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纳兰性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6617 回复:46

[人文通史]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nh

ZxID:5793965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9-04-12 0
好喜欢纳兰容若的词啊  
文洛珂珂

ZxID:6128012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04-15 0
介绍 的真全啊
mouse_j2001

ZxID:10096583

等级: 家喻户晓
淡定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0-04-15 0
好详实啊!喜欢这样全面的介绍!!!谢谢楼主,学习了!
拼音:dàn dìng
英语:poised
解释: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程度~称之为淡定
寻雪幽香

ZxID:8533959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0-04-16 0
喜欢他。。。
木偶人生

ZxID:11749788

等级: 热心会员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0-04-17 0
呵呵 其实我以前对这个人不很熟悉呢,不过看了楼主传上来的词之后,觉得纳兰容若写的很好。
城南北事

ZxID:10975805


等级: 职业撰稿
Aizen—神之蓝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0-04-17 0
人生之若初相见……很出名的诗句滴说,多谢L酱分享
人は皆、猿のまがいもの  
神は皆、人のまがいもの   
人之一切,皆猿猴之模仿之物   
神之一切,皆人之模仿之物
朴暖暖

ZxID:10317859

等级: 自由撰稿
等待他 温暖她 做自己就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0-04-26 0
原来是明珠的儿子~~~~~~~
我不过是个不过的女子 想要的也不过是个不过的男子 可这世上自命不凡的男人太多
mu13shao

ZxID:9746982

等级: 牛刀小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0-06-19 0
好完整啊
金鱼花火

ZxID:646768


当时明月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0-06-19 0
喜欢他的诗

fj626888

ZxID:765280

等级: 略有小成
现世安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0-06-19 0
喜欢这个才子!!!
情在不能醒
生命如果不坚持,生生死死又有何异…
小助理

ZxID:9992089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0-07-26 0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火瀧

ZxID:10935547

等级: 专栏作家
听到了你的声音,所以我就来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0-08-27 0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这句好有感觉~~
季唯妍

ZxID:11842723


等级: 热心会员
烟花会谢笙歌会停,谁的眼泪会倾城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0-11-10 0

我心中的纳兰公子
暮水尘烟

ZxID:10338362


等级: 热心会员
冒泡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1-01-09 0
[活动专题]名人堂之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
纳兰世家
  纳兰世家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子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朗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 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 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 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关氏。纳兰性 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出。其孙名瞻岱。

  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 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 乾隆弘历的舒妃。兰

  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 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祯,成为 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 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 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说明:纳兰性德葬于北京西郊皂荚屯,原墓虽已荡然无存,但出土的墓志篆盖几乎完好如初,上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现存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


纳兰性德之生平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洲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织》,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 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 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和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病时,康熙曾派员探望并送御药,闻亡故之讯,为之挽惜。纳兰性德的业师徐乾学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

  纳兰性德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茔,带着无限的爱与永远十九岁的娇妻卢氏于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远。他的《纳兰词》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


纳兰性德遗考
  纳兰性德在北京的活动十分广泛。除了紫禁城、国子监、明珠府(现宋庆龄故居及原卫生部)、上庄明珠花园(北京海淀区上庄翠湖水乡)几个他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从纳兰词中我们还可以知道,黄花城、古北口、宝珠洞、戒台寺、居庸关等等,也都有过纳兰性德的足迹。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基本很难找到有关纳兰性德的史迹了,但有一个地方是例外:上庄。
  上庄,海淀区一个偏远的村落,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有北方小江南之誉。这里至今出土和保留了大量纳兰家族文物遗存,为纳兰性德的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历史依据。

  纳兰家的别墅——明珠花园建在上庄,位置位于现在的翠湖水乡附近,远山近水是筑园的理想场所。可惜三百年前辉煌已经被岁月风霜磨洗殆尽,现在这里的风貌已经和北京郊区任何一座村落相差无几,而在村里,仍散落着旧时花园的遗存,如井碑,水槽、山墙、汉白玉石等等,它们未加保护,仍然接受日晒雨淋……

