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时代的处女、闹房与性教育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989 回复:36

[人文通史] 满清时代的处女、闹房与性教育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偶颜單色

ZxID:836447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展雯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11 0
满清时代的处女、闹房与性教育
      清人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讲到直隶永平府婚俗,女子出嫁之日,其家往往要派人到夫家打探消息,如果次日一早,夫家鼓乐喧天,宾客杂至,则大喜。否则“女家为之丧气”。何以如此?原来,当地风俗,新婚之夜,要查看新娘是不是处女,如果是,婚礼一切照常进行。否则,夫家动静杳然,新娘是不是为夫家所接受,女家不敢争,悉听夫家处置。一次,有王姓人家嫁女于李姓,李家以新娘相貌不好,很不满意。新婚次日,借口女子不是处女,不举乐,叫媒人把女子送回了娘家。这女子从小失去了母亲,与哥嫂同住,嫂子知道女子肯定不曾与男子有过肌肤之亲,悄悄问明女子新婚之夜的情况,原来新郎并未与之同房。嫂子说,如此,怎么证明我们家小姑不贞呢?于是把此事告到了县里,县官派人验证,这女孩果然还是处女。于是判令李家鼓乐齐奏,把女子迎回家中,保全了这桩婚事。
 
        纪晓岚《槐西杂志三》讲了这么一件事:无锡地区有个焦氏女子,已聘于人,有人看上了她,想要娶她为妾,于是到聘她的夫婿家散布流言,说她不贞,在外面有相好的了。婿家于是提出毁婚,焦氏之父就告到了官府。无奈散布流言的人布了局,不仅有证人,而且有承认与女子相好的“奸夫”。焦氏见事急,请邻家老妪把她带到婿家,面见了未过门的婆婆。焦氏说,与其见官,在官媒面前出丑,不如就在您面前出丑吧。女子贞与不贞可以请您亲自来验证,于是关门脱衣,请婆婆亲验。果然,这女子还是处女,案子不审即明。
 
        这个故事今人看来或许有些奇怪,实际上它却是清代极普通的风俗,不独永平府与无锡,全国汉族地区普遍存在。那时人们倡导女子贞洁,要求女子婚前一定是处女,否则就是天大的丑闻,男方家族不仅可以不接受新娘,还可以索还聘礼,要求女方家族赔偿结婚花销及所有损失。

 
        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严格的处女要求,并形成这样的社会风俗呢?这一切源于中国农业社会中对女子的贞洁的要求。汉族先民很早就进入了定居农业的生产方式中了,在社会分工中,女性被排斥到辅助性劳动中,女性身份也由此转变为从属地位。汉族父系家长制社会中,家长及其他男性家庭成员,要保证家庭权力和财富能在自己的后代中继承,就必须确保其妻、妾所生的孩子是自己的纯正血统。而为保证“种”的纯洁性,就必须杜绝妻、妾们的婚外性关系,要求女性在性生活上的“专一”守贞。于是,对女性提出了“从一而终”的贞节要求,并制订了一系列的隔离男女、封闭女性的隔离制度。这里实际上包涵了这样的内容:女子婚前须与直系亲属以外的男性隔绝,婚后只能与丈夫一人有性关系,如果丈夫不幸亡故,则女子须守贞终生。这是汉族定居农业社会要求女子单方面实行性禁锢的一种道德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男子对女子占有权的唯一性,无论婚前婚后还是死后。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这种观念总体上呈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在此种社会观念之下,中国从汉代起就有了处女检查的事,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对处女的检验方法。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就有了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取守宫置新瓮中,而置丹瓮中,令守宫食之。须死,即治,轧画女子臂若身。如与男子戏,即不明。”此种方法,就是用丹砂喂养蜥蜴,然后把它捣烂,这就成为一种红色颜料,把它点在女子手臂上,终年不褪。如果她与男性有了“亲密接触”,这红色就会褪掉,所以蜥蜴又名守宫。如此,只要看女子手臂上有无“守宫砂”,就可以断定她是否是处女了。晋代张华所作的《博物志》中的记载,与上述《养生方》几乎完全一样。当然,如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这种做法的可靠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宋代理学倡明,对女子贞洁的要求达到新的高度,人们对处女的崇尚也逐渐达到了高峰。那时,道教理论也有很大发展与传播,道教中的“房事”理论认为,男女性事,重要的在于采阴补阳,尤其重视男子在与处女的交合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对人们的处女嗜好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陈东原先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说:“到了宋代,我发现对于妇女的贞节,另有一个要求,便所谓‘男性之处女的嗜好’了。古代的贞节观念,很是宽泛,到了宋代,贞节观念遂看中在一点——性欲问题——生殖器问题的上面。从此以后,女性的摧残,遂到了不可知的高深程度!”明清时代,处女要求已成时俗,不仅民间有多种检查处女的方法,官方也有专门负责此事的人员。这种检查的目的主要察视是否是处女。如在永平所发生的这个案子,县官就派人验证王家所嫁之女是否是处女,这个验证结果就成为了案件判决的最重要依据。官方负责这项工作的,有官媒、稳婆之类的人员,上面讲到无锡县的故事,就曾提到案子到官,要经过官媒来检验是否处女,在民间则大多委托男方的女性亲属或媒婆去办理。据说明清时民间最常用的方法是,令被检查的女子坐于装有草木灰的便桶,设法让她发笑,然后看桶中的灰是否有被气吹动的迹象,如有,则女子已经不是处女了。

