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故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0842 回复:14

[人文通史] 皇后的故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囧Q

ZxID:9741308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chantelle
我们钟情于某些音乐,终究是钟情于某些回忆。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0
皇后的故事
[color=#FF0000][b]一笑倾国烽火妖后──周幽王后褒姒[/b][/color]

[color=#669900]【神话故事】[/color]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碰上,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周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产下女婴。
[attachment=11325930]

[color=#669900]【人物简介】[/color]

  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color=#669900]【正史记载】[/color]

 [color=#FF99CC] 【原文】[/color]

  褒姒正史出自于《史记》史记卷004 周本纪 第四三年,幽王嬖爱褒姒。①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②“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 曪之二君。”③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④于是布币而策告之,⑤龙而漦在,椟而去之。 ⑥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⑦发而 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⑧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⑨后宫 之童妾既龀而遭之,⑩既笄而孕,⑾无夫而生子,惧而□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⑿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 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妖子⒀出于路者,⒁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礶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⒂以赎罪。□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 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一六]太 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注①索隐褒,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漦妖子,为人所 收,褒人纳之于王,故曰褒姒。正义括地志云:“褒国故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古 褒国也。”
  注②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
  注③集解虞翻曰:“龙自号褒之二先君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漦,龙所吐沫。沫,龙之精气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漦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椟,匮也。”
  注⑦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
  注⑧集解韦昭曰:“噪,讙呼也。”唐固曰:“髃呼曰噪。”
  注⑨索隐亦作“蚖”,音元。玄蚖,蜤蜴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
  注⑾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玄云:“笄,今簪。”
  注⑿集解韦昭曰:“山桑曰□。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妖,一作‘夭’。夭,幼少也。”
  注⒁正义夫妇卖□弧者,宣王欲执戮之,遂逃于路,遇此妖子,哀而收之。
  注⒂正义国语云:“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与虢石甫比也。”
  注⒃索隐左传所谓“携王奸命”是也。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①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 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注①正义槵遂二音。昼日燃莹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莹,土鲁也。 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举之。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①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②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③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④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 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color=#FF99CC]【译文】[/color]

  三年(前779),幽王宠爱褒姒(sì,似)。褒姒生的儿子叫伯服,幽王想废掉太子。太子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是幽王的王后。后来幽王得到褒姒,非常宠爱,就想废掉申后,并把太子宜臼也一块儿废掉,好让褒姒当王后,让伯服做太子。周太史伯阳诵读历史典籍,感慨道:“周朝就要灭亡啦。”从前还是夏后氏衰落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不知道是该杀掉它们,还是赶跑他们,还是留住他们,就进行占卜,结果不吉利。又卜占要他们的唾液藏起来,结果才吉利。于是摆设出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二条龙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王让拿来木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殷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连着三代,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但到周厉王末年,打开匣子看了。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小宫女,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上了那只大蜥蜴,后到成年时竟然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在周宣王的时代,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歌:“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往前逃,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年,幽王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竟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阳感慨地说:“祸乱已经造成了,没有法子可想了!”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attachment=11325931]
[color=#669900]【相关诗句】[/color]
 
 [color=#FF99CC]屈原的《楚辞·天问》[/color]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

  [color=#FF99CC]《诗经·雅 瞻昂》[/color]
  瞻昂昊天, 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
  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 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人有民人
  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 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
  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 维厉之阶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
  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 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
  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 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 休其蚕织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尔介狄
  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 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 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
  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 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 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
  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无不克巩。 无忝皇祖
  式救尔后。

  [color=#FF99CC]鉴赏[/color]
  这首诗写周幽王昏愦腐朽,宠爱褒姒,以致被她专权,任用奸人,迫害贤才,终于招来了国家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西周末年的黑暗政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斗争。诗人是位宗室贵族,他对国家危亡和本阶级内部的争夺忧心忡忡,希望周王挽回局势,救救后代。此诗直斥褒姒 “ 为枭为鸱 ” ,是 “ 长舌妇 ” ,毫无顾忌,大约作于东周建国初。
  全诗七章。首章说老天爷降下灾祸,国不安宁,士人严重地受到苛政的危害;次章说下层贵族的土地、奴隶被当权者夺取;第三章说国家的祸乱是由于褒姒干预朝政造成的;第四章承上申述妇人应从事蚕织,不应当过问国政;第五章指责周幽王作为不善,贤才受害,国家濒于危亡;第六章承上说天降下灾祸,自己忧愁万分;第七章希望继承者光复祖业,为子孙造福。

  [color=#FF99CC]《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color]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里千金笑也是用的周幽王千金买褒姒一笑的典故。
 [color=#FF99CC]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也是用的此典。[/color]

[color=#669900]【褒姒来历】[/color]
  关于褒姒的来历,故事有些离奇。西周宣王年间,后宫之中,一个五十多岁的宫女忽然产下一女婴,自述八百余年前,夏桀在朝,有两条神龙来到皇宫,口流涎水,自称“褒城二君”,夏桀命人拿来金盆,取龙的涎水藏在箱子里,放在内库,斗转星移,转眼八百年过去了,历王即位,内库箱子散出毫光,历王命宫女打开,一条小虫钻出,忽尔不见,宫女当时十二岁,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周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产下女婴。
  周宣王连呼怪事,认为宫女妖言惑众,是国难的征象,命人将宫女斩于清水河边,女婴扔入河中。
  那女婴被草席包着,并不下沉,顺水漂流,飞来百鸟,上下舞动,用羽翼为婴儿遮住太阳,啁啭啾啾,用口叼着草席拖到岸边,正好一买桑男子经过,抱了女婴,飞奔而出她就是后来的褒姒。
  宣王即死,幽王即位,此时褒姒已经出落得秀发如漠漠春云,明眸似盈盈秋水,一天到门外河边汲水,被幽王手下洪德带了去,献给幽王。
  幽王得了褒姒,自此朝夕相处,伴随左右,常常数十日不事朝政,大后申后大怒,陷害褒姒不成,派儿子宜臼到乡下杀了褒姒的养父。幽王迷恋褒姒,宠爱有加,废了申后,立褒姒为后。
  传言褒姒生母养父被子杀,心怀仇恨,虽有幽王万般宠爱 ,锦衣玉食,享尽了人间繁华,但入宫十年,从未一笑。幽王想尽千方百计,传令天下,若有人能使褒姒一笑,奖黄金千俩。
  谋臣虢虎(一说是虢石父)献了一计,幽王赐其千金,褒姒携凳上城墙,晴空万里,有鸟啁鸣,婉转如诉。幽王令士兵点燃皇场面周围的烽火,一时之间,战鼓齐鸣,狼烟四起,四方诸侯见了狼烟,听得擂鼓,以为京城有敌兵偷袭,一个个点兵遣将,连夜赶到京师,却不见一个敌兵身影,褒姒凭栏远眺,见城下人声嚷嚷,有如蚁群,你推我挤。众诸侯忙来忙去,并无一事,忍不住笑了出来。
  废太子宜臼逃回申国,申后的父亲在申国听到女儿被废后的消息,怕幽王加害,联合邻国犬延,率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到镐京,把京师围了个水泄不通。
  幽王吓得手足无措,士兵放烟鸣鼓,诸侯因上次受了戏弄,再也无人发兵,城破,幽王死,褒姒被擒,不甘受辱,对众士兵说:“我仇即报,虽死何惜!”后郁郁而死。
  飞氏感言:西周国势日衰主要是从周宣王末年开始,古代史家们慨叹大周兴亡,虽然罪魁祸首当然是这三个不长进的末代君王,却不把罪责加在他们的头上,抛出女人祸国之论。甚至让一个无父无母无亲的弱女子彻底担负了三代君王的罪责,抛出了“怀胎四十年”的惊天慌言,实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典范。


==============

[color=#FF0000][b]祸晋红颜──晋献公宠妃骊姬[/b][/color]

[color=#669900]历史人物[/color]
[attachment=11325932]
  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 晋献公有子三人,长曰申生,次曰重耳 ,次曰夷吾。献公听骊姬之谮,申生自杀,重耳奔翟国, 夷吾守屈城 。”
  生不详,死于前650年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晋献公姬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
  公元前663年(晋献公十五年),晋国打败骊戎,骊戎求和,以国君的两个女儿各亲,长女骊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奸狡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封少姬为次妃,骊姬还想进一步废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晋献公有个宠爱的戏子叫小施,和骊姬有私情,骊姬问小施说:“我要立奚齐为太子,就是担心申生、重耳、夷吾诸公子反对怎么办呢?”小施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了,这样就会轻慢国君的心;如此,则不难对付,”并建议先从太子申生下手,
  骊姬又买通晋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献公中计,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小施教骊姬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献公说:“哪会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骊姬知道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谋,有一天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鸩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诬重耳、夷吾也参加申生的阴谋,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骊姬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逼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另有“骊姬夜哭”的典故,指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一日骊姬劝晋献公召回太子。太子见过晋献公后去拜见骊姬。骊姬请太子吃饭,言谈甚欢。第二天,太子入宫谢恩,骊姬又请他吃饭。当晚骊姬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调戏他,还说了"我父亲现在已经老了"这样的话。又说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动物园交游,让献公在台上观察。
  第二天,骊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游。骊姬先在头发上涂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头发旁边。骊姬说:“太子您可不可以帮我赶走它们呢?”太子从她的身后用袖子赶走蜜蜂蝴蝶。晋献公看见了,以为调戏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气,马上就想把太子给杀了。骊姬跪下来恳求说:“我叫太子回来,他却被杀,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宫里的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机废掉他。
  到最后,申生身被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

====================

[color=#FF0000][b]刚毅多谋心狠手辣──西汉高祖后吕雉[/b][/color]

吕稚——最狠毒的女人
[url]http://www.paipai.fm/r5884862_u9741308/[/url]
史上最惨烈的妻妾争锋:吕后残忍除戚懿
[url]http://www.paipai.fm/r5884689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金屋藏娇──西汉武帝后陈阿娇[/b][/color]

[color=#669900]【家世渊源】[/color]
  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中国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缘上也是武帝的嫡亲姑表姐。陈氏小名阿娇,世人多喜称之为‘陈阿娇’。
  陈氏是西汉帝室贵胄:汉文帝是她外公,汉孝文皇后窦氏是她外婆,汉景帝是她舅舅,汉武帝是她表弟兼丈夫。
  陈阿娇的父亲是世袭堂邑侯陈午,乃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color=#669900]【人物生平】[/color]
   [color=#FF0000]金屋藏娇[/color]
[attachment=11325933]
  景帝的薄皇后无出。由于没有嫡子,景帝最初遵照‘立长’的传统立自己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汉朝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 。不料遭刘荣生母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
  是时,胶东王刘彻的生母王娡只是景帝后宫里一个地位普通的‘美人’。然而王美人聪敏世故,一发现有机可乘立刻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谋夺太子之位。
  孝武皇后——陈阿娇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此典故载于 汉·班固《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长公主刘嫖见阿娇和刘彻年纪相当,从小相处和睦、感情融洽,就同意给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亲上加亲订立婚约。两人成年后更是举行大婚,结发成夫妻[color=#FF0000][b]。‘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是一个男子对自己的 原配正妻 许下的结发誓言和婚姻承诺。[/b][/color]  ‘金屋藏娇’婚约是当时汉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女儿的定婚,刘嫖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朝廷局势为之大变。经长公主一番经营,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贬栗姬入冷宫忧死。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
  这里要指出:中国的继承传统一直是‘立嫡立长’。就是说:正妻有儿子的,立正妻的儿子;正妻没有儿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儿子中立最年长的那个。刘彻是嫔妃生的十皇子,既不是‘嫡’、又不是‘长’;他是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才得以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
  汉景帝去世后,刘彻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陈氏为皇后。
  初期,刘彻在政见上与祖母窦太皇太后发生分歧,建元新政更是触犯了当权派的既得利益,引起强烈反弹。有赖于皇后陈阿娇作为唯一的外孙女极受窦太皇太后宠爱,加上陈家以及长公主的全力支持,汉武帝有惊无险保住了帝位。此时,‘金屋藏娇’就象当年人们希望的那样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羡慕不已的婚姻传奇——年轻的皇帝夫妻琴瑟和谐、患难与共

