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档案。】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篇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636 回复:11

[其他] 【刑事侦查档案。】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篇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2 0
【刑事侦查档案。】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篇
[size=2]目录
一、心理学
1。历史起源
2。心理学色彩效应
3。七个心里寓言
4。心里学经典语录
5。心里学大事年表

二、心理现象
1。心理现象的三个部分
2。异常心理现象
3。特殊心理现象


三、犯罪心理学
1。研究步骤
2。常用方法
3。犯罪心理学历史
4。证人不愿作证的十种心理
5。犯罪心理画像

四、催眠术
1。催眠术的基本形态
2。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现象
3。操作流程
4。注意事项
5。催眠语
6。诱导催眠
7。催眠沟通

五、接触心理阴影的催眠方法

六、心理学中的读心术

七、犯罪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八、心理医生[/size]



[color=#669900][table=90%][tr][td][size=2]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心理学[/color][/size][/b]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size][/td][/tr][/table] [/color]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1]随着科学[2]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The definition of Psychology is: Scientific Study of Behavoir and Mental Processes and how they are affected by an organism's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olor=#FF3366]【历史起源】[/color]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之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用气质代替人格,形成四种气质,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中,沿用了这一分类方式。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

  19世纪中叶,开始引入实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的韦伯,研究出著名的韦伯定律(感觉阈限定律)

  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是这一学科成为科学的转折点.其后的一百多年,心理学门派纷争及高度发展,学科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于视角及立场,因为它本身具备两者的特点.基础心理学归为自然科学范畴,应用心理学归类于社会科学范畴,因此,有人称之为“中间学科”。

  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高级心理特征的产生,是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所以我们不能以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来研究此命题。心理学种类



[color=#FF3366]【心理学色彩效应】[/color]

  色彩测试心理学家吕舍尔(M.Lusher)分析的颜色与性格的关系

  [color=#666666]颜色:[/color]

  1.红色 2.蓝色 3.黄色 4.绿色 5.茶色 6.紫色 7.灰色 8.黑色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16] [/align]

  [color=#666666]性格的倾向: [/color] 

  1.红色 代表人的征服欲与男子汉气概的颜色。喜欢红色的人大都有野心,会积极地争取想要得到的东西,是行动型的人。对工作也是热情高涨,但是过于兴奋时可能会对周围的人具有攻击性,红色代表着激情和光荣,红色代表永不言败的精神气质.

  2.蓝色 大海的象征,是代表沉稳与女性气质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性格上都很沉着稳重,而且诚实,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能够关照周围的人,与人交往彬彬有礼,蓝色代表博大胸怀,永不言弃的精神.和谐世界.  

 3.黄色 代表活泼、明快与温暖的颜色。喜欢黄色的人性格开朗外向,而且有着远大的理想。他们希望显示出自己的性格,但有时候做事会有些勉强,黄色代表传统气息.

  4.绿色 代表自信心、稳健与优越感的颜色。喜欢绿色的人比较稳重,是忍耐力很强的类型。很注意与周围环境的调和,但是在有必要贯彻自己想法的时候,也能够冷静地表达出来.绿色代表健康,自然,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

  5.茶色 代表家族、家庭、温馨的环境和安全感的颜色。喜欢茶色的人温和宽厚,是有协调性的类型。他们很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有烦恼的时候可以去找这一类型的人谈心,茶色也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茶道.  

  6.紫色 这种颜色代表感性的、神秘的、情欲的事物。喜欢紫色的人很浪漫,是富于感受性的类型,性格细腻,富有个性。在某些方面会显示出自我陶醉的特征.紫色更代表了一种特殊的理想主义.

  7.灰色 是代表沉静、优雅、寂寞的颜色。喜欢灰色的人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感兴趣。有时会显得优柔寡断,对他人依赖性强.灰色也代表了颓废,陈旧,象征着一种去旧成新的特殊意味.

  8.黑色 是代表断绝念头、屈服、拒绝、放弃的颜色。喜欢黑色的人独立性强,有很强的改变现状的愿望。他们是十分努力上进的人,但有时没有常性.黑色代表神秘,无所不能的力量!.





[color=#FF3366]【七个心理寓言】[/color]

[color=#6633CC](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color]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color=#666666]心理点评[/color]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color=#666666]切记:[/color]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color=#6633CC](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color]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color=#666666]心理点评[/color]

你在为谁而"玩"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 ———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color=#666666]切记:[/color]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color=#6633CC](三)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color]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color=#666666]心理点评 [/color]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color=#666666]切记:[/color]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17][/align]

[color=#6633CC](四)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color]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color=#666666]心理点评 [/color]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color=#666666]切记:[/color]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见本报1月7日的《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color=#6633CC](五)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color]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color=#666666]心理点评 [/color]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color=#666666]切记:[/color]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18] [/align]

[color=#6633CC](六)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color]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color=#666666]心理点评 [/color]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color=#666666]切记:[/color]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color=#6633CC](七)亲密的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color]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也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color=#666666]心理点评 [/color]

这是法国名著《小王子》中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读过十数遍,但仍然是直到2005年才明白这一点。

面对着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一夜情。

我们急着去拥有。仿佛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这些滥情者,没有一个是不空虚的。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玮龄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但一旦拥有后,他们会迅速丧失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兴趣。征服欲望越强,丧失的速度越快。"

对于这样的人,一个玫瑰园比起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来,更有吸引力。

然而,关系的美,正在乎两人的投入程度和被驯服程度。当两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驯服后,关系就会变成人生养料,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更充盈、更美好。

但是,无论多么亲密。小王子仍是小王子,玫瑰仍是玫瑰,他们仍然是两个个体。如果玫瑰不让小王子旅行,或者小王子旅行时非将玫瑰花带在身上,两者一定要黏在一起,关系就不再是享受,而会变成一个累赘。

[color=#666666] 切记:[/color]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19] [/align]

[color=#FF3366]【心理学经典语录】[/color]

[color=#666666]《心理学史》/黎黑  [/color]
 
  1.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一个短期的历史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如果心理学家能够给不同的研究对象下定义,而且按这种研究对象所要求的方式单独地研究它——没有夸张的想法,认为它最终能解释每一件事物——那么心理学就可以止步。 

  2.作者提出,适应心理学领导者所采取的正是后一种思想路线。物种问题与物体问题相互关联。如果物种差异很大,那么不同物种的研究就需要不同个体适应心理学。相反,如果物种区别较小,那么同样的个体学习规律就可不管物种区别而适应于一切个体。 

  3.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孕育了当代许多心理治疗的变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心理学是冯特心理学的补充,但是无意识心理学比冯特的心理学影响大得多,寿命也长得多。 

 

[color=#666666]《现代心理学史》/舒尔茨 [/color]

  1.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伟大人物,他们的存在是不容质疑的。伟大人物生长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地区,他是历史事件的象征与产物,也是历史的代表和声音;如果没有某种要求新反应的情景,他的新思想就会不合时宜和无法实行。但同时也存在着伟大的事件,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互影响的。 

  2.时代精神似乎起主要作用,因为不管人物怎样伟大,如果他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气氛相去太远,那么他与他的见解将会默默无闻。 

  3.17世纪的基本思想,培育了新心理学的哲学,就是机械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把世界想象成一架“巨大的机器”。而我们所讨论的是17世纪到19世纪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提供了培育心理学的知识土壤。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想象为一架机器以及允许主观经验(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合法部分,与此相一致的是否定完全客观的、像机器一样的研究对象以及允许主观性进入科学。 




[color=#666666]《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威廉.冯特[/color] 

  1.从联想到严格的智慧这一步无疑是心理进化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任何低于人的高等动物由于其生理物理组织的一般特性而不可能跨过这极其重要的一步。 

