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全单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3900 回复:17

[人文通史] 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全单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usb类型

ZxID:773059

等级: 自由撰稿
如果没有奇迹,那就去创造一个!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12 0
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全单
— 本帖被 天若舞 执行合并操作(2010-06-12) —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唐朝及唐代以后的皇后史书上均记载为某氏,只有一些有特殊经历的皇后才记载了姓名(如宋真宗皇后刘娥、明太祖皇后马秀英),故唐朝及唐代以后的部分皇后姓名为近年考证所得,有部分著名的妃子用*标出。 
     
  两汉时期:
          [attachment=11324741]
  ·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 

----------------------------------------------------------------------------------

          [attachment=11324742]
  ·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氏,是汉代的第二位皇后。她是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即惠帝刘盈的外甥女。惠帝是她的舅舅,她十二岁时,惠帝成了她的丈夫。
  张氏叫什么?《汉书》、《史记》没有记载,皇甫谧不知依据什么说她叫张嫣,字淑君。长得很漂亮,姿容秀美,典雅端庄。她的父亲即鲁元公主丈夫,是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张耳好招贤纳士,时称为贤人。张耳的妻子虽系再嫁,但也很漂亮,而且家中富有。张敖知书达礼,长得一表人才。张氏的母亲鲁元公主与吕氏完全不同,温淑娴雅,气质高贵,仪容飘逸。张氏在儒雅的气氛中长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而娴静、高雅而早熟,加上她天生丽质,如同花神一样,作为舅舅的惠帝刘盈一直也很喜欢她。
  然而,作为外甥女的喜欢和作为妻子的喜欢是完全不同的,让这两者而为一,惠帝无法接受,这件事是吕氏一手导演的,她让自己的亲生骨肉乱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牢牢控制皇权。
  惠帝自从“人彘”事件以后,内心痛苦无比,舅甥之间的婚姻关系更让他别扭,他整日与宫女和男宠私混饮酒,不愿亵渎他的小外甥女儿。婚后三年,便抑郁而终。十五岁的张嫣就当上了有名无实的皇太后,一年以后,她的母亲鲁元公主也死了,再过八年,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吕氏也死了。接着,诸吕被诛,后宫又成了刘氏天下,,汉文帝即位,封薄姬为皇太后,张嫣失去了皇太后之位,张嫣被迁往北宫。
  北宫是未央宫后的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朝野都知道张嫣与诸吕乱政无关,因而没有在夷灭诸吕时杀死她。她生活在北宫中,无声无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公元前163年,她默默地死去,年仅三十六岁。
  张皇后入殓时,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发现,张皇后至死竟然冰清玉洁,依然是个处女。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她,怜惜她。于是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叫做花神庙。

---------------------------------------------------------------------------------- 
       
  [size=4]·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  [/size]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武邑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西历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国,代王刘恒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代王原来的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死。
  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三月封窦姬为皇后,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刘嫖封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
  窦后有兄弟二人,兄长为窦长君,弟为窦广国。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把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后,托人转交给了窦后。窦后见到了这些材料后,把广国召来并详细问了其它一些情况,果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后还要弟弟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少君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在驿站分别时,讨来米汤水给我洗头,临走时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情时,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窦皇后重赏两个兄弟,都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为他俩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因为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窦皇后生病,后来双目失明。文帝去世后,景帝刘启即位,窦皇后成了皇太后。窦太后溺爱幼子刘武,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景帝对这个同胞手足也感情至深,不仅同辇进出,而且想传位于他。初元三年(前154),当时还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从容对刘武说:「我千秋万岁后,把皇位传给你。」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听了也极高兴。皇太后又提出想以武为嗣,征求大臣意见。大臣们都反对,刘武继位之事也就作罢。
  窦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其侄窦婴,任命为大将军,封为魏其侯。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因此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难道一定要司空城旦书吗?」话中讥讽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辕固生一听想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彻(汉武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     
  [size=4]·薄阿渝、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 [/size]     
            薄阿渝(好美的名字),是汉景帝的表妹兼元配妻子。公元前157年被立为皇后。
薄阿渝虽贵为皇后,却不为景帝所宠爱。她做皇后的第六年,其靠山薄太后病死,因无子便被废。四年后,忧愤成疾的薄阿渝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葬在长安东郊。
      王娡是一位二婚皇后。王娡第一次结婚,嫁给金王孙为妻。然而王娡的母亲希望王娡能够成为贵人,把女儿从金氏家中强行接回,送进宫中。
汉景帝当时还是太子,很宠爱王娡,封为美人。王娡后来生了三女一男。汉景帝即位后,先立薄阿渝位后,后来废除掉她,然后立王美人为皇后。王美人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王娡于前125年去世,比汉景帝晚死年十六年,与景帝合葬在阳陵。

---------------------------------------------------------------------------------
 [size=4] ·陈阿娇、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皇后)  [/size]
      陈阿娇, 她母亲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 原想把她许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也就是汉景帝宠妃栗姬的儿子。奈何栗姬太愚蠢,竟然拒绝了。
    馆陶公主于是转向王娡母子。一次,她抱着刘彻说:“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这些宫女你要哪一个?”刘彻便答:“如果能娶到阿娇,愿盖金屋以贮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 
    刘彻因为娶了阿娇,通过姑妈兼岳母刘嫖的活动,才得立为太子,并做了皇帝,遂册立阿娇为皇后,陈皇后自恃其母有恩于武帝,骄横擅宠,激起武帝的反感,与陈阿娇青梅竹马得汉武帝越来越疏远、冷落陈氏,另寻新欢. 她又比汉武帝大了好几岁,夫妻生活很难和谐.
      后来武帝宠爱卫子夫,陈皇后大吵大闹,多次企图迫死卫子夫,并请来巫婆,在宫中施巫术,这是武帝无法容忍的,武帝愤而废去陈氏的后位,立卫子夫为皇后,把阿娇迁到长门宫居住,从此阿娇被打入冷宫。
    相传陈娇阿被废到长门宫以后,相当哀怨,怀念以前与武帝恩爱的日子,也很希望再得到宠幸,就以千金做为酬劳,请当时最负盛名的司马相如为她作一篇《长门赋》,表达自己哀怨的情感。希望武帝知道这篇赋以后,可以恢复旧情,但这篇赋并没有达到成效。
    何嘉仪在《大汉天子》里扮演陈娇阿,印象深刻

--------------------------------------------------------------------------------------

   *李妍

  李夫人花名李妍,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却不幸沦落风尘,不知风靡了多少走马章台的王孙公子。

  李妍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算是一个天生的艺术人才、李妍的弟弟李广利则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后来都因李研的裙带关系,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李广利则贵为贰师将军海内侯。

  李妍的入侍汉武帝,是她哥哥李延年撮合的,当时李延年是汉宫内廷音律侍奉,担当替汉武帝消愁解闷的优伶角色。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方面热衷于富国强兵,开疆辟土;一方面也醉心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有一天汉武帝罢朝回到内宫,李延年率领一班乐师和舞姬,为皇上唱新歌,献新舞,舞既凌波回旋,曼妙诱人,歌更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只听唱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使人难再得。

  汉代初元,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心,全在黄河流域,所谓"杏花春雨江南",那是晋代以后的事了,因此当时的绝代佳人,大都是北地胭脂。李延年所谱的新曲及所撰的新词,最初只是一种寄情谴兴之作,不料汉武帝却认起真来,冒然长叹道:"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吗?"

  李延年倏地一惊,很快地想到她的妹妹李妍,于是和颜悦色地奏称:"舍妹及笄年华,国色天香,倒确有倾城倾国之貌呢!"

  汉武帝眼睛一亮,十分好奇地说:"召她立即入宫来见。"

  仪仗堂皇,单策鼓乐,缀金饰玉的凤辇,载着出自平康巷中的李妍来到汉宫内苑。

  妓女出身的李妍,在风韵、举止方面,与那些来自闺秀的后宫妃嫔比,来的更加自然,奔放,热烈,给汉武帝一种全新的感觉,使得汉武帝漾起强烈的怜爱之心。歌声悠扬婉转,舞姿凌云欲飞,更激起汉武帝的蓬勃意兴;等到揽怀在抱,李妍娇喘吁吁,展现出她在平康巷里所积累的"经验",把一切蛊媚手段一齐施展,精明英勇的大汉皇帝那里见过这样的阵仗,一下子便如坠十五里雾中,神魂颠倒,于是温柔乡里,好梦连床,以至于罢朝三天,旋即册封李妍为"夫人"。

  汉宫春暖,繁花竞艳,汉武帝自得李夫人以后,宠之专房,爱若至宝,一年以后生下一子,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原就身体羸弱,更因为产后失调,从此,萎顿病榻,日渐憔悴。

  色衰就意味着失宠,然而李妍却心机活泼,自始至终给汉武帝一个美好的印象。

  先是,李妍对汉武帝说:"陛下朝政荒废已久,趁贱妾卧病期间,务期专心国事,贱妾也好安心养病,暂时不必见面,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美好的明天!"

  汉武帝采纳了李妍的意见,半个月后实在忍不住思念之情.特来到李妍寝宫探视病况。李妍听到皇帝驾到,连忙用锦被蒙住头脸,汉武帝惊问:"何以不愿见朕?"

  李妍在锦被中泣不成声的答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不足以见君父,如今久病低低,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

  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李妍却始终不肯露出脸来,即使汉武帝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妍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李妍仍执意不肯,只是在锦被中呜呜咽咽地说:"倘若妾一病不起,我们的孩子以及我的兄弟,希望陛下多加照应。"

  汉武帝既怅然若失,又心痛如绞,再请李妍一露芳颜,但是李妍却凄切地大哭起来,转身侧向里面,以难言的隐痛谢绝了她皇帝丈夫的要求。

  汉武帝有生以来予取予夺,那里承受过这样的冷落待遇,不免感到有些愤怒与无奈,随即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汉武帝离开后,宫女们围拢上来,都说"如此"对待皇上,怕不要大祸临头,不懂李妍为什么一定要固执己见、不肯与皇上见面。

  李妍掀开锦被,环伺左右的宫女说:"凡是以容貌取悦于人,色衰则爱弛;倘以憔悴的容貌与皇上见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会一扫而光,还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宫女们将信将疑,然而以后的情形果然不出李妍所料,她确实是有心机与谋略!