[color=#669900]【恩情中道绝】[/color]

  [attachment=11325934]  
  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亲政,终于得以大权独揽。可叹的是:‘苦尽’后未有‘甘来’,能‘同患难’的夫妻却不能‘共富贵’。
  陈皇后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兼岁月流逝,却无生育;武帝喜新厌旧,爱弛。
  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女奴卫子夫最先为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时,汉宫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汉武帝命酷吏张汤查案。
  巫蛊,‘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具体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是源于远古的信仰民俗,用以加害仇敌。当时人认为:让巫师、祭司等人把桐木偶人埋于地下,再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就会灾难。由于古人迷信,对巫蛊的威力深信不疑。后代又有许许多多的冤屈后宫嫔妃以巫蛊罪名被杀害。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又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被怀疑者根本无法自辩,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元光五年,二十七岁的刘彻以‘巫蛊’罪名颁下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武帝把陈后幽禁于长门宫内;衣食用度上依旧是皇后级别待遇不变。
  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负。
  陈皇后数年后病逝,最后以翁主之礼与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即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天可怜见,陈阿娇最后是和真正疼爱自己的母亲、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屈辱地和其他嫔妃一起埋在‘妃园’。
  ‘金屋藏娇’的故事彻底落幕。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叹息,留给历史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悠远的回响。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诗句随着‘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至今,寄托后世无数俊杰对这位美丽高贵皇后的充分理解和无限同情。

[color=#669900]【巫蛊迷雾】[/color]

  
  陈皇后之失位,明面的罪名是‘巫蛊’。但陈后‘巫蛊’一说,后世多认为推敲起来破绽百出,总体上匪夷所思。
  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帝废后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在汉朝的整个政治架构中,外戚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戚中人,居内宫近宠之利,或辗转于朝堂,或周旋于军旅;集聚庞大的财富、人脉和权势。君主强势时,外戚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只要稍有不慎,外戚势力就会侵蚀皇权,成江山易主之险。
   仅西汉,初期就有诸吕乱政之祸,末期干脆直接覆灭在外戚王莽的手里。所以,任何一个头脑还算清楚的皇帝,都会对外戚有所防备。
  另,即使就个人而言,‘外戚’也始终是萦绕于刘彻心中无法消退的阴霾。
  只要仔细了解一下刘彻,就会发现这位皇帝终身都在和外戚势力做斡旋和缠斗。刘彻得帝位是因为外戚(姑母馆陶长公主和堂邑侯陈府),险失帝位也是因为外戚(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家);最终保住皇位还是因为外戚势力的手下留情。
  对于一个志向高远,心性激烈的年轻帝王来说,这样的经历绝对是刻骨铭心的耻辱。
  武帝一生,对外戚的利用和绞杀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制衡、打压、嫁祸、分化、剪除等等手段更是轮番使用,百无禁忌。
  执政前期,武帝雌伏于外戚权势(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氏集团);
  中 期,离间和对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后和舅舅田蚡,窦氏家族);
  后 期,打压、分化和平衡外戚军权(卫子夫卫青家族集团,霍去病集团,李夫人李广利家族);
  至 晚期,为了避免外戚母后对下一任皇帝的干扰,竟开‘立子杀母’之先例——直接冤杀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
  这个从后宫朝廷争斗中一路胜出的汉家帝王深刻了解外戚势力的难缠和厉害。所以,当刘彻掌握实权后,陈家的财势立刻从陈皇后的优点变成了她不可宽待的错误。
  为了皇权能独霸天下,为了避免陈家成为继窦家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的势力,汉武帝剥夺陈皇后的后位以打击陈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color=#669900]【相关文学作品】[/color]
  
[color=#FF99CC]千金买赋[/color]

  
  馆陶长公主在女儿失位后,为女儿花千金请司马相如 写《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长门赋》是西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汉武帝仅仅对《长门赋》表示了称赞
 
 [color=#6699CC]长门赋
   作者:司马相如[/color]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注:《长门赋序》云,“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color=#FF99CC]【译文】[/color]
  什么地方的美丽女子,玉步轻轻来临。芳魂飘散不再聚,憔悴独自一身。
  曾许我常来看望,却为新欢而忘故人。从此绝迹不再见,跟别的美女相爱相亲。
  我所做的是如何的愚蠢,只为了博取郎君的欢心。愿赐给我机会容我哭诉,愿郎君颁下回音。
  明知是虚言仍然愿意相信那是诚恳,期待着相会长门。
   每天都把床铺整理好,郎君却不肯幸临。走廊寂寞而冷静,风声凛凛而晨寒相侵。
  登上兰台遥望郎君啊,精神恍惚如梦如魂。
  浮云从四方涌至,长空骤变、天气骤阴。一连串沉重的雷声,像郎君的车群。
  风飒飒而起,吹动床帐帷巾。树林摇摇相接,传来芳香阵阵。
  孔雀纷纷来朝,猿猴长啸而哀吟。
  翡翠翅膀相连而降,凤凰由北,南飞入林。
  千万感伤不能平静,沉重积压在心。下兰台更茫然,深宫徘徊,直至黄昏。
  雄伟的宫殿像上苍的神工,高耸着与天堂为邻。
  依东厢倍加惆怅,伤心这繁华红尘。
  玉雕的门户和黄金装饰的宫殿,回声好像清脆钟响。木兰木雕刻的椽,文杏木装潢的梁。
  豪华的浮雕,密丛丛而堂皇。拱木华丽,参差不齐奋向上苍。
  模糊中生动的聚在一起,仿佛都在吐露芬芳。
  色彩缤纷耀眼欲炫,灿烂发出奇光。宝石刻就的砖瓦,柔润的像玳瑁背上的纹章。
  床上的帷幔常打开,玉带始终钩向两旁。
  深情的抚摸着玉柱,曲台紧傍着未央(曲台,台名 未央,未央宫)
  白鹤哀哀长鸣,孤单的困居在枯杨。
  又是绝望的长夜,千种忧伤都付与空堂。只有天上的明月照着我,清清的夜,紧逼洞房。
  抱瑶琴想弹出别的曲调,这哀思难遣地久天长。
  琴声转换曲调,从凄恻渐渐而飞扬。包含着爱与忠贞,意慷慨而高昂。
  宫女闻声垂泪,泣声织成一片凄凉。
  含悲痛而唏嘘,已起身却再彷徨。
  举衣袖遮住满脸的泪珠,万分懊悔昔日的张狂。
  没有面目再见人,颓然上床。
  香草做成的枕头,隐约又躺在郎君的身旁。
  蓦然惊醒一切虚幻,魂惶惶若所亡。
  鸡已啼而仍是午夜,挣扎起独对月光。
  看那星辰密密横亘穹苍,毕卯星已移在东方。
  庭院中月光如水,像深秋降下寒霜。
  夜深深如年,郁郁心怀,多少感伤。
  再不能入睡等待黎明,乍明复暗,是如此之长。
  唯有自悲感伤,年年岁岁,永不相忘。

[color=#669900]相关诗词[/color]

  
  [color=#FF99CC]「长门怨——李白」[/color]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color=#FF99CC]「妾薄命——李白」[/color] 
  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color=#FF99CC]「白头吟 ——李白」[/color] 
   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 岂惜黄金买词赋

  [color=#FF99CC]「拟恨赋 ——李白」[/color]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
  松楸骨寒,草宿坟毁。
  浮生可嗟,大运同此。
  于是仆本壮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而殁。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竞奔,提剑叱咤,
  指麾中原,哀驰渤解,西漂昆仓。
  断蛇奋怒,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升,登紫坛而雄顾。
  一朝长辞,天下缟素。
  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
  盖世心微。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呜何归?
  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
  远仇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而死。
  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锦衣。
  春草罢绿,秋萤乱飞。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
  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心死旧楚,魂飞长楸。
  听江枫之袅袅,闻岭狖之啾啾。永埋骨于渌水,怨怀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动天。
  执爱子以长别,叹黄犬之无缘。
  或有从军永决,去国长违,天涯迁客,海外思归。
  此人忽见愁云蔽日,目断心飞,莫不攒眉痛骨,血沾衣。
  若乃错绣毂,填金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
  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已矣哉!
  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
  玉颜减兮蝼蚁取,碧台空兮歌舞稀。
  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而同归。

  [color=#FF99CC]「阿娇怨 ——刘禹锡」[/color]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color=#FF99CC]「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color]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color=#FF99CC]「长门怨——陆游[/color]」
  寒风号有声 寒日惨无晖
  空房不敢恨 但怀岁暮悲
  今年选后宫 连娟千蛾眉
  早知获谴速 悔不承恩迟
  声当彻九天 泪当达九泉
  死犹复见思 生当长弃捐
 
 [color=#FF99CC]「摸鱼儿——辛弃疾」[/color]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鉴赏: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color=#FF99CC]「上阳宫辞——吴融 」[/color]
  苑路青青半是苔,
  翠华西去未知回。
  景阳春漏无人报,
  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
  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
  不惜千金奉酒杯。
 
 [color=#FF99CC]「长门怨——崔道融 」[/color]
  长门花泣一枝春,
  争奈君恩别处新。
  错把黄金买词赋,
  相如自是薄情人。

  [color=#FF99CC]「长门怨——张祜」[/color]
  日映宫墙柳色寒,
  笙歌遥指碧云端。
  珠铅滴尽无心语,
  强把花枝冷笑看。

  [color=#FF99CC] 【长门怨(其一)----刘皂】[/color]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color=#FF99CC]【春怨 --刘方平】[/color]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color=#FF99CC]【贺新郎 --【宋】 蒋捷】[/color]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赏析: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婉约风格的作品。在“梦冷黄金屋”起笔,以幽独伤情作结。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志节。词中借梦抒怀,使境界迷离。以美人为灵魂化身,写故国之思。词人曲笔道出心中郁积很久的块垒,虽用词较为清丽婉约,但表情却仍显酣畅淋漓

  [color=#FF99CC]{海棠-----【唐】何希尧 ] [/color]  
    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color=#FF99CC][长门怨----【宋】岳珂][/color] 
   惊风不成雨,行云去无踪。
  妾生三十年,著藉长门宫。
  宫车辘辘春雷晓,明星初荧绿云扰。
  增成丙舍争迎銮,似有长门闭花鸟。
  黄门开玉匙,画史图蛾眉。
  金铺振琼钥,玉秀生铜池。
  朝阳才回金屋在,转盼不堪人事改。
  入宫已作郑袖啼,出塞那知延寿卖。
  花残鸟语频,长门春复春。
  花鸟易惊老,况复门内人。
  东风动地夜来恶,万翠千红绕帘幙。
  当熊自有匪石心,肯肩班姬秋扉薄。
  长门勿轻怨,视此箧中扇。
  白华兮绿衣,知古兮有之

