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之郑和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455 回复:1

[人文通史] 名人堂之郑和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堇色、橄榄

ZxID:11539183


等级: 热心会员
考研就是我背什么它考什么,我懂什么它问什么!当然这是梦想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5 0
名人堂之郑和
[table=100%][tr][td]中文名: [/td][td]郑和[/td][/tr][tr][td]民族:[/td][td]回族 [/td][/tr][tr][td]出生地:[/td][td]云南昆阳 [/td][/tr][tr][td]出生日期:[/td][td]明洪武四年1371年[/td][/tr][tr][td]逝世日期:[/td][td]宣德八年1433年 [/td][/tr][tr][td]职业:[/td][td]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td][/tr][tr][td]信仰:[/td][td]伊斯兰教[/td][/tr][tr][td]主要成就[/td][td]郑和下西洋 [/td][/tr][tr][td]曾用名:[/td][td]本姓马,小字三保[/td][/tr][tr][td]朝代:[/td][td]明朝[/td][/tr][/table][table=100%][tr][td][color=#ff0000]大年事表[/color][/td][/tr][tr][td]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
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td][/tr][tr][td]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
11岁 明军征云南。马和父亲马哈只去世。马三保被  郑和福建长乐木雕像
掳入明营,遭宫刑迫害。[/td][/tr][tr][td]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 19岁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 [/td][/tr][tr][td]1403年(永乐元年癸未),皈依佛门。姚广孝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td][/tr][tr][td]1404年(永乐二年 甲申) 33岁 马三保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td][/tr][tr][td]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岁 奉成祖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td][/tr][tr][td]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岁 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td][/tr][tr][td]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 38岁 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td][/tr][tr][td]1413年(永乐十一年 癸己) 42岁 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td][/tr][tr][td]1417年(永乐十五年 丁酉) 46岁 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td][/tr][tr][td]1421年(永乐十九年 辛丑) 50岁 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td][/tr][tr][td]1431年(宣德六年 辛亥) 60岁 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td][/tr][tr][td]1433年(宣德八年 癸丑) 62岁 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td][/tr][/table]
[table=100%][tr][td][color=#ff0000]郑和生平[/color][/td][/tr][tr][td]简评[/td][/tr][/tr][tr][td][attachment=11330911][/td][td]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td][/tr][tr][td]详细[/td][/tr][tr][td][attachment=11330910][/td][td]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
  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以长兄之长子马文铭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候,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
  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td][/tr][/table]
[table=100%][tr][td][color=#ff0000]郑和七下西洋[/color][/td][/tr][tr][td]下西洋原因[/td][/tr][tr][td]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海内外大一统的太平盛世。在这种宏伟目标的指引下,郑和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出使海外诸国,为实现世界“大同”与“和谐”的理想追求作了不懈的努力。在处理与海外国家关系方面,始终是站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立场上,致力于在亚非沿海诸国之间建立持久的和平局势,并通过提高一些比较落后的东南亚岛国的文明程度,推行睦邻友好、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针。郑和下西洋,除了用发扬中国的文教礼仪的方式之外,还通过发扬海外国家中优良的传统文化和礼俗的方式来“敷宣教化”,充分尊重各国固有的文明,并给予发扬光大。
  其次,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发展和扩大海外贸易.中国周边的海外国家大多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这一地区,尤其是南洋一带,散布着众多的岛国,南洋与大陆的空间不协调,地理的分散、不连续,缺乏进一步联结的基础。海洋空间上的限制,国与国之间难以沟通,是造成海外各国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也是郑和下西洋致力于建立中国与海外各国间和谐友好关系的障碍。正是通过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以经济交往为纽带,将分散于大洋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结起来,为郑和使团致力于中国与海外各国关系的协调发展,找到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郑和下西洋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在人类历史上进行的从未有过的伟大和平实践。[/td][/tr][tr][td][/td][/tr][tr]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tr][tr][td]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
      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郑和纪念银币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享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td][/tr][/table]
[table=100%][tr][td][color=#ff0000]现今一些题外话[/color][/td][/tr][tr][td]《1421-中国发现世界年》引起的争议[/td][/tr][tr][td][attachment=11330912][/td][/tr][tr][td]这张地图是刘钢先生买2001年从上海一个卖旧地图旧书的人那儿买到的。刘钢先生是一们知名的中国律师和艺术收藏家。买了地图后,刘钢先生就开始查寻这幅地图的出处,以及地图上的描绘标识。不断的研究使得刘钢先生越来越坚信他的这幅图是真品,并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常识提出了质疑。2005年5月,刘钢先生买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年》这本书,这时他确信自已的这幅图绝对是真的,而且还意识到对发现世界的常识提出质疑的并不只是他一人。

刘先生是中国一家知名的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他在中国处理了许多大型的IPOs。刘钢先生也深知向世界公布此地图所要肩负的责任。

关于1418图的详细情况这幅地图是用墨和软颜料精心绘制在竹纸上的。它给人一种简单,柔和,清晰的感觉。图的规格是59.6cm×41.7cm,但不完全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即不是A2规格)在图的右上角,有六个中国汉字,意思是“世界总图”。

地图的标记上写着“(此图)由mo yi tong所绘制”,此人是1763(清朝)的一臣民,他仿照1418年制成的一张地图画的,那张图上画出了蛮夷向明朝敬拜的情景。

要发现郑和舰队可能绘制了全球地图很难,这毕竟是发生在六百年前的事。而要找到确凿的证据如中国舢板、手工艺品和基因证据来支持这一理论就更难了。

加文·孟席斯下决心找出真相。除了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寻找证据,他还使用了先进技术,咨询了互联网、卫星图像、声纳雷达、碳定年和基因研究等专家的建议。

2006年7月20日加文·孟席斯应邀参加一个由五位基因科学家及工程师出席的网上研讨会。他向对基因感兴趣的世界公众公布了阿巴拉契亚地区印第安人的血统基因化验结果,他的证据显示郑和舰队到访过北美洲的东海岸。这点为刘钢的1763地图,即1418地图的摹本,以及南北卡罗来那州和西佛吉尼亚的许多零碎证据提供了背景支持,这些证据将由凤凰卫视和1421远征队摄制成影片。[/td][/tr][tr][td][/td][/tr][tr]纪录片[/tr][tr][td]伟大的旅人郑和第一部:命运的远航[/td][/tr][tr][td][wmv=314,256,0]http://www.tudou.com/v/w04AahpWu0w/v.swf[/wmv] [/td][/tr][tr][td]伟大的旅人郑和第二部:未完成的梦想[/td][/tr][tr][td][wmv=314,256,0]http://www.tudou.com/v/6XeIqkDw5Vo/v.swf[/wmv][/td][/tr][/table]
[table=100%][tr][td][color=#ff0000]搜集整理:堇色、橄榄 2011-4-15[/color][/td][/tr][/table]
[ 此贴被堇色、橄榄在2011-04-15 16:11重新编辑 ]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16 0
已审
相关帖
郑和下西洋留下的谜团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8878_u11335430/
第一行看到中文名。。。我想会不会还有英文名。。。
历史上有好名声有成就的太监不多啊
一个郑和,一个蔡伦?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