  李妍死后,汉武帝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营葬,并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对昌邑王钟爱有加,将李延年推引为协律都尉,对李广利更是纵容关爱兼而有之。

  汉武帝一生中惯于从女人身上去发掘英雄人才,培养将帅人选。原先宠爱卫皇后,就发掘了她的弟弟卫青与她的姨侄霍去病,加意培植,全力支持,终于带领大军,远涉漠北,犁庭扫穴,彻底击溃匈奴的主力,留下燕然勒石的佳话,如今又因为远征大宛,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统率大军,不计代价地劳师远征。

  大宛国都贰师城出产一种能够日行千里的名马:"汗血马"。汉武帝为了征服匈奴、打通西域,必须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于优良品种的好马,总是梦寐以求。为了"汗血马",不惜用黄金打造两匹骏马,派遣使者到大宛国换两匹种马回来,无奈大宛国王硬是不买大汉天朝的账,毁了交换礼品,杀了使者,直气得汉武帝咬牙切齿,毅然决然下令讨伐大宛。

  孤军远征,远涉大漠,水土不服,补给困难,一般将领纷纷劝阻,但是汉武帝立意已坚,调派大军,交由初生之犊,出身市井,毫无作战经验的李广利全权指挥,封他为"贰师将军",期望他直捣贰师城,取回"汗血马"。

  这实际上是一场失败的战争,等到部队回到玉门关时,仅剩一万余人而已,并留了李陵的干古冤案,带出了司马迁的"腐刑"。

  但既然迫使大宛国订了城下之盟,取回了"汗血马"数十匹,汉武帝便认为是空前的胜利。不管划算不划算,李广利总算满足了汉武帝的心愿。更何况在"凯旋"东还时,沿途各小国箪食壶浆,郊迎王师,争先恐后派遣子弟,携带方物珍宝,随军东来为质于汉朝。汉武帝龙心大悦,加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干户,当年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所得封赏也不过如此而已。

  李广利的"扬威"酉域,使得汉武帝越发思念李妍,所说山东地方有一位名叫少翁的方士,能够召神唤魂,特地命人千里迢迢地把他接进宫来设坛作法,希望能够再见李妍一面。

  折腾了三天三夜,灯烛辉煌,签歌喧天,到了第三天午夜时分,正值月圆,汉武帝坐在纱帐重帷中,忽然灯烛尽灭,浮云掩月,一片朦胧中,遥见另一纱帐中,隐约有一美人,端坐床上,手挽秀发,模样神态与魂牵梦索的李妍一般无二,汉武帝急呼:"夫人!你想得我好苦!"连忙趋前审视,可惜芳踪已沓。

  鬼神之说不可信,也许是一种幻觉,也许是方士故弄玄虚,不管怎么说,汉武帝思念李妍的心思更加难以排遣了,时常借酒抒情,低吟浅唱: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栅其来迟。每当秋意转浓,这种思念之情也必随之加深。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死后,托孤大臣霍光,体念帝心,请求继位的汉昭帝追封李妍为皇后,并将李妍的衣物与武帝合葬,以慰藉其相思之情。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是耶!非耶!

--------------------------------------------------------------------------------------

赵钩弋(汉武帝刘彻妃):赵钩弋并非真名,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钩弋为其外号
  赵钩弋是集美丽、神秘、传奇和悲惨于一身的美女。作为西汉武帝的后妃,总是母以子贵,儿子被册立为太子,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安全也就有了保证,但赵钩弋是一个例外,她之所以被杀害,是因为准备册立她的儿子当太子。
  据说赵钩弋的家乡在河间(河北省河间县),汉武帝在巡狩期间路过河间,有善于星相学的专家说,这里的天空祥云笼罩,一定有奇女子。于是汉武帝紧急派遣使者按照祥云的位置寻找这位奇女子,真的就找到了。把这个奇女子带到汉武帝面前一看,原来这个容貌极其美丽的女子是个残疾人,两只手都紧握拳头,打不开。汉武帝亲自出手掰这美女的拳头,奇迹出现了,那美女无人能打开的拳头伸开了。既然是仙苑奇葩,残疾又不治而愈,汉武帝自然是神魂颠倒,不假思索就把她带回长安,并得到宠幸,称她为“拳夫人”。再一考察她的出身和家庭成分,她父亲犯过罪,受到“宫刑”的处分,当过“中黄门”,死在长安,葬在雍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赵钩弋的名字,只说她姓赵,称呼她为赵钩弋是因为汉武帝册封她为“钩弋夫人”。
  有人说,赵钩弋两手握拳可能因为小时患过小儿麻痹症,但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在成年时是不能自愈的。也有人说,这是个骗局,目的是引起汉武帝的兴趣,给他戴神圣的高帽子,这也十分牵强。上述记载是明晃晃记录在班固的《汉书》中的,而人们认为班固老夫子是不撒谎的。尽管如此,愚狐仍然认为这神秘色彩的记载纯粹是胡说八道。
  不管历史上汉武帝是如何把赵钩弋纳到皇宫中来的,汉武帝对她如获至宝是真的,为她特地在长安城建筑专门的宫室,名“钩弋宫”,并改称“拳夫人”为“钩弋夫人”。老夫少妻,自然赵钩弋成了汉武帝的活宝。 赵钩弋也真争气,在当年就怀了孕。所有女人都是怀孕十月就生的,偏偏赵钩弋却怀了十四个月后才生下一个男孩,命名刘弗陵。汉武帝老年得子,乐不可支,说:“听说唐尧帝在娘胎中怀孕十四个月才生。而今赵钩弋的儿子,也是怀孕十四个月,简直大巧妙了。”借这个典故,题名赵钩弋的宫门为“尧母门”。
  转眼间,刘弗陵已经四岁了,那一年发生了江充事件,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先后自杀。太子的宝座悬空,成为汉武帝儿子们争夺的目标。汉武帝本来有好几个儿子,但经过他自己的一番折腾,现在只剩下赵钩弋生的刘弗陵有资格当太子了,汉武帝又特别喜欢刘弗陵,说他“类我”,意思是说长得跟老爹一模一样,不是狗杂种。
  然而,汉武帝正考虑着一个闹心的问题,那就是赵钩弋太年轻,而且花容月貌,他一旦死后,这位“钩弋夫人”就合法地当上皇太后,掌握最高权力,若给他几顶绿帽子戴,那时谁也管不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眼下太子还小,不能治理国家,国家大权势必落到皇太后之手,吕雉第二就将再现。 一想起死后的混乱,汉武帝寝食难安,唯一的预防措施就是把赵钩弋杀掉。
  公元前八八年,心怀杀机的七十高龄的汉武帝,带着天真烂漫的的娇妻赵钩弋前往甘泉宫避暑。有一天,他突然抓住了赵钩弋一个很小的过失,给了她严厉的处罚。那是什么过失?史书上没有记载,《汉书》上只记录了八个字:“从幸甘泉,有过见谴”。赵钩弋“见谴”后被监禁起来,《汉书》上说她被监禁后“忧死”。一个正当花季的少妇,即使所受的打击再大,也不会很快“忧死”,赵钩弋的死是个谜团。她是怎么死的姑且不研究,可悲的是,她到临死都不明白她的小小“过失”,怎么会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罚。现代人看起来是很清楚了,她的死因归结为:她太娇美,太年轻,她生的儿子将被立为皇太子,而他的老公快死了对她却不放心。
  赵钩弋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承皇位,追封老娘赵钩弋为皇太后,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发兵二万人扩建老娘的坟墓“云陵”。

--------------------------------------------------------------------------------------

  [size=3]·上官小妹(汉昭 帝刘弗陵皇后)  [/size]
       
      [attachment=11324744]
      上官小妹,上官安之女,外祖父是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霍光。祖父上官桀将年幼的孙女嫁给同样年幼的汉昭帝,以此来巩固地位。但汉昭帝21岁便撒手人寰。后来刘贺继位,上官皇后以15岁之龄,升为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

--------------------------------------------------------------------------------------

  ·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皇后) 
    [attachment=11324745]
        许平君是刘询一介平民时的结发妻子。前74年,刘询被拥戴为汉宣帝,许平君进宫为婕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要求让权臣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但是汉宣帝并不是一个忘本的人,他坚持让许平君做皇后。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怀孕,生下一个女儿,霍显命御用女医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

      宋妍在《乌龙闯情关》里扮演许平君
--------------------------------------------------------------------------------------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
    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并最终导致其侄儿王莽篡汉建新 

--------------------------------------------------------------------------------------

  ·许夸、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
    [attachment=11324746]
    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但关于她的野史却有许多。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迷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出身卑贱,出生后便被父母丢弃,三天后仍然活着,父母也觉得奇怪,就开始哺育她们。稍大后,她们一同被送入阳阿公主府,开始学习歌舞。汉成帝刘骛在阳阿公主家见到赵飞燕后,大为欢喜,就召她入宫,成为成帝的爱姬。赵飞燕受宠后又让成帝召她的妹妹赵合德入宫。成帝打算立赵飞燕为皇后,但受到太后的反对。虽然如此,前18年冬十二月成帝废他原来的皇后许夸,前16年赵飞燕被立为皇后,赵合德亦被立为昭仪,两姐妹专宠后宫,显赫一时。
    相传赵氏姐妹服用的秘方药品来保持容颜,但却从此患上了不孕之症。她们害怕别的嫔妃怀孕生子,威胁后位,就怂恿皇帝杀害后宫皇子,留下“燕啄皇孙”的典故。
    汉成帝死后,赵飞燕因为帮助成帝的侄儿刘欣即位,新帝感恩,仍旧尊她为皇太后。六年后,哀帝逝世,赵飞燕最后的靠山也没有了,大司马王莽以赵飞燕杀害皇子之罪,迫其自尽。风光一时,权倾一时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了,算起来,赵飞燕死的时候,可能还不到三十五岁.    
    世人都说,赵飞燕体态娇弱纤细,能做掌上轻舞,飘然若仙,宫女仿造她的长裙款式,号为留仙裙。

电视剧《汉宫飞燕》里赵明明扮演赵飞燕,看,她想不想飞起的燕子?
--------------------------------------------------------------------------------------


   *赵合德(汉成帝刘骜妃) 
---------------------------------------------------------------------------------------------

  ·郭圣通、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最幸福也是最幸运的皇后, 阴丽华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结发妻子.。刘秀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被当地人们称赞。
  年轻的刘秀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和她可为患难夫妻,共同创业.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阴丽华,她却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原来她为了刘秀的江山社稷甘愿把皇后的位置让给政治婚姻中的郭氏,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封阴丽华为贵人。终于在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皇后,册立阴丽华为皇后.
   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 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刘秀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再无人企及的程度.
  他们去世十年后,在拜谒原陵的前一夜,他们的儿子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刘秀和母亲阴丽华在陵畔漫步,恩爱之情一如自己从小就看熟的景象。从梦境中醒来,五十岁的汉明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哭得死去活来。
  皇帝的婚姻,鲜有幸福圆满的结果,而刘秀、阴丽华却和谐得令人羡慕,这固然是由于刘秀的宽仁厚德,惜念旧情,而阴丽华的貌美德高与安分守己,更是最重要的因素。
-------------------------------------------------------------------------------------------------

