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人菲夷所思的中药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7351 回复:27

[人文通史] 那些让人菲夷所思的中药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24 0
只上植物的图片,其他的图片,有兴趣自查~~

1、夜明砂

       这名字咋一看,让人想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之感,想必是海里一种闪闪发光的砂粒吧。
  
  弄明白真相才知道:夜明砂,原名天鼠屎,生药为蝙蝠类动物的干燥粪便。
  
  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

2、海金砂

  海金砂和大海没有任何关系。是海金砂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砂的成熟孢子。

  功效: 利尿通淋。 海金砂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用於各种淋症。


3、五灵脂

     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灵脂”与“凝脂”二字谐音。李时珍释其名曰:“其粪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气也”。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既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又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4、红娘子

   关于红娘子有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大将军上战场身披穿山甲,下联是:红娘子坐花轿头戴金银花。“大将军”药名蜣螂,江湖人称“屎蛒螂”,同样“穿山甲”“红娘子”“金银花”也是药名。大将军上战场作战披穿山甲保护自己,红娘子坐在花轿中戴金银花为了出嫁。
  
  实际红娘子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全虫,跟妖娆妩媚没有半点关系,不知道为何得了这名。
  
  攻毒,通瘀,破积。外用治瘰疬,癣疮;内服治血瘀经闭,狂犬咬伤。红娘子含斑蝥素等,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5、人中黄

         听起来没什么特别。让人以为只不过象牛黄之类的长在人身上或肚子东西,其实应是大便了,啊啊,我们的老祖宗太有才鸟,取个这么含蓄的名称。
   
  人中黄,中药名。是一种加工制品。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发斑吐衄。人中黄清热凉血,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可单以该品兑白糖开水冲服,或与石膏、黄连等药同煎服,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治热毒发斑,烦躁便秘,可与犀角、生地、丹皮等清热凉血药相伍;若治血热妄行之吐血心烦者,可配伍茜草根等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   

       此外,人中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常与银花山栀等清热泻火解毒药同用,以治疗疮疡、丹毒等外科疾患。
  
  性状鉴别,该品品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有特殊气味。
  
6、人中白

  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性味:咸,寒。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治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书上说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可用人中白研末外敷。
  
  不过对于不明真相地人来说,人中白和冰片、硼砂之类没啥中区别,以为都是矿物类物质。
  
  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无论多么恶心的东西,取出的名字都这么幽宛曲折,令人费解。
  
7、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又称麦蓝子、麦蓝菜、留行子、大麦牛、不留子等,它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效,据说,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曾服过此药。
  
  相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产后乳汁不下,婴儿饿得哇哇叫,左思正欲外出寻求催乳良方,忽然听到山外传来歌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左思急忙来到山上,原来歌者是位民间医生,他告诉左思,这两味中药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凡产妇无乳,服之非常灵验。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这首歌谣。他说,由此可见,王不留行的特性就是“行而不住也。”还有人强调说,之所以叫王不留行,是因为此药使产妇乳汁长流,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使其停留,仍然源源不断,通行无阻。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 


8、徐长卿

  徐长卿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

  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

  徐长卿治毒蛇咬伤。民间叫蛇痢草。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急得团团转转,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

  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转。再连服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李世民高兴地说:“先生名不虚传,果然药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为何药?”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带“蛇”字的都要忌讳,谁说了带“蛇”字的话就要治罪。情急之下,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秉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

  
9、刘寄奴
  
  很喜欢这个名字,颇有古意。感觉一个胖乎乎穿红兜肚的小儿,在眼前晃来晃去。
  
  《唐本草》: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总觉得这句子里的寄奴和这味药有某种关系。查查资料,果其不然
  
  《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刘裕,字寄奴,原为东晋大将,在他称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敌军主力被消灭后,其残余人马逃奔山林。刘裕在带兵追剿中,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巨蛇挡住。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负伤而逃。第二天,刘裕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残余。忽闻山林深处有杵臼之声,便派士兵前去查看。士兵循声寻去,只见几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士兵正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救说:“只因昨日刘将军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命我等捣药敷伤。”士兵们将此情回禀刘裕,刘裕甚觉诧异,乃前往察看,发现青衣童子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遂命士兵将草药带回试敷金疮,甚是灵验,于是在军中推广使用。那时,不知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大家认为是刘裕将军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字命名“刘寄奴”。

    刘寄奴,别名六月雪。夏日开花,每当夏日,这种开白色小花的植物就会一簇簇开遍山野。因为它喜欢聚生在一起形成小片的群落,远远望去好象在绿色的草丛上铺满一层厚厚的“白雪”,所以民间又叫“六月雪”。
  
  刘寄奴为菊科多年和草本植物奇蒿的全草。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苦,具有破血通经,敛疮消肿的功效。刘寄奴为治疗跌打损伤的传统中草药,外伤出血局部肿胀可用本品煎汤淋洗疮口,能消炎止痛,防止感染。

  
10、望月砂

  又称明月砂。看到这三个字,就令人不由想起海上什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好画面。

  露冷桂花,皓月当天,佳人独坐,对酒感怀,盘中有珍馐美味,当在一盘望月砂。
  
  望月砂:为兔科动物野兔的干燥粪便。“望月”之名,乃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因嫦娥是与玉兔一同登月的。

  野兔常站立起来东张西望,观察周围动静,古人以为它是敬拜随嫦娥奔月的祖先;野兔的粪便也由此而引申得名为望月砂。
  
  望月砂性味辛平,入肝、肺经,主要用于明目杀虫,治目暗翳障、痨瘵、疳疾、痔漏等症;
  

11、紫河车

  会不会想到一个紫色的小船在水上飘荡呢?
  
  那不过是人类干燥的胎盘。

12、没药

      阿拉伯语murr或波斯语mor的汉译。

  这是古代西方最重视的香料和药膏,以波斯、阿拉伯及非洲东北地区最为著名,味芳烈而苦。宋代传入我国,宋代文献中的没药,主要是由阿拉伯人输入到中国的。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又名末药。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打碎后,炒至焦黑色应用。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
  
  若与酒调和饮用,可达止痛的功效,固此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有“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的记载。在东方, 没药被推崇为芳香的物质、香料和药物,古代埃及人在庙中燃烧没药,并用以裹尸;犹太人也用没药来膏抹尸体。在希伯来人眼中,没药是一种贵重的香料。
  
13、蚕砂

 蚕砂:蚕砂又名蚕矢,是家蚕的干燥粪便。性味甘温,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古人将蚕砂炒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敷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
  
  想想蚕宝宝终日吃桑叶,拉的屎倒也不臭,况且桑叶本身也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蚕砂亦有桑叶的某些作用。
  
  最后得出结论:凡是药名叫XX砂的中药,大多跟便便有关系。
  
  夜明砂,蝙蝠粑粑
  望月砂,野兔粑粑
  蚕砂,蚕粑粑
  
  五灵脂,鼯鼠粑粑
  百草霜 野牛粑粑
  
14、何首乌

 因为它的藤牵连交缠,故名夜交藤。这个名称有些暖昧香艳,引人无限遐想。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植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叶。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功能解毒(载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乡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来请你们前去做客。” 刘、阮二人随俩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药——乌药。他们彼此间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对阮说:“我俩入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来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位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刘、阮二人回到家乡,村里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识。后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他说在儿时听祖辈说过村里有两位祖公上天台山采药,后来音讯全无。刘、阮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间已七世。他们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


15、白头翁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
  《唐本草》: “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
  
  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有诗曰:“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瘕和症。瘿瘤瘰疬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使君子
  
  书本上看到使君子这个名字,感觉极佳,翩翩君子,玉树临风,不知什么样的一味药,能获如此佳名?
  
  使君子是如此美丽的一种植物,高大繁茂的绿叶间开满一朵一朵红色小花,明媚娇艳,甚是动人,有种惊艳的感觉。
  
  使君子入药用是果实。它的果实有些像桅子,两头尖尖,有5条纵棱。

  《本草纲目》: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榧子,甘而杀虫,亦一异也。凡大人小儿有虫病,侵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或云七生七煨食亦良。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相传北宋年间,潘洲有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而且乐于救助穷苦百姓,深受乡邻的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蘑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这种果实形状很像中药山栀,又有些像中药诃子。他将果实的外壳剥去尝了尝,发现其味道甘淡,却有芳香之气,于是摘了一些带回家。因采回的果实尚未干透,他担心药物放久了会变质发霉,便将果实放在锅中炙炒。不一会儿,锅里溢出一股芳香之气,馋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郭使君无奈之下,只得拣出炒熟的四五枚给孙子吃。谁知道,第二天早晨孙子在大便时竟然排出几条蛔虫。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余枚果实让孙儿吃了。不料未到一个时辰,孙儿一个劲地打嗝、呕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陈皮、甘草等药来解毒。几天后,他又减半量给孙子服用,这次孙子又顺利地排出几条蛔虫。从此,郭使君凡遇到虫积、疳积的患儿,就酌量使用这种果实去医治,多获良效。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就给这种药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使君子”。

    
女贞子

  和使君子一样,令我过目不忘的是女贞子这味药。

  女贞子,该是位容颜清丽,贞静秀美的年轻女子。品性坚贞而高洁,神情坚毅。心底常常将她和使君子配在一起,真是天作之合。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之功。功效: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菟丝子,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墨旱莲,桑葚等同用,治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生地黄等同用。
  
  女贞子是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俗名叫冬青的果实。冬青,就是我们常在路边看到一年四季常绿的冬青树的叶子。
  
  古人为它取名女贞,是因取其凌冬不凋、四季常青之意。


重楼
   
  别名:七叶一枝花,又名七叶莲、重楼、铁灯台,因为七叶轮生顶部开一支黄绿色花朵而得名,算是植物中的异类。
  
  七叶一枝花是一味清热解毒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向来被誉为蛇伤痈疽药。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肿痛、乳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疮痈肿毒等。它对亚洲甲型流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菌、副伤寒杆菌、副大肠杆菌等,都有抑菌作用。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男的治疮疖,女的治奶花(乳痈)。”中医有“七叶一支花,百毒一把抓”之说,对虫蛇咬伤、无名肿毒均有效。

  
景天

  确切的说,景天不能说是一种药物,只能算一个种属。就像白菜分大白菜、小白菜、圆白菜一样,景天科有上百种植物。
  
  能够入药的有两种: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红景天。
  
  红景天是景天科多年生草木或灌木植物,生长在海拔800——25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的珍稀野生植物。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如缺氧、低温干燥、狂风、受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

  红景天的适应原样作用,能提升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低抗力,加强机体的适应性。透过增强体内细胞的氧气扩散,或氧气运用效益、或抗氧化的能力,红景天有助提高身体对缺氧刺激的适应力。
  
  去过西藏旅行的人都会对红景天很熟悉,备上几盒红景天口服液或红景天胶囊,用来消除疲劳和预防高山反应。
    
  两千多年前,西藏高原的人就以它入药,以强身健体,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民间常用来煎水或泡酒,以消除劳累或抵抗山区寒冷。同时还防病健体和滋补益寿,因其扶正固体、补气养血、滋阴益肺的神奇功效,历代藏医将其视为“吉祥三宝”。 人体氧气含量不足,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包括头痛、疲倦、呼吸困难、眩晕等,严重或是突发性的则会引致昏迷甚至死亡。一般来说,这个现象常发生于高原地区,导致高山症,甚至一些致命的并发症。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我国西部边陲地区少数分裂分子举兵叛乱,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岂料将士西出阳关,刚抵达西北高原,一下子很难适应高山的缺氧环境,不少人便出现了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茶饭不思等现象,战斗力也因此大大减弱。康熙正一筹莫展时,恰好当地藏胞献来红景天药酒,士兵及时服用后,高原反应竟神奇般地消失了。于是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把叛乱分子打得溃不成军。康熙大喜过望,将红景天称为“仙赐草”,并把它钦定为御用贡品。
  
  我国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服用红景天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等;还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
    
  藏《四部医典》也有关于红景天的记载,言其“性平、味涩、善润肺、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恶心、体虚等症。《晶珠本草》言“红景天活血清肺、止咳退烧、止痛,用于治疗肺炎、气管炎、身体虚弱、全身乏力、胸闷、难于透气、嘴唇和手心发紫”。

    
瓦松

     除了红景天,还有一味药,也是景天科植物,瓦松。
  
  瓦松,生于古旧屋顶瓦缝中或岩石隙间。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或晚红瓦松,耐旱耐寒。

  别名: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间草药》),干滴落(《东北药植志》)……
  
  瓦松具备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等功效。

  
龙葵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
  
  《纲目》: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箸,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飞蓬 

  飞蓬这两个字,有种飘落无依的感觉,总和飘泊、离乱、颠沛流离联系在一起。
  
  飞蓬生于河滩、渠旁、路边或农田,易形成大片群落。

  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外壳包着毛绒绒的小球,借助风的力量,随风飘散,不过借着风播种的一种方式。

  但在人眼里,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飞蓬在古诗文中有两个意义:其一,形容人的头发很乱。如《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心爱的人离开了,打扮给谁看呢?成语“蓬头垢面”里的“蓬”也是这个意思。

  其二,形容人的漂泊无定。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
  
  飞蓬属菊科飞蓬属小飞蓬。以全草或鲜叶入药

  热利湿,散瘀消肿。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外用治牛皮癣,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风湿骨痛,外伤出血;鲜叶捣汁治中耳炎,眼结膜炎。

  
萱草
  
  萱草属于百合科萱草科萱草属植物。
  
  百合花有很多种颜色,但只有黄色称之为萱草,可入药。
  
  萱草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当食用时,多被称为“金针”。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所以又称忘忧。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称此名。
  这个作用,看来似乎扯了些。毕竟竟《风土记》不是医书,不可当真。
  
  萱草性味甘凉,具有利湿热、宽胸、消食的功效。治胸膈烦热、黄疸、小便赤涩。
  
  中医认为:萱草根具有利水,凉血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痈、男妇腰痛等症。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


紫萱:
  
杠板归

  叶片呈三角盾牌形,叶柄、茎具有逆刺,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后会成蓝黑色。
  
  《万病回春》:“扛板归,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
  
  “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这句话我琢磨好久,还是不甚明了。后来看到一段文字,总算明白了。
  
  以前有个人上山的时候被毒蛇咬了,躺在地上快死了,同伴们回村子去拿门板,准备把他抬回去。回来的时候发现,留下来守着他的人把一种草药斩碎了涂在伤口上,他竟然就好了,就让他自己把门板扛回去了。所以这种植物就叫做“扛板归”。
  
  扛板归又名:贯叶蓼,为蓼科属植物贯叶蓼的全草。别名老虎刺、烙铁。草,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蓼属多年生蔓性草本,南方广为分布,生于荒坡路边地头。
  
  全草药用,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其有化瘀补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动物实验表明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
  
  叶片呈三角盾牌形,叶柄、茎具有逆刺,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后会成蓝黑色。


丢了棒

  丢了棒,一种中药材。
  这个名字太怪了,简直不像一种药名,倒象是一群乌合之众上山砍柴,遇到一只老虎,吓得屁滚尿流丢盔解甲,连手中的木棒也搞丢了,哈哈实在笑死人了!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起这么个名字给它,苍天啊,大地啊,这人肯定没有文化啊。
  
  丢了棒为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的根。
  别名:追风根、赶风债、赶风柴、刁了棒、大叶大青。
  
  味苦;辛;微温;小毒,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叶:外用治烧烫伤。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有毒;误食后恶心、心中不适、全身无力、巩膜及皮肤微黄,严重者尿急,且茶褐色,并有腰痛、食欲消失、呕吐。经检查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心尖区有轻度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轻度肿大,眼底视网膜出血,束壁试验阳性。民间用其叶捣烂后热酒冲服或泡酒服可止痛。

 
十大功劳

  这十大功劳的名字也够怪的,明明是一味药,却叫十大功劳,莫非能包治百病不成?别的药治病救了人,所有的功劳都被它抢了去了。
  
  总感觉十大功劳形象像个劳模,胸前戴朵小红花,双手捧着张奖状,频频向台下众人鞠躬:感谢CCTV,感谢MTV,感谢BTV,感谢AV,感谢所有的V,我的光荣和名誉都是大家给的,我一定更加努力,不付大家厚望……
  
  十大功劳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
  别名:黄天竹、木黄连、土黄柏、刺黄芩 猫儿刺、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叶:滋阴清热。主治 肺结核,感冒。根、茎:清热解毒。主治 细菌性痢疾,急性畅胃炎,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外用治眼结膜炎,痈疖肿毒,烧、烫伤。

  
木贼

  看到木贼这个药名,我就纳闷:人里面有做贼的,木头里也有做贼的?

  原来木贼不是木头,是一种草。

  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木贼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原植物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

  木贼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
  始载《嘉佑本草》。本品草干有节,面糙涩,制木骨者用之,磋搓则光净,犹云木之贼,故名。.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马多食后引起反射机能兴奋,步行眼跄、站立困难、后肢麻痹等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但食欲和神经活动仍能维持正常,到末期才受影响。急性中毒数小时至1日即倒毙,多则2至8日。牲畜如少量长期误食则呈慢性中毒,出现消瘦、下痢等。解剖发现小脑和脊髓充血、水肿。


乌贼
  
  乌贼味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通经、催乳、补脾、益肾、滋阴、调经、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经血不调、水肿、湿痹、痔疮、脚气等症。墨鱼肉、脊骨(中药名为海螵蛸)均可入药。李时珍称墨鱼为“血分药”,是治疗妇女贫血、血虚经闭的良药。
  
   墨鱼壳,既“乌贼板”,学名叫“乌贼骨”,也是中医上常用的药材,称“海螵蛸”,是一味制酸、止血、收敛之常用中药。
  
  适宜阴虚体质,贫血,妇女血虚经闭,带下,崩漏者食用;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应慎食;患有湿疹、荨麻疹、痛风、肾脏病、糖尿病、易过敏者等疾病的人忌食;乌贼鱼肉属动风发物,故有病之人酌情忌食。
  
见血封喉
  
  相传“见血封喉树”是棵毒树,它的树汁是有剧毒的。在冷兵器时代,为了在短时间内置人死地,人们通常在箭、刀、茅、剑等冷兵器涂上一种树毒,战斗中当涂有树毒的冷兵器刺入人体时,毒汁迅速随着血循环至人的喉部使人不能呼吸而死亡,这种毒树汁就来源于这种民间称之为“见血封喉树”的树汁。
  
  我似乎在哪本武侠小说上看到过这个名字,让人脊背发冷,心跳胆寒,印象颇深,过目不忘。
  一直以为它是传说中的毒树,没想到有一天真实的看到了它。
  
  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勐罕镇景区的曼桂民族神话园北侧200米处,有一株长着板根的箭毒木。这株毒树高27.1米,主干上附生着绞杀植物。毒树虽然已被绞杀植物的气生根紧紧缠住,但树势仍然不衰。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勐腊城区的百象山上,也生长着一株40多米高的云南见血封喉。这株毒木,树干笔直挺拔,繁茂枝叶形若绿伞。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树。这一属共有4种,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都含有剧毒的乳汁。
  
  见血封喉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对此,西双版纳民间有一说法,叫作“七上八下九倒地”,意思就是说,如果谁中了见血封喉的毒,那么往高处只能走七步,往低处只能走八步,但无论如何,走到第九步,都会倒地毙命。说起来真是令人心生恐惧,谈虎色变。过去,见血封喉的汁液常常被用于战争或狩猎。人们把这种毒汁搀上其它配料,用文火熬成浓稠的毒液,涂在箭头上,野兽一旦被射中,入肉出血,跳跳脚就立即倒地而死,奇怪的是兽肉仍可食用,没有毒性。
  
断肠草
  
  据传能杀人于无形的断肠草排名第二。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又名钩吻。一年生的藤本植物。
  
  钩吻,多消魂的名啊,的确是消魂。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
  
  《本草纲目.草部六》:“(钩吻)广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入人畜腹内,即沾肠上,半日则黑烂,又名烂肠草。”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尝的正是这种植物而导致身亡。
  
  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误服钩吻后,10分钟内就会表现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半个小时后就开始出现腹痛,抽筋、眩晕、言语含糊不清、呼吸衰竭、昏迷等症状。
  
  断肠草在湘鄂赣地区的诸多区域又名为亡藤,俗称土农药,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人吞食后会中毒而亡,因此叫亡藤。叶绿色,藤呈褐红色,藤蔓常延缠绕其他植株上,有时候与茶树伴生,春天时节亡藤突出新绿貌似茶树叶片,不注意间容易让人误采摘,民间亦流传着诸多关于亡藤的传说故事,人食后肠胃难受似肝肠寸断,毒性发作后干渴难耐,喝水只会加重毒性的在消化系统的蔓延,若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让其呕吐出来最终将延误治疗时机而身亡。
  
  能让人中毒的钩吻也有着医药价值。广西中药志》也记载:“当猪胃纳不良时,用钩吻(断肠草)饲喂,能增加食欲。”另外,断肠草性味苦辛,有败毒抗癌、散结治疮、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上适量组方,内服能止腹痛,消癌肿。断肠草还外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手足骨折等,但其用于医疗必须听从于医生的指导。

  
[ 此帖被燕燕。在2012-07-25 09:14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0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7-24 0
狼毒

  又名粉团花、断肠草。狼毒是多年生瑞香科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初夏萌生,6-7月间开花,耐旱力强。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的草原上广泛分布,在退化草地上大量生长。