  2.肌肉运动力反射就是:每一种在强度上足够强,且没有为对立的影响所抵消的感觉都有一个肌肉运动尾随。 

  3.梦的产生与睡眠时的感觉刺激有关,这些刺激引起了记忆中某些观念的活动,因而导致了梦。梦游的机制也是如此,只不过在梦游的状态下,袭击不仅引起了观念的活动,而且引起了意志的活动。梦是一种暂时性的心理变态,但是梦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变态。 

  4.拟人论观点不是以客观的观点把心理过程看成心理过程自身所展现的样子,而是把观察者的观点强加给心理过程,把观察者的想象和动机投射给动物。这就是拟人论观点的一个最大的弊端。 

  5.情感和意志紧密交织,两者又与观念紧密相连。这些过程的区分只存在于心理学研究的抽象过程中,并没有现实的基础,感情可以转化为冲动、冲动转化为意志行为,而意志行为所指向的客体又成为观念的来源。



 
[color=#666666]《人类的学习》/R.L.桑代克  [/color]

  1.心理是人类的联结系统。学习就是联结。目的就其本质而言,像其他东西一样,是机械的。关于顺应、结构、整合、目的、紧张,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我阅读了心理学家报道的事实,就所有这些事实影响思维过程或情感或活动而言,在我看来它们都可以还原为联结。 

  2.从心理上说,处于内部反应之间的是强调和抑制的反应,分化和联系的反应,欢迎和拒绝的反应,引导和协作其他反应的反应。从生理上说,千万个联想的神经元也在动作着,他们自身之间也在接受和传递信息。它们并不仅仅袖手旁观,或者可怜巴巴地从感觉神经元那里捕捉一些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尽快地传递到运动神经元那里去。 

  3.倘若一个神经传导单位尚未准备传导,而在强制的条件下被迫去传导,学习者就会产生厌恶感;倘若一个神经传导单位准备作出如此这样的传导,随之而来的却不是这样的传导,学习者就会产生烦恼感;倘若一个神经传导单位准备作出如此这样的传导,随之而来的也确是如此这样的传导,学习者就会产生满足感。 

 

[color=#666666]《心理与教育的测量和评价》/R.L.桑代克、E.P.哈根  [/color]

  1.或许人们可以说知识是必需的,但是要作出明智的决定,仅有知识还不行。关于测量,信息愈适合、愈准确,作出的决策就愈好。这个主张在某种程度上要依靠信念。这个信念值得是对情况了解得愈多,人们就能更好地处理它。它说明无知不是福份而是愚昧。信息当然不能与聪明等同起来。情况了解得更多,了解得更准确,也不能保证一个人做事聪明。 

  2.信息使用者必须汇集和合并由测量和其他来源得来得信息,他还必须提供最后决策得价值依据。决策者得智慧是决定性的。归根结底,尽管测量能提供有用的信息输入,但是有关信息使用者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 

  3.测量工具和测量程序可给人们提供一套增进信息以利于作出决策的重要工具。许多证据证明决策的传统基础可以说是主观的、偏倚的和不可靠的。教育心理测量手段虽然还恨不完备,但精心设计和精心制订教育与心理测量手段,却可以大大地提高制订决策所需要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color=#666666]《科学与人类行为》/伯尔霍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color]

  1.一旦一种习惯、生活方式已经出现,社会系统似乎就会合理地自我维持它。 

  2.有利德文化实践倾向于成为团体德特征,它幸存下来并因此使这些实践永存下去。结果的行为可以影响团体在同其他团体或同非社会环境的竞争的成功。某些文化的实践可以说是具有遗传意义上的生存的价值,而其他的则是致死的。简言之,一种特定的文化是对行为的一种实验。它是一系列特殊的条件,许许多多的人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和生活。这些条件产生了行为的各方面的模式即文化的特征。 

  3.对于人类个体,有一小部分如情绪体验上的喜、努、哀、惧、爱、恨等是秘密的。但是人们不需要因为出于私人性原因就假设发生在有机体内部的事件会具有独特的性质。一个秘密事件可能按其有限的可接近性而加以区分,但就人们所知,它不具有任何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秘密性这一问题将最终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解决。 

  4.存在着这样的情境,在这些情境里,一个团体如果不是幸福的,那么它就更可能生存;或者如果团体的大多数成员都屈服于奴隶制度,那么,团体也更可能生存下来。

 

[color=#666666]《超越自由与尊严》/伯尔霍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color] 

  1.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都应属于科学研究得范围。“你应当讲实话”这句价值判断实际上是陈述一个事实,即你如果讲实话,你就能受到正强化;而“勿偷盗”这一道德律令不过是说:如果你偷盗,就会受到惩罚。 

  2.一种极易得到特别强化得行为如果受到过分压制,那么这可能导致被压抑者背叛施加惩罚得群体。事实已经证明,禁酒并不能控制酒得供应量,而隔离异性也许会导致有害的同性恋。 

  3.传统人文研究却认识不到这一点,误认为人们用语言表述的善、恶都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感受。因而一味地用主观的良知、善恶感等来解释人的价值与道德,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走进“心灵主义”的死胡同。 
 



[color=#666666]《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图拉 [/color]

  1.心理学不能不能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度过一生,但是,它可以给他们提供影响个人变化和社会变化的手段。而且它能帮助他们去评估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的后果,然后作出价值抉择。 

  2.一种心理学理论的价值,最终要以它的方法步骤在影响心理变化上的功能来判断。而别的科学则是根据它们应用哪些知识在作出预知和技术革新上可能发生的贡献来评价。 

  3.一个完整的行为理论,必须能解释那些行为模式是如何获得的,它们的表现是怎样不断地受到自我生成和来自外界的相互影响所调节的。 

  4.向性行为的能力根植于符号活动。利用符号的能力,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对付他们相处环境的有效工具。人们通过语言的和想象的符号,在表象形式中加工和保存所获得的经验,从而知道未来的行为。

 



[color=#666666]《感觉的分析》/恩斯特.马赫 [/color]

  1.在我看来,现在就应该进一步考察伴随这种随意运动的心理过程。因为,对于进行反射运动的主体来说,随意运动不同于反射运动的特点就在于这主体认为随意运动的决定性因素是它固有的预期行为的表象。 

  2.儿童的天真无邪令我们心旷神怡,并且几乎总是给我们造成天才的印象。但这种印象通常很快就消失了,而且我们觉察成年人习惯于归诸自由的同样一些表现,在儿童身上还以其缺乏固定性为特征。其实,如果超出少年时期而获得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获得了打破常规的行为自由,儿童就都能变为天才。 

  3.我们从自我观察了解到,丰富的表象生活是在人类身上出现的。表象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于感觉,乃是由于表象的强度微乎其微,但主要是由于它有不稳定性。这种生活表象完全说明了有机体的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它的一些开端也诚然存在于动物进化系列的低级阶段。但某个器官的各个部分也必定通过它们彼此的紧张关系,而且有这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同整个有机体各部分的关系是类似的。 

 



[color=#666666]《认识与谬误》/恩斯特.马赫  [/color]

  1.我总是愿意在邻近我的专业的领域尤其是在哲学中漫游,因为作为一名“周末猎手”,我对这些领域是及其感兴趣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幸运地发现,我的科学立场趋众所周知的科学家诸如阿芬那留斯、舒佩。齐亨等人的立场与他们的年轻同事诸如科内利乌斯、彼得楚尔特和舒伯特.索尔德尔的立场,以及某些著名科学家的立场,那么这在于当代哲学的本性,即我的观点引导我完全摆脱了其他重要的哲学家。 

  2.我已经明确地声明,我不是哲学家,而仅仅是科学家。因此,不管怎样,倘若我时常在某种程度上被冒失地计入哲学家之列,那么这个过错不是我的过错。在我看来,超验的领域被封闭了。而且,如果我坦率地强调,它的居民甚至不能引起我的好奇心,那么我本人和许多哲学家之间的巨大隔阂就变得明显了。但是很显然,我也不希望在某种程度上以下述方式成为盲目地把他自己交托给单独一个哲学家指导的科学家,而莫里哀笔下的医生也许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要求他的病人的。 