 [color=#FF99CC] [孝武陈皇后 ---【宋】徐钧 ][/color]
  阿娇宠极爱还衰,何用黄金买赋为。
  覆水欲收宁复复,此情惟有谪仙知。

  [color=#FF99CC]〖相和歌辞·怨歌行--虞世南〗[/color]
  紫殿秋风冷,雕甍白日沉。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谁言掩歌扇,翻作白头吟。

  [color=#FF99CC][相和歌辞·宫怨----柯崇][/color]
  尘满金炉不炷香,黄昏独自立重廊。笙歌何处承恩宠,一一随风入上阳。长门槐柳半萧疏,玉辇沉思恨有馀。红泪旋销倾国态,黄金谁为达相如。
 
  [color=#FF99CC][《一斛珠》---梅妃][/color]
  柳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color=#FF99CC][蝴蝶儿----张泌][/color]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燕脂,惹教双翅垂。

 [color=#FF99CC] [浣沙溪(黄钟)---周邦彦][/color]
  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沈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color=#FF99CC] [长门怨-----唐.李绅][/color]
宫殿沈沈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color=#FF99CC]【长门怨】 =>梁·柳恽 [/color]
  壶夜愔愔,应门重且深。秋风动桂树,流月摇轻阴。
  绮檐清露溽,网户思虫吟。叹息下兰合,含愁奏雅琴。
  何由鸣晓佩,复得抱宵衾。无复金屋念,岂照长门心。

  [color=#FF99CC]长门怨
  费昶 [/color]
  向夕千愁起,自悔何嗟及。愁思且归床,罗襦方掩泣。
  绛树摇风软,黄鸟弄声急。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
[color=#FF99CC]
  长门怨
  唐·徐贤妃[/color]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方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color=#FF99CC]长门怨
  沈佺期 [/color]
  月皎风冷冷,长门次掖庭。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清露凝珠缀,流尘下翠屏。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color=#FF99CC]长门怨
  吴少微 [/color]
  月出映曾城,孤圆上太清。君王春爱歇,枕席凉风生。
  怨咽不能寝,踟蹰步前楹。空阶白露色,百草寒虫鸣。
  念昔金房里,犹嫌玉座轻。如何娇所误,长夜泣恩情

  [color=#FF99CC]长门怨
  裴交泰 [/color]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

  [color=#FF99CC]长门怨
  袁晖 [/color]
  早知君爱歇,本自无萦妒。谁使恩情深,今来反相误。
  愁眠罗帐晓,泣坐金闺暮。独有梦中魂,犹言意如故。

  [color=#FF99CC]长门怨
  李华 [/color]  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
  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日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

  [color=#FF99CC]长门怨
  岑参 [/color]
  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
  绿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羞被桃花笑,看春独不言。

  [color=#FF99CC]长门怨
  齐澣 [/color]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color=#FF99CC]长门怨
  刘长卿 [/color]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color=#FF99CC]长门怨
  卢纶 [/color]
  空宫古廊殿,寒月落斜晖。卧听未央曲,满箱歌舞衣。

  [color=#FF99CC]长门怨
  僧皎然[/color]
  春风日日闭长门,摇荡春心自梦魂。若遣花开只笑妾,不如桃李正无言

  [color=#FF99CC]长门怨
  戴叔伦[/color]
  自忆专房宠,曾居第一流。移恩向何处,暂妒不容收。
  夜久丝管绝,月明宫殿秋。空将旧时意,长望凤凰楼。

[color=#669900]【万艳同哭】[/color]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比较而言,武帝对原配陈皇后还是手下留情、非常优容的;除剥夺皇后名分外,但“长门宫”如同宫廷监狱一样,陈皇后最后还是一样郁郁病死于长门宫,至死没再见刘彻一面,花重金求司马相如一首《长门赋》也没得到刘彻的回心转意,可见皇后在刘彻心中没有地位
  赵婕妤:作为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别号钩弋夫人)是被汉武帝蓄意杀害的,只因为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开中国政治传统中‘立子杀母’的先河。
  [color=#FF0000]卫子夫:所有武帝的女人中,遭遇最悲惨的一个。[/color]
  [color=#6699CC]卫子夫其人很值得玩味,在她身上至少有两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color][color=#FF99CC]第一个‘第一’:卫子夫是中国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后,一个出身‘贱民’的‘父不详’私生女。[/color]‘贱民’是帝制时代里社会最底层,中国习惯法和后世明文法里都有‘良贱不通婚’的规定。不过刘彻在这方面肆无忌惮,其嫔妃中甚至有娼妓。
  中国皇后不要求出身高贵,但至少得是家世清白的自由民:刘彻祖母窦皇后就是个家徒四壁的‘良家子’。中国皇后也不要求初婚,但必须合法合理;比如汉武帝的曾祖母薄太后是寡妇改嫁,母亲王皇后则是离婚再嫁。卫子夫则大不同,她非但出身‘贱民’而其家庭荒淫肮脏。其生母卫媪风骚无耻,和很多男人淫乱生三男三女;除卫青外其他子女之父竟然一律不知;可见其淫贱。更甚者‘私通好淫’似为卫家家风,甥去病亦私生子,还好尚知生父是谁。
  卫女以女奴贱民之身进位为汉武帝的侍妾,又从小妾爬上了皇后之位,窜起之快简直就是奇迹,为后世无数野心勃勃姬妾的夺嫡树立了一个榜样,不亏是‘未央宫神话’。可惜,未央宫‘神话’破灭起来比‘金屋藏娇童话’更彻底更酷烈。卫子夫是活着的时候被武帝下诏废黜皇后的,然后畏罪上吊,死后尸骨无存。她死前眼睁睁看自己所有的子女、孙辈和近亲一家家地灭在自己夫君手上而无能为力;其心中的绝望和痛苦可以想见。卫女共生三女一子,子女及亲属结局概况如下:
  长女当利公主:丈夫曹襄早逝。被武帝迫嫁神棍栾大,后栾大被武帝烧死。当利公主独子曹宗,于“巫蛊之祸”中遇害。
  次女阳石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三女诸邑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独子刘据: 谥号‘戾’。刘据怕受巫蛊案牵连失去储位,伙同卫子夫策划发动兵变以谋夺皇位。这对母子勾结外族,凭借皇后和太子卫队在中国首都与政府军展开五日血战——长安城血流成河,士民死伤数万。据兵败后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自缢,全家包括二子和诸孙(除婴儿期的刘病已漏网)都被武帝处死。
  卫青家族: 灭族。
  公孙家族: 灭族。公孙贺娶卫子夫之长姊君孺为妻,是卫青好友。公孙敖,卫青好友,坐妻为巫蛊,腰斩。
  陈氏家族: 灭族。这个陈家是陈平的曾孙陈掌的家族,陈掌娶卫子夫之二姊君少儿(霍去病生母)为妻。
  [color=#FF99CC]第二个‘第一’则是‘卫子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策划和实施军事叛乱的皇后’。[/color]作为妻子,她谋害丈夫;作为皇后,她反叛皇帝、颠覆国家。在这点上,即使是后世中国唯一女帝武则天也只能自叹不如:武则天好歹也是等到皇帝丈夫李治病故后才开始篡位行动的;并且只是宫廷和平政变,没有伤害到平民大众。
  卫子夫成也‘巫蛊’败也‘巫蛊’,可谓现世报应。征和二年的‘巫蛊’案牵连众多,卫子夫担心儿子失去储君之位,就乘汉武帝不在长安之机和太子刘据策划发动兵变夺位。这场叛逆虽然最后被平定,但其性质和后果都极其严重:
  卫子夫母子为扩充兵源,赦免放出监狱囚徒,更开武库发兵器武装这些罪犯。这造成长安治安迅即崩溃,引起大骚乱;
  尤其可恨的是,刘据母子还吃里爬外勾结外族,行汉奸之实——竟欲利用‘长水’‘宣曲’胡族骑兵入长安参战。太子系军队与丞相刘屈髦带领的政府军在京城长安血战的五日,长安民众不明所以、无所适从,可怜在两军夹缝里躲无可躲,数万长安士民罹难——只为了她母子两人能长保富贵,无数中国平民家庭家破人亡,横尸街头。
  卫子夫的幸运在于曾孙(刘据之孙)刘病已漏网没被杀。汉昭帝早逝且无嗣,此曾孙乘虚而入成了汉宣帝。汉宣帝为证明自己作为叛逆之后却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利用皇帝实权给曾祖母洗脱罪名、粉饰贴金,追谥她为‘思皇后’并建空墓。如无宣帝,绝无史书卫女所谓‘贤’名。勾结外族谋反的事实罪名俱在,数万长安民众冤魂在天,‘贤’在哪里?
  汉武帝后宫中其他生有孩子的嫔妃:凡是给刘彻生过孩子的后宫女人,都被汉武帝‘遣死’——在宫中处决。
  其中,最无辜最可怜的是那些生女孩的嫔妃:公主没有皇位继承权,可即使这样公主的生母也不免横死,实在冤枉。
  如此决绝惨烈,透露出武帝对外戚势力根深蒂固的防范意识。为幼帝不受钳制,别说‘亲生母亲’就是‘可能的养母’也不留,所有外戚隐患都铲除干净!

===================

[color=#FF0000][b]南阳第一美人──东汉光武帝后阴丽华[/b][/color]

阴丽华
[url]http://www.paipai.fm/r5885155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黑丑矮肥悍淫妒──西晋惠帝后贾南风[/b][/color]

贾南风灭司马玮独揽大权&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之争&皇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之争
[url]http://www.paipai.fm/r5884558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再嫁展欢颜──西晋惠帝后羊氏[/b][/color]

[color=#FF6600]羊献容[/color]

[color=#669900]【简介】[/color]
[attachment=11325935]
  羊献容:〈晋书〉载:晋惠帝皇后,泰山南城人。祖瑾,父玄之,立为皇后。八王之乱中几经废立。怀帝即位,尊后为惠帝皇后,居弘训宫。洛阳败,没于刘曜。曜僭位,立为皇后。曜甚爱宠之,生曜二子而死,伪谥献文皇后。
  羊献容(?—322年),晋朝时泰山南城人,祖父羊瑾,尚书右仆射。父羊玄之,尚书郎,献容成为皇后以后,拜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封为兴晋侯。外祖父孙旂,兖州刺史,疑平南将军、假节。所以她说自己“生于高门”。她不但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

[color=#669900]【五废六立经过】[/color]
  [1] 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十一月,羊献容被立为皇后。
  永兴元年(304年)二月,成都王颖废羊皇后为庶人。
  同年七月,左卫将军陈眕等复后位。
  同年八月,河间王颙大将张方又废后。
  永兴二年(305年)四月,洛阳“留台”荀藩、刘暾等复后位。
  同年同月,张方又废后。
  同年十一月,立节将军周权诈被檄,自称平西将军,复后位。
  同年同月,洛阳令何乔攻杀周权,又废后。
  光熙元年(306年)六月,东海王越迎惠帝返洛阳,复后位。
  晋怀帝元嘉六年(311年)六月,刘曜、王弥攻破洛阳,掳怀帝及惠羊皇后北去,羊献容沦为囚虏。
  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十月,刘曜称帝于长安,国号赵,立羊献容为皇后。