  ·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 
邓绥  东汉和帝邓皇后(81年-121年),东汉女政治家,名绥,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禹为南阳豪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的大功臣;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
  一、幼年时期
  邓绥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六岁即读史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和诸兄互相讨论。她不喜欢学做家事,因此屡次被其母亲责骂,母亲以传统男女有别的看法,认为女孩子唯有习女工最重要,于是她在白天学女工之外,晚上仍读经书,她父亲则对她读书较为支持,认为她才能胜过他其它几个儿子。
  像邓绥这种女孩子习读经书史书的情形,虽然常不被称许,但在东汉重视家学的名门大族中,应是常有的现象。她自小就对读经史等被认为男性所从事的活动有如此兴趣,对她后来在政治上的表现有所影响。
  二、从贵人到皇后
  邓绥十五岁(95年)时,被选入宫中,因外貌出众,次年即升为贵人。她入宫之后,对待皇后阴后甚谦谨,如在在宴会之时,嫔妃们多打扮艳丽,只有她素服不装饰,而且平时衣服不敢与阴后同色。 此外,她晋见皇上时不敢与阴后并坐立,走路也表现谦卑的姿态,说话也不敢先于阴后;阴后被疏远之时,就常托病不受皇上召见。但也因她如此地敬慎曲从,益受到皇帝的喜爱。她虽身为贵人且深受宠爱,但仍只是皇帝的妾,其地位与皇后相差甚多,因此必须自谦以防遭到妒忌。但她受宠日盛,仍使得阴后大为担忧妒忌,屡想加害她,如一度皇帝重病,阴后已经开始预想得权之后要杀邓家,幸而其后和帝病愈,邓氏才能逃过一劫。
  永元十四年(102年)阴后因为被告行巫蛊之事为皇帝所废。和帝因宠幸邓氏且认为她有德行,因此立她为皇后。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因其具学识和才能,已逐渐参与政事。
  三、摄政太后
  汉和帝在元兴元年(105年)去世,使邓皇后更得以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她早在为贵人之时,因和帝子多夭死,即常为他选进才人,希望能广其后嗣;和帝之后所生数子则多秘养于民间,这虽是为刘家的继嗣着想,但也为邓氏提供了之后拥立新帝并以母后掌权的机会。和帝去世,邓后虽无子,但迎回了养于民间、年方百日的和帝幼子汉殇帝即位,邓后被尊为皇太后,因殇帝年幼,故她临朝听政。 她屡次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书,并自称为朕; 因此虽然她在诏书中称她只是「权佐助听政」,但事实上她已成为国家实质上的领袖。
  不及一年,殇帝亦死,邓太后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以和帝长子平原王胜有个疾为由,先以年十三岁的汉章帝之孙刘祜为汉和帝之后嗣,再立他为帝,是为汉安帝。 这种立侄不立子的安排,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如司空周章谋立平原王胜,但事败自杀。安帝即位后,邓太后继续临朝,一直到她死为止,共摄政达十六年之久。
  邓太后虽为一妇女,但自小修习经史,又在后宫时曾受经书于班昭,其后亦常诵读, 因此颇熟习于治术,她的统治在许多方面甚为成功。在后宫,她一反阴后对其他妃子的忌视,对于和帝的其它贵人甚为优遇。 在宫中用度上力行俭约,她罢不合礼之祠官、免遣不少宫人,并减少衣食宴乐上的各种花费。 在刑狱上精明体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学术上,邓太后除本身甚为好学外,亦努力奖掖学术,曾召集学者于在东观校对传记;在用人上,太后及邓骘皆引用许多名士如杨震等人。其摄政期间时值羌乱大起,且天灾不断,造成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每有灾,邓太后多自行节俭以救灾。
  在统治方法上,虽然她本身具有政治能力,但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不便随时抛头露面,故常身在后宫,必须用一些私近的人为助。她大量任用其兄弟,先以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辅政,后又为晋升大将军,常留禁中,有大事常与之商量,其它的兄弟如邓悝、邓弘、邓阊等亦居官封侯,成为邓太后统治上的助手。
  邓太后虽重用外戚,却了解到必须要管理使他们守法守分。她曾诏告京师一带各长官,对邓氏犯错不要宽假。其后,邓太后也下诏让一些皇室子弟与邓氏子弟一同开学校,教经书,并亲自督导,希望能防止其子弟们生活过于骄逸。而邓骘等外戚亦多恭顺节俭,力谋为国,因此外戚并未成为祸患。
  除了外戚之外,邓太后也重用了不少宦官如蔡伦等人为助,以他们来传达内外消息,而较少直接见公卿大臣,当时虽尚未有宦宫乱政的情形出现,却也造成他们的权力逐渐增加,为东汉后来的政治带来不好的影响。
  四、受反对的女性掌政
  尽管邓太后具有统治的能力,且邓氏亦多安分守己,但按中国的传统来说,她是属于不应「牝鸡司晨」的妇女,且又多重用私近之人,再加上安帝年纪渐长,早已成年, 而太后却迟迟不肯还政于皇帝,这不仅使得一些大臣之中有人不满,连邓氏之中也有人感到畏惧不安。
  如当时诸多天灾,不少人以灾异比附人事,认为是太后摄政所致;又如杜根、成翊世均曾上书希望已年长的安帝亲政,太后不仅不听,杜根因此被扑杀于殿中,幸被救未死,而成翊世也因此而获罪; 而太后堂兄邓康忧惧太后久临朝政,先是上劝太后崇公室、损私权,太后不悦而免邓康官。
  由朝臣及甚至自家人对于邓太后秉政的不满和忧惧,可见在当时,不论摄政太后的能力如何,太后摄政仍是颇受争议的。而即使实行,也被认为只能是一个因皇帝年幼无法听政的权宜之计。因此当安帝已成年可亲政,而权力却仍操于邓太后之手时,会产生如此多的不满。
  也由于累积了如此多的反感,她在永宁二年(121年)死后,安帝终于获得亲政时,不久邓家即被诬告,邓骘兄弟等人自杀。而安帝打倒了外戚之后,信用宦官及乳母家之人,东汉的政治也开始日渐衰败。
-----------------------------------------------------------------------------------------
  ·阎姬(汉安帝刘祜皇后) 
  元初二年(115年),也就是入宫的第二年,阎姬被立为皇后。大典已毕,阎姬以皇后身份入居中宫,内心的喜悦自然是不难想象的。
  安帝的宠爱使阎姬备感骄傲。但是,童年时代父母的娇惯溺爱,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促使她在宫中撒泼使性,大耍威风。尤其是女人的妒忌之心,使阎姬无法忍受安帝染指其他妃子。她仇视嫉恨任何一位得到安帝亲幸的宫人,有时她甚至不惜置人于死地。阎姬专房妒忌,一位无辜的宫人李氏就死于非命。
  东汉“长乐”螭纹玉璧李氏因为曾得到安帝的亲幸,生下一子,取名刘保。阎姬因此妒性大发,竟将李氏鸩杀。她肆无忌惮地行凶,安帝并没有任何反应,更没有设法阻止过她。相反,安帝倒是按照惯例,将皇后的父亲阎畅封为北宜春侯,食邑五千户。一个地位卑贱的宫人被杀,在充满血腥的宫廷之中也许微不足道,但阎姬毒死李氏,竟埋下了一系列宫廷斗争的隐患。
  元初七年(120年),李氏所生的皇子刘保,在皇太后邓绥的主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元永宁。阎姬虽然甚得宠幸,却一直未能生养。她对太子刘保心怀不满,此时此刻也无可奈何。
  永宁二年(121年),邓太后病死,安帝亲政。阎姬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要求安帝在对付邓氏外戚的同时,将她的四个兄弟加官晋爵。这样,阎显、阎景、阎耀、阎晏并列为卿校,典掌禁兵。事隔不到一年,到延光元年(122年),又将阎显加封为长社侯,食邑一万三千五百户,追封早死的母亲为荥阳君。阎显兄弟家的孩子都年在童龀(七八岁)之间,也全被拜为黄门侍郎。
  在邓氏家族遭到灭顶之灾的同时,阎氏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随后阎姬又诬告太子刘保谋反,使安帝废黜太子保,贬为济阴王。
  安帝崩,而太子被废。阎姬遂立章帝之孙、北乡侯刘懿为帝,而北乡侯在位半年,卒。刘懿卒后,阎氏秘不发丧,屯兵宫中自守。而宦官孙程等,联合宫中几大掌权宦官,秘密迎立废太子济阴王保为帝,是为顺帝。而阎姬则被囚禁起来,不久死去。阎显、江京等被杀。史称此事为夺宫之变。
  
--------------------------------------------------------------------------------
  ·梁妠(汉顺帝刘保皇后) 
  顺烈皇后梁妠(读nà)(106年—150年),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人,父大将军梁商,兄弟梁冀,汉顺帝刘保 的皇后,少善女红,好史书,擅权术,公元128年(东汉顺帝永建三年),梁妠与其姑妈梁氏同时选入宫中,不久封为贵人,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册立为皇后,由于她少时喜读史书,知道历朝治国的得失,尚不敢骄横自专,她的父亲梁商也只做了执金吾的中级军官,公元141年(永和6年),梁商死,染冀袭位为大将军,他的兄弟梁不疑做了河南尹,遂步左右朝政。
  公元144年(建康元年),顺帝死,梁妠无子,立虞美人的两岁小儿刘炳为汉冲帝,梁妠以皇太后临朝,刘炳在位仅五个月就死了,梁太后与梁冀又拥立年仅八岁的刘缵为汉质帝,梁太后继续临朝,梁太后是三十多岁的年青寡妇,不便经常与大臣接触,由梁冀参录尚书事,操实权,梁冀专横跋扈,连八岁的小皇帝刘缵也看出来,小皇帝不懂世事,骂了一声梁冀是“跋扈将军”,竟被梁冀毒死。
  汉质帝死后,梁氏兄弟妹又拥立蠡吾候刘志为汉桓帝,操纵刘志册立梁太后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这样,从皇太后到皇后,均出梁门姐妹,刘志即位时年仅15岁,实权自然仍操在梁太后和梁冀的手中。
  梁太后称制冲、质、桓三朝,她鉴于历史上外戚当政的失败教训,采取兼用外戚、宦官,重用拥护她的官僚集团,以达到均衡各种势力,便于操纵,她还表扬儒学,招太学生多至三万余人,借以取得大官僚地主的支持。
  公元150年(和平元年),梁太后病重,始下诏归政于汉桓帝,不久就死了,史称梁太后“溺于宦官,多所封宠,以此失于天下望。”(《后汉书·皇后纪》),对她并无好评。
  梁太后死后,梁冀失去靠山,公元159年(延熹二年),汉桓帝把亲信宦官叫到厕所密议诛灭梁氏外戚集团势力,发动羽林军一千多人包围梁府,收了大将军印,梁冀畏罪服毒自杀,没收了梁氏家产三十多亿钱。
---------------------------------------------------------------------------------------------------------------------

  ·梁女莹、邓猛女、窦妙(汉桓帝刘志皇后) 
  ·何莲(汉灵帝刘宏皇后) 
  ·伏寿、曹节(汉献帝刘协皇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 
  ·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左棻、胡芳、诸葛婉(晋武帝司马炎妃) 
  ·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attachment=11324747]