  狼毒花——其外表美艳,内在却有大毒,绝对能名列前三甲。人、畜绝对不能食用。

  哪里的草原出现大面积狼毒花,哪里的土地正在沙化,

  所以狼毒花是草原荒漠化的一种灾难性的警示,一种生态趋于恶化的潜在指标。

  中医说狼毒:味苦;辛;性平,有大毒。归肺经。泻水逐饮;破积杀虫。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结核;疥癣。
  并说明,狼毒大毒,非恒用之品。


雷公藤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其毒性是比较大的,如误服雷公藤嫩芽、叶、茎等都会中毒。其表现也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会导致对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直接损伤。

  雷公藤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用于湿热结节、癌瘤积毒,临床上用其治疗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研究也表明其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但其有大毒,应须谨慎。

  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它对人、犬、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对羊、兔、猫、鼠、鱼却无毒性。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二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及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 


曼陀罗
  曼陀罗又叫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原产印度。被明朝李时珍引入中国。

  曼陀罗是梵语的译音,意为悦意花,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着她,见到它能给人带来无止息的幸福。

  在古印度,曼陀罗花既是情欲之门的门环,又是构造盛景的基地,它被摊开,成为了宏大的曼佗罗道场。作为“天使(魔鬼)的号角”的曼陀罗花,人们甘心以昏迷的方式,抵押理智而成为感觉的俘虏,把自己负载于一片花叶上,以抵达神谕的玄机。

  白色曼陀罗——情花,如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麻醉作用。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

  曼陀罗中所含药用成分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因此古人将此花所制的麻醉药取名为“蒙汗药”。传说中华佗的麻醉方剂麻沸散中便含有曼陀罗的成分。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曼陀罗花属剧毒,曼陀罗花、根、果实等含有的天仙子碱等生物碱具有很强的镇静效果,但如使用剂量太大,就会精神错乱、意识模糊产生幻觉、昏迷麻痹等等的中毒反应。 国家限制销售,特需时必经有关医生处方定点控制使用。

  曼陀罗种子、果实、叶、花,其主要成分为山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上述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阻断M-胆碱反应系统,对抗和麻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咽喉发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脉快、瞳孔散大、谵语幻觉、抽搐等,严重者进一步发生昏迷及呼吸、心脏衰竭而死亡。


天仙子

  名字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让人以为是个貌若天仙、倾国倾城的佳人。实际上是一味有毒的中药。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大毒。归心、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解痉止痛,安神定痛。用于胃痉挛疼痛,喘咳,癫狂。

  仙子是致幻植物中的佼佼者,始见《神农本草经》,中有“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天仙子的致幻部位是它的种子,天仙子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等,使天仙子的种子具有很强的致幻作用。


独活

  独活二字,令我过目不忘。
  世上有千万种葱笼的植物,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各有各的繁华,各有各的热闹,为何你偏偏孤独的活着?超然世外,离群索居,遗世独立?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陶弘景《神农本草经》:羌活形细而多节软润,气息极猛烈。出益州北部西川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其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名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独活的花清丽秀雅,身姿也纤小柔弱,与想像中的钢强不太一样。


桑寄生

  独活,寄生。两个让人叹喟的药名。
  一个孤独而活,一个寄人篱下。
  总是有些无奈的人生况味。

  宋 吴潜《浪淘沙》中有一句:浮生何必寄萍蓬,得似满庭芳一曲,美酒千锺。

  桑寄生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桑上寄生”,列入上品。《名医别录》云:“一名茑,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
  《新修本草》载:“此多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厚;晚茎粗短。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或槲寄生的带叶茎枝。又名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相思树寄生、槐花寄生。
  大概是因为寄生的树种不同,名就不同吧。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说道寄生的植物,大家都会想到像菟丝子、列当或者肉苁蓉等,但这些植物没有一点绿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所需要的物质要全部从寄主身上获得,这种植物叫全寄生植物。而桑寄生却是一种寄生在其它乔木上的灌木,它的茎叶中含有叶绿素,自身能制造光合产物,而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和矿物质则全部来自寄主,故称为半寄生植物。

  桑寄生能够寄生得益于它聪明的欺骗术。每年的深秋时节,桑寄生的果实成熟,橙黄色的果实缀满枝头,鸟儿被他的果实所吸引,纷纷前来啄食。由于果皮内有一层粘性胶质的物质,鸟儿一经啄食,果实便牢牢地粘在了鸟嘴上。为了摆脱它,鸟儿不得不飞到周围的树枝上又摔又擦。就这样,粘性的果皮连同种子便粘到枝条的表面上,找到了生命的温床。翌年,种子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出吸附根侵入寄主皮层,长出茎叶,与寄主融为一体。其实即使鸟儿将果实吞下,它也只能消化一小部分,粘性的液体并不被消化,所以在排便时,也会在它的屁股上粘着,所以它就把桑寄生的果实排泄到树干上就可以粘到树干上了。

  看到那些高大的树干上寄生的一簇簇蓬勃的生命,有种无法言说的感动。


毛莨

  又名波斯毛莨,为双子叶植物木兰纲毛莨科毛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南部和亚洲西南部,喜凉爽湿润的半阴环境, 花毛莨花大而美丽,花单生或数朵顶生,花瓣质薄,富有光泽,有单、重瓣之分,颜色多样, 颜色有红、白、粉、黄、橙、紫、绿等多色。

  药用为毛莨科植物毛莨的全草及根。

  辛、微苦,温。有毒。利湿,消肿,止痛,退翳,截疟,杀虫。

  主治:胃痛(作品捣烂敷胃俞、肾俞等穴位,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黄疸(外敷手臂三角肌下),疟疾(于发作前6小时敷大椎穴,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如发生水泡用消毒纱布覆盖),淋巴结结核(敷局部),翼状铎肉、角膜云翳(敷手腕脉门处,左眼敷右,右眼敷左,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膏防止感染),灭蛆,杀虫。

  本品不能内服。如误食可致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亡。


罂粟

  罂粟是罂粟科罂粟属草本植物。
  罂粟花绚烂华美,在阳光下摇曵,花朵妖娆艳冶,妩媚而动人。
  个人觉得,一片一望无际的罂粟海,比一片紫色的薰衣草田要漂亮千倍万倍,可惜,这景色不容易看到。

  《本草》言他功极繁茂,三四月抽花茎,结青苞,花开则苞脱,大如爷盏,罂在花中,须蕊裹之。花大而艳丽,有大红、桃红、红紫、纯紫、纯白色,一种而具数色。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又名米囊花、御米花。古人咏罂粟多从其又名米囊花着笔。

  中医以罂粟壳入药,处方又名“御米壳”或“罂壳”。

  在夏季“割烟”后采收,去蒂头和种子,晒干醋炒或蜜炙备用。罂粟壳性平味酸涩,有毒,内含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为镇痛、止咳、止泻药,用于肺虚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种疼痛、久痢常泻不止;也用于肾虚引起的遗精、滑精等症。

  罂粟的种子罂粟籽是重要的食物产品,种子含油50%,可以榨油。其中含有对健康有益的油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沙拉中。

  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古希腊神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诺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罂粟。考古学家说,罂粟是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地中海东海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5000多年前的苏美尔人曾虔诚地把它称为“快乐植物”,认为是神灵的赐予。古埃及人也曾把它当作治疗婴儿夜哭症的灵药。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和罗马的书籍中就出现了对鸦片的详细描述。大诗人荷马称它为“忘忧草”,维吉尔称它为“催眠药”,有的奴隶主还种植了一些罂粟,当然只是为了欣赏它美丽的花朵。

  罂粟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

  罂粟臭名昭著,是因为它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主要毒品源植物,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成为民间常说的“鸦片鬼”。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

  十九世纪中下叶,大英帝国在它缅甸的殖民地,发现了一个种植鸦片的好所在。从此,在世界的版图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被后人称作“金三角”的地方。
  “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其大部分位于缅甸掸邦东部。1852年,大英帝国发动了第二次英缅战争,占领下缅甸,他们很快发现缅北山区适合种植鸦片,于是,英国殖民者在“金三角”强迫当地的土著人种植罂粟,提炼鸦片,然后把它销往别的地方。今天,“金三角”已成了全世界声讨的焦点。那些无处不在的贩毒集团,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一个集团投降了,又一个集团顶上来……在阳光灿烂的金三角,罂粟花还在怒放,古柯叶仍在摇曳,从“快乐植物”到“魔鬼之花”的嬗变,是罂粟花的不幸还是人类的悲剧?


当归

  当归这两个字,老让我想起《诗经》里那句:试微 试微 胡不归?

  当归,当归,“应当归来”的意思,正如唐诗所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

  民间有一则谜语:“五月底,六月初,佳人买纸糊窗户,丈夫出门三年整,寄来书信一字无.”

  谜底是四种中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

  其中“丈夫出门三年整”一句,打的就是当归,丈夫出门已三年,应当赶快归来。

  《本草纲目》:“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此外,当归还有另一种意义,即宋代陈承《本草别说》云:“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两种说法均通,后者尤为贴切。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全当归补血活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

  当归味甜、微苦、略有麻舌感,归肝、心、脾和大肠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主要功能。此外,当归还可用于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风等。

  当归有种使人受不了的浓烈的味道,伞形科植物如川芎、当归、独活,小茴香,芫荽等都有个共同特点,气味芳香浓厚。


乌头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别名:五毒根

  名字很毫不起眼,一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看到却会为之惊艳。
  没错,毛莨科的植物总是美得让人惊心动魄。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乌头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乌头有剧毒,并将其加以利用——先采其茎取汁,经过日晒之后涂在箭头上制成毒箭,以用来射杀猎物或作战使用。据有关考证,《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的故事中,关羽所中的箭毒即为乌头毒。

   服用乌头后,有的患者可出现眩晕、呕吐、肢体麻木等,此为药已中病的“瞑眩”反应,故乌头桂枝汤方后云“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但此时患者的心跳、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方为药后之中病反应,否则,即为乌头中毒反应,当尽快救治。

  乌头碱能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脏及唾液排出。因吸收快,故中毒极为迅速,可于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乌头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之先 兴奋后抑制,甚至麻痹;感觉神经、横纹肌、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可麻痹。乌头碱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并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致使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等。


远志

  远志,多么大气的名字,胸怀远志的青年,壮志未酬,志向高远。

  远志又名小草。茎细,叶子互生,线形,总状花序,花淡紫绿白色,蒴果卵圆形。根入药,有安神、化痰的功效。

   南朝 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32》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远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被视为养命要药,来源于远志科植物远志的干燥根。

  性温,味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临床应用生远志、制远志和蜜远志三种饮片规格,但以制远志为主。

  茎细,叶子互生,线形,总状花序,花绿白色,蒴果卵圆形。根入药,有安神、化痰的功效。又名小草。

   南朝 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 始有 东山 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 桓公司马 。于时人有饷 桓公 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 谢 ,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应用】
  1.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

  2.癫痫惊狂。本品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半夏

  到现在不知道半夏这个名字因何而来。难道它知能活半个夏天?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

  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成为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现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泽,透明,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角质样,质脆。微有辣味,微具姜气。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半夏曲:

  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化湿健脾,消食止泻。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天南星

  天南星,总让人想起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斗。
  北斗星,天南星,似乎一南一北在寂寞的夜空各执一方。

  曾经和一个朋友用中药名字斗嘴玩:使君子,胸怀远志,必摘天南星。

  天南星有羽状的叶也,的花白色,乍一看,有点像马蹄莲。
  后来才注意到马蹄莲为天南星科、马蹄莲属花卉。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天南星,全株有毒。含毒成分:根头含有毒的生物碱;根、叶、茎都含苛辣性毒素。中毒症状:皮肤与之接触发生瘙痒;误食后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食五钱可引起中毒。

  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狗爪半夏,药用部分为其块茎。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治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外用散结消肿。

  天南星有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中风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跌打损伤、或虫蚁咬伤等病症。

  处方中写南星、陈南星、天南星均指制天南星。制天南星又称制南星、姜制天南星、姜南星。
  天南性经加工炮制后毒性及燥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胆制南星又称胆南星、胆星。为生天南星研末,与牛胆汁混合经发酵加工成小方块或圆柱状入药者。性味苦凉,功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莬丝子

  说实话,不太喜欢莬丝子这种植物。

  古人常用常用莬丝子形容女性的柔弱,看似柔弱无依,那是假象。纠结,缠绕,死缠烂打,一旦碰到寄宿主便不放过,缠死为止是这种植物的本性。它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又蔓延迅速,会危害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尤其是大豆、亚麻、棉药、土豆等,而成为农作物的大敌。

  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生,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

  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

  莬丝子,亦称“莬丝”,又名黄丝藤、无根草。旋药科。一年生緾绕寄生草本。茎细柔,呈丝状,随处生有吸盘附着寄主。叶退化或无。浑身橙黄色,底下无根。夏秋开花,花小,白色,常簇生于茎侧。

  种子在土中萌发,长出淡黄色细丝状的幼苗。随后不断生长,藤茎上端部分作旋转向四周伸出,当碰到寄主(如龙眼树)时,便紧贴在上缠绕,不久在其与寄主的接触处形成吸盘,并伸入寄主体内吸取水分和养料。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

  传说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一只兔子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黄丝藤可冶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后来,他把这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

  菟丝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名医别录》谓其有“养肌强阴、坚筋骨”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先兆流产、带下等症。


马钱子

  马钱科马钱子属。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苦,寒,有毒。生马钱子毒性特大,用须格外小心。

  入药时必需经过炮制减互性。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1.通络止痛:用治风湿顽痹或拘挛麻木。2,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3.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寒湿痹、全身关节拘急、麻木,癌肿等。

  马钱子中毒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

  这药的出名之处在于它毒死了南唐李后主。

  中毒症状: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


薜荔

  薜荔,在楚辞中,是美好的品德的象征。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君)
  罔薜荔兮为惟,擗蕙櫋兮既张。(湘夫人)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山鬼)

  到底薜荔是种什么样的植物,让屈原对它赞赏有加。
  一直没见过薜荔是什么样子。在我心目中,神秘而遥不可及。

  薜荔别名 薛、牡赞、木莲、木莲藤、过水龙、辟萼、石壁莲、木瓜藤、膨泡树、壁石虎、木壁莲、爬墙虎等。

  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含乳汁。《植物名实图考》:“木莲即薛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

  薜荔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所攀附的树种,凡人们常见的树种上都或多或少有薜荔生存,尤以樟、柏、枫香、枫杨、木荷、苦槠、苦楝、乌柏等树种多见,皂荚、黄连木、杉、松等次之。

  鲁迅曾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书》书描述: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绕着,木莲有莲房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好不容易到绍兴,曾到百草园兴致勃勃找木莲的模样,始终没有看到。

  薜荔茎、叶供药用,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作用,用来治腰腿痛、乳痛、疮节等。近代药理表明,它所含的B-谷留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薜荔果对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尤为适宜。


合欢

  合欢,总让人想到男欢女爱,想到美满的婚姻。想到合欢酒,合欢被。

  合欢又名绒花树、夜合花.因昼开夜合故名夜合。

  合欢是豆科合欢属含羞草亚科植物。

  夜合枝头别有春,坐含风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想照,敛尽芳心不向人。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懽被。”
  唐 白居易 :“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唐 温庭筠 《织锦词》:“为君裁破合欢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合欢皮、花皆可入药 别名: 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 甘、平、无毒。
  《养生论》也说:“合欢蠲怒,萱草忘忧。”合欢味甘,性平。归心、肝经。

  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汉 班婕妤 《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含笑

  含笑和合欢一样,使人觉得美好而有情的名字。

  美人风中嫣然一笑的美态,妩媚动人。

  宋代诗人邓润甫诗句

  自有嫣然态,风前欲笑人。涓涓朝露泣,盎盎夜生春。

  即使含笑“泣泪”时也楚楚动人,它清晨含苞泣露,入夜盎然芬芳。

  含笑是木兰科白兰花属一种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香袭人,浸人心脾,有香蕉的气味,这种花不常开全,有如含笑之美人。

  含笑花具有安神解郁作用。能松弛紧张的神经,有助于镇静身心、去除紧张、安抚烦躁的情绪,恢复身心的平衡。振奋精神,激发活力,消除疲劳。凉血解毒,护肤养颜。


锁阳

  又名不老药,一种寄生植物,药物别名地毛球、锈铁棒、锁严子。

  野生于沙漠戈壁,零下20℃生长最宜,生长之处不积雪、地不冻。

  明代作家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卷十描述:“鞑靼地野马或与蛟龙交,遗精人地。久之,发起如笋,上丰下俭,鳞甲栉比,筋脉连络,其形绝类男阴,名曰锁阳。即肉苁蓉之类。或谓里妇之淫者就合之,一得阳气,勃然怒长。土人掘取,洗涤去皮,薄切晒干,以充药货,功力百倍于苁蓉也。”

  锁阳是一种寄生植物,寄生于白刺的根部。白刺生于西部戈壁和沙漠。锁阳的繁衍过程不同于一般植物,与人和动物极为相似。

  每年五、六月份,锁阳开始露出地面,至七、八月份开始成熟。同株的雄性和雌性部分相互授粉、结籽。锁阳籽极小,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似人体受精卵,千粒重仅为2克左右。由于锁阳头部布满鳞甲,因而种籽被包裹的十分严实,无法脱落。这时,从锁阳根部会生出一种白色的小虫,专家将其命名为锁阳虫。锁阳虫开始从底部沿锁阳内部逐渐向上,一点一点吃空锁阳,直至顶部。这时锁阳内部就形成空洞,锁阳籽沿洞掉入锁阳底部。随着倒流的锁阳内部水份,通过锁阳和白刺连结的约2毫米左右粗细的通道进入白刺根部。在白刺根部沿着水分的流动进入到适合其寄存的部位。

  关于锁阳,先秦就有文字记载,汉代始入药,为历代名医名案所珍重。

  《本草纲目》:"甘、温、无毒。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润燥养筋,治痿弱。"有补肾润肠、治阳痿,尿血等功效。 

肉苁蓉

  肉苁蓉和锁阳一样属沙漠寄生植物,相貌相似,药用效果也差多。
  总之看到锁阳我便想起肉苁蓉,看到肉苁蓉便会想到锁阳,两兄弟一样。

  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种,它也是古地中海残遗植物。

  肉苁蓉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

  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也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

  肉苁蓉性味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痉弱。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等症,配熟地黄、菟丝子、山萸肉等;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配续断、补骨脂等。

  用于肠燥便秘。与火麻仁. 柏子仁等药同用。

  肉苁蓉由于被大量采挖,其数量已急剧减少。据调查,每千株寄生植物梭梭中,仅有7株肉苁蓉。又因梭梭是骆驼的优良饲料和当地群众的燃料,因此过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也促使肉苁蓉处于临危的境地。

豆蔻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  
  杜牧 《赠别》诗:“娉娉嬝嬝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可见豆蔻这种花有多美。

  《唐本草》:豆蔻,苗似山姜,花黄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

  豆蔻是姜科草本植物。别名:白豆蔻、草果、圆豆蔻、原豆蔻、扣米、紫蔻、十开蔻、漏蔻、草果、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飞雷子、弯子。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它还出现在调味料里,叫草果。火锅锅底,囟肉的时候,放几颗草果,味道很香。

  豆蔻的花很美,含而不露,又称含胎花,附合古人的审美情趣。
  而今天的人认识豆蔻的人很少,它的名字,只是出现在中药里,或调味的作料里。
  没有人知道,它年轻的时候,如何风姿绰约,如何风华绝代。


莪术

  莪术原名蓬莪荗。又名:山姜黄、绿姜。

  《药性论》马志谓:“蓬莪荗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叶似襄荷,子似干椹,荗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苏颂谓:“根如生姜,而荗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暴干用”。

  莪术是姜科植物,和豆蔻、郁金、野姜花是姐妹花。莪术的花更像莲花,花瓣半透明,颜色有纯白、粉红,那种美,让人心肝颤颤的。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破血行气止痛:本品功效与三棱相似,但温通力较大,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
    积散结:本品能行气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胸腹满闷作痛。
    破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
    行气止痛:适于饮食失调,脘腹涨满疼痛之证。  
[ 此帖被燕燕。在2012-07-25 09:47重新编辑 ]
duduopen

ZxID:18408240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7-25 0
呵呵这么多有意思的名字
全讯网 http://www.7123.com

楼主留言:

亲,你插楼了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7-25 0

姜黄

  姜黄是姜花的根茎,属于姜科植物。

  别名 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
  姜黄是一味中药,也是一味调料,古代亦作染料。印度的咖喱中,便少了姜黄。

  姜黄的花和莪术很像,几乎很难分辨。

  《唐本草》:姜黄,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西戎人谓之蒁药。其味辛少苦多,与郁金同,惟花生异耳。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古时没有化学染料,染黄色衣服一般用姜黄。姜黄很昂贵,也只有贵族才用得起。

  谁为含愁独不,更教明月照流黄。
  每当读到这句诗,便不由想起姜黄染的丝绸。

  凉凉的丝绸,软软的贴在身上,带着隐隐香气,在温软的月光下泛着微芒。
  喜欢那种温软如梦的感觉。


姜花

  姜花,又名野姜花,是蘘荷科姜花属的淡水草本植物,白色花卉如蝴蝶,所以又称蝴蝶姜、白蝴蝶花等。

  野姜花和我们平时吃的生姜是同种同属,开的花也很相似,色白,有浓烈的香气。


郁金

  郁金,这两个字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很多人都以为郁金指的是荷兰的郁金香花,把两者混淆不清。

  古时候郁金是指芳香的姜科植物,荷兰郁金香是近代才传到我国的,为百合科植物,郁金和荷兰郁金香没有一点关系。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心、肺经。
  功能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郁金和姜黄,莪术很像似,三胞胎似的,颇似一个词牌名:三姝媚。
  总之姜氏家族的花都很美,古时有名的美人往往叫孟姜,文姜,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呢?