  3.我之所以重视我们之间的一致,是因为昂迪完全独立地达到相同的结果。对他来说,提出物理学理论历史的和发生学的方法似乎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在教学法上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些是我足足30多年间倡导的观点。 

 



[color=#666666]《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考夫卡  [/color]
  1.当人们讲到人格的时候人们总是想到此文化中之自我——即为此社会架格所决定的自我。人们已经知道了自我为“我人”之一部分,其本性须依赖它所附属的“人们”的种类为定规。然而文化的产物——社会的架格对于自我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2.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是显明团体的完形强度。不同文明中的团体完形强度判别较大。团体愈强,这各成分的行为及其全部状态愈须依赖其他成分的关系。 

  3.一种动作也许在一自我系统中松懈一种应力,这种应力当时与自我的其他部分是分开的而完全在行为者命令之下的,则此动作的结果也许使此媒介体整个生命都发生改革。极小的动作也许有很多的影响。 

  4.动力情景是十分复杂的,在这种动力情境中,自我——物体力量可能在控制执行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认为逃脱导源于先前存在的胆怯状态,战斗导源于先前存在的好斗状态,看来这不是一种恰当的解释。 

 


[color=#666666]《拓扑心理学原理》/库尔特.勒温  [/color]
  1.因为人的内部组织的陈述是以动的关系为根据,所以用相当于最高程度的动的统一性的区域作为推论的元素。这些区域的部分密切相关,其中每一部分的变化都可引起其他一部分的变化。所以,这些区域乃是动的单元或格式塔。 

  2.对现代数学而言,数学空间中物的性质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某种关系及某种活动的可能性。所以就数学而言,可以用数学的空间概念来描述心理的事实。要解决心理的事实或产生心理影响的事实是否显露空间的关系,便须先回头讨论数学的空间概念。 

  3.人格内部区域的边缘层或中央层和它可以接触的程度以及表示的难易,没有完全固定的关系。这个关系随人们当时的状态和情景性质而定。 

  4.一个人格的组织常可历久而不变。然而环境的一种大变化,如和他人恋爱,受他人的感化,或其他重要事件,也可引起组织上或长或短的变化。一个人格不同部分动力联系的程度在人格的全区域内几乎是相等的,否则,有些区域和其他区域几乎就会完全隔离而作相对独立的发展,这可见于正常人,似又为某些精神病的病因。





[color=#FF3366]【心理学大事年表】[/color]

约公元前510年  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前450年  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人体由四根(土、水、火、空气)构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特殊构造;身体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异。

约公元前429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生活和心理活动都是灵魂的功能,也都是机械的作用。认定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的存在。

约公元前400年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他将恩培多克勒的人体四根说发展为人体四液说。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他将心理疾病分为狂躁、忧郁和痴呆三类。

约公元前380年  古希腊的柏拉图承认物与观念两种现象,观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为感官观察的结果。这是心物二元论的基础。

约公元前350年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5种感觉的理论和3条联想律。误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著有《论灵魂》。

约公元前320年  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在情意心理方面提出“寡欲”、“尚志”等。

约公元前260年  苟子认为:“形具而神生”,主张“性恶沦”,注重“化性起伪”,所著《劝学》、《解蔽》、《正名》等专篇,对学习、认识人性和思维等心理问题有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约公元70年  王充著《论衡》,其中论述有关感知觉、思维、注意、情欲和人性等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100年  刘劭著《人物志》,提出人的才性与其鉴定问题。

约公元500年  范缜著《神灭论》阐明形神关系问题。

公元1650年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人性论》出版,主张机械主义的决定论。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的《论情欲》出版,提出心身交互作用论及“反射”的概念。

公元1677年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出版,提倡心物平行论。

公元1689年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出版,创术语“观念的联结”,即“联想”。提出“白板说”。

公元1695年  莱布尼茨提出心身平行论,创术语“统觉”。

公元1709年  贝克莱的《视觉新论》出版。

公元1734年  沃尔夫的《经验心理学》出版,创“官能心理学”。世界上首次出现“心理学”一词。

公元1739年  休谟的《人性论》出版。用联想主义、现象主义及科学因果论阐明自然现象的规律。




公元1754年  孔狄亚克的《感觉论》出版。

公元1760年  麦斯麦发表动物磁性论,并提出麦斯麦术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

公元1765年  莱布尼茨的《人类理解新论》出版。

公元1807年  贝尔和马让迪发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扬提出色觉论,即后由赫尔姆霍茨发展的三色说。

公元1808年  加尔建立颅相学说。

公元1816年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教科书》出版。

公元1821年  弗卢朗第一次进行脑功能定位实验。

公元1822年  贝塞耳首先在天文观测上发现反应速度的个别差异。

公元1825年  “普尔金耶现象”发现。

公元1826年  缪勒发表《视觉比较生理学》,提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公元1832年  贝内克提出心理学为自然科学,他的《心理学教科书》出版。

公元1834年  加尔和施普尔茨海姆提出官能分区的假设,推动了脑功能的研究。
  韦伯的《触觉论》发表,提出韦伯定律。

公元1838年  法国精神病学创始人埃斯基罗尔创术语“幻觉”。
  惠斯通发明实体镜。

公元1840年  达尔文发表自然选择学说。

公元1843年  布雷德的《神经病学》出版,创术语“催眠术”。

公元1844年  洛采提出动的视觉的部位标记说。

公元1850年  赫尔姆霍茨首创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方法。他最早进行反应时的实验。

公元1852年  赫尔姆霍茨发表色觉论。

公元1855年   麦克斯韦首创混色器。

公元1868年  费希钠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出版。

公元1861年  布罗卡发现大脑言语中枢的部位。

公元1863年  冯特的《论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学讲演录》出版。
  谢切诺夫的《脑的反射》出版,用新的反射学说解释各种心理现象。




公元1865年  密尔提出联想四法则,即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

公元1869年  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它的规律与后果》出版。

公元1872年  达尔文的《人和动物的表情》出版。强调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在发展上的连续性。

公元1874年  布伦塔诺的《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出版,为意动心理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韦尼克研究失语症,发现大脑听觉言语中枢。
冯特的《生理心理学纲要》出版。

公元1876年  世界上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在英国创刊,由培因主编。

公元1878年  缪勒的《论心理物理学的基础》出版。

公元1879年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公元1881年  冯特主编世界上第一种实验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
  泰勒最先应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增强工效问题,创立“泰勒制”。

公元1882年  普赖尔的《儿童心灵》出版,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较系统的著作。
  霍尔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别赫捷列夫在喀山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来出版《脊髓和脑的传导通路》。
罗马尼斯的《动物的智彗》出版。

公元1885年  艾宾浩斯的《记忆》出版。发表“保持曲线”,创立“节省法”。
  朗格提出情绪学说,即“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见情绪理论》。
  马赫的《感觉的分析》出版。

公元1887年  霍尔创办了美国第一种心理学期刊《美国心理学杂志》。

公元1889年  颜永京的《心灵学》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心理学译著。
  第1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于8月6~10日在巴黎召开,夏尔科任主席。

公元1890年  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出版。
  卡特尔的《心理测验及其测量》出版。创术语“心理测验”。




公元1892年  美国心理学会成立,霍尔为第一任会长。
  铁钦纳首次发表心理学研究“关于认识的时间测量”和博士论文“单视刺激的双视的结果”。以后在康奈尔大学创立构造心理学。
  詹姆斯的《心理学简编》出版。