 
        清代,处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独小康人家娶妻,富室纳妾、买婢也一般要求对方是处女,对处女的检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人们认为,最靠得住的办法还是新婚时看女子是否有落红。实际上,不止是俞樾所说的永平地区,全国各地此类习俗极为普遍。新婚之夜检查新娘是否处女就成了婚礼中不可少的仪式,贺客们都极关心男方在翌日清晨出示新娘“落红’的标志。若新娘果为处女,男方还要向女方送去上书“闺门有训,淑女可钦”的喜帖,而女家也以此夸耀邻里;若新娘已非完壁,则常会发生被男方所休的悲剧,而女家亦颜面尽失。为了保全颜面,有女之人家就要从小防范,尽力使女子不离闺阁一步。

 
        在广东一些地方,新婚之夜,新娘为新郎脱靴,新郎就交给新娘一幅白帕,用来保留新娘的“落红”。如果新娘当夜有落红,则合族大喜。三天回门时,就要送烧猪到娘家,富贵人家甚至送烧猪达数十头之多。所以女家在嫁女之日,多惴惴不安,惟恐烧猪不至。如烧猪不来,家人对坐愁叹,引为大辱。烧猪一到,则举家相庆,大张旗鼓迎接烧猪,认为是家里教养有方,不辱门户。把烧猪分送戚友,加上红色馒头若干,就是人们所称的“麻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新娘接到婆家后,先不举办任何庆典,直接送入洞房,即与新郎同寢。一家人和亲友都在新房外等候。不见到新娘的“喜帕”,人们概不道贺,如新娘不贞,不仅不是喜事而且还是大辱。少顷,新郎从房中出来,手上捧着一个红盘子,上盖红布,里面装的就是保留有新娘落红的“喜帕”了。这时,新娘家里已备了一顶大轿在门外等候,新郎捧着喜帕直接登轿,去新娘家中报喜。如果新娘不贞,则二话不说,直接迫令其上轿回家,接下来就是双方打官司、索还聘礼之类的纠纷了。在这里,新婚夫妇的交拜成礼,都要等有了“喜帕”之后,可见处女问题是个至关重要的大事。

 
        嫁娶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所谓“闹洞房”了。闹房之俗至今各地多有保留,许多地方仍保留有闹房时整治新娘、新郎乃至于公婆的情况。清代,比较文雅的闹房如醴陵,“是夜,众宾集房中,歌诗赞烛,曰闹房”。很多地方,则多方戏谑,无所不至。江苏淮安闹房,把来宾分为儿童和成年两组,结婚之家请能言之人专门接待,儿童闹房者主要是唱“闹房歌”,歌词中涉及男女之事,“多不堪入耳之语”。成年组主要是针对新娘,“淫词戏语信口而出”,“任意调笑”,一般男家都会听之任之,无可奈何,有的地方甚至有越闹得欢越受男家欢迎的情况。福建石澳地方,男方请六名美少年前往迎亲,称之为“替新郎”,女方则请数名女伴,叫做“新阿姨”。新婚之夜,替新郎与新阿姨们聚齐欢饮,“谐谑嘲笑,罔有顾忌”。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各地的闹房习俗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的话题与行为,都与性有关,闹房的动作、歌词都有很多性的意味。最典型的如湖南衡州闹房,除了命令新郎新娘作一些类似男女交欢的动作之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打传堂卦”。主要请出村中最滑稽的人扮演堂官,这堂官把脸用墨汁涂黑,扮成丑角,礼服有荷叶,朝珠用算盘珠代替,大帽子顶上用红萝卜和大蒜做成顶戴花翎,旁边还站立着一班差役。一声令下,把新郎新娘和公公婆婆四人带上堂来跪下,堂官下令公婆二人当众教新人以房术,就是要讲明男女结婚要怎样性交。公婆二人讲完,还要叫两位新人复述一遍,如不听从,甚至可以用鞭子动刑。当地有时还在结婚之期请一两位容貌出众的“伴娘”、“喜娘”之类,吸引人们的注意,任来客随意调笑,甚至发生苟合,无所不至。