  纳兰氏祖茔在上庄乡皂甲屯(皂荚屯),这里不仅埋葬纳兰性德,也葬着明珠、纳兰性德的两个弟弟揆叙、揆芳及其妻室子女,墓地规模宏大,曾是北京西郊名墓之一。
  由于清中末期家势衰落,民国时期大肆盗墓,文革期间破“四旧”,这里目前为303公共汽车上庄卫生院站,旧貌荡然无存。幸亏不少有识之士抢救保护,才使得部分出土文物保留至今。这其中,弥足珍贵的当属纳兰性德墓志(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但字迹磨蚀损毁严重,志文辨认相当困难,墓志篆盖相对保存完好,上 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今北京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馆藏。另外,还出土纳兰性德妻卢氏墓志一方,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芳夫妇及子永寿墓志各一盒。而墓中遗骨——“1975年夏……北安河叶连德的后人赶着大车,拉着棺材,在皂甲屯南北寿地收敛四散的墓主骨头,敛骨的手上还裹着红布,以示孝敬。”⑩以后,这位大词人的长眠之地,再无人知晓。
  在上庄地区还有龙母宫、大戏台、上庄东岳庙等遗址。目前这些遗址已经被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除了北京地区的遗址遗迹,还有一件东西尤为重要:纳兰性德手简真迹。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其中致张纯修书简二十八通,致顾贞观一通,致严绳孙五通,致颜光敏一通,致阙名一通(疑)。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书遗墨,价值极高。后来上海图书馆原迹影印,印数只五百本,市面罕有流传。
  从手简中,我们可以一览纳兰性德对朋友的坦诚之心,以及他对官场黑暗的感悟和厌弃、对鞍马扈从侍卫生活的厌倦。看着他一通通笔墨秀丽凝敛的手简,好似这位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年轻公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纳兰性德的创作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除了诸多词作,纳兰性德的诗文、著作也是了得的。现存《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可以想象,这些多是他鞍马扈从之余完成,其笔力甚为惊人。而在文学领域之外,纳兰性德善骑射、喜书画,精赏评,通佛法,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

  1.家庭影响 纳兰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满清的八旗制度不但将满汉人等划分成贵贱种族,就八旗的世袭制度亦比之汉族王朝的封建世袭制度更具有血缘、种族、部族的原始机制。有更明显的种、部族的区别。八旗贵族的人人享有奉禄,可世代従军、世代为官的体制,加之满族域内婚姻的制度,比唐、宋、明王朝更容易従种、部族血统上保持贵族上层社会的稳定。当然,这种狭隘的制度日后也加速了八旗子弟的腐败、没落和种族退化。而在满族入主中原,定鼎华夏的初期,其内部的秩序、团结和对外的一致性,比之人心涣散、腐败透顶、气数已尽的明王朝来,还是显现出相对的竞争优势和新事物发生、发展、完善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倾向与内在活力。特别在康熙时期,作为一代明君,开始认识文治的重要性,提倡重武崇文的时候,在朝重臣明珠也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力主重满用汉,崇文重教。同时在议撤三藩、收复台湾和抵御外侮方面采取积极手段,体现了与中华文化相一致的民族团结、疆域一统的文化观。这种较为开明的观念对其家族成员是会有相当影响的。