   *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
--------------------------------------------------------------------------------------
  ·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 
        梁兰璧,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市)人,梁芳之女。
    晋怀帝在光熙元年(306)十一月,立其为皇后
    永嘉五年(311),匈奴族所建的汉国皇帝刘聪看到西晋统治已岌岌可危,便派兵向晋朝发起进攻。同年六月,中山王刘曜率军攻入洛阳城。这时,官员和百姓都纷纷逃命去了。晋怀王司马炽企图出逃,结果被刘曜追上,做了俘虏。梁兰璧也是在这次的永嘉之乱时被胡人所掳,下落不明。

--------------------------------------------------------------------------------------
  ·虞孟母(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虞孟母(278年—312年),济南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人,出身于名士之家。其父虞豫曾被州郡守征求意见为属官,但虞豫辞官不做。后又为南阳文学(官名)从事教官的工作。孟母出生于这样的家族,自是略通文墨,也知晓理法。但不幸的是孟母的双亲在她年幼的时候全都去世,因此家道中落。她嫁给司马睿时, 正是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当时,司马睿还是琅琊王,后来受东海王司马越的委托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省身份进驻建康(今南京市)。司马睿的祖父司马由是司马懿的姬妾伏夫人所生。所以,不是司马王朝嫡系的他自十五岁袭王爵以来,为人恭俭。虞氏嫁给司马睿为王妃后, 因美丽而得宠,但是没有生过儿子,司马睿的两个儿子司马绍、司马哀都是宫人荀氏所生,但是由虞孟母抚养。因此虞氏十分妒忌荀氏,因荀氏地位卑微,只能逆来顺受。但因为心里有怨恨之气,不免常在背后讲虞氏的坏话。司马睿知道后十分恼怒,对荀氏日见冷落。
    虞氏死于永嘉六年(312),时年35岁。当时司马睿还没有称帝。
    建武元年(317),西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掳走后,司马睿在建康即皇帝位,为晋元帝,建立了偏安江南的东晋朝。
    晋元帝大兴三年(320年),做了皇帝的司马睿特地派使者,捧着皇后的玺绶告祭太庙。追谥虞孟母为“元敬皇后”。葬平陵。晋元帝在位期间不再立后,可见晋元帝司马睿对虞氏的一片痴情。
    太宁初年(323年),元帝之子晋明帝感怀虞氏当年的抚育之恩,于是追封虞氏的生母为云阳县君。
  --------------------------------------------------------------------------------------


   *郑阿春(晋元帝司马睿妃)
  --------------------------------------------------------------------------------------

  ·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皇后)
--------------------------------------------------------------------------------------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褚蒜子(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何法倪(晋穆帝司马聃皇后) 
  ·王穆之(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庾道怜(晋废帝司马奕皇后) 
  ·王简姬(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 
  ·王法慧(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王神爱(晋安帝司马德宗皇后) 
  ·褚灵媛(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 
    ·张徽光、刘娥、靳月光、靳月华(汉王刘聪皇后) 
  ·羊献容、刘芳(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 
  [size=3]·郑樱桃、杜珠(后赵石虎皇后) [/size]

  郑樱桃(?-349年),后赵武帝石虎第三任妻子,后被封为皇后。优伶出身,颇具美色,深得石虎宠爱。
  起初石虎娶将军郭荣之妹为妻,郑樱桃向石虎进谗,石虎遂杀郭氏。后来石虎又娶清河崔氏之女为妻,也遭郑樱桃构陷而被杀。此后郑樱桃为石虎生下石邃、石遵二子,于咸和八年(333年)七月,因石虎受封为魏王,被立为魏王后。咸康三年(337年)正月,石虎称帝,立郑樱桃为天王皇后。郑樱桃的皇后之位并没有太久,其子石邃素来荒淫无道,母亲郑樱桃派使者去谴责他,使者竟被杀死。石虎听闻石邃有疾,派女官探视,女官亦被杀。石虎大怒,在同年八月废杀石邃与其妻等二十六人,并废郑樱桃为东海太妃,离她成为皇后仅八个月而已。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不久即为石遵所废。同年五月,石遵成为皇帝,尊母亲郑樱桃为皇太后。起初,石遵允诺让石闵做皇储,但之后却让石衍做皇储,引发石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石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石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会后,石鉴将此事密报给石闵知道,石闵遂诛杀郑樱桃与石遵。
  唐朝诗人李颀曾作「郑樱桃歌」,写郑樱桃以美艳而擅宠后宫故事。后来有人因为史书中记载郑樱桃为「优僮」而认为是美少年,则误。
--------------------------------------------------------------------------------------


  ·段元妃(后燕慕容垂皇后)

        段元妃(?-396年),后燕开国皇帝成武帝慕容垂的皇后。史书记载了她的字元妃,段元妃是名字不是封号。她是段仪的女儿,慕容垂前任段夫人(段末波之女,慕容宝之母)的侄女,因此她和慕容宝是表兄妹的关系。
    慕容垂娶段元妃为妻在建兴三年(388年)之前,当时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也娶段元妃的妹妹段季妃为妻。建兴三年(388年)四月丁亥,慕容垂册封段元妃为皇后,对她十分恩宠。段元妃给慕容垂生了两个儿子渤海王慕容朗和博陵王慕容鉴。
    段皇后聪明有决断,她看到慕容垂的皇太子慕容宝缺乏能力,建议慕容垂另立有才能的皇子为皇太子,像辽西王慕容农和高阳王慕容隆。但慕容垂相信慕容宝同党的花言巧语,拒绝了段皇后的建议。段皇后又建议慕容垂将他奸诈的儿子赵王慕容麟处死,从此段皇后与慕容宝、慕容麟结下深仇。
    建兴十一年(396年)四月初十,慕容垂去世,五月廿三,慕容宝派慕容麟逼段皇后自杀,扬言段皇后如果不死,慕容宝就将诛杀段氏家族。段皇后怒斥慕容宝将要毁灭燕国,然后自杀。
    开始,慕容宝拒绝以皇后之礼安葬段皇后,但在大臣眭邃的建议下,慕容宝让步,以皇后之礼安葬段皇后。谥号成哀皇后。



--------------------------------------------------------------------------------------


  ·苻训英(后燕慕容熙皇后) 

  苻训英(?—407年),后燕昭文皇帝慕容熙皇后。父苻谟,官前秦中山尹。前秦灭亡,苻训英与姐姐苻娀娥流浪民间,后来与慕容熙相识。慕容熙称帝,苻训英于公元403年被立为皇后,苻娀娥封为昭仪。
  慕容熙对苻训英爱逾性命,言听计从。苻训英喜爱游玩,光始四年十一月,苻训英在慕容熙的陪同和成千上万的士兵护卫下北登白鹿山,东越青岭,南临沧海。结果有五千多士兵被虎狼吞食或被活活冻死。
  苻皇后对吃也分外讲究。酷暑季节,她吵着吃冻鱼;隆冬时分,她嚷着吃鲜地黄。慕容熙一听到她的叫声,马上打发专人为她采办。负责采办的人虽四处奔波,但仍空手而回。结果大部分被慕容熙杀掉。
  苻皇后在建始元年(407年)四月去世。慕容熙拥尸痛不欲生,绝而复苏,断饮少食为她守灵,临葬,又启开棺材与苻训英的遗体生死相交。七月苻训英葬于徽平陵,慕容熙在送葬归来的路上遇弑,与苻训英合葬。


--------------------------------------------------------------------------------------

   *苻娀娥(后燕慕容熙妃)

        苻娀娥出身名门,父亲苻谟曾官中山尹,妹妹便是慕容熙的皇后苻训英。
她与妹妹一同入宫,她被封为贵人,十分受宠,不久便进位为昭仪。
    慕容熙曾为她建曲光海、清凉池。时值盛夏,士卒不得休息,渴死者大半。
404年,她得了病,方士王荣自称能祛疾。但她不久死去,王荣也被车裂肢解。
苻娀娥谥曰愍皇后。

--------------------------------------------------------------------------------------

  ·段季妃(南燕慕容德皇后)

        段季妃,南燕开国皇帝献武帝慕容德的皇后。史书记载了她的字“季妃”,因此段季妃是名字不是封号。她的祖父是段末波,父亲是段仪,姐姐段元妃是慕容德的兄长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的皇后。时为范阳王的慕容德在建興三年(388年)之前娶段季妃为妻,段季妃和慕容德只有女儿没有儿子。

    永康三年(398年),由于慕容垂的儿子惠愍帝慕容宝无能,后燕的大部分疆土陷于北魏之手,慕容德在山东称燕王,建立南燕政权。建平元年(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立段季妃为皇后。建平六年(405年)十月初十,慕容德去世后,侄子慕容超即位,尊段皇后为皇太后。太上二年(406年)九月,段太后卷入了北地王慕容鍾、将军慕容法、段宏推翻慕容超的阴谋。同谋封嵩被捕,段太后由于害怕,向慕容超泄露了整个阴谋,慕容超很快平定了这场未遂政变。这是史书最后一次正式提及段季妃。

    太上四年(408年)正月,慕容超赎回在后秦的母亲段氏,尊她为皇太后。说明可能这时段季妃太后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也有可能同时有两个太后;另说,根据《资治通鉴》“去燕太后段氏尊号,出居别宮”的上下文来看,可能是指慕容超已经将段季妃废黜驱逐,把太后位置换上了自己的母亲。

--------------------------------------------------------------------------------------


  ·李敬受(北凉沮渠牧犍皇后)

  李敬受,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女儿,生卒年不详。北京哀王沮渠牡健的王后。
  420年,北凉击败西凉,李敬受与尹后被押解到姑臧,武宣王提出联姻,李敬受嫁给武宣王的儿子牡健为妻。433年,牡健继位,册立李氏为王后。后来被废,迁居酒泉而死。

--------------------------------------------------------------------------------------

  ·臧爱亲(宋武帝刘裕皇后)
  --------------------------------------------------------------------------------------


  ·司马茂英(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袁齐妫(宋文帝刘义隆皇后) 
   *沈容姬、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妃) 
  ·殷玉英(宋废太子刘劭皇后) 
  ·王宪嫄(宋孝武帝刘骏皇后) 
  ·何令婉(宋前废帝刘子业皇后) 
  ·王贞风(宋明帝刘彧皇后) 
   *陈妙登、陈法容(宋明帝刘彧妃) 
  ·江简珪(宋后废帝刘昱皇后) 
  ·谢梵境(宋顺帝刘准皇后) 
  ·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皇后) 
  ·裴惠昭(齐武帝萧赜皇后) 
  ·何婧英(齐郁林王萧昭业皇后) 
  ·王韶明(齐海陵王萧昭文皇后) 
  ·刘惠瑞(齐明帝萧鸾皇后) 
  ·褚令璩(齐东昏侯萧宝卷皇后) 
   *潘玉儿(齐东昏侯萧宝卷妃) 
  ·王蕣华(齐和帝萧宝融皇后) 
  ·郗徽(梁武帝萧衍皇后) 
   *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萧衍妃) 
  ·王灵宾(梁简文帝萧纲皇后) 
  ·章要儿(陈武帝陈霸先皇后)
  ----------------------------------------------------------------------------------