公元1893年  美国《心理学讦论》创刊,卡特尔任主编。

公元1894年 屈尔佩建立符兹堡学派。

公元1895年  法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创刊。

公元1896年  勒邦的《群众心理学》出版.提出群体心理与群体“暗示说”。
  铁钦纳的《心理学大纲》出版。
  杜威的重要论文“心理学中的反射强概念”发表。

公元1897年  英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沃德在剑桥大学建立。

公元1898年  阿根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皮涅罗建立。它也是拉丁美洲国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桑代克的博士论文“动物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发表。最先用客观法研究动物行为。

公元1900年  冯特的社会心理学巨著《民族心理学》第一卷出版,1920年10月全书完成。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
  摩根的《动物的行为》出版。创术语“尝试错误”。

公元1901年 法国心理学会成立。

公元1902年 英国心理学会成立,迈尔斯为第一任会长。

公元1903年  德国实验心理学会成立。
  澳大利亚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史密斯建立。

公元1904年  《英国心理学杂志》创刊。
  美国《心理学公报》创刊。由卡特尔和鲍德温主持。
  斯皮尔曼发表著名论文“一般智力”,首次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说。




公元1905年  《比奈一西蒙量表》问世。

公元1907年  王国维译丹麦霍夫丁的《心理学概论》的中译本出版。
  别赫捷列夫的《客观心理学》出版。

公元1908年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一次会议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举行。
  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
  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出版。 
 艾宾浩斯的《心理学纲要》出版。

公元1909年  蔡元培留德期间在莱比锡大学从师冯特;回国后积极提倡和发展心理科学。

公元1911年  斯特恩提出智商概念。

公元1912年  韦特海默研究似动现象,发表《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标志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俄国第一个心理研究所由切尔帕诺夫在莫斯科大学建立。
  日本《心理研究》创刊,1926年改为《心理学研究》。
  阿德勒在《精神病的组成》中提出个体心理学的名称,并创建个体心理学派。

公元1913年  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
  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出版。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提出练习律和效果率。

公元1916年  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创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出版。 
 特曼修订比奈一西蒙测验,称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公元1917年  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克勒的《人猿的智慧》出版。

公元1918年  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出版,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心理学教科书。

公元1919年  华生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出版。

公元1920年  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在南京东南大学建立。
  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成立。克拉帕雷德为首任会长。

公元1921年  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它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首任会长张耀翔。
  廖世承、陈鹤琴合著《智力测验法》。 
 郭任远在美国{哲学杂志》第18期上发表论文“取消心理学的本能说”。
  克雷奇默的《体格与性格》出版。




公元1922年  中国第一本心理学专业杂志《心理》创刊,张耀翔主编。

公元1923年  艾伟在美国东乔治’华盛顿大学开始从事汉字心理研究。
  刘廷芳在美国哥伦比亚太学发表博士论文“汉字心理研究”。
  皮亚杰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出版。 
 弗洛伊德的《自我与本我》出版,探讨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公元1924年  陆志韦修订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
  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出版。

公元1926年  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系。
  清华大学建立教育心理学系,后改为心理学系。
  日本心理学会成立。
  印度心理学会成立。

公元1927年  巴甫洛夫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出版。

公元1929年  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出版。
  克勒的《格式塔心理学》出版。
  拉什利发表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

公元1930年  国际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公元1931年  中国测验学会6月21日在北平举行第一次年会并宣告正式成立。

公元1932年  中国《测验》杂志创刊,为中国测验学会之会刊。
  巴特利特的《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出版,提出图式的概念。
  维戈茨基的《思维和言语》出版。

公元1936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4月19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

公元1937年  中国心理学会1月24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

公元1941年  英海尔德与皮亚杰合著的《儿童数量观念的发展:守恒与原子论》出版。

公元1945年  澳大利亚心理学会成立。

公元1947年  艾森克的《人格的维度》出版。
  墨菲的《人格》出版,发展了人格的生物社会的理论。
  赫布在《行为的组织》一书中提出新行为论。
  韦克斯勒发表儿童智力量表。

公元1951年  罗杰斯的《患者中心治疗》出版。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成立,皮埃隆为主席。

公元1953年  斯金纳的《科学和人类行为》出版。

公元1954年  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出版,提出他的需要层次论。

公元1967年  奈瑟的《认知心理学》出版。

公元1973年  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原理》出版。

公元1981年  休伯尔和维厄瑟的感受野研究及斯佩里关于割裂脑的研究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心理现象[/color][/size][/b]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

[/size][/td][/tr][/table] [/color]


   人的心理,从汉语字面上解释,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总称。用现心理现象
代心理学的语言解释,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等多种现象。如:人们见到颜色,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用手触摸物体时,感觉到是冷的、热的、硬的、软的等,这都是感觉现象。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以上所述的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都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统称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感知觉是简单的初级认识过程;思维、想象则是人的复杂的高级认识过程。



[color=#FF3366]【心理现象可分为三个部分】[/color]

  [color=#666666]1、认知现象:[/color]是人们获得知识或者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基本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

  [color=#666666]2、情绪和动机:[/color]人们在对外部加工输入的信息时,不仅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和关系,而且和能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喜欢、厌恶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情感。动机则是推动人活动产生并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color=#666666]3、能力和人格:能力 [/color],就是指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并使活动顺利完成。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这三个部分是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主要的三方面




[color=#FF3366]【异常心理现象】[/color]

[color=#666666]疲劳感[/color]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color=#666666]焦虑反应[/color]

  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color=#6633CC]类似歇斯底里现象[/color]: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禁用词语。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color=#666666]强迫现象[/color]

  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color=#666666]恐怖和对立[/color]

  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color=#6633CC]疑病现象:[/color]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color=#666666]偏执和自我牵挂[/color]

  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color=#6633CC] .错觉:[/color]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color=#666666]幻觉[/color]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color=#6633CC]自笑、自言自语:[/color]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color=#FF3366]【特殊心理现象】[/color]

[color=#66666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color]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人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color=#666666]从众现象[/color]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从众现象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color=#666666]晕轮效应[/color]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color=#666666]鲇鱼效应[/color]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color=#666666]马太效应[/color]

  《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color=#666666]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color]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皮格马利翁效应
和雅各布森L. F. 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 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都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期望效应。


[color=#666666]安慰剂效应[/color]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color=#666666]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color]

  [color=#6633CC]首因效应:[/color]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color=#6633CC]近因效应:[/color]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color=#666666]霍桑效应[/color]

  为了调查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霍桑效应
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实验持续了一年多。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

  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珠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即工作条件没有变化。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 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在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工问休息。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在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又全恢复了,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

  霍桑效应老板是想通过这一实验未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条件怎么改变,如增加或减少工间休息,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都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的工作越来越努力,效率越来越高,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工们感到自己是特殊人物,受到了格外好的待遇,她们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感到愉快,便遵照老板想要她们做的那样去做。她们知道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测量她们的生产效率,这是人们关注的事情,因此,生产条件发生什么变化无关紧要,她们总把这些变化设想成为有利的,所以,她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每一次的改变都刺激着她们去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尽管她们想到的并不是老板期望的,但她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产生适当的效果。所以对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看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2、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3、企业文化──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犯罪心理学[/color][/size][/b]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size][/td][/tr][/table] [/color]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根据犯罪心理学有[color=#FF3366]狭义[/color]和[color=#FF3366]广义[/color]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color=#FF3366]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color],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color=#FF3366]广义[/color]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

   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5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

  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

  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

  ⑵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

  ①犯罪心理结构

   ②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③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④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⑤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⑥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






[color=#FF3366]【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color]

  [color=#666666]1.建立假设。[/color]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

  [color=#666666]2.搜集资料。[/color]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

  [color=#666666]3.分析资料。[/color]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

  [color=#666666]4.做出结论。[/color]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





[color=#FF3366]【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color]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案例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7.数量统计分析法





[color=#FF3366]【犯罪心理学的历史】[/color]

  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活跃期。

  在龙勃罗梭实证研究的带动下,19世纪末出现了犯罪心理学的第二个活跃期。

  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

  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神病学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阶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为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塞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