[color=#669900]【为何被废而又立】[/color]
  羊献容被立为皇后,是赵王司马伦扩张自己势力的结果。这时“八王之乱”已到了第三个回合,被贾后南风用来诛杀了杨氏集团的楚王玮,已被贾后所杀。赵王伦、梁王肜又杀了贾后,皇后的位置出缺。赵王伦趁机安插自己人占据这个位置。羊献容的舅父孙弼及堂舅孙髦、孙辅、孙琰四人都投靠赵王伦,与赵王伦的头号亲信孙秀合了族。在赵王伦、孙秀掌权得志之时,这弟兄四个转眼间都平步青云。借这种政治派系发展势力之机,羊献容被安排当了皇后。尽管她本人身不由己也无所作为,她确实是赵王伦的工具。成都王颖和河间王颙是联合讨伐篡了皇位的司马伦的,司马伦、孙秀失败被杀,羊献容被废也就理所当然。
  然而羊献容此后的四起三落似乎又有不同的处理标准。并不管她是否孙秀党羽,而是把她的废立当作显示权威的一种标志。例如陈眕复立献容,决不意味着给司马伦、孙秀平反,也不是对献容加以甄别,而是认为皇后的废立乃朝廷大事,你司马颖有什么资格废皇后?陈眕要讨伐司马颖,就宣布司马颖的举措全是非法的,因此他恢复了献容的后位。司隶校尉刘暾等洛阳“留台”的负责人再立羊献容,也是这种性质。张方两次废皇后,争的也是这一点:我河间王颙决定了的事情,你们有什么资格改变?仍照我的决定执行!
  立节将军周权之复立皇后,则是捞取政治资本的性质,企图以此显示自己的合法性。何乔再废后,则是宣布周权非法。到东海王越复后位,更是大捞政治资本,因为他打出的幌子是迎天子还都。使天子与皇后皆正其位,是他的“不世之功”,藉以掩盖他自己篡权的本心。
  由此可见,羊献容这个女子是无辜的,可怜的。她成了手中有军队的野心家们任意利用的一块招牌,或挂或摔,只不过被他们用来显示威权而已。
  起初,贾皇后被废死,孙秀决定给晋惠帝立一位新皇后。羊献容的外祖父孙旗是孙秀同族,他的儿子也多与孙秀结交,于是在永康元年(300年)立羊献容为皇后。但是将要入宫之际,却曾发生过衣服著火的不祥之兆。
  八王之乱中,羊献容这个皇后被5废6立。废立成都王司马颖想讨伐长沙王司马乂,便以讨伐皇后之父羊玄之当名义。司马乂战败,司马颖便上奏废羊皇后为庶人,将她关在金墉城。后来陈眕等人讨伐司马颖,恢复羊皇后的地位。等张方进入洛阳,又废羊皇后,后来张方逼惠帝到长安留台,恢复羊皇后地位。一代国母,就这样的被几个武夫说立就立,说废就废,甚至一个小小的洛阳县令,也都能够废掉她。永兴初年,张方再次废后。河间王司马颙拟了一份诏书,表示皇后多次为奸人所立,派尚书田淑到留台赐死羊皇后。诏书不断送来,司隶校尉刘暾与尚书仆射荀藩、河南尹周馥急忙上书表示羊皇后无辜,不该被杀。此举使司马颙相当愤怒,派陈颜与吕朗去逮捕刘暾。刘暾逃到青州,羊皇后才免于一死。惠帝回到洛阳以后,重新迎立羊皇后。之后洛阳令何乔又废羊皇后,等到张方前来洛阳时,恢复后位。
  惠帝过世,羊皇后担心如果由皇太弟司马炽继位,他们的关系为叔嫂,自己就不能称为皇太后,便催前太子清河王司马覃入宫,想立他为皇帝,但是没有成功。晋怀帝即位后,称羊氏为惠皇后,居于弘训宫。311年,刘曜攻入洛阳,得到羊皇后,对她相当宠爱,也立她为皇后。刘曜问她:“我比起那司马家的小子如何?”羊氏回答:“这怎么能相提并论?陛下您是开国圣主,他则是个亡国暗主,他连自己跟一妻一儿三个人都不能保护了,贵为帝王却让妻儿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当时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里还想得到会有今天?臣妾出身高门世家,总觉得世间男子都一个模样;但自从侍奉您以来,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于是刘曜更爱她了。
  她不但相当受宠,平日也参与朝政,与刘曜之间生有刘熙、刘袭、刘阐三子。死后葬于显平陵,谥号献文皇后。
  羊献容命途之大起大落,起落无常,真正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这在中国封建史是个典型。

-----------------------------------------

发现一个很bh的皇后,额,两朝皇后哦~羊献容
[url]http://www.paipai.fm/r5890014_u9741308/[/url]

[color=#FF99CC]这个贴说详细看百度,所以我把百度搬过来了- -[/color]

========================

[color=#FF0000][b]步步金莲花──南齐废帝宠妃潘贵妃[/b][/color]

大美女潘玉奴(图)以及三寸金莲的由来
[url]http://www.paipai.fm/r5887907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玉树流光胭脂井──南陈后主宠妃张丽华[/b][/color]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张丽华“玉树后庭花”
[url]http://www.paipai.fm/r5884811_u9741308/[/url]

南朝陈后主妃---张丽华
[url]http://www.paipai.fm/r5884801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驭夫圣手──隋文帝后独孤伽罗[/b][/color]

独孤皇后
[url]http://www.paipai.fm/r5885154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雀屏选夫嫁皇帝──唐高祖后窦氏[/b][/color]

  唐高祖窦皇后(约569年—约613年),谥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
  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她对舅舅北周武帝与皇后突厥公主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这时窦氏可能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
  隋文帝受北周禅,窦氏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窦毅与襄阳长公主忙掩其口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窦毅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最终[color=#669900]「雀屏中选」[/color]的东床快婿也非寻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都是她的亲生子女。
  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岁。唐朝建立后,窦氏追封为皇后;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时,上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color=#669900]雀屏中选[/color]

[color=#FF99CC]下面也相当于上面的翻译[/color]

唐高祖(李渊)皇后窦氏,是京兆始平人,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出生之时,满头青发垂过颈项。3岁时,头发已经长得与身体一样长短了。周武帝特别喜爱、重视她,把她养于宫中。当时,周武帝娶突厥女为皇后,不甚恩宠。窦氏尚年幼,悄悄对周武帝说:“如今,国家四边疆界并不安定,突厥族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抑制自己的感情,好生抚慰皇后,以天下苍生为念。只要得到突厥的援助,江南、关东一带就不足为虑了。”周武帝对她的建议颇以为是,毫无保留地采纳了。窦氏的父亲窦毅听到这个消息,对妻子长公主说:“这个女儿的才貌如此出众不凡,千万不要随便许配给人。应当给她找一个贤德的丈夫。”于是,在门前屏风上画两只孔雀,有公子前来求婚,就发给每人两支箭,规定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许婚。前后有数十人都没能射中。唐高祖(李渊)当时还是个小伙子,也赶来求婚,比别人来的晚。他发出两支箭,各射中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很高兴,将女儿许配给他。

=======================

[color=#FF0000][b]牝鸡司晨覆宗室──唐中宗后韦氏[/b][/color]

[color=#669900]【唐中宗韦皇后】[/color]
  唐中宗皇后韦氏(?-710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李显之妻,生懿德太子李重润、永泰公主李仙蕙、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和安乐公主李裹儿。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景龙四年(710年)中宗暴卒,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称韦庶人。
[attachment=11325936]
[color=#669900]〖相关史料〗[/color]
  《新唐书 列传第一 后妃上》
  中宗庶人韦氏,京兆万年人。祖弘表(韦弘表),贞观中曹王府典军。
  帝在东宫,后被选为妃。嗣圣初,立为皇后。俄与帝处房陵,每使至,帝辄恐,欲自杀。后止曰:“祸福何常,早晚等死耳,无遽!”及帝复即位,后居中宫。
  是时,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与政事,方敬晖等将尽诛诸武,武三思惧,乃因昭容入请,得幸于后,卒谋晖等诛之。初,帝幽废,与后约:“一朝见天日,不相制。”至是与三思升御床博戏,帝从旁典筹,不为忤。三思讽群臣上后号为顺天皇后。乃亲谒宗庙,赠父玄贞上洛郡王。左拾遗贾虚已建言:“非李氏王者,盟书共弃之。今复国未几,遽私后家,且先朝祸鉴未远,甚可惧也。如今皇后固辞,使天下知后宫谦让,不亦善乎?”不听。神龙三年,节愍太子举兵败。宗楚客率群臣请加号“翊圣”,诏可。禁中谬传有五色云起后衣笥,帝图以示诸朝,因大赦天下,赐百官母、妻封号。太史迦叶志忠表上《桑条歌》十二篇,言后当受命,曰:“昔高祖时,天下歌《桃李》;太宗时,歌《秦王破阵》;高宗歌《堂堂》;天后世,歌《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后今受命,歌《桑条韦》,盖后妃之德专蚕桑,共宗庙事也。”乃赐志忠第一区,彩七百段。太常少卿郑愔因之被乐府。楚客又讽补阙赵延禧离释《桑条》为九十八代,帝大喜,擢延禧谏议大夫。
  于是昭容以武氏事动后。即表增出母服;民以二十三为丁,限五十九免;五品而上母、妻不繇夫、子封者,丧得用鼓吹。数改制度,阴储人望。稍宠树亲属,封拜之。昭容与母及尚宫贺娄等多受金钱。封巫赵陇西夫人,出入禁中,势与上官埒。繇是墨敕斜封出矣。三年,帝亲郊,引后亚献。明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服过市,彷徉观览,纵宫女出游,皆淫奔不还。国子祭酒叶静能善禁架,常侍马秦客高医,光禄少卿杨均善烹调,绵引入后廷。均、秦客蒸于后,尝丧免,不历旬辄起。
  帝遇弑,议者裯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大惧,引所亲议计,乃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辅政,留守东都,诏将军赵承福、薛简以兵五百卫谯王重福(李重福),与兄温定策,立温王重茂(李重茂)为皇太子,列府兵五万分二营屯京师,然后发丧。太子即位,是为殇帝。皇太后临朝,温总内外兵,检护宫省。族弟濯(韦濯)、播(韦播),宗子捷(韦捷)、璿(韦璿),璿甥高崇及武延秀,分领左右屯营、羽林、飞骑、万骑。京师大恐,传言且革命。播、璿入军中,鞭督万骑欲立威,士怨不为用。俄而临淄王引兵夜披玄武门入羽林,杀璿、播、崇于寝,斧关叩太极殿,后遁入飞骑营,为乱兵所杀。斩延秀、安乐公主。分捕诸韦、诸武与其支党,悉诛之,枭后及安乐首东市。翌日,追贬为庶人,葬以一品礼。
  《新唐书 列传第六》
  中宗四子:韦庶人生重润,后宫生重福、重俊、殇帝。
  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李重照),避武后讳改焉......
  《新唐书 列传第八》
  定安公主,始封新宁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濯即韦皇后从祖弟,以卫尉少卿诛,更嫁太府卿崔铣。主薨,王同皎子请与父合葬,给事中夏侯銛曰:“主义绝王庙,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将拒诸泉。”铣或诉于帝,乃止。銛坐是贬泸州都督。
  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造第东都,使杨务廉营总......

