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失落的两河文明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159 回复:27

[人文通史] 【两河流域】失落的两河文明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钱小虫

ZxID:6161539

等级: 热心会员
经讨论,这个名字更能体现我的本质。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1) —



失落的两河文明


    我个人对两河文明、吉卜赛文化和犹太文化比较感兴趣。以下为我自己搜集整理的关于巴比伦王国的一些资料,来自于一些书籍、期刊和互联网。出处众多,由于时间较长而且我自己在整理过程中已经把好多出处的资料整合到了一起,具体出处已经无从考证了(有记录的都在最后表明)。有的文字是从书籍中节选我自己手打的,有的是我自己翻译的,所以如果有虫子什么的,敬请见谅。

  一位历史学家说过,河流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像两条生命之藤,伸展在荒凉的沙漠地区,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

    由于巴比伦时期的辉煌成就,以及受考古发掘成果的局限,人们过去习惯吧这个古老的文明称为“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亚述文明”。事实上,考古发掘已经正式,巴比伦文明是距今6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两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总称

  整理的资料所阐述的主要是巴比伦亚述文明,期间部分涉及到一些苏美尔人早前的文明

    标注“注”或者绿色加粗字体为个人补充评论和吐槽,不是资料,敬请注意

    个人觉得比较有代表性或者重要的语句已经用不同颜色标出,此贴较长,如果不习惯看那么多字,看看带颜色的附近就可以了



背景概述


    巴比伦王国包括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也称迦勒底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Ancient Babylon)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被亚述帝国吞并。古巴比伦与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狭义上指古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巴比伦文明。 

    新巴比伦王国(Neo-Babylonian Empire,公元前626—539年)又称迦勒底王国,大约处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系由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首领那波帕拉萨于公元前626年所建,公元前539年为波斯帝国灭亡。


文明的发祥地——西亚肥沃的新月地带



    新月地带是西亚的古文化发源地。包括西北—东南走向的美索不达米亚,以及略作东北—西南走向的西亚裂谷带中、北段。两区相会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以西地方,在地理分布上合成一新月形地带,包括今伊拉克东北大半部、土耳其东南边缘,叙利亚北部与西部,黎巴嫩、巴勒斯坦以及约旦西部。在此地带内,因灌溉水源丰富或降水较多,有利于农、牧业与文化发展。与北面地形崎岖的托罗斯山、扎格罗斯山,或与南面荒旱的阿拉伯高原相比,都显得较为肥沃,故有此称。具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著名古国有巴比伦、亚述与腓尼基等。

    在状似“厂”形的欧亚大陆的内侧拐角处,有一块由山岳、沙漠和沼泽组成的地区。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西北向东南经此纵贯而过,在山岳和沙漠的包围中冲出一块广袤的平原。古希腊人把这里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区,又名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北接亚美尼亚高原(今土耳其境内),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毗邻,西南与阿拉伯沙漠接壤。地理上,它属北非、西亚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其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两河丰沛的水资源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该地区北部得名亚述,山岳重叠,多矿产、石材和木材。南部名为巴比伦尼亚,为冲击平原,适于农业生产,天然资源主要为黏土、芦苇、椰枣和鱼类,近代又发现了石油。与其北面、东面贫瘠的高原和西南面荒凉的沙漠相比,该地区相对更合适于人类生存。因此,两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生长点之一。同时,该地区位处东西陆路交通要冲,生存条件又优于周围地区,诱使周边居民频繁涌入,使得两河文明具有强烈的更替性和变异性。


两河流域文明概述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史前时期


    耶莫文化(Jarmo Culture,前7000-6500年)这一遗址的重要性在於它显示出世界上最初的农业村落之一的轮廓。建造和重修房屋的遗迹大致形成十二道地层,出土有人工培植的小麦和大麦,以及驯养狗和山羊的证据。其馀出土的器物为燧石镰刀,石磨,和陶器。这些器物代表了与新的食物生产方式相似的新技术。耶莫文化说明美索不达米亚人们逐渐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定居的农耕生活。

    哈苏纳文化(Hassuna Culture,前6500-6000年)哈苏纳文化代表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一种相当先进的村落文化。代表哈苏纳时期特徵的是一个内面带波纹的椭圆大盘子。同时,哈苏纳文化也表示出人类已懂得从事农业灌溉。

    萨马拉文化(Samarra Culture,前6000-5500年)萨马拉文化的特徵是美丽的彩陶和泥砖造的房屋。萨马拉文化层中还发现一些塑像与护身符,说明了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有了宗教信仰与法术。从死者的殉葬品看来,美索不达米亚人也有了来世信仰。

    哈拉夫文化(Halaf Culture,前5500-4500年)哈拉夫文化的特色是大型房屋建筑的进步,说明神庙已经产生;街道的出现,说明商业已经开始。新石器时代,美索不达米亚最精美的陶器出现在哈拉夫文化层中。

    欧贝德文化(Ubaid Culture,前5000-3500年)前四期文化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唯有欧贝德文化先出现在南美索不达米亚,然后才逐渐传向北美索不达米亚。欧贝德文化的特徵是石制平面印章(stamp-seals)和铜器的出现。人类大约在公元前第四千纪进入铜石时代(Chalcolithic Age)。

    其实还应该有一个乌鲁克文化(Uruk period 后面会提到),但是关于这个的文献和资料我看到的好少,就不详细列出来了。



苏美尔王朝与亚述早期


苏美尔早王朝

    考古发掘已经证明,两河文明的最早创立者既不是巴比伦人也不是亚述人而是更早的苏美尔人。他们首创了文字体系、宗教和法律,建立了发达的农业和商业经济,被美索不达米亚带入了文明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男子不建立了乌尔、埃利都(如图所示)、拉伽什、乌鲁克等城邦国家,创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关于苏美尔人有2个未接之谜:一个是苏美尔语系的归属问题一个是苏美尔人的来源问题

    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注:整个两河文明延续期间,城邦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似乎就没听过。个人意见。)。考古已经能大致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况,但是由于考古发现的史料有限,今天人们所知道的那段历史可能仍然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冰山一角而已。



    基什被认为曾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因为后来许多苏美尔君主甚至并没有实际统治过基什,却也自称基什之王。(不过现在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并不足以说明基什曾经称霸,自称基什之王可能有其他的比如宗教方面的原因)最早的可以验证是存在的国王就是基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

    考古学家在拉格什发现了王室的铭文,使得今天的人们得以知道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50年之间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完整的拉格什国王列表,以及相关的史事,也使得拉格什成为苏美尔各城邦中,今天的人们了解的唯一比较完整的城邦

    “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拉格什强大起来,乌尔南什王时,拉格什在苏美尔中称霸,到了安那叶姆王和恩铁美那王时,拉格什征服了不少地方,苏美尔颇有统一的趋势。后来,国王卢加尔安达因治国不善,引起了暴动,一个名叫乌鲁卡基那的人推翻了卢加尔安达的统治,在平民的拥护下,自己登上了王位,并进行了已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政治改革运动,试图维护平民的利益。正当拉格什内乱之时,苏美尔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征服拉格什,杀死乌鲁卡基那。血屠全城。乌鲁卡基那在位仅六年,他的改革也因此而废弃。”

    温马的祭司国王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公元前2259~公元前2235年)消灭拉格什的王朝,占领乌鲁克,并将它作为他的首都,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 

    但是闪族的阿卡德国王萨尔贡打败了卢加尔扎克西,俘虏了他,而苏美尔人城邦的历史也就就此结束了。



亚述早期

    亚述人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与非闪族人融合了的闪族人。在人种上有需索闪族人的特点:长脸勾鼻,黑头发,多胡须,皮肤黝黑

    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亚述形成了以亚述城为中心的国家,开始了早亚述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又称阿淑尔城邦时期。   

    阿淑尔城邦的居民最初为印欧语系的胡里特人,后来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等进入此地,他们逐渐与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亚述人。其语言为阿卡德语之亚述方言,文字为楔形文字。当阿卡德王国与乌尔第三王朝强盛时,亚述受它统治。公元前2006年获得独立。

    约公元前17世纪初,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占领由阿卡德北部至地中海的广大区域,自称“天下之王”。 亚述于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在位时最强大,在马里发掘的文书中记载其曾攻占马里,其子也担任了该城的统治者,小亚细亚东部也曾被亚述征服,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袭用阿卡德国王的称号,然沙姆希·阿达德一世死后,亚述衰落,亚述先后沦为古巴比伦王国米坦尼王国(也称米底王国)之藩属。直至公元前15世纪末叶,才又强大起来,进入中亚述时期。



阿卡德王国时期(含拉格什复兴时期)


    注:也有说法是把拉格什复兴时期独立出去(比如百度百科就是用了这个说法),但是我个人习惯把这两个时期放到一起。因为虽然阿卡德后期中央集权崩溃而城邦崛起,但是苏美尔崛起的城邦还不足以称为一个王朝。无论拉格什多么的强大,都是一方霸主而不是王者。此外还有一个依据是虽然文物能够证明当时拉格什的强大但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古文献《苏美尔王表》完全没有认可拉格什的地位,这个在后面《苏美尔王表》中我会标出具体位置。三国争霸汉家天下,我个人的理解二者类似。(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阿卡德人占有重要的地位,阿卡德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并非苏美尔人。他们曾经统一了两河流域,开创了闪米特人成为两河流域主导民族的历史。

    萨尔贡(Sargon)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帝国的开创者,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出生于两河流域的基什城邦,是闪米特人的私生子,其母亲地位低下。但是萨尔贡本人确实闪米特民族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领袖。约在公元前2371年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定都阿卡德(即后来的巴比伦城),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萨尔贡的人生,就是一个可以写成小说的传奇。) 

    阿卡德王国后期,中央集权已经趋于崩溃,而不少苏美尔城邦就已经开始复兴。而阿卡德被蛮族库提人(Gutium)所消灭,库提人统治时期,拉格什的地位有些特殊。可能在这时,拉格什又走向一种半独立状态,从而开始了拉格什第二王朝。

    拉格什第二王朝的强大是从乌尔巴巴统治时开始,到古地亚统治时期呈现了一种极大的繁荣。但是同时,库提人似乎仍然是的野蛮的外来统治者,直到乌鲁克的乌图赫加尔打败并驱逐了库提人,恢复了苏美尔人的统治,而后乌尔第三王朝建立,公元前2110年,拉格什的末代国王纳马哈尼被打败,拉格什成为乌尔第三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城市。此后拉格什就不再重要,最终沦为废墟。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


    乌尔第三王朝又称为乌尔帝国,在阿卡德王国几世纪后兴起。乌尔纳姆(Ur-Nammu)在约前2113年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在位期间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诸城邦,建立起了强大的集权王朝。在《苏美尔王表》上,“天赋王权”第三次转移到了乌尔城,因此后世称为“乌尔第三王朝”。由于苏美尔人经历的阿卡德王国和库提人统治之后,再次掌握美索不达米亚政权,乌尔第三王朝又被称为“苏美尔复兴”。约前2006年,被埃兰人所灭。



古巴比伦王国玉中亚述时期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又称第一巴比伦帝国。它的崛起标志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进入了第二个重要阶段。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后以此为中心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的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汉莫拉比。汉莫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中亚述时期

    这段来自百度百科,用这段是最简单的史实叙述,百度引用的太具有代表性了

    公元前14世纪中叶,亚述王亚述乌巴利特一世(约前1365~前1330)击败米坦尼,建立强大的亚述帝国,史称古亚述帝国。此后亚述统治者采用亚述王的称号,并继续向外扩张,击败喀西特巴比伦,并将米坦尼的领土降为行省,尼努尔塔一世(约前1294~约前1208)击败赫梯帝国和巴比伦,占领整个两河流域,并把首都从阿淑尔迁往图库尔蒂-尼努尔塔镇。此后,亚述还有过几个首都,但阿淑尔城仍然是帝国宗教中心,在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中亚述时期,政体已过渡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名年官和长老会议只具形式,专属于国王的官吏已经产生。国家常备军已存在,其来源主要是自由民。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贷者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除战俘和外地买来的奴隶外,还存在债务奴隶。经过短暂的衰败,至提格拉·帕拉萨一世(约公元前1115~约前1077在位)时亚述国势复兴 。公元前11世纪末,在阿拉米人迁徙浪潮打击下,再度衰落。



亚述帝国


    亚述人最大的特点是比其他游牧民族更从商无力,梗系好穷兵黩武。美国文化史教授伯恩斯说:

    亚述人是一支出色的武士民族,这不是因为他们在种族上不同于所有其他的闪族人,而是由于他们自己的环境有特殊条件。他们的国土资源有限,又经常受到周围敌对民族的威胁,这就养成了他们好战的习性和侵略的野心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外无无强敌,内部稳定,亚述帝国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起,亚述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战,建立起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帝国,将两河流域南部及埃及两大文明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上图为亚述巴尼拔时期的亚述帝国(公元前668-626年)


    公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宣告独立,由亚述派去驻守该地的迦勒底贵族那波帕拉沙尔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西北、同受亚述统治的米底人结成同盟,于公元前612年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覆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米底瓜分。

    注:亚述帝国是一个拥有极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国家,但也正因为在军事上的过于侧重而埋下了亡国的种子。其实亚述帝国和我国的元朝甚至是现代的前苏联都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忽然觉得无论文明如何进步,受地理环境所限而产生的对武力的追求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本能或者说是原罪哪?(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年-前539年),由迦勒底人所建,大约处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公元前626年建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国势达到鼎峰,最后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消灭。



    迦勒底人走向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乐章。公寓前7世纪末,西部沙漠的又一直闪族人迁入巴比伦,他们就是迦勒底人。公元前626年,他们的首领波怕拉萨尔在巴比伦自立为王,建立了迦勒底王朝,史称巴比伦王朝,。在灭亡了北部的亚述帝国后,新巴比伦王国占领了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国势极盛一时

    公元前689年,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公元前605年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公元前538年,斯国王居鲁士推翻了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并入了波斯帝国的版图。随着波斯人的到来,古代两河文明走完了它3500年的历程,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


    理论上说,从波斯帝国开始就不属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了,所以这里就不多做介绍。






[ 此贴被米虫水岸在2011-03-10 17:2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40
  • 天若舞

    派派币 +40

    优质帖+基础分

钱小虫

ZxID:6161539

等级: 热心会员
经讨论,这个名字更能体现我的本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3 0



法律与社会


  用法律来确立阶级统治、规范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并非欧洲人的发明。人们一定难以相信,最早的法制国家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



社会结构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绵延四五千年,经历了有氏族制到奴隶制以及封建制的演变,其政治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总体来说,体现了阶级社会金字塔形的结构特征。

    在金字塔最高层的是国王,他是国家权力中枢,国王的权利来自神的赐予,也就是神的化身。阿卡德王国时期,开国君主萨尔贡一世就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也自称是“众神之王”。宣扬王权神授。她说:“安努(即天神)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莫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是强不凌弱,是我犹如沙玛什(即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抵。”国王一般独揽军政大权,到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如果现在的总统就职演说一样。下面是尼布甲尼撒的就职文告:

    庄严华美的巴比伦,我视你一如我的生命。除你之外,任何地方我都不愿意住,......在你仁慈的马尔都克比游戏啊,我愿尽我的力量,是你成为空间绝后、无比繁华、无比昌盛的大城。你将接受万国的进攻,以及全人类的膜拜



    国王之下是中央政府官员祭司集团。二者之中,祭司集团最有势力。国王的权利要受到祭司极大的制约。有时,祭司对人民的影响力还要在国王之上。(图为苏美尔官员)

  在祭司和行政官员之下,是贵族集团富商巨贾,他们一起构成社会的上层。在巴比伦时期,官商私商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私商在巴比伦的社会结构里具有很高的地位,可以涉足除国家和神庙经济之外的一切商业活动。除经济领域外,大商人还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比如,被称为“塔姆卡”的商人,还是城市法庭的法官。

  黎民百姓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而社会最下层的是奴隶。奴隶的来源有三:战俘、外邦人和奴隶所剩的子女。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他们和牲畜一样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如婚姻、收养等,奴隶才可以获得自由。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於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古巴比伦时代土地制度甚为复杂。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继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绝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巴比伦祭司的特权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方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於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著神庙里的财富。由於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於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常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注:土地问题一直都是阶级社会的根本矛盾。虽然广义上说同样属于东方文化,但是还是觉得中国的文化最具有特色,因为神权的影响一直不大。王权与神权一直都是同一的。从没有出现过王权在神权之上的。但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虽然王权的比重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是不能脱离神权的影响。宗教问题时至今日,仍然是社会生活绕不过去的一部分。这是否说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本质上的无神论国家哪??(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法典


    如果说古埃及重视用伦理来规范社会行为的话,那么美索不达米亚更重视法律的规范。根据英国历史学家H. W. F. Saggs估算,在迄今发现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泥版文书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占文献的95%左右(注:这是一个比较老的数据,大概是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吧,再新的我还没有找到)。



乌尔纳木法典

    公元前3000年,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王朝创立者乌尔纳木颁布了《乌尔纳木法典》,这是世界上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只是此法典现存的只有两块破碎的你办,一半以上的文字被毁,内容已经很不完整了。(注:我记得当时历史书上写的是汉莫拉比是第一部最早的,但是乌尔纳木法典是已经被公认的最早的了。)这两块石板目前在伊斯坦布尔的东方博物馆。



幸存的法律的英文版

1. If a man commits a murder, that man must be killed.

2. If a man commits a robbery, he will be killed.

3. If a man commits a kidnapping, he is to be imprisoned and pay 15 shekels of silver.

4. If a slave marries a slave, and that slave is set free, he does not leave the household.

5. If a slave marries a native (i.e. free) person, he/she is to hand the firstborn son over to his owner.

6. If a man violates the right of another and deflowers the virgin wife of a young man, they shall kill that male.

7. If the wife of a man followed after another man and he slept with her, they shall slay that woman, but that male shall be set free.

8. If a man proceeded by force, and deflowered the virgin slavewoman of another man, that man must pay five shekels of silver.