  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

  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





[color=#FF3366]【证人不愿作证的十种心理】 [/color]

      以下叙述的十种心理并不包括有利于作证的心理,把握好以下的心理,变被动为主动,会更易于案件的侦破。
   
 [color=#666666] 一、依赖心理。[/color]证人对作证表现出漠视的态度,认为在场的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自己不作证其他人也可以作证,因此,对作证不积极、不主动,不知道依法作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olor=#666666]二、敷衍心理。[/color]这部分证人认为自己作不作证作用不大,不作证又怕有关人员不满意。因此,作证中缺乏责任心,对关键的情节不愿详细叙说,应付了事的意图明显 

  [color=#666666]三、推脱心理。[/color]这些证人对侦查人员的询问,大都以种种借口进行搪塞,不履行作证义务

  [color=#666666]四、厌烦心理。[/color]一个普通刑事案件的证词,目前大体要经过派出所、刑侦队、审查批捕、公安预审、审查起诉、开庭审判六个阶段。无论哪个阶段的办案人员,感到证词有疑问或需要复核,证人都需要重复一遍证词。因而,在案件审理的后期,证人极易产生厌烦心理 

  [color=#666666]五、趋利心理。[/color]有的证人私心重,作证中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对自己有利的证就积极作,对自己没有利益的证就不去作。怕误工影响收入就是一例 

  [color=#666666]六、泄愤心理。[/color]个别证人因对案件当事人有过节,往往借作证之机,发泄内心的私愤。作证中故意偏向一方,失去了证据的公正性 

  [color=#666666]七、鄙视心理。[/color]有这种心理的证人,大都与司法机关打过交道,对案件的处理不满意。因此,作证中认为司法机关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作了证,案件也不一定破得了、犯罪嫌疑人也不一定抓得住 

  [color=#666666]八、逆反心理。[/color]一些证人对司法机关个别工作人员的态度或其他方面不满,产生抵触情绪

  [color=#666666]九、惧怕心理。[/color]证人胆小怕事,受到双方当事人的威胁后,不敢讲真话 

  [color=#666666]十、无奈心理。[/color]也有些证人本不愿作证,因受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和司法人员的教育,才勉强出来作证,其作证的勇气和信心明显不足。






[color=#FF3366]【犯罪心理画像】[/color]

      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象的描述。它通过对作案人遗留的反映其特定犯罪心理的各种表象或信息的分析,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

  犯罪心理画像其实是一个[color=#FF3366]动态的侦查过程[/color]。它应该贯穿于全部侦查过程中,不能与其他侦查措施相分离,并且随着案件的终结才能最后结束。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理论包括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指标体系与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一般步骤、方法和要求两个方面,加强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实践是发展和完善犯罪心理画像基本理论的关键。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20]
[color=#6666CC]李玖瑾:为犯罪心理画像[/color][/align]

  犯罪心理画像是四种技术的联合体。即[color=#FF3366]刑事侦查[/color]、[color=#FF3366]法医鉴定法[/color]、[color=#FF3366]心理评估[/color]和[color=#FF3366]文化人类学[/color]的应用。其一般程序是把犯罪现场和法医鉴定的信息,以及关于犯罪行为和被害人的有限的细节信息送到心理画像专家那里,再由他们反馈出关于犯罪人的报告。

  犯罪心理画像最初起源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20世纪70年代他们成立了行为科学部,最后终于创立了一种被称为犯罪现场分析(crime scene analysis)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目前而言,犯罪心理画像有三种主要的方法,一是美国FBI的犯罪现场分析的方法,他们注重的是现场的各种特征,他们将现场的特征和受害人的详细报告输入到特征数据库中进行画像,这个数据库是1979年FBI行为科学部在对36名系列杀人犯和强奸犯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二是英国Canter建立的调查心理学的方法,他注重的是犯罪现场的行为特征所反映的心理学意义,他认为犯罪行为必然反映犯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因而他提出了犯罪的一贯性假设,并且把这个假设运用到犯罪心理画像的两个领域:人际关系的一致性和空间的一致性;三是诊断评估的方法,它基于临床的实践经验。

  [color=#FF3366]犯罪心理画像主要适用于系列案件[/color],如系列杀人,系列抢劫,系列盗窃,系列的伤害案件等。它也适用于具有典型特征的普通案件。

  据国外相关的研究,犯罪心理画像也有[color=#FF3366]多种称谓[/color]:犯罪人画像(offender profiling)、心理的画像(psychological profiling)、犯罪人格画像(criminal personality profile)、行为画像(behavior profilng)、犯罪现场画像(crime senne profiling)和犯罪侦查分析(criminal investigative analysis)等。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睡眠术[/color][/size][/b]

      催眠术(hypnotism,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size][/td][/tr][/table] [/color]


[color=#FF3366]【催眠的基本形态】[/color]

    催眠有两种基本形态,那就是[color=#FF3366]母式催眠[/color]与[color=#FF3366]父式催眠[/color]。所谓母式催眠就是用温情去突破受术者的心理防线,也就是一种柔性攻势;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让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过程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



[color=#FF3366]【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现象】[/color]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

  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




[color=#FF3366]【操作流程】[/color]

    催眠的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采用特殊的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的人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催眠是用来改善和治疗人们心灵创伤的疗法。


    催眠术是否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color=#FF3366]一是催眠师的素质和技能要高[/color],[color=#FF3366]二是被催眠者情况[/color]。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较强,对催眠术持信任态度,催眠即可进行。

  判断方法有:巴布尔暗示:11项暗示,每次暗示成功得1分,总分为8分,得分超过4分以上者表示催眠可获得成功。

  手臂下落:

  右手平伸,暗示其越来越沉,沉得往下落。30秒后,下沉4英寸(约十厘米)或更低,得一分。   手臂上飘:

  左手平伸,暗示其越来越轻,轻得向上飘。30秒后,上飘4英寸(约十厘米)或更高,得一分。

  两手分不开:

  先撒开两手,然后两手交叉,紧握置于下腹部,暗示其两手被粘住了,不能分开,反复暗示45秒钟,5秒钟后分不开手给0.5分,15秒钟后分不开手给1分。

  [color=#666666]口渴幻觉:[/color]

  暗示“你太渴了”,被试者有明显的吞咽动作,嘴动,润湿口唇,给0.5分,测试结束后仍然感到口渴,再加0.5分。

  [color=#666666]失语:[/color]

  暗示“你喉咙、嘴巴动不了了,说不出话来”,持续45秒钟,5秒后说不出话,给0.5分,15秒后仍说不出话,给1分。

  [color=#666666]身体不能动:[/color]

  暗示“你身体发沉,僵硬,不能站立”。持续45秒,5秒后不能站立,0.5分,15秒后仍不能站立,1分。

  [color=#666666]“催眠后”反应:[/color]

  告诉测试者“测试结束后当我响起‘咔哒’声,你会不由自主地咳嗽”,测试结束后,发出“咔哒”声,测试者咳嗽或喉部运动,给1分。

  [color=#666666]选择性遗忘:[/color]

  告诉测试者“测试结束后你记不起第二项测试,只有当我说你现在想起来了,你才能想起来第二项测试的内容。”测试者想不起来,给1分。

  2.布尔评定:选择一、二项就可以了。

  [color=#666666]后倒法:[/color]

  告诉测试者,要进行神经特点方面实验。让测试者背向催眠师,两脚并拢而立,双手自然下垂,催眠师用手掌心轻轻平贴于测试者后背,低声说:“现在开始慢慢向后拉你,已经开始拉了!你开始向后倒了!已经开始倒了……”但实际只是把手后移,如果测试者向后倒,表明有足够的暗示性注意力。

  [color=#666666]前倾法:[/color]

  站立姿势同前,令测试者盯着催眠师的眼睛,催眠师的目光集中固定于测试者鼻梁上,伸出双手,掌心向内,放到测试者太阳穴附近,并轻微接触,暗示说:“现在当我的手拿开时,你会跟着我向前倒。”

  [color=#666666]勾手法:[/color]

  让测试者双手勾在一起,催眠师把自己的手包在测试者双手之外,给予轻微按摩,催眠师的目光固定于测试者的鼻梁,并要求测试者凝视催眠师的眼睛,暗示说:“你的手麻木了……两手握得很紧了……你已经不能把你的双手分开了!你用力试试看,你的双手不能分开了!”