[color=#FF99CC]还想详细了解可以看paipai的这个贴:[/color]
殊途同归——唐中宗李显皇后韦庶人与昭容上官婉儿
[url]http://www.paipai.fm/r5885324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梅花冷艳落唐宫──唐玄宗宠妃江采苹[/b][/color]

『历代系列美女』之江采萍-『完整』
[url]http://www.paipai.fm/r5885275_u9741308/[/url]
清雅如梅的江采苹
[url]http://www.paipai.fm/r5884999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扬州姐妹花──南唐后主妻大小周后[/b][/color]

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小周后的历史
[url]http://www.paipai.fm/r5888853_u9741308/[/url]

===========================

[color=#FF0000][b]蜀宫艳后──后蜀后主妻花蕊夫人[/b][/color]

前蜀亡后,后唐庄宗以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蜀后,庄宗被杀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就僭称帝号,但不数月而死,孟昶继位。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昶日日饮宴,渐觉烦腻,花蕊夫人用红姜煮白羊头,石头镇压,以酒淹之,切如纸薄,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

  孟昶最怕热,在摩河池上,建水晶宫殿,用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殿内罗帐锦被,奢华无比。

  就在二人醉生梦死之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并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率军六万向蜀地进攻,十四万守成都的蜀兵一溃千里,孟昶自缚出城请降。山花烂漫的春天,孟昶与花蕊夫人被迫离开他们醉生梦死的蜀地乐园,前往汴梁。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艳绝尘寰,为睹芳容,他赏赐了孟昶及其家人,并在他们来宫中谢恩之时见到了花蕊夫人。七天以后,孟昶暴死,许多人认为是被赵匡胤毒杀。孟昶之母本来就为儿子的请降而觉羞愧,也绝食而死。太祖把花蕊夫人留在宫中侍宴,要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这词离开蜀国,途经葭萌关时写在驿站墙壁上的,当年在成都宫内,蜀主孟昶亲谱‘万里朝天曲’,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妇人戴高冠,皆呼为‘朝天’却是降宋的应验。太祖又命她作诗一首,花蕊夫人念道: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宋太祖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国之思,更加倾慕她,携花蕊夫人同入寝宫,不久封为贵妃。

  但花蕊夫人并没有忘记与孟昶的夫妻之情,经常偷偷的朝拜他的画像。有一次被宋太祖看见,问她画像上是谁,她只好说是俗传的送子张仙。打这以后,宫中各妃嫔也都供起了张仙像。

  花蕊夫人后来因政治纷争而触怒了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在一次打猎中被赵光义一箭射死。


=========================

[color=#FF0000][b]灰姑娘传奇──北宋真宗后刘氏[/b][/color]
[attachment=11325937]
献明肃皇后,名[color=#FF0000]刘娥[/color](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取名刘娥。然而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因刘通无子,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
  不知是否庞家穷困,还是刘通生前未敛财产,刘娥虽然身为刺史千金,读书识字,却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据宋史上说,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但是赵恒与刘娥同为968年出生,于十七岁才被封为韩王,端拱元年(988)才被封为襄王,时年已二十。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不过关于这段故事,也有说法是刘家家道中落,刘娥举目无亲,好心人龚美收留她,让她一起跟着去开封,两人对外称是表兄妹,其实不是夫妻。反正究竟是不是只有宋真宗知道了。)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
  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儿子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的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娥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佑夭折了,年仅九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佑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薨,享年三十一岁,谥号为庄穆皇后(后改章穆皇后)。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娥为后,但是刘娥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然而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二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会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虽然是刘娥的儿子,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杨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刘娥小十六岁,与刘娥情同姐妹。真宗爱的既是刘娥,对杨氏也有好感,因此刘娥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一份。时刘娥四十多岁,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岁的杨氏充沸,便让杨氏代行哺育之职。
  然而,刘娥并未杀害真正的生母李氏,而封李氏为崇阳县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
  刘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刘娥都不得不“固辞”。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晋封刘娥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虽然刘娥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首。刘娥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个中孰是孰非,后人只知表面,总之后来寇准落败,贬为相州知州(后为道州司马),丁谓也因为后来欺刘娥孤儿寡母想独揽大权而获罪。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群臣不安起来,刘娥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娥是女子无见识,刘娥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刘娥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而仁宗生母李氏,刘娥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然而李氏薄命,封妃当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岁。起初,刘娥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然而听了宰相吕夷简的劝说,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伤感,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惊,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叹道:“人言岂可尽信。”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九月,仁宗下诏,刘娥和李妃同时迁葬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娥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野史
  从明朝流传下来“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说宋真宗的德妃刘娥和宸妃李氏同时有孕,李宸妃先产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勾结李宸妃身边内官,把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皇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将刘德妃生下的皇子立为储君,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
  另一种说法则是刘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于是刘德妃把李宸妃的儿子据为己有,宣称是自己的儿子,真宗照样立她为后。
  两种说法的结局都是:刘娥逼李宸妃自尽,却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间,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使李妃与儿子相认。刘娥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老包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

[color=#FF0000][b]将门虎女──北宋仁宗后曹氏[/b][/color]

[color=#FF0000]慈聖光獻皇后[/color](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趙禎第二任皇后,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北宋名將曹彬為她的祖父,性慈儉,重稼穡。

慶曆八年(1048年)正月,仁宗宿於曹皇后宮中,至半夜,一陣雜亂的響聲將他們驚醒,仁宗欲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曹皇后勸說不可輕動,免遭毒手。曹皇后把內監宮人集中起來,分別把守宮門,並親手為每人剪下一綹頭髮。叛亂平亂之後,以發為記,論功行賞取水防火。殺退了叛逆者臨危不懼,應變有方,指揮若定,不愧為將門之后,仁宗大為佩服。

宋仁宗生三子,但都是很早就夭折。其後因急於生子,以致縱慾過度,身體虛弱。早些年,皇后將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接進宮中撫養,當時宗實四歲。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三十一歲的趙宗實立為皇太子,賜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駕崩,趙曙進宮即位,成為宋英宗,尊曹皇后為皇太后。英宗即位不久就生病,無法處理朝政。皇太后於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待英宗病情好轉後,曹太后即撤簾歸政。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逝,神宗即位,尊曹太后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變法,革除許多弊政。但曹氏認為「祖宗法度不宜輕改」予以反對,但未被神宗採納。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以「烏台詩案」下獄,都是曹太后出面求情,蘇東坡才免於一死。

同年冬天,曹太后病逝,時年六十四歲,全諡慈聖光獻皇后,葬永昭陵。

=========================

[color=#FF0000][b]幽居冷宫因祸得福──北宋哲宗后孟氏[/b][/color]

孟氏宋哲宗赵煦的皇后孟氏,贤淑温婉。

    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

    哲宗专宠容貌俏丽的刘婕妤,刘婕妤恃宠成骄,经常冒犯皇后。

    皇后的福庆公主病重,孟皇后的姐姐懂医道,前来医治,便将道家符水拿来,替公主治病。皇后见了,立即禁止。一天,皇后主动把这事告诉了哲宗,哲宗也不介意,刘婕妤抓住这件事不放说孟皇后搞符咒厌魅。过了些天,刘婕妤又巧立名目和哲宗说:"皇后搬神弄鬼。"哲宗一听立派内侍押班梁从政等人审查。他们逮捕宦官、宫女三十余人,严刑拷打,而后又伪造供词,哲宗以皇后"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刘婕妤斗败了孟皇后,进升为贤妃。三年后,生了皇子,立为皇后。不久,皇子和哲宗先后死去。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迎回孟氏,尊为"元佑皇后"。向太后死后,刘皇后逼徽宗下诏废去孟后。公元1102年,孟皇后重回瑶华宫,瑶华宫失火,她移居延宁宫,延宁宫又毁于火,她只得住进弟弟孟忠厚家。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微、钦二帝和六宫有号位者尽被掳北上。孟皇后因住在民居,竟免于难。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高宗尊孟氏为“元佑太后”。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称"隆佑太后"。高宗不敢抗金,从南京逃到扬州,又逃到镇江,最后跑到临安(杭州)。

    公元1129年三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囗(fu敷)为帝,企图让孟太后听政,被孟太后拒绝。不久,韩世忠、张浚等平息兵变。

    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风疾。死于越州行宫,终年五十九岁。谥号“昭慈圣献皇太后”,葬于宋六陵。

=======================

[color=#FF0000][b]钦康之难浩劫余生──北宋徽宗后韦氏[/b][/color]
[attachment=11325938]
宋徽宗在位二十七年,是北宋政治最败坏的时期。正值此时,金人崛起,灭辽破宋,宋朝百姓固然生灵涂炭,宋朝的后妃,命运也极悲惨。
  1125年,金兵大举攻宋,宋徽宗匆忙传位给儿子钦宗。1126年末,金兵攻入开封,次年四月,徽钦二帝和皇室后妃及臣众十余万人被金兵押解北上。
  徽钦二帝被押到位于今黑龙江的极北苦寒之地五国城,徽宗死于1135年,钦宗死于1156年,那已是金主完颜亮在位时期了。
  北宋亡国,宋朝的后妃们遭到了非人的凌辱,宋徽宗的韦妃,也就是高宗赵构的生母,被俘时三十八岁,在金朝被金人凌辱十五年,绍兴和议后才被放回南宋,成为高宗的韦太后。她在金朝,还留下了两个宋高宗的有金人血缘的混血兄弟。 韦太后尽管受尽凌辱,总算还回到南方安度晚年,而且在南宋还颇有权势,其他的后妃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

[color=#FF0000][b]悍妒不贤偏福厚──南宋光宗后李凤娘[/b][/color]
[attachment=11325939]
宋高宗在位时,有一相士名皇甫坦,他治好了韦太后的眼疾,因而获得高宗信任。有一次,皇甫坦来到了庆远节度使李道家中,李道知道皇甫坦是个著名的相士,于是请皇甫坦为他的三名女儿相面。
  李道的长女与三女也没甚特别,可是当二女凤娘出来拜见时,皇甫坦却说此女面相当大贵,因而不敢受拜。说道这个李凤娘,她的名字也有一点来历呢!却说当年李道夫人产女前,军营前飞来了一群黑凤,徘徊不去。于是李道便为不久后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了。
  皇甫坦自从在李道家遇上凤娘后,便连夜赶回京师求见已为太上皇的高宗,说已为他找来了一名好孙媳,又提议以面相大贵的李凤娘为孝宗三子恭王赵惇之妃。高宗一直对皇甫坦深信不疑,便作主让恭王与凤娘成婚了。后来,太子病亡,太上皇高宗与嗣皇帝孝宗决定以排行第三的赵惇为太子,恭王妃李凤娘也随即成了太子妃。后来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以嫡妻李凤娘为皇后。
  不过,李凤娘天性悍妒,虽然已为六宫之首,又早于孝宗干道四年﹝公元一一六八年﹞诞下儿子赵扩,可是却仍未心满意足。有一次,光宗在宫中洗手,刚巧留意到捧着盆子侍候在侧的宫人一双白滑的手,便自然称赞了两句。可是,这小事却为李皇后得悉,结果,于同日下午,李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个食盒予光宗,光宗打开一看,赫然是当日那位宫人的一双手,光宗惊吓得不能言语,更因此而病了好几天。
  对光宗偶尔遇上的宫人也如此残酷,实在不难想象李凤娘会如何对待光宗的妃嫔了。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亦算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藉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谋杀了黄贵妃。那时光宗因天雨以致卧病在床,同时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因而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惨死的黄贵妃,她俩可算是幸福多了。
  当然,李凤娘的所作所为,已为太上皇的孝宗与太上皇后谢氏也早留意到了。谢氏为皇后时,对太上皇高宗和吴太后孝顺有礼,恭敬非常;可是如今李凤娘不仅对丈夫光宗无礼,更处处顶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在太上皇后好言相劝时,以一句「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名正言顺,又有何不可?」回应,暗讽太上皇后谢氏非孝宗嫡妻。孝宗与谢太后自是非常愤怒,打算废掉李凤娘,但由于太师史浩认为立后不久便废后实过于草率,坚决反对,致使废后一事不了了之。
  李凤娘不仅和太上皇关系弄得不大愉快,她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请示父亲孝宗再行册立。可是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几天后孝宗没能见着儿子,便把李凤娘召来,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藉词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习,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过早立太子的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
  过了一年多,光宗身体略微好转,重视上朝听政,文武百官乘机请求光宗朝见太上皇,光宗迫不得已去了一次,关系算是改善了。可是接连几次李皇后从中作梗,致使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后来,孝宗驾崩,百官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却一直拖延着不想去,结果由仍然在生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代行祭奠。后来大臣见光宗不理政事,请求光宗以嘉王为储君。但处处受掣肘的光宗连皇帝也不想当了,结果,心灰意冷的光宗让位予嘉王,退居太上皇。而李凤娘也因而成了太上皇后。
  庆元六年﹝公元一二零零年﹞,有算卦之人指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也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