9. If a man divorces his first-time wife, he shall pay her one mina of silver.

10. If it is a (former) widow whom he divorces, he shall pay her half a mina of silver.

11. If the man had slept with the widow without there having been any marriage contract, he need not pay any silver.

13. If a man is accused of sorcery he must undergo ordeal by water; if he is proven innocent, his accuser must pay 3 shekels.

14. If a man accused the wife of a man of adultery, and the river ordeal proved her innocent, then the man who had accused her must pay one-third of a mina of silver.

15. If a prospective son-in-law enters the house of his prospective father-in-law, but his father-in-law later gives his daughter to another man, the father-in-law shall return to the rejected son-in-law twofold the amount of bridal presents he had brought.

17. If a slave escapes from the city limits, and someone returns him, the owner shall pay two shekels to the one who returned him.

18. If a man knocks out the eye of another man, he shall weigh out ½ a mina of silver.

19. If a man has cut off another man’s foot, he is to pay ten shekels.

20. If a man, in the course of a scuffle, smashed the limb of another man with a club, he shall pay one mina of silver.

21. If someone severed the nose of another man with a copper knife, he must pay two-thirds of a mina of silver.

22. If a man knocks out a tooth of another man, he shall pay two shekels of silver.

24. [...] If he does not have a slave, he is to pay 10 shekels of silver. If he does not have silver, he is to give another thing that belongs to him.

25. If a man’s slave-woman, comparing herself to her mistress, speaks insolently to her, her mouth shall be scoured with 1 quart of salt.

28. If a man appeared as a witness, and was shown to be a perjurer, he must pay fifteen shekels of silver.

29. If a man appears as a witness, but withdraws his oath, he must make payment, to the extent of the value in litigation of the case.

30. If a man stealthily cultivates the field of another man and he raises a complaint, this is however to be rejected, and this man will lose his expenses.

31. If a man flooded the field of a man with water, he shall measure out three kur of barley per iku of field.

32. If a man had let an arable field to a(nother) man for cultivation, but he did not cultivate it, turning it into wasteland, he shall measure out three kur of barley per iku of field. 



汉莫拉比法典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编纂法典的鼎盛时期是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即从公元前2006年到1595年。而编纂法典达到顶峰的标志就是《汉莫拉比法典》(Hammurabi Code)。《汉莫拉比法典》可、刻在一个玄武岩柱上,柱子高2.25米,上不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历史背景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阿摩利人在苏美尔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北方为伊新,南方为拉尔萨。伊新的北部为埃什嫩那,其西北则为玛里。这些小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又相继制定了成文法典,其中主要的有属于拉尔萨的法典三件(即《苏美尔法典》断片、《苏美尔亲属法》、《尼尼微法律教本》第7版B),属于伊新的《李必特.伊丝达法典》;属于埃什嫩那的《俾拉拉马法典》等。这些法典牵涉到财产、继承、婚姻家庭和刑法方面的内容。法典中有些条文记载着自由民因为收割而雇工或租借牲畜的事实;有的由于某种用途去租用车船,“买卖和出让房屋”;“购买奴隶、女、家畜或其他财产”的条文也屡见不鲜。这说明当时社会上的雇佣、租赁、借贷,不动产和奴隶买卖已经流行,贫富分化和富有者奴役贫困者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关于受害者对加害者采取同态复仇的手段逐步为罚金、赔偿所取代,法典里有许多条款详细记载“推撞”、“殴打”、“挫伤”、“推倒”自由民的身体各部位所判处数量不等罚金的规定。关于婚姻家庭关系的条文占更大的比重,结婚必须先由男方同岳父订立“契约与协议”,婚后夫妻之间应当彼此尊重,不得随意遗弃对方。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秩序,父母与子女应该严守家规,假如儿子不承认双亲或父母抛弃儿子均要受到不同的处罚。父母死后,财产可由其子平分,但女所生之子,“不得与其主人之子分财产”。在立法技术、法典结构方面,伊新拉尔萨时期颁布的法典比《乌尔纳姆法典》也有所进步:语言比较简洁,《伸拉拉马法典》和《李必特·伊丝达法典》除本文外都有序言,后者还附有结论。这些对《汉穆拉比法典》不能不发生某些影响。


制定


    汉穆拉比在实现统一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主专政的国家,他总揽全国最高统治权,任命重要官吏,委派地方首脑,拥有一支数目可观的常备军。他还根据国内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各国原有奴隶制法典的基础上,结合阿摩利人氏族部落的习惯,制定了一部新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

  公元前1595年,北方后起的奴隶制国家赫梯对巴比伦进行了掠夺性袭击,古巴比伦第一王朝遂告灭亡。不久,赫梯人退出,古巴比伦又先后建立了第二、第三、第四王朝。公元前729年,古巴比伦被亚述吞并。《汉莫拉比法典》经过赫梯、亚述对波斯、摩西立法乃至希腊法律,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点与历史地位


(一)法典的特点

1.结构分明,内容丰富

  从结构上看,《汉穆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法典都只是具体案件的解决办法,不是一种对法的抽象规范,类似司法判例的汇编;法典对公法和私法,诉讼法和实体法不作区分。从内容看,以某种神的意志作为立法的根据,反映了君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君主专制制度,肯定奴隶制,奴隶是主人事实上的财产,可以买卖杀死奴隶,只负赔偿责任;肯定自由人内部的不平等;肯定了土地国有和公社所有制,对土地、奴隶和其他动产的所有权,特别是国王和神庙对这些财产的所有权受到严格保护;规定了物品价格、劳动报酬和借贷利息等,体现了古代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固定了买卖婚姻和家长制的家庭关系;局部保留血亲复仇和同态复仇等等。这些,无不具有两河流域各成文法的特征和影子。

  法典的序言和结语约占全篇制的1/5,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对于汉穆拉比国王权力的来源,法典开篇载明:“安努那克之王,至大之安努,与决定国运之天地主宰恩利尔,授予埃亚之长子马都克以统治全人类之权,表彰之于伊极之中,以其庄严之名为巴比伦之名,使之成为万方之最强大者,并在其中建立一个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当这时候,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穆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从而表明,巴比伦王国的建立、汉穆拉比至上的权威以及本法典的颁布,均是“受命于天神”,是“神意”的体现。在结语部分,法典告诫日“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辞,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决定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否则,“恩利尔以其金日至言,大声诅咒之,并立使诅咒降临其身。”(注:我表示,其实这个翻译版我自己看着也很不爽,古不古今不今的。)

2.调整社会关系范围宽广

  法典正文部分共有282条,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果从其纵向序列来看:司法方面的枉法犯罪1-5条;财产方面的犯罪6-25条;土地,房屋和损害赔偿26-59条;果园经营、商业、借贷和寄存等60一126条;婚姻、家庭、家庭财产、继承和收养127-194条;殴打致伤致死195一214条;关于医生,理发师、建筑师、造船工业和船员等规定215-240条;动物、船和车辆租赁、工匠雇佣等268-277条;奴隶买卖等278-282条。

3.强调保护军人利益

  法典中很多条款提到了军人的权利和义务。军人在服役的条件下由国家领得份地,包括田园、房屋和牲畜,但不准出卖、遗赠其妻女或用以抵债(29-36条);军人死后其子担负军役,继续使用该份额地,他人不得侵占,假如军人拒绝出征或雇他人替代,则将其处死(26.28条);军官不得对士兵滥用权力以及侵占他们的财产,否则处死(33、34条);军人出征,由国家供人代耕,被停后设法将其赎回,子幼不能代父从军,可将财产一部分交其母,用以抚养其子(29条)。汉穆拉比使军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毋须依赖村社而有赖于国家,从而形成一支完全效忠于专制政权的武装力量

4.维护阶级不平等

  同其他奴隶制法典一样,《汉穆拉比法典》不承认奴隶的法律地位。奴隶可以任意出卖、转让和抵押,杀死奴隶不是犯罪。法典规定,一个奴隶的一般价格是二十舍克勒银子,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如果伤害了奴隶的眼睛,要以该奴隶的一半身价偿还原主,这和伤害一头牛的眼睛时也以这头牛的一半价偿还原主是同等看待的(199、247条)。法典将古巴比伦的居民分为自由民和奴隶两大类。自由民是除奴隶以外,从奴隶主到小生产者在内的一切居民,自由民又分为阿维林和穆什钦努两个等级,前者在《汉穆拉比法典》中称为人,享有充分权利;后者直译为“小人”,不享有充分权利。

5.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权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许多条款都是针对破坏奴隶制私有财产的各种盗窃行为而规定的,如窃取神庙或宫廷的财产要处死,窃取神庙或宫廷的家畜、船舶等应课以30倍的罚金(第6、8、22条);对于索取他人财物的被认为是盗窃要处死(第9、10条)。尤其是为了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对于盗窃奴隶、帮助奴隶逃跑及隐匿逃奴等罪行,《汉穆拉比法典》都处以死刑(第15、16条)。

6.较之以前其它两河流域法,增加了一些保护奴隶的条款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防止大量的自由民下层转化为奴隶,进一步加强国防力量,《汉穆拉比法典》废除以前的终身奴役的办法,规定债务人家属因无力偿债而受到奴役不超过三年(117条);规定对在高利贷者家中做工的债务人家属,不能随意殴打、虐待或杀死(116条);对高利贷的借贷利率进行限制,借贷谷物最高利息不超过20-30%,银钱不超过20%(89条)

7.保留了原始社会的习惯残余

  当然,作为奴隶制法典,《汉穆拉比法典》不可避免地将原始社会的某些习惯加以认可和改造后而保留在条文中,如血亲复仇的习惯仍以“犯罪集体负责”的不同形式保留在某些条款中;同态复仇的习俗则以根据受害者或犯罪者社会地位的高低来施行刑罚的办法出现在法典条款中等等。

(二)法典的历史地位

  《汉穆拉比法典》“取法于上”,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法”中承上启下。

  《汉穆拉比法典》在古代西南亚奴隶制法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从以前所有的法律中吸取了许多东西,包合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各国法律的精华,反映出奴隶制比从前更为发展的情景。

  法典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她对后来东方一些国家的法律不能不发生影响。法典的许多部分,特别是有关契约、债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是许多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立法文献所不能比拟的,而文字简洁,对概念阐述的细密程度,甚至超过欧洲某些国家早期立法发展的水平。它对赫梯、亚述、新巴比伦、波斯等国的成文法律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些国家在编制自己的立法时,程度不同地参照了《汉穆拉比法典》。亚述法和希伯来人的摩西法律更是源于或直接采用《汉穆拉比法典》。资产阶级学者把上述法律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法系或换形文字法系。

    《汉穆拉比法典》堪称为两河流域的骄傲,终成为古代东方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在人类法律文明演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司法制度

    对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神庙究竟其什么样的作用?法官由一些什么人组成?尚无定论,观点很多。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苏美尔时期,祭司就是法官,神庙就是法庭,到汉末来比时期,法官虽由政府指派,但法庭仍设在神庙。

    英国史学家萨格斯:神庙其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从众多的法庭文案来看,法律实际上掌握在城邦统治者“恩西”手中,神庙一般只是当事人起誓的场所。只是由于没肿特殊的原因,神庙才认命法官。(注:我个人认可这个观点,因为好像也没看到确切的说什么神庙的法官之类的说法,而且《汉莫拉比法典》说商人是可以成为法官”塔卡木“的,根据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商人和祭司根本就不在一个阶层上,自然不可能在一个地位上共同工作。那么如果商人可以成为法官的话,对于一个阶级社会我只能做成以下推论:要么神庙凌驾于法律之上,要么就是不涉足法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个比较有可信度的对于司法体系的说法(仅根据已经发现的文物和文献来说)

    巴比伦的司法制度大致分为2个层次:一是国家的最高法院,国王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二是地方法院。地方法院又分为2类:公民大会和城市法庭。公民大会保留了原始民主的遗存,可能主要在宗教文化中心作用。城市法由城市最高长官卡鲁、贵族商人头领和商人塔木卡组成,可能主要在商评级及较发达的城市起作用。




城市体系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奇观之一。或者可以说,两河流域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城市文明,围绕城市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都市综合体。在美索不达米亚兴盛的几千年中,两河流域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的散落着众多城市。


    乌鲁克城(Uruk 或 Erech)据考证,苏美尔时期的乌鲁克城市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公元前3000年,改城市就已经拥有城市人口50000人。据估计,当时可能有50,000至80,000位居民居住在6平方公里的范围中。苏美尔人在此创建文化,史称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3400—前3100年)。

    在城市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心,建立起了宫殿和神庙等大型的公共建筑,商业活动、文化建设随之兴盛和发展起来。到巴比伦和亚述时期,城市发展更为迅速,出现了不少通都大邑,其城市规模远远大于中世纪的欧洲大都市。据考证,巴比伦城全盛时期人口超过了50万。

    从美索不达米亚一些主要城市的一只可以看出,远在公元前2千纪时,就有了与希波达姆类似的城市规划,比城市规划鼻祖希腊建筑师希波达姆早了一千多年。而现代都市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些城市设施,比如下水道和管道设施,在几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已经出现了。方形的城市,大型建筑位于城市的中部,街道与街道相互垂直




农业体系

    人类对世界的探索都是从乡村开始的。农业是苏美尔文明的起点。早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种植了大麦和小麦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出现了早期农业。苏美尔人还学会了永第八来控制洪水,用灌渠来疏导河水灌溉农田,也学会了收割成片的庄稼。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的时刻,表现的是挤牛奶和制作牛奶

    水是农事活动的一项必要条件,用人工的方法供水,是古人对文明的重要贡献。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条水道,起源于底格里斯河,称作盖里夫水道。这项工程最初由苏美尔的拉伽什城的首领所见,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在公元前690年,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艾特鲁什河用石块建造了一条水坝。畜牧业是农业生活的重要条件。牛羊马驴等,特别是牛,是主要饲养的家畜。在农具方面给,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懂得使用犁来耕田。这种简单的耕犁叫做”阿得犁”。

    根据史学家乔治•萨顿的研究,在苏美尔时期就有了高潮的植物栽培和中指技术。他说,在4000年前,古苏美尔人就知道用试错法区分海枣树的性别一提高果实产量。



工商业体系

    工商业几乎可以说是城市文明的主轴。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的苏美尔,手工业就十分发达,手工匠们制作的手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想乌尔王陵出土的一个纯金头盔,他的形状和花纹是用整块儿金片在模子上打制而成的,那雕刻的一缕缕头发细致而又逼真,显示了高潮的工艺。除了金银工艺和冶炼技术,苏美尔人还有发达的毛织业、建筑业和玉石雕刻工艺,商业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

    在巴比伦时期,由于两河流域的统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巴比伦城成了全国毛衣的中心,以至于有人说,巴比伦文明本质上是商业文明尽管这个是相当主流的论断,但是我个人对此保留意见,或者说我承认当时社会的商业地位,但是如果说本质的话,有点太过绝对了。我始终觉得商业文明的特征应该是货币形式的一般等价物和资本贸易)。就国内贸易而言,从大量的借贷、契约、合同、期票的泥版文书中,可以看出当时商业活动频繁的程度。自从马传入后,巴比伦的商务由国内市场推向了国际市场,成为了近东的贸易中心,与地中海诸国过也有商业往来。

    注:从这一点上来说,对商业的维护似乎也成了古代中国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截然不同的一点,在中国商人的地位是地下的,若非生活必须,从统治阶级来说是绝不会发展商业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与地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政权的组织形式有关。我个人认为,发达的贸易和商业与宜城市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此贴被米虫水岸在2010-10-23 23:56重新编辑 ]
钱小虫

ZxID:6161539

等级: 热心会员
经讨论,这个名字更能体现我的本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0-23 0



信仰与习俗


    一切文化的开端都离不开宗教。宗教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基础,是文化的动力和艺术创造的源泉。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并不像埃及历史那样自成整体,而是与希腊、罗马文化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其特点是一连串游牧民征服和变为定居,而后又为新的游牧民族征服。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民族如走马灯一般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一次扮演着主角。因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也虽不断变化的历史有了新的发展。



数不清的神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宗教绵延了数千年,各民族创造了无数的神人们的每项活动,基本上都与神有关。在苏美尔人的观念中,连空气中都充满了神!总之,凡是人们想象所能及者,都有神祇可供崇拜。因此,神庙和神职人员也多得无可数计。这也成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一大特征

    在众多的地方神中,有一些成为全国的主神,这些主神源于苏美尔人的宗教观念,后又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继承,只是在名称上略有改动。这些主神有:

    1.安神 (Anu)苏美尔人称“安”,阿卡德人称“安努”。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被列为众神之首。安,意思是天空,也即天神。根据神话,他是至高神,居住在称为“安之天”的最高一层天国中,其他所有的神都尊他为“父王”。众神遇到危险时,都来向他祈求护佑。他也是众神的仲裁官,在他的法庭上审理各种案件。因而他象征着权力和正义,是君权的标志。他也像人一样有软弱的一面,在创世神话中,他不敢与怪物提阿马特交战,从而将打败提阿马特的荣誉留给了马尔都克。在后来的历史中,他的最高权力基本让位于其他的神开始是恩利尔,而后是马尔都克。(个人感觉安神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他的形象是很模糊的,从现在可以看到的资料上来说也没有对其外貌的具体描写,只有定位——众神之首。)

    2.恩利勒 (Enlil)风神。苏美尔语的意思是“风的主人”,“空气之王”。是苏美尔宗  教的第二大神。他乖戾无常,一会儿代表湿润的春风,滋润万物生长,一会儿又是犀利的飓风,手握赐福和降灾两个法宝,主宰着人们的命运。恩利尔是众神会议的首领,其神庙设在尼普尔。

    3.宁胡尔萨格 也称“宁”神,是美索不达米亚生育女神。她是产房,羊栏中怀孕的人与动物的保护者。尼尼微城就是因她的名字“宁”而得名的

    4.恩奇 根据神话传说,恩奇是狡猾的淡水神。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初,随着男权社会的建立,他取代宁胡尔萨格而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三大神之一。恩奇,意为“土地的管理者”,他负责土地的灌溉。同时,他也是南部城市埃利都的保护神。其神庙称“阿普苏”。