  [color=#666666]试管法:[/color]

  给测试者三个盛有清水的试管,告诉说要实验一下嗅觉的灵敏度,暗示说:“闻一下,哪个是汽油,哪个是酒精,哪个是清水?”如果闻到了汽油或酒精,则暗示性较强。

  [color=#666666]摆锤法:[/color]

  用一根结实的线,一端系上一个小铁球,让测试者伸出一只手提着另一端,催眠师用一块木制的马蹄型“磁铁”围绕小铁球运动,并暗示说:“小铁球会跟着磁铁摆动起来……”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21][/align]




[color=#FF3366]【实施催眠的相关注意事项】[/color]

 [color=#666666] 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color]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color=#666666]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color]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color=#666666]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color]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color=#FF3366]【催眠语】[/color]

  使用催眠语的要点   抓住缓急强弱的节奏催眠术

    有人曾极端地说,催眠术的奥秘无非就是催眠说话术和呼吸法。

  所谓[color=#FF3366]说话术[/color],并非像电视、电台的广播员念新闻稿那样,只要念准确就行,也不像演员只要死记住台词便万事大吉。它有些象表演艺术家的工作,其实行过程可以称得上是在演出一场话剧:他将人物推上空白的舞台,以最初的情况设定并构成剧目,一边推敲剧情一边完成剧本。决定该剧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具体的说话方法,即施术者语言的缓急强弱的节奏。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有助于剧情进展及烘托剧目效果的方法。[color=#FF3366]口才是极具个性的[/color],生来就有好有差,即使追随好的榜样,也不见得如期得到提高。况且,以文章的形式表示“说话法”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尽管如此,还是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一边研究抑扬顿挫的功夫,一边阅读本章为好。重要的是,根据情况的发展及被催眠者的催眠状态,做出适合自己的演出笔记之类的计划,不断加以练习。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color=#FF3366]如何进行暗示[/color]

  关于暗示的做法,前面已经提到几次,有人对其要点进行了总结(分为两节介绍):

  [color=#666666]①不使用疑问式[/color]

  像“你能做吗?能做好的话试试看”这样的说法,有时会使对方产生踌躇或表示出毫无理由的拒绝态度,以致阻碍进展。说话内容一定要把状况具体化并带结论性,如“你的胳膊已经不能弯曲”,“你就这样倒向后方。”

  [color=#666666]②不用命令语气[/color]

  催眠说话术大致可分为权威语气和教诲语气两种。权威语气——预言性地只是动作的方法,如“你就这样站立起来”;教诲语气——暗示可能性的温和说法,如“你可以那样站立起来”。相反,“快做!”这样的命令式,会导致失掉信赖(基于信赖的依存关系),因此实属禁止之列。

  [color=#666666]③将来式优于现在进行式  [/color]

 “现在,你做……”这样的说法,不如像“下面,我拍一下手,你将……”用这种具有给与喘息之机的鱼贯的将来式预告暗示,更容易使被催眠者采取行动。

  [color=#666666]④注意拟造形象[/color]

  比如在进行催眠美容时,采用“你的腰部渐渐的收紧变细”这种说法,不如像“就像女明星的要那样地……”的说法,更能使被催眠者容易从暗示中浮想其具体的形象来。

 [color=#666666] ⑤注意反复效果[/color]

  催眠说话法,换句话说就是“反复说话法”。因为在催眠状态浅的情况下重复暗示的效果更大,所以应该像领着幼儿学走路一样,反复暗示相同的动作,向表面意识的传达与向无意识的暗示传达,存在着相当的“时差”。要用实际的感觉抓住这种差别,并在注意反复效果的前提下说话。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22][/align]

[color=#FF3366]【催眠诱导】[/color]

  催眠诱导(hypnoticinduction)是以产生高度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为特征的一个系统程序。它会引起人们被动的放松,反应性降低,注意范围变得狭窄和幻觉增强。诱导催眠的技术有多种,通常是催眠者不断反复地用轻声告诉被试他感到了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并且清楚地描述应该发生的身体感觉,如你的两臂在下坠,脚在发热,眼皮变得沉重,抬不起来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被试就逐渐地接受影响进入了催眠状态。

  大量研究结果指出人们对催眠的受暗示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1/10的人对催眠诱导根本没有反应,在另—一极端最容易接受催眠的人也只有1/10。每个人对催眠的反应性是一种稳定的可测量的特质,可以通过各种特定的量表进行测查,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ErnestHilgard,1965)的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Stanfordhyp— noticsu~eptibilitvscale,SHSS)被公认最为有效c至于受暗示性的实质,过去人们曾认为那属于一种人格特质,与易受吸引和表象清晰有关,但研究表明二者的相关很低。再考虑其他方面,发现对催眠的受暗示性与一个人的态度和期望密切联系,凡对催眠持积极态度,相信催眠的可能性,同时又对该催眠者表示信赖时,他就容易很好地配合接受,暗示并取得成功。这也与我国在宗教信仰上常用的一句谚语“心诚则灵”正相符合。





[color=#FF3366]【催眠沟通】[/color]

  一般催眠是催眠师利用催眠术与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进行沟通。藉由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引发被催眠者的原有但不被觉知的潜能。如果本身没有的潜能则可透过暗示的方式联想模彷出来。譬如设定一个情境,让被催眠者进入,利用情境的情况设定,由催眠者体验。当情境设定是愉快的,被催眠者可将原本的悲伤情绪做转换或释放。这些情绪的转换可以引发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绪愈合能力,进而达到催眠师预设的效果。当被催眠者带者转换的情绪回到现实情况时,遇到类似悲伤的事件时,原有的悲伤情绪将会减低,进而演变成习惯。但是,催眠是有时间效力的。因为这是新加上的情绪习惯,必须常常配合自我催眠的练习,才可能将新加上的行为情绪习惯定型,成为自己真正的习惯。

  超意识催眠沟通是结合催眠、深层沟通、NLP为技术基础,融合心理学,超心理学,宇宙实像,灵学,行为分析为沟通理念,藉由个桉本身困扰已久的事件、情绪、心理、生理反应为探讨的媒介,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桉自己道出过程,并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桉深入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想要表达的意念。引领个桉通盘的了解事件始末,藉由语法的不同,让个桉自己体会在同一个事件上,深层的自我所表达的多种意念及情绪反应。超意识催眠沟通是让个桉去了解原本旧有行为习惯的形成原由,并从更超然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为了什么目的,又要如何改善,让个桉心甘情愿的用自己提出的新习惯去取代旧有的行为,并愿意持续将新的习惯转成正向的行为。即为由当事者内心去解脱自己原有的束缚。





[align=center][b][size=3][color=#000000]解除心理阴影的催眠方法[/color][/size][/b][/align]

    由于某种环境因素,或某个事件的刺激,或某种暗示作用人们往往会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他们心理世界的上空。对他们的整个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位治疗学家在其著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生动、典型的案例:

    他(指患者)是一位著名的男歌星,他的歌声得到了广大歌迷们的喜爱,因此他也得到了很高的报酬。但是他现在陷入极端恐惧中。他说话的声音吵哑,但是,他的经纪人说他仍然唱得很好,能够参加演唱会。可是,他却相信自己的声音是“令人讨厌”的。他非常担心这种情况,他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3年了。这一点引发了我的灵感,而假定他是现在才渐渐恶化的,但是他为什么不早一点去治疗呢?