  [size=2]·沈妙容、韩子高(陈文帝陈蒨皇后):[/size]
[attachment=11324748]
        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元代有戏剧《男皇后》即记述韩子高的故事,在江苏的陈文帝陵前立有两尊雄麒麟(其他南朝帝陵均为一雄一雌),可见韩子高的地位 
        韩子高(538——567年)(卒年《陈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生年是根据死亡时的年龄推算的),野史称作陈子高,本名蛮子,出身微残,世代以做鞋为生。侯景之乱期间,蛮子寓居京城建康,时年16岁,长得容貌艳丽,纤研清白,如美女一般。当时兵荒马乱,蛮子几次陷入绝境,但每次乱军兵刃就要加到他的头上的时候,总是因为惊叹他的美貌而不忍下手。蛮子靠着美貌死里逃生,后来正准备随同部伍还乡的时候,无意碰上了陈霸先的从子陈茜(蒨),也就是后来的陈文帝。(这年是公元553年,梁元帝承圣二年)
  陈茜乍见如花似玉的蛮子,大为震惊,继而心中大喜,上前问蛮子道:“你可想享受荣华富贵?何不跟我走?”蛮子抬头见是一个英俊的年轻将军在跟自己说话,相信他能够为自己带来好运,便答应了。陈茜嫌他名字太俗,便让他改名子高。
  从此韩子高便作为陈茜的娈童,随陈茜起居出入,很受陈茜的宠爱。陈茜性情暴躁,只要有所怨恨,马上便气得眼冒火星,牙齿咬得格格响,好像要吃人的样子,但他只要见了子高,便怒气全消了。韩子高如此见爱,当然会加倍曲意奉迎,以讨陈茜的欢心。陈茜曾对韩子高说:“人家说我有帝王相;果真如此;到时我便册封你为皇后。”可见他俩情爱之深。当然,陈茜后来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并没有封韩子高为皇后,只是任他为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

  ·柳敬言(陈宣帝陈顼皇后)
----------------------------------------------------------------------------------

  ·沈婺华(陈后主陈叔宝皇后) 
   *张丽华(陈后主陈叔宝妃) 
  ·冯有(魏文成帝拓跋浚皇后) 
  ·冯润、冯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冯润小名冯妙莲,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萨而被废 
   *高照容(魏孝文帝元宏妃) 
  ·高英(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司马显姿、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书上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并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后临朝称制,她荒淫无耻,宠爱男色郑俨,最终导致北魏六镇起事
  ·尔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 
  ·宇文云英(西魏元钦皇后) 
  ·李祖娥(齐文宣帝高洋皇后) 
  ·李难胜(齐废帝高殷皇后) 
  ·穆黄花(齐后主高纬皇后) 
   *冯小怜(齐后主高纬妃) 
  ·元胡摩(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 
  ·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后) 
  ·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司马令姬(周静帝宇文衍皇后) 
  隋唐时期: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 
----------------------------------------------------------------------------------
  ·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萧后虽无名字记载,但萧后历经五主而不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皇后,《隋唐演义》中为萧后取名萧美娘 
----------------------------------------------------------------------------------
  ·长孙无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清代一学者考证其名为长孙无垢 
----------------------------------------------------------------------------------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小名武媚娘,武则天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
  ·韦香儿(唐中宗李显皇后):韦香儿曾经在唐中宗落难时与其同甘共苦,但后来她权力欲膨胀,并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她杀死 
----------------------------------------------------------------------------------
   *杨玉环(唐明皇李隆基妃) 
----------------------------------------------------------------------------------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皇后) 
  ·刘玉娘(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见羞本姓王,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 
  ·李三娘(后汉刘知远皇后)
  ----------------------------------------------------------------------------------
  ·黄惠姑(闽国王审知皇后)
  ----------------------------------------------------------------------------------
  ·陈金凤(闽国王延钧皇后) 
  陈金凤是一个寡妇再醮的人,她原为十国中闽国国主王审知的侍姬,王审知死后又成了他儿子王延钧的皇后,这一点上她与武则天是一样的,可惜没有武则天的胸襟气度,最终不得好死。
  陈金凤是一个私生子,她父亲是当时的福建观察使陈岩,他是个同性恋者,有断袖癣,当时他手下有一个小吏侯伦,因为生得俊美,肤色白皙,有如好女子,再加上个性柔顺,因而成为陈岩的男宠,随时可以出入陈家。丈夫是个同性恋者,在性生活上自然就冷落了妻子,陈岩的妻子姓陆,也是个大美人,一方面官宦的家眷不可能到处抛头露面,另一方面五代十国时期,理学渐露机芽,女子的三从四德日益被强调,陈岩的妻子就不可能到外面打野食来满足自己,于是就和丈夫争夺起侯伦这个阴阳情人,也亏得侯伦左右逢源,居然和陈岩的妻子陆氏夫人几度春风,而生下陈金凤这个活宝。
  陈金凤并不是国色天香的那一类美人胚子,但她有一样是当时人无法相比的,就是她的玉肌滑肤独具特色,就凭这一点她成了王审知的贴身侍姬,在王审知的时候,陈金凤的祸害还没有显示出来。王审知起自乱世,深知江山得来不易。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原本是陈岩手下的军正,陈岩死后福建发生了王绪的叛乱,王潮因平叛有功,唐朝廷决定由他继任了陈岩的官职,成为福建观察使,不久又升为武威军节度使,王审知在哥哥死后继任这一官职。不久朱温灭唐,封他为闽王,他常担心自己地僻势弱,难于自保,于是励精图治,积极建设。既节俭爱民,又通市海外,十来年下来,居然创造出一个小康的局面。他是个明白人,陈金凤想凭她的那三板斧是砍不倒他的,可惜虎父犬子,他的儿子王延钧却未能打退陈金凤的色情炮火,被陈金凤的媚眼,醉笑,若隐若现的不同一般的肌肤勾引着,跃入那一个深坑之中,这一番活动还是在王审知活着的时候就进行着,王延均被陈金凤吊起胃口,时常涌起强烈的欲望,虽因名份攸关,极力抑忍,终究也有忍无可忍的时候,可说家贼难防。
  中原地区狼奔豕突,朱温和李克用父子为了那个皇帝宝座斗得死去活来,福建地区便也盛传王宫中有真龙飞腾直上云霄,恰在此时王审知死去,王延钩就将长春宫改为龙跃宫,在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闽。乱世中大家都忙于争权夺位,忙于身家性命,顾不了那么多礼法,王延钧根本就没有像唐高宗那样为得到武则天想尽办法,他非常简单地就把陈金凤召进宫来,二十四岁的父王爱姬和三十初度的新闽皇终于用不着畏首畏尾了,放开手脚,开怀取乐,第二天都日上三竿了,这一对人儿还浑然不觉。
  王延钧比他的父亲王审知穷奢极侈多了,他初登皇位就遣使遍访福建各地,广征美女人宫,夜夜崎筵盛开,将那金龙巨烛数百支同时点燃,高低上下将整个寝宫照得犹如白昼,寝宫中特地摆一张宽达数丈的龙床,长枕广帐,就象舞台一样,四周再围上水晶屏风,床上铺以五色锦被,每当更深夜间的时候,他就和陈金凤喝得半醉半醒,裸程相拥,在偌大的床笫之间翻来滚去,表演各种各样的交媾姿态,叫那些才选入宫的红花闺女,隔着水晶屏风观赏学习,以为笑乐,叫做“水晶秘戏”。一段时间后,就命令成群的宫女为他裸体伴寝,玉体横陈,春色无边,王延钩便像是狂蜂浪蝶般地往返采吮,嘻嘻哈哈,声闻户外。日日美酒,夜夜荒淫,冷雨敲窗,山雨欲来,国事逐渐不堪闻问。
  当时王延钧除了宠爱陈金凤外,还有李春燕为贵妃,此外还有一个男宠,也许男子同性恋是当时当地的一种风尚,特别是有权有势人的一种时尚,王延钧的男宠叫归守明,甚至一段时间中,九龙纱帐中都成了归守明一人独霸的局面,乃至于连“谁谓九龙帐,只贮一归郎。”的谣谚都已经出来了。后宫的莺莺燕燕加上这一位“归郎”,使得王延钧疲于奔命,旦旦而伐,最后终于得了疯瘫症。
  王延钧得了疯瘫症,归守明成了久旱饥渴的宫女们争夺的对象,九龙帐中陈金凤自然是捷足先登,男贪女爱,别有一番旖旎的风光,一般宫嫔想分一杯羹都不可得;不仅如此,有时陈金凤欲火太炽,归守明还不得不使百工院使李可殷代劳。陈金凤完全是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而贵妃李春燕则加紧实施自己的报复计划。
  李春燕的资貌原比陈金凤艳丽,只因狐媚技艺略逊一筹,因而始终被冷落在东华宫中,在长久向隅的孤寂生活中,把欲念的触角早已伸到了王延钧的长子王继鹏身上,她利用王延钧已经瘫痪这一有利条件,抓住陈金凤与归守明、李可殷私通这一点,与陈金凤谈判,动之以利害,施之以要胁,要陈金凤从中匈通,劝王延钧同意将她李春燕赐给王继鹏。王延钧在陈金凤的花言巧语之下,居然同意了这件事情,王继鹏当时被封为福王,李春燕堂而皇之地由东华宫移居到福王的府中。后来皇城使李傲因与李春燕同姓,便千方百计地与李春燕认作同宗兄妹,现在李春燕嫁给了王继鹏,他自然又与王继鹏成了郎舅至亲,三人勾结,开始了有计划的夺权斗争。
  王延钧虽然行动不便,但对于权力的掌握,仍然不肯丝毫放松。原来王延钩虽然淫乱,但依赖薛文杰和吴英两位大臣的支撑,即使小有摩擦,大体上仍能戮力同心;王延钧的病却加深重了二人之间的矛盾,当时薛文杰任国什使,王延钧对他深信不疑,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他处理,引起内枢密使吴英的不满,久而久之,渐成水火,王延钧病糊涂了,竟至于听信了薛文杰的一面之词而杀害了吴英,不啻是毁掉了大厦的一根栋梁。恰好这时吴国的杨行密看到闽国势弱,趁机发兵攻打建州,建州就是今天福建的建瓯,位于闽国西部要冲地带,倘若建州不守,东部滨海的福州就发发可危了。王延钧立即征发大军抵御,不料军队却迟迟不肯遵命开拔,原因是吴英曾作过军队的统帅,与军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这时军队乘机鼓噪,要王延钧交出薛文杰为吴英雪冤,迫不得已,王延钧只好交出薛文杰,军士们杀死了薛文杰,由于军队的英勇奋战,吴军被打退了,但闽国内部却形成权力的真空。因陈金凤的争宠而使李春燕组织起来的小集团,势力迅速膨胀,一股压力透过归守明、李可殷、陈金凤日益传到了王延钧的身上,因为李春燕等人毕竟还不敢直接把矛头对准王延钧,于是先拿宫中的男宠归守明和男宠的帮手李可殷下手,王延钧日益关注事态的发展,王延钧的态度也加快了王继鹏、李春燕的行动步伐。
  首先他们一不做、二不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派遣壮士击杀了李可殷。陈金凤失掉一个情夫,简单就像砍断了她的一条胳膊,心痛万分地向王延钩哭说她当然不会讲李可殷是自己的情夫,经过仔细勘酌之后,她决定先把矛头指向李傲。在陈金凤的哀恳下,第二天早晨,王延钧带病上朝厉声责问李傲,朝堂之上,威仪棣棣,李傲随时都有掉头的可能。下朝了,汗流浃背的李傲踉跄趋出,急忙赶到福王府中与王继鹏商量对策,反复计议,深恐迟则生变,于是召集皇城禁卫军鼓噪入宫,王延钩行动不便,当即被乱军所杀,可怜陈金凤与归守明还在九龙帐中干那伤天害理的勾当,也被乱军杀死。“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陈金凤、王延钧乱伦不孝,终于得到报应。
  叛乱过后,李春燕和王继鹏相偕来到九龙帐中,李春燕看到一丝不挂且血糊糊的陈金凤和归守明,嘴角露出一丝残忍的笑容,陈金风的狐媚手段终究没有敌过李春燕的残忍心机,陈金凤那独具特色的肌肤,在鲜红的血液中还那么晶莹剔透,王继鹏看到父亲,特别听到父亲一时未被乱军杀死,还是自己费尽了力气,抽出佩剑自刎喉管方才断气,久久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
----------------------------------------------------------------------------------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王继鹏、李春燕既已走上了陈金凤、王延钧的老路,就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李春燕(闽国王昶皇后) 
  ·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后)
----------------------------------------------------------------------------------