    5.马尔都克 巴比伦主神。被认为是恩奇的长子,其名字是“暴风雨之子”的意思,在《圣经》中他起初是暴风雨之神,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崛起后,马尔都克一跃成为众神之首,被巴比伦人尊为众神之主、万王之王。根据创世史诗,马尔都克勇敢迎战提阿马特,他因此得到了众神授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决定人类命运的特权。在他身上,各种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是万物的创造者,正义和法律的保护神。他还是洞悉众神之心的智者,使死者复生的法师。总之,他是巴比伦诸神之尊。

    6.伊什塔尔 爱情女神。苏美尔语称伊南娜。相当于希腊的爱普罗迪特神和罗马的维纳斯神。她是爱与美的象征,伟大母性的代表。没有她,一切不生,一切不长。巴比伦人对她的崇拜无以复加。在一篇祷告中这样写道:

    伊什塔尔,众神之神,万都之王,全人类的主宰,
    你是地上的光,天上的光,月神的爱女,……
    你的意旨,就是法律。……
    神啊,世间没有一处,没有你的灵,没有一个人,不遵行你的戒命。
    只要一提到你的大名,天也会摇,地也会动,众神也会发抖……
    …………
    神啊,你是众生之门的开启者,你的光辉,
    照耀着天,照耀着地,照耀着家宅,照耀着万国。
    圣母,人类的母亲,你的法力是无边的,
    你只要眨一眨眼角,不但病者可以痊愈,甚至死人也可复活。
    ……
    伟大的伊什塔尔,月神的爱女,我们的王,
    人间天上,再也没有谁像你这样高贵


    作为爱神,许多国王将自己即位登基归功于与伊什塔尔的爱情。如阿卡德国王萨尔贡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说,因为女神伊什塔尔在他做园丁时爱恋他,他因此就成了国王。关于伊什塔尔,还有许多动人的神话传奇,构成美索不达米亚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7.阿舒尔神 亚述人的太阳神。在亚述人统治期间,一方面承袭了被征服者巴比伦人的文化、文字和宗教,即原苏美尔、巴比伦诸神仍占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亚述人的部落神和民族神相继成为全国的主神。阿舒尔神因而上升为亚述的主神,被称为众神之王。亚述人靠武力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因而国家的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都染上浓厚的军事色彩,宗教也不例外。阿舒尔神首先是一个武士之神,具有亚述人尚武好战的秉性;同时他也执掌丰饶,主宰着人世间的风调雨顺。其形象常被描述为一个带翼的太阳盘上,阿舒尔神弯弓射箭,甚具威力。这种带翼圆盘形形象是从埃及引进的。阿舒尔神装在亚述人生命之树的象征物上,这是经过艺术家加工的一种装饰性棕榈树。它的中部笔直犹如树干,顶部树冠婆娑,周边的花饰像一簇簇棕榈树叶。后来希腊人广泛采用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8.南那神 月亮神。苏美尔语称南那,阿卡德语称欣。他是乌尔城的保护神。其形象除被描绘成人的形态外,还经常被描绘成公牛的样子。

    9.乌图神 太阳神。苏美尔语称乌图,阿卡德语称沙玛什,这两个名字都是太阳的意思。他是审判官和占卜之神。巴比伦的沙玛什神庙被称为“世界审判官之殿”。

    10.阿达德神 风暴之神。传说是伊什塔尔的兄弟。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起,他被赋予了主宰风暴的职能。阿达德的形象常常是一个站立在公牛背上、双手握着箭石的人形神灵。他集恐怖和仁慈于一身,每年他使河水上涨,用肥沃的淤泥覆盖大地,使大地丰产增收;有时,他又卷起风暴,发出雷鸣,让狂风折断大树。

    11.基比尔神 火神。有时也称努斯库。他代表焚烧祭品并将美妙的香味带给众神的神火,其标志是一盏形状像木鞋的灯。在巫术仪式中,他是符咒的内容,一般是由巫师把一尊泥塑男巫扔入火中,诵念这样的符咒:“愿基比尔吞没你!愿基比尔捉住你!愿基比尔毁灭你!”

    12.纳布神 书写之神。他是马尔都克的儿子,伯尔西帕城(在巴比伦城附近)的保护神。传说是他发明了书写。当众神确定了个人的命运时,纳布负责把众神决定写在泥版上。他的形象是长有蛇头的龙,带着凿刀和雕刻泥版。 各神之间互有亲属关系,或父子、或母女、或夫妻。比如传说宁胡尔萨格是安神的妻子,伊什塔尔传说是安神的女儿、乌图的姐姐。此外,马尔都克是恩奇的长子,他又生了书写之神纳布等等。不过,由于各民族的传说不很一样,诸神的关系也很复杂,长幼亲疏常常混乱,甚至互相矛盾。而这种特征又是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特征密切相关的。

苏美尔——阿卡德神谱

阿努恩纳奇:天地冥界诸神的总称   
伊吉吉:天神的总称   
天神:安(苏美尔名。阿卡德名阿努);
天后:安图姆   
世界之主:恩利尔;恩利尔之妻:宁利尔
  
深渊之主:伊亚(阿卡德名。苏美尔名恩奇);母神:宁图(又称宁胡尔萨格)   
冥王:奈加尔、艾蕾希齐加尔(意为“大地夫人”。又名伊尔卡路拉,意为冥界)   
大女神:伊南娜,阿卡德名伊西塔。《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是安神之女,但通常被看作是月神之女。   
月神:南纳(阿卡德名辛);妻:宁加尔   
神殿侍卫:兹,鸟精。偷盗恩利尔的天命牌并妄图自立,但最后被恩利尔之子尼奴尔塔击败。

雷、雨之主:阿达德,在迦南和叙利亚又称巴力-哈达德。   
太阳神:苏美尔名乌图,阿卡德名夏马西。是月神之子,伊南娜之兄。   
军神:尼奴尔塔,“众神的典礼官”,恩利尔的长子。   
霍乱和战争之神:伊鲁拉   
丰饶之神:苏美尔名杜牧济,阿卡德名坦木茨。原为苏美尔的牧神,在阿卡德时期转变为农业之神。  
 
舍拉:温玛城主神,伊南娜之子。   
最高的智者:阿特拉·哈西斯,即旧约中的诺亚。在洪水灭世之后幸存并被赋予永生和神格。母神:阿鲁鲁   
尼沙巴:农业和学术女神   
苏姆坎:家畜之神   
乌鲁克守护神:宁孙、卢加尔班达  
 
命运女神:玛木梅瑙姆   
预告暴风雨的使者:舒尔拉特、哈尼什   
恩奴基:众神的保安官(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   
纳姆塔:命运、死亡与疾病之神   
费瓦:疾病之神  
 
拉木伽:木工诸神,苏美尔神话中,诸神杀死了两名拉木伽,并用他们的遗体造了人类。   最初的男女:安乌雷加尔拉、安奈加尔拉,苏美尔神话中的初人。   
恩利尔的父母:恩乌尔、尼恩乌尔   
五谷之神:埃吉奴、阿什南   
尼恩吉什:拉加什主神   

光之神:乌古   
帕比尔沙格:拉拉克城主神   
苏德:什尔帕克城主神   
农神:恩奇木杜,苏美尔神话中有他与杜牧济争夺伊南娜的传说,民间将之进行加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戏剧。   
宁什布尔:伊南娜的女侍  
 
涅蒂:冥府守门人   
加拉图卢、库尔加拉:伊亚所造的精灵   
加尔拉:冥府的一群精灵   
拉塔拉克:伊南娜的侍从   
格什廷安娜:坦木茨的姐姐,和弟弟每半年轮流去冥府接受死亡  
 
宁玛芙:克什城母神   
宁伊新娜:伊新城的诸女神   
宁阿什提:拉拉克城女神   
乌沙哈拉:温玛女神   
拉加什城诸神:苞、阿布巴巴、拉玛苏、加图姆多格、宁古拉、杜木吉阿布兹、宁玛尔
  
暴风雨之神:钦加尔乌达   
火神:吉比尔   
努斯克:恩利尔的宰相   
卡卢卡卢:努斯克的卫士   
产育女神:贝雷特·伊利、宁图、阿鲁鲁、伊南娜、玛米  
 
卢卢原初的人  
 
维·伊拉:《阿特拉·哈西斯》中记载,众神将具有人格的神维·伊拉杀掉,然后用他的肉和血造了人。   
帕西图:鬼神   
拉哈木:水怪   
芬巴巴:衫树精   
帕普苏卡尔:月神之子,大神的侍从   

阿苏什纳密尔:伊亚所造的宦官   
伊拉布拉特:安神的大臣   
吉兹济达:天界的守门神   
宁卡拉克:治病女神   
达甘:阿卡德时期的亚述主神

    注:从神谱中也可以看出巴比伦诸神与其他神话的不同,那就是明显的城市文化意味——城市之神:宁玛芙:克什城母神 ;宁伊新娜:伊新城的诸女神;宁阿什提:拉拉克城女神;乌沙哈拉:温玛女神



冥府之神与来世信仰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也相信人死后有来世,因而也认为有一个冥府。统治冥府的神祇是被称为“伟大王国的公主”的埃里什基嘉尔女神。她的主要作用是为夭折的儿童哭泣。她的丈夫内尔伽尔与她分管冥府。传说最初是埃里什基嘉尔独自统治冥府,有一天,内尔伽尔率14个恶魔侵入冥府,要求分享冥府的权力。埃里什基嘉尔为了得到和平,同意嫁给内尔伽尔。于是,掌管死人的职权就给了内尔伽尔。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尽管相信来世之说,但与埃及人很不一样。埃及人对来世充满了希冀,相信人死可能复生。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则认为,人的灵魂去报到的地方,是一个阴风惨惨的世界。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恩奇都向吉尔伽美什讲述了冥世所发生的事情,那是一幅悲惨的图景。在这永恒的黑暗王国中,死者的灵魂“像缩在翅膀里的鸟一样”挤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彼岸世界是模糊的,令人忧郁的。这里是黑暗而肮脏的禁地,人死后不管好歹,都免不了要下去。就是说,不论善恶,都得去阴间报到。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天堂地狱、最后审判及永生之说。尽管在传说中马尔都克能起死回生,但一般而言,美索不达米亚人对来世的构想,与后来的希腊人是差不多的,即人死后唯一的去处是阴森的地狱。至于天堂,那是专门给神住的。他们之所以祈祷上供,目的在于祈求现世福祉。比如在祈祷中,很多祈祷词都是祈求长命百岁,像拉伽什城的一则祷告词是这样说的:

    啊,圣母,拉伽什城的创建者,
    看,你的子民,在你的庇护下,多么健康富庶。
    求你赐给他们平安,让他们长命百岁。
    我们没有母亲,你就是我们的母亲;
    我们没有父亲,你就是我们的父亲。
    圣母,你知道什么是善,
    求你们把它像赐给我们生命一样地赐给我们。
    万民的母亲,求你庇护我们,
    让我们在你的照顾下,生活得平安、幸福、快乐



敬畏鬼神

    美索不达米亚人对宗教的虔诚,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民族并无区别。祀神灵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祭祀神灵的程序可以分为进贡献祭。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人们的一切都是仰仗神灵,要得到神灵的赐予,就必须虔诚地供奉他们以讨其欢心。进贡是表达忠心的第一步。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念里,神和普通人一样,需要吃穿住行,高兴了可能也要结婚生孩子。所以,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就是神的需要。进贡的供品也是人们平时生活的必需品,主要是食物、饮料、牲畜和油等。供品的多少表示人们对神灵的态度,自然是多多益善。基本上每天都有进贡活动,重大节庆日更是隆重。


    献祭是侍奉神灵的又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以牺牲祭品敬鬼神,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大典。献祭一般在神庙顶上特定的祭坛上进行。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都是梯形塔式建筑,最顶上一层往往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因为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塔顶可以通天,只有在塔顶的最高处,才可以和神灵沟通。祭品常见的是被屠宰的羊羔。他们认为,羊羔是人的替代品,奉献羊的生命就是奉献人的生命。献祭的同时要进行奠酒和焚香。因为神喜欢树木的芳香,而且芳香的气味可以熏掉人们的罪孽。

    进贡和献祭仪式都由祭司主持。高级祭司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负责日常的祭祀活动。在仪式中都要唱圣歌。以下是尼布甲尼撒向马尔都克神所唱的圣歌:

    神啊,如果没有你,所谓王也将一无所有,而王也就不成其为王了。
    神啊,王的名号是你定的,
    是你,引导着我的脚步,
    因此,我必须服从你。
    神啊,不单是我的名,甚至我的身体,也是你所创造的。
    神啊,你信托我治理万民,
    我会使万民受到你的恩惠。
    让我们敬畏你,爱你。
    让你的灵,充满我的心,
    让我一时一刻都不离开你。


    除了神庙里的进贡和献祭仪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还通过宗教节日来祭祀鬼神。美索不达米亚各族的宗教节日繁多,一般是按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季节来规定的。比如,有庆祝拴上犁头的仪式、解开犁头的仪式、收获仪式等。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在春季举行的新年盛大庆典。祭祀活动要持续好多天,意义在于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节日期间犹如今天的狂欢节,几乎举国上下,全民参加通宵达旦的狂欢。最有意思的活动是有国王参加的“神圣婚礼”,国王扮演传说中的杜木兹神,一名女祭司扮演爱神伊什塔尔,两人在公众面前重演传说中杜木兹与伊什塔尔的婚礼,寓意丰产丰收,永垂福祉。



殡葬习俗

    人死后,要洗浴、化妆,然后用亚麻布包裹尸体,放到棺材里。据《吉尔伽美什》史诗记载,吉尔伽美什的朋友恩奇都死后,吉尔伽美什把他朋友的尸体用亚麻布包好,放进棺材里。然后,主持哀悼仪式的祭司开始组织对死者的吊唁。这时,与死者有关的亲属、朋友要摘掉头饰,脱去帽子,撕碎衣服,穿上丧服,撕扯自己的头发和胡须,扑倒在地,用刀划破自己的身体,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吊祭时,要用牛和山羊作为祭品。 

  土葬是最普遍的形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埋葬方式与埃及人也有很大不同,在苏美尔,普通的百姓死后都埋在城中,有的埋在寓所有庭院里,有的则埋在房间里的地板下,棺材也很简陋,把两个大陶罐的开口连在一起,就充作棺材用了。墓穴以土坯垒制,形成一间简陋的墓室。为另一个世界准备的随葬物品也很少,因为他们不相信有来世报应之说。


    当然,王公贵族与普通百姓是不一样的,表现在丧葬上也等级差别。在苏美尔,国王死后要有三天的吊唁期。国王的棺材一般是用贵重石料或石灰石制成的石棺,墓穴是用砖砌的拱顶墓室,陵墓入口有封闭的青铜门或用青铜镶的木门,墓室内有大量的随葬品和殉人。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伍利在苏美尔乌尔遗址发掘了大批乌尔王陵,使我们第一次了解了前所未知的5000年前的葬俗。这批王陵的大型墓葬是从地表的斜坡道通入,坡道底部一般有士兵和女仆及车马随葬。墓主放置在墓穴中部的石棺床上,周围放着各种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绝大部分是精细的手工艺品,有金杯、护身符、宝石串成的项链和细工镶嵌的竖琴、七弦抱琴琴架、兽俑、镶了次等宝石和金属的战车残架,甚至包括精工镶嵌的有全套骰子和筹码的赌具,真可谓应有尽有。在著名的舒伯·亚德女王墓里,除丰富的随葬品外还有十余名殉人。经仔细研究表明,这些陪葬者并非因暴力致死,而是自愿殉葬(这个结论是怎么的出来的,我很好奇,可是找不到相关的研究资料),他们的尸骨全部都向左侧卧,排列整齐、双膝弯曲、两臂交叠胸前,姿态安详犹如入睡。经考证,这些陪葬者都是供王室使唤的人,如卫士、随从、宫中女侍、乐师等。并且,从墓穴情形来看,这些自愿殉葬者在临死前举行过某种宗教仪式,死前全部都是盛装打扮,尤其是妇女,就像现代人要去参加盛大庆典一样。

    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的埋葬习俗与苏美尔人基本相同,人死后,或者埋在死者的屋子地板下,或者埋在庭院里。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家在亚述古城遗址发掘了5座国王陵墓,这是在亚述发现的首批王墓。墓穴就在亚述王宫的地板下,可见,亚述国王和普通老百姓并无两样,也葬于日常居所的下面。大约2000多年前,这些墓穴曾遭到帕提亚人的劫掠,等发掘者们找到这些墓穴时,里面早已空空如也。



日常生活方式

    古代欧亚大陆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如它们早先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就美索不达米亚来说,地理位置的影响表现得非常明显——这里是指该地区易遭侵略这一点而言,因为该地区自古迄今的发展与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分不开。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但不管怎样,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明。到公元前300O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如其中的乌鲁克,占地1100英亩,人口约达五万。各城市国家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不休;战争愈来愈专业化,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结果,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使他们臣服于闪米特人。闪米特人的著名领袖萨尔贡一世就是作为第一个帝国的奠立者而在历史上闻名。他以流域地区中部的阿卡德为基地,首先征服了整个苏美尔,然后向远地进犯,最后建立起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尽管这些帝国额可夸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实质上还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我还是原来的观点,我认可是城市文明,但是对商业文明保留意见)。城市最基本单位,每个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城市被看作是属于主神的一个神圣的存在物。寺院和国王是当时最大的富豪,不过也有许多私人资本被投入土地、手工业、商业冒险和放债。大多数平民是靠当农夫、工匠、商人、渔民和养牛人谋生。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手艺人阶层,包括石匠、铁匠、木匠、陶工和宝石匠。他们在自由市场上出卖自己的手工艺品,买主支付货币或以实物代货币。货币通常是很快或银环,每次交易后都须称其分量。

