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5259 回复:15

[物品器具] ♣[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随芸语

ZxID:5995051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370013246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0
— 本帖被 天若舞 执行合并操作(2010-07-29) —

【梅花解释】

     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梅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

     花语:坚强和高雅。

     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花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希望的和平。

     这些,都是梅花的象征意义。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其中有一首古诗是这么写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

      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高风亮节。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

      松,竹,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

      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

      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梅花的栽培历史】

   

   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

     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我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筋,梅已用作食品。


  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而在梅子一边洒上红晕。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到了南北朝(公元420一589年),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南宋杨万里《和梅诗序》)。《金陵志》载:宋武帝(即刘裕,公元420一422年在位)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此时文人咏梅、写梅的甚多,如宋代的鲍照有《梅花落》诗,梁代的萧纲(简文帝)有《梅花赋》,何逊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诗,阴铿有《咏雪里梅》等诗,陈代的苏子卿、北周的庚信,也都有咏梅之作。


  隋(581一618年)、唐(618一907年)至五代(902一963年),是艺梅渐盛时期。


  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而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等,也多有咏梅名诗。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宋,元400年(960一1368年),是我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除梅花诗词及梅文外,梅画·梅书也纷纷问世。同时,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宋代梅诗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别出"梅花"为一类。梅词也多佳作。

      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甚多,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句,更是传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苏试、秦观、王安石等,南宋的陆游、陈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诗词传世。

      商宋范成大著《梅谱》(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官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型"、"单杏型"。属杏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旱梅型(花期特早,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1082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兆、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


  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诸》,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

      明代咏梅之风有增无减,杨慎、焦宏、高启、唐寅诸名家,俱有梅花诗;徐渭、姚涞、刘基等,则均有梅花文赋。清陈昊子的〈花镇》(1688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

      龚自珍(1792一1841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

      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梅花的品种分类】

  (一)梅花品系分为四大系:1真梅系、2杏梅系、3樱李梅系、4山桃梅系


  (二)六大类:1直枝梅类、2垂枝梅类、3龙游梅类、4杏梅类、5樱李梅类、6山桃梅类
                        ( 前三类属真梅系其余各类分属各系)


  (三)19个型别:
             1、直枝梅类分品字梅型、小细梅型、江梅型、宫粉型、绿萼型、玉蝶型、朱砂型、黄香型、洒金型


          2、垂枝梅类分粉花垂枝型、五宝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


          3、龙游梅类分玉蝶龙游型


          4、杏梅类分单瓣杏梅型和春后型


          5、樱李梅类分美人梅型


          6、山桃梅类分山桃梅型

【梅子梅花入药】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

      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

      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

      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
     
     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

     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乌梅

【古梅】

     中国境内有一些历史悠久、比较为人所知的古梅。

     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说。

     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2500余年,可称最古的古梅了。

     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现存为近年後发的新枝。

     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已有1300多年。

     唐梅:现在有两棵古梅并称「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

     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

【梅花的故事传说】

  梅花仙子——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

     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花仙子


      梅妻鹤子——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典故释义:


  北宋处士林逋,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后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作:梅鹤因缘、妻梅子鹤。


梅妻鹤子



中国历代梅花诗词】

              

          


1、赠范晔   晋代·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咏早梅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春上来。

     


3、梅花  南北朝·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4、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5、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6、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7、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8、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9、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10、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11、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唐·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12、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13、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14、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5、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6、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17、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18、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19、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20、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21、红梅   宋·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22、和秦太虚梅花   宋·苏轼


西湖居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阑,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归。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23、红梅   宋·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24、早梅  宋·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25、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26、蜡梅   宋·董嗣杲


刚条簇簇冻蝇封,劲叶将零傲此冬。磬中种厅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容。


   根依阳地春风透,瓶倚晴窗日气浓。一样黄昏疏影处,悬知水月不相容。  

    
27、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28、蜡梅  宋·杨万里


天向梅梢别出厅,国香未许世人知。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29、咏梅   宋·张道洽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澹澹风。


生长元从琼玉圃,安排合在水晶宫。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通。

         


30、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31、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3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3、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宋·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34、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35、次韵中玉早梅  宋·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36、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37、梅  宋·赵蕃


片片梅花脱雨轻,半飞欲坠更多情。浑疑春雪林梢堕,输与诗翁照眼明。

        


38、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39、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40、梅花   宋·陈与义


客行满山雪,香处是梅花。丁宁明月夜,记取影横斜。

41、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42、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43、山园小梅  宋·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44、梅花绝句