[color=#FF0000][b]谦冲仁厚母仪天下──明太祖后马氏[/b][/color]
[attachment=11325940]
马皇后(1331-1382)安徽宿州人,汉族,“有智鉴,好书史”,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郭子兴作农民起义军元帅时,马氏嫁给了英勇善战的朱元璋。郭子兴性情暴躁,气度狭小,在别人挑拨下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不给饮食。马氏偷出刚出炉的热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以至烫伤了胸脯。在朱元璋领兵征战的年代,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一次,与朱元璋敌对的陈友谅大兵临城,不少官员百姓准备逃难。在人心慌乱的紧急时刻,马皇后镇定如常,“尽发宫中金帛犒士”,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皇后和他患难与共。因此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残忍,为了保住朱家子孙日后的统治地位,不断寻找借口屠戮功臣宿将。对此,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多少有所节制。马皇后一直保持过去的俭朴作风,平日穿洗过的旧衣服,破了也不忍丢弃。并教导妃嫔不忘蚕桑的艰难。遇到荒年灾月,她带领官人吃粗劣的菜饭,以此来体察民间疾苦。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二岁的马皇后病逝。临终嘱咐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
  朱元璋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她们的确可以先后媲美。清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图》中马皇后画像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亦对他有疑忌。诸将出征,掳获物都要贡奉郭子兴,元璋不猎取私财,无从进纳,更容易引起郭子兴的不快。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有一次,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不给饭吃,马氏心痛丈夫,把刚烙得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送去,等到事后才发现胸前的皮肤都烫焦了(《明史·高皇后传》),可见这对青年伉俪感情的深厚。平时马氏对元璋生活的关照之好自不必说了。当时因战乱缺乏食粮,马氏在家省吃俭用,把粮食和好的食品留给丈夫,以至有时自己饿肚子。这些事朱元璋铭感五内,当皇帝后还向大臣讲述,把它比作刘秀困在河北得到冯异豆粥麦饭的美事。据《明书》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垒时,曾被对方追击,马氏背着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放在怀中。后来朱标与乃父政见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不打儿子了(《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这个记载未必是真实的,不过马氏不像当时的其他妇女缠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是有可能的。马氏自奉节俭,衣服穿破了还要补了穿,听女史讲元世祖昭睿顺圣皇后用旧弓弦织成绸,做衣服穿,马后就命用旧料织治,做成盖被、巾褥,送给孤寡老人。
  马皇后对子女仁爱,勉励他们学习,要求他们生活简朴,有比穿衣、用物的,加以教诲,又把宫中利用旧料织成的被褥送给他们,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她对待养子如同亲生的,而且始终如一。
  和朱元璋血缘最近的亲戚是侄儿朱文正,文正在对陈友谅战争中立功,因叔父未及时赏赐而不满,元璋因此杀了文正身边的亲信,还要治他的罪。马后也把文正当儿子看,这时劝元璋:这孩子立了好多战功,守南昌尤其不易,况且只是性急要强,并不是反叛,不要追究了,元璋这才将文正免官了事。这一事例说明马后保护了亲属正当权益。
  马后对娘家人极为怀念,每当说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朱元璋也因关心她而及于外家,要为马后访察亲属,以便封赏。马后认为封外戚容易乱政,不是好事,不让访找。事实上马后是孤儿,娘家已没有人了。元璋只好追封马公为徐王,郑媪为王夫人,在宿州为他们设立祠祭署,以邻居王姓主持奉祀的事。
  马后与身边的妃子和宫人也是和睦相处,是比较慈惠的。妃嫔中有人生儿子,一定厚待他们母子。马后以皇后的身份,还要管丈夫的饮食,宫女认为她不必这样做,她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尽做妻子的责任,再一是怕皇帝饮食有不中意处,怪罪下来,宫人担当不起,她好承受着。她也设法保护宫女,有一次元璋盛怒要立即惩罚一个宫中下人,马后也假作发怒,命把那人捆绑起来,交给宫正司议罪。元璋不满地责问她:这是你皇后处理的事情,为什么要交给宫正司?马后回答:赏罚公平才可以服人,治理天下的君主,哪能亲自处理每一个人,有犯法的应当交给有关部门去办。元璋又问,那你为什么也发火?她回答说,当皇上愤怒时,我故意也发怒,把这事推出去,消释你的烦恼,也为有司能持平执法。这一事表明她对丈夫、宫女双方都是关怀的。
  清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图》中宋濂画像命妇入宫朝见,马后以家人礼来接待,给人以温暖,对朝臣的家庭也给以关心。有人告发和州知州郭景祥的儿子要杀乃父,朱元璋欲以不孝罪处郭子死刑,马后知道了,说这是传闻之词,不一定真实,何况郭景祥就这么一个儿子,处决了他就绝后了。朱元璋一调查,果然是传闻不实,不是马后的劝说,郭家就家破人亡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知制诰宋濂因长孙宋慎陷入胡惟庸党而获罪,元璋要处他极刑。宋濂是明朝开国“文学之首臣”(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赠翰林承旨宋濂祖父诰》),又是太子的师傅,这时他已告老还乡,与胡党毫无牵涉。元璋搞胡党扩大化,宋濂眼看要遭殃,马后及时出面救援,她说:老百姓请一位先生,还知道终生不忘尊师的礼节;再说他致仕回籍,京中的事必定不知道,可别冤枉了他。但是元璋一心惩办胡党,不听马后的劝告。一次马后陪丈夫吃饭,她不喝酒,也不吃肉,元璋问为什么不吃不饮,她说:听说宋先生获咎,我不近荤酒,为他祈福,希望他免祸。听了这番话,元璋动了恻隐之心,饭也不吃了,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马后对士庶的生活也有所关心。明朝太学建成,朱元璋临幸回宫,马后问有多少学生,回答有几千名。当时有些太学生携带眷属在京,他们没有薪俸,无法养家,马后建议按月发给口粮,元璋接受了,专门设立“红板仓”,存储粮食,发给太学生。此后,“月粮”成为明代学校的一项制度。
  明初有个商人沈万三,是“赀钜万万,田产遍吴下”的江南第一大财主(董谷《碧里文存》),据说朱元璋建设南京城,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城墙由他出资修筑。又据说沈万三要求出钱犒赏军队,元璋问他,我有百万军士,你能普遍犒劳吗?他不知收敛,满有把握地说可以每人发给一两银子。这样的人,富可敌国,敢同天子抗衡,激恼了君主,要以乱民的罪名杀掉他。对此,马皇后劝解道:沈万三富是富得出奇,但他没有犯法,也没有谋图造反,杀他没有道理,也不符合法令,还是不杀的好。元璋听了她的话,免沈万三一死,把他流放到云南。
  对于太医院的医生,马后也照顾他们的利益。马后最后一场病是严重的,元璋命太医诊治,但马后不服药,元璋强要她吃药,她说:如果我吃药无效,你就会杀死那些医师,那不等于我害了他们吗!我太不忍心了。元璋希望她医好,就说不要紧,你吃药,就是治不好,我因为你,也不会惩治医生。但是马后还是不用药,以致死亡。马后替医生着想竟至不顾自身的治疗。她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享年52岁。
  马皇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得体。当朱元璋在甥馆时,与义父母及其家人;独立成家后,与义子,与丈夫的子女;做皇后以后,与妃嫔,与宫人,与命妇,与朝臣,与娘家,种种关系,料理得妥切,与人关系融洽。她能做到这种程度,重要的在于她按“待人以宽,责己以严”的原则去办事,与他人的矛盾就易于化解。
  马皇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爱护。她生前,朱元璋褒奖她,比诸历史上的贤后唐太宗长孙皇后,为她父亲起坟立庙;她死后,朱元璋不再册立皇后,表示对她的敬重和怀念。这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妇,互相眷恋,互相体贴,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还是完满的。
  《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

[color=#FF0000][b]夺门之变死里逃生──明景帝废后汪氏[/b][/color]


孝渊景皇后(?-1505年)正统十年,册汪氏为郕王妃。正统十四年冬,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册汪妃为皇后。汪皇后甚有贤德,见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心怀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汪皇后只生育两女而无子。景泰三年,杭妃生子朱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原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汪皇后执意不可,因而触怒景帝,尔后被废,改立杭妃为皇后。

英宗复位的时候,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景帝崩后,英宗让其后宫唐氏等人殉葬,论及汪氏殉葬与否时,李贤不赞同,以汪氏已废且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后来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

朱见深复立为太子后,知道汪氏当年支持继续以他为太子,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因英宗之意,汪氏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并得以将所有私产和服侍她的宫女太监带出宫中。

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逝,帝臣议祭葬礼。大学士王鏊建议道:“以妃嫔之礼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礼。”,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

[color=#FF0000][b]蛮女诞龙子──明孝宗生母纪氏[/b][/color]

孝穆纪太后,明宪宗朱见深妃,明孝宗朱祐樘生母,因曾封淑妃,故称纪淑妃。纪氏,贺县人。本为蛮族土官的女儿,成化中,宪宗征讨蛮族,纪氏与其他女子一同被俘虏后入了宫廷,成为女史,守内藏。

  纪女史警敏通文字,是个才女。时万贵妃专宠,又善妒,后宫有孕的女子都加以迫害。明宪宗偶尔来到藏书阁,与纪女史谈话,喜爱纪氏的才华,幸之,不想春风一度纪女史便有了身孕。万贵妃知道后,非常愤怒,命宫女去坠胎,宫女谎报说是病痞,而非有娠。万贵妃还是把纪氏打发到安乐堂去居住。十月满,生皇三子朱祐樘,纪氏惧怕,让门监张敏溺死其子。张敏说,“皇上还没有儿子,为什么要放弃?”于是把婴儿藏于他室,用粉饵饴蜜哺之,万贵妃不知道。五六岁的时候,还不敢剪胎发。当是的吴皇后废居西内,离安乐堂很近,知道这件事,往来哺养,明宪宗一直不知道。

  柏贤妃生了二皇子朱祐极,结果被万贵妃所害,追谥为悼恭太子。悼恭太子死后,后宫久没有子女降生,朝中上下都皆以为忧。

  成化十一年的一天,宪宗召张敏栉发,对镜子叹气说:“我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伏地说道:“臣死罪,万岁已经有了儿子。”宪宗愕然,问哪里有?张敏说“我说了之后就会死,皇上得为小皇子做主。”太监怀恩也说道,“张敏说的是事实。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一直隐匿消息不敢传出去而已。”宪宗大喜,马上去西内,遣使者去接皇子。