    这位歌星叫查理,是个很优秀的受术者,在催眠中所得到的回答,所获得的信息,显示他在三年前因病必须割除扁桃腺。当时,他很担心手术是否会影响他的歌喉。但是听说他的医生曾经保证绝对不会有问题的,所以问题必是出在手术时,以麻醉药使他丧失意识时发生的。也许是由于某一句话形成暗示,引起他的声音吵哑。

    在催眠状态下,他倒退手术时,他说他被戴上口罩,丧失了意识。他记不起当时发生的事情了。外科医生在结束手术后,对护士说:“好!这位歌星这样就结束了。”其实,这句话可能是说手术结束了。但是,查理的潜意识却不这么解释,他一直在担心手术影响他的歌声。结果医生的话似乎证实了他的不安感。“手术必定对我的歌声有严重的损害!”他自己这样解释。他的声音就开始吵哑直到现在。

    这次催眠面谈过后,他吵哑的声音就消失了。觉醒以后,他感到很喜悦,安心地回家去。我和他约好必须再作一次详细的检查。一星期之后,他再度来到我的诊所,但是声音又恢复了吵哑。他非常沮丧,看来情绪很低落。

    再次发生声音吵哑的理由很轻易就找出来了。因为他在开车到演唱会场途中,他的妻子对他说:“奇怪,你吵哑的声音怎么这么快就好了?”接着她又说:“我不相信你吵哑的声音真的好了,一定还会变回以前那样!”事实如此,他又变回来了。

    显然可以看出,查理是很容易接受暗示的人。当他再次接受治疗后,将近一个月都没有任何音讯。他的经纪人告诉我,几天后查理的声音又沙哑了,所以查理认为接受治疗也没有用。

    检讨情况之后,我想他的声音再度吵哑必定有其他的原因。由于他知道症状至少能暂时排除,而且知道这是心理因素所引起的,那么还会复发,可能是有什么动机或需要。因此,他的潜意识不想使症状排除,所以才认为再治疗也没有用。这就是他为什么停止治疗或换治疗医师的原因。他的意识渴望症状能排除,但是无意识却希望能够维持其症状。

    从以上个案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心理阴影是由经主体状态折射的环境刺激所引起。

其二,这种环境刺激是经由非理性的暗示通道进入主体深处心理世界的。

其三,以暗示为基本机理的催眠疗法对心理阴影的消除确有很大帮助。

基于上述认识,以催眠疗法解除心理阴影的具体程序是这样的:

      首先将受术者导入催眠状态,然后用时空倒退法令其回忆,描述产生心理阴影的事件,使“真相”大白。接着,治疗学家对这些事件进行解释、说明。还可能运用另外一种方式,即让受术者再度体验、经历当时的事件,在催眠师的暗示诱导下,使受术者产生与前不同的、恰当的反应。通过这种“实践”的方法(尽管是用催眠状态下进行想象的方式进行的)来驱散心理上的阴影。这里不需考虑到

    另外一种情况,有时,催眠师运用种种手段,也不能使受术者回忆起或描绘出产生心理阴影的刺激。这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的缘故,也可能是产生心理阴影的不是某一特定的事件,而是整个生活环境背景的长期压抑所致敬。对于这种情况,有些治疗学家采用的方法是编造一个合情合理的、与受术者的生活经历有关的故事,把这故事告诉受术者,说这就是你亲身经历的、导致心理阴影产生的、已经遗忘了的早期经验。然后,治疗学家再对这故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解释,对受术者进行指导。一般说来,只要受术者能“确认”该故事实为亲身经历和导致心理阴影的产生,此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应当相当慎重,如果受术者的潜意识察觉到催眠师的“欺骗”行为,便会对催眠师的催眠暗示全面抵抗,治疗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









[b][align=center][size=3][color=#000000]心理学中的“读心术”[/color][/size][/align][/b]

    很多不了解心理学的人总认为心理学是“读心术”,学习心理学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恐怕也正因为此因,很多人才开始对心理学发生兴趣,呵呵。为此,曾见到不少有负责心的心理专业的同学不断进行这方面心理知识扫盲,还大众以科学的心理学。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有些类似于封建迷信与科学迷信的关系。对于一点专业心理学知识没有的人来说,很多人认为心理学是“读心术”,显然这是一种不科学或者说是一种在心理学上的“封建迷信”,因此作为一个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知识的科普,破除这种“封建迷信”。

    然而,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大学科,包含的专业领域难以尽述。难道在心理学的海洋中真的没有类似“读心术”的研究吗?其实也未必!坚持心理学不包括“读心术”的心理专业人士,恐怕又走上了另一个“科学的迷信”的极端。

    事实上,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小的分支叫“expression analysis”——就是通过分析人的面部表情来试图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并且不仅是面部表情,而且也包含了肢体语言的分析,但主要集中在面部表情上。这种Expression Analysis的认知心理学分支或许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是一种常识性的表情分析,它的研究也是基于严格的实证。这种分析可以通过极其微小的、常人难以察觉的微弱表情变化来了解你的内心世界。或许这是与大众眼中的心理学“读心术”最为接近的学科了。

    人有多少种面部表情?美国的心理学研究结果或许令你难以置信:约100,000种左右。所以,一个或许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细微表情都有可能被这个领域的心理专家所捕捉。这种通过表情分析来判断被试人是否说谎的心理学实验在西方国家不在少数。我以前一位英国籍心理学老师——认知心理学博士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尽管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注意和记忆。

    除Expression Analysis外,或许能与所谓的“读心术”沾得上一点点边的算是社会心理学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社会;群体间关系的心理学分支。或许为数不少的心理学爱好者之所以对心理学感兴趣为的就是“透视”他人,遗憾的是,让他们真正地了解了心理学到底学什么,通常感到心理学的枯燥与乏味(原来真实的心理学并不是想象中的心理学)。或许,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给乏味的心理学系统学习增添一点乐趣。

    通过社会心理学来了解人性,是需要基于扎实的社会心理学功底以及一定的悟性。据了解,真正的社会心理学大师可以称得上“读心术”的内行。他们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战神”。曾有世界级的社会心理学大师扬言,没有人的意图可以逃过他的法眼。我这种社会心理学初级菜鸟级的人始终搞不懂: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共性的学科,是如何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的?









[align=center][b][size=3][color=#000000]犯罪心理学测试题[/color][/size][/b][/align]


[color=#FF3366]第一个故事:企鹅肉 [/color]
  一个人在朋友家吃饭,问朋友这餐吃的是什么肉?朋友说是企鹅肉,他就号啕大哭自杀了。为什么? 

[color=#FF3366]第二个故事:跳火车 [/color]
  一个人坐火车去邻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color=#FF3366]第三个故事:水草[/color] 
  有个男的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的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头的在钓鱼,可那老头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头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头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的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color=#FF3366]  第四个故事:葬礼的故事[/color]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pp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但是葬礼后那个男子就不见了,妹妹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后来过了一个月,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color=#FF3366]第五个故事:半根火柴[/color]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落着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紧地抓着半根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color=#FF3366]第六个故事:满地木屑[/color] 
  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里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在他的家里只发现木头做的家具和满地的木屑. 问他为什么自杀? 

[color=#FF3366]  第七个故事:夜半敲门[/color] 
  一个人住在山顶的小屋里,半夜听见有敲门的,他打开门却没有人,于是去睡了,等了一会又有敲门声,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是者几次。第二天,有人在山脚下发现死尸一具,警察来把山顶的那人带走了。为什么? 



[color=#6633CC]【答案】[/color]

[color=#666666]第一个故事:企鹅肉 [/color]

一个人在朋友家吃饭,问朋友这餐吃的是什么肉?朋友说是企鹅肉,他就号啕大哭自杀了。 为什么? 