  ·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后):周女英即小周后,南唐灭亡后她被宋太宗奸污而忧愤死,最近史学家新考证周娥皇大名叫周宪、周女英大名叫周嘉敏 
----------------------------------------------------------------------------------
  ·金飞山(前蜀王宗衍皇后) 
  ·刘娥(宋真宗赵恒皇后)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 
  ·孟婵、刘清菁(宋哲宗赵煦皇后):孟婵在北宋灭亡后,号召天下反金,并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 
  ·邢秉懿、吴芍芬(宋高宗赵构皇后) 
----------------------------------------------------------------------------------
  ·李凤娘(宋光宗赵敦皇后) 
妒后李凤娘
  宋高宗在位时,有一相士名皇甫坦,他治好了韦太后的眼疾,因而获得高宗信任。有一次,皇甫坦来到了庆远节度使李道家中,李道知道皇甫坦是个著名的相士,于是请皇甫坦为他的三名女儿相面。
  李道的长女与三女也没甚特别,可是当二女凤娘出来拜见时,皇甫坦却说此女面相当大贵,因而不敢受拜。说道这个李凤娘,她的名字也有一点来历呢!却说当年李道夫人产女前,军营前飞来了一群黑凤,徘徊不去。于是李道便为不久后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了。
  皇甫坦自从在李道家遇上凤娘后,便连夜赶回京师求见已为太上皇的高宗,说已为他找来了一名好孙媳,又提议以面相大贵的李凤娘为孝宗三子恭王赵惇之妃。高宗一直对皇甫坦深信不疑,便作主让恭王与凤娘成婚了。后来,太子病亡,太上皇高宗与嗣皇帝孝宗决定以排行第三的赵惇为太子,恭王妃李凤娘也随即成了太子妃。后来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以嫡妻李凤娘为皇后。
  不过,李凤娘天性悍妒,虽然已为六宫之首,又早于孝宗干道四年﹝公元一一六八年﹞诞下儿子赵扩,可是却仍未心满意足。有一次,光宗在宫中洗手,刚巧留意到捧着盆子侍候在侧的宫人一双白滑的手,便自然称赞了两句。可是,这小事却为李皇后得悉,结果,于同日下午,李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个食盒予光宗,光宗打开一看,赫然是当日那位宫人的一双手,光宗惊吓得不能言语,更因此而病了好几天。
  对光宗偶尔遇上的宫人也如此残酷,实在不难想象李凤娘会如何对待光宗的妃嫔了。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亦算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藉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谋杀了黄贵妃。那时光宗因天雨以致卧病在床,同时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因而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惨死的黄贵妃,她俩可算是幸福多了。
  当然,李凤娘的所作所为,已为太上皇的孝宗与太上皇后谢氏也早留意到了。谢氏为皇后时,对太上皇高宗和吴太后孝顺有礼,恭敬非常;可是如今李凤娘不仅对丈夫光宗无礼,更处处顶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在太上皇后好言相劝时,以一句「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名正言顺,又有何不可?」回应,暗讽太上皇后谢氏非孝宗嫡妻。孝宗与谢太后自是非常愤怒,打算废掉李凤娘,但由于太师史浩认为立后不久便废后实过于草率,坚决反对,致使废后一事不了了之。
  李凤娘不仅和太上皇关系弄得不大愉快,她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请示父亲孝宗再行册立。可是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几天后孝宗没能见着儿子,便把李凤娘召来,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藉词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习,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过早立太子的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
  过了一年多,光宗身体略微好转,重视上朝听政,文武百官乘机请求光宗朝见太上皇,光宗迫不得已去了一次,关系算是改善了。可是接连几次李皇后从中作梗,致使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后来,孝宗驾崩,百官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却一直拖延着不想去,结果由仍然在生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代行祭奠。后来大臣见光宗不理政事,请求光宗以嘉王为储君。但处处受掣肘的光宗连皇帝也不想当了,结果,心灰意冷的光宗让位予嘉王,退居太上皇。而李凤娘也因而成了太上皇后。
  庆元六年﹝公元一二零零年﹞,有算卦之人指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也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
  [size=3]·杨桂枝(宋宁宗赵扩皇后)[/size] 
  杨桂枝(1162—1232年),女,南宋宁宗皇后,淳安县辽源十五里坑(今上虞里商乡杉树坞龙门墈杨家基)人。少时,以姿容选入宫中,侍皇太子赵扩。扩即位为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始封平乐郡夫人,尔后庆元三年(1197年)进封婕妤、婉仪。五年,又封为贵妃,至嘉泰二年(1202年),被宁宗立为皇后。杨桂枝涉书史,知古今,性机警,能辨奸佞、别贤良。尝因大臣韩胄劝立曹美人为后,由是对韩结怨。开禧三年(1207年)借韩攻金失利之机,使丞相史弥远用计槌杀于玉津园。诛奸臣韩侂胄、拥立理宗,皆出其谋。开禧元年(1205年)十二月,备奏浙江百姓苦于重赋,由于缴不出“生子钱”,凡有育男者,均湮没不举,宁宗应杨后的请求,御批“尽免两浙生子钱”。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宁宗去世,史谋废皇子赵竑,被迫矫诏,废竑为济王,理宗赵昀即位,尊其为皇太后,并且垂帘听政。次年四月,撤销垂帘听政。待杨七十大寿,加尊号曰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主动提出退出政坛,诏祷天地,大赦天下。翌年病故,享年七十有一。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立谓:“太清宫,宁宗时朱灵宝守固建,杨皇后书《道德经》石幢。”谥恭圣仁烈太后。

----------------------------------------------------------------------------------
  [size=3]·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皇后) [/size]

  谢道清(1210~1283)南宋女政治家。临海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经"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首次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第二次进犯,京城官员怕死,太后命令朝堂告示: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号召全国起兵勤王。后元军临城迫降,太后誓不出走避难,沉着安排宋室后嗣,升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谈判,谈判未成文天祥被扣留,元军进入临安城,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7年后病故,享年73岁。
  谢道清(1210-1283) 南宋理宗后,亦即谢太后。南宋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位临海县西北)人。1227年(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1275年(德祐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乃垂帘听政。当年,贾似道兵败于丁家洲,陈宜中上疏请正其罪,她不准,遂削其官,并徙贬所。时丞相王爚老病,而陈宜中、留梦炎又庸懦无能。致使前线屡败,又加元兵长驱直入,而陈宜中及文武百官皆逃。二年初,九军进逼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她屡遣使臣赴元营奉表称臣求和。元统帅伯颜未互,遂上传国玺降表,南宋亡并下诏令扬州李庭芝等投降八月至大都。今北京市降封寿春郡夫人,越七年死
----------------------------------------------------------------------------------- 

  ·全玖(宋度宗赵禥皇后) 
----------------------------------------------------------------------------------

  ·述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 

  ·萧温(辽太宗耶律德光皇后) 
  ·萧撒葛只(辽世宗耶律阮皇后) 

---------------------------------------------------------------------------------- 

  ·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皇后):
  萧绰(953年—1009年),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辽大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
  早年
  萧绰自幼便长的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有一次,父亲萧思温看他的三个女儿扫地,萧绰扫得最为干净,高兴地说:“这女孩以后一定能成家。”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保宁元年(969年),被册封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3子3女。
  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保宁八年(975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辽景宗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摄国政
  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啊?”,耶律斜轸、韩德让回答:“只要信任我们,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让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并把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后又让韩德让总管宿卫事,保障圣宗母子的安全。韩德让很得萧绰宠信,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样,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统和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幼时曾许配给韩德让,未婚,就被景宗选为妃子。景宗死后,萧绰认为韩德让极有政治才能,决定改嫁韩德让。而当时契丹的风俗也允许如此。她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后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韩德让则无所顾忌的出入宫闱,出猎听政,两人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并排而坐,晚上则睡在一个帐篷里。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
  萧绰治国有方,听到好的建议必定采纳,赏罚分明。为了笼络群臣,她给许多大臣加官进爵、或是绘像于景宗乾陵,使群臣尽其忠而效其力。又为了取得人心,她又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例如统和元年十二月,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统和二年四月、同年六月从朔日至月底、以及次年六月,萧绰都亲自审诀滞狱。后来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调整两族关系。
  与宋和战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萧绰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率辽圣宗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起初宋军取得很大进展,攻陷岐沟关、固安、涿州等地,寰州、朔州、应州等地降宋。而萧绰与辽圣宗支援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东路军,宋军死伤不计其数。七月,又命耶律斜轸对东路和中路宋军反击。由于东路军惨败,宋的北伐其实已经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方,而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到达澶渊前线,宋军士气大振。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辽军败局已定。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平安撤回。
  晚年
  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巾帼不输须眉 威名远播四方-----辽太后萧绰
  --辽审密氏萧姓家族
  辽代萧氏除了述律氏萧姓外,还有一支大家族,即审密氏萧姓。审密氏以汉译萧氏为姓,当始于辽景宗初年、睿智皇后执政时期,睿智皇后萧绰系出自契丹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其父萧思温乃是三朝元老,又辅立景宗,可谓权倾一时。萧太后之威名,远播于汉地。此审密氏萧姓家族不但声势显赫,而且在联姻中不断扩展,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家族网络,对辽朝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萧菩萨哥(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
    仁德皇后萧菩萨哥(983年—1032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第二任皇后,小字菩萨哥,是睿智皇后萧绰的弟弟萧隗因的女儿。十二岁时,因貌美而富有才华,被选入后宫。统和十九年(1001年),年满十六岁,5月被册封为齐天皇后。随鸾伴驾二十几年,深得圣宗皇帝的宠爱,仁德皇后生了两个皇子,都夭折了。开泰五年的时候,宫人萧耨斤生了辽兴宗,仁德皇后过来把他作为养子。太平十年(1031年)六月,辽圣宗病危,遗命以兴宗继承皇位,齐天后为皇太后,耨斤为太妃。此时萧耨斤得意忘形,自立为皇太后。萧耨斤上台后,排除异己,还诬陷仁德皇后参与谋反,1032年3月,趁着兴宗驾车春季射猎的时候,派遣人去刺杀她,仁德皇后就这样死去,享年五十岁,追封为仁德皇后。与钦哀皇后共葬于庆陵。