高良姜

  别名 蛮姜、风姜、小良姜、高凉姜、良姜、蛮姜、佛手根、海良姜,又名徐闻良姜。种子名红豆蔻

  为姜科山姜属食药兼用的植物。追溯高良姜的历史,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出于古高凉郡 (今广东省湛江、茂名一带) 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

  高良姜的主产地为广东湛江的徐闻、广东惠阳、东莞等县市,广西区的陆川、博白等县,海南省的陵水、儋县、屯昌等县市。

  《图经本草》记载:“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高良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甘辣、清凉,除烦热、利津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抗寒、散气之功效,且明目驱瘴。”其味辛,性温。有温胃散寒、行气、消食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寒痛、胃寒吐泻、消积食滞、消化不良等症。

   全世界的著名汉药二天油、驱风油、清凉油、万金油相信大家都用过,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药油的最主要原料是高良姜素,而这种高良姜素提取自中药材高良姜,而这种高良姜的主要产区正是在广东湛江(市)地区。

  原来风油精万金油里那种刺鼻的味道都是高良姜素挥发出来的,真是够味。
  高良姜的花一如姜科植物的花娇美,红颜深藏的感觉。


山奈
  
  别名:三萘子、三赖、山辣、沙姜
  沙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调味料的一种。
  
  沙姜性味:温;辛;归胃经
  
  质气香特异,味辛辣。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
  《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砂仁
  
  砂仁,别名:阳春砂、春砂仁、蜜砂仁。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
  
  《本草图经》云:“缩砂密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
  
  中医认为,砂仁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砂仁常与厚朴、枳实配伍,可以健脾、化滞、消食。
  
  江南的多雨季节,有时大雨滂沱,有时绵绵不断地笼罩着村庄和城市,室外的花草树木和室内的地面墙壁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因此,这段时间也是湿病的好发季节,一些人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腹胀以及精神委靡、嗜睡、身体困重乏力、大便溏薄或腹泻、口黏等,中医谓之 “湿阻”。这些病人在看病的时候,往往发现医生喜欢用一味中药——砂仁。
  
  砂仁一般生长在气温高,比较潮湿的地带,在中国南方种植比较广泛,砂仁香气浓郁,有甜,酸,苦,辣等多种味道。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经、胃经、肾经。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姜科植物太多种了,八了这么多意尤味尽,现在暂告一段落。
  
羊踯躅
  
  又名闹羊花、惊羊花、黄杜鹃、黄色映山红、黄踯躅、羊不食草、老虎花、玉枝。
   
  隶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羊踯躅亚属,落叶灌木。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
  
  《本草经集注》一书就记载有“羊踯躅(即黄杜鹃),羊食其叶,踯躅而死”。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花和果毒性最大。本植物的毒性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历史流传的所谓“蒙汗药”组成之一就是这种植物的花,相传该花浓汁与酒同服,能使人麻醉、丧失知觉。
  
  人中毒后一般有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严重者还有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手足麻木、运动失调和昏睡,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皮肤长期接触该植物可出现糜烂和灼痛。
  
  牛、羊和猪等中毒后,有流涎、呕吐、切齿、四肢外展、步态蹒跚;严重者腹部胀满、呼吸困难、后肢瘫痪、哀鸣不安、全身痉挛以至死亡。
    
  羊踯蹰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医学上常作为麻醉、镇痛剂使用,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气味:(花)辛、温、有大毒。
  有镇痛、驱风,除湿功效。可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等症。并用作手术麻醉。
  
  内服:煎汤,1-2分;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擦。


血竭

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
  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这种树又称龙血树。
  
  这种树,当用刀在上面一划,便会流出像人身上鲜血的树汁,为此,人们称这种流血树为“龙血树”(也称血竭),龙血树的汁液可入药,主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风湿麻木,妇科杂症等病。据专家研究,龙血树树龄可达8千多年,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树。
  
  龙血树原产中国南部及亚洲热带地区,其他种类还有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里,有一种生长缓慢而耐干旱的喜光树,此树杆粗短,树皮灰白纵裂,枝叶繁茂。
  
  《滇南本草》曰:“骐驎竭味苦涩微香,性温,出无江界,木高数丈,叶类樱桃,脂液流树中,凝红如血,为木血竭。”
  
  血竭味甘咸,平,有小毒。入足厥阴,手少阴经。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的功效。主治治跌打肿痛,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
  
  这种鲜红如血的树汁,是树木流光了自已的血,凝成了块,用来止人体的血,止人体的痛。真是奇妙啊,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而世间一草一木,总能对应降伏某种疾病,天道自然。
  
  我们的祖先,在没有西药之前,一直都是靠这些自然界神奇的药物抵抗疾病的。从五千多年的第一部《黄帝内经》,到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到《唐本草》再到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经过历代各医家不断总结积累,才惭惭至臻至善。
  
虞美人  

  虞美人这个名字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纤纤美人,倾城倾国。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传说当年虞姬别了西楚霸王,自刎后,她流血的地方开出来的花,从此就被叫做了虞美人。
  
  虞美人姿态纤秀,袅袅娉娉,在风中翩翩飞舞,其容其姿古典曼妙,颇引人遐思。
  
  虞美人属毛茛目罂粟科罂粟属。
  别名: 丽春花、舞草、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赛牡丹、百般娇
  
  虞美人和罂粟同属一科,从外形上看两者非常相似。罂粟可以提炼毒品海洛因,而虞美人则是常见的观赏花卉,种植广泛,因此经常有人将虞美人误认为是罂粟。
  
  虞美人花未开时,蛋圆形的花蕾上包着两片绿色白边的萼片,垂独生于细长直立的花梗上,极像低头沉思的少女。待到虞美人花蕾绽放,萼片脱落时,虞美人便脱颖而出了:弯着的身子直立起来,向上的花朵上4片薄薄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原来弯曲柔弱的花枝,此时竟也挺直了身子撑起了花朵。实难想像,原来如此柔弱朴素的虞美人草竟能开出如此浓艳华丽的花朵。
   
  虞美人不但花美,而且药用价值高。入药叫雏罂粟,无毒,有镇咳、止痛、停泻、催眠等作用,其种子可抗癌化瘤,延年益寿。

  全草入药,含有丽春碱、丽春分碱、罂粟酸;果实含吗啡、那可汀、蒂巴因等。性温、味涩、有毒。

  入药部位:虞美人的花或全草。
  性味归经:苦,凉,入大肠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止痢。治痢疾。
  
  虞美人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
  
  虞美人被古时的文人墨客喜爱,又被当作词牌名。《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马勃
  马勃,有个不雅的绰号,俗称牛屎菇或马蹄包。属担子菌类马勃科。 分布在我国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地。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但较大,鲜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则褐色而虚软,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
  
  对马勃的印象还是很深的。不知道此物为何被命名为马勃,跟淫羊藿、起阳草有异曲同工之妙。难道因为马儿吃了此物很容易勃起?
  
  人吃了会勃起倒听说过。
  不记得早年在哪看过一篇小说,大意是说他们在内蒙当兵的时候,有个小兵采了许多蘑菇样的东西,兴奋的拿去伙房给大伙加餐,大家吃得不亦乐乎,结果到了晚上,悲剧了,每个人都半夜跑马,在被子上画了一大摊地图……哈哈,笑死我了!
  
  马勃有白、紫、黄等颜色。在没有完全成熟时,内部尽是白色带粘性的肉质,可以当菜吃。成熟后,包皮破裂,一旦干燥了,只要用手指轻轻一弹,就会冒出一股浓浓的黑烟,呛得人涕泪直流,喷嚏不停,弄得人狼狈不堪。
  
  如果有不小心扎破了皮肤,流血不止,只要用马勃敷在伤口上,鲜血顿时就被止住。 马勃辛、平,无毒。功用: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用来治疗慢性扁桃腺炎、喉炎、鼻出血,冻疮等。


起阳草  

  起阳草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神奇,仿佛是种仙草妙药。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韭菜。
  
  韭菜,别名:韭,山韭,长生韭,丰本,扁菜,懒人菜,草钟乳,起阳草,
  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又名起阳草。
  
  韭菜原产于我国。野生韭菜几乎遍及全国,在青藏高原还有大面积的野韭菜地。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在《诗经》中有"献羔祭韭"的诗句,说明韭菜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
   
  韭菜一名懒人菜,因为只要种一次,就可以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割了一茬又一茬,无需劳神操心。
  
  《本草纲目》记载“正月葱,二月韭”就是说,2月生长的韭菜最美味可口,有利于人体健康。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杜甫这句是我最喜欢的有关韭菜的诗。
  
  陆佃的《坤雅.说韭》,也说韭菜用剪,并且不宜在日中剪,引古谚“触露不掏葵,日中不剪韭”作证。
  
  细雨霏霏的夜晚,去后园剪一把碧绿的春韭,清晨放油锅略,炒煮一锅辗的黄梁小米饭招待客人,绿莹莹的韭菜配上金这灿灿的小米饭,令人垂涎。
  陋屋贫巷,野蔬粗饭,再配壶自家酿的浊酒,自有不同滋味。
  
  想起一句话:人间美味是清欢。
  
  六朝的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 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再也找不到比韭菜这么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常见蔬菜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没吃过韭菜的人几乎很少。
  
  韭菜的吃法多不胜数,常吃的有韭菜炒鸡蛋,韭黄香干肉丝,韭菜炒河虾、韭菜水饺,韭菜合子。
  
  北方的韭黄短茁肥嫩,是园蔬中的珍品。北方人新春吃春卷,最讲究的便要用肉丝炒韭黄作馅,再加上银掐头的绿豆芽等,叫咬春。
  
  将其花蕾和其他配料研碎后腌制而成的酱料也被称为“韭菜花酱”。韭花酱是一种北方民间的吃食,偶尔有登大雅之堂的时候,吃火锅,尤其涮羊肉,韭花酱佐食最好。用韭花酱佐食刚出锅的豆腐脑,那味道可真是美极了,用韭花酱佐食冒着热气的嫩豆腐那味道也十分鲜美。
  
  韭菜除做菜用外,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其根味辛,入肝经,温中,行气,散瘀,叶味甘辛咸,性温,入胃,肝,肾经,温中行气,散瘀,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韭菜活血散瘀,理气降逆,温肾壮阳,韭汁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有仰制作用。《本草纲目》中说:"韭籽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民间常用韭菜治疗身体虚弱,肺结核盗汗,噎嗝反胃,妇女产后血晕,吐清水及跌打刀伤肿痛,神经性和过敏性皮炎,新生小儿硬皮症等。
  
  韭菜对人体有保温作用,还能增进体力和促进血液循环。常常手脚冰冷、下腹冷、腰酸或妇女月经迟来的人可以多吃,但是,有扁桃腺炎、鼻蓄脓和中耳炎的人不能吃韭菜。
 

头顶一棵珠 
  
  这个名字和七叶一枝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听名字便觉神奇。
  
  别名 延龄草、芋儿七、狮儿七、三角七、头顶珠、天珠[果实]、地珠[根状茎]
  
  此药为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白花延龄草 为百合科(延龄草科)植物延龄草的根茎或成熟果实。因这种植物有3片叶轮生于茎的顶端,花单生于叶子之上,开花后结出圆球形的果实,成熟后黑紫色,富光泽。好似一少女头上戴有一颗珠宝,因而得此名。它的果实因生长在上部,又称“天珠”;它的根茎粗壮大,椭圆形,形成球状,因它生长在地下,又称“地珠”。
  
  性味 甘;微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镇静;止痛;活血;止血。主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头痛;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传说,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鸭拓草

  鸭拓草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紫鸭拓草,另外一种是蓝鸭拓草。
  因为都是三片叶子,样也像鸭子的脚蹼,所以叫鸭拓草。
  
  紫色鸭拓草
  紫色鸭拓草科属鸭拓草科、蓝背万年青属,多年生草本。
  又叫紫背鸭拓草、紫竹梅、紫锦草等。科属鸭拓草科、紫露草属。
  叶子革质,很硬,开紫色三瓣小花。
  
  药用:具清火袪瘀血地成效。主治瘀血、吐血、丹毒、火烫伤、疔疽肿毒,也可治肺炎、肝炎、咽喉肿痛、痰火疬、铁打损伤、皮肤炎等。
  
   鲜品与金银花、野菰等,和红糖一同捣烂,外敷各种痈疽及肿毒;与雷公根、瓶尔小草、白凤菜、马蹄金等共同捣汁,加蜜饮用,可治肺炎;与瓶尔小草共捣外敷,可治火伤、烫伤、蚊虫咬伤等。
  
  
  蓝色鸭拓草
  
  鸭拓草科、蓝背万年青属。
  
  蓝色鸭拓草又叫野蝴蝶花、半日莲、碧竹子、兰花草、竹叶菜、鸡冠菜、鸭抓菜、淡竹叶花等。
  
  蓝色鸭拓草叶子翠绿色,路边野地常能看到,不开花的时候与普通野草没什么区别,一旦开了花,马上就能一眼分辨出它的与众不同。蓝紫色的小花,半透明的花瓣,嫩黄的蕊,带着长长的须,蝴蝶般停在草尖上,仿佛飞倦了,停下来歇息歇息。
  每次给它们拍照的时候,都轻手轻脚的,怕把它们惊飞了。
  
  性味与归经 甘、寒。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
  
  临床应用
  1.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扁蓄、蒲公英等同用。
    
  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蓝鸭拓草


穿心莲
  
  这个名字象一支利剑瞬间击中我。一剑穿心,有种说不出的痛。多么犀利强大的药名啊。
  
  看到它的模样,才知道是这么一株不起眼的小草,细细的茎叶,开着细小的白色花朵,淡紫色的蕊,小到肉眼几乎看不见。
  
  后来弄明白了它名字的由来:在中医药的五行学说中认为苦入心,而穿心莲只要你含入一小片它的叶子,马上可以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像是直入你的心中,故名“穿心莲”。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或叶。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 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主 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


半枝莲
  
  半枝莲听名字象是风中摇曳的半枝莲花,其实跟莲花没有任何关系。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及根。又名韩信草、狭叶韩信草、并头草。
  
  很喜欢韩信草这个名字。相传,汉朝开国元勋大将军韩信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家境贫寒,靠卖鱼苦苦度日。一天,韩信在集市卖鱼时,被几个无赖打了一顿,卧床不起。邻居赵大妈送饭照料,并从田地里弄来一种草药,给他煎汤服用,没过几天,他就恢复了健康。后来,韩信入伍从军,成为战功显赫的将军,他非常爱护士兵,每次战斗结束后,伤员都很多,他一面看望安慰,一面派人到田野里采集赵大妈给他治伤的那种草药。采回后,分到各营寨,用大锅熬汤让受伤的士乓喝,轻伤者三五天就好,重伤者十天半月痊愈,战士们都非常感激韩信。
  
  大家听说韩信也不知道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于是,就想给这种草药起个名字,有人提议叫“韩信草”,于是,“韩信草”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并一直流传至今。
  
  半枝莲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半边莲
  
  半边莲听起来和半枝莲很相似,乍一看两者很容易弄混,但两者没什么关系,和莲花也没有任何关系。
  
  半边莲又名急解索、半边花、细米草、瓜仁草、长虫草、蛇舌草等,为桔梗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
  
  半边莲出自《本草纲目》: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湿疹;足癣;跌打损伤;湿热黄疸;阑尾炎;肠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种癌症。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半边莲,食多量引起流涎,恶心,头痛,腹泻,血压增高,脉搏先缓后速,严重者痉挛,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白花蛇舌草
  
  这种草的名字和上面几个毫无关系,却使人想起毒蛇的舌头,这名字够毒够难听,但它们都在共同的一点,都很细小,都是丛生在南方水沟边田地头的不起眼小草,但功效强大,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都能治蛇毒咬伤。
  
  白花蛇舌草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
  性味苦甘;寒;无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主治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现代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肠癌、子宫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
  
  前些年在深圳的菜市场和路边,有时可见老阿婆摆个小摊,专卖采来的新鲜草药,都是些半边莲,半枝莲,马龄苋,白花蛇舌草这类清热解毒的小草,分成一把一把,一块钱一把,买回家煲水,当凉茶喝。
  
  这些草煲出来的水味道并不苦,颜色绿绿的,有一股清草味,比药店配的二十四味凉茶煮出来的又苦又黑的凉茶好喝多了。
  
  青岛有种矿泉水叫崂山白蛇花草汽水,玻璃瓶包装,在山东的超市有卖,有点小贵,要将近10块钱。好奇之下买了一瓶,打开喝了一口,当时有种喝了毒药的感觉,被那种消魂的滋味弄得灵魂出窃半个小时……
  
  天涯有人专门开贴,评出世界上最难喝的十种饮料,这个汽水名列前茅,很多网友评价说喝了这种汽水有想死的感觉,很好笑,可见这种汽水的杀伤力。


半支莲
  
  看到这个药名不知所以然。后来才弄明白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的太阳花。
  
  半支莲 别名:龙须牡丹、午时花、太阳花、半支莲、松叶牡丹、大花马齿苋、死不了、马齿花
  
  太阳花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
  
  这个太阳花,太熟悉了,是我的大爱。这种叫死了的小花生命力极其旺盛,拿怕把它连根拨起,折断,在太阳下晒干,直至枯萎。你以为它早死了,可是,只要下一点雨,只要有一点雨水的滋润,蔫蔫的生命立刻鲜活起来,依然开花,结果,丝毫不受影响,奇迹一般,再也见不到比它生命更丰盈充沛的花朵了。小时候外婆的院子里种了几大盆,红的黄的橙的粉的五颜六色鲜艳无比,细细的茎,尖尖的叶了,却有如此娇艳的花朵,一到夏天,便开得热闹非凡。
  
  养太阳花,不需要细心培养,不需要精心伺候,随便掐几根花茎,插在土里,不久后你就能看到它长出的新枝连成一片。
   
  半支莲性味:苦,寒。 太阳花功效:清热,解毒, 治咽喉肿痛,烫伤,跌打刀伤出血,湿疮。咽喉肿痛捣汁含漱,其他捣糊外敷。
    
  染料用途:全草可提取黑色染料。


月见草
  
  月见草又称晚樱草,因为它在傍晚见月开花,且天亮即调谢,故名月见草。
  
  月见草,柳叶菜科,月见草属。别名 山芝麻、夜来香 待宵草
  
  太阳花 月见草 多么美好的一对。一个迎太阳怒放,一个浴着月光开花。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原产美洲温带,中国有引种。
  
  性味味甘;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主风寒湿痹;筋骨酸软
    
  可治疗多种硬化症、糖尿病、肥胖症、风湿性关节炎和精神分裂症等,在实验室内还发现它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临床上利用月见草油能防心血管阻塞、降低胆固醇这一特性,制作特效药物,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月见草原产于美洲一带,印地安人在数百年前就已发现月见草的医疗价值,将整颗的月见草浸泡在温水中,制成糊状的膏药治疗淤伤并且也将之敷于皮肤表面用来治疗皮肤的外伤与皮肤炎。
  
  到18世纪的时才被载运棉花的船只一并将种子夹带到英国,也是在此时欧洲才开始将月见草的功效发扬光大,许多科学家、医师纷纷投入月见草的研究,并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异位性皮肤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雪上一枝蒿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短柄乌头.铁棒锤 宣威乌头的干燥块根,别称雪山一枝蒿、一枝蒿、铁棒锤、铁牛七、三转半。
  
  雪上一枝蒿,是源于云南,四川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的跌打、疗伤的止痛药。虽其对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特别是各种内外伤疼痛,内服外搽具有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但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民间常因误服或服用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药性 苦、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功用 祛风湿,活血止痛。
    
  1. 诸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能祛风湿,活血脉,尤善止痛,为治疗多种疼痛的良药。
  2. 疮疡肿毒,虫蛇咬伤 本品能以毒攻毒,活血止痛,可用泡酒外擦,治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等。
  
  雪山一枝蒿和乌头同属,外表和乌头很相似,都是开蓝色小花,看起来很美,但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民间常因误服或服用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 此帖被燕燕。在2012-07-25 10:12重新编辑 ]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7-25 0
江边一碗水
  
  中药五个字的名字不多,让人不由觉得它的神奇。除了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雪上一枝蒿,还有一个:江边一碗水。
  
  在神农架的高山峡谷里,长着一种象荷叶的药草,独茎圆叶,形如小碗,
  碗边有锯齿,开白色小花;叶中常聚满露水、雨水,能为采药人解渴。这种药草叫“江边一碗水”。
  
  传说神农氏在悬崖峭壁上采药时,不慎摔了一跤,跌伤后口渴异常,精疲力尽,想找溪水解渴,但身无盛器。后来发现身旁一种荷叶似的植物,叶的中央有个小凹坑,好象一只小“碗”,神农氏把它摘下,盛满了清凉的溪水。此药草遇水后,茎叶中的药用成分向水中渗透。神农氏喝后,感到神志清醒,伤痛缓解,见它生长在阴湿溪边,即取名“江边一碗水”。
  