答案是:几年前,那个人和一个朋友出去玩,遇海难漂到一个岛上,所有的食物全部吃完了,差不多快饿死了。朋友出去找东西,带回了烤好的企鹅肉,而且腿上捉企鹅时受了伤。他吃了以后恢复了体力,搀着他朋友一起继续走。而朋友不肯吃企鹅肉,结果饿死了。现在他吃到真的企鹅肉,知道那时候朋友是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烤了给他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好的朋友也会骗人。 

[color=#666666]第二个故事:跳火车[/color] 

一个人坐火车去邻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 为什么? 

答案是: 

这个人从小有眼疾,看不见东西,他刚去医生那里治好了眼疾。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隧道,一下子眼前一黑,以为自己又瞎掉了,经受不住打击,所以就绝望地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素质不好的人过隧道,应该带手电。 

[color=#666666]第三个故事:水草 [/color]

有个男的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的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头的在钓鱼,可那老头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头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头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的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 为什么? 

答案是: 

几年前,他跳水里找女友的时候,自己的腿被一些东西缠住了。就拼命的蹬,总算挣脱了那些东西。他以为那是水草。现在他终于明白,那是女友的头发。 

这个故事告诉女孩子们:和男朋友去河边散步的时候,不要留长发。 

[color=#666666]第四个故事:葬礼的故事[/color]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pp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但是葬礼后那个男子就不见了,妹妹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后来过了一个月,妹妹把姐姐杀了。 为什么? 

答案是: 

因为那男人只有在她们家族的葬礼上才出现,妹妹想再见到那个男人,只能是家里再死一个人举行葬礼,所以她就制造了又一次的葬礼,妹妹就可以见到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的帅的人,不应该去参加别人的葬礼。 

[color=#666666]第五个故事:半根火柴[/color]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落着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紧地抓着半根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答案是: 

几个人乘热气球旅行,路过沙漠,气球漏气,很危险.大家把行李全都扔下去了,还不行.只好扔下去一个人,大家决定拿几根火柴决定.谁抽到半根的把谁丢下去.这个可怜的家伙抽到了那根短火柴,事情就是这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乘热气球的时候,应该在口袋里准备一根长的火柴,以备不测。 

[color=#666666]第六个故事:满地木屑[/color] 

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里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在他的家里只发现木头做的家 
具和满地的木屑. 问他为什么自杀? 

答案是: 

因为另一个侏儒把矮个侏儒家里的所有家具的脚都剧了一截。矮个侏儒看不见,一摸家具都突然矮了许多,以为自己长高了,觉得失去了竞争优势,从此生计无处着落。从今往后,他的演出再也上不了票房排行榜,他再也当不上嘎那最佳男主角,大伙儿看了他的演出不再兴奋的歇斯底里的大叫;他好绝望,于是就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认为你最近工作效率比别人高,进度比别人快的时候,要搞清楚同事是不是出去吃烤羊腿、看烟花大会去了。 

[color=#666666]第七个故事:夜半敲门[/color] 

一个人住在山顶的小屋里,半夜听见有敲门的,他打开门却没有人,于是去睡了,等了一会又有敲门声,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是者几次。第二天,有人在山脚下发现死尸一具,警察来把山顶的那人带走了。 为什么? 

答案是: 

因为他的门开在悬崖边,门是向外开的,那个人好不容易爬上来,他一开门,那个人就被推下去了。如此几次而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你一身铁布衫横练,要求救时,还是应该从窗户入手的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心理医生[/color][/size][/b]

    在英文里是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词汇的而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婚姻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是中国文化语境下通俗的叫法,是欧美范畴里的心理咨询师加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精神科医生。

[/size][/td][/tr][/table] [/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14] [/align]

      在英文里是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词汇的,一般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婚姻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是中国文化语境下通俗的叫法,是欧美范畴里的心理咨询师加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精神科医生。是从运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精神诊断的理论知识,通过理疗的手段,解决来访者心理障碍的专业人员。目前,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员以心理学专业的为主,其他人员均有医科学习背景。

  要成为合格的心理医生,首先,要有专职心理医生的资格证书,即似于行医证的文件。据悉,有关部门正在制订心理咨询人员职业资格规范,使从业人员掌握全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

  其次,心理医生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相当的学历和经验。人们都希望找经验多、技术好的医生给咨询,这是人之常情。但就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来说,经验和资历虽说重要,但年青与年老各有各的特点。年长的咨询师经验丰富、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而年轻咨询师虽不及经验丰富者找到问题快,但也会找到,而且没有模式化的限制,治疗更灵活。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1415][/align]

[color=#FF3366]【职业特点】[/color]

  心理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学习心理医生,您可以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技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心理医生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还能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心理医生是一个属于高阶层的职业,不仅体现在收入方面,而且在服务的人群方面也是如此。世界上心理医生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EAP服务(企业心理服务),服务对象就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世界500强的企业有75%都选择为员工提供EAP服务。心理医生是一个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发展。

  心理保健师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推出的,证书属于是协会性质的,不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的效力,工作范围只针对基础性的人群进行保健工作。心理治疗师面对的对象是达到疾病程度的人群。培训只针对医疗系统内部人员。培训还没有国家级证书。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职业,已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心理咨询师证书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证书者具有从事该项职业的资格。心理咨询师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大众,服务范围比较广泛。



[/size][/td][/tr][/table] [/color]




[url]http://www.paipai.fm/r5886828_u3331904/[/url]
催眠术和自我催眠~~

[url]http://www.paipai.fm/r5890076_u3331904/[/url]
古代有趣的心理疗法

[url]http://www.paipai.fm/r5888711_u3331904/[/url]
有关残疾人心理方面的知识

[url]http://www.paipai.fm/r5888992_u3331904/[/url]
简介一些心理病症

[url]http://www.paipai.fm/r5885896_u3331904/[/url]
独家整理:当代心理诊断两大派别和七种疗法
[ 此贴被mylord在2010-12-02 15:3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STFN

ZxID:11794797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2-05 0
OMG~~心理学的鼻祖是孔老夫子~~
我的心是个集体宿舍,
里面住着宅女,妖精, 书虫,泼妇,淑女,大妈,loli,熟女,天使和恶魔,
她们轮流当着宿舍管理员。
大黄蜂XXX

ZxID:12827891

等级: 略有小成
我行故我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2-05 0
真是好材料!
糖饼龙

ZxID:13694617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2-05 0
不错的材料,谢谢分享~
tweegchen

ZxID:11067520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08 0
好材料加1~~~
前庭雪

ZxID:9537993


等级: 热心会员
病啊病的就习惯了~~~潜啊潜的会潜没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2-09 0
曾经想过去辅修心理学,因为自身是医学生

后来觉得可能会让自己过于纠结理论的东西,而忽视人之间真正的相处,就放弃了

不过偶尔了解一下还是可以的,真正研究得过于透彻的话,对于我们而言不一定会是好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

kirahuyang

ZxID:10919479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4-10 0
我喜欢心理学
Ж习惯自己Ж

ZxID:12147983

等级: 小有名气
放假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4-11 0
蛮好的哦
蒂亚戈

ZxID:11298559

等级: 略有小成
生死孰优孰劣,只有上帝知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4-11 0
刑事侦查和犯罪心理是我的专业课啊,看这个帖子我好亲切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Bear.santiago
tina8112161992

ZxID:14283007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4-12 0
真是辛苦樓主了,好詳細的資料,超乎預料的豐富呢
很喜歡心理這一塊,多謝樓主了!
最爱免费

ZxID:14541061

等级: 牙牙学语
讨厌大男子主义和过度YY,提倡女权崛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6-06 0
如果能把心理学这一系列都做成TXT就好了,方便下载啊!
不过楼主发的很实用呢!
xueyihunshang

ZxID:13619353

等级: 读书识字
あなたのために演奏されても、血の楽章を断ち切る両腕にもことも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6-20 0
啊啊啊啊,最近一直都在找啊~~~~~写论文写得很痛苦……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