蜀王小苑旧池台,江南江北万树梅。只怪朝来歌吹闹,园官已报五分开。

      


45、雪梅  南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46、雪梅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7、梅花  南宋·陆游


家是江南友是兰,水边月底怯新寒。画图省识惊春早,玉笛孤吹怨夜残。


冷冷合教亲处著,清癯难遗俗人看。相逢剩作樽前恨,索笑情怀老渐阑。

        


48、梅花绝句(之—)南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49、梅花绝句(之二)南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50、梅花绝句(之三)南宋·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51、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52、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53、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4、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55、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56、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57、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58、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59、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60、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61、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地遮。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62、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63、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64、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65、题画  明·唐寅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66、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67、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68、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69、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70、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71、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72、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73、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74、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75、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76、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7、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78、早梅  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79、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80、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81、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82、梅花诗  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83、和内子梅花诗  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84、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85、落梅  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86、梅花  清·刘灏


小窗静昼胆瓶古,长廊微雪珠帘垂。一枝几案谁所置,便觉春意生睫眉。

87、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88、《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清·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89、《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清·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90、《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  清·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91、《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  清·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92、梅痴  张大千

种梅结宅双溪上,总为年衰市中宣。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迟归总恋乡。殷勤说与儿孙辈,识得梅花是国魂。

93、咏梅  秋瑾
举世竟言红紫好,缟衣素袂岂相宜?天涯沦落无人惜,憔悴欺霜傲雪姿。

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玉楼傍古岑。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94、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95、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96、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97、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

98、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99、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100、江梅  王十朋

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梅花词

1、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


徒有霜华无霜质!


2、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梅花词.和杨元素  宋·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4、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5、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


有梅花,似我愁。


6、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7、卜算子.咏梅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临江仙.梅  南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9、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南宋·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10、孤雁儿  南宋·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11、玉楼春.红梅  南宋·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12、渔家傲  南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3、清平乐  南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水仙子.寻梅  元·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里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5、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6、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


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语的【梅兰竹菊】系列:


梅: http://www.paipaitxt.com/r5140717_u5995051/
兰: http://www.paipaitxt.com/r5141943_u5995051/
竹: http://www.paipaitxt.com/r5146746_u5995051/

--------------------------------------------------------

珍惜劳动成果!请回帖!O(∩_∩)O谢谢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10-10-24 23:0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 灬千ヽ

    派派币 +25

    优秀文章+基础分

随芸语

ZxID:5995051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370013246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6 0

边看素材边听听音乐。调剂一下!

2个小时又交代在素材了。

我的目标:素材徽章才完成一半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

百草春生

ZxID:335843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孟客
偶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6 0
美美的帖子……佩服……
栖栖季节

ZxID:6677677


等级: 内阁元老
廉颇老矣o(╯□╰)o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6 0
非常。。。。合我心意
老子就爱这古风调调
不错阿真不错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26 0
已审。非常之漂亮啊。。。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26 0
好漂亮的帖子,赞一下小语





桜陌°

ZxID:8937447


亲爱的七夕快乐=3=。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2-26 0
好漂亮~~小语JJ加油。
爻岸

ZxID:10119137

等级: 博览群书
男人就应该象一枚一元硬币,正面是1,背面是菊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02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很喜欢,谢谢楼主!
木灵犀

ZxID:7351918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1-08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好多诗词我都没听过……
唉~~~又是这么漂亮的帖子~~~~
startina100

ZxID:3888895


等级: 热心会员
为了宠物勋章,冲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1-08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帖子 不错~~~
随性mei

ZxID:6815159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1-15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好漂亮的帖子,这么的详细,谢谢楼主,满足我的一片爱好之心!
piepie

ZxID:537343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1-15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喜欢,诗、情、画、意 全了,谢谢楼主
长闲日和

ZxID:10152627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1-26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写起古文绝对用得着
-`降皓桃华.