    城墙外面是农田,城市居民的生活最终取决于农田的收成。大部分土地以大地产的形式被占有,占有者是国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他们将土地划分成小块份地,连同种籽、农具和耕畜一起,分配给为他们服务的农人。农人则提供劳动、自行经营,然后将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缴纳结寺院、宫廷或地主,作为报答。当时的基本农作物是大麦和小麦。提供乳液的牲畜是山羊和母牛。绵羊提供羊毛,羊毛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的组织纤维。最普通的蔬菜有蚕豆、豌豆、大蒜、韭葱、洋葱、小罗卜、葛苣和黄瓜。水果包括甜瓜、椰枣、石榴、无花果和苹果。

    经营地产时需要记帐,如: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下次播种所需的种子的量,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帐或记录。管理事项和帐目,是用削成三角尖头的芦苇杆当笔,刻写在泥版上然后将泥版烘干,以便于保存。这种最早的文字形式称为楔形文字,显然不是为了智力活动才发明的;确切地说,这是经营管理时的一种工具。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的,“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

    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书吏用简单的图形把牛、羊、谷物、鱼等画下来,也就是说,用这一方式记录所要记录的事物。不久,图形符号固定下来,不再取决于每个书吏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保证了书写和阅读的一致。但是,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图形符号不能用来表达抽象概念。苏美尔的书吏们应付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在图形符号旁加上别的符号以表示新的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选择了表示声音、而不是表示物体或抽象观念的音符。这是在以后若干世纪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语音字母的精髓,但是苏美尔人还不能系统地、全面地应用语音原则。到公元前2900年时,他们把图形符号从早期的200O个左右减少到大约600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不过,楔形文字比起后来由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发展起来的字母文字,仍要累赘得多。书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书吏掌握了困难的书写艺术,因此,他们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权

    苏美尔人和其后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河水泛滥的周期性,而是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的不可预见性。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札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不只充满灌溉沟渠,而且毁坏了农田。在苏美尔人的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尼诺塔不是一位慈善的神,而是一位恶毒的神。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可见到这样的词句: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
    ……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苏美尔人的诗写道,“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他们以为,人生来只是为神服务,神的意志和行为是无法预言的。因而,他们用种种方法来预测变幻莫测的未来。一个方法是解释形形色色的预兆,尤其是各种梦。另一方法是剖肝占卜术,就是通过检查被屠宰的动物的肝脏来预测吉凶祸福。还有一方法是占星术,如前所述,是以观察星辰运行来预言人的命运,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星辰运行对人的命运是有影响的。最后,每个人都尊奉一位属于他个人的神,把它当作自己的良师。他们以为,一个人的愿望和需要可以经它传达给相隔遥远、不便直接通话的诸位大神

    美索不达米亚人也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减轻笼罩人们的不安全感。汉莫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后来成为闪米特人其他各族如亚述人、加勒底人和希伯来人制定法律的基础。



婚礼习俗

    美索不达米亚实行的婚姻制度名义上是一夫一妻制,实际上丈夫也能纳妾。《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结婚双方必须缔结婚约,无婚约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婚姻一般由父母安排,因此婚约的缔结不是由结婚者本人,而是由双方的父亲来完成的。男女双方都必须交换礼品,当然,男方应先下聘,女方则往往以高于聘礼的物品作为嫁妆。法律规定,如果男方违约另娶则失其聘金;如果女方毁约另嫁,则要加倍退还聘金。

    结婚前要先行订婚。在订婚仪式上,未婚夫要在未婚妻的头上洒上香水,并送上厚礼。经过这个仪式,女子就算成为未婚夫家庭的一员了。到了正式的结婚日子,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新郎在证人面前揭开新娘的面纱,向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郑重宣布:这是我的妻子。这样,新娘就获得了法律和习俗承认的“妻子”的地位和身份。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地位是不平等的。丈夫占绝对统治地位。丈夫如果对妻子不满意只要把她的嫁妆还给她,并说:“你走吧,我不要你这样的妻子!”就可以休妻了。但妻子不能对丈夫说:“我不要你这样的丈夫。”不育、通奸、性格乖戾、不会持家等都是丈夫休妻的理由。丈夫不但可以休妻,还可以置妻于死地。因为法律规定“为人妻者,如懒惰、放荡、不顾家或轻忽子女,均可溺毙之。”这反映出妇女地位的低下,颇有些类似于中国的封建时代。当然,法律也适当保护妇女的权益。例如,法律规定,妻子虽然不能申请与其丈夫脱离关系,但如果她能证明丈夫毫无理由地虐待她或有外遇,均可携其嫁妆及应有财产回娘家住。而这项权利,英国女性直到19世纪末才获得。此外,如果丈夫应征入伍或经商在外超过一定年限而妻子生活无着时,妻子可以与别的男人姘居,而丈夫不得以此作为理由休妻。

    婚前性行为在古巴比伦时期较为普遍,男女之间同意就在一起,不同意随时可以分开。与有妇之夫同居的女性,身上要戴一橄榄树枝作为标志,以表示她的身份是妾。不过,一旦结婚,性关系就不能随便。《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有夫之妇与人通奸者,奸夫淫妇应行溺毙。



坐庙礼

    在美索不达米亚,女性对神庙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祭司,女性是与神庙联系最为密切的人,神庙可以说是她们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梯。

    苏美尔的女性,几乎和每一座神庙都有联系。如果是女神庙,女性就是神的管家,要是男神庙,那她们就是神的妻子。那时,苏美尔的妙龄女孩,若是宣布被神选中做妻子,那就是莫大的荣幸,一家人都以此为荣。这时,女孩的父亲双亲就会择定一个良辰吉日,将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带着陪嫁送到庙里去。

    就宗教习俗来说,最为奇异也是最惊世骇俗的,莫过于巴比伦的坐庙礼了。希罗多德记载说,巴比伦居民中的每一位女性,一生中必有一次到维鲁司神庙行坐庙礼。坐庙的那天,巴比伦的男子,不论老少、美丑都竞相乘坐马车来到庙里。这些人衣着华贵,仆从如云,他们来的目的,一方面是炫耀财富,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与坐庙的女子寻欢作乐。坐庙的女子,都用花头巾把头裹住,坐成一排,供游客观赏、挑选。一旦选中,就可以离开神庙,与选中她的男子交欢。游客选中她时,一般要给一些银子放在她怀里,并且要说一句:“愿爱神祝福你。”不管银子多少,女子都不能拒绝。给银子的如果有多个男子,就按给钱的先后顺序,由先给的挑走。在巴比伦习俗中,女子向某个游客的献身,就是向神的献身。一生当中,这是必须经过的仪式。经过这个仪式后,任何人再想同她交欢,给多少钱都无法获得她的芳心。每逢坐庙的那天,参加坐庙的女子络绎不绝。坐庙的女性,一律都是良家妇女。漂亮的女孩子,一次就可以坐庙成功,长得不好看的,往往要坐三四年。

    有人类学家说,这种淫乱制度是一种原始习俗遗风,因为过去某些落后地区的部落,仍盛行类似制度,目的是为了增加部落的人口,只是在他们的部族里,没有巴比伦妇女的神圣地位而已

    这种奇异的坐庙礼是怎么来的呢?是单纯对神所作的一种奉献吗?就现存材料来说,我们还无法提出合理的解释。有人说这是古代性共产制度的遗迹,也有人说这是未来新郎因对流血的忌讳而放弃初夜权,还有人说这类似今天澳洲某些部族中盛行的试婚制。总之,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看到过好多猜测,说这种奇特的习俗以及巴比伦混乱的性风俗很有可能是导致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文学与科学


    文字与科学的水平,是一个文明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前者代表着传承,后者代表着发展。

    毫不夸张的说,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字和文学史不朽的。这里面八号有2层意思,一是说明他们对人类文明具有特别的艺术价值,而是由于其特殊的书写材料,它们确实是“不朽的”。




文字的起源

    经过近200年对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大量泥版文献的成功译读,人们终于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是由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独特的为面子体系。西方最先看到的楔形文字,是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加以改造的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阿卡的人、巴比伦人以及亚述人所使用的楔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一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这个问题,争论了近2个世纪。目前有3种观点,前两种比较主流:

    传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这是较为通行的看法,西方的各种百科全书大都持这一观点。(注:貌似不止西方,好多大百科全书用的都是这个观点。)

    另一种是认为楔形文字的起源与古代苏美尔地区发达的社会组织有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院编的《世界通史》就持这一观点。该书在论述楔形文字的发明时写道:“两河流域各族人民文化的最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创造。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苏美尔人就有了文字的胚胎。为了行政管理,它需要比较有条理的通讯,于是,这种文字的胚胎遂变成真正的文字。”

    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天文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号超新星的爆发。这一观点起源于一个苏美尔学专家的假设。苏美尔学专家乔治·米查诺斯基在对楔形文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较早的泥版文书记载中大量出现对同一颗星的记录,因此他提出了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这颗星有关的假设。1980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学家里查德·斯特塞经过精确计算,论证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他认为,米查诺斯基所说的这颗文明之星,就是6000年前爆发的船帆座×号超新星,这是人类历史上能记忆的最大一次天文事件。这颗星在今天只能勉强分辨,但在6000年前,其光芒白天可以与太阳同辉,夜晚与月亮并悬,在两河的水面上拉开了一条长长的光带。可以想象,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给早期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对这颗星的敬畏和崇拜演化成了神话和宗教,关于这颗星的图画就演变成了最初的文字。专家们果然发现,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两个字是“星”和“神”,而这两个字惊人地相似。(注:我个人怎么看这个观点怎么像阴谋论⊙﹏⊙b汗,所有的古文明未解之谜都往外星人身上靠。)



从象形符号到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是英国人取的,叫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这个名称表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最本质的外在特征,其实楔形文字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一样,经历了从符号到文字的发展过程。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初的文字外观形象并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平面图画。显然,被后世称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字,正是起源于图画式象形文字。考古学家曾在乌鲁克古城发现了刻有这种象形符号的泥版文书,经考证时间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这种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有时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在一起来表达,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鸟”和“卵”两个符号合起来就表示“生”等。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要表达的事物愈来愈复杂、抽象,原始的图形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于是,苏美尔人对文字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是简化图形,往往用部分来代表整体;另一方面增加了符号的意义,比如“足”的符号除表示“足”外,还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号除表示“犁”外,还可以表示“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这样,象形文字就发展成表意文字,即符号意义不直接由图形表达而是由图形引申出来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已发展为表词音节文字,即用发音符号代替表意符号,同声的词往往合用一个字符,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例如“星”这个楔形字,在苏美尔语里发“嗯”音,如果用来表示发音的话,就与原来的“星”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关系了,只表示发音,这就是表音符号。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从公元前3000年起,苏美尔连年征战,统治者为给自己歌功颂德,记述征战过程的铭文逐渐增多,这时常常会碰到一些专有名词,如攻占的城市以及统治者的名字,为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开始使用发音符号,发音符号比表意符号又进了一步,一是符号的数目减少了,二是发音符号还可以表达图形符号无法表达的介词、副词、小品词及词格、词首、词尾等文法和语法结构。这样表达的语句的意思就更加确切。经过这些变化,苏美尔的文字体系逐渐完备。苏美尔人在简化象形符号的过程中,开始逐渐用楔形符号代替象形符号,最终创立了楔形文字。(为了给统治者的战争行为歌功颂德,最后完善了一种文字体系,战争史人类的原罪,文字是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楔形文字的这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真是讽刺。个人观点

    苏美尔人的文字最早是写在泥板上。在泥板上印刻,因此只适合书写较短的、直线的笔画。由于书写时用芦苇角或木棒角按压,在按压的地方印痕较宽、较深,抽出时留下的印痕则较细、较窄,这样,这种文字符号的每一笔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楔形文字”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楔形成为文字的标准字型后,以后在石块上刻写,也同样刻成这种形状。


    最初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自上而下直行书写的,这种书写方式的缺点是已写好的字符往往被刻字的手抹掉,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

    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苏美尔语的语言体系独一无二,在字汇、文法及句法构造上自成一格,与后来属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以及巴比伦语、亚述语有很大不同。但到底应该把它归并到哪个语系,至今还没有学者能够解决。因此,苏美尔语同苏美尔人一样,其归属至今仍是个谜。而且,苏美尔语存在时间比较短暂,在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执政后便成了死语,不再通用。只有祭司们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颇有些类似拉丁语。

    公元前第三千纪末期,属于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取代了苏美尔语。阿卡德人在吸收以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楔形文字体系。后来的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主要是在阿卡德语基础上完善的。

    楔形文字传播的地区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在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时期,楔形文字有更大的发展,词汇更加扩大和完备,书法也更加精致、优美。随着文化的传播,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泥版文书

    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特有的,书写材料、书写工具和书写技巧也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一特征,又是与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两河流域木材稀少,连石头也很缺乏,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的泥土。这些泥土土质好、有粘性,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聪明的苏美尔人独创性地把它制成泥版,当作书写材料。这种书写材料比起纸草、羊皮纸、木材等书写材料来,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及时取用、造价低廉;二是坚固耐用、保存持久。在埃及,由于主要的书写材料纸草不易保存,文献的失传造成了埃及文明的断层。相比之下,亚述学家比埃及学家遇到的困难要小得多,这主要归功于美索不达米亚人独特的书写材料。

    书写用的笔通常是用芦苇做成的,有时也用其他材料,如木材、兽骨等。正是苏美尔人独特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使古苏美尔形成与世界上其他古文明国家不同的文字发展特征。

    泥版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粘土使劲揉搓,根据需要做成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状,并把棱角磨圆。一般是一面较为平坦,而另一面凸出。泥版做好后,就可以在上面书写了。书吏首先用细绳在上面划好格子,然后用芦苇笔或其他的书写工具在泥版上刻字或画图。泥版的两面都可以刻字,但为了避免把另一面擦掉,书写时通常要先刻平滑的一面,然后再把泥版翻过来,在凸面刻写。小的泥版可以拿在手上刻写,大的则把它放在特制的架子上。两面写完后,就把它晾干或烧制,经过晒干或火烤的泥版非常坚硬,印刻在上面的文字或图案可以长久保存。现在考古发掘的泥版最古老的有5000多年的历史!泥版书是无法装订的,如果一块泥版写不下一篇文章,那么几块泥版上都有全书的标题和编号,而且下块泥版一般要重复上块泥版最后一行字,以便读者查寻。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开始是“关于见过的一切人”,这句话就成为全书的标题,这部史诗共写了12块泥版。这样的泥版文书,在尼尼微遗址就发掘到2万块以上,现在总共约有几十万块,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美索不达米亚人还发明了独特的书写技巧。为了减少不断刻写手工劳动的工作量,他们发明了两项有意义的刻写技术:一是泥土印章,很像中国印刷术中的活字;另一项重大的发明是圆筒印章,他们把文字刻在圆柱上,然后圆柱在湿润的泥版上滚动,将圆柱上的字印到泥版上,这有点像今天的印刷。

    泥版保存与保密也别具特色,经过晒干和烘烤的泥版坚固耐用,可以长久保存。但存放起来并不十分方便,如果拿我们现在用的约50页的32开本写在泥版上,就会有50公斤的重量!因此,泥版的存放和书籍完全不一样。在图书馆里,成套的泥版要用绳子捆起来,附上标示这些泥版内容的一小块泥版,放在架子上或书库里。也有的用篮子或泥坛、泥罐存放。一些重要的文件或者需要保密的书信,则采用一种特殊的“信封泥版”来保存。即用另一块泥版盖在印有重要文件的泥版上,用软泥封住两块泥版的四边并盖上印章,在外部泥版的表面,往往刻有该文件的副本或内容概要。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泥版意外损坏或伪造和篡改。信件也是这样,把写有信的泥版包上一层薄薄的粘土,收信人接到信后,只要把这层粘土去掉就可以读到信件的内容了。

    泥版是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石料、木板、象牙以及金属也曾当作书写材料。石料和木板在美索不达米亚是稀罕之物,木板文书由于不易保存,现在早已湮没无影;石料是最坚固耐用的,因其稀少,则是神庙或皇室专用,或用作界碑。迄今发现的石刻,绝大多数属于“皇家铭文”。在金属上刻写楔形文字,仅限于一些金属器物如青铜刀、剑、银碗或金板等,一般是在上面刻写所有者或所献祭神的名字,文字大多比较简短。值得一提的是,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年——前705年在位)时期的一份材料中,曾出现了“纸草”一词,推定当时曾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估计是从埃及传过来的。



特殊的人群书吏

    书吏是与文字有关的一个特殊职业阶层,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这是由楔形文字体系的复杂特征和楔形文字的神秘性决定的。

    楔形文字的符号数目总共不到600个,常用的只有300多个。但是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要熟悉这些符号和语法规则需要很长时间,一般人很难理解和掌握。掌握了书写技能的,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人。这部分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因此成了社会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而且,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眼中,文字是神的赐予,掌握文字的人便是“众神的书吏”,他们能代替普通老百姓和神沟通、表达普通人的愿望。所以,书吏受到极大的崇拜和尊重。在巴比伦出土的一块泥版上,写有这样一则箴言——“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他会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巴比伦人对文字写作极度重视,而书吏的地位也由此可见一斑。


    书吏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受雇于王室和政府机关。这些书吏,又可分为高级书吏和低级书吏两类。高级书吏一般在国家要害部门任职,通常负责拟写国王旨意,制定军政法令、签订外交文书和充当宫廷顾问等;而低级书吏一般充当公证人、掌印员、土地和财产登记员、军情记录员、碑铭雕刻员以及审核员和会计等。另一类书吏是私人书吏。他们一般服务于经济领域特别是商业贸易领域,充当文牍员、秘书、计算员等。

    书吏主要出自书吏学校。只有从书吏学校毕业,才有资格成为王室和神庙正式的书吏或书记员,书吏学校一般是“公办”的。所谓“公办”,指的是由王室或神庙建立的学校,通常建在宫廷和神庙附近。据亚述学家推测,以神庙学校为主。另据美国学者爱德华·吉埃拉的研究,在亚述帝国时期,出现了书吏私人收徒的现象。他们在一些文献中看到,许多学生都自称是某某书吏的儿子。他分析,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年龄相仿的儿子,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人是书吏的学生,书吏把他们视为养子,这些人受业为徒,双方互为师徒关系。这种情况,大概也可视为私立学校。

    书吏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们记录国家发生的一切大事。他们作为特殊的职业阶层,拥有自己的行会和保护神即纳布神。书吏还常常担任神职、身兼书吏、祭司两职。书吏形象大量出现于泥版文献和泥版雕刻及石刻中。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泥版书屋

    这所房舍包括一条通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面积为大间的1/3。大间排列着4排石凳,可坐45人左右;小间排列着3排石凳,可坐20人左右,很像一所学校的教室。房中没有讲课用的讲台,但发现了很多泥版,像是学生的作业。这所房舍靠近王宫,附近还有泥版文书的储存地,因此,考古学家推断,这是一所学校,建造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是人类最早的学校。如果这一推断正确,那么美索不达米亚的学校要比古埃及于公元前2500年出现宫廷学校早1000年左右

    其实,早在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苏美尔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发掘出了许多学校的“教科书”。这些泥版“教科书”的时间确定为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也说明这一时期学校已经存在于苏美尔了。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所发掘的学校遗址,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王宫附近的学校,包括在拉尔萨、乌鲁克和马里等地发掘的学校遗址,这类学校可能由王宫设立;二是靠近神庙的学校,它们可能是由神庙建立的;三是临近书吏居住区的学校,这类学校遗址主要在尼普尔和基什(今阿尔海米尔)。这三类学校究竟谁占据主要地位,就现有材料来说还无法作出结论。有的学者认为神庙学校可能居于主导地位,但缺乏有力证据。

    苏美尔的学校称“埃杜巴”,意思是“泥版书屋”,又可称书吏学校。其办学目的主要是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或书记员,为统治阶级服务。与此相适应,在课程设置上,大体上分为三类——语言、科技知识以及文学创作。语言是最基础的课程,首先要学苏美尔语,以便适应神庙祭祀和宗教活动的需要。苏美尔语是显贵阶层的语言,在古巴比伦时期,懂得苏美尔语被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志。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学习计算、几何以及其他科学知识,以适应管理土地和商业贸易活动的需要。在苏美尔出土的一些教科书,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以及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这算是最早的素质教育?