  此药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方山荷叶的干燥根茎。因其根茎的每一茎节处有一碗状小凹窝(茎痕),且最初是在河边高山坡林下挖得此药,故得此名。又因其根茎黄褐色,每节部均有一凹窝,故又名“金鞭七”、“窝儿七”。
   
  该药具有散夜活血、止血止痛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跃打损伤、五劳七伤、风湿关节炎、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等。  


急性子
  急性子也是个让人奇怪的药名,象是说一个脾气火暴做事心急火燎的汉子,不知道是治人慢性子之病还是治急脾气的病。
  
  后来才知道急性子是凤仙花的种子。
  
  凤仙花的花语:别碰我。因为凤仙花的种子是个毛绒绒的果荚,成熟后它的籽荚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弹射出籽儿来。所以,中医给它命名为急性子。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
  
  我喜欢小桃红这个名字,听起来妖冶香艳无比,二八女子最美的颜色。
  凤仙花色彩明媚鲜妍,有很多种色彩。
  在指甲油传入中国以前,凤仙花自古以来就是爱美的闺中女子染指甲的天然指甲油。
  
  “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我小时候最喜欢弄这个,凤仙花开的时候,便乐此不彼的摘来凤仙花瓣,大红色、紫红的最好;将花瓣放入适量食盐后,捣烂。取一小圫敷于指甲盖,用茼麻叶子包住,并缠好,象包粽子一样包住手指甲,最好晚上包好,早上就全染红了。
  
  凤仙花全草入药,全草叫透骨草。
  
  性味功能
    1. 种子(急性子):甘,温。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2. 花:甘,温,归肾经;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3. 全株:味苦、辛,性温。归肾经
    4. 根:味甘,性平。
  
  主治
    1. 种子(急性子):闭经,难产,骨硬咽喉,肿块积聚。孕妇忌服。
    2. 花: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孕妇忌服。
    3. 全草:祛风,活血,止痛,消肿。主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瘰厉,痈疽疔毒。
    4. 根: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咽喉骨粳。


红花


  
  红花又名黄蓝、红蓝、红蓝花、草红花、刺红花及红花草。
  菊科双子叶植物。
  产于河南温县、沁阳、武陟、孟县一带(旧时怀庆府)者,称怀红花,质亦佳。
  
  《本草图经》:“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古代把红花素浸入淀粉中,也可以做胭脂。
  
  红花又可做染衣的颜料。古代可以染红色的染料虽然还有茜草,单茜草为土红,而红花所染为“真红”,而且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
  
  入药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红花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可作通经药,有破血、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
  
  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它不仅有药用价值,而且种子可以榨油,红花油含有很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0-80%,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同时,红花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146mg/100ml),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一朵花,同时可作食材、药材 、染料,化妆品,难得妙物。小时候见过一块空地上种植的一大片红花,觉得普通,不知此物的妙处,一朝懂得了,才明白它可贵。   

番红花
  
  番红花 又称藏红花、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种常见的香料。
    
  《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
  
  李时珍谓:"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
  
  看到药店里的番红花,是红色丝状物,细细的一缕一缕。想必花是红色的,千万条针状的花瓣密密开成一朵。见到图片,才知道番红花并非想象中的红色,作为鸢尾科植物,花朵娇美,容颜清丽,姹紫嫣红开遍,美得使人目眩神迷。
  
  番红花主要药用部分为花蕊中小小的柱头,因此显得十分珍贵。
  1磅(0.45公斤)番红花即来自75,000朵花。为世界上最贵重的香料。
  
  番红花是著名的香料、染料、药物。《圣经•雅歌》第4章第14节中提到一些香草时包括番红花。带有强烈的独特香气和苦味。在地中海地区和东方菜肴以及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和巴尔干的面包中作调色和调味佐料。
  
  番红花为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有镇静、祛痰、解 痉作用,用于胃病、调经、麻疹、发热、黄胆、肝脾肿大等的治疗。
  
  番红花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射干
  
  这两个字不知道怎么理解,这个名字不也知道为何物,只知道是一味中药。
  咳嗽的时候,医生开的药方里有这味药,黄色的根茎,辨不清楚是什么模样。查了图鉴才知道,射干是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跟弓箭和打猎无关。
  
  射干 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别名 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扁竹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扁竹、地扁竹、较剪草、黄花扁蓄、开喉箭、黄知母、冷水丹、冷水花、扁竹兰、金蝴蝶、金绞剪、紫良姜、铁扁担、六甲花、扇把草、鱼翅草、山蒲扇、剪刀草、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
  
  紫金牛 凤凰草 这两个别名比较怪异,但药方上有见过,原来是指射干。
  
  陶弘景谓射干、鸢尾是一种;苏恭、陈藏器谓紫碧花者是鸢尾,红花者是射干;
  
  明白了,紫色的是鸢尾,观赏植物,红花者是射干,药物;
  黄色是鸢尾花,多么美丽的花朵,花朵硕大,花瓣带红色斑点,颜色鲜艳夺目,比紫色还要撩人。
  
  射干 苦,寒。入肺、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
  
  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
  
  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


防己
  
  防己,防人之心不可无,防已之心为哪般啊?
  这个名字真真奇怪。
  
  防已的别名很多,如汉防已,木防已,小防己,粉防已,广防己,粉寸已等,最常用的商品名有汉防己和木防己两种。
  
  汉防已:又名粉防己。为植物粉防己的根。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因药材集散于汉口而得名。
  
  木防已:又名广防己、藤防己、水防己、百解头、防已马兜铃,为植物广防己的根。
  性味 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等。
  
  汉防己与木防己均有袪风湿、利水之功。但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袪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
  
  木防已的果实漂亮之极,象蓝莓一样可爱,看到使人垂涎欲滴。


汉防已


防风
  
  故名思意,这味药应该有防风的作用吧。
  
  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又名:山芹菜、白毛草、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种、屏风、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防风》:“铜芸、茴草、屏风、蕳根、百枝、白蜚。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
  
  防风长的很像芹菜,所以又名山芹菜。不知道有没有芹菜的味道,没有见过活的植物,不能抓一把尝尝味道。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主治 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应用
  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

  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症。本品入肝经,有祛风解痉之效。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


金银花  
 
  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
  
  别名 忍冬,忍冬花,金花,银花,二花,密二花,双花,双苞花,二宝花,金藤花,苏花,鹭鸶花。
  
  金银花,花初开的时候白色,之后变成黄色,一株花藤花开繁茂,花黄白相间,叫金银花也名符其实。最喜欢夏日傍晚,金银花远远的开着,晚风中有隐隐花香,清香四溢。
  
  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
  
  处方名二花,双花,金银花。
  性味归经 味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落新妇
  
  看到落新妇三年字,会想到脸含娇羞,年刚及筚落嫁的新娘,说不出的娇柔妩媚。
  
  后来才知道落新妇为虎耳草科植落新妇属植物落新妇、大落新妇的全草。
  别 名:红升麻、虎麻、金猫儿、升麻、金毛、山花七、阿根八、铁火钳。
  
  丛生于山谷溪边、阔叶林下、草甸子。
  
  性凉,味辛、苦。入肺经
  功效 祛风;清热;止咳
  主治 风热感冒;头身疼痛;咳嗽。
  
  落新妇的花穗状,火焰一般,花朵极小极小,团团簇簇拥挤在一起形成一束一束,颜色火粉红淡红,有种不惊艳不俗气的美。一直以为是苋科植物,想不明白为何却是虎耳科的。
  
  只闻新人笑 不闻旧人哭,不知新妇是否会变成旧妇。


益母草
  
  有一种草,嫩芽可以当菜吃,叫做“龙须菜”;长大了、成熟了、茎子、叶子可以熬药,是治妇女病的一种有效药,叫做“益母草”,熬出来的药叫“益母膏”;种子也是妇科药,叫做“荒蔚子”。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
  
  这种药,一听就和女人有关。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别名 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 野麻、甜麻萿(山东方言).九塔花、山麻和九节草。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
  
  有血瘀性痛经,可以多吃些益母草煮鸡蛋,有很少的止痛效果。
  
  《本草新编》 益母草,味辛、甘,气微温,无毒。胎前、产后,皆可用之,去死胎最效,行瘀生新,亦能下乳。其名益母,有益于妇人。然不佐之归、芎、参、术,单味未能取胜。前人言其胎前无滞,产后无虚,谓其行中有补也。但益母草实非补物,只能佐补药以收功,故不宜多用。大约入诸补剂之中,以三钱为率,可从中再减,断不可此外更增。


黄连
  
  提起黄连,就一个字:苦!
  
  所有有关黄连的歇后语,也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
  
  苦胆煮黄连——苦不堪言
  
  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
  
  苦瓜藤攀黄连树——苦命相连
  
  黄连拌苦瓜——苦上加苦
  
  黄连树下喊上帝——叫苦连天
  
  黄连拌生姜——辛苦了
  
  黄连打官司——诉苦
  
  《红楼梦》中王熙凤向人言:黄连木做棒槌,外面光鲜里面苦啊!

  此物给我们一个暗示:黄连真的好苦哇,这世界上似乎没有比黄连更苦的的植物了。
  
  谁都想和黄连撇的远远的,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是没人愿意吃黄连的——那是自讨苦吃。
  
  黄连大苦大寒,虽然名声不好,但能清热解毒。苦寒之药在中医里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相当于西医的抗生素,抗生素往往只能杀死细菌,对病毒毫无作用。而现在医学研究发现,但凡清热解毒的中药,不仅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有一种药,叫抗病毒口服液,就是利用了中药有杀死病毒的原理。
  
  黄连是一味不离我们左右的常用药,我们时常能见到它的影子,三黄片、黄连上清丸、黄连素片、黄连阿胶汤等等都离不开它。
  
  黄连为小檗科鲜黄连属植物。
  
  黄连根黄花黄实黄,皆具土色,四月开花,六月结实,七月根紧,根株丛延,蔓引相属,有数百株共一茎者,故名黄连。
  
  按照炮治方法 分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虽苦,都是人们对它的评价。它在山野之中默默的生长着,开花,结果,一任风雨雪霜,却从未开口言苦。
  
  真正的苦,是说不出的,像黄连一样。
  
  心似黄连,苦着,坚强着,美丽着。从未自怨自艾,从未自叹自弃,从未怨天尤人,从未叫苦连天。  


贝母

  百合科属植物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鳞茎。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母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
  
  川贝母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  
  
  浙贝母
  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土贝母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
  
  川贝母是贝母中的珍品,其价格中贝母中最高,一般大概在每千克1000—1600元。浙贝母大约每千克30元。土贝母大约每千克10元左右。(据2008年)


浙贝母


枇杷
  
  蔷薇科枇杷属苹果亚科的一个属,为常绿小乔木。
  
  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枇杷树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中医传统认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
  
  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
  
  枇杷味甘、酸,性平,有润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用于肺痿咳嗽、胸闷多痰。
  
  枇杷叶亦是中药的一种,以枇杷叶晒干入药,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常有与其他药材制成“川贝枇杷膏”。 
  
  鲜枇杷洗净,生吃,就能治疗口干烦渴等不适。另外,将鲜枇杷50克,洗净去皮,加冰糖5克,熬半小时后服用,对于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特别有效。


紫宛
  
  紫宛是种美丽的小花,柔柔弱弱的少女风格,淡紫色,细细碎碎的花瓣,让人又爱又怜,有点像菊科观赏小花玛格丽特。
  
  别名:青苑、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苑茸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性味 性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 效:温肺,下气,消痰,止嗽
  主 治: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款冬花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
  
  款冬花和紫宛花同为菊科植物的花,花型也相似。不过一个紫色,一个黄色。
  它跟其它菊科花属的区别在乎在寒冬怒放,所以叫款冬。
  
  陶弘景:"款冬花,其花乃似大菊花。次亦出蜀北部宕昌,而并不如。其冬月在冰下生,十二月、正月旦取之。"
  
  《本草图经》:"款冬花,今关中亦有之。根紫色,茎紫,叶似草?,十二月开黄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实,无子。
  
  【处方名】:款冬花、冬花、款冬、生冬花、炙冬花
  
  气味:辛、温、无毒。入心、肺二经。
    
  主治: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2、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3、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行锵蛇床了煎汤漱口同志将饼子敷患处。
  
  《药品化义》:冬花,味苦主降,气香主散,一物而两用兼备。
   故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 专治咳逆上气,烦热喘促,痰涎稠粘,涕唾腥臭,为诸证之要剂,如久嗽肺虚,尤不可缺。
  
  炙冬花又名蜜冬花、蜜炙冬花、蜜炙款冬花等。为净冬花加蜂蜜及适量开水拌匀稍闷,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入药者。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桔梗
  
  第一次知道桔梗这个名字,是看小时候看日本动画片《陪明的一休》,里面有个桔梗店老板,长相奇丑无比,这个老板经常出丑,头也长的很好玩,她的女儿弥生小姐却很漂亮温柔,喜欢一休,小叶子还吃醋。
  
  当时不知道桔梗店是干什么的,还以为是卖桔子皮之类的小店,觉得日本人挺奇怪的,开个这么奇怪的店。
  
  长大以后才知道桔梗是一味中药。桔在这里念jie而不是桔子的桔,哈哈,小时候的疑惑总算解开了。
  
  朝鲜人把它叫做“道拉基”。朝鲜族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桔梗谣》唱的就是这种植物。小时候常常听到收音机里放《道拉基》这句歌,感觉朝鲜人民真喜感啊,倒个垃圾也能倒得这么欢乐……汗,原来朝鲜人民是在采桔梗。
  
  桔梗盛产于我国东北部地区,是朝鲜族的特色菜。

  貌似朝鲜和韩国人超喜欢吃,不然他们怎么这么欢快的唱《道拉基》呢?超市里卖的泡菜就有凉拌桔梗,喜欢买回来配白粥吃,再清爽不过。
 
  桔梗属于桔梗科、桔梗属、桔梗种,为多年生双子叶草本,别名白药、和尚头、和尚帽子、包袱花、四叶菜、铃铛花、土人参、朝鲜族称“道拉基”,是药、食、观赏兼用植物。
  
  本科著名植物主要有党参、轮叶党参、紫斑风铃草、沙参等。这些植物的花朵都有着淡紫加淡蓝的色彩。桔梗花五个花瓣,尚未开放并将要开放的桔梗花苞,像是一颗一颗紫色的小星星,中间鼓鼓的,周围恰到好处地突起五个小角,在枝头摇曳。
  
  桔梗药用部分是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
  出处:《神农本草经》
  功效分类: 止咳药、祛痰药。
  相关药材: 洱源土桔梗、 桔梗芦头、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桔梗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根含皂甙,近代药理和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降血压、降血糖、减肥、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 此帖被燕燕。在2012-07-25 10:28重新编辑 ]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7-25 0
萝卜
  
  白萝卜是又名莱菔,属十字花科萝卜属的二年生植物.
  
  白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其味略带辛辣味。中医理论也认为该品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为食疗佳品,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民间有谚语:初春吃萝卜 赛过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萝卜味甘、辛、性凉,入肺、胃、肺、大肠经;
  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腹胀停食、腹痛、咳嗽、痰多等症。
  
  其种子叫莱菔子,供药用。
  
  莱菔子又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等,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可用于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立春”节气刚过,乍暖还凉的日子里,作为民间“咬春”传统食品的首选就是萝卜。
  
  据营养学家验证,白萝卜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苹果高出8-10倍。维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新陈代谢,还能防止皮肤的老化,阻止黑色斑的形成,保持皮肤白嫩。
  
  含有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每天生嚼100克萝卜就可以产生干扰素抵制疾病——可增强肌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近来还有研究表明,萝卜所含的纤维木质素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生吃时效果更好。
  
  萝卜含有的辛辣成分芥子油,具有促进脂肪类物质更好地新陈代谢的作用,可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积。它还含有胆碱物质和酶,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非常利于减肥。另有研究表明萝卜能有规律地使肠管紧张度增高、蠕动增强,缩短食物在肠道的存留时间,利于食物代谢及废物的排出,不用节食而达到节食的功效。
  
  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
  
  所以,吃萝卜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而且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民间认为“萝卜头辣、尾燥、腰正好”,萝卜分段吃,营养各不同:萝卜的顶部含维生素C最多,宜爆炒和煮汤;中间段含糖量较高,可切丝凉拌;尾部辛辣,含淀粉酶和芥子油,适宜腌拌……平时家里人少时一根大萝卜一次吃不完,可以竖着剖开吃一半,这样萝卜的头、腰、尾都在菜里,营养均衡。
  
  白萝卜就是这样一种平凡而有深意的菜根。或生吃、或炒菜、或炖肉、或腌渍、或晒干、或做馅,又可当作水果,无论怎么上桌,都是民家爱物,又有丰富而均衡的营养;它还可以做药膳,或煮食、或煎汤、或捣汁饮,或外敷患处,所以白萝卜又叫做“小人参”。


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目前国内人工栽培使用的树木为椴木、栓皮栎、麻栎、青刚栎、米槠等一百多种。
  
  银耳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银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所以银耳粉有抗老去皱及紧肤的作用,常敷还可以去雀斑黄褐斑等。
    
  银耳(干)食疗作用: 银耳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

  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滋阴、润肺、生津、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

  用于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妇女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等病症;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
    
  银耳药性作用缓慢,需久食才有效。
   
  银耳泡开后,一朵一朵,牡丹花一般硕大,繁复重叠的花瓣。
  喜欢慢火炖一锅银耳雪梨羹,加红枣 冰糖 枸杞。银耳羹炖好后颜色晶莹剔透,滋味浓稠粘糥,入口润滑芬芳,既能润肺又能美颜,很享受。
  
荠菜  

  荠菜被称作春菜。和春天有关的野菜,第一个便是荠菜。
  辛弃疾曾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稼轩公也是把荠菜花当作春天的真正使者的。
  
  我国人吃荠菜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诗经》里有“甘之如荠”之句,可见起码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在古代,人们用荠菜做馅包春饼。而今,北方人用荠菜包切碎放肉未或鸡蛋包饺子、做春卷。
  
   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中医认为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药。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花和子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荠菜又名地菜,俗称“百岁羹”,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荠菜的耐寒力和生命力极强,严冬刚过,初春时节,荠菜就已在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地、溪边露出了头。
  
  清明时节,郊外踏青。细雨霏霏中,荠菜刚刚萌出嫩嫩的叶子。拿小铁铲挖一竹篮荠菜,回去洗净切碎放入鸡蛋或肉未,包一顿饺子。清明一过,荠菜便老了,开花结籽,沦为野草,再不能入口。


鼠曲草 

  别名鼠曲草又称鼠耳草、佛耳草、米油、毛耳朵、香茅、黄蒿、田艾、清明菜、追骨风、清明香、棉花菜、棉絮头、寒食菜、粑菜。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
  
  《本草拾遗》:鼠曲草,生平冈熟地。高尺余,对有白毛,黄花。《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
  
  每到清明时节鼠曲草就会自已长从地里出来,在浙江等地是在清明时节用来制作清明团子的一种辅料,春季刚长出来并在未开花的时候采摘,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捣碎后,再放入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揉匀,然后包入馅料,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我们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熟钟即可.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上说:“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周先生这种吃法该是浙江绍兴地区的小吃吧,又是一种吃法。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祛痰。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蚕豆病,风湿腰腿痛、痰喘、风湿痹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
  
  清明节不仅让人想起清明团子,还有艾叶粑粑。
  
  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置于家中以“避邪”。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绒 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由菊科植物艾蒿的干叶制成。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芍药

  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花为草本之首。
  
  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故占 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名为“芍药”。
  
  《诗经》郑风篇目中便有“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
  
  芍药在3000多年前就作为折枝花,赠与心上人,比今天送玫瑰之类的浪漫多了。
  
  芍药栽培的历史悠久,据考证汉时长安地区就有栽培。盛产芍药的地区常随朝代的变更而变迁,隋唐后是扬州,极盛于宋。
  
  刘颁《勺药谱•序》说:“天下名花,洛阳牡丹,广陵(即扬州)芍药,为相牟埒”。《本草》载:“芍药……处处有之,扬州为上”。周文华《汝南圃史》称述“扬州之芍药冠天下”。陈淏子《花镜》中也认为“芍药推广陵者为天下最”。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是姜夔《杨州慢》里的一句。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想想当年花事如何繁盛。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陪伴它们的,唯有冷月无声。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
  
  一直没去过杨州,没去过二十四桥,不知道桥边是否还栽着红药?是否还寂寞的独自开着?
  