----------------------------------------------------------------------------------

  ·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 

  萧挞里【?—1076年】,兴宗耶律宗真皇后。父亲萧穆之,为钦哀皇后的弟弟。公元1035年被立为皇后。谥号“仁懿皇后”。
  辽兴宗耶律宗真即位后,其母把弟弟的长女萧挞里聘纳后宫,当了宗真的妃子。萧挞里性情温顺,待人宽厚,资貌秀美。她不仅能歌善舞,还能猎杀猛兽。宗真放荡不堪,但对其却格外爱之。即使宗真后来与母亲反目为仇,也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萧挞里的感情。
  重熙元年(1032)八月,生下宗真长子查刺。其后,她被立为皇后,后来她又连续生育了二子二女。重熙十二年八月,宗真病死,长子耶律洪基即位,尊萧挞里为皇太后。
  萧挞里生性俭朴,当了太后之后仍能自讽菲薄。每年宋朝和其他诸部向她贺寿的贺礼,她都很少用,几乎全部赏赐给贫困之家。她是非分明,憎恶爱贤。“重元之乱”时,也多亏其洞若观火,并且亲自率部深入敌阵,临危不惧,指挥有方,才能得以平息叛乱,稳定局面。
  大康二年(1076)三月,萧挞里病故,葬于庆陵。

----------------------------------------------------------------------------------
  ·萧观音、萧坦思(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 
----------------------------------------------------------------------------------

  ·萧夺里懒(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后)
  ----------------------------------------------------------------------------------

  ·塔不烟(西辽耶律大石皇后) 
  ·野利都兰、没藏黑云(夏景宗李元昊皇后) 
  ·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顺皇后) 
   *唐括定哥、唐括石哥、蒲察阿里虎、耶律弥勒(金海陵王完颜亮妃) 
   *李师儿(金章宗完颜璟妃) 
  ·王霓(金宣宗完颜珣皇后) 
  ·孛儿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后) 
  ·脱列哥那(蒙古窝阔台皇后) 
  ·海迷失(蒙古贵由皇后) 
  ·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后) 
   *也速儿(蒙古蒙哥妃) 
  元明清时期: 
  ·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后) 
  ·失怜答里、卜鲁罕(元成宗铁穆耳皇后) 
  ·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后) 
  ·阿纳失失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 
  ·速哥八剌(元英宗硕德八剌皇后) 
  ·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皇后) 
  ·卜答失里(元文宗图帖睦耳皇后) 
  ·答纳失里、伯颜忽都、完者忽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皇后) 
  ·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后) 
  ·钱锦鸾(明英宗朱祁镇皇后) 
   *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妃) 
  ·张宝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张宝珠的大名叫张嫣,宝珠是她的字,史书和文学作品上为区别她与汉代的皇后张嫣故用张宝珠一名较多 
  ·周玉凤(明崇祯帝朱由检皇后) 
  ·阿巴亥(后金努尔哈赤皇后) 
  ·哲哲(后金皇太极皇后) 
   *海兰珠、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后金皇太极妃):孝庄太后是大清王朝幕后的开创者 
  ·娜木钟(清顺治帝福临皇后)
---------------------------------------------------------------------------------- 
   *慈禧太后(清咸丰帝奕詝妃):
  孝钦显皇后,通称慈禧太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是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东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一说是代笔)
  生平简介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交瘁,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御赏”和“同道堂”印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和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等八人任命为顾命大臣,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䜣被封为议政王,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垂帘听政进行的场所,养心殿东暖阁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䜣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她也作出很多愚蠢的决定,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行;再有,当改革可能损害她的统治时,她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集权。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机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母后干预。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䜣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荒唐决定。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1883年—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战争之初慈禧借战事不利,把责任推给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颐和园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话。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她无法再一意孤行,大摆排场,她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缩减了生日庆典的规模,在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投降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后以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对于变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慈禧最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扼杀了“百日维新”运动。
  19世纪末,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当她看到一份所谓的“洋人照会”,要勒令她归政,更是忍无可忍,对列强宣战。但是,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团乞和。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她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1902年初,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从此之后,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就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决定了改革不彻底,同时清政府的腐败使许多改革措施在实施时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使中国主权再一次被严重践踏;东北人民遭受巨大苦难。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的“君上大权”,过渡期更长达9年,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关于名字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根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叶赫纳拉氏的起源据叶赫那拉·根正说:“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元末明初时,已在叶赫河建立了叶赫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垦达尔汉,原姓土默特。叶赫那拉氏的始祖,原来是蒙古人到扈伦部,他招赘在那里,那拉的意思就是爱,他领有其地,并成为一国,因为他的国是在叶赫的河边建立的城市,所以叫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后出过许多文豪武将,如历来被誉为“清初学人第一”的满族杰出文人纳兰性德就姓叶赫那拉。但真正使叶赫那拉扬名天下的,当属叶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后。
  身世传说
  有民间传说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关于慈禧的身世,除北京说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
  山西长治当地传说:说慈禧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但其实这些都缺乏证据。
  那封信后也经过鉴定,非慈禧的笔迹,而且不是原件,亦是破烂不堪,大打史实折扣。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慈禧确实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

  ·婉容(清宣统帝溥仪皇后):
      [attachment=11324750]
    婉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满洲国建立后,她与侍卫李体育和祁继忠私通并怀孕(影视上将李祁二人合成虚构的李忠一人),遭到溥仪软禁,最终患精神失常而死 
◎末代皇后—婉容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906年11月13日)。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高祖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
  姓名:郭布罗·婉容(是父亲荣源根据《洛神赋》中“宛如游龙”所起,容有谐音,通龙。)
  生日:1906年11月13日
  忌日:1946年 6月20日
  民族:达斡尔族
  血型:B型?
  身高:163cm
  小名:容儿、慕鸿(是父亲荣源根据《洛神赋》中“翩若惊鸿”所作。倾慕飞鸟迅美的姿态,也是寄寓一种美好的向往。)
  笔名:荣月华
  英文名:伊丽莎白(溥仪取)、瑞莎(婉容的英文老师取)
  爱好:琴、棋、书、画; 旗袍设计,骑马,唱歌,听戏,英语.
  粉丝名称:莲藕(因为其一生最爱荷花)、容迷
----------------------------------------------------------------------------------

   [size=3]*文绣(清宣统帝溥仪妃)[/size]

