各种文章或各种作品对感情的浓淡要求是不一样的。
(A)小说的作者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述,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就小说来说,作者的感情是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较之诗歌的感情也就淡些。
(B)戏剧的作者是通过场面中的人物对话和矛盾冲突,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和看法。因此,就戏剧来说,作者的感情也没有诗歌那样强烈和感人。
(4)如果说没有人物刻画,便不会有小说;如果说没有矛盾冲突,便不会有戏剧;同样,倘若没有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感情,也就不会有诗歌。好诗,就是作者在感情最激动的时候写出来的。从这一点来说,诗是感情的产儿。
(5)诗人郭沫若在谈到诗歌创作的感情时说:

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想象力比观察力强……我又是一个冲动性强的人……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口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人了,民七民八之交,将近三四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每天都有诗兴来猛袭,我抓着也就把它们写在纸上。

郭沫若所说的“冲动在那里跳跃”,“诗兴来猛袭”,都说的是感情。只有感情强烈和内心冲动的时候,才能写出好诗。这大概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
(6)古今中外的诗论者,都十分重视感情对诗歌创作的作用。

(A)毛诗序指出: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B)清人袁枚说:

诗者由情生。

(C)当代诗人臧克家说:

诗歌在文艺领域上独树一帜。旗帜上高标着两个大字:抒情。

(D)当代诗人何其芳说:

既然诗所反映的是最激动人的生活,饱和着强烈的感情或者深厚的感情就是一种自然的结果。

(E)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F)英国诗人渥兹华斯说: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创作随笔

两汉民歌《上邪》,就是一首运用感情强烈的艺术技巧,写的好诗。现将全诗摘抄如下: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的大意是:天哪!我想与你相亲相爱,让这种相亲相爱的感情永不衰竭。只有等到高山变成平地,江水枯竭不流了,冬天打雷,夏天落雪,天地合在一起,我才与君断绝关系。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自誓的口气,通过一系列不可能实现的变化,表达了对爱情执著不变的强烈的感情,是足以打动人们的心灵的。

三、幻想飞旋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们创造了——像山一样多的——物质财富。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劳动人民的开拓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他们创造了——像海一样多的——物质财富。

女娲能补天,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劳动人民也能补天。
精卫能填海,在开放的大潮中,我们劳动人民也能填海。

我们劳动人民,不仅具有巨大的力量,还有无穷的智慧;我们能让须眉,驾驶飞船,飞上宇宙,与吴刚和嫦娥握手。
我们劳动人民,不仅具有巨大的力量,还有非凡的才能;我们能让巾帼,驾驶飞船,飞上宇宙,与牛郎和织女交谈。

四、浅析课文

《请问小扁担》,就是一首运用充满强烈的感情抒情的艺术技巧,写的诗。这是一首赞美改革开放政策的抒情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的、平直的,而是曲折的、螺旋的。当然,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远的不说,姑且从建国之后算起吧!在这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中,我们不是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吗?社会飞奔的车轮,不是有时“慢”,也有时“快”吗?“文革”的十年,社会的发展是“慢”的;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发展是“快”的。这“慢”和“快”的社会现实,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果说,一滴水珠,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的话;如果说,典型的人和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中,涌现的许许多多典型的人和事,都足以说明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十多年以来,社会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飞速的提高,祖国飞速的强大。
江西赣州地区的宁都县,“昔日的荒山秃岭山”,现在是旧貌换新颜。只见山上“一片片水土保持林郁郁葱葱,一排排果林依然挂着等待采摘的金黄色橘、橙,一条条新开的育林坑道纵横交错”。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五个相连的荒野小渔村,原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之地,荒涂之乡。而今天的龙港镇,却“绿树成荫,街道纵横,高楼林立”。一九九三年,人均收入高达2765元,人称“中国农民第一镇”。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八日,《东方时空》报道了河南省南街村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个村农民住的楼房,房里的电器和家具,全都是村集体供给的,一分钱也不要。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彬,要在这儿建成人们心目中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几十年前为人们所传唱的、现在已经被人们遗忘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每天早晨都在这儿播放。
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大好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巨大的力量。因而,他们才能够“一头挑着大地”,“一头挑着蓝天”,“一头挑着五洲的云”,“一头挑着四海的山”。
这几句,不仅诗意地表现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而且他们那自豪乐观和无比喜悦的心情也寓于其中了。
他们还能挑走“穷困”、“灾难”、“沙丘”、“荒原”,他们还能挑来“一幢幢高楼”、“一座座花园”、“永远不落的太阳”、“永远不走的春天”。
笔者运用积极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赶走穷困,创造幸福的巨大智慧、无穷才华、冲天干劲、壮志豪情,并深深地流露出对伟大祖国的爱戴之情和对人民的赞美之情。

五、审美意识

笔者的美学思想,正由于强烈制约和熟练驾驭强烈感情抒情的艺术技巧,才使本诗具有情感的强烈美,想象的广阔美,撞击心灵的激动美,回味无穷的咀嚼美。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8
晓梦难离

ZxID:14739145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08 0
每次读亲的文章,总有些爷爷在给我上诗词课的感觉。。。。
学术性好高,说起抒写感情的诗作,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罗伯特 弗罗斯特的《火与冰》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强烈的情感流露,但是我读完了之后却深深地感觉到作者在平淡的叙述中,如烈火般炙热的心跳,这是否就是你说的诗由情生?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

Some say in ice .

From what I ‘ve tasted of desire

I hold with those who favor fie.but if it had to perish twice ,

I think I know enough of hate

To say that for destruction

Is also great

And would suffice .

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

  有人说是冰。

  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

  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

  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

  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

  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

  也不错,

  应该也行。

  ——罗伯特·弗罗斯特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