  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

  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根瘦小。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
  
  功效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数以百计,如“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黄芩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在妇产科临床上,芍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
  
  “逍遥散”以白芍养血以涵其肝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之胜。临床上,常以此二药配香附、八月扎、郁金、乌拉草、桔叶等用于经前乳胀、乳房小叶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都甚应手。
  
    
牡丹
  
  最美人间四月天。
  
  这个季节,芍药开过,便是牡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姹紫嫣红开遍,是说牡丹的花色繁多,色彩缤纷,花朵硕大,香气袅袅。单从颜色上来命名的花便有:姚黄 魏紫 脂红 赵粉 绿玉 黑魁 洛阳红 蓝田玉 粉二乔 葛巾紫 朱砂垒 春水绿波 青龙卧墨池……
  
  还有那玉芙蓉 瑶池春 金玉磐 天香湛露……光听名字便醉了。
  
  上古原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唐以后始称木芍药为牡丹。
  
  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至于宋以洛阳第一,“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牡丹 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
  
  为毛茛科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入药为其干燥根皮。
  
  牡丹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
  
  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桑葚
  
  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桑椹子、桑皮、桑叶、桑枝都作用。
  
  性味与归经 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桑葚还有很多功效。生津润肠、清肝明目、安神养颜、补血乌发等,都是桑葚的功效;现代医学还发现桑葚具有调节免疫、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抗诱变、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护肝等保健作用 。
  
  除了桑葚入药之外,桑树的任何部位都有其药用价值。
  
  桑叶降血压,清肝明目。
  
  嫩桑枝去风湿,治臂痛。
  
  桑根白皮利尿、止咳、治浮肿。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又是养蚕的好季节了。蚕宝宝吃了桑叶,拉出的粑粑叫蚕砂,也是一味清肝明目的药。


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别名思仙,木绵、思仲,檰,石思仙,丝连皮、丝楝树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扯丝片。
  
  杜仲的皮断开的地方有着丝丝缕缕的白色胶质连接着,很难扯断,可能就是它别中的由来吧。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这种植物在大陆和欧洲相继灭绝。存在于中国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现己作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
  
  杜仲味甘,性温。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 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显著功效。
  
  杜仲含有一种可促进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中的蛋白质胶原的合成与分解的特殊成分,具有促进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
  

百草霜    
  
  《本草纲目》记载:百草霜 【释名】灶突墨、灶额墨、釜底墨。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
  
  李时珍曰:百草霜、釜底墨 梁上倒挂尘,皆是烟气结成,但其体质有轻虚结实之异。重者归中下二焦,轻者入心肺之分。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苏颂。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
  
  原来百草霜即是锅底灰也。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 过去家村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霜。
  
  百草霜为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状,手捻即为细粉。质轻,入水则飘浮分散。无油腻感。无臭,味淡微辛。以乌黑色、质轻细、无杂质者为佳。
  
  过去家村人家谁干活不小心弄破了手指或身上哪有个伤口,马上抓一把灶灰或香灰撒在伤口上。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鲁迅写的《祥林嫂》,文中林嫂抗婚一头撞在柱子上头上破了个洞,有人抓了一把香灰撒到伤口上。我看到这一幕觉得恶心、难受,难以接受,觉得旧时农村人简直愚昧肮脏到顶,灶土香灰什么的多脏啊,伤口不马上消毒清洗伤口反而抓一把这么脏的灰土撒上去不感染发炎才怪,原来锅底灰真能止血消炎杀菌啊,我替自已那时候的无知汗颜一把。
  
  古代所有人家都是烧柴做饭,取锅底灰入药轻而易举。而现在都改用煤气、天然气、电磁炉,谁还烧柴呢?去哪找锅底灰呢?这味药是不是要式微或者灭绝了?

  虽然没见过这味药在配药中出现,我却欣喜欢的在药店发现有一种药叫乌金片,是以百草霜为主药配制成的,哈哈,看来这味药还未灭绝,只是好奇来源是哪里呢?有人为了配药而大量烧柴草,似乎代价太过巨大。
  
  乌金片
 【成 份】蒲黄、百草霜、益母草、熟地黄、艾叶(炭)、三棱、 延胡索、香附、白芍、补骨脂、吴茱萸、川芎、莪术、木香、当归、小茴香油。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片;气香,味苦。
 【功能主治】调经化瘀。用于气郁结滞,胸胁刺痛,产后瘀血,小腹疼痛,五心烦热,面黄肌瘦。
  
  乌金片以古代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专为宫廷皇妃精炼的“乌金汤”为基础制成的。乌金片处方中的“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誉称传统中医“四物汤”,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妇科养身名方,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是补血养颜的经典方剂。
  
  乌金片组方以经典“补血养颜”处方为主,配以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蒲黄、百草霜、益母草、艾叶(炭)、三棱、延胡索、香附、补骨脂、吴茱萸、莪术、木香、小茴香油,诸药协同效力,使乌金片在“四物汤”的基础上疗效更加显著,是妇科首选。
  
  不管怎么样,这味药还在,还不是传说,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真好。
  
伏龙肝
  
  这应该是中药里最有气势的名字,降龙伏虎,还挖出它的肝,太牛了,有此能力者非吒咤莫属。
  
  这里多么珍贵的一味药啊。
  
  如果你认为伏龙肝跟龙肝凤胆有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伏龙肝竟然是灶心底下的黄土,和那个百草霜,是打一处来地,真是幻灭啊。真不知道,那一坨烧焦的黄土,跟龙肝有什么联系?貌似还是神似,莫非有龙肝之神力?
  
  伏龙肝:又叫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心土。
  
  本品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在拆修柴火仕(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得。科属于铝化合物类。
  
  来源:长期用柴草燃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烧煤的灶心土不可用。
  
  《本草纲目》云:"独孤滔《丹书》言,伏龙肝取经十年灶下,掘深一尺,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缩贺,伏丹砂。盖亦不知猪肝之义,而用灶下土以为之也。"
  
   伏龙肝 性味 辛、微温、无毒。归 脾;胃;肝经 。
  
  《本草汇言》: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
  
  宋代著名儿科医生钱乙,被人尊称为“儿科之圣”。他做翰林医官时,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钱乙诊视之后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宋神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下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一贴后,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技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很高荣誉的太医丞。
  
  伏龙肝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伏龙肝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拿一包灶心土煎药,煎出来的岂不是一锅黄泥汤?佩服古人的勇气,居然一口能喝下去……不知道现药店还在有没有这味药卖。
  
凤凰衣
  
  最华丽的药名当数凤凰衣了。凤凰凤凰,羽毛光彩照人,绚丽斑瓓,若得一件,肯定金光闪烁,夺人魂魄。
   
  如果你去药店买几两凤凰衣,凤凰衣的真相是一堆干硬、颜色灰黯、皱皱巴巴的不明物质,跟心中想像的美好距离十万八千里。
  
  凤凰衣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壳内膜。
  
   别名 鸡卵中白皮、鸡子白皮、凤凰退、鸡蛋膜衣、鸡蛋衣。
  
  干燥品多为皱褶的纸样薄膜,大小不等,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略有光泽,具棕色线样条纹。质轻易碎,微有腥臭气。在临床上作为中药材使用。
  炮制 除去硬壳,取出内层白膜衣,晒干。
  性味 甘,温。入脾、胃、肺三经。
  
  【功能主治】补肺止咳。用于慢性气管炎,久咳,盗汗。
  【用法用量】0.5~1钱,研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天牛
  
  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有一对很长的触角,是人们熟知的一类昆虫。
  
  别称:啮桑,啮发,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
  
  天牛性甘,温,小毒。
  功效 《纲目》:治疟疾寒热,小儿急惊风及疗肿。 箭镞入肉,去痣靥。
    
  内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治疔肿恶毒:八角儿(杨柳上者,阴干去壳)四个(如冬月无此,用其窠代之),蟾酥半钱,巴豆仁一个,粉霜、雄黄、麝香少许。 先以八角儿研如泥,入溶化黄蜡少许,同众药末和作膏子,密收。

  每以针刺疮头驻出血,用榆条送膏子麦粒大入疮中,以雀粪二个,放疮 口,疮回即止,不必再用也。
  
  天牛黑黑的硬壳上有白色的斑点,一对触角上了有一节节白色,我小时候觉得很好玩。就常常在柳树、杨树上抓来玩耍。一次不小心,在玩的时候,被它强壮的上颚一口咬着手指头,鲜血直流,去医院包扎伤口,护士问我怎么搞的,我吭哧半天才说是被天牛咬的,被笑话了半天! 后来再也不敢碰这种虫子了。
  
  天牛的幼虫,看起来很可怕。古书上叫蝤蛴,白白肥肥的,埋在土里或者木头中,很难和天牛的样子联系起来。
  
  《诗经.卫风.硕人》有几句形容卫国夫人庄姜美貌的: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连六个比喻,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那个在当时的人们眼里摄人心魄的美人形象。
  
  古人的审美真是奇特啊,一个美人,手指像刚刚长出的茅草嫩芽,皮肤雪白像凝固的猪油,脖子像天牛的幼虫一样又白又长,牙齿排列得像芦芦里面的种子一样整齐,蝉一样高的额头,飞蛾一样的眉毛……一想起天牛幼虫那肥胖扭动的身体,我都止不住发抖,真是销魂啊。
  
  远古时代的人以自己身边最自然贴切的参照物决定审美,“羊大为美”亦然。看来没错,生产力决定审美情趣。 


蜣螂&屎克郎 蛴螬&地蚕

  之所以在标题上罗列出一大堆名字,看得人眼花瞭乱,是因为它们本身指一种东西,前者是它的学名,后者是俗称;一种是成虫,一种是幼虫。
  
  我知道蛴螬,它是某种甲虫的幼虫,但从未把它和屎克郎联系起来,有天闲来无事追查它的来源出身,才明白原来它们是一家啊,真是吉祥三宝!
  
  有了天牛,就有个配对的地蚕。
  地蚕这个名字听起来一般,想必和蚕一样肥白的虫子,但出身却复杂而非怪异。
  
  地蚕 别名 蛴螬 土蚕,老母虫,核桃虫,粪虫。
  
  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甲虫类蜣螂或独角仙的幼虫。
  
  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品种多达百种。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
  
  蜣螂,属鞘翅目蜣螂科。蜣螂,俗称屎克螂,大名鼎鼎的名字,大家应该有所耳闻吧。
  
  独角仙,又称双叉犀金龟、兜虫。体大而威武,力大无比,小小身子却能够搬动自己体重850倍的物体,推粪能手,所以有铁甲将军美称。
  
  蜣螂别名: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咸、寒、有毒。
  
  蜣螂烧研为末。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古人用它治疗小儿惊风、小儿疳疾、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大肠蜕肛,大小便不通,小便血淋、疔肿恶疮等诸症。
  
  一种是独角仙,又称双叉犀金龟、兜虫。体大而威武,力大无比,小小身子却能够搬动自己体重850倍的物体,推粪能手,所以有铁甲将军美称。
  
  【别名】圣甲虫、推粪虫、推屎爬、屎蛒螂、粪球虫、铁甲将军、牛屎虫、推车虫,屎壳郎……
  【来源】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 L.的干燥全虫。一般6~8月间捕捉,捉回后置沸水中烫死,烘干即得。
  
  【性味归经】咸,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通便。用于疮疡肿毒,痔漏,便秘。
  【用法用量】 0.5~1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或油调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蛴螬 别名:地蚕、乳齐、应条。
  气味:咸、微温、有毒。
  主治:
  小儿脐疮。用蛴螬研末敷涂。数次可愈。
  小儿唇紧。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
  丹毒。用蛴螬捣烂敷涂。
  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
  断酒不饮,用蛴螬研末,酒送服。
  目中翳障。有蛴螬捣取滇,滴眼中。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雌蜣螂在粪球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卵而出。
  
  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或粪土里,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
  
  多么吉祥的一家人啊,虽然名声臭了点,却有大用。
  
白僵蚕
  
  白僵蚕来源为蚕蛾科昆虫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那僵死的蚕,我以为是吐尽了最后一寸丝的蚕,精疲力尽而走到生命的尽头。原来是染了白僵菌,非正常死亡的僵蚕,听起来让人想到僵尸。
  
  江南人家一到春天,便采桑养蚕。养蚕前拜蚕花娘娘,保佑蚕宝宝不生病,蚕一生病一季的辛苦全白费了,不过病死的蚕有了药用,倒也没算浪费。
  
  炮制: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僵蚕,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性味 辛咸,平。
    
  归经入肝、肺,胃经。
  蚕功用主治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樗鸡
  
  这个名字我觉得好神秘,以为是深山密林里一种不常见的野鸡,雉的一种。
  
  有一天才发现红娘子就是它,然后再对照图片,晃然大悟:这不是我小时候常抓来玩的椿蹦蹦吗?
 
  樗,古指椿树。但明明是虫为啥跟鸡扯上关系还是颇为费解,叫她红娘还有那么一点靠谱。
  
  樗鸡 别名:斑蜡蝉、灰花蛾、椿皮蜡蝉、红娘子(第一页提到的)。
  
  多栖于樗、榆、刺槐、女贞及多种果树上,吸食树中液汁,为林木之害。
  
  【性味】味苦;辛;性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玫毒散结。主血瘀经闭;腰伤疼痛;阳痿;不孕瘰疬;癣疮;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入丸、散,0.1-0.2g。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调涂。
  【摘录】《中华本草》
  
打碗花
  
  每到夏天,田野间就有许多细细柔柔的藤蔓,叶子狭长,茎须沿着攀援物缠绕生长,锦屏般的藤蔓上开满一朵朵玲珑的花朵,粉红,淡紫,浅蓝,纤细的绿色枝条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这种植物杂草一般不起眼,它被人称做打碗花。
  
  中国地域辽阔,不管南方北方,过去农村都不约而同流传一种说法,这花儿摘不得,谁摘了那花儿就要打破碗,大人们都让小孩子离这种花远点,免得招来晦气。
  
  这花像咒语一样,让看到它的孩子心生恐惧。但我心里却替它感到冤枉,真真是奇怪,人做错了事,打破了碗,一朵花,竟要背负“莫须有”的罪过,以至于流传下经世的骂名。
  
  打碗花和牵牛花的模样颇为相似:花儿大小、颜色都差不多,花型是五边形,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区别,小时候根以为是同一种花。仔细分辩,它的叶子像小小的宝剑,而牵牛花的叶片是心型的,花朵比牵牛略小。
  
  【药名】打碗花
  【别名】小旋花,面根藤、狗儿蔓、葍秧、斧子苗
  【分类】旋花科,打碗花属
  
  【分布】我国各地广泛分布,为田间、野地常见杂草。
  【用途】嫩茎叶可作蔬菜。花及根入药,
  
  【别名】面根藤、小旋花、(根:)盘肠参、铺地参、斧子苗
  【来源】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打碗花,以根状茎及花入药。秋季挖根状茎,洗净晒干或鲜用。夏秋采花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主治】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花:止痛;外用治牙痛。
  【用法用量】根状茎1~2两,花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注意*【毒性】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茎有毒,含生物碱。


牵牛花&黑白丑  

 牵牛花别名喇叭花、牵牛、朝颜花。
  
  很喜欢朝颜这个名字。牵牛花总是迎着晨曦绽放,花瓣上带着朝露,清新明丽,鲜妍动人。如果你晨曦中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朝颜,会别有一番情趣。
  
  一直以为牵牛花是种自开自落无人理会的野花野草,却从书到看到一句俗语:“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原来牵牛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居然和秋菊、冬梅、海棠一个级别,在众多花草中,牵牛花也可以算得上是野草花中宠儿了。
    
  牵牛花的颜色很多,雪白 淡粉 深红 浅紫 深蓝……最爱那种紫蓝色,很难调出的一种颜色,神秘 深遂 。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天》里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牵牛花为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花期6月至10月,大都朝开午谢。
  
  牵牛花可入药,明代吴宽写诗赞道:“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牵牛花食用功效:
  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牵牛子的药用名称为二丑、黑丑、白丑。黑丑为黑牵牛子,白丑为白牵牛子,二丑为黑白丑的混和物。
  
  【别 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
  【采 制】: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 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天青地白&委陵菜
     
  天青地白是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药名,这个名字诗意盎然,有种浩然之气,仿佛说的不是一种植物,而是形容某种风景,某种心情,某种气节。
  
  委陵菜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草或灌木。羽状小叶,开黄色小花。即然叫委陵菜菜,想必可当野菜食用。明《救荒本草》里有它,说明猜想没错,只是从来没有见过,更没吃过。
  
  这么大气的名字却原来是种不起眼的小草,即不青,也不白,更没有什么特别气质,为何得名不得而知。
  
  委陵菜别名 天青地白 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白头翁[湖北]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国药典》


金银木
  
  金银木,很有画面感的名字,树枝上一定开满金色银色的花朵,火树银花,结出的果实也是金豆豆,才配得上这么富贵繁华的名称。
  
  金银木和金银花的名字很相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同一种植物。
  
  在北方城市一个植物园里,看到一树树枝桠间挂满鲜红欲滴的果实,煞是惹人喜爱,以为是火棘,仔细看不是。火棘果实顶端有凸起的黑点,这个小红果子光滑圆润,弄不清楚这是什么科属的植物,回来查了很久才知道原来是金银木的果实,晶莹剔透 ,一见难忘。
  
  金银木金银花极为相似,春末夏初开花,繁花满树,金银相映,秋后,累累红果挂满枝条,果实经冬不凋,与白雪相映。
  
  金银木是双子叶忍冬科,忍冬属木本植物。
  别名:鸡骨头、金银忍冬、马氏忍冬
  
  金银花为藤本,金银木为木本;金银花的花蕊伸出花冠,金银木的花蕊则不外露;金银花的果实呈黑色,金银木的果实为鲜红色。
  
  金银木花蕾、全株可入药。
  
  【药 名】:金银忍冬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忍冬科植物金银忍冬的花蕾。
  【性味归经】:甘,寒。入肝经。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急性结膜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外用:捣敷患外。
  
    
仙鹤草
  
  没见到仙鹤草真身之前,觉得仙鹤草的身姿应该亭亭玉立、纤长挺拨,有着雪白的花朵,在一堆毫不起眼的野花杂草间显得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看到它的样子才死心,不过是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野草。不管叶子还是花,都没有任何特色,没有高度分辨率,下次见了未必还能认出来,跟仙鹤扯不上任何关系。
  
  仙鹤草是蔷薇科龙芽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龙牙草。
  别名:龙牙草,龙头草,老鹳嘴,地蜈蚣,托叶龙芽草,鸡爪沙,铁胡蜂,黄花仔,蛇倒退,路边黄,群兰败毒草,路边鸡,刀口药,大毛药,脱力草,大花龙芽草,狼牙草,石打穿,乌脚鸡,父子草,毛脚茵。
  
  这一大堆土名倒挺贴切,路边黄啊,地吴蚣啊,路边鸡啊什么的,很有乡土气息,就像是乡下土妞,本名叫二妞,小翠啥的,本来挺自然,非要取个高贵冷艳的名字,有点让人不太习惯。
  
  仙鹤草全草入药。苦涩平,
  
  功效: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涩汗,止咳。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血痢、疟疾、消渴病多汗、伤力咳嗽等症,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疖疮痈肿、痔疮等症。
  
  全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药,有强心、升血压、凝血、止血、凉血、抗菌等作用,市售仙鹤草素制剂为止血药;
  
  西洋龙芽草配伍阿胶、藕节 西洋龙芽草收敛止血;阿胶养阴润肺、补血止血;藕节化淤止血.三者伍用 止血而不留淤 有养阴润肺、止血化淤之功效 用于治疗咯血、咳血证属肺阴虚者。
  
  地下冬芽或带细根的冬芽是天然杀虫剂,能治牛绦虫、猪绦虫;浓缩液,可治阴道滴虫,作农药可用来防治蚜虫、小麦杆锈病等。


旱莲草 

  旱莲草又叫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别名又叫金陵草、莲子草。
  
  因为搓揉它的茎叶时,可见黑色的汁液流出,所以又叫“墨旱莲”,处方上多用此名。
  
  墨旱莲,草本,丛生荒野路边、墙根石缝,蔔伏矮小,叶子狭长细小,开白色小花,不妖娆,不起眼,不喧嚣,不热闹,跟莲花没一点相似之处。若不注意,很容易忽略它们的存在。
  
  郊游的时候,我似乎常在山野路边看到过它们,但没有停下来仔细观察确认它们就是鱼鳢草。
  
  
  “鱼鳢”大概是鱼肠子的意思吧,形容它们象黑色细小的鱼肠般细小,鱼鳢这个名字倒更贴切些。
  
  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闷透,切段晒千。
  
  性味归经 甘酸,凉。无毒。入肾、肝。胃、小肠。
  
  功效 凉血,止血,补肾,益阴。
  
  主治 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老鼠痣。
   
  用药忌宜 脾肾虚寒者忌服
  
  药物配伍 配车前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通淋。配女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配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止血。
  
  旱莲草为中医常用的养肝益肾、凉血止血药物。对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目眩、牙齿松动、腰背酸痛、下肢痿软诸症以及血热所致的多种出血证有良好疗效。
  
  旱莲草在中医美容古方中是乌须黑发,生长毛发的要药。《本草纲目》说它能“乌髭发,益肾阴。”
  
  明代名医缪促醇认为在中草药中,能使白发变黑的最佳药物就算旱莲草了,在《本草经疏》中说:“古今变白之草,当以兹为胜。”


鹧鸪菜
  
  说起仙鹤草来,便想起鹧鸪菜。
  
  很喜欢鹧鸪这种鸟,不是因为它漂亮,而是它难得一见的稀有,它消魂凄切的叫声。
  
  据说每到春天,鹧鸪晨昏时鸣叫,声音凄苦,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看到鹧鸪菜这个名字,便猜想,这种植物是什么样子?形似鹧鸪还是鹧鸪喜食之物?
  
