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风俗 还原中国最古老的节日(图)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208 回复:2

[宗教民俗] 夏至风俗 还原中国最古老的节日(图)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偶颜單色

ZxID:836447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展雯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09 0


夏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还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据称,夏至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使人们放假避暑的日子。

夏至的气候

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到黄经90度时为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日各地天气谚语

夏至节正处梅雨期间,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较大的洪涝。各地谚语有不同的说法。如下:

浙江: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湖北: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湖南、贵州:夏至下雨十八河

湖南: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有时遇到反常年份,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四川:夏至无雨三伏热

贵州:夏至无雨干断河

湖南:夏至无雨六月旱

安徽:夏至不雨天要旱

陕西:夏至无云三伏烧



夏至日"立竿不见影"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此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江苏省天文学会专家严家荣介绍说,夏至这天正午,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将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

严家荣介绍,夏至在正午时分看自己的影子,会见到一年当中最短的影子。而在我国南方的部分省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因为太阳垂直照射,立起来的竿子就可能没有影子。那么这种“立竿无影”的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

严家荣介绍说,在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我国大陆目前有5个北回归线标志点,分布在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在我国大陆的北回归线标志点都设有“窥阳孔”,公众可以验证夏至中午阳光是否垂直射向地面,是否“立竿无影”。严家荣介绍,21日中午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标志“窥阳孔”和“立竿无影”的时间分别是:广东汕头北回归线标志是12时15分,从化北回归线标志是12时27分,封开北回归线标志是12时36分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是12时41分,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是13时15分。

当地感兴趣的公众可选择在各自的时间点上,在阳光下手拿一个垂直的物品,就会发现地面上的人或物在阳光下的影子会落到这个人或物自身的垂直下方,这便是“立竿无影”现象。




夏至日 一年中最长的白昼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昼长夜短这种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那么,这一天我国不同地区白昼到底有多长呢?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根据这些地方在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出了白昼的长度(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中国的最北端的漠河是我国昼长最长之地,昼长16小时56分;我国领土最南边界曾母暗沙是我国昼长最短之地,昼长12小时16分。南北差距达4个小时40分钟。

另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为:哈尔滨市昼长15小时43分;北京昼长15小时1分;济南昼长14小时40分;上海昼长14小时11分;杭州昼长14小时7分;福州昼长13小时46分;广州昼长13小时34分;香港昼长13小时30分。(蔡玉高、周润健)





北极村的夏至 不夜的一天

北极村是我国最北的村落,北纬达53度以上,而地球本身有23度半的倾斜角,因此每年夏至前后,尽管地球昼夜旋转,但这里一天仍有17个多小时可以直接看到太阳。夏至时节白昼最长可达19个小时,又被称作“不夜城”。当看不到太阳时,太阳的余光仍可以辐射到这里,并出现夜色清明的奇异现象。

每到夏至这天夜晚,长长的黑龙江畔聚满了山南海北的游人,他们在江堤上点起一堆堆篝火,轻歌曼舞观看神奇的白夜景观。

当“夜色”降临的时候,天空仍象平日有云的白天那样明亮,太阳直到晚上8点多钟才缓缓没入远山。此后是一段漫长而明亮的黄昏,由深红变为淡紫的晚霞,一直在西北地平线上持续到午夜,黑夜短暂,转瞬即逝。晚霞和黎明的曙光紧紧相连。东边红色的曙光,西边淡抹的余辉只在天空好似江水,又似豆荚般的银灰分割,在相互交融的一刹那间,竟使人有不知在今天还是明天的幻觉。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人的温暖。来自各地的人们,围在篝火旁,分享着各自带来的美食,唱着、笑着、跳着,直到余辉和曙光相会时,激动和冷意让人们紧紧依偎和拥抱。

有幸者会目睹北极光那光耀天地、溢彩流金的神奇景象。






夏至日习俗

夏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一个节日——夏至节。据称,夏至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夏至在古代是一个避暑消夏的节日,并且有很浓厚的祭神风气,据说流传至今的吃面、吃馄饨等习俗都与祭神有关。




至节气各地习俗

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绍兴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至今尚存。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中国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会疰夏。

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 天中,即6 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




夏至节气与端午节的起源

夏至节气与端午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还认为,夏至便是端午节的起源。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令人耳目一新。

笔者认为夏至说颇有建树,但“端午节出现于三代”的论点我不敢苟同。在甲骨文、金文中仅有春、秋两字,而无夏至的概念,在其他相关的三代考古资料中,尚未发现有关材料。夏至作为节气始于战国,完善于汉武帝时代,且以太初元年(前104年)颁行新历——太初历为标志。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推行全国,具有合法地位。太初历是司马迁和唐都、落下闳等人在汉都长安制订的新历法,是我们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科学完整的历法。如果此说无误,那么端午节定型于西汉长安顺理成章,这一现象与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说不无关系。汉人应劭《风俗通》中记载汉俗在五月五日,用青、赤、黄、白、黑等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臂上,称为“长命缕”或称“续命缕”、“五色缕”、朱索等,以此驱瘟病,除邪,止恶气。《后汉书•礼仪志》中也有类似文献记载。如此,时间、地点,风俗,融为一体,端午节诞生汉都长安,如瓜熟蒂落。