    在组织和管理上,泥版书屋已经与现代学校有些类似了。在苏美尔,学校最高领导叫“乌米亚”,意思是专家、教授,因其学识渊博而受到学生们顶礼膜拜,被称颂为“你是我敬仰的神”。教师在苏美尔语中叫“泥版书屋的书写者”,每个教师负责一门学科。助教称“大师兄”,负责给学生准备泥版、检查作业等。学校还有一些教辅人员,叫“泥版书屋的管理者”,负责图书馆和其他后勤工作。对学生,则实行奖惩分明的制度来管理。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则实施处罚,一般是用鞭子抽打或用铜链锁住双脚关禁闭,严重的开除学籍。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成果,我们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也在美索不达米亚。就是闻名于世的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这是现今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在时间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早400年,而且由于泥版图书的特殊性,没有像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毁于战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因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而得名,亚述巴尼拔是亚述末代国王,公元前668年至前627年在位。他自称为“伟大英明及世界之王”,他在位时不仅使亚述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极限,而且也是一位尊崇文化、博学多才、爱书入迷的国王。在图书馆遗址的一块泥版上,亚述巴尼拔自述道:“我,亚述巴尼拔,受到纳布智慧神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我可以从它学到射、御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读书不但可以扩充知识和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因此,在他统治期间,在古都尼尼微修建了著名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重现于世,应归功于英国业余考古学家莱尔德,可以说它是由莱尔德用他的铁锨公诸于世的。1849年,他在发掘尼尼微的亚述王宫遗址时,在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在位)的宫殿里,发现了两个像是后来增建的、作为图书馆的房间。其面积之大、藏书之多,即使按现代标准来说,“图书馆” 这一名称也是毫不过分的。莱尔德在那儿发现了近三万“册”书,这是一个地道的泥版图书馆!

    根据后来考古学家的考证和研究,人们基本了解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概貌。

    图书馆的藏书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传抄的摹本,另一部分从私人处获得。在尼尼微图书馆遗址,曾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给一些文官的训令,指示他们到各省去收集泥版图书。其中一封这样写道:“接到此信之日,即带舒玛、其弟贝尔·埃梯尔、亚普拉及你认识的波西巴的一些艺术家去,尽可能收集人们家中及埃齐达神庙里的泥版。”此外,亚述巴尼拔还雇有好多学者和抄写员,专门抄写各地的泥版和有价值的铭文。

    图书馆中的藏书门类齐全,包括哲学、数学、语言学、医学、文学以及占星学等各类著作,几乎囊括了当时的全部学识。其中的王朝世袭表、史事札记、宫廷敕令以及神话故事、歌谣和颂诗,为后人了解亚述帝国乃至整个亚述-巴比伦文明提供了钥匙。尤其珍贵的是,在文学类泥版中,这里藏有世界史上第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创造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从图书馆藏书来看,亚述人已懂得对各类图书进行分类和编目。对各类书籍,通常放在不同的位置加以区分。亚述书吏还在每块泥版上附上题签,标明该泥版所记载的内容。 这座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的私人图书馆。这里的藏书多数刻有国王的名字,有的注明是国王本人亲自修订的,有的则注明是由他收集来的。泥版文书上往往还刻有“宇宙之王、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的字样。在一块泥版上,刻着这样一首诗:

    我是亚述巴尼拔,伟大的国王、非凡的国王
    宇宙之王、亚述之王、周边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亚述的统帅、无敌的君主
    支配着大海从高到低
    所有的诸侯都匍匐在我脚下



吉尔伽美什

    提起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著名的《吉尔伽美什》,这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的确,这是两河流域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充分展示了东方文学的巨大魅力,足以令美索不达米亚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部史诗的主要部分于19世纪中叶从亚述古都尼尼微出土,经过学者们约半个世纪的发掘整理,到20世纪20年代,这部史诗的泥版已基本复原,翻译和注释也基本完成。我国也已有该史诗的中译本。这里特别要提到大英博物馆的乔治·史密斯,是他首先“发现”并注意到这部史诗。由于他的成功译读以及在尼尼微遗址的实证考古,人们才注意到这部最古老的史诗,并对史诗进行翻译和研究。可以说,史密斯为《吉尔伽美什》史诗重新面世作出了杰出项献。


    全部史诗载于12块泥版,总共3500行。从结构上看,分为前言和正文两大部分。前言主要描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其人其事。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正文按情节发展可分为7个部分,讲述了英雄一生的传奇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吉尔伽美什做了乌鲁克国王后,性情暴戾,荒淫无度,弄得民不聊生。天神听到百姓的哭诉后,就为吉尔伽美什创造了一个对手恩奇都,让恩奇都去制服吉尔伽美什。两位英雄经过艰苦撕杀后,不分胜负。最后,两位英雄相互敬佩,结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生活在一起,做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事,其中主要有杀死保卫松树的怪物洪巴巴,反抗女神伊什塔尔,击毙女神派来的天牛等。故事描述道:当吉尔伽美什决心为民除害,杀死巨妖洪巴巴、救出女神伊什塔尔时,充满了危险,但他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誓死也要完成这项艰险的事业。经过残酷的战斗,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终于取得了胜利。吉尔伽美什因此得到了百姓的敬佩,赢得了伊什塔尔的爱情。女神充满激情地向英雄倾诉道:“请过来,做我的丈夫吧,吉尔伽美什!”女神还说,如果他接受她的爱情,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不料,吉尔伽美什拒绝了伊什塔尔。他不喜欢伊什塔尔的水性杨花,到处留情,而且不善待自己的爱人。伊什塔尔遭到拒绝后,由爱生恨,便请天牛替她报受辱之仇。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与天牛展开了生死搏斗,最终除掉了天牛。不幸的是,他们受到了伊什塔尔的父亲、天神安努的惩罚。天神让恩奇都患上致命的疾病,离开了人世。挚友的去世,使吉尔伽美什悲痛欲绝,同时也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吉尔伽美什决心到人类的始祖乌特·纳比西丁那里去探寻永生的秘密。他在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乌特·纳比西丁。乌特·纳比西丁向他讲述了人类曾经历大洪水的灭世之灾,但自己一家得到神助而获得永生的经过。显然,乌特·纳比西丁获得永生的秘密对吉尔伽美什毫无用处,因为再也不可能有这种机遇了。后来,吉尔伽美什得到的返老还童的仙草又不幸被盗,最后只得万分沮丧地回到了乌鲁克。全诗以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的灵魂对话而结束。

    如果上面大段文字看的闹心,可看下面版本

    第一部分讲述了半人半神的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君主,但暴虐无度。他的人民只能求助于诸神。创造女神阿鲁鲁(Aruru)便制造了恩奇都。在神妓(Shamshat)的诱导之下来到乌鲁克与吉尔伽美什大战一场,英雄相惜,结为好友。

    第二部分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在日神沙马什(Shamash)帮助下打败衫树林怪兽洪巴巴(Humbaba)。女神伊丝塔(Ishtar)为吉尔伽美什的魅力所倾倒向他求爱被拒绝,于是以死威胁其父神安努(Anu)派出带来旱灾的天牛(Bull of heaven)[1]下凡复仇,被两人杀死。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成为众人拥戴的英雄。

    第三部分讲述了恩奇都梦见他因为杀死洪巴巴和天牛被众神惩罚,病重而死。吉尔伽美什受到触动开始了艰难跋涉,向乌特纳比西丁(Utnapishtim)──大洪水唯一生还者和永生者探索生死奥秘。他趁着黑夜翻过通向太阳的马什山,不顾半蝎人帕比尔萨格的阻拦,在用尽了120根船桨以后终于渡过死亡之海来到目的地。乌特纳比西丁接待了他但并未直接解答生与死的疑问,而是让他经过6天7夜不睡觉的试炼。吉尔伽美什没有成功,但是由于乌特纳比西丁妻子善心,他去海底得到了永生之草,但不幸被蛇偷吃。吉尔伽美什只得返回乌鲁克。

    第四部分是吉尔伽美什通过沙马什创造的生死通道与恩奇都对话,恩奇都向他描述了死后世界的阴暗悲惨。史诗中比较著名的一段内容是水神伊亚要用洪水毁灭人类,并建立方舟戴运动物和人的故事,和旧约圣经《创世记》里的诺亚方舟几乎雷同,有学者认为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洪水故事应是圣经的原型

    故事迂回曲折,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十分优美,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逃失败的悲剧色彩。尽管史诗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真实的历史过程。在巴比伦时期的泥版以及石刻中,许多是以吉尔伽美什的传奇故事为题材的,说明该史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泥版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巫术和占星术

    注:这一段在生活方式中有所涉猎,但是正如很多西方学者所说的,我个人也是认同巫术和占星术对古文明来说也是科学的一种,虽然其本身并不那么科学。或者我们可以将其看成玄学。(个人观点)

    人类能预言未来吗?人的命运与星象有关吗?从一些神秘的符号可以解读吉凶吗?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总是对这些问题持怀疑态度。然而,在几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人看来,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巫术和占星术来达到,而且尤以巴比伦的巫术和占星术最为兴盛

    迷信大概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的,不过,谁也比不上巴比伦人。按照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念,神不仅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而且还赋予人预言未来的能力,它还通过托梦、创造神迹和显示预兆来传达神的意旨。另外,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宇宙间凡是阴暗的地方都有魔鬼。这些鬼,一旦有机会就要扑到人身上,尤其是人做了亏心事的时候鬼最容易上身。因此,驱鬼的办法一是对神灵进行诚心忏悔,祈求神的宽恕;二是让巫术师驱鬼辟邪。驱鬼辟邪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比如,给病人治病时,要把圣水,即从幼发拉底河或底格里斯河取来的水,洒在病人的身上,用纸画一个鬼,并扎只小船,把符咒送到河中。如果一阵大风把船吹翻,病人就有可能痊愈。

    巴比伦的占卜是最负盛名的。他们的占卜多得不可数计。最常见的是肝脏占星占。所谓肝脏占,就是用献祭动物的肝脏占卜,主要是羊肝。在羊肝上,有许多千变万化的自然形状和斑纹,巴比伦人认为,这就是神灵留在羊肝上的记号。因此,巴比伦人用泥土制成羊肝模型用于占卜。羊肝模型的每一部分都有固定的含义,都用楔形文字标上占卜的标记,就像一幅羊肝形地图一样。当时,大到国家征战出兵,小到商人的商店开张,都要占卜问卦。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十分荒唐的举动,几千年前的巴比伦人却笃信不疑。而且这种预测术后来还传到欧洲。

    至于占星术,就是解读星星的活动,这可以说是现代天文学的原型。巴比伦人把整个天穹作为他们神话般想象的领域。日月星辰的来去、升落,以及它们在天空中的移动,都会激起巴比伦人的无穷幻想。他们认为,苍天和大自然的其余部分一样,也是生命戏剧的舞台。像羊肝一样,天庭也分不同区域,各区都有光怪陆离的怪物。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天穹的反映,日月星辰的运行预兆着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间的一切息息相关。比如,按巴比伦人的星象说,如果7月1日是阴天,必定有战争发生;若在13日和19日是阴天,国王必死;若在30日是阴天,国王必定长寿。占星术可预测许多大事、战争、干旱、瘟疫、收成、人的祸福凶吉。总之,社会或整体性的预卜在巴比伦盛行一时

    巴比伦的巫术与占星术流传甚广,传播到埃及、希腊和罗马,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连欧洲人今天的一些迷信习惯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巴比伦。比如,当一只黑猫从面前走过,就会习惯性地背过脸去,这种迷信冲动就来源于巴比伦人。威尔·杜兰教授总结说:“一切问题,不论古今,与法术、咒语、迷信都脱不了关系。”迷信是很顽强的,往往一切合理的东西烟消云散了,而它犹巍然独存。

    注(个人):我曾经在某篇文章中看过一个说法,因为吉卜赛人的来源一说目前没有定论,而其中一个说法就是来自于两河流域,所以那篇文章中说吉普赛人的占卜中有着巴比伦文明的一些印记,而其中很多元素的注解就是来自于巴比伦占卜。那篇文章所说的逻辑不是很严密,只是一个假设性的推论,但是姑且算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吧



古巴比伦的数学

    考古学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于美索不达米亚挖掘出大约50万块刻有楔形文字、跨跃巴比伦历史许多时期的泥书板。其中有近400块被鉴定为载有数字表和一批数学问题的纯数学书板,现在关于巴比伦的数学知识就源于分析这些原始文献。

    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巴比伦人书写数字的方法,更值得我们注意。他们引入了以六十为基底的位值制(六十进制),希腊人、欧洲人在16世纪亦将这系统运用于数学计算和天文学计算中,直至现在六十进制仍被应用于角度、时间等记录上。

    巴比伦人有丰富的代数知识,许多泥书板中载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问题,他们解二次方程的过程与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间的一块泥板上(普林顿322号),记录了一个数表,经研究发现其中有两组数分别是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边长和一个直角边边长,由此推出另一个直角边边长,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巴比伦的几何学与实际测量是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会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我们现在把圆周分为360等分,也应归功于古代巴比伦人。巴比伦几何学的主要特征更在于它的代数性质。例如,涉及平行于直角三角形一条边的横截线问题引出了二次方程;讨论棱椎的平头截体的体积时出现了三次方程。

    关于数学和天文历,这个文献里没有,我再补充一点

    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注:这是星期的来历,与之后的礼拜是不同的2个概念。)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中世纪时整个野蛮的欧洲

  总之,古巴比伦的数学成就在早期文明中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积累的知识仅仅是观察和经验的结果,还缺乏理论上的依据。




[ 此贴被米虫水岸在2010-10-24 01:41重新编辑 ]
钱小虫

ZxID:6161539

等级: 热心会员
经讨论,这个名字更能体现我的本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0-23 0



建筑与艺术


    两河流域的文明已经淹没在滚滚的黄沙之中。但是,在那些寂寞的山包上,却还残存着昔日辉煌的遗迹,那些时候或者禁书的精美雕刻品也保存了下来。在3000年的时间里,不同的王朝和国家时兴时灭,彼此交替。在相互斗争和交融的过程中,他们创造了梦幻般的建筑和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巴比通天塔

    巴比塔是《圣经》故事中提到的一座通天塔,他由挪亚的后代所建。《旧约·创世纪》第11章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古时候,天下人都说一种语言。人们在向东迁移的进修,走到一个叫示拿的地方,发现一片平原,就住下来。他们计划修一座高塔,塔顶要高耸入云,直达天庭,以显示人们的力量和团结。塔很快就建起来了。这惊动了天庭的耶和华。他见到塔越建越高,心中十分嫉妒。他暗自思忖,现在天下的人们都是一个民族,都说一种语言,他们团结一致,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那神还怎么去统治人类?于是耶和华便施魔法,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他们无法沟通,高塔也无法继续建下去,最终没有建成。这就是关于“通天塔”的传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中也记载了这么一座巴比塔。他在公元前460年游览巴比伦城时,曾见到了已经荒弃的巴比通天塔。按他的描述,巴比塔有一座实心的主塔,高约201米,共有8层。外面有条螺旋形通道,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并在半途设有座位,可供歇脚。希罗多德记下的塔基每边约90余米,高度也约90米。他还记叙巴比通天塔上“建有一座大神庙,里面有张精致的大睡椅,铺陈华丽,旁边有一张金桌子。”希罗多德的记载,大致把巴比通天塔的巍峨雄伟描绘出来了。

    1899年,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韦在巴比伦遗址进行挖掘时,当真挖掘到了一座塔的巨大塔基。塔建造在一个名叫“萨亨”或“盘子”的凹地里。据科尔德韦测量,塔基每边长87.78米,塔与神庙总的高度也是87.78米。共7层,第一层高32.19米,第二层高17.56米,第三、四、五、六各层均高5.85米。据测算,神庙约高14.63米。墙壁包有金箔,饰以淡蓝色的上釉砖。该塔建造时共用去了5800万块砖,这个庞然大物俯视着附近整个地区。科尔德韦认为,这座塔就是《圣经》中描绘的巴比塔。

    不过,巴比塔的原型究竟在哪儿,人们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传说中的通天塔,就是新巴比伦王朝时代巴比伦城内的马尔都克神庙大寺塔。马尔都克大寺塔高295英尺,相当于今天一座二十多层的摩天大楼的高度。这在当时人们眼里确实有高耸入云的通天之感。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在巴比伦城内有两座著名的神庙。一是马尔都克大寺塔,人称“地庙”;还有一座叫巴比伦塔,人称“天庙”。他们认为“天庙”才是传说中的“通天塔”。但由于历史久远,巴比伦塔几经洗劫,能够留下的记载是凤毛麟角。比较有价值的是在马尔都克大寺塔里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面镌刻有“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60年游历巴比伦城时,对当时已经荒芜的巴比伦塔的描述。因此,一般认为,马尔都克神庙大寺塔就是巴比塔。后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还据此描述,描绘出他们想象中的通天塔。

    希罗多德笔下的通天塔多次毁于战火又多次重建。据史载,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征服巴比伦时,第一次饶过了巴比塔,他为这座雄伟的建筑所倾倒,不仅禁止部下毁塔,而且还下令在自己的陵墓上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建筑,只是稍小一点。但这座塔最终未能幸存,它被波斯王薜西斯捣毁,成为一堆瓦砾。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曾凭吊过这一遗址,他与居鲁士一样,为这宏伟的废墟所倾倒。他让一万名部下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清理现场,但可惜已无法恢复原貌。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失落与湮没,巴比塔再也未能恢复往日的雄伟与壮观。人们只能根据史家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将巴比塔的概貌大致呈现给后世的人们。

    不论通天塔是马尔都克大寺塔还是巴比伦塔,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巴比伦的统治者为何要修建通天塔?