  传说鹧鸪爱吃生半夏苗,这种剧毒的植物鹧鸪吃了居然没事,好生怪哉。不知这鹧鸪是否也和半夏一样是鹧鸪的口物之物。
  
  很多年来只闻其名不得而见。愈发觉得它低调而神秘,长在深山人未识。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种种猜测皆为虚幻。
  
  鹧鸪菜,居然是海里的某种红藻类。科属是红藻,颜色却是暗紫色或紫黑色海草,干巴巴一堆不规则的叉状分枝,即非草,也非菜,着实让人幻灭。
  
  鹧鸪菜 别 名: 美舌藻,蛔虫菜、乌菜、石疤,劈头菜,海人草。
  
  处方名:鹧鸪菜、乌菜
  来 源:为藻类植物药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的藻体。
  性 状:本品为浅灰绿色的粉末;气微腥,味苦、微咸.
  
  性味归经:咸、平入肾、大肠经   
  功 效:驱虫杀虫,健脾化痰消积,安神。
  主 治:治蛔虫证、蛔虫性肠梗阻、虫疳。
  
  小儿因虫积或食积而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能使瘦弱得小孩转为肥壮,能保小孩根基稳固,四季平安,小孩成人患有寄生虫服用后能将体内之肠虫驱除。
   
  看来鹧鸪菜和史君子一样是驱虫良药,古代人拿它来给小儿驱虫。 
  南方靠海,用鹧鸪菜较多,北方大多用史君子,所以我这个北方人很少见。   
  
  这些药渐渐让人忘记了,记得我小的时候防疫站发的宝塔糖,甜甜的,五颜六色很是漂亮,小朋友都很喜欢吃。药店里很多驱虫药,像史克肠虫清之类的,吃起来很方便,便很少再去想起这些中药。
  
  如今香港有居然还有一种很畅销的药叫鹧鸪菜,一盒盒的,广东药店都有,看来还有不少人认它。香港富霍英东居然是捕捞鹧鸪菜掘得第一桶金。 
     
  1954年,霍英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起澳门有一家公司正在四处收购海人草,每磅可卖到1美元。霍英东兴奋不已,倾其所有带了一队人马奔赴东沙岛采集海人草。
    
  海人草生长在2至7米深海里,有时候一天也采不到半筐,在海上还遇到台风,差点丧命,最终取得了发迹的第一桶金。
  
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的名字尊贵逼人,有王者风范。 
  
  中国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为上天“真龙”的化身。规定只有皇帝的随身物品和衣服上能够绘制“五爪金龙”的形象,
  
  可见能称得上五爪金龙的是多么尊贵的一味药,才配得起如此霸气的名字。
  
  粤人称巨蜥为五爪金龙,巨蜥有五爪,又和恐龙是近亲,勉强和龙沾点边。若干前年在从化山里某餐厅,老板竭力推荐五爪金龙汤,野生的,刚捕到,现杀现煮,大补。不知这金龙是什么神奇之物,端上来一看是巨蜥,配龙眼、党参、黄芪、淮山等药材煲出来,滋味确实香浓,我觉得实在难以下咽,喝两口汤了事。
  
  不过这个五爪金龙只是乡间土名,不是官方认可的名字,也不是入中药药典的药物。
  
  脑子里五爪金龙有模样应该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一股张狂之态。后来终于在家客家菜馆有幸吃到五爪金龙汤煲鸡到。端上来只是几块粗大树根而已。
  
  原来,五爪金龙是我在田野间无数次遇到、无数次擦肩而过的那种美丽的野花。我一直误认为它是蓝色的牵牛花,和牵牛花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叶片,有五个掌状分裂,只有蹲下来认真研究它的叶片,才知道那不是牵牛。
  
  五爪者,因它的叶子形状而得名。至于金龙,可能是因为它的根状附会而来吧。
  
  五爪金龙
    
  科属:旋花科 番薯属 多年生缠绕藤本
  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别名:五爪藤、五爪龙、灯笼草、小红藤、雪时高、小五爪金龙、五虚下西山、红葡萄、乌蔹莓、月乌鸡。
  
  味苦、涩,温。
  
  功用主治
  《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肿痛,闭经。
  《云南中草药选》:凉血活血,壮筋骨,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火烫伤,皮肤糜烂。
  

王指毛桃
  
  五指毛桃和五爪金龙同样有5片掌状分裂,药用根部的模样差不多,功效也差不多,一般广东地区都用此种药材来和排骨等鲜肉来煲汤,具有去暑,化湿滋补身体的作用。
  
  五指毛桃属桑科粗叶榕种植物,并不是桃,广泛分布在广东山区,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
  
  五指毛桃 别名 粗叶榕、三龙爪、亚桠木、五爪龙、五指牛奶
  
  “五指”、“五爪”者,均因其叶形而名;“毛桃”者状其果;“牛奶”者谓其果汁。以其与五加皮、黄芪功相似而有土五加皮、土黄芪之名。
  
  【性味归经】甘,微温。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用于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盗汗,白带。
  【用法用量】 0.5~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牛大力
  
  牛大力又叫千斤拔,听名字就威武雄壮,非同凡响。
  这是种什么神奇地植物啊,是不是远古时期先民看到牛啊羊啊吃了某种野草之后忽然力大无比,力拨千斤,比江湖上卖的大力丸功效肯定好多了。
  
  以前的牛耕田梨地,多吃点牛大力倒十分有效率,农人肯定喜欢。
  人们好奇之下采来食用,果然一下子暴发出力拨山兮气盖世的神力,所以有了这名。
  
  五爪金龙 五指毛桃 牛大力的根单单看起来,形状都差不多,不好区别分辨。
  但三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却是完全不同类别的植物。
  
  牛大力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根。美丽崖豆藤,是很美丽,开在深山老林悬崖边否?

  【别名】千斤拔、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治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
  

望江南子
  
  这个名字让我想到温庭筠的一阕小令: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眉宇间带着点隐隐哀愁女子,幽幽立在窗前,对着流水,默思念着心上人。
  
  这真的是一味药而不是一个词牌名么?
  
  望江南子,豆科为豆科植物望江南的荚果或种子。
  
  别名 槐豆,野鸡子豆,金角子、金角儿,江南豆,水爪豆,风寒豆、黄豇豆。
  
  望江南挺拔秀丽,椭圆的叶片极像槐树,碧绿的叶片间开满金黄色五瓣花朵,明媚清丽,倒像个活泼可人的青春少女,不似有一丝哀愁。
  
  望江南又名凤凰草,原产于我国和印度,以种子和茎、叶入药。其种子有清肝明目,健胃润肠作用。用于高血压头痛,目赤肿痛,口腔糜烂,习惯性便秘,痢疾腹痛,慢性肠炎;茎、叶则有解毒功效,外用治蛇、虫咬伤。
  
  【性味】甘苦,凉,有毒。
  【功用主治】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


凤凰木   

  凤凰树树冠高大,花期花红叶绿,满树如火,葱笼叠翠,由于“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故取名凤凰木。
  
  凤凰木因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

  在中国,凤凰木是汕头市花,凤凰木同时是厦门、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树。
  
  凤凰木别名红花楹树、凤凰树、火树、红花楹、影树、金凤
  为豆科凤凰木属的植物。
  花期5-8月。分布福凤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功 效】:平肝潜阳。
  【主 治】: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头晕、目眩、烦躁。
  【性味归经】:甘、淡,寒。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或开水洗眼。
  【毒性】:花和种子有毒。小孩误食种子中毒后有头晕、流涎、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此帖被燕燕。在2012-07-25 10:48重新编辑 ]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7-25 0
含羞草
  
  美人含羞,草木也会含羞。
  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即使一阵风吹过也会出现这种情形,就像一个害羞的少女一般。
  
  含羞草文弱清秀,开粉红色花朵,像个小小的绒球。纤细秀丽的羽叶,使人不由想起“世外仙株”不胜娇弱的林妹妹,带着股仙气,楚楚动人不食人间烟火气息。
  
  传说杨玉环因不小心碰了含羞草的叶子,其叶片一碰即闭合,恰如美人掩面,杨贵妃便得了个“闭月羞花”的美名。
  
  不管谁碰了含羞草,都会引来这种反应,只不过碰它的是杨贵妃,便成就了一段美丽传说;若换了我辈,最多是“辣手催花”罢了。
  
  含羞草原产美洲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差。养过一盆,天气冷的时候像霜打一般蔫掉了,我把它搬到室内,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它,还是仙去了。干脆给自已封了个别号,“辣手催花”。
  
  含羞草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对外界触觉极其敏感。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
  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如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看来含羞草还有预测地震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居室内摆一些盆栽含羞草植物,用以观察自然灾害的预测防范。
  
  含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又名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
  
  性味 甘,寒,有毒。
  功用主治 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功效。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咯血、带状疱疹。


山茱萸
  
  山茱萸,这三个字念很有种风韵,山中少女朱颜粉萼,丰腴秀美,茱萸是何等消魂的植物,多少年来只闻其名,不见其风姿。
  
  
  山茱萸,别名药枣、萸肉、枣皮。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
  
  山茱萸一般清明时节开有黄色的花,“秋分”至“寒露”节气时会生长成熟,色如玛瑙、水晶般红艳。古有取茱萸缝袋盛之、佩身祛邪辟恶之说。
  
  遥知兄弟登高望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秋高气爽,王维独在异乡登高远望,饮酒高歌,满山都是练彤彤的小果子,折得几枝,远离父母兄弟,纵插遍山头又如何?茱萸红的落寞,酒也淡而无味,唯有亲情可以温暖思乡人的心。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山茱萸,味酸涩,气平、微温,无毒。入肾、肝二经。温肝经之血,补肾脏之精,兴阳道以长男茎,暖腰膝而助阳气,经候可调,小便能缩,通水窍,去三虫,强力延年,轻身明目。




吴茱萸

  起先以为茱萸只是一种植物,生于广大深山的叫山茱萸,产于吴地的叫吴茱萸。好似橘生淮北叫枳,产地不同而已。
  
  原来品种根本不同。名字虽都叫茱萸,但八杆子打不着关系。
  
  吴茱萸果实红红的一簇,很像花椒,味道也有股辛辣,总之没有山茱萸妖娆,但也有种别样的美.
  
  吴茱萸始载于《本经》,列入中品。宋代《本草图经》记载:“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紫色,三月开花,红紫色。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成熟时则深紫。”
  
  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别名 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吴茱萸以成熟果实入药, 味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 主治脘腹寒痛, 胃寒呕吐等症.


过路黄
  
  过路黄,是不是让人看一眼便过目不忘的花朵呢?黄色的花朵总是特别明媚抢眼,春夏绿野间随处开着一簇簇黄色的小花,楚楚动人,路人看见了,也许怦然心动,记住了它的容颜;也许有人根本无视它的存在,粗暴的踩在脚下继续赶路。
  
  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你路过时的一抺风景,一抹黄色。
  我只是路过春天,路过你
  我只是默默开在路边,留不住你温柔的一个眼神
  
  但有人记住了它,给它取了一个名字:过路黄。
  
  该品首载于《百草镜》,名“神仙对坐草”,云:“此草清明时发苗,高尺许,生山湿阴处。叶似鹅肠草,对节,立夏时开小花,三月采,过时无。”
  
  过路黄 中药名金钱草
  
  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江南各省均有分布。
  
  别名 神仙对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铜钱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川大金钱草、大金钱草、对坐草、一串钱、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大连钱草、遍地黄、黄花过路草、龙鳞片、真金草、走游草、铺地莲。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肾、膀胱经。
  
  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症。
  
      
广金钱草
  
  为了和金钱草区别开,这种圆形叶子的小草叫广金钱草。
  
  它的叶片圆圆的刚好铜钱般大小,所以得了些名。茎纤细而长,生在水边,曾经养过一盆,照顾不周而死。
  
  别名:金钱草,广金钱草,假花生、马蹄草、银蹄草,落地金钱、铜钱草。
  本品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甘淡,平. 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用于热淋、砂淋、石淋、小便涩痛、水肿尿少、黄疸、尿赤、尿路结石。
  
  以前以为金钱草和广金钱草是同一种植物,后来才知道金钱草是过路黄。
  两者名字差不多,科属不同,但却治同一种疾病。
  
  广金钱草和过路黄都有利尿排石的功效,临床上都用来治疗尿路感染、胆结石等症,真是神奇。


红蓼
  
  红蓼生水中,开于秋天,其茎粗如拇指,其花色浅红成穗。小时候在小河边常常能看到成片的红蓼,没特别感觉。
  
  翻开古诗,却能看到很多关于红蓼的描写,大概在古人的眼里,它和秋天有关,跟离别有关,跟寂寥落寞有关。
  
  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柳咏:临岛屿、蓼烟蔬淡,苇风萧索。
  
  罗业: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
  
  《红楼梦》中的"蓼汀花溆"更有一种深秋寂寞惆怅之感。
  
  现在人几乎不认得这是种什么植物,看到也熟视无睹。
  
  红蓼 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茎叶。
  
  别名:游龙、水荭、茏古、岿、红草、茏鼓、天蓼、石龙、大蓼、荭草、朱蓼、白水荭苗、蓼草、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草。
  
  《本草纲目》: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故曰荭,曰鸿,鸿亦大也。
  
  性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千里光
  
  说到黄花,怎么能不提起千里光。
  
  前几日在庐山,悬崖峭壁间开出一丛丛明艳的黄花,那些花笔直立起身子,努力想开到最高处。那种明艳照眼的黄色,吸引我一步步走到山崖边,伸出手想拍下它们,手一抖着拍不清楚,又恐失足坠崖,方才作罢。
  
  一路黄花照眼明。那些黄花叫什么名字,莫不是千里光?
  网上找来它们的照片对比,果真是。
  
  千里光听起来似乎有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力,不知道是哪位神药。
  
  原来就是这种菊科的小花,因为能治疗眼疾,清热明目,所以有了千里光的大名。
  
  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菊科千里光属。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千里光 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
  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千里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用于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


一枝黄花
  
  一枝黄花,当初误解为一支黄色的花而已。
  但这是一味中药的特指。
  
  一枝黄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茎直立,多无分桠,花黄聚于茎上部,故名一枝黄花。开花季节,山坡片片黄色,因有满山黄之喻。
  
  我很担心,开黄花的植物有很多种,为什么要给它起这种没有一点个性的名字呢?没一点分辨率,采药的人认错了怎么办?总之我没见过实物,一下子认不出来。
  
  开黄花的居然有很多都是菊科植物,它们有一种很神奇的共同属性:清热解毒,消炎止。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人们把它们用于化脓性感染最有效。
  一枝黄花
  别名 野黄菊,山边半枝香、洒金花,黄花细辛、黄花一枝香,黄花一条香、黄花马兰、大败毒、黄花仔、一枝香、大叶七星剑,蛇头王、金锁匙、满山黄、黄柴胡、肺痈草。痛
  
  具有疏风解毒、退热行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毒蛇咬伤、痈、疖等。全草含皂苷,家畜误食中毒引起麻痹及运动障碍。


蒲公英
  
  蒲公英 别名 白鼓丁、鲜公英、婆婆丁、黄花地丁。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蒲公英嫩的时候是一味野菜。
  
  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据说风味独特,一直想尝试下,但没机会。
  
  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也可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山苦苣
  
  山苦荬听起来很苦,名字也很怪。以为是种很难得一见的植物。
  
  后来才知道是很普通的苦菜花。
  
  苦菜花,一定很苦很苦,长得也苦模苦样的,不讨人喜欢。
  
  以前有个电影《苦菜花》,电影的女主角像苦菜花一样命苦,永远忘不了里面有个高亢的女声唱:苦菜花儿开满山冈,乌云当头遮太阳……
  
  离所有带苦味的菜都远远的,苦瓜,苦胆,苦菜碰都不碰,生怕自讨苦吃。
  
  这种小草常常看到,只是以前不知道它就是苦菜花,我们那的人叫它刺儿菜。带刺的披针形叶子,开金灿灿的黄花,有着毛绒绒的球形种子。若不是叶子上的刺,几乎跟蒲公英没办法分清楚。样子一点也不苦,反倒有种招人喜欢的感觉。
  
  苦苣可以凉拌,油炒,做汤,也可以直接洗干净沾酱生吃。
  
  杜甫《园官送菜》有句诗:
  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
  
  看来唐朝的时候苦苣就成了餐桌上的菜蔬。
  
  山苦苣 别名: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
  
  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
   
   药用价值: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主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痛肿等症。
  
  中医用来治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血淋,痈肿疔疮,肠痈,乳痈,痔瘘,毒蛇咬伤。 蒙药治“协日”热,口苦,口渴,发烧,不思饮食,泛酸,胃痛,嗳气等病病。
   
  中国民间常将苦菜水煎后内服以治"搭背"之类痈疮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等)。据报道,湖南民间将苦菜与白酒同煮治疗产妇急性乳腺炎。


红苋菜
  
  红苋菜炒了之后,汤汁是脂胭色的,非常好看。苋菜汁把米饭染成鲜艳的红色,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煞是喜欢。
  
  苋菜红是最天然、最诱人的红色染料了。曾用苋菜汁和面,做出红彤彤的面条和水饺,鲜亮迷人。那些生产食品的厂家为何放着天然无毒的染料不用,偏偏要用有毒副作用的工业和化学染料呢?大概因为成更本低廉和而且省事吧。
  
  红苋菜属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生于田间或路旁、村舍附近、杂草地上。
  
  别名 青香苋、红苋菜、红菜、野刺苋、米苋、人旱菜,杏菜、荇菜、莹莹菜、玉米菜、米谷菜、云仙菜等。
  
  性味归经 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止痢。主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目赤咽痛,鼻衄等病症。
  
  苋菜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抽筋)。它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1、清热解毒,明目利咽 苋菜性味甘凉,长于清利湿热,清肝解毒,凉血散瘀,对于湿热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红肿不利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营养丰富,增强体质 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长寿菜”之称。
  
       3、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苋菜中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钙的含量则是3倍,为鲜蔬菜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苋菜中不含草酸,所含钙、铁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苋菜能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紫云英
  
  紫云英,名字美而浪漫,觉得比紫罗兰什么的好听得多。想像一下吧,花开时节,那一朵朵紫色的花,撒满一望无际的田野,灿若云锦,像天边漫天紫色的云,多么飘缈浪漫,让人心旷神怡。
  
  紫云英 别名 翘摇、米布袋、红花菜、红花草、荷花郎、螃蟹花、苕子菜、沙蒺藜
  
  紫云英为豆科黄芪属植物。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地区,多生长在溪边、山坡及潮湿处。
  
  最喜欢翘摇这个名字。紫云英大多成片成片生长,花儿在枝头绽放,如紫色蝴蝶,风吹来,花儿纷纷摇曳,古人便称它为翘摇。
  
  紫云英茎、叶柔嫩多汁,叶量丰富,富含营养物质,可以食用,也是上等的优质牧草。
  紫云英一直被人们当作饲料,多用以喂猪,为优等饲料。牛、羊、马、兔等喜食,鸡及鹅少量采食。
  
  紫云英分无毒和有毒两种。有毒紫云英,以新鲜茎、叶喂猪、牛均可引起中毒,各种家畜均可中毒,马较多见。一般本地牲畜对其有辨别能力,不会吃它。
  
  紫云英蜜又名红花草蜜或草子蜜,具有大自然清新宜人的草香味,甜而不腻,鲜洁清甜,色泽为浅琥珀色。
  
  本品除有一般蜂蜜的清热解毒的补中、润澡、之功效,还能祛风明目、消肿利尿,对风痰咳嗽、喉痛、火眼痔疮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是虚火旺盛人士之保健佳品。
  
  性味 味甘、辛,性平。能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用途 用于咽喉疼痛,风热咳嗽;热淋,小便不利;牙龈出血,痔疮出血。
  用法煮汤,炒食。


紫苏
  
  紫苏,亦药亦食,又是一味生活中离不开的的调料,那么亲切而熟悉。紫苏的名字像个女孩儿一般,散发着一股婉约、迷人的香气。
  紫苏 古名荏,又名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啤⒅逡端盏取
[ 此帖被燕燕。在2012-07-25 11:03重新编辑 ]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描述:3.jpg
  • 描述:4.jpg
  • 描述:5.jpg
  • 描述:6.jpg
  • 描述:7.jpg
  • 描述:8.jpg
  • 描述:9.jpg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7-25 0
唐菖蒲
  
  唐菖蒲虽名为菖蒲,却跟水菖蒲、石菖蒲不同科属。唐菖蒲是日本人对菖兰的称呼,是为中国菖蒲,现在习惯称唐菖蒲。唐菖蒲产非洲及地中海沿岸,以南非好望角分布最广,经多次种间杂交而成。
  
  唐菖蒲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唐菖蒲花朵色彩鲜艳、瓣如薄娟,春季、夏季开花。穗状花序较长,从下至上陆续开放,而且瓶插持久,为世界四大名切花之一。
  
  花店里热热闹闹的,总是唐菖蒲一类的花。包好的花束,各种颜色,各种造型争奇斗艳,常开不败。
  
  因其对氟化氢非常敏感,对空气洁净度要求比较高,如果氟化氢含量高的话,便不能存活,基于这个特点,唐菖蒲还可用作监测污染的指示植物。
  
  唐菖蒲别名剑兰、菖蒲,菖兰、马兰 、扁竹莲、什样锦等。鸯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根类花卉。
  
  唐菖蒲为百合目鸢尾科唐菖蒲属植物后菖蒲,球茎入药,主治跌打肿痛及痈,茎叶可提取维生素C。


蓍草
  
  蓍草这个名字很生癖,样子也不出众,知道它的人应该不多。
  
  蓍草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菊科草本植物,高三余尺,羽状叶脉互生,茎很笔直。夏秋之际开白花,深秋枯槁,逢春又生。
  