夏至日美食 冬至馄饨夏至面

我国北方有句谚语:“冬至馄饨夏至面”,意即馄饨、面条分别是冬至、夏至的应令食品。

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我国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条。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菜熬面、肉丝面、油渣面、三鲜面、肉丝炒面、过桥面及夏季的麻油凉拌面等许多品种。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在南方,这句谚语又有了新的提法,亦即“夏至混沌冬至团”。例如无锡地区每逢夏至就习惯吃馄饨。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清嘉录》里说:“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可见古人夏至这天 敬谨戒慎。农家期盼从夏至到阴历五月二十日(古称这天为“分龙日”)间天不下雨,以保五谷丰登。为此,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里道:“以夏日至 ,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乃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里亦道:“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至清代,夏至祭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 可见夏至这天,北方人吃面条也好,无锡人吃馄饨也好,都是虔诚祭神之举。

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 了馄饨可得聪明。笔者幼时听祖母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史载,宋代宫廷中,每适夏至,御厨们就包出一种夏至馄饨,供帝 后妃嫔食用。其实,宋代宫廷不光是夏至这个节令吃馄饨,一年之中其余二十三个节气亦均吃馄饨,故宋代宫廷便有一道“二十四节气馄饨”的著名面点,南宋高宗尤嗜食馄饨。





好吃不过夏至狗 夏至吃狗肉的风俗

在中国一些地方还有在夏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并留下“好吃不过夏至狗”,“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等有趣的谚语。

在广东省开平市就有夏至吃狗肉的风俗。

据了解,开平狗肉制作以“炆狗肉”、“五香狗肉”、“狗肉煲”、“狗肉饭”等为主,其中振华狗肉不加别物,取其原味;赤坎等地蒸狗,喜欢放进油炸过的腐竹、黑豆等,与狗肉同煮,亦别有风味。此外,开平人虽喜食狗肉,但禁忌在家里蒸狗,甚至装过狗肉的器皿都不准放上灶头,认为“狗不上灶头。”

开平人夏至吃狗肉的习俗流传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认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运气旺”,“可以升官发财”;另一方面是因为狗肉滋补、暖胃,夏至过后,农民要收割和耕种,体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强体力。狗肉属热性食物,所以现在不少人只是象征性地浅尝,许多人会在吃狗肉前后喝一碗凉茶。

在广西省钦州市,同样流传着夏至吃狗肉的风俗。究其原因,有人说:“好吃不过夏至狗,这天的人们吃多了狗肉不上火”;也有人说:“在这一天吃狗肉营养吸收得最好。”问及科学依据,大伙都没人说得上来。“反正你吃我吃大家吃罢了。”有的人说。

土生土长在钦州,现年已经八十有五的陆老伯说:“我觉得与平时吃的一样,并不是说夏至这天吃狗肉,其营养就会如何如何的好。”

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夏至吃狗肉在钦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了。






海外的夏至

夏至不仅是中国的民间节日,在海外一些国家也有夏至日的风俗,那里的人们用一些奇特的方式迎接这白昼最长的一天。



英国:巨石阵前迎夏至


巨石阵地处距英国首都伦敦130公里的索尔兹伯里,是英国最出名的史前文明遗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50年。每年夏至这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恰恰与一块名为“黑尔”(heel)的石头排列成一条直线。因此,每当夏至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聚集在巨石阵周围等待日出,庆祝“夏至”。今年聚集在这里的人数超过了两万人。

巨石阵由几十块巨石形成一个外围直径约九十多米的环形土岗和沟,高达6米,主体是由一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几个同心圆。考古学家们至今仍不能断定当初建造此“巨石阵”的确切目的。



拉脱维亚:裸奔迎夏至

拉脱维亚西部一座城镇本周末将以一场狂热奔放的集体裸奔迎接夏至日的到来。

“不论年龄、性别和种族,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裸奔,”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拉脱维亚西部城镇库尔迪加市政厅成员伊尔泽·丹比特·丹贝加20日说,“人们奔跑时可以穿着皮鞋或运动鞋,但就是不能穿着衣服。”

今年裸奔活动将在凌晨3时进行,参赛者将穿过镇上一座150米长的砖桥。预计今年会有至少数十人参加裸奔。每名参赛者都将赢得啤酒作为奖励。组织者预计围观的人数会大大超过参赛者。

庆祝夏至是拉脱维亚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拉脱维亚人通常会在这个节日和亲朋好友前往乡村聚会度假,一起唱歌跳舞,畅饮啤酒,品尝美味的奶酪。库尔迪加镇从7年前开始组织裸奔活动,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




厄瓜多尔:迎夏至连续跳舞十五天


二十三岁的克里斯蒂娜(右)平生第一次从祖国厄瓜多尔来到美国。六月十八日中午,在摄氏三十四度的高温中,她着盛装,在纽约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天台上跳起土著舞蹈。按厄瓜多尔的习俗,当地人要从六月二十二日夏至那天的午夜开始,连续跳舞十五天,庆祝夏季。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09 0
已审。
汍澜若心

ZxID:12203136


等级: 家喻户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6-09 0
  英国那张照片好漂亮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