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旗,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75 回复:2

[宗教民俗] 风马旗,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weiyingv

ZxID:4840800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7-20 0
风马旗,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风马旗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藏族聚居区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等邻邦,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它同银光闪闪的雪峰、绿毯茵茵的草甸、浩阔茫茫的漠野、金光灿灿的庙宇一样,成为藏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种独有而鲜明的象征。

  藏区人民无论喜庆生辰、逢年过节,都要插挂五彩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风马旗,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风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风马旗,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风马旗,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礼赞;阳春三月开犁播种,耕牛的头角上一定插挂风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祷,祈望五谷丰登;山河路口张挂风马是希望舟车无碍;天葬台附近张挂风马则是超渡亡灵寄托哀思……等等。总之,在他们看来,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甘肃、青海藏区还有在隘口与山顶放飞纸风马旗的习俗。适逢正月,寒风劲吹,纷纷扬扬的风马旗雪片般飘入云端娱悦天神。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圆寂,家家户户须将房顶上的风马旗置放倾斜,以示致哀。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藏族人每每将自己或逝者的手镯、帽子、须发或一团羊毛系于风马旗上,则是希冀能借助其力牵引升腾,而使运气增长,福星高随。藏族非常看重风马旗,旅游者经过这些地方时可往玛尼堆上添加一些石头,但切记不可乱动和不敬。

释义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显然,风马旗在这里是直译。

  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这种意识是用经幡上印有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以及印在经幡上的咒语、经文或祈愿文的图像来表达的。

来历

  和西藏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艺术一样,风马旗的创作与传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关于风马旗的源初,西藏宗教界、学术界虽各有掌故,但公元十二世纪初许多噶举派寺院为广布其教义而悬挂风马旗,是各家各派都首肯的。

  一般认为风马源于一种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藏族原始宗教认为,山神是地方保护神,它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本地区众生的安全,常骑马巡视辖区,保护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藏族认为,“风马”在深层意义上指人的气数和运道,或者特指五行;在灵气聚集之处(神山圣湖等),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向上苍神灵的传达和实现。为报答山神和上苍神灵,每到祭日,人们便虔诚地举行煨桑仪式,献上“隆达”。所以制作插挂“隆达”成为不可或缺的仪轨。

  风马旗的祭祀活动,与其图像象征内涵有关。经幡的中心是一匹骏马,骏马形象是神速的象征。祈愿受五种自然物制约的世间一切事物,由对立转向和睦,由坏转向好,由恶转向善,由凶兆转向吉兆,由厄运转向幸运。不仅能够转变,而且转变得迅速。经幡四角画的四兽图像,老虎栖息在森林中,老虎的形象象征着木或风;狮子居于山上,狮子的形象象征着土;鹏鸟飞翔在天空,双角喷发出火焰,这种形象象征着火;龙生活在大海中,鱼龙的形象象征着水。风无处不在,风即天。在这里没有把森林、高山、大地、天空、河水、大海作为六种自然物直接画上去,而把在这些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形象作象征,可见它不是仅仅表现六种自然物,而是把它们作为主要内容。而马背上画的那个象征财运的“喷焰末巴”,就是促成实现人们心愿的如意吉祥。除开分别不同的五色象征之外,一般还有一面主幡,形制要大于五种不同单色的经幡。主幡与边镶布条颜色搭配,是根据藏族历算关于母子生克学说中相生原理来决定的,如主幡的颜色是绿色,边镶布条的颜色应该是蓝色,主木水相生。故而马经幡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具有深奥的意义,整个经幡完全是融情感与理性为一体的产物,完全是表现人们美好精神愿望的载体。

  但在最初的实际运用中,风马旗并不是寄托藏人祭祀神灵、祈祥祛难的心愿的,而是军队的标志。根据才情横溢的根敦群佩著作《白史》称:大部分臣民皆为游牧,每户门上都立一根旗矛,这是藏族独有的习俗。此亦最早是军户的标识,后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习俗行为。哪怕是一户也要在门上插经幡,一直保持到现在。

制作方法

  材料及悬挂形式

  常见的风马旗多由布制成,也有用麻纱、丝绸及土纸的。风马有方形、角形、条形等,通常为10-60厘米不等的长开或正方形。风马小可到一条一缕,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挂于绳,或随意抛洒。劲风吹拂之时,成片成串的风马在蓝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飞舞。

  颜色

  风马旗的颜色分白、黄、红、绿、蓝五种。民谣中唱道:黄幡象征自现莲,红幡象征雨调和,青幡象征后裔长;红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红幡插在屋顶上,如红火永兴旺……布的颜色在这里是有明确的寓意的,即所谓西赤、东青、南黄、北绿的宇宙四方之说。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

  因为色彩的象征涵义,故而农家过年在房顶换插五色经幡时,也有搞得十分简化的,仅在一根分叉很多的树枝上,从上到下分色系挂单色布片,布片上并不印上图像,一种色布横着排列系挂五片。故而五色风马经幡,是完全表征着天地万物众神。五色彩箭、五色空行母、五色毛线和四色护法神等,都与此种象征意义有关。

  图案

  常见风马旗的图案中心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四角环刻着可以排除消极影响的四尊保护神,它们是象征深刻圆满的金翅鸟,象征穿透力的龙,象征警戒状态的老虎和象征胜利的狮子。这种构图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另还有佛像、八宝吉祥和佛经等图案,它们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属刻版的。苯教认为:风马中的五种动物象征人类的五种组成部分,即马象征灵魂(或吉祥),鹏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体,龙象征繁荣,狮象征命运。一段或一句经咒散置其间,图与文相映成趣。

  印制

  拉萨附近的几家传统作坊和寺院、后藏日喀则以及康区德格是风马旗的三大雕版印制中心。一块风马旗版雕刻完毕(以木质版居多,也有石刻版和金属版)即分别印刷于白、黄、红、绿、蓝等各色布面上,一面面风马旗随即诞生了。

  制作风马旗的木雕版风马旗的印制过程并不复杂,但却是充满宗教严肃感的。如所用的布、纸、油墨(前后藏地区喜用黑色油墨)必须洁净,木版用过一次必须经过熏桑方可再用,工匠亦应于工作前焚香净手颂经,并应尽量选择朝东南方向的房屋做工作间,否则就会减损风马旗的神圣力。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09-07-21 12:58重新编辑 ]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7-21 0
嗯。。话说楼主多发帖是好的。
但是请勿在百度复制粘贴过来就草草了事。
请注意编辑和排版。
感谢支持素材区。
沃慈

ZxID:7836040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7-21 0
谢谢楼主
风马旗原来就是经幡啊
一直对西藏的风俗很向往
尤其是经幡
觉得是一种很神圣的东西
代表着凡人的心愿
圣洁的愿望
但愿能够随着风飘进佛祖的心里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