ZxID:8378504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1-27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这贴子好啊。。。写文绝对用得上,不过俺是用来弥补知识了。。。
浅曦薇

ZxID:8371407

等级: 略有小成
-∞___________当你心里住着鬼,你看见整个世界都是鬼❀-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1-29 0
Re:♣[梅花档案]♣ & 120首梅花诗词
好详细啊。。。不错不错
lucifer_s

ZxID:10227557

等级: 明星作家
Anywhere you are, I am near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7-29 0
梅花的品种
A、 真梅种系


1、直枝梅类


(1)品字梅型


(2)小细梅型


北京小梅 ▲黄金梅 ▲ 丽悬


(3)江梅型


江梅 大花江梅 七星梅 密花江梅 寒红 ▲ 一重寒红 ▲ 红冬至 ▲ 矮生冬至 ▲ 初雁▲芳流阁 小红长须 紫蒂粉 ▲ 红笔 ▲ 烈公梅


(4)宫粉型


早宫粉 大宫粉 短枝早宫粉 傅粉 淡粉 贵阳粉 莲湖粉 华农晚粉 清明晚粉 虎丘晚粉 多萼宫粉 淡妆宫粉 粉晕宫粉 香雪宫粉 玉露宫粉 粉皮宫粉 二红宫粉 小欧宫粉


晚碗宫粉 台阁宫粉 红艳宫粉 曹溪宫粉 雪海宫粉 蔡山宫粉 飞燕宫粉 江沙宫粉 长丝宫粉 素白宫粉 红粉台阁 桃红台阁 粉妆台阁 贵妃台阁 玫粉台阁 算珠台阁 江南台阁(银红台阁) 菱红台阁 洪岭二红 千叶红 早南京红 南京红 晚南京红 磨山大红 扣瓣大红


变瓣大红▲八重寒红 重瓣大红 寿宫大红 老人美大红 小红(长须) 大羽 变羽 粉羽 紫羽


大羽照水 大晕照水 艳红照水 别角晚水 矫枝 重瓣粉朱 粉口 重瓣粉口 ▲ 乙女 飞蝶▲玉拳 散绮 繁星 粉霞▲ 内裹 ▲浮牡丹 迎春 红怀抱子 凝馨 人面桃花 ▲见惊梅 惊蛰梅 云南胭脂梅


(5)绿萼型


台阁绿萼 变绿萼 金钱绿萼 米单绿 小绿萼 二绿萼 长蕊单绿 长蕊变绿萼 大轮绿萼


▲一重绿萼


(6)玉蝶型


小玉蝶 三轮玉蝶 乔妆玉蝶 青芝玉蝶 北京玉蝶 龙潭玉蝶 扣子玉蝶 华农玉蝶


素白台阁 徽州檀香 玉台照水 紫蒂白照水 ▲ 八重野梅 ▲ 白牡丹


(7)朱砂型


早朱砂 早种朱砂 舞朱砂 多萼朱砂 桃红朱砂 台阁朱砂 江南朱砂 单轮朱砂 白须朱砂


红须朱砂 粉红朱砂 小红朱砂 银红朱砂 千瓣朱砂 云锦朱砂 水朱砂 银边飞朱砂


春城小朱砂 墨梅 ▲东云 ▲ 黑云 ▲乌羽玉 ▲ 楠玉 ▲ 锦光 ▲荣冠▲ 鸳鸯 ▲绯司 ▲皱昙 ▲大杯 ▲关守▲红牡丹 铁骨红 ▲ 佐乔红 ▲姬千鸟 ▲红千鸟 ▲几夜寝觉 小骨里红 ▲鹿儿岛红 ▲小轮绯梅▲大轮绯梅 骨红照水 朱砂晚照水 南京红须 胭脂二度


(8)黄香型


单瓣黄香 黄山黄香 曹王黄香 变瓣黄香 南京复黄香 ▲黄金鹤


(9)洒金型


单瓣跳枝 复瓣跳枝 中复跳枝 晚跳枝 昆明小跳枝 ▲轮违 ▲柳川 ▲筋入茶萼 ▲春日野(筋入春日野) ▲埘出锦 ▲花枝一号


2、垂枝梅类


(10)粉花垂枝型 单粉垂枝


(11)白碧垂枝型 单碧垂枝 双碧垂枝














(12)残雪垂枝型 残雪垂枝 汉雪垂枝


(13)骨红垂枝型 骨红垂枝 锦红垂枝 ▲绯司垂枝 ▲玉光垂枝


3、龙游梅类


(14)玉蝶龙游型 龙游


B、 杏梅种系
4、杏梅类


(15)单杏型 单瓣杏梅 ▲谷雪


(16)春后型


送春 丰后 淡丰后 ▲纪念 ▲ 武藏野 ▲沧暝月 ▲杨贵妃 ▲江南无所 ▲ 黑田


(17)其它


毛叶淡丰后


辽梅 陕梅 花蝴蝶 燕杏梅 ▲ 开运垂枝


C、 樱李梅系


5、樱李梅类


(18)美人梅型


美人梅 小美人 俏美人 黑美人


(前标▲符号的是国外品种)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