  纳兰纳兰性德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政治生活的大背景必然在他思想上形成烙印,开明意识必然深刻于他的观念启蒙过程。又因为纳兰性德出生和在世的阶段,也正是其父明珠官运亨通,权势渐重的上升阶段。家势炎炎,跃然王公之列。首相的显赫更是万臣莫及的。这种高贵的地位,使他従一开始就有条件在最佳环境中受到最好的教育。据说他四岁学骑马,七岁学射箭,十四岁通诗文。作为封建官僚家庭中的嫡传长子,作为聪颖早慧的贵族神童,无疑是明珠夫妇的掌上明珠。家中为他延请的数位家庭教师,都是名扬一方的饱学之士。他的个人天赋也得以被尽早发现、培养。中贵子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关顾、举荐,有更多的机遇,这是自不待言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表现出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使他更锦上添花,较寻常人更一步一层楼,十步一层天。他入太学即为“校长”(国子监祭酒)徐文元看中,并推荐给在朝为官的家兄徐乾学。顺天府乡试,徐乾学又正好是该考区的副主考官。纳兰性德小试牛刀,一考中举。在徐乾学的帮助指导下,他又编辑大型书籍《通志堂经解》,著录《渌水亭杂识》等。在考取进士之前就已经是学有成就,声先夺人的贵族举子了。清代科场对八旗子弟是关顾有嘉的,其政策也是提倡、鼓励。纳兰性德再试科场时,不但获得二甲第七名,而且是备受赞誉“叙事析理,谙熟出老宿之上,结字端劲,合古法,诸公嗟叹,天子用嘉”(徐乾学语)结合他之前的才华和之后的成就,可以看出纳兰性德的真才实学,以及贵族身份于仕途、学途的通达。

  再者,封建贵族大家庭的优裕生活,使他入仕之前能够想自己所想,做自己乐做之事。在不受过多市俗干扰的环境中,精心地经营个人的艺术生活,编织个人细腻的情感之网。他无需体验生存的辛酸,经历创业的艰难,饱偿仕途的坎坷。既不必担心穷措大作富贵诗的可笑作大,又不必顾及小人得志的洋洋自得与轻狂。 在他的艺术中,体现的是成熟的贵族化倾向,进入到比较自然、纯粹、本质的境地。那种冲淡、平和、自然正是在那种物质、精神生活基础上的一种超越。

  2、职业塑造纳兰纳兰性德点为进士后,便做了大内侍卫,并在几年的时间,従三等侍卫升到一等侍卫。一等侍卫为正三品,格同武官参将、文官府尹(市长),属于上品高阶。清代侍卫大致相当于汉代的羽林郎之类的侍従武官,区别于外廷朝臣(国家行政职官)。历来多由勋戚、贵胄子弟充任,算得上“近卫军官团”军官。侍卫们在帝王身边随行宿卫,并接受临时差遣。由于是帝王身边的随従亲军,品级起点远比普通行伍出身的军官要高,(三等侍卫为五品,格同知州)因此这一职务也有荣誉性质。

  兰纳兰性德担任侍卫以来“御殿则在帝左右,扈従则给事起居”、“吟咏参谋,多受恩宠”。他在御前任职,能应付自如。皇帝诗兴大发,他随声唱和;皇帝若有著述,他受命译制;皇帝行猎,他则执弓冲突,跃马随围。“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由于尽职称诣,他受到康熙皇帝的金牌、彩缎、弧矢、佩刀、鞍马、诗抄等赏赐,得到让许多人羡慕的特殊眷顾。

  纳兰就他的出身来看,很难对现实社会有准确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养尊处优的环境对或有才华的人,大约也只能成就个风花雪夜中的宝哥哥、林妹妹。“文”再出不了写“三吏”、“三别”的杜少陵,“武”也铸不成壮怀激烈的辛稼轩。但天资聪慧的纳兰性德出乎寻常地利用了良好的条件,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增广见闻。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活的狭隘局限。宫廷侍卫因为要常随帝王参与各种重要活动,遇有巡狩之事则要扈従,踏名胜山川,过乡镇城邑。鉴于经历见识对一个诗人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影响在他的诗词中反映再明显不过了。这类经历对诗人激发情感,阔大境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扈従东巡,填词《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如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 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其中“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二句被王国维评为“千古壮观”。従中人们不难察觉其职业对他创作的积极影响。