[attachment=11324749]
        文绣(1909-1953)镶黄旗,又名惠心,自号爱莲。
  溥仪的淑妃。满族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
  1909年12月20日,文绣出生在北京。此时鄂尔德特氏家族走向凋零。
  1922年3月10日,溥仪御笔圈定,册封婉容为皇后,文绣为淑妃。
  原被溥仪选为皇后,由于端康太妃(即光绪帝宠妃珍妃的姐姐瑾妃)不满意,
  文绣才降为妃子,被封为“淑妃”。清人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讲过一则“粉侯捉御史”的轶事:
  都察院副都御史的车马因未及时给粉侯(恭亲王奕讠斤的女儿荣寿公主)让路,被粉侯手下扣留。后来副都御史亲自叩头求情,才被放行。这位副都御史名叫锡珍,就是文绣的祖父。锡珍官至吏部尚书,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是他的门生。
  锡珍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有500多间房产,和6个儿子聚族而居。文绣之父端恭,是锡珍长子,曾做过内务府主事的小官。清朝垮台之后,锡珍后人失去俸禄钱粮,先是“吃瓦片”,即收取房租,后又变卖房产,坐吃山空还要维持奢华的生活。文绣于宣统元年(1909年12月20日)生于方家胡同老宅,生母蒋氏,汉族人,是端恭的续弦。
  端恭死后不久,兄弟6房分家单过,蒋氏只分到很少的钱财,带着长女文绣、次女文珊及端恭前妻的一个女儿,搬到崇文门外花市附近租房居住。因家境日渐贫寒,
  母女们靠在花市承接挑花的针线活计为生。 
  太妃勾心斗角,皇后变成皇妃
  1921年初,文绣刚过11岁,宫里传来要为已退位但仍保留帝号的溥仪选择皇后的消息。因文绣祖上是已入旗籍的蒙古族贵族,符合候选条件,文绣的五叔华堪(在清末也做过吏部尚书)来和蒋氏商量,要给文绣照个相片送去参选。
  据文绣的堂侄女傅嫱的回忆文章《末代皇妃文绣的一生》说:“蒋氏回家告诉文绣,文绣坚决不从,曾一度想寻死。最后在蒋氏和我爷爷(即五叔华堪)的说服下,只得去照了相片,送交内务府。”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照片送到了养心殿,一共四张。在我看来,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
  这是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名叫文绣……这是敬懿太妃(同治皇帝遗孀)所中意的姑娘。这个挑选结果送到太妃那里,端康太妃(光绪皇帝遗孀)不满意了,她不顾敬懿的反对,硬叫王公们来劝我重选她中意的那个,理由是文绣家境贫寒,长的不好,而她推荐的这个是个富户,又长的很美。她推荐的这个是满洲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的女儿,名婉容。”
  “可是敬懿和荣惠两太妃又不愿意了。不知太妃和王公们是怎么争辩的,结果荣惠太妃出面说,“既然皇上圈过文绣,她是不能再嫁给臣民了,因此可以纳为妃。”就这样,1922年11月30日,未满13周岁的文绣进宫,成了16岁的溥仪的淑妃。文绣进宫后,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
  长春宫曾是慈禧太后住过23年的地方,装饰华丽,陈设精美。但是文绣心情一直抑郁苦闷。
  文绣自幼喜欢读书写字,长春宫的西配殿承禧殿是她的书房。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 
  毅然逃出樊笼,公开提出离婚
  文绣1925年3月5日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25日从天津住所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院,遂经双方律师交涉“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绣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体面,还于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不善持家理财,生活渐入困境
  文绣虽然拿到5.5万元的赡养费,但支付过律师费,开销了出走进住过的高档宾馆房费,以有酬谢了帮过忙的亲友人情,回到北平后,手中只余2.6万元。开始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曾在北平私立竞存小学当过国语教员,因不堪好事猎奇者的骚扰,只干了一年多就辞职。后在德胜门内刘海胡同买了一座9间房子的小院居住,还雇了4名用人。
  由于文绣坐吃山空,加上日本侵占北平时期遭坏人敲诈勒索,生活日渐贫困,陆续辞退用人,卖掉住房,最终投奔到昔日母亲蒋氏曾周济过的一个穷亲戚家中借住。文绣那时曾糊过纸盒,摆过烟摊,甚至还到工地当过担泥运砖的小工。 
  中年再度嫁人,贫病抑郁而死
  1947年,38岁的文绣曾在《华北日报》当过校对。为了生计,与报社社长的表弟、时任北平行营长官李宗仁部下少校军需官、40多岁尚未结婚的河南人刘振东结婚,在地安门外白米斜街租了三间房屋安家度日。1948年,李宗仁去南京当了副总统,刘振东就此退伍从商,用退伍费开了个只有8辆平板车的货运车行。
  不久北平面临解放,当过国民党军官的刘振东心中害怕,想要逃往台湾找军中的熟人谋生。不想因天津解放,海路不通,没有走成,家当又已卖光,从此陷入贫困。解放后,白米斜街的居民们才知道原来这位“刘太太”就是昔日的淑妃文绣。刘振东被政府管制,文绣虽未被管制,也要交待问题,并遭邻居们的冷眼相对。1951年,刘振东的审查结束、解除管制,被安排至西城区清洁队当清洁工人,清扫公共厕所。为了上班路近,刘振东偕文绣搬到西城区辟才胡同西口居住。1953年9月17日晚10时,文绣因心梗死于家中,只有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安定门外的义地里。终年44岁。一生未有子女。
  文绣和“妃革命”
  文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向封建皇帝提出离婚并诉诸法院获得成功的皇妃,从而摆脱了婉容那样的悲惨命运。
  文绣进宫那年尚不满14岁,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可她一踏进那高大的围墙,便失去了一切自由。她在一篇短文中,把自己比做“悲鸣宛转”、“奄奄待毙”的“哀苑鹿”。皇后婉容欺侮文绣,皇帝总是偏袒皇后。有一天,文绣独自外出,回来后在院子里吐了一口唾沫,凑巧婉容正坐在旁边,便生了疑心。皇后要求皇帝对文绣当面斥责,文绣蒙受此不白之冤,感到十分委屈。从此,婉容和文绣之间的疙瘩便愈结愈深,以致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文绣在外貌上确实不如婉容美丽:椭圆形的脸稍胖,眉毛浓重,眼睛缺乏神采,口角较大。但论思想却远远超过婉容,她追求自由,也很有勇气。
  1931年8月26日,文绣在胞妹文珊的陪伴下,带一名随身太监出外“散心”。出门后,就指令司机一直开向国民饭店。进房坐定后,文珊正色告诉太监说:“你先回去吧!淑妃留在这儿了,还要向法院控告皇上哪!”被此话震惊的太监,双腿长跪哀请淑妃回宫。文绣态度坚决,从袖中出示三封信,让他转告皇上。太监还想哀求,只听房门一响,三位西装革履的律师走进室内,太监只好登车而去。
  文绣的出走,犹如向封建统治阶级甩出了一枚炸弹,震荡了平津。溥仪焦急万分,召集遗老商议如何处理这件丑事。最后决定委托律师出面,争取和解,但因双方坚持己见,差距太大,未能达成协议。 当时有人把淑妃出走叫做“妃革命”。
  溥仪虽然采取多种办法调解,文绣断然拒绝,坚决向天津地方法院提出了诉状。文绣硬了,溥仪也就软了,让“皇帝”在法庭相见,简直是要他的命。经过双方律师两个月的磋商,终于签字和解,双方协议完全脱离关系。溥仪给文绣5.5万元的生活费。文绣永不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文绣用这笔经律师、中间人和家人克扣后所余甚少的赡养费办了一所小学,亲身任教,终身未嫁,直到1950年因病去世。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当过教师的皇妃。
[ 此贴被usb类型在2009-11-27 19:5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 qianwen

    派派币 +5

    我很赞同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4-12 0
如果你能把他们照片、史载都弄上去~
偶给你加精~呵呵O(∩_∩)O~

楼主留言:

⊙﹏⊙b汗···说实话没弄懂图片怎么加啊~~羞愧····

暧芋冰

ZxID:3478453


等级: 明星作家
芋头曰:“爱过恨过,爱恨不能过;哭过笑过,哭笑不得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4-12 0
1L的诱惑是巨大的,
这个工程也是庞大的。。。
LZ加油~~
期待LZ能全部补上,加精~
偶也想看o(∩_∩)o...哈哈

楼主留言:

补了一些了,呀呀··累死了····

魅影流漓

ZxID:809408


等级: 热心会员
你给生命的就是生命给你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4-12 0
楼主辛苦了,貌似把中国历史给排下来了,加油,期待被加精哦

﹏雨◇

ZxID:1467393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好强大!!
给他加精啦
huhaoyin

ZxID:4654965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皇帝我认识...皇后不认识....
宁静猫猫

ZxID:493430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女人能在历史上留名真的不容易

公主留名的我知道一个,呵呵。山阴公主刘楚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enyayoung

ZxID:5485369

等级: 文学俊才
我在等待你的华丽回归~~~~~~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在古代那种情况 女子能留个名真的算不错的
很多公主虽然身份尊贵 却只有封号 没有留名
还真是可怜又可悲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usb类型

ZxID:773059

等级: 自由撰稿
如果没有奇迹,那就去创造一个!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俺是楼主,这个帖子我会把它完善的,累死我;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也希望它能给大家写文带来帮助~~
可口可乐

ZxID:101856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4-14 0
图片挺好看的
wangyi09

ZxID:5002554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4-18 0
楼主辛苦了。 
yisutongfeng

ZxID:5772352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4-18 0
没想到历史上居然有男皇后~~~
百草春生

ZxID:335843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孟客
偶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4-18 0
— (qianwen) 好久不见了亲~O(∩_∩)O~ (2009-04-18 17:32) —
这个真的很强的说
这些都是苦命人呐
lynn_blue

ZxID:809785

等级: 专栏作家
小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4-28 0
谢谢楼主啦,收藏啦,慢慢看吧!
别看偶是猪,偶也是头有气质的猪!
派派小香

ZxID:5669655


等级: 文学大师
人生是美丽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4-28 0
好全好详细啊!嘿嘿
多比归来

ZxID:7837777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8-03 0
许皇后的名字到现在还不清楚啊!
天才小痴

ZxID:9070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6-12 0
中国历代皇后资料整理
在中国古代宫廷里,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也有此古籍简称为“后”;而尊称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则尊为太皇太后。可是,为什么称皇帝之妻为“后”呢?   
“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各项笺曰:“后,君也。”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   
而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不过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汉书·高帝纪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还有《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有:“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倢,有容华,有美人。”   
在甲骨文里,“后”人在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但自金文将字型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说文解字》上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因为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后”还经常被用来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领。所以,也因而引申为帝王的正妻等涵义。   
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  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中,出现有多位皇后并立的现象。

    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全单

 
  西汉王朝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吕稚——最狠毒的女人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中国第一个二手皇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图)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永远的卫皇后
  孝武李皇后 李妍
  赵太后 钩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
    汉朝历史上的童养媳皇后
        中国历史上的处女皇后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长定许皇后 许娥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王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王朝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情商120的阴丽华怎样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郾皇后 郾明
  桓帝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何莲
  灵怀王皇后 王荣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甄洛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齐王王皇后
  齐王张皇后
  齐王甄皇后
  高贵乡公卞皇后
  元帝卞皇后

  蜀汉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后 甘梅(一说名倩)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吴苋
  后主敬哀皇后张氏 大张后
  后主皇后张氏 小张后

 东吴王朝 
  孙权大懿皇后王氏
  孙权敬怀皇后王氏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步练师
  孙亮全皇后 全惠解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滕芳兰

 西晋王朝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贾南风灭司马玮独揽大权&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之争&皇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之争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发现一个很bh的皇后,额,两朝皇后哦~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东晋王朝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孝武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刘汉国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靳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弘道樊皇后
  汉昭武帝弘孝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昭武帝左皇后刘氏
  汉昭武帝弘德皇后武氏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国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 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成汉国
  成景帝罗皇后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归义侯李皇后
  后赵国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国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国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兰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后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国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苟皇后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国
  武昭帝姚苌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国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后段氏 先段后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丁氏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国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国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国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国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国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国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国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大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朝

  刘宋王朝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文帝宣皇后沈氏 沈容姬
  刘劭殷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齐王朝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瑞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张皇后 张尚柔
  高祖郗皇后 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豫章王萧栋张皇后
  高宗蔡皇后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王朝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桓帝皇后祁氏
  平文皇后王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高英
  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充华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节闵帝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东魏王朝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北齐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后元氏 元仲华
  废帝皇后李氏 李难胜
  孝昭帝顺成皇后元氏
  武成帝皇后胡氏
    甘当妓女的中国皇后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左皇后胡氏
  后主右皇后穆氏 穆黄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王朝
  文帝文献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萧氏
   美艳萧皇后的神奇一生:历经五位君王而不衰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武则天唯一无法超越的女人之大唐风月
        长孙皇后的死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 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
  后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承帝皇后张氏 张贞娘
  后唐王朝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王朝
  高祖皇后李氏 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王朝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 李三娘
  后周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
 
 十国
  南唐国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 大周后 周宪(周娥皇)
  后主皇后 小周后 周嘉敏(周女英)
  闽国
  惠宗陈皇后 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宋朝最强大的皇后传奇:从江湖卖唱女到皇后到垂帘听政
  真宗章懿李皇后 李宸妃
  真宗章惠杨皇后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孟婵
    宋哲宗孟皇后:因祸得福的典型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 朱琏

 南宋王朝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中国历史上唯一修成金婚的皇后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王朝(契丹国)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萧巖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 甄定徽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 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 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 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西辽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
  景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皇后没藏氏
  惠宗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 罗皇后

 元王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纳也忒迷失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
  顺帝皇后弘吉剌氏 伯颜忽都
  顺帝皇后奇氏 奇皇后(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徐仪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皇后
  景帝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吴皇后
  宪宗 孝贞王皇后 王钟英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宪宗 孝惠邵太后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明孝宗张皇后--最幸福的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陈莲
  世宗 张皇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张宝珠)
  思宗 愍周皇后

 清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姐姐
  太祖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世祖 孝献皇后(董鄂妃) 董鄂氏
    顺治帝的3位皇后、7位侧妃、21位庶妃 全资料
  圣祖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论证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乃其嫡妻赫舍里氏
  圣祖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
  圣祖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圣祖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世宗 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
  世宗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清穿最热门女主】的原型 ——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高宗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高宗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仁宗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宣宗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文宗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文宗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文宗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穆宗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 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
      婉容---清朝末代皇后
颦拂晓

ZxID:15460594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08-04 0
哇塞~~~~~~~强大,辛苦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