  使者来到纪氏处,纪氏抱着儿子泣道:“你去吧,我恐怕是活不了了。你见到一个身穿黄袍面上有须的人,他就是你的父亲。”小皇子穿着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扑进宪宗怀里。宪宗把他抱置膝盖上,抚视久之,悲喜泣下,“真是我的儿子也,这么像我。”命令怀恩赴内阁向诸臣宣告这件事。群臣皆喜。明日,大家恭贺,颁诏天下。命纪氏移居永寿宫,数度召见。

  万贵妃得知此事后,日夜怨泣,“群小绐我。”同年的六月,纪妃暴薨。有人说是贵妃迫害致死的,有人说是自缢。宪宗上谥曰恭恪庄僖淑妃。张敏得知纪妃死后,惧怕,也吞金而死。

  小皇子立为皇太子后,时宪宗生母周太后住在仁寿宫,教宪宗把太子交给她抚养。太子逐居住在仁寿宫,跟祖母一起。一天,万贵妃召太子去她的宫里用餐,周太后教太子,“去吧,但是不要吃她的东西。”太子到了贵妃的宫里,万贵妃赐食物,太子说“已经饱了。”万贵妃又命人进羹,太子反问“这羹里有毒吗?”万贵妃大为恚怒,“小小年纪就这样,日后一定对我不利。”因而气怒攻心,逐成疾病。

  太子即位后,为明孝宗,追尊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孝宗怀念太后,遣太监蔡用寻访太后家人,发现太后的兄弟纪父贵和纪祖旺。孝宗大喜,改纪父贵为纪贵,授锦衣卫指挥同知,纪祖旺为纪旺,授锦衣卫指挥佥事。赐予第宅、金帛、庄田、奴婢,不计其数。追赠太后父亲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母为夫人。其曾祖、祖父亦如此。遣修太后先茔之在贺者,置守坟户,复其家。

  最开始,纪氏在宫中的时候,只知自己是贺县人,姓纪,因为年幼离开家里,不知族人。结果闹出一大堆想冒假取利的“兄弟”。孝宗数度寻求太后族人,都找不到。最后无奈,只好依照明太祖马皇后的例子,遥尊封太后父亲为光禄大夫柱国、庆元伯,谥曰端僖,太后母为庆元伯夫人,立庙于桂林府,有司岁时祀祭。

  嘉靖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终谥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后。

==========================

[color=#FF0000][b]睿智美貌集一身──清太宗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b][/color]

[color=#669900]概述[/color]
孝庄文皇后,史称孝庄皇后,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辅佐两朝君王。

[color=#669900]年代背景[/color]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祯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定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主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attachment=11325941]

[color=#669900]政治策略,满蒙联姻[/color]
 
  一、政治婚姻中的配角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国策。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封号的就有五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之姐)、孝庄文皇后、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宫庄妃。
  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受到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

[color=#669900]说服经略,凭才凭貌?[/color]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由于孝庄经常留意参预清廷的政治活动,她的政治素质和才能得到了磨炼,很快脱颖而出。当重大政治事变突然发生的时候,这种才能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了。

[color=#669900]孤儿寡母,立储风波。[/color]
  崇德八年夏,清军大战松锦告捷后,国势大张,气象日上。皇太极踌躇满志,正擘划下一步战略,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发脑溢血,暴死于清宁宫。帝王暴卒,向来容易引起政治动乱。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在繁琐的丧仪背后,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努尔哈赤生前曾规定,他的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公议,从八大议政贝勒中推选,八大贝勒“同心谋国”,其中以军功昭著的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及侄子阿敏轮月执政,朝贺时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这是一种原始军事民主制的残余。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破了这个框框,皇帝南面独坐,独操大权。唯其如此,皇帝的称号对于跻身于最高权力圈、很有可能得到它的人们来说,更加具有诱惑力。
  暗中动作的双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三十四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拥有父亲亲将的两黄旗和伯父代善镶红旗、堂叔济尔哈朗镶蓝旗的拥护和支持;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元朝传国玺归献皇太极,迫降朝鲜,用兵把握分寸,颇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极倚重和信赖,继位的呼声很高,拥护者有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正、镶两白旗将领。
  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死作一处,坚决要立皇子;而正、镶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们跪劝多尔表立即即位:“汝不即立,莫非畏两黄旗大臣乎?”“两黄旗大臣愿立皇子即位者,不过数人尔!我等亲戚咸愿王即大位也!”
  串连、游说、盟舍、劝进,频繁的活动,导致了双方严重的对立。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崇政殿诸王大会,彼此终于摊牌了!
  这天大清早,两黄旗大臣盟誓大清门前,命令本旗巴牙喇(天子禁军)张弓戴甲,环立宫殿。会议开始之前,黄旗大臣悉尼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会议一开始,年高辈尊的代善首先发言;“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见气氛如此,料大位必囊中物,欲擒故纵,起身逊谢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说完离开会场。豪格一谦让,阿济格、多铎乘机劝多尔衮即位,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锐气方刚的多尔衮,态度骑墙地说:“睿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两黄旗大臣沉不住气了,佩剑而前,说:“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有人提出立代善,老头子不愿陷入旋涡,一说:“吾以帝兄,当时朝政,尚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说完退场,阿济格也跟随而去。两黄旗大臣怒目相向,多铎默无一言,会议眼看陷于僵局。多尔衮发言:“虎口王即让而去,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仇)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固)山军兵,否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这是二个折中方案,皇子嗣位,两黄旗天子亲兵的地位保持不变,。因此两黄旗大臣不再坚持立豪格。转附多尔衮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祭祖祷天、集体盟誓,六岁的小娃娃福临被扶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顺治。
  多尔衮对皇位早已垂涎,为什么关键时刻主动放弃?缺乏与家格抗衡的力量?未必。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
  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孝庄无疑是明白内乱会造成什么危害的,一要使双方的对立缓和,只有异中求同,一使双方的要求都得到部分满足——既要满足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又要使多尔衮的权力欲望不致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当时年纪幼小的皇子有四五个,谁来占踞天子宝座?孝庄施展手腕。笼络多尔衮,使多尔表采纳了她的方案,把她儿子福临抱上了御座。
  孝庄如何笼络多尔衮?官修的史书实录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私家著述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向多尔衮献出了自己。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color=#669900]叔父摄政,小皇受压[/color]
  多尔衮对于皇位,实际上是非常向往的。由于他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格局一成,便难以出尔反尔,推翻前议了。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方人之上,但毕竟没有畅其所愿,还是一种缺憾,因此,在激烈动荡的戎马生涯之余,他的精神世界便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懊悔愁苦自怨自责的痛苦之中。随着他功业的累进,他的权力欲愈益炽烈,到后来,这种象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的欲望,竟使他做出可笑的举动: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龙袍、对镜自赏等等。当年妨碍他获得皇位的豪格,在顺治元年(1644)就被罗织罪名,废为庶人,也禁至死,豪格的福晋被他收系王府,纳为新人。与他同居辅政王之位的济尔哈朗,尽管一开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拱手将权力支出,但终因附依过豪格的前怨夙恨,于顺治四年( 1647)被罢职,第二年又降为郡王。多尔衮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军调度、罚赏黜涉,一出己意,关内关外,只知有睿王一人。实际上,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最后,大约在顺治四年年底,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摄政王,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上疏称皇父摄政王。遇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与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

[color=#669900]皇父摄政,太后下嫁[/color]
[attachment=11325942]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史学界尚有争议。太后下嫁有的小说家试图从爱情角度解释这桩婚姻,这恐怕有点理想主义。多尔衮生活放纵,拘家格妻其妻,又擅娶朝鲜国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这是官书明载的事情。太后下嫁,迫于时势,有什么爱情可言,恐怕是大值推敲的。何况实际上,尽管孝庄退让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屈身下嫁,多尔衮对皇位的觊觎丝毫没消退。有一次他还对人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福临即位后,诸臣多次提出给皇帝延师典学,多尔衮都置之不理,有意让福临荒于教育,做一个傻皇帝,致使福临十四岁亲政时,不识汉字,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多尔衮对孝庄儿子如此,所谓“爱情”云云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太后下嫁摄政王”问题,是清史研究中一大疑案,至今史学界尚有争议。在民间,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见诸文字者,是清末刊行的明朝遗臣张煌言《苍水诗集》,其中《建夷宫词》有一首影射太后下嫁,诗文是这样写的:
  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慈宁宫是皇太后的居处,春官指礼部官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慈宁宫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昨天礼部呈进了预先拟定的礼仪格式,因为正遇上太后结婚典礼。《苍水诗集)}一出,“太后下嫁”一事仿佛得到了证实。张煌言作诗时间大概是顺治六、七年间,当时清宫的太后有两位,一位是正宫孝端文皇后,当时年近五十,不可能嫁给三十多岁的多尔衮,另一位就是福临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她小于多尔衮两岁,因此诗中所指的太后下嫁,只能是孝庄。然而这毕竟还只是一种推测,因为诗歌吟咏,是不能作为史证的。清亡后,民国教育部清理礼部档案,发现存档的历科殿试策文中有“皇父摄政王”字样,与“皇上”同格抬写;后太后下嫁来清理大库红本(皇帝御批之件〕档案,发现顺治四年之后内外奏疏亦多称“皇父”,与蒋良骐《东华录》顺治五年诏封皇叔父为皇父摄政王、顺治八年追论多尔衮罪状诏中“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等语正相照映,加上孝庄死后不与皇太极合葬,而是独葬关内,所以许多人认为,太后下嫁一事大致可作定论。
  著名清史学家孟森却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帝后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当时私人著述里应该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印行问世,除了张煌言的诗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印证“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史料,因而下嫁云云,是“敌国”(指南明政权)之传闻而已。
  但也有人认为此事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朝鲜李朝实录中有一段文字涉及“皇父”,很可玩味:“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上潮鲜国王)曰:‘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金自点曰:‘臣问于来使,则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一事,与皇帝一体云。’郑太和曰:‘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上曰:‘然则二帝矣!’”清廷使臣答朝鲜官员金自点那句话,含糊其辞,闪闪烁烁,正可说明其中有难言之隐,朝鲜大臣郑太和已看出其中委曲,指出多尔衮已作了太上皇,那么实际上就是说多尔衮已经当了皇帝的父亲,这跟说太后下嫁摄政王是一个意思。
  多尔衮死时,追谥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神位附太庙(祭祖之地),这种待遇,除了皇帝本人,只有以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的生父才配享用,如果作为皇叔或者辅政大臣,多尔衮是难以企及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很有可能的。相信随着新史料的发现,这个历史疑案迟早会真相大白。

[color=#669900]顺治亲政,改革吏治[/color]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出猎,死于喀喇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福临亲政,来到两月,即宣布多尔衮“谋篡大位”等种种罪状,削爵毁墓并撤去太庙牌位,籍没家产,多尔衮的党羽也受到清洗。在“倒多”过程中,济尔哈朗取而代之,成为一个新的权力集中点。孝庄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苗头,防微杜渐,让福临发布上谕,宣布一切章奏悉进皇帝亲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消除了可能产生的隐患。年少的皇帝在太后的安排下理政、读书,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文化,在大胆使用汉官、整顿吏治等方面,开创了清初政治新局面。