  纳兰另据有史可查的记载,康熙为阻止沙俄的南侵,于康熙二十一年派都统郎坦、彭春、萨布素等一百八十人,以狩猎为名,沿黑龙江行围,达雅克萨,探敌虚实,测水陆通道,进行战略侦察。三年后,清军调集军队,水陆并进,与沙俄进行了史称“雅克萨之战”的反击战。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沙俄在于我有利的条件下,鉴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阻止了沙俄的向南扩张。参加那次隐蔽侦察任务的就有纳兰性德。作为当时就有社会影响,才华横溢的风骚词人,随猎兵千里赴戎机。既显示了武官的职业本色,也锤炼了才子的诗魂剑胆。一世风流,一个花絮,一段男儿的军旅华彩。

  纳兰由于侍卫的职业性质,虽为帝王随身近臣,但不参政;虽是军官,但不统兵治军。小心警卫,谨慎行事,既不能随人乐而忘形,也不准因人悲而失态。这就使其与国事、军机保持一定距离。当然本人秉赋不愿涉足官场,无心政治也是一个重要内在因素。他的诗词几无“巨擘宏篇”,时不常流露出侍御的恭谨,随驾的小心。“夜阑怕犯金吾禁,几度同君对榻眠”(《无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诚惶诚恐。“平堤夜试桃花马、明日君王幸玉泉”。加班加点,试马备鞍,服劳尽职。康熙幸游西山名胜,一路“骏马骎骎踏绿萃,羽旗豹尾映龙鳞”

  (玄烨《夏日同大学士明珠暨诸侍卫过黑龙潭途中作》),一派兴高采烈,马快蹄轻,招摇铺张的景象。而当侍卫的纳兰性德却在当值中心生感叹:“燕垒空梁面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浣溪沙•大觉寺》)”;或下岗后,于静中偷闲:“……列岫霁始开,双扉晚初阖。……遥夜一灯深,石炉烧艾蒳。”总之热烈的出行游历,纳兰性德扈従,所作诗词却往往情调深沉,略带忧郁,显出孤独、冷清的气氛。职业的情绪制约,心理压抑,恐怕不能说没有。

  纳兰但作为满人的后裔,八旗子弟在清初,还较多保留着善骑射,骁勇尚武的的传统习俗。纳兰性德并不是一位仅会感伤,吟风弄月的操毫书生。韩菼说他“上马驰猎,柘弓作霹雳声,无不中”。徐乾学赞他“有文武才,每従猎射,鸟兽必命中”。可以推测他的武功和身手。特别当他不在帝王身边时,沽酒射猎,却是英姿勃发,神采飞扬。纳兰性德在京西郊猎时有词《风流子,秋郊记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划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正是他血脉中仍有这种武士豪迈激情的涌动,尽管他终想回避尘寰闹市,于宁静淡泊中觅诗寻梦,尽管他诗词有卿卿之情,不乏细腻精致,但柔中不软,悲中不颓。抑或有绵绵凄婉之致,却不同靡靡之音,更没有扭捏之态。其职业的影响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但施加在他良好的学识、修养、才能基础上,应该说还是利多于弊。従诗人的特殊生活基础所形成的艺术特色来说,在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成就铸成上,职业的影响还是有许多积极之处的。


纳兰性德与清代词坛
  纳兰性德主张作词须有才学。对泥古、临摹仿效深恶痛绝,在创作态度上“ 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认同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 师”的观点。提出“凡风骚以来,皆汝师也。”认为“随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 面目”是迂腐之徒的作为,不足取。还形象地比喻此般行止如矮人观场,随人喜怒。他谈诗词创作“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 于诗者,如是而已。”

  他还主张作诗词要有比兴。并従文艺批评的角度,对唐、宋、明的诗词作品 进行比较,指出宋明的作品赋多比兴少,“雅颂多赋,国风多比兴,楚辞従国风而出,纯是比兴,赋义绝少。唐人诗宗风骚,多比兴。宋诗比兴已少,明人诗皆赋也,便觉版腐少味。”在他的诗词中,他常以竹、松、兰、荷等自比,借物起兴,循着他的“发乎情,止于礼义”的创作过程,抒发高洁的情怀,辩明超脱的心志。