  相传这种草能生长千年而茎数三百,并被认为是草本植物中生长时间最长的一种草。
  古往今来蓍草一直被誉为「神蓍」、「灵物」或「神物」。历代帝王也对之刮目相看,每年春秋二季派大员到太昊伏羲陵祭拜时,回朝时都要取一束「蓍草」,作为信物。传说「蓍草」为稀有植物,全国仅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太昊伏羲陵。
  
  古三黄五帝﹑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捣蓍,下有神龟。”
  
  《史记.龟策列传》里的一段相关记载:
  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又其大小先后,各有所尚,要其归等耳。

  殷代盛行用火灼龟甲或兽骨,再观其裂痕来占卦,谓之龟卜。到了周代,又盛行以蓍草占吉凶,谓之占筮。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上,由朝廷细心保管。其后,再由累积下来的筮辞中,挑选出适当而符合各卦各爻的,加经编纂,就成为易经的雏型了。
  
  在《卜辞通纂》看到过一个甲骨文卜辞,印象深刻: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癸卯指日子。占卜癸卯这天会下雨,是西来的雨?是东来的雨?是北来的雨?是南来的雨?一连四句疑问,诗歌一样琅琅上口,朴实易懂。
  
  《三言二拍》有一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说文若虚跟随张大等人泛海去外国作生意,回来时狂风大作,商船被吹到一个无名海岛上,文若虚闲极无聊拣了一个床大的乌龟壳回来,众人笑道:“好货不置一件,要此何用?”有的道:“也有用处。有甚么天大的疑心事,灼他一卦,只没有这样大龟药。”又有的道:“医家要煎龟膏,拿去打碎了煎起来,也当得几百个小龟壳。”
  
  看到此处我笑得肠子抽筋,这几个人倒也风趣幽默,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古代帝王灼龟卜卦,几乎都是碗口大小,真用这个比床还大的龟壳卜卦,想必真能解决天大的疑问。拿这么大的龟板做药,肯定也比小龟壳药力强劲百倍千倍。
  
  蓍草又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味辛;苦;性平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头风痛;牙痛;风湿痹痛;血瘀经闭;腹部痞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感想末调敷。
  
    
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汉乐府》
  
  多年前翻开《乐府诗集》,这句诗映入眼帘的时候,眼前浮起一个身单影只的弃妇形象,她纤细单薄,孤独落寞的身影,在夕阳里渐行渐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她心里有无限酸楚吧?蘼芜在我眼便蒙一层悲剧色彩。
  
  看注释,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
  
  这是一种什么草呢?柔弱,纤细,含蓄,内秀?但一定不妩媚,为娇艳,不灿烂,否则怎么会有如此遭弃呢?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賈政在蘅芜院感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又提议题副对联。一人念道念道是: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阳’”。众人道:“颓丧,颓丧”
  
  ‘蘼芜满手泣斜阳’出自唐鱼玄机《闺怨》诗: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斜阳、蘼芜极有诗意,但众这两种东西合在一起,是何等凄凉。
  
  衡芜院后来是宝钗居住,暗合了她日后的命运。曹雪芹以此预示她日后将年复一年徒劳地思念永远弃她而去的丈夫,不得不在痛苦中度过余生。
  
  蘼芜 蘼芜,只闻其名,不见其身。鄱阅古藉,遍查文献,追究蘼芜是种什么样神秘的出身。
  
  陶弘景《神农本草经》:“蘼芜今出历阳,处处亦有,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方药用甚稀。”
  
  《本草纲目•草部三》:“蘼芜,一作(草头下麋)芜,其茎叶靡弱而繁芜,故以名之。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茝、江蓠之名。”
  
  司马相如《上林赋》云:被以江禽,揉以蘼芜。似非一物,何那?盖嫩苗未结根时则为蘼芜,既结根后乃为芎穷,大叶似芹者为江蓠,细叶似蛇床者为蘼芜,如此分别,自明白矣。
  
  终于弄明白,原来这蘼芜就是中药店里常见的川芎。
  
  川芎嫩苗可食,根可入药。经常头痛的人可以经常煲川芎白芷鱼炖头,美味可口,亦有效。
  
  川芎 别名:芎穷 蘅芜、蕲、江蓠。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因四川出产品质最佳,所以名川芎。
     
  性味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主治: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川芎一直为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白芷
  
  芷,古书上特指香草一类的植物。蕙兰和白芷在尧、舜、禹时被称为“蕙芷”,兰和芷,香气浓郁,外表却低调而朴素,不以颜色悦人。
  
  屈原的诗辞也多次提到兰芷这样的香草,形容君子一样高贵高洁的品德。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楚辞七谏沉江》
  
  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惟纫夫蕙芷;—— 《楚辞离骚》
  
  看到“岸芷汀兰”这样古意盎然的风景特别有感觉。岸边石缝里的香草,小洲上野生的兰花,香气浓郁,幽静安然,比那些花大价钱修建的音乐喷泉、灯红酒绿的河岸好看多了。
  
  白芷 别名 茝(chai )兰、薛、芷、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药用为伞形科植物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
  
  发现伞形科植物黄同的特点就是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草本,叶子像芹菜,开同样的伞状白花。不管是日常吃的香菜,芹菜、水芹,胡萝卜,小当作料的孜然、小茴时,还是当归、川芎、防风、羌活、独活,蛇床子,青苗样子都很相似,都有一股冲鼻的性子。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芳香升散;
  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的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目痒泪出,鼻塞,鼻渊,湿盛久泻,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瘙痒疥癣,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常配伍防风、羌活等。
  用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者。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外感风寒者,配伍荆芥、防风、川芎;外感风热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治疗齿痛,属风火者,配石膏、黄连。治鼻渊头痛、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风湿寒痹、腰背疼痛,与羌活、独活、威灵仙同用。
  
  《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可与白僵蚕、白附子、菟丝子等共研细末调制成面膜敷面,可收到柔面增白之效。用白芷、玉竹、川芎、防风等研成细粉,用食醋调成稀膏,可治疗黄褐斑。
  
  常喝川芎白芷炖鱼头,能让肌肤润泽光滑,滋润的容颜呈现出水一样的灵气。
  
  每周喝一次白芷炖鱼头汤,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


窃衣    

窃衣,有种偷香窃玉般的香艳之感。想当初牛郎去瑶池边偷看织女洗澡,偷窥春色还不说,还不厚道地拿走了人家仙女的衣服……真不是一舰的耍流氓啊。这仙女的衣服,应该软烟轻罗般柔软,姹紫嫣红般鲜妍。窃衣窃的是这般美丽的衣裳吧。
  寻寻觅觅,发现窃衣不过是种普通的小草。
  夏季开白色小花,秋天结卵形硬果,果上很多刺,哦哦这小果多么面熟,跟苍耳子很相似,要是你从长着窃衣的地方路过,硬果会偷偷粘上你的衣服——这大概就是它得名的原因吧。
  小时候在野外疯玩,在草地里乱滚,回家的时候,常常会粘了一身一头刺刺的小球,头发上的用手一扯,往往会扯掉几根头发,生疼。
  真是美丽的误会,不是它窃走你的衣服,而是它偷偷粘在你的衣服上,粘的非常结实。这真是一种厉害的角色,如果是粘在毛衣、抓绒之类的衣服上,你想把它拿下来非要扯下一撮毛线或者破坏织物表面才行。
  
  这就是它的生存之道吧。它的种子没有蒲公英那样的小伞,无法飞远;也没有别的能力繁衍壮大,只能靠种子上的小刺,附在经过的牛羊狐兔乃至人的身上,四处传播,落地生根。
  
  窃衣 别名 华南鹤虱、破子草、水防风。
  为伞形科窃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林下、河边、芒地及草丛中。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杀虫止泻;收湿止痒。主治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风湿疹。

  具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等症。


 小茴香
  小茴香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的种子是做菜都离不开的调味料,一小粒一小粒的。般磨成粉,跟八角大料什么的混在一起,叫五香粉。
  
  而最好吃的,莫过于小茴香的嫩苗。小茴香的叶子有一股奇香,嫩时可炒,可焯开水凉拌,可做菜饼,最香最可口的,是小茴香馅的饺子,咬一口满口生香,令人满足。
  
  本品入药首见于《药性论》,原名蘹香。
  
  《本草图经》云:“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
  
  小茴香辛温散气,有理气止疼之功效,民间传说清朝末年,俄罗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游览杭州西湖,正当他尽情欣赏秀丽风光之时,突然疝气发作,痛得他捧腹大叫。这时,随行的俄罗斯医生束手无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用中药小茴香一两,研成粗末,让米哈伊洛夫用二两浙江绍兴黄酒送服,大约过了20分钟,他的疝痛奇迹般地减轻,并很快消失。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米哈伊洛夫大呼神奇,此事一时也被传为佳话。
  
  小茴香 别名:茴香、香丝菜、蘹香、谷茴香、谷茴、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香、香子、小香。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宁夏西安镇、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
  
    炮制:盐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照盐水炙法炒至微黄色。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活血、利气、止痛。
    用于胸胁院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3~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阿魏
  
  这个药名好奇怪,象是对一个姓魏的老熟有称呼,阿魏阿魏的。
  这阿魏是个中年大叔还是个年轻小伙?长得什么样子?一直不甚清楚,总之不常见,感觉很陌生。
  
  阿魏 波斯语angnyan的汉译,原产于波斯和乌浒河、阿刺海和里海东岸诸地,分布于中亚地区及伊朗和阿富汗。
  
  我国只有新疆生长,是新疆的一种独特的药材。
  
  《隋书》、《旧唐书》、《酉阳杂俎》、《诸蕃志》均载此种植物。
  
  阿魏全称是是新疆阿魏,原来阿魏是少数民族啊,怪不得没有见过它的真容。
  
  新疆阿魏属伞形科多年生一次结果草本,,有强烈蒜臭气,开黄色小花。又称臭阿魏。
  
  阿魏的新鲜茎叶可以作为时蔬,每年在新疆五月份可以采摘,只去部分茎叶, 用开水烫过去除阿魏的气味,沥干水用凉水浸泡,凉拌既可或晒干后包饺子。
  
  阿魏可作蔬菜、调味品和药物,助消化、健胃,治皮肤红肿。其根为“回回茶饭”所用香料之一,味辛温,主杀虫,去臭,淹羊肉香味甚美。
  
  《本草汇言》:"阿魏化积、堕胎、杀虫之药也。其气辛烈而臭,元人入食料中,能辟一切禽兽鱼龟腥荤诸毒。凡水果、蔬菜、米、麦、谷、豆之类,停留成积者,服此立消。气味虽有秽恶,然不大损胃气,故方脉科每需用而不弃也。"
  
  阿魏 别称 臭阿魏、细叶阿魏 阿虞、薰渠、哈昔尼
  
  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树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茎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为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
  
  性味 苦、辛,温。归肾、胃经。
  
  功效 消积,散痞,杀虫。用于肉食积滞,瘀血徵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
  
  方剂中有许多用到阿魏的。最著名的就是阿魏化痞膏。
  主要功能是气滞血凝、痰结湿聚、邪毒郁热、经络瘀阻、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亏虚,癌症。
  
  
积雪草
  
  一直认为积雪草是种很神奇的植物,想像中,这种小草长在皑皑白雪之中,忍冬,耐寒,细小的身向躯里有种神奇的精神。
  
  初到广东,满街都是凉茶铺子。几毛钱一碗,黑黑浓浓一碗,极苦,这明明是一碗中药嘛,却说是凉茶,大概都是苦寒的中药熬的吧。药店里也有配好的一包包凉茶卖,一包包奇形怪状的药材,有很多种配方,回去自已煲。
  
  好奇里面都是什么配方,买过一包仔细看过,赫然看到:崩大碗、布渣叶、岗梅根之类的名称,这些名字我一个都不认识,《本草纲目》中似乎也没这些名字,难道这岭南的药材也跟别处不一样?尤其是那崩大碗,粗俗得很,那味药莫能崩裂大碗?比打碗花还要厉害,那碗也一定是粗瓷大碗,贫贱之物。
  
  查看《中药图谱》的时候,才知道的模样。唉唉,这种植物原来只是遍地都有的野草,其貌不扬,跟冬天,跟白雪没有半毛钱关系,又被名字骗了。
  
  积雪草面目模糊,不好分辨,看起来有几分似香菜,几分似铜钱草,就是没有一点自已的特征。
  
  崩大碗 崩大碗……原来崩大碗就是华丽丽的积雪草。高贵冷艳的明星,原来就是邻村的傻妞,叫人情何以堪啊。
  
  陶弘景曰:此草以寒凉得名,其性大寒,故名积雪草。
  
  积雪草为双子叶植物伞形科 积雪草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原产于印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积雪草喜生于湿润的河岸、沼泽、草地中。
  
  积雪草 别名 崩大碗、缺碗草、破铜钱、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蛐壳草、落得打、十八缺、连线草、地线草、老公根、葵蓬菜、崩口碗、乞食碗、地棠草、大马蹄草、土细辛、钱凿口、鲎圭草、遍地香、灯盏菜、牛浴菜、野荠菜、酒杯菜、半边钱、地浮萍、野冬花菜、盘龙草、节节连、大叶伤筋草、葫瓜草、落地梅花、老岗根、连钱草、活血丹。
  
  入肝,脾,肾经。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15~30g; 鲜品加倍。


莳萝

  莳萝的名字很有女人味,身材曼妙姿容袅娜的的女子。

  莳萝的英文Dill,源自古语dilla一字,其意为平静、消除之意。

  它的外表看起来像小茴香,细细的丝状茎叶,开著黄色小花,结小球型果实,有浓郁香味。
  
  果实可提芳香油,为调合香精的原料;可作小茴香的代用品;果入药,有驱风、键胃、散瘀、催乳作用。
  
  莳萝古称“洋茴香”,原为生长於印度的植物,自地中海沿岸传至欧洲各国。
  莳萝味道辛香甘甜,多用作食油调味,有促进消化之效用。莳萝在俄罗斯、中东和印度菜式中特别受欢,欧洲人多用新鲜莳萝来做调味料。
  
  莳萝精油有助于成人的消化异常,减轻胀气和便秘的困扰,对于胃部的发酵作用也有相当的疗效,因此可解决口臭的烦恼。具抗痉挛的特性,可止嗝。
  
  可安抚紧张的神经,减轻巨烈的头痛。在惊吓和极度紧张后可派上用场,有助于走出笼罩心灵的阴霾,带来轻松的感受。
  
  据说可以增进哺乳母亲的泌乳量,而其助产的功能仍不断受到重用。
  
  莳萝 别名:土茴香、慈谋勒。
  
  为伞形科莳萝属植物莳萝。
  
  性味 辛、温,无毒。
  功用 抗痉挛、祛肠胃胀气、利消化、消毒、促进泌乳、助产、镇静、利胃、促发汗、帮助睡眠、预防动脉硬化。


木通
  
  木通出自《药性论》、《本草经集注》:“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葍藤茎。”
  
  木通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木通属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五叶木通)的木质茎。
  
  
  《本草图经》:“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
  
  我国历代本草所记载使用的木通为木通科木通,而非关木通。
  
  近代对木通的称谓混乱不堪,把木通科的木通(古称三叶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都统称为木通。如今市场常见、临床常用的关木通与《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木通虽同名为“木通”,但并非一物。“此木通非彼木通”。
  
  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损伤肾小管及间质,会使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患者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临床上表现为,初期出现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肾小 管间质性肾病。这些患者的治疗常常极为困难,病情往往逐渐发展为 终末期肾病。
  
  关木通对肾脏的毒性单次口服10克即可引起中毒,而这个剂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此外,由于关木通造成的肾脏损害为 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症状不突出,往往不易察觉。关木通作为复方汤剂成分之一,应用很广,而且作为“渗湿利尿剂”,常被用于已有肾脏疾病的病人,从而引起慢性肾脏损害。这些情况与原发病交织在一起,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含有马兜铃酸的其他中草药也有可能造成肾毒性,另外,研究还证明,马兜铃酸有致癌作用。
  
  木通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原植物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参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
  采收储藏: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功能: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主治: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  
  1、《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2、《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薏苡仁
  
  薏苡仁,色白,珠状,头略尖稍具心形,念起来抑扬顿错,风情万种。
  
  薏苡有健脾、袪温、瘦身、美白的 功效,药性温和,是食疗的最佳材料,爱美的女性对它应该都不陌生吧。
  
  夏天的时候,湿热难耐,脾胃困顿,煲一锅薏苡粥,或者薏苡冬瓜水鸭汤,清淡,开胃,即去湿解暑,又瘦身纤身。
  
  这段时间我常常用红豆、绿豆、薏米煲一锅糥糯的粥,吃一碗,肠胃润泽通畅。
  
  《吴越春秋》载,大禹的父亲鲧娶了有莘氏之女叫女嬉,这个姑娘嫁给鲧的时候,已经有孕在身了。追问之下才知道她在山里玩的时候吞下了苡薏仁,结果就怀胎了,生下了大禹。
  
  看来鲧并非大禹的亲生父亲。不过此事只通当神话传说来看,但也说明,薏苡大概是我国最早种植食用的家作物之一。
  
  小小一颗薏苡还能惹来灾祸,这个传说跟明珠有关。
  
  《后汉书•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平定南疆叛乱,打到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时候,士兵多被瘴气侵袭染病。马将军采用当地民间方法,用薏苡治好士兵的疾病。据说薏苡可以避免瘴气侵袭,马援在率领军队返回时京城时,将它满满装了一一车,准备带回去自己种植。
  
  京城里的人从没看到过薏苡,以为马援从南方带来了满车的奇珍异宝。马援活着的时候,那些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马援死后,光武帝看到接二连三的告诽谤状书,勃然大怒,把封马援为新息侯的大印都追收回去了。
  
  马援的家属不敢将他的灵柩运回家乡,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敢来吊唁。
  
  后来明珠薏苡就被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贝琼曾写道:“ 明珠薏苡无人辨,行李归来莫厌穷。”
  白居易也曾写道:“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优马伏波。”
  
  薏苡仁 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
  
  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种子。长江以南各地有野生。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北方俗称草珠珠,岭南(广州)人口中的“琅亚珠”。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
  
  薏苡仁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功能主治 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文王一枝笔
  
  在湖北的神农架地区,有这样一种奇特的植物,它没有嫩绿的叶片,也没有高大的身躯,仅有拇指粗的茎,身高不过30厘米,花、果极小,这类植物通常生活在常绿林下,专门吸收其它植物的营养生长,通体红艳,是民间著名的滋补良药。生于海拔2300-3600m云杉、铁杉和栎树林中,常寄生于杜鹃属植物的根上。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文王一枝笔——蛇菰属植物筒鞘蛇菰。。
  
  文王一枝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杆似笔管,头稍大,圆而略尖,花序似蘸满额料的毛笔头。紫红色,十分鲜艳美丽,不识者会以为是有毒的菌类。
  
  文王一枝笔生长在神农架林区的红坪、板仓、下谷坪、大龙潭、阴峪河、鸭子石等处海拔l000—2500米的山坡林下。 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陕西也有分布。
  
  民间传说,周文王过神农架时,对神农架的奇山秀水赞不绝口,于是一边饮酒赏景,一边吟诗作画,批阅公文,醉后不慎将笔失落山崖之下,于是为为神农架留下了一味奇药。
  
  《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全株入药,有止血、镇痛和消炎的功效,民间用以治疗痔疮和胃病等病症。


沉香
  
  是一种香木,属药瑞香科植物;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如马来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沉香树的表面或内部形成伤口时,为了保护受伤的部位,树脂会聚集于伤口周围,流出的树脂叫“结香”。这些凝聚在伤口的树脂经过漫长的时间催化后便是沉香。
  
  沉香黑色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称“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
  
  沉香树受伤,有很多可能性,雨季的雷击,动物攀登,甚至部分自然死亡。
  已经结香的部分受外力与风树主体脱落,掉在地上,足够的时间醇化后,形成"死沉"
  
  结香后风树仍然具有生命,结香部分被砍下来,就是"活沉".圈内统称"货死","货活".
  
  沉香的产地一年只有两季,雨季与旱季,最开始结香的部分可能脱落在地面或水里,但随着季节的变化,暴雨,泥石流等等不确定因素,很难说是在水里还是土里,能够拣到一块,是多么不容易。杭州南宋皇城遗址曾经出土的一块沉香,墨色中透着暗绿,差点被当作古墨卖了,后被专业人士认出是块古沉香。
  
  
  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
  
  想起古代大户人家的必备的香薫炉,沐浴更衣,净手焚香。香雾袅袅,听琴,品茶,浅酌,低唱。一窗明月,半卷诗书,何其优雅诗意的生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瑞脑是指瑞香和龙脑香,金兽是做成狮子、麒麟状的金质香薫笼。
  
  古代人不用香水,用一种比薫炉大些的“薰笼”薫衣服。薫笼里放着各种昂贵的香料,那些绮罗绸缎凌绢经过薫染,便有了沁人心脾的幽香。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 《后宫词》
  
   沉香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品类:奇楠香。
  奇楠就是枷楠、伽罗同翻译版本. 为植物白木香或沉香近根部的含树脂量较多的木材。
  与死沉本是共生体,但油脂在醇化的过程中产生质变,形成与沉香完全不同的新物质。相同含油量的沉香绝对会沉水,而奇楠绝对不沉.
  