    有人认为这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宣扬其文治武功,借修建通天高塔,来彰显其荣耀和威严。考古学家在巴比伦城遗址中发现的许多砖片上都刻有“尼布甲尼撒,巴比伦的国王,众神的护卫者,那波帕拉沙尔的儿子,巴比伦之君。”可见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想借通天塔使其万古流芳,永远被人们景仰。

    也有人认为,布甲尼撒二世修通天塔是为了讨好巴比伦的祭司集团,以获取他们的支持

    还有人认为,巴比伦塔之所以修得这么高是想把它作为观察天象、思索宇宙奥秘的场所这个是 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的观点)。远古的苏美尔人认为神会从天上利用星的飞行降到寺塔里,并和敬神的人会晤。巴比伦时代的人们也相信马尔都克神会常到寺塔里过夜。因此人们在寺塔顶为他准备好了金榻、金圈椅和金桌,甚至还从全体妇女中挑出最虔诚的信徒住在庙中,时刻准备伺候飞来的巴尔都克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的原始宗教对神的看法,人们并不认为神是高不可攀的。

    到目前为止,这三种说法都缺乏充分的实物证据。传说中的通天塔到底在哪里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空中花园

    素材区有相关资料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巴比伦空中花园,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我还看到一个说法,没有这么浪漫,不排除是阴谋论。说这是一个面子工程,尼布甲尼撒二世是为了彰显国力和祭神而盖的。这个只是一个猜测,也没有太多的史实证实。

    然而从公元前539年起,巴比伦城曾先后被波斯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和帕提亚人占领。自公元前4世纪末逐渐衰落,到公元2世纪则沦为一片废墟;当年“女神门”内庆典大道两旁的120尊石狮早已荡然无存。



尼尼微城

    尼尼微城:亚述王国的第三个首都,《圣经》中把它描述为一个罪恶之城。一副鲸骨挂在奈比尤奈斯的清真寺中,据说是约拿和鲸鱼留下的遗骸

    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

                         ——《圣经》


    辛那赫里布为显示其武功,把亚述的都城有杜尔沙鲁金迁往尼尼微,并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但是辛赫那里布对却战争不感兴趣。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尼尼微的建设方面。他兴建了一座每边长近200米的“盖世无双王宫”。这座王宫包括两座亚述风格的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王宫里的浮雕长达3000米。这件古代艺术珍品现在收藏在成为大英博物馆。辛赫那里布还在他的“盖世无双王宫”的西北,为他的后妃们盖了一座后宫,为皇太子盖了一座东宫。他还加宽了尼尼微的马路,增加了城市公园,修建了供水网,并且从郊外60公里处的山上引水入城,以保证尼尼微城里的供水。

    辛赫那里布王的继承者阿萨尔哈东王在位时,仍继续扩建尼尼微,从而使它成为一座《圣经·约拿书》中所描绘的有12万多居民的大都城。阿萨尔哈东的继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亚述巴尼拔王。他除了大量收藏亚述人的图书外,还兴建了巨大豪华的亚述巴尼拔王宫

    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渐渐衰落。埃及首先摆脱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东北方的游牧部落接连兴起,也日益威胁着尼尼微。公元前626年,居住在新巴比伦的迦勒底人 和东边的米底人联合起来进攻亚述。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攻进了尼尼微。
    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庞大的亚述帝国一起,就这 样从地面上消失了。(这段历史,总是让我想起圆明园。)


    几千年过去,人们除了从史书上知道曾经有过尼尼微这样城市之外,其它就一无所知了。1842年,一位叫博塔的法国考古学家,在反复琢磨了《圣经·约拿书》之后,来到了伊拉克的摩苏尔市。在流经摩苏尔的底格里斯河左岸,他发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小山岗。大的叫“库容吉克”,小的叫“约拿之墓”。博塔认为这两个山岗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遗址。

    在“约拿之墓”山岗上,有一个村庄和纪念先知约拿的清真寺,村民不让博塔发掘。于是,博塔就在库容吉克山岗下开始了发掘。遗憾的是,他挖掘了好几个星期,竟一无所获。1845年,有一位名叫莱亚德的英国考古学家,也按照《圣经·约拿书》中对尼尼微城址的描述,找到了这里,对库容吉克山岗进行了长达6年的发掘,终于找到了辛赫那里布的王宫亚述巴尼拔王的部分藏书室。证明这里就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

    在亚述巴尼拔王的藏书室里,堆满了刻有亚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楔形文字泥版长达3米,宽2米多;最小的一块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人的图书,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法律、宗教以及文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当时历史的最宝贵的文献资料。

    过了几年,曾和莱亚德合作,共同发掘库容吉克山岗的一位伊拉克考古学家拉萨姆,再 次来到这里。他在1852年到1854年期间,又在库容吉克山岗下发现了另一处王宫藏书室,找到了许多新的楔形文字泥版,而且还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

    他在亚述巴尼拔王王宫废墟的墙上,发现了著名的浮雕“皇家狩猎图”。在新发现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亚述和古巴比伦的神话,其中就有著名的神话史诗《吉尔伽美什》,诗中关于美素不达米亚地区大洪水的描述,跟《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几乎完全一样,而且,用的是第一人称,表明这是一位亲眼目睹洪水的幸存者的记叙。还有一块描绘当时亚述的奴隶劳动情景的浮雕,这些奴隶多半是亚述人俘获的战俘,他们带着手链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系在一起,旁边有手执武器的亚述士兵在监督。这些浮雕现在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后来,许多英国考古学家相继来到这里对尼尼微相继进行发掘,一共找到了24000 多块泥版文书。这些珍贵的泥版文书现在也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我对大英博物馆,那就是羡慕嫉妒恨。)

    从1927年到1932年,几个英国考古学家又对尼尼微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挖 掘的深度达到离地面27.5米。在尼尼微古城遗址里发掘出来的大量泥版文书、浮雕等文 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亚述帝国和尼尼微的兴衰历史。但是,令人痛惜的是,由于1 9世纪在库容吉克山岗下的无计划的胡乱发掘,尤其是为了得到浮雕和泥版而采用的毁灭性 的发掘方式,虽然使大英博物馆增添了不少稀世珍宝,却毁掉了一座历史名城尼尼微的城址 遗迹。

    尼尼微城与其他西亚城市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亚述的统治者非常注意城市绿化,在城市内外修建了许多花园。为了灌溉这些花园,还专门从底格里斯河引水。尼尼微城的一个城门甚至被命名为“花园门”。因为尼尼微城在绿化上种种投入,使得花园之城不是巴比伦而是尼尼微。

    尼尼微城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具有规模极其巨大的宫殿。亚时期,宫殿规模是两河文明中最鼎盛的时期。亚述6位武功最盛的君主同时也是伟大的建筑师。亚述王宫规模庞大,并装饰有大量浮雕。就浮雕内容而言,多时反应国王出猎和历次征战的种种场景。而且有很多阴森场景。

    注:一个穷兵黩武的民族,国王好武功,大兴土木,联系亚述最终的灭亡,其原因不言而喻啊



美索不达米亚的建筑风格

    美索不达米亚建筑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它的建筑对于地中海地区的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一直被认为是西方建筑的基础。但是,它并不仅仅是西方建筑的基础,而且对于后来的阿拉伯建筑也有相当的影响;而阿拉伯建筑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在印度、东南亚、甚至中国也有了它的踪迹,可见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神庙建筑


    美索不达米亚在民族形成过程中所建构起来的是以宗教为本体的神学文化,从而,神庙建筑在那里必然具有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

    在美索不达米亚中南部地区,由于缺乏质地良好的石料和木材,人们重要用砖坯建造墙垣,上面用芦苇束为顶,于是形成了早期房屋的几个重要特点:第一,墙厚、开间狭窄,因而室内空间成长条形;第二,河水经常泛滥,砖坯墙被浸泡酥解,房屋坍塌,形成土堆,水退后,再在土堆上建房,经过几次反复,房屋下面一般都有了几层土台,由此便引发了高台上的纪念性建筑形制;第三,为了加固墙垣,延缓倒塌,神庙与宫殿等重要建筑物的外墙间隔着造凸堡,同时形成了一对凸堡夹着大门道的固定形制。它们的外观显得厚重有力,并传播到了古埃及;第四,同样为了延缓土坯墙酥解,在寻求各种强化砖坯墙或夯土墙表面的办法中,衍生出了多种表面装饰手法,由此便形成便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筑的基本特色,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当时,两河下游多暴雨洪水,为了保护砖坯墙,减弱浸蚀,公元前四千纪一些重要建筑物的重要部位,趁砖坯还潮软的时候,便把大约12厘米长的陶质圆锥形钉子楔进去,密密地排在一起,形成一个保护层。圆形的底面好似有了一层镶嵌物。由是人们在上面涂上红、白、黑三种颜色,组成图案。起初是编织纹,模仿当地盛产的而且常常用于建筑上的芦苇。后来,艺术构思有了进步,把陶钉做成多种形式,有花朵形的,有动物形的,自由创作,不拘一格,从而也就摆脱了简单的模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由于两河下游富有石油,公元前三千纪,人们开始采用沥青保护砖坯墙面,这较之用陶钉更好。为了防止沥青墙面的暴晒,又在表面贴上各色石子、石片和贝壳,它们被组成色彩丰富的各种图案,由此建筑装饰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建造在多层土台上的神庙被称为其库拉特(ziqqurat),亦即塔庙保存至今的最古老、最完整的苏美尔建筑是乌尔纳姆统治时期的月神庙

    埃利都是传统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最古老的圣城。在那里,可以见到公元前5000纪最后几个世纪直到4000纪最初几个世纪中经过重建的神庙。从形式上看,最古老的是一个极小的神庙,面积只有3平方米,但却具有尔后美索不达米亚神庙的基本特征,即在正门入口处有圣龛;在其下面安置有陈放供品的小桌。在后来的几个世纪,新的神庙将圣殿加长,同时在较长的两侧增建新殿。由于每个新的建筑的矗立在它的前身的废墟上,这些建筑很快就远远超出了它周围的房屋,并逐渐发展而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而且是美索不达米亚所独具的所谓其库拉特式的塔台。

    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神庙建筑的完成形式,便是乌鲁克的月神庙。这座神庙位于市中心,它的地基高于地面12米,建筑物下面的平台曾一用砖砌成的斜墙;墙壁的扶壁上有木质装饰物的痕迹;深长的圣殿和两侧的附属房间则已成为神庙的常规要素,信徒们出入的就是其中的一间;不过,在中央大殿的两个短边上也有大门,其中一扇迫使中轴线上的祭坛移了位置。这座神庙的第一层基底面积长65,宽45米,高9·75米,黑色,以象征冥界;第二层基底面积长37,宽23米,高 2·5米,红色,以象征人间;其上则已毁坏,据说第三层为青色,以象征天堂;第四层为白色,象征月亮。据估算,总高约为21米,白色的第四层便是月神庙的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月神便会乘风降临,与敬神的人相会,次日清晨则回到天宫。

    斯宾格勒说,“民族是一个灵魂单位”。由于宗教并没有把美索不达米亚的众多种族融合为“一个灵魂单位”,因而他们也就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统一而稳定的民族;并且随着王权的强化,宗教的地位则日趋衰落,神庙建筑的式微便是证明。


宫殿与民居


    远古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最古老的民居都是用黏土砌成的圆形房屋,顶部则盖以芦苇。后来则改用砖坯,并且增加了围墙。从外面进入则需经过活动的梯子上到互通的屋顶上;而屋墙则既没有门,也没有朝向外面的窗户,所以屋顶就成了唯一的通道。到了公元前5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出现了苏美尔人的第一批居民的聚落。他们的民居模式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变化。生活在那里的阿拉伯人,他们依然捕鱼和放牧水牛,并将村庄建立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的低矮的小岛上;房屋依然用蒲草为原料,待客的房间高大宽敞。

    至于城市的民居,我们则一无所知,而只能根据遗址判断,几乎所有的城市,其神庙、宫殿、民居区以及商业区等等通常都是杂乱无章地连在一起的,而没有区域划分。


    苏美尔人的住房简单而朴素,住房都是围绕着一个院子修建的。房间的采光就利用这个院子。不过,也有这样一种假设,即院子可能是有顶的,而室外的光线是通过灯笼窗透进来的。那时的人们只把窗户开在内侧,有时还用有孔的陶砖做一个保护栅栏。门上有木制横梁,或者各种形式的砖拱。平台式的屋顶用棕榈树干和芦苇做成,上面覆盖泥土,并加抹黏土灰浆。



雕刻艺术

    两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起源于苏美尔。早在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已产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像。在那些圆雕像上,苏美尔人往往是圆圆的头,短短的脖子,脸上刮得光光的,没有胡子

    苏美尔人的美术题材,除描写宗教场面和宴会庆典外,还有战争场面。在拉伽什出土的一块兀鹰碑上,描绘了苏美尔城邦国王率领部队征战的一个场面。这块残碑上国王的脸已经脱落,但可以看出国王身先卒,后面紧跟一排方阵的士兵。他们头戴战盔、手持长矛,身上以大块盾牌作掩护。在下一画面上,国王勇敢地把长矛投向敌人,率军奋战。 这幅画刻画在石头上,可以看出苏美尔人的雕刻艺术还比较粗糙。


    公元前2220年左右,苏美尔人以拉伽什为中心,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这时,古苏美尔风格和阿卡德王朝的粗犷风格结合起来,出现了短暂的“苏美尔文化的复兴”。其代表作品是古地亚首领铁喜·古地亚的坐姿雕像。雕像描绘的是古地亚正坐着研究建筑图样,其神情沉静、专注。他身穿单薄的长衫,裸露的右臂,肌肉线条清晰,显得结实有力。整个雕像用坚硬的黑曜石雕成,且经过细致打磨,光华明亮,更显出古地亚的学者风范。但是,古地亚两腿紧并,使得整个雕像刻板、缺乏活力。


    苏美尔人的浮雕几乎和他们的历史一样古老、久远。大多数作品是表现虔诚的信念和宗教传说。在阿尔巴乌德出土的铜制狮头鹰身浮雕,反映了苏美尔人神话传说中守护神英杜格的形象。这个古怪的神兽展开巨大的双翼,双翼下面有两头对称站立的小鹿,仿佛正在受到英杜格神的严加保护。但由于苏美尔人的古老传说大多失传,英杜格究竟是城邦的象征、古老的神话传说,还是一种宗教崇拜的偶像,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到亚述时期,浮雕艺术趋于完善,代表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最高成就。

    亚述雕塑艺术是对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艺术的直接继承,依然留存着美索不达米亚原始时期萌生的质朴的艺术理念。其中,原始思维中的完整性特征在亚述雕塑艺术中尤为突出。萨尔贡二世宫的双翼守护神兽的五条腿足确保观者无论从何角度观察,都能够领略神兽真实完整的形体。此外,亚述浮雕刻画的人物造型完整,对双手、双腿的处理都是按照无遮挡原则进行。亚述雕塑艺术追求细微写实的风格特征正是与这种朴素的完整性审美思维一脉相承。亚述雕塑艺术因力求精准的刻画,纤微毕露的描摹,匀称合理的构图而使人物、景致和植物等刻画对象具有威严的仪态,达到一种堂皇伟丽的效果


    亚述人的宗教情操与艺术创作休戚相关,其生死观念和民族信仰对亚述雕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与笃信来世的古埃及人不同,亚述人更注重现世享受。因此,历代国王不遗余力地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两河流域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在亚述帝国时期竞相涌现。亚述那西帕二世从尼尼微迁都到卡尔克后建造的恢弘奢华的宫殿,不仅是国王的行政中心,亦成为炫耀强盛国力的标志场所。萨尔贡二世宫门处耸立的双翼人首神牛石雕守护神与殿内巨幅浮雕交相辉映,成为亚述艺术的传世力作。历经岁月的侵蚀之后,这些宫殿的昔日余晖虽已斑驳难寻,但宫殿内部所饰的大量精美浮雕依然保存完好,见证着历代亚述国王的业绩与韬略。