  纳兰把纳兰性德在文学,特别在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仅看成是一个文人在其文学艺术领域内的成功,是不够的。特别要注意到的是,他的成功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和这个典型所代表的一种积极的观念、意识和文化倾向。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流向,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融汇百川的一个缩影。

  未入关前的满族在与明王朝的军事斗争中,由弱变强,屡屡获胜。清太祖努 尔哈赤已经开始注意吸收汉人有学艺者加入自己的阵营。当然,他们最先接受的 是诸如火炮技术之类的“硬件”技术。入关后,当满洲贵族的势力不断向全国扩 展,清军的铁蹄开始踏入江南之时,在这个人文荟萃的温柔之地,受到了最激烈 的抵抗。清军每攻一地,克一城,几乎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亲王以下官兵伤亡惨 重。为了血恨报复,清军甚至采取了人类军事斗争中最为极端的屠城行为--“ 扬州三日”,“嘉定屠城”。清军虽然占领了文化名城,但没有征服人心,堂堂的征服者在文弱书生眼中,也仅是沾满鲜血的武夫一介。従孔子后裔孔尚任的《 桃花扇》中,李香君劝侯公子参加尚可法的抗清斗争的戏剧情节中,可以看到佳 人鼓励才子抗清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可以従妓女都劝嫖客投身抗清的另一特殊角 度领会这种反抗的全民基础。这种不妥协的,以柔克刚的激烈情绪,被当时的思 想家顾炎武以深刻的道理形式讲出:“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 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所说的“亡天下” 即落后、野蛮对进步、文明的践踏与灭绝。对这种倒退现象的拒绝,必将唤起顾 炎武所说的国家兴亡中的匹夫之责。这也使得江南地区既便在被清军武力征服后 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仍然是思想最不稳定,人心思旧的地区。面对江南文士集团, 满洲武士也是英雄无奈。

  康熙亲政之后,聪明的青年帝王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弄通了一统中国的 帝王应该弄通的道理,认识到文治的重要,认识到本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主流文化 之中对于维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不可或缺。而仅依靠従关外带来的那点马背文化, 仅依靠降清二臣的那点汉奸文化,是难以进入中华文化主流的。他一改外来征服 者的形象,俨然以中华民族代表者的姿态,采取如下措施:尊崇孔孟,承袭文化 大统。开设博学鸿辞科,开科取士。倡导满人学习汉文化。这就形成了逐渐従被 动受影响到主动接受的文化过程,在语言文字、伦理纲常、行政规则、科考官制 等意识形态和制度形式上朝中原文明方面靠拢。康熙首先去朝圣祭孔,把这个远 在纪元之前的“人文初祖”捧到了位极人臣的历史高度。他下令设置博学鸿辞科, 恢复科举考试,尤其注重对江南文士的网罗。他派出自己最有文采的亲信曹寅( 曹雪芹祖父)一族赴江南。

  经济上管理织造,文化上笼络文人,称得上是清帝王 的文化使臣。在鼓励皇家子弟、八旗贵族学习接受汉文化的形势下,确也涌现出一批学有所成的才子。纳兰性德便是这其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佼佼者。他本人科 举出身,蟾宫折桂,表现出出类拔萃的文学才华,并被康熙看重,放在自己身边, 充当文化亲随。在康熙成为中华大帝,经营文化的顺时之举过程中,纳兰性德与 曹氏一内一外的布局形式,是有深远的政治、文化方面用意的。