  进口沉香 又名沉水香、燕口香、蓬莱香、密香、芝兰香、青桂香等。来自瑞香科植物沉香的含树脂的心材。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伊朗、泰国等地。
  
  越南产的沉香习称会安香,质量最好,燃之香味清幽,并能持久。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所产的沉香习称新州香,质量稍次,燃之香味甚善,带有甜味,但不能持久。
  
  国产沉香:又名海南沉、海南沉香、白木香、莞香、女儿香、土沉香。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黑色树脂的木材。主产于海南岛。
  
  进口沉香性微温,味苦辛。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药效比白木香佳。
  
  沉香、木香、丁香、檀香,均为辛香温通,调中止痛之品。但沉香专纳真气,偏治肾阳虚寒之疾;木香专调滞气,偏治脾胃气滞之疾;丁香专疗寒气,偏治脾胃虚实寒之疾;檀香专升理上焦气,偏治胸膈凝气滞之疾。
  
  
  沉香 别名 蜜香(《南方草木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儿香(《纲目拾遗》)、牙香树、莞香、六麻树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肺经
  【功 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主 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沉香可木以研成粉末内服(外用还可治疗外伤并有镇痛作用),或以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
  
鬼箭羽 

  从书上看到这味药名,感觉很神秘,不晓得它的真面目到底如何。
  
  这药名透着一股让人背后的寒气,阴气森森中带着不祥的杀气。这么可怕的名字,如果走在荒地中看到它,是不是要跑快些,以防沾染上它的鬼气?
  后得知它的学名叫卫矛。
  
  鬼箭羽以卫矛之名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陶弘景云:“其茎有三羽。”《本草纲目》谓:“鬼箭生山石间,小株成丛,春长嫩条,条上四面有羽如箭羽,视之若三羽尔。青叶,状似野茶,对生,味酸涩。三、四月开碎花,黄绿色。结实大加冬青子。”
  《植物名实图考》收入木类,载:“卫矛,即鬼箭羽。湖南俚医谓之六月凌,用治肿毒。”
  
  鬼箭羽 又叫卫矛、鬼箭、六月凌、四面锋、蓖箕柴、四棱树、山鸡条子、四面戟、见肿消、麻药。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落叶灌木,小枝通常四棱形,棱上常具木栓质扁条状翅,
  
  全年可采,割取枝条后,收集其翅状物,晒干。
  
  性味:苦;辛;寒。味酸涩。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主症瘕结块;心腹疼痛;闭经;痛经;崩中漏下;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下;疝气;历节痹痛;疮肿;跌打伤痛;虫积腹痛;烫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9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本经逢原》:鬼箭,专散恶血,故《本经》有崩中下血之治。《别录》治中恶腹痛,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即腹满汗出之治。今人治贼风历节诸痹,妇人产后血晕,血结聚于胸中,或偏于胁肋少腹者,四物倍归,加鬼箭羽、红花、玄胡索煎服。以其性专破血,力能堕胎。
  
  看来此药名虽恶,却能专治女子恶血、腹痛、崩漏,兼能堕胎。
  
鬼针草
  一个是鬼箭,一个是鬼针,都够毒的。仿佛看见夜黑风高之时,墓里的小鬼伸出嶙峋手来拿着乱针见人就扎,这草莫不是长在乱坟岗子里的?
  
  看到它的真面目吃了一惊:原来这种明媚鲜妍的可能小花?不知在田野间邂逅了多少次,却叫不出它的名字,因为太过熟悉而忽略到它的存在,感觉它属于菊科的某种,没有细研过。就像你行走间无数次遇到邻村一个漂亮姑娘,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忽然有一天听到有人喊她老巫婆……这么漂亮的小妞居然有个老巫婆的名字,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个名字的由来大概是因为它像针刺一样的种子吧,每根针上有尖尖的两个叉,不小心能扎破人的手。
  
  鬼针草 别名 三叶鬼针草、虾钳草、蟹钳草,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一包针、引线包,豆渣草、豆渣菜,盲肠草。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产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全草入药。
  《中华本草》功效分类为:清热解毒药、消肿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 无毒。”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鬼见愁
  鬼见愁啊鬼见愁,能让鬼见到都发愁的又是种啥东西?
  
  鬼见愁是无患子的俗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无患子》:“俗名为鬼见愁。”
  
  旧俗采之令童子佩戴,或悬于门上,云可以避鬼魅。此药在南召老家被誉为神草,生长于半山腰背阴处的岩缝内,民间以它为偏方治疗肾病、风湿可较快除根。
  相传以无患树的木材制成的法器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寓有幸福无忧、无灾难之意。
  佛教传统上认为无患子可避邪,无患子幼树或树枝可以制作成“打鬼棒”或薰香材料等礼品。
  
  无患子在中国,自古即为人所熟悉并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洗涤上,因此相关记载繁多。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丰富的皂素,有很强的乳化清洁作用,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直接用于洗涤。在洗衣粉出现以前,无患子一直都用来沐浴、洗头发、洗衣服。
  
  无患子 别名:圆皂角、皮皂子、木患子、菩提子、黄金树、 洗手果、苦患树、木患子、油患子、肥珠子。
  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木本植物无患子树。
  
  无患子树根、韧皮(无患树皮)、嫩枝叶(无患子叶)、果肉(无患子皮)、种仁(无患子中仁)亦供药用。
  
  性味 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祛痰,消积,杀虫。治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痹,肿毒。用于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清热,祛痰,消积,杀虫。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癣、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研末或煨食。外用:研末吹喉、擦牙,或煎汤洗、熬膏涂。   


墓头回

  相传很久以前,绍兴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时人称之为“赛华佗”。有一次在出诊途中,见一群人抬着一口棺材去安葬,棺材里不时漏出鲜血。他叫抬棺人停下,并打听死者是患什么病死的。抬棺人认出他就是当地的名医,便告诉他说:“死者是个产妇,因分娩流血过多,已经没有气息。”他仔细观察棺材后告诉抬棺的亲属,病人未死,仍可救活,马上开棺,并迅速拔起墓旁的几株小草,嘱咐赶快煎汤灌服,不一会儿,死者有了气息,抬回家继续治疗而获愈。因为这几株小草发挥了起死回生的作用,挽救了垂危的产妇的性命,人们就称这种草为“墓头回”。
  
  其实,墓头回是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或异叶败酱的全草。其性味辛温,入心、肝二经,功能祛瘀止血,利湿消肿,主治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墓头回 7~8月茎枝端开黄色小花,根茎横生,有少数粗根须。
  
  墓头回 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来源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及糙叶败酱(山败酱)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 苦、微酸、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止血,止带,截疟。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疾
  
  [药性] 苦、凉。归肝、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涂湿祛瘀。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墓头回15克,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临床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白血病 墓头回15克,羊蹄根30克 水煎服,日1剂。能吏规则出血与发热消除,肝、脾肿块软缩,症状缓解。宫颈癌 墓头回、生薏仁、丹皮、黄柏、蚤休各9克,龙胆草6克,土茯苓15克,蜀羊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能使白带夹血、小腹坠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逐渐平复。
  胃癌 墓头回、红糖各30克,生姜3片 煎汤代茶,日1剂。能使痛胀、呕血等症状减少,癌肿缩小,饮食好转。
  
  食管癌 墓头回30克,全瓜蒌15克,山慈姑、莪术、枳壳各9克,红花6克 切碎,浓煎,冲单糖浆,分多次口服,日1剂。能使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癌肿逐渐消失,吞咽顺利。
  
  大肠癌 墓头回、鱼腥草、山豆根各15克,土茯苓、六月雪各12克,木槿花、黑木耳、槐花、樗根皮各9克,皂刺6克 切碎,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每次冲服醒消丸1丸)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0克,雄黄15克,麝香45克 共研细末,用黄米饭约30克,捣和为醒消丸,丸重9克)。坚持服用,能使大便下血,肠梗阻导致的诸种症状缓解,癌肿逐渐缩小,溃疡修复。亦可配合其它综合治疗。宜于结肠癌与直肠癌。
   (2)除湿祛瘀,用于湿热瘀血:湿热白带 墓头回15克,红花1.5克 水煎服。风湿骨痛 墓头回9克,水煎服。同时用适量,煎热汤熏洗。赤痢淤滞 墓头回30克,马齿苋、金银花各15克,甘草9克 切碎,水煎服。崩漏血滞 墓头回45克,茜草9克 水煎服。带下夹血 墓头回,石见穿各30克 水煎3次分服,连服1周。便下脓血 墓头回15克,生地炭、地榆、槐角各9克,焦白术、防风各6克 水煎服,日1剂。
   [药量] 煎剂:9~30克。外用:适量


蜚蠊   

 蜚蠊这个名字很多人看起来不明所以,但我说蟑螂2个字可能地球人都认识,没错,蜚蠊就是俗称的蟑螂。
  
  本来想直接把各种芳香类植物八完最后再八昆虫类的,奈何房间成了蟑螂的乐园,不管白天晚上,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小强爬来爬去,让人头皮发麻。天天清扫房间,喷药杀虫,不管如何折腾依然赶不尽杀不绝……晚上睡觉居然被蟑螂咬伤,抓狂~~~~~人类已经无法阻止这种可恶的东西了。
  蟑螂 俗名黄婆娘 偷油婆 小强 。
  粤语俗称 甴曱(yóuyuē)(汉字写法为甴曱,很多人不注意都错误地把甴曱植字为曱甴)
  小强地名字实在是太适合它们了。蟑螂比人类更有资格称为“地球原住民”,早在距今3亿年前,蟑螂的祖先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而人类是200万年前才出现。
  这中间经历了白噩纪,冰河纪,恐龙灭绝了,猛玛象灭绝了,几乎所有的生物都灭难绝了,
  
  但蟑螂的队伍却越来越壮大,发展有4000多种,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蟑螂有咀嚼式的口器,能啃吃东西。蟑螂的食物非常复杂,从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电线胶皮,硬纸板,肥皂,油漆屑,枯叶,纺织品,皮革,头发等等。昆虫学家发现有12种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个礼拜,美国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个月,如果没有食物也没有水仍然可以活3个星期。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会发生同类相残的行为。
  
  蟑螂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蟑螂外骨骼光滑的几丁质,也让它不易沾附脏东西。
  它们吃上一餐,就能维持数周。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属于冷血动物,把头摘下来后还能活9天,9天后死于饥饿。
  
  它们成群结队生活在垃圾堆 下水道 墙壁缝隙 各种各样肮脏,阴暗潮湿之处,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却不见生病。
  
  蟑螂存能力强,繁殖能力更强。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就能产下卵鞘,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
  
  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万只后代,最多可达十万只,在极端条件下没有雄蟑螂时,雌蟑螂也能产卵。也就是说,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后,就会雌雄同体,不需交配,便可连续产卵。
  
  经有生物学家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下了一个定论: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全球核子大战,在影响区内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动物甚至鱼类等都会消失殆尽,只有蟑螂会继续它们的生活!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人类身体所能忍受的放射量为5rems,一旦总辐射量超过800rems则必死无疑。而德国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则达到967500rems!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幸存下来。
  
  前几年大广东看到的蟑螂个很大,会飞,多晚上出现,现在几乎不见踪迹了。近两年遍地爬的都很小,小的似蚂蚁,大的也不过有以前那种四分之一大,但不分昼夜满地乱爬,毫不怕人。小网查了下,大的学名叫美洲大蠊,小的是德国小蠊,品种不一样。大蠊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土著,德国小蠊是外来物种,不过几年功夫,德国小蠊把那种个大的赶尽杀绝,取而代之了,真真恐怖!
  
  这是多么神奇而强大地一种生物啊,人类如果有这么强大的基因,恐怕也能活成千上百岁了吧,什么疾病,什么衰老,什么辐射,统统都是浮云浮云……那么,吃点蟑螂到肚子里,会不会有什么效果?
  
  常听人说吃饭不小心看到菜里有个蟑螂,居然恶心到几天吃不下饭,俺居然忽发奇想吃蟑螂……俺这颗极品又八卦一心啊,上网一搜,居然搜出蟑螂粉,在国早就成为昂贵而有奇效的药物了,原来自已孤陋寡闻了,那些因为吃到蟑螂而义奋填膺地童鞋,你们应该庆幸,你们吃到地是大补的食品,以后要多吃多补才是。
  
  再查中药典籍,才知道蟑螂早就入药了。只是它不叫蟑螂,所以俺们不熟悉这味药而已。
  
  古人应用蜚蠊入药甚早,我国第一本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入中品,之后诸多本草著作均有记录。《本草纲目》曰:“蜚蠊,行夜,蛗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讹盘为婆,而讳称为香娘子也。”汉中与西南地带皆可取之食用,并谑称为香娘子。由此可见,蜚蠊作药用已有较长历史,而现今用于康复新液成药中,现亦有美洲大蠊精粉等现代中药饮片出现。
  药用考证
  蜚蠊科动物全世界已知约44属525种,我国记载10属39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蜚蠊科入药动物作了“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的描述,而这是美洲大蠊独有的特征。
  性味与归经
  寒,咸。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肿。用于症瘕积聚,小儿疳积,脚气水肿,疔疮、肿毒及虫蛇咬伤。
  本草记载
    
  民族民间药用
  1.治疗癌症
  在西南地区民间流传有美洲大蠊辅助治疗癌症的说法,流传上百年,现今很多患者仍在服用其作为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央视10套(科教频道)的《走进科学》栏目也于2007年12月9日和19日用了两期做了一个主题——“老潘和蟑螂”,讲述了一个攀枝花老人用蟑螂(美洲大蠊)辅助治疗鼻咽癌,20年未复发,并且健康生活的故事。

  2.治疗肝病
  中医认为美洲大蠊有“解毒消疳,利尿消肿”,常被用于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硬化、肝腹水的治疗。

  3.提高免疫力
  四川西南部的攀西地区一直有用美洲大蠊烘焙磨粉,给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孩子服用,以提升免疫力、改善虚弱症状的药用习惯。

  4.治疗创伤
  西南多个少数民族都有将蟑螂(美洲大蠊)作为创伤治疗药物的习惯。抗日战争时期,远征军在中缅边境作战时缺医少药,遇到刀伤、熗伤、蛇虫咬伤等外伤时,常就地取材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治疗方式——“将美洲大蠊捣碎,敷于创面”,效果十分显著。
  
安息香
  
  一般我们会对死去的说:安息吧。
  小时候,总是感觉,安息香会不会在灵堂中点燃或在死者灵柩旁放置的香料,以让死者灵魂得以安息?
  
  学了历史才知道,古代伊朗、波斯等国,原来叫安息国。从安息国进口的所有物品,前面都有安息二字。如安息石榴,简单称安石榴;安息国的香料,叫安息香。和让死去的人灵魂安息没有关系……不过其精油对活人还真有抚安灵魂的作用。
  
  安息香,波斯语mukul和阿拉伯语aflatoon的汉译,原产于中亚古安息国、龟兹国、漕国、阿拉伯半岛及伊朗高原,唐宋时因以旧名。《酉阳杂俎》载安息香出波斯国,作药材用。《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无毒。主心腹恶气鬼。西戎似松脂,黄黑各为块,新者亦柔韧”。
  
  安息香属双子叶植物安息香科安息香属越南安息香的干燥树脂。
  
  别名:拙贝罗香、野茉莉
  
  类别:开窍药
  气味::辛、苦、平、无毒。
  功效:开窍醒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
  
  安息香在中成药中使用很多,常见的有:
  
  1、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主治中风或感受时行瘴疠之气。
  2、安息香丸,芳香化浊,行气和中,主治小儿腹痛。
  3、至宝丹,清热开窍,化浊解毒,主治中暑,中风及温病痰热内闭。
  
  
 杜若 

  杜若在我心目标中是个带有神秘色彩的芳草美人。
  屈原《楚辞》中多次提到这种植物:
  “山中人兮芳杜若, 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杜若,杜若,隐于深山,芬芳高洁,渺然去间,难得一见。
  
  关于杜若的身份,众说纭:
   《本草图经》: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暴干用。”
    按:在药用上,明以前的本草对杜若多有记载,如上,杜若至清代本草中已不复收录。那么杜若的原植物是什么呢?
    一说杜衡,如《本经》所载杜若“一名杜衡”。杜衡为马兜铃科草本植物,以根、根茎或全草入药。因含有黄樟醚和丁香油酚,其气芳香。其植株不高(二三十厘米),叶为宽心形或肾状心形。
    是说有值得探讨之处在于,古人对杜若与杜衡是两种植物应当是分得很清楚的,如《九歌•山鬼》中同时出现有杜若与杜衡的全称:“被石兰兮带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说它们都是香草不必疑惑,如果说是同一种植物就值得大大商榷了。
    一说植物竹叶花的别名(药材名竹叶莲),如《中药大辞典》。竹叶花(又名:杜若)为鸭跖草科草本植物,以根茎或全草入药。植株高30~80厘米,叶互生,长椭圆形。
    但竹叶花的花是白色的,与古代杜若“花赤色”的描述显然不符。宋代雷敩有“凡使(杜若)勿用鸭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有人据此认为从宋代时起杜若的伪品中有鸭喋草根———是现在的鸭跖草科植物(现今杜若属植物)。
  一说高良姜,如《纲目》、《梦溪笔谈》。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药议》云:“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后人不识,又别出高良姜条,如赤箭再出天麻条……诸药例皆如此,岂杜若也。后人又取高良姜中小者为杜若,正如用天麻、芦头为赤箭也。又有用北地山姜为杜若者。杜若,古人以为香草,北地山姜,何尝有香?高良姜花成穗,芳华可爱,土人用盐梅汁淹以为菹,南人亦谓之山姜花,又曰豆蔻花。
  
  《本草图经》云:‘杜若苗似山姜,花黄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出峡山、岭南北。’正是高良姜,其子乃红蔻也,骚人比之兰、芷。”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为姜科山姜属草本植物,植株高30~80厘米,叶披针形。此药又有称为“小良姜”者。所以有人考证后认为,杜若应为小良姜,即上种;而古代所用的高良姜乃“大良姜”,异名山姜,即同属的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
  
  主治 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
   
  个人偏于相信此乃红色高良姜。
    
  另注:杜若、高良姜入药部位为根茎。但诗中吟咏的杜若很可能是这种植物的花序,二者在部位上可能不同,因有见杜若为“姜花”之说(据说“姜花”很香,当胜其根)。


决明子
  决明子的名字很让人印像深刻。似个年轻的小伙儿,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透着一股聪明劲。
  
  决明子又叫草决明,是为了区分另一味中药石决明。因为带个“草”字,再加上它的颗粒很小,以为决明子不过是某种不起眼的草本的种子。
  
  在莲花山,在南山,在梅林水库,在很多风景区,都能看到路边开满黄花的小树。那些明艳的黄色花朵点缀在葱翠枝头,明媚照眼。它有六片圆满卵形对称羽状复叶,结细长的果夹,像长长的豆角,应该是某种豆科植物。每次看到这种花,心情都能跟着明媚起来,却一直不能得知它的具体名字。
  
  某天泡决明子茶的时候,决定一究它的真身是什么样的,一查,却是这么惊艳的木本黄花的种子。
  
  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决明子也叫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
  
  《本草纲目》:决明有二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茤,昼开夜合,两两相帖。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
  
  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归肝、肾、大肠经。有减肥之功效。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杞菊决明子茶
    原料:枸杞子10克,菊花3克,决明子20克。
    制法:将枸杞子、菊花、决明子同时放入较大的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
    用法: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至5次。
    功效: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降脂。用于肝火阳亢型脑卒中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瘫痪,头晕目眩,头重脚轻,面部烘热,烦躁易怒,血压增高,舌质偏红,苔黄,脉弦。
  
  决明子还可做枕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作诗“枕囊代曲肱,甘寝听芬苾,老眼愿力余,读书真成癖”,指的就是决明子枕。使用决明子枕有清热安神、明目助眠的作用。    

[ 此帖被燕燕。在2012-07-25 11:21重新编辑 ]
fiona789

ZxID:10939325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7-25 0
好多都见过,但是叫不出名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7-27 0
已审。
原来真有徐长卿这个人。。白头翁好漂亮啊。。款冬好像菊花。。
看了一会出现白萝卜。。原来还是。。好东西。。
木通真的好像裂开的茄子。。
哎哎长见识啊!最近好贴这么多,我审核完了一个个看

好久没看到这么多好贴了。。。。。。。。。
念小卿

ZxID:20197879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8-30 0
LL啊~~是不是真的有风见草,杜光藤这样的药材??
陌卿颜

ZxID:1286634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08-30 0
重楼 景天,红葵,莫非仙剑中的名字是从这来着
陌卿颜

ZxID:1286634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2-08-30 0
还有徐长卿
kuangxuemantian

ZxID:13032590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08-30 0
看来仙剑三的创作者学过医啊~~~还是中医~~
juncong1354

ZxID:2007774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2-09-05 0
已阅,徐长卿、飞蓬、重楼、景天、紫萱、龙葵这些仙剑奇侠传三的人物竟是草药名!
衣果果

ZxID:18687905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2-09-22 0
长见识了
gyko

ZxID:10520185

等级: 略有小成
欲求新文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2-10-16 0
好多啊!楼主辛苦了
烟淼倾城1

ZxID:17900652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2-10-16 0
楼主辛苦
蔚然wr

ZxID:21040491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2-10-17 0
长见识,好多名字原来听过,不过不知道到底长啥样~
cheukying

ZxID:18296305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2-10-27 0
樓主好強大!!
(PS:仙三的名字大部分都是中藥名,,那個重樓也是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