    在秉承故人对先神膜拜的基础上,亚述人信奉包括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在内的诸多神明。然而亚述人对先神的信仰并非简单继承,骁勇善战的亚述人倾向于将尚武精神加之于先神,如温柔娴雅的爱情女神“伊什塔尔”就被改造成威勇的尚武之神。同时,亚述的部落神和民族神也纷纷入驻历朝神殿,其中战神“亚述尔”成为亚述帝国的护国神。亚述人相信:“战神”代表着力量和胜利,他赋予亚述君王权杖、冠冕和无比的能力,亚述君王就是神在世间代理的统治者

    亚述文明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文明,同时又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推向新的里程;亚述艺术观的本质是亚述人神秘独特的宇宙观和引领精湛技艺的美学观的组合体,亚述雕塑艺术是亚述人在宗教信仰与科学艺术、王权神明与空间造型之间寻找的富于个性的融和。





文明的衰亡


    人们常常从不同角度来探寻文明失落的原因。与古埃及相比,两河流域与埃及同时人类文明的摇篮,但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许多方面都与古埃及文明不同。比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并不像埃及历史那样自成整体,而是与希腊、罗马文化有某些相似之处(前文已经提到了)。其独有的特征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但是同时由于异族的政府,常常造成政治史的终端,从而也容易是文明出现断层。

    两河流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环居周边山区和沙漠草原的游牧民族便走马灯似地轮番抢占,征服这块儿肥沃的绿洲。武力的征服常常使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毁于一旦。

    地理学家还从地理环境的变迁来探讨文明是火的原因。他们引用过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两河流域文明区生态恶化、环境变迁也是文明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附录

附1:巴比伦君王列表

这个表整理的我很痛苦,查年份太可怕了,好多人还是生猝年份不详

古巴比伦王国

乌鲁克(前3300-前2900)
捷姆迭特-那色(Jamdet Nasr)

早王朝(前2900-前2334)
恩美巴拉格西(Enmebaragesi of Kish)
吉尔伽美什(Gilgamesh of Uruk)
麦西里姆,“基什之王”(Meslim,King of Kish)

拉格什第一王朝(First Dynasty of Lagash)(?-2334)
温 马(Umma)
乌尔南希(Urnanshe)
埃纳卡里(Enakalle)
阿库加尔(Akurgal)
乌尔伦马(Urlumma)
安纳吐姆(Eannatum)
伊尔(Il)
埃纳纳吐姆(Enannatum I)
恩铁美纳(Entemena)
埃纳纳吐姆(Enannatum II)
埃尼塔尔基(Enitarzi)
恩利塔尔基(Enlitarzi)
卢加尔安达(Lugalanda)
乌鲁伊宁基纳(Uru’inimgina)
卢加尔扎格西(Lugalzaggesi of Uruk)

阿卡德王朝(2334 - 2154)

萨尔贡(Sargon,统治56年)
里木什(Rimush,统治9年)
马尼什图舒(Manishtusu,统治15年)
纳拉姆辛(Naram-Sin,统治37年)
沙尔卡里沙里(Shakalisharri,统治25年)
以下还有六个国王,找不到具体姓名

前2150 - 前2050
古提人统治(Gutian Period)
乌图黑加尔(Utuhegal of Uruk,约2050)

前2112 – 前2004
乌尔第三王(Ur III Dynasty)

拉格什第二王朝(Secong Dyn. of Lagash)
乌尔纳木(Ur-Nammu,统治18年)
乌尔宁吉尔苏(Ur-Ningirsu I)
舒尔吉(Shulgi,统治46年)
以下还有六个国王,找不到具体姓名
阿马尔辛(Amar-Sin,统治9年)
古地亚(Gudea) Puzur-Inshushinak of Elam
舒辛(Shu-Sin,统治9年)
乌尔宁吉尔苏(Ur-Ningirsu II)
伊比辛(Ibbi-Sin,统治25年)
乌尔加尔(Ur-GAR)
乌尔阿亚巴(Ur-ayabba)
乌尔马马(Ur-Mama)
纳马哈尼(Nammahani)


伊辛-拉尔萨时期(Isin-Larsa Period)(前2000 - 前1850)

伊辛王朝(Isin Dynasty)
拉尔萨王朝(Larsa Dynasty)
伊什比埃拉(Ishbi-Erra)
纳普拉努姆(Naplanum)
舒伊里舒(Shu-Ilishu)
埃米苏姆(Emisum)
伊丁达干(Iddin-Dagan)
萨米乌姆(Samium)
伊什美达干(Ishme-Dagan)
扎巴亚(Zabaya)
里皮特伊施塔(Lipit-Ishtar)
滚古努姆(Gungunum)
乌尔宁努尔塔(Ur-Ninurta)
阿比萨勒(Abisare)
伯尔辛(Bur-Sin)
苏木埃尔(Sumuel)
里皮特恩利尔(Lipit-Enlil)
努尔阿达德(Nur-Adad)
埃拉伊米提(Erra-Imitti)
辛伊丁纳姆(Sin-iddinam)
恩利尔巴尼(Enlil-bani)
辛埃利巴姆(Sin-eribam)
扎姆比亚(Zambija)
西里阿达德(Silli-Adad)
伊特尔皮沙(Iter-pisha)
瓦拉德辛(Warad-Sin)
乌尔杜库加(Urdukuga)
辛马吉尔(Sin-magir)
达米克伊利舒(Damiq-ilishu)

巴比伦第一王朝(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王朝)

苏姆阿布姆(Sumu-Abum 1894-1881 BC)
普祖尔亚述(Puzur-Assur I)
亚基德里姆(Yaggid-Lim)
苏姆拉埃(Sumu-la-EL 1880-1845 BC)
沙里马胡(Shalimahu 1844-1831 BC)
亚赫敦里姆(Yahdun-Lim)
萨比乌姆(Sabium)
伊鲁舒马(Ilu-shuma)
亚斯马-阿达德(Yasmah-Adad)
阿皮尔辛(Apil-Sin 1830-1813 BC)
埃里舒姆(Erishum I)
基姆利里姆(Zimri-Lim)
辛穆巴里特(Sin-Muballit 1812-1793 BC)
伊库努姆(Ikunum)
汉莫拉比(Hammurabi 1792-1750 BC)
萨尔贡(Sargon I)
萨姆苏伊鲁纳(Samsu-iluna 1749-1712 BC)
普祖尔亚述(Puzur-Assur II)
阿比埃舒(Abi-eshu 1711-1684 BC)
埃里舒姆(Erishum II)
阿米蒂塔纳(Ammi-Ditana 1683-1647 BC)
沙姆希 阿达德(Shamshi-Adad I)
阿米萨都卡(Ammi-Saduqa 1646-1626 BC)
伊施美达干(Ishme-Dagan)
萨姆苏蒂塔纳(Samsu-Ditana 1625-1595 BC)

前喀西特王朝(公元前16世纪初~约前1157年)

以下的君主并未实际统治巴比伦本身, 但是他们的后继者建立喀西特巴比伦王朝, 因此也列于此

* Gandash fl. c.1730 BC
* Agum I
* Kashtiliash I
* Ushshi
* Abirattash
* Kashtiliash II
* Urzigurumash
* Harbashihu
* Tiptakzi

Sealand 王朝 (巴比伦第二王朝)

此王朝也并没有实际统治巴比伦, 由于它实际上统治着南部的苏美尔地区, 传统上把它称作巴比伦第二王朝,所以也列于此

* Iluma-ilum fl. c.1732 BC
* Itti-ili-nibi
* Damiq-ilishu
* Ishkibal
* Shushushi
* Gulkishar
* Peshgaldaramash
* Adarakalamma
* Ekurduanna
* Melamkurkukka
中间还有一个君王,但是姓名我不知道,好难查到
* Ea-gamil fl. c. 1460 BC

喀西特王朝 (巴比伦第三王朝)

喀西特人原居于札格罗斯山中部。公元前16世纪初占据巴比伦,建喀西特王朝。此时约当阿古姆二世时期。布尔纳布里亚什二世至卡什提里亚什四世期间(约前14世纪中~前13世纪后半),为其繁荣时期,与埃及新王国、赫梯帝国、亚述同为并立的大国。公元前13世纪后半期,亚述人和埃兰人入侵。约公元前1157年,喀西特王恩利尔纳丁·阿基被埃兰人拐走,喀西特王朝灭亡。

一下给出的是2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属于不同的年表系列

米坦尼王国(Mitanni Kingdom,1550-1260)
卡达什曼恩利尔(Kadashman-Enlil I)
伯尔纳布里阿什(Burna-Buriash II)
卡拉哈尔达什(Kara-hardash)
纳吉布加什(Nazi-bugash)
库里加尔祖(Kurigalzu II)
纳吉马鲁塔什(Nazi-maruttash)
卡达什曼图尔古(Kadashman-Turgu)
卡达什曼恩利尔(Kadashman-Enlil II)
库都尔恩利尔(Kudur-Enlil)
沙加拉克提舒里阿什(Shagarakti-Shuriash)
卡什提里阿什(Kashtiliash IV)
图库尔提宁努尔塔(Tukulti-Ninurta)
恩利尔纳丁舒米(Enlil-nadin-shumi)
卡达什曼哈尔贝(Kadashman-Harbe II)
阿达德舒马伊丁纳(Adad-shuma-iddina)
阿达德舒马阿苏尔(Adad-shuma-asur)
美里希帕克(Melishipak)
马尔都克阿普拉伊丁纳(Marduk-apla-iddina I)
扎巴巴舒马伊丁纳(Zababa-shuma-iddina)
恩利尔纳丁阿希(Enlil-nadin-ahi)
==============================
* Agum II fl. c.1570 BC
* Burna-Buriaš I
* Kaštiliaš III
* Ulam-Buriaš
* Agum III
* Kadašman-harbe I
* Karaindaš
* Kurigalzu I d.1377 BC
* Kadašman-Enlil I 1377-1361 BC
* Burna-Buriaš II 1361-1333 BC
* Karahardaš 1333-1331 BC
* Nazibugaš 1331 BC
* Kurigalzu II 1331-1306 BC
* Nazimaruttaš 1306-1280 BC
* Kadašman-Turgu 1280-1262 BC
* Kadašman-Enlil II 1262-1254 BC
* Kudur-Enlil 1254-1245 BC
* Šagarakti-Šuriaš 1245-1232 BC
* Kaštiliaš IV 1232-1224 BC
* Enlil-nadin-šumi 1224-1221
* Adad-šuma-iddina 1221-1215
* Adad-šuma-usur 1215-1185 BC
* Melišipak 1185-[[1170s BC|1170 BCE]
* Marduk-apal-iddina I 1170-1157 BC
* Zababa-šuma-iddina 1157-1156 BC
* Enlil-nadin-ahhe 1156-1153 BC

巴比伦第四王朝(或称伊辛第二王朝)

马尔都克卡比特阿黑舒(Marduk-kabit-ahhešu 1155-1146 BCE)
伊提马尔都克巴拉图(Itti-Marduk-balatu 1146-1132 BCE)
宁努尔塔纳丁舒米( Ninurta-nadin-šumi 1132-1126 BCE)
尼布甲尼撒一世(Nebuchadnezzar I 1126-1103 BCE)
恩利尔纳丁阿普里(Enlil-nadin-apli 1103-1100 BCE)
马尔都克纳丁阿黑( Marduk-nadin-ahhe 1100-1082 BCE)
马尔都克沙皮克泽里( Marduk-šapik-zeri 1082-1069 BCE)
阿达德阿普拉伊丁纳(Adad-apla-iddina 1069-1046 BCE)
马尔都克阿黑埃里巴(Marduk-ahhe-eriba 1046 BCE)
马尔都克泽尔X(Marduk-zer-X 1046-1033 BCE)
纳布舒姆利布尔(Nabu-šum-libur 1033-1025 BCE)

巴比伦第五王朝

* Simbar-šipak 1025-1008 BCE
* Ea-mukin-šumi 1008 BCE
* Kaššu-nadin 1008-1004 BCE

巴比伦第六王朝(理论上这里已经进入新亚述时期了,这个年表好乱,国外的纪年方法和国内不一样。。。。。,这个年表是完全站在巴比伦立场的

* Eulma-šakin-šumi 1004-987 BCE
* Ninurta-kudurri-usur 987-985 BCE
* Širiqti-šuqamunu 985 BCE

巴比伦第七王朝

* Mar-biti-apla-usur 985-979 BCE

巴比伦第八王朝

* Nabu-mukin-apli 979-943 BCE

巴比伦第九王朝

* Ninurta-kudurri-usur 943 BCE
* Mar-biti-ahhe-iddina 943-c.920 BCE
* Šamaš-mudammiq c.920-900 BCE
* Nabu-šuma-ukin 900-888 BCE
* Nabu-apla-iddina 888-855 BCE
* Marduk-zakir-šumi I 855-819 BCE
* Marduk-balassu-iqbi 819-813 BCE
* Baba-aha-iddina 813-811 BCE
这期间又有5个国王811-c.800 BCE
* Ninurta-apla-X c.800-c.790 BCE
* Marduk-bel-zeri c.790-c.780 BCE
* Marduk-apla-usur c.780-769 BCE
* Eriba-Marduk 769-761 BCE
* Nabu-šuma-iškun 761-748 BCE

巴比伦第九王朝

* Nabonassar (Nabu-nasir) 748-734 BCE
* Nabu-nadin-zeri 734-732 BCE
* Nabu-šuma-ukin II 732 BCE

巴比伦第十王朝 (亚述统治下)

* Nabu-mukin-zeri, 732-729 BCE
* Pulu (Tiglath-Pileser III of Assyria) 729-727 BCE
* Ululayu (Shalmaneser V of Assyria) 727-722 BCE
* Marduk-apal-iddina II (the Biblical Merodach-Baladan), 722-710 BCE
* Šarrukin (Sargon) II of Assyria, 710-705 BCE
* Sin-ahhe-eriba (Sennacherib) of Assyria, 705-703 BCE
* Marduk-zakir-šumi II, 703 BCE
* Marduk-apal-iddina II, 703 BCE (restored)
* Bel-ibni, 703-700 BCE
* Aššur-nadin-šumi (son of Sennacherib of Assyria), 700-694 BCE
* Nergal-ušezib, 694-693 BCE
* Mušezib-Marduk, 693-689 BCE
* Sin-ahhe-eriba (Sennacherib) of Assyria, 689-681 BCE
* Aššur-ahha-iddina (Esarhaddon) of Assyria, 681-669 BCE
* Šamaš-šum-ukin (son of Esarhaddon), 668-648 BCE
* Kandalanu (possibly Ashurbanipal of Assyria or else a viceroy), 648-627 BCE

巴比伦第十一王朝 (新巴比伦王国)

* 那波帕拉萨尔 (Nabû-apla-usur) 前626年 - 前605年
* 尼布甲尼撒二世 (Nabû-kuddurî-usur II) 前605年 - 前562年
* 以未米罗达 (Amîl-Marduk) 前562年 - 前560年
* 涅里格利沙尔 (Nergal-šarra-usur) 前560年 - 前556年
* 拉巴施马尔杜克 (La-ba-ši-Marduk) 前556年
* 那波尼德 (Nabû-nâ'id) 前556年 - 前539年,其子伯沙撒 (Bel-sarra-usur) 在前553年或前549年 - 前539年任摄政王。

亚述君王

“住在帐篷中的国王”
所谓“住在帐篷中”是亚述王表中的原文,这也许是暗示这一时期的亚述人仍过着游牧生活。
伊库努姆
图迪亚 约前2500年
阿达姆
扬吉
苏赫拉姆
哈尔哈鲁
曼达鲁
伊姆苏
哈尔苏
迪达努
哈纳
祖瓦布
努瓦布
阿巴祖
贝鲁
阿扎拉赫
乌什皮亚 约前2020年


“先王”
最有争议的一段王表,现在仍不能理解“先王”一词的含义。

乌什皮亚之子阿皮亚沙尔
阿皮亚沙尔之子哈雷
哈雷之子萨马尼
萨马尼之子哈亚尼
哈亚尼之子伊路-梅尔
伊路-梅尔之子亚克梅西
亚克梅西之子亚克梅尼
亚克梅尼之子亚兹库尔-埃尔
亚兹库尔-埃尔之子伊拉-卡布卡巴
伊拉-卡布卡巴之子阿米努

名年官不明的国王
这一段中的几个伊沙库,他们于每年任命的名年官的名字失传了。

阿米努之子苏利利
基克基亚 约前2000年-前1985年
阿基亚 约前1985年-前1970年
普祖尔亚述一世 约1970年-前1960年
沙利姆-阿赫 约前1960年-前1945年
伊路舒玛 约前1945年-前1906年

古亚述时期
伊里舒姆一世 前1906年-前1867年
伊库努姆 前1867年-前1860年
萨尔贡一世 前1860年-前1850年
普祖尔亚述二世 前1850年-前1830年
纳拉姆辛 前1830年-前1815年
伊里舒姆二世 前1815年-前1809年
沙姆希阿达德一世 前1809年-前1781年
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君主制。
伊什梅-达甘一世 前1780年-前1741年
姆特-阿什库尔 前1730年-前1720年
里姆什 前1720年-前1710年
阿辛努姆 前1710年-前1706年
空位时代的7个篡位者:(前1706年-前1700年)
亚述杜古尔
亚述阿帕拉伊迪
纳西尔-辛
辛-纳米尔
伊布基-伊什塔尔
阿达德萨路路
阿达西
贝路-巴尼 前1700年-前1691年
利巴伊亚 前1690年-前1674年
沙尔马阿达德一世 前1673年-前1662年
伊普塔尔-辛 前1661年-前1650年
巴扎伊亚 前1649年-前1622年
路拉伊亚 前1621年-前1618年
舒-尼努瓦 前1615年-前1602年
沙尔马阿达德二世 前1601年-前1598年
伊里舒姆三世 前1580年-前1567年
沙姆希阿达德二世 前1567年-前1561年
伊什梅-达甘二世 前1561年-前1545年
沙姆希阿达德三世 前1545年-前1529年
亚述尼拉里一世 前1529年-前1503年
普祖尔亚述三世 前1503年-前1479年
恩利尔-纳西尔一世 前1479年-前1466年
努尔-伊利 前1466年-前1454年
亚述沙杜尼 前1454年
亚述拉比一世 前1453年
亚述纳迪纳赫一世 前1435年-前1420年
恩利尔-纳西尔二世 前1420年-前1414年
亚述尼拉里二世 前1414年-前1407年
亚述贝尔尼谢舒 前1407年-前1398年
亚述里姆尼谢舒 前1398年-前1390年
亚述纳迪纳赫二世 前1390年-前1380年

