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的回归之旅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42 回复:2

[校园] 素食主义的回归之旅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lili17999

ZxID:265395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0
素食主义的回归之旅
— 本帖被 Kalid^赦生° 从 小说故事 移动到本区(2011-01-08) —
仿佛在不久以前,国人肚子里还没油水,吃肉似过年,就是穷苦人家,都要在灶台上挂两块肥猪肉,炒菜时擦擦锅底,以示放了荤油。转眼间,“三高”犹如一夜春风来,袭击了神州大地一大部分青壮年劳力,使他们未老先有肚腩。还有不少祖国的花骨朵儿,跟打了激素似的,噌噌地肥胖并快乐着。这算改革开放的阵痛罢。
素食主义就在这时死灰复燃,为啥用这四个字,像《闪闪红星》里贼眉贼眼的汉奸说“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相信绝大部分青年都接受过忆苦思甜教育,那万恶的旧社会,喝的是稀粥,还要“缩颈而畷之”,吃的是青菜豆腐,不见那一丝半点油星。好容易才赶上新世界,又要走回头路,这不是历史的倒退么?
然而吃素的人却为此欢欣鼓舞,认为这是文明的进步。虽说人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高级动物,对于其它动物,是“非我族类,其心毕诛”。“诛”字变成动词,便是以烹饪为手段,煎炒煮炸熘,水里来火里去,是要五脏庙的痛快。他们怀疑这种为了享受美食而做的自我催眠,给动物帯来多少痛苦和血泪,不亚于旧社会里被压迫的人们。
其实素食的魅力,在于其选择性。有选择地吃青菜豆腐,和被物质生活逼迫下的青菜豆腐,在本质上是一样,都是淡出鸟的东西。但获得的满足感不同。何况素食不等同于寡淡,为此我们要感谢广大寺院香积厨的贡献,也要遥遥敬杯素酒给南朝梁武帝。因为身兼佛教徒与最高统治者二职的梁武帝改变了僧侣吃荤的习俗,从而使素食踏上了历史舞台。
旧时看《西游记》,唐僧这个胎里素的和尚一路取经一路吃,简单的斋饭按下不表。在陷空山中无底洞,是“蔬菜更时新:豆腐、面筋、木耳、鲜笋、蘑菇、香蕈、山药、黄精。石花菜、黄花菜,青油煎炒;扁豆角、豇豆角,熟酱调成。王瓜、瓠子,白果、蔓菁。镟皮茄子鹌鹑做,剔种冬瓜方旦名。烂煨头糖拌着,白煮萝卜醋浇烹。椒姜辛辣般般美,咸淡调和色色平。”,回国领宫,皇帝摆宴是“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调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林林总总,罗列无数。我深痛吴承恩写食方面的罗嗦,不能让我有望梅止渴之感。
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次完整的高贵的素席,比吴大师所陈述的更要繁琐,关键在于其制作。吴大师所在时代的素菜,是野菜品种的比拼。然而时代是发展的,素席的精妙在于每个环节对菜品原料的制作,使之似菜非菜,是素还荤,一如人参果同婴儿之间的类比,像,但不是。
《笑林广记》说一个小气鬼请客吃饭,煮了一桌子青菜豆腐,朋友吃得寡淡无味,问说,怎么都是豆腐呢?他说,豆腐就是我的命。过两天朋友回礼,点了许多菜,特点加了豆腐。结果他上了桌,啥都不吃,光挑肉。朋友奇,问:不是说豆腐就是你的命?他答:我见了肉,命都不要了。这样一个土人,让人多么悲哀,难道不知,豆腐做出肉滋味,乃是香积厨的拿手好戏。
做为素席制作制高点的香积厨,虽说从南朝就开始发展,但大成时期还是清朝时期。源于商业行为,借以盈利。虽说士农工商,商在倒数第一,但金钱帯来的幸福感还是无可言喻。清末涌现出大批具有承办大型素席能力的寺庙,他们凭借自己特味招徕顾客,形成特殊的食肆,新都宝光寺也是其中一家。
有人说,没吃过素席,不算到过宝光寺,可见宝光寺厨房可与庙宇相提并论。这不算亵渎,因为国人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从来都是立足于“吃”字,古有训“民以食为天”,这个天,是老子我最大,活着吃最大。再说了,多少交情都是吃出来的,饭桌上的硄筹交错,和乐融融,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礼记》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而宝光寺的素席,以仿荤著名。仿荤菜是人们想象力的集中爆发。一道好的“托荤”,菁华之处就在于这个想象,是与不是之间,假做真时真亦假的惊诧。比如红烧排骨,在白瓷小盘里端上,报过菜名之后。我们先是面对着糖醋汁裹着的不明物体仔细端详,企图分辨出它的前生是豆腐,亦或面筋。再小心翼翼下箸,启朱唇露皓齿,咬下一口。咦,它真是排骨。再咬一口,呦。骨头都是酥脆的。这种惊讶,往往贯穿了整个素席的始末。像我这种钻牛角尖的,会非常痛苦地揣测,这到底是怎么做的。相信这种与食客斗智的过程,亦是大厨的乐趣。
密布着疑团的饮食,最能勾引人食欲。比如素香肠,本是司空见惯,味道再维妙维俏,照理说也不能让我们下筷如飞,偏偏就是猜测的过程中,菜品转眼成空。这种吃文化,像是翻一本侦探小说,即使你已经看了结尾,知道凶手是谁,但在推理中还是感受到脑力激荡的乐趣。
吃到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去找师父,我问说:“红烧排骨是不是用面筋做的。”师父点头,于是我像福尔摩斯似的神秘一笑,然后默默地问:“那么骨头是什么做的?”那位师父的表情至今是我心中的痛。他是这样回答我的: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lili17999

ZxID:265395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5 0
仍然是旧稿,曾发某旅游人文杂志……
珈妖

ZxID:10035053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5 0
henyouqu~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