[color=#669900]母子斗法,顺治遗恨[/color]
  权力斗争刚告一段落,孝庄又陷入家庭矛盾的旋流。
  如前所述,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既定国策。大清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为股肱的力量。为了确保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皇帝条政当年,就大礼成婚,正中宫之位。自古帝王婚姻,总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人的喜好与感情则是次要的。而福临恰恰缺乏这种胸怀,他更多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这种关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漂亮,但喜欢奢侈,而且爱嫉妒。本来,作为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这些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福临却不能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这个未成年的皇帝性格十分执拗,尽管大臣们屡次谏阻,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顺治十年(165)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
  董鄂氏被接入宫中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因此准备二次废后。假如福临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蒙关系,倾动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而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对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对于这一切,孝庄都忍受了。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幸而她有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清帝国的基业才不致因后宫的倾动而发生动摇。孝庄这种苦心,福临与皇后恐怕都不理解,倒是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体谅孝庄的苦衷,她主动周旋于皇后与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矛盾,有时起到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唯其如此,孝庄有什么事总是找董鄂氏商量,有什么话总是找这个儿媳妇说,以至于到后来,婆婆对儿媳几乎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步。
  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她郁郁成疾,宫廷矛盾的精神重负使她原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损赢弱。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董鄂氏病故。皇帝遭此打击,精神颓落,恹恹无生趣,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

[color=#669900]四臣辅政,玄烨擒鳌[/color]
[attachment=11325943]
  福临死前留下遗嘱,八岁的皇三子玄烨入继皇统,改元康熙。为了避兔摄政王鳌拜专权的悲剧重演,皇帝有意撇开皇室亲王,安排了四位忠于皇室的满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当时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严词拒绝了,因为清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孝庄当时虽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但此例一开,将来或许贻息后代。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输政的体制,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没有想到顺治所择非人,口是心非的鳌拜很快暴露出专横暴戾的本性,欺皇帝年幼无知,广植党羽,排斥异己,把揽朝政,俨然是摄政王再出。鳌拜出身戎伍,对于顺治朝吸收汉文化变更礼制的做法很不适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凡事都要循祖制、复旧章,并且公然打破顺治四年不再圈地的禁令,借旗地交换之机,扩大圈地,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鳌拜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但大部分人慑于鳌拜淫威,不敢作声。辅政大臣中,索尼年老畏缩,遏必隆软弱,依附鳌拜,唯一敢于与鳌拜顶着干的苏克萨哈资历浅,一直处于受压地位。康熙(1667)六年,玄烨十四岁,按例亲政。但鳌拜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苏克萨哈因为受鳌拜压制,乘皇帝亲政之机,上奏辞职。请求去守先帝陵寝,“俾如线余息,得以生全”。实际上是向皇帝抗议鳌拜的专横。鳌拜也清楚苏克萨哈的用意,他和同党一起,捏造苏哈萨克二十四条大罪,将苏拘捕入狱,要处以极刑。苏克萨哈从监狱里送出申诉,皇帝获悉,坚决不同意,鳌拜竟“攘臂帝前,强奏累日”,最后,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九族株连,家产没官。鳌拜的存在已成为皇帝权威的一个威胁,但鳌拜羽翼已成,处置稍有不当,可能就会激成巨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的孝庄对这些问题已有了相当经验。她悄悄关照性急的孙子,要他隐忍一切,同时不露痕迹地布置起来。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皇宫里出现了一批少年,专门练布库(满语:摔跤),说是皇帝喜欢这种布库戏。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谁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在大家对宫廷布库戏习以为常的时候;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一天,鳌拜进宫晋见,在路两旁要着玩的小孩突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擒住了,等到鳌拜缓过神来,纵有过人膂力,都已无济于事了。魔头落网,党羽流散,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就这样未动一刀一熗,连根拔除了。皇帝夺回了权力。

[color=#669900]祖孙携手,共治天下[/color]
  顺治皇帝临终时,原属意于次子福全,孝庄看中了玄烨,通过皇帝信赖的传教士汤若望说项,才改立玄烨,所以说玄烨是孝庄一手扶立的。 玄烨八岁即位,十岁时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所以祖孙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孝庄不但关心他的起居,而且对他的言语举动,都立下规矩,严格要求,稍有逾越,则严厉批评,不稍宽纵与假贷。在她的教导下。玄烨健康成长,一个未来杰出帝王的特质和寸具,在少年时代打下了孝庄与康熙根基。鳖拜集团铲除后,孝庄放手让玄烨理政,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一再提醒他要谨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备等。对于祖母的教诲玄烨非常尊重,重大事情无不先一征求意见,然后施行。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清王朝从动乱走向稳定,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为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边疆用兵等大规模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

[color=#669900]祖孙情深,情感天下[/color]
  孝庄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孝庄与皇帝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反映了她的为人,与二百年后同样经历三朝、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慈禧太后,是截然不同的。

[color=#669900]太后病逝,追封皇后[/color]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颂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一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

[color=#669900]陵寝之谜,再展悬案[/color]
  据史书记载,孝庄之所以没有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病危时,曾对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孝庄死后,梓官(即棺材〕仅在宫中停放十七天,尊溢旋上旋停,在整个康熙朝一直没有启用;梓宫暂安(下葬前安放某处叫“暂安”)奉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才匆匆动工营建陵寝(昭西陵),而陵工仓促,不到一年就草草修就。
  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遗嘱中“不忍”云云,不过是一种托词,其实是因为下嫁多尔衮,无颜于黄泉下复见本夫;也有人认为,遗嘱本身可能是一种宫廷精心设计的伪词,为下一步丧葬处置作铺垫,这里又涉及到“太后下嫁”问题,请参照前面对于太后下嫁的介绍

[color=#669900]清史稿中孝庄文皇后传文:[/color]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康熙九年,上奉太后谒孝陵。十年,谒福陵、昭陵。十一年,幸赤城汤泉,经长安岭,上下马,扶辇;至坦道,始上马以从。还,度岭,正大雨,仍下马,扶辇。太后命骑从,上不可,下岭,乃乘马傍辇行。吴三桂乱作,频年用兵,太后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闻各省有偏灾,辄发帑赈恤。布尔尼叛,师北征,太后以慈宁宫庶妃有母年九十馀,居察哈尔,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始命罢之。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上命儒臣译大学衍义进太后,太后称善,赐赉有加。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尝勉上曰:“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又作书以诫曰:“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绵历数於无疆,惟休。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遗绪,俾予亦无疚於厥心。”十九年四月,上撰大德景福颂进太后。
  二十年,上复奉太后幸汤泉。云南平,上诣太后宫奏捷。二十一年,上诣奉天谒陵,途次屡奏书问安,使献方物,奏曰:“臣到盛京,亲网得<鱼达>、㧐,浸以羊脂,山中野烧,自落榛实及山核桃,朝鲜所进柿饼、松、栗、银杏,附使进
  上,伏乞俯赐一笑,不胜欣幸。”二十二年夏,奉太后出古北口避暑。秋,幸五台山,至龙泉关。上以长城岭峻绝,试辇不能陟,奏太后。次日,太后辇登岭,路数折不可上,太后乃还龙泉关,命上代礼诸寺。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
  博洛和屯,闻太后不豫,即驰还京师,太后疾良已。
  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十二月,步祷天坛,请减算以益太后。读祝,上泣,陪祀诸王大臣皆泣。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恸,欲於宫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屡疏请遵遗诰,以日易月,始从之。命撤太后所居宫移建昌瑞山孝陵近地,号“暂安奉殿”。二十七年四月,奉太后梓宫诣昌瑞山。自是,岁必诣谒。雍正三年十二月,世宗即其地起陵,曰昭西陵。
  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初奉安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子一,世祖。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

[color=#FF0000][b]政坛女强人──清文宗宠妃叶赫那拉翠兰[/b][/color]

[color=#FF99CC](刚开始找的时候,没想到她就是指慈禧太后大人= =)[/color]


【图文】 慈禧葬礼全面直击  ----  一个传奇女人的陨落 [20P]
[url]http://www.paipai.fm/r5885335_u9741308/[/url]

慈禧与她的八大绯闻男友
[url]http://www.paipai.fm/r5890168_u9741308/[/url]

野史秘闻:慈禧害死慈安太后的四个理由
[url]http://www.paipai.fm/r5890166_u9741308/[/url]

揭秘西太后慈禧的少女时代
[url]http://www.paipai.fm/r5890136_u9741308/[/url]

慈禧如何幕后操盘光绪选妃
[url]http://www.paipai.fm/r5884692_u9741308/[/url]

慈禧逢年过节用膳有多大排场
[url]http://www.paipai.fm/r5888570_u9741308/[/url]

=========================

[color=#FF99CC]皇后的故事by殷登国

上面的大标题全部来自上面这本书,内容不是,
我没看过那书,所以具体如何不清楚,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看

最后,因为看了某书而特别爱陈阿娇的我,泪[s:300][/color]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09-12-27 21:1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 灬千ヽ

    派派币 +20

    良好文章+基础分~~感谢支 ..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7 0
膜拜!!
总结得好齐全啊,找了也方便~

楼主留言:

跟着膜拜︿︿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7 0
跟着膜拜。。

楼主留言:

我已经拜倒了︿︿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7 0
小Q辛苦了~~么么哈

楼主留言:

谢谢小E︿︿
MUA~~

多比归来

ZxID:7837777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27 0
有的东西直接是百度百科,粉丝编辑,好像不怎么客观

楼主留言:

话说,百度的编辑是怎么回事的呀?我都不明白
我之前找一个东西,他竟然说文心雕龙是白痴才看的东西,我简直无语==

月流舒

ZxID:7919281


等级: 热心会员
琴心剑魄今何在,永夜初晗凝碧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27 0
千古一后--长孙皇后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晟妻,隋扬州刺史高敬德女,生后。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后舅高士廉媵张氏,于后所宿舍外见大马,高二丈,鞍勒皆具,以告士廉。命筮之,遇《坤》之《泰》,筮者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时太宗功业既高,隐太子猜忌滋甚。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九年,册拜皇太子妃。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司空、齐献公。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每请太宗厚加恩礼,位至监门将军。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待,情义深重,每言必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为之说难,东方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急务,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
  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又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以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崩后,宫司以闻,太宗览而增恸,以示近臣曰:“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文德顺圣皇后。
------------------------------
实在是觉得说起皇后怎可没有长孙皇后呢?

楼主留言:

那本书的作者没写,俺也不知道呀︿︿
不过,估计他是挑典型吧
不然好的皇后也不止长孙了,肯定也有不是很出名,我觉得长孙也就是出名而已 

荣华或清苦,都像第一遍茶,切记倒掉。而浓茶转淡,饮到路断梦断,自然回甘。
月流舒

ZxID:7919281


等级: 热心会员
琴心剑魄今何在,永夜初晗凝碧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2-27 0
狸猫换太子乃明人影射万贵妃毒害宪宗皇子之作,因题材敏感而假托刘娥之名。刘娥实乃一代贤后,希望大家莫要受野史误导

楼主留言:

我对这些都不是很了解--

春雨入江南

ZxID:905927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2-28 0
历史上,其实女人的作用很强大地
小喽罗

ZxID:308831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12-23 0
  不写也可以看看,受教了
兮衡

ZxID:11339421

等级: 明星作家
配偶:齐小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12-24 0
看到这些就像穿越来着

圣小果

ZxID:1129133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12-25 0
我最喜欢康熙的皇后
东方启央

ZxID:13718185

等级: 博览群书
天冷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12-26 0
做皇后就那么好么?到头来又能得到什么呢?还不是死.荣华一时罢了.
我怎么办。
JCCCC654321

ZxID:13769547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12-26 0
皇后也是很可怜的呀
suiyundefen

ZxID:5574683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12-26 0
好呀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