中亚述时期
伊里巴阿达德一世 前1392年-前1366年
亚述路巴里特一世 前1365年-前1330年
恩利尔尼拉里 前1330年-前1319年
阿里克-登-伊利 前1319年-前1308年
阿达德尼拉里一世 前1308年-前1275年
萨尔玛那萨尔一世 前1275年-前1245年
图库尔蒂-尼努尔塔一世 前1245年-前1208年
亚述纳迪纳普利 前1207年-前1204年
亚述尼拉里三世 前1203年-前1197年
恩利尔-库杜里-乌苏尔 前1197年-前1193年
尼努尔塔-阿帕尔-伊库尔 前1192年-前1180年
亚述-丹一世 前1179年-前1133年
亚述雷什伊希一世 前1133年-前1116年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 前1116年-前1077年
阿沙里德-阿帕尔-伊库尔 前1077年-前1074年
亚述贝尔卡拉 前1074年-前1057年
沙姆希阿达德四世 前1057年-前1050年
亚述那西尔帕一世 前1050年-前1032年
萨尔玛那萨尔二世 前1031年-前1020年
亚述尼拉里四世 前1020年-前1016年
亚述拉比二世 前1016年-前973年
亚述雷什伊希二世 前973年-前967年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二世 前967年-前935年
亚述-丹二世 前935年-前912年

新亚述时期
阿达德尼拉里二世 前912年 - 前891年
图库尔蒂-尼努尔塔二世 前891年 - 前883年
亚述那西尔帕二世 前883年 - 前859年
萨尔玛那萨尔三世 前858年 - 前824年
沙姆希阿达德五世 前823年 - 前811年
阿达德尼拉里三世 前811年 - 前783年
萨穆-拉玛特(摄政),前810年 - 前805年
萨尔玛那萨尔四世 前783年 - 前773年
亚述-丹三世 前773年 - 前755年
亚述尼拉里五世 前755年 - 前745年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前745年 - 前727年
即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列王纪下15:19“亚述王普勒”,列王纪下15:29“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历代志下 28:20“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
萨尔玛那萨尔五世 前727年 - 前722年
即列王纪下17:3“亚述王撒缦以色”
萨尔贡二世 前722年 - 前705年
辛那赫里布 前705年 - 前681年
即列王纪下18:13“亚述王西拿基立”
阿萨尔哈东 前681年 - 前668年
即列王纪下19:37“以撒哈顿”
亚述巴尼拔 前668年 - 前631年至前627年之间
即以斯拉记4:10“亚斯那巴”
亚述-埃提尔-伊兰尼 约前631年 - 前627年
辛-舒姆-利希尔 前626年
辛沙里施昆 约前626年 - 前612年
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米底和新巴比伦联军攻陷。一名亚述将领在埃及支持下在哈尔兰以亚述的名义又统治了几年。
亚述乌巴立特二世 前612年~约前609年

苏美尔王表

早王朝第一期
埃利都的Alulim : 8 sars (28800 年)
埃利都的Alalgar: 10 sars (36000 年)
Bad-Tibira 的 En-Men-Lu-Ana: 12 sars (43200 年)
En-Men-Ana 1, 2
Bad-Tibira 的 En-Men-Gal-Ana of : 8 sars (28800 年)
Bad-Tibira 的 Dumuzi, 牧神: 10 sars (36000 年)
Larag 的 En-Sipad-Zid-Ana: 8 sars (28800 年)
Zimbir 的 En-Men-Dur-Ana : 5 sars 又 5 ners (21000 年)
Shuruppag 的 Ubara-Tutu: 5 sars 又 1 ner (18600 年)
Zin-Suddu 1

早王朝第二期
基什第一王朝
Jushur of Kish: 1200 年
Kullassina-bel : 960 年
Nangishlishma : 670 年
En-Tarah-Ana : 420 年
Babum : 300 年
Puannum : 840 年
Kalibum : 960 年
Kalumum : 840 年
Zuqaqip : 900 年
Atab : 600 年
Mashda : 840 年
Arwium : 720 年
Etana , the shepherd, who ascended to heaven and consolidated all the foreign countries: 1500 年
Balih : 400 年
En-Me-Nuna : 660 年
Melem-Kish : 900 年
Barsal-Nuna : 1200 年
Zamug : 140 年
Tizqar : 305 年
Ilku : 900 年
Iltasadum : 1200 年
恩美巴拉格西 , 征服埃兰: 900 年
阿伽 : 625 年
基什被打败了,王权转移到了埃安那(埃安那是乌鲁克内的神庙,因此这里就是指乌鲁克)

乌鲁克第一王朝
埃安那的Mesh-ki-ang-gasher, Utu之子: 324 年.
Mesh-ki-ang-gasher 走向大海并且消失了
Enmerkar, 建立了乌努格: 420 年(乌努格是乌鲁克别称)
Lugalbanda, 牧羊人: 1200 年
Dumuzid : 100 年. 俘虏了恩美巴拉格西
吉加美士, 他的父亲是"phantom", Kulaba的长官: 126 年.
Ur-Nungal : 30 年
Udul-Kalama : 15 年
La-Ba'shum : 9 年
En-Nun-Tarah-Ana : 8 年
Mesh-He : 36 年
Melem-Ana : 6 年
Lugal-Kitun : 36 年
乌努格被打败了,王权转移到了乌尔姆.(乌尔姆就是乌尔)

乌尔第一王朝
约公元前25世纪

Mesh-Ane-Pada: 80 年
Mesh-Ki-Ang-Nanna : 36 年
Elulu : 25 年
Balulu : 36 年
乌尔姆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Awan.

早王朝第三期
[ 拉格什第一王朝诸王没有出现在王表中,虽然在考古发现的铭文中这个王朝非常著名。]
注:这就是在背景概述里,我说我不认为城邦复兴是一个单独王朝的原因

阿万
阿万的三位国王, 总共统治了356年。 (即埃兰的阿万第一王朝)
阿万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基什。

基什第二王朝
Susuda : 201 年
Dadasig : 81 年
Mamagal , 船夫: 360 年
Kalbum : 195 年
Tuge : 360 年
Men-Nuna : 180 年
? : 290 年
Lugalngu : 360 年
基什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Hamazi。

Hamazi
Hamazi的Hadanish : 360 年
Hamazi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努格。.

乌鲁克第二王朝
En-Shakansha-Ana g: 60 年
Lugal-Ure (或 Lugal-Kinishe-Dudu) : 120 年
Argandea: 7 年
乌努格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尔姆

乌尔第二王朝
Nani : 120 年
Mesh-Ki-Ang-Nanna : 48 年
? : 2 年
乌尔姆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Adab。

Adab
Adab的Lugal-Anne-Mundu of Adab: 90 年
Adab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马里。

马里
Anbu : 30 年
Anba : 17 年
Bazi : 30 年
Zizi : 20 年
Limer , 祭司gudu : 30 年
Sharrum-Iter: 9 年
马里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基什。

基什第三王朝
Kug-Baba: 100 年
(王表中唯一女性)
基什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Akshak。

Akshak
Unzi : 30 年
Undalulu : 6 年
Urur : 6 年
Puzur-Nirah : 20 年
Ishu-Il : 24 年
Shu-Sin: 7 年
Akshak 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基什。

基什第四王朝
Puzur-Sin : 25 年
Ur-Zababa : 400 (6?) 年
Zimudar : 30 年
Ussi-Watar : 7 年
Eshtar-Muti : 11 年
Ishme-Shamash : 11 年
Shu-Ilishu : 15 年
Nanniya , 珠宝匠: 7 年
基什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努格。

乌鲁克第三王朝
卢加尔扎克西: 25 年
(公元前2359年~公元前2335年) 打败 拉格什.

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 其父是一个园丁, 他本人曾是Ur-Zababa(基什王)的侍从, 阿卡德帝国的开创者, 建立了阿卡德: 56 年
(约公元前2335年)
理木什, 萨尔贡的幼子: 9 年
玛尼什吐苏, 萨尔贡的年长的儿子: 15 年
纳拉姆辛, 玛尼什吐苏之子: 56 年
沙尔卡里沙里, 纳拉姆辛之子: 25 年
伊吉吉, 埃努姆, 伊米, 埃鲁鲁: 他们四人统治仅3年
杜杜: 21 年
舒图鲁, 杜杜之子: 15 年
阿卡德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努格。

乌鲁克第四王朝
(可能与阿卡德王国同时,统治着南部美索不达米亚)
Ur-Ningin : 7 年
Ur-Gigir : 6 年
Kuda : 6 年
Puzur-Ili : 5 年
Ur-Utu (or Lugal-Melem) : 25 年
乌努格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库提人的军队。

库提时期
在库提的军队中, 开始时并没有著名的国王,他们由他们自己的国王统治了3年
Inkishush : 6 年
Zarlagab 6 年
Shulme (或Yarlagash) : 6 年
Silulumesh (或Silulu) : 6 年
Inimabakesh (或Duga) : 5 年
Igeshaush (或Ilu-An) : 6 年
Yarlagab : 3 年
Ibate : 3 年
Yarla : 3 年
Kurum : 1 年
Apil-Kin : 3 年
La-Erabum : 2 年
Irarum : 2 年
Ibranum : 1 年
Hablum : 2 年
Puzur-Sin : 7 年
Yarlaganda : 7 年
? : 7 年
梯里根 : 40 天

乌鲁克
乌图赫加尔: 各版本时间有矛盾(427 年/ 26 年/ 7 年)
驱逐了库提人

乌尔第三王朝
"苏美尔复兴"
乌尔纳姆: 18 年
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065年–公元前2047年.
舒尔吉: 46 年
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047 BC年–公元前1999年.
阿马尔辛 : 9 年
舒辛 : 9 年
伊比辛 : 24 年
乌尔姆被打败了. 苏美尔的根基被撕破(?). 王权转移到了伊辛.

伊辛王朝
南部美索不达米亚的独立的阿摩利人的国家. 此王朝结束于约公元前1730年.
伊辛的伊什比埃拉: 33 年
Shu-ilishu : 20 年
Iddin-Dagan : 20 年
Ishme-Dagan : 20 年
Lipit-Eshtar : 11 年
Ur-Ninurta ( Ishkur之子, may he have years of abundance, a good reign, and a sweet life): 28 年
Bur-Sin : 5 年
Lipit-Enlil : 5 年
Erra-Imitti : 8 年
Enlil-Bani : 24 年(the king's gardener,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was named 'king for a day' then sacrificed, the king died during the celebration. Enlil-Bani remained on the throne.)
Zambiya : 3 年
Iter-Pisha : 4 年
Ur-Dul-Kuga : 4 年
Suen-magir : 11 年
Damiq-ilicu : 23 年




附2:巴比伦完善管理制度(主要还是针对汉莫拉比法典)

    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奴隶制国家的巴比仑国王汉穆拉比,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布了一部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由于这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刻在石柱上的,所以又叫《石柱法》。法典全文282条,对个人财产、不动产、商业活动、个人行为、人与人的关系、工资报酬、职责和其他民事与刑事等,都做了规定。其中有许多涉及经济管理的思想,如控制借贷、贵金属的存放和付给,货物经营贸易、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的处理、责任的承担等。

    这可从以下的摘录看出。“如果一个人雇佣一个农工,他每年应支付8古(一种衡量单位)谷物的工资。”“如果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那里存放金、银或其他东西,它应该把这些东西给一位证人看,并拟定一项契约,然后再存放。”“如果一个商人把谷物、羊毛、牛油或其他商品交给代理人,代理人应该写下这些商品的价值并把金钱交给商人,同时取回一张盖有商人印章的收据。假如代理人由于疏忽而没有拿到金钱收据,这笔没有证据的金钱就不会记在他的账上。”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巴比伦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向国外输出地毯、毛织品和麻织品以及用象牙制造的项链、手镯,还有宝剑、梭镖、香料、家庭日用品等,进行国际贸易。繁荣的经济使古巴比伦成为当时的商贸中心。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各种不规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汉穆拉比法典》诞生了。

    汉穆拉比在《汉穆拉比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合伙经营、雇佣、高利贷、债务、租佃、土地管理、买卖奴隶、盗窃处理、诉讼程序、婚姻状况、继承以及行医、建筑等技术性劳动方面的内容。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

    在《汉穆拉比法典》中,有20%的法律条文与商业有关。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这部法典的话,你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汉穆拉比在法典中,将国内的商人分成两种,一种是“大商人”塔木卡,一种是“小商人”沙鲁马。塔木卡由国王亲自指定任职,他们为国家从事商业贸易、高利贷、贩卖奴隶、征收租税等商业活动,所得财产全部归国家所有。沙鲁马则是善于独立的私商,他们与“大商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中有的成为“大商人”的代理商,有的成为其商业伙伴,有的成为“大商人”的雇员,为其推销商品,工资由雇主支付,还有的则成为“大商人”的合伙经营者,参与分成。

    汉穆拉比从宏观上对这两种角色进行了定位,并划定了各自的工作范畴,这样,国王控制管理着“大商人”;“大商人”再控制和管理着“小商人”。这就使国家的商业贸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汉穆拉比的这一做法正好验证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说法,他只要管理好"大商人",就可以管理好整个国家的经济。

    在《汉穆拉比法典》中,还可以看到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法典称,支付工资可根据人们所从事工作的自然情况,将工资划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当时这一制度执行的细节问题,但由此推断,当时对雇员的管理已比较规范了。这些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对外贸易更为频繁。

    汉穆拉比除了加强对“大商人”的管理以外,还把神庙经济完全纳入王室经济之中,使其成为王室经济的一部分。当时,灌溉农业在两河流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汉穆拉比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他控制着大量劳动力,从事公共工程的建设,他经常写信给下属辛伊丁那姆,让他组织劳动力。为了有更多的资金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他还控制地方神庙的收入。他曾命令辛伊丁那姆催促一些神庙官员迅速到巴比伦向国王报账。





资料来源


    时间较长,留下记录的为以下文献,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具体网站已经不记得了,尤其是好多网站现在已经打不开了。感谢我们学校图书馆,感谢国家图书馆,感谢百度,感谢谷歌,感谢维基百科,感谢各大期刊数据网。

1.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陈晓红、毛锐
2,近东与中东的文明——雷奈·格鲁塞.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吴宇虹
4.论上古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的两个问题——林琳
5.The Sumerians——S. N . Kramer (还有这个历史学家的一些其他资料,翻译的没翻译的,具体名字忘记了)
6.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美术 ——罗世平、李建群
7.世界消失的民族——吴宇虹 杨勇 吕冰
8.Royal Inscriptions of Sumer and Akkad——G.A.Barton
9.失落的文明——王晶波
10.Everyday life in Babylonia & Assyria——H. W. F. Saggs(还有这个历史学家的一些其他资料,翻译的没翻译的,具体的找不到出处了)
11.汉穆拉比法典——祁建平
12.世界文明史——马克垚




[ 此贴被米虫水岸在2010-10-24 03:10重新编辑 ]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0-23 0
不占了吧

我是进来赞叹的

太强悍了,这么复杂的排版 还要弄三楼

鼓掌~~~
细。

ZxID:10690886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凉卡就木
最近内心受到了无比严重的深层次打击 勿念 勿问 就当此人已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0-23 0
米虫确实很强大。。。排版很好看撒。。

陌亦輕。

ZxID:4462376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墨水依澄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0-24 0
咔咔,米虫呀,你强悍了。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0-24 0

已审,内容系统,排版漂亮,个人注解,优质帖~(≧▽≦)/~啦啦啦

撒花鼓励,热烈欢迎米虫来素材。收集整理辛苦了。

相关帖,有重复部分,也有补充部分。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起源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8930_u789464/

古代两河流域的收养制度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8191_u789464/

巴比伦——走进神之门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6927_u789464/

古巴比伦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8056_u789464/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4 12:00重新编辑 ]
年年l

ZxID:233732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吸血羊
与梦境为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10-24 0
米虫整理的好细心啊··················赞····
我们的故事。。。。五个人。

青_池

ZxID:13066653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汐影洛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10-24 0
哇塞 真强大啊
月姝然

ZxID:11024591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10-24 0
老大我表示无比之喟叹,咱有空要得瑟咱的古希腊文化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哼哼


wangxr888

ZxID:1490570

等级: 热心会员
男人可以不帅,但不可以不男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10-24 0
很详细,辛苦了
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ransoso

ZxID:11927141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10-28 0
楼主,有心了,强
陌非

ZxID:6858019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10-30 0
这个忒强大了些~~~两河文明也是很古老的文明啊~~

小黑馬

ZxID:1351425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11-25 0
够详细的~楼主厉害阿!!!
wongjingshi

ZxID:12096153

等级: 职业撰稿
我是根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11-25 0
看看历史还蛮有劲的呢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11-28 0
米虫弄的真好,膜拜~





liyan11272000

ZxID:10687371

等级: 热心会员
我是小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12-03 0
好翔实啊,感叹加膜拜一下。
大妃哲哲

ZxID:6879673

等级: 热心会员
遨游天地间 怎能不疯癫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12-03 0
呵呵真的是强啊,尼罗河女儿都看过吧,这是我对两河流域知识的启蒙书,
那时候还上小学呢,我家人对能从我嘴里听到腓尼基 人 巴比伦 亚述庞贝城  通天塔 等词感到非常吃惊,我说是看漫画看来得。
从那以后我家人在没限制过我看漫画,嘿嘿他们不知道漫画还有很多脸红心跳的东东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
我养了3条鱼,2只猫,1条狗…………
苍月雪璎

ZxID:14122029

等级: 略知一二
这个世界那么脏,谁有资格说悲伤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03-17 0
谢谢,很详细诶。。。。。。。
这个世界那么脏,谁有资格说悲伤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