 
        此类闹房习俗,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性的戏谑,今天的人们看来,当然是极不文明、不雅观的。但其间有个内容却是应该说明的,那就是,这个闹房实际上也含有性教育的内容。中国古代,男性由于接触社会,性教育往往于自然而然之中完成,而对于女性就不那么容易了。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原则下,很多女孩子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对性的问题仍然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临近结婚的日子,在新娘这边,其母亲就要对她进行性问题的说明了;在新郎这边,由其父来承担这项任务。但在那个年代,即使是父母,有些话也不好启齿的。于是就有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压箱底”的图画或雕刻、实物来对性事作说明,近年在江浙等地发现了不少此类实物,还有的人家藏有所谓“春宫画”,也是起这个作用的。清人李渔写的情色小说《肉蒲团》中,铁扉道人的女儿“玉香”,“生得如花似玉,无人可比”,“又且读了一肚子书,凡诗词歌赋皆做得出”。但这女孩从未出过家门,对外面的事物一概只有书本知识,“他家的闺门严谨,又不走去烧香,又不出来看会,长了一十六岁不曾出头露面”。这样的女孩儿如何进行性教育呢?书中的主人公未央生娶了她后,就找些春宫画之类的东西来给她看,实际上也是一种性启发。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闹房”来解决了,旧时男女结婚之前往往连面也没见过,通过这种无所顾忌的“闹房”,使两个新人在入洞房之前,先多少有些熟悉。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闹,来加强进行性的说明与教育了。如上面衡州的闹房,命令公婆二人当众教新人房术,并叫新人复述其所讲内容。虽属戏谑之甚,却也于喧闹中加入了性教育的内容。

 
        清代是距今天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那时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在今天仍有遗存,了解和研究这类社会生活事项,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不无裨益。

又二每文

ZxID:7216582


等级: 热心会员
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12 0
跟小说有很大的差别···
我也才知道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6-12 0
已审。。原来如此啊
漪儿

ZxID:9710392

等级: 牛刀小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6-12 0
额...觉得挺变态的..
genyan331

ZxID:283264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6-12 0
哈哈
小蕊蕊2010

ZxID:12282352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6-12 0
悲惨啊
xiangzuo7

ZxID:5454236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6-12 0
挺复杂的,跟小说不一样呢
Momonana~

ZxID:11039468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6-13 0
额。。。一直觉得古代的女人是杂活下去的
¥浅醉

ZxID:11679721


等级: 职业撰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6-13 0
字太多了,没法看


秋枫殇

ZxID:6651966

等级: 热心会员
人生就是一场戏。喜剧是留给自己看的笑话,悲剧是让别人看笑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6-13 0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古代性教育还要发达些
紫兰草

ZxID:10199412


等级: 文学俊才
我的目标是;当个伟大的媒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6-13 0
封建啊
空气中,我又嗅到了那熟悉的气息,淡淡的,充满了忧伤的味道,独自叹息。
汍澜若心

ZxID:12203136


等级: 家喻户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6-13 0
真的是好什么啊……

秋水霜无痕

ZxID:3774636


等级: 文学大师
开心每一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6-16 0
封建传统啊
奴家小狸

ZxID:1088458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6-17 0
哈哈哈哈~~~~~~
17pr2008

ZxID:12412773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6-18 0
和今天比起来,的确差异很大
Gwynne

ZxID:10597016


等级: 热心会员
你 不 勇 敢, 没 人 替 你 坚 强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6-19 0
原来如此。。。
倾奇

ZxID:574940

等级: 热心会员
他们现在一点也记不起自己最初是躺在哪朵花里,花儿发出怎样的香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6-19 0
已读
风在吟唱些什么
耳朵
已经麻木
wangjing0431

ZxID:12407689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6-19 0
不知道守宫砂好玩不……想穿回古代点一个试一试,会不会随着时间而变淡呢……毕竟是一种颜料呢
、安浅。

ZxID:10796610


等级: 明星作家
゛Excuse me, I want you to prom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06-19 0
太长了,没看完·················


赚钱赚钱。

他不值得你的泪 把那遗憾留在大雨的街
wenxia776577

ZxID:5959904

等级: 职业撰稿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06-20 0
最好是婚前禁止性行为就好了  
古代女子怎么生活即使是还会被人说不是真是可悲啊。
◆◇、血染梨花落满地、散落池染荷花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