  纳兰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表现比较开明,并抱积极态度。 其子纳兰性德又在其基础上,树起了一面文学诗词的旗帜。如果说曹雪芹的《红 楼梦》是满汉文化融合后,中国古典文学开拓创新形成的一个最高峰,那纳兰性 德的词作,就是在文化融合过程之初的一个成功的里程碑。对纳兰性德,我们看 到的不仅是他超逸的才华和令词的美丽,従他的成就与表现,更让人看到具有民 族特色的文化过程和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千年不绝的百川归海的历史趋势,向 我们昭示着这个文化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增强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面对今天的世界文化的浪潮,我们应该,也能够敞开博大的襟怀,咀精嚼华,吞吐大荒。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似相忘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可只从他化骆宾王“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之意反其道而用,便也能感受到激情背后丝丝的“冷”。纳兰词中这一“冷”的意蕴非是无由,更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又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与他个人色彩浓厚的悲剧心灵密不可分。悲剧是有价值的事物在两种力量的冲突下毁灭和失败。纳兰的悲剧心灵来源于残酷的现实压抑和心中美好愿望的冲突,以及最终的绝望。浸润于浓重的悲剧意识中的玲珑心灵,使得“哀感顽艳”之篇不绝如缕。而如要体察纳兰的真实内心,一首《咏笼莺》或有几分帮助: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这首诗以笼中的黄莺自喻,哀怜身世。黄莺儿栖息于翠幕中,无法自由歌唱、翱翔在春风里,反不如燕子能自在安居,上得了云天,远征万里。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清初康熙朝的宰相。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都察院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一路青云扶摇直上,可谓“朝夕纶扉,以身系天下之大望”(《清史稿•本传》)。纳兰的一生,都处于明珠势力不断上升的时期,生长在裘马轻肥、钟鸣鼎食之家的纳兰于康熙十一年间中顺天乡试举人,由于寒疾告殿,四年后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后晋升为一等侍卫。纳兰熟读经史,文武兼备,少年得志,在旁人看来,他直属于“天子用嘉”,可对他而言,侍卫这个职位就象囚着黄莺的笼子般,本想“一腔热血吞鲸矶”,可是却只能“鲛螭长捧御书闲”。偏偏又恨他不是一个没有抱负的人。

  纳兰初入仕途时正遇上三藩之乱,他欲请命上战场杀敌,但君、父均不允许,当他看到“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墟落断炊烟,津梁绝行舟”时,油然产生了一个宏愿,在《金缕曲》中他是这样写的:“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这是何等的豪放!堪与苏东坡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较高下。

  然而这种豪气却始终没有兑现在亲历亲为的实践中。纳兰只有把这一气吞山河的胸怀消磨在仕途官场上,偶露峥嵘,便只在出塞之作,“夜深千帐灯”、“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几处,纵换得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奇观”的赞誉,也难抒心中积郁的块垒。

  仕途又顺利么?严绳孙在《通志堂遗稿序》中说纳兰“惴惴有临履之忧”,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尚且如此,足见那是如何的“日暮风沙恶”了。

  纳兰所处的时代,是那个社会的繁华之花即将凋零前的最后盛大绽放,虽是烈火烹油,但终不免面临“开到荼蘼花事了”的局面。明珠“是一个善于弄权的官僚,他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婪无比”(张草纫《纳兰词笺注•前言》),起初依附索额图起家,一旦羽翼丰满,便培植势力,与索朋党倾轧。康熙是一个高明的帝王,他对臣子的控制可谓如鱼得水,对朝廷上的党争既控制,又依赖双方互相制约,在局面上制造着均势。因此,明珠势力上升,不仅没有给儿子带来便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兰的发展。纳兰于康熙二十一年被赴梭龙进行侦察,竟就是他九年侍卫生涯中,唯一的一件独立进行的实际工作,可任务圆满完成后,他又被束之高阁了。这样,他怎能不怅然地去吟“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诗人最是敏感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纳兰个人政治上难抒抱负,又加上善感的心灵,由时代所造的、仿佛就是命运般的悲剧性阴影密布生活诸多方面。他有一首《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晏几道有词“昨夜梦魂无捡拘,又逐扬花过谢桥”,纳兰将小山词化为己用。在一个风雨萧萧的夜晚,他被无端的愁绪缠绕着,坐立不安,灯花已经剪尽,一宵也即将过去,可是纳兰却不知自己因何而寂寞,因何而空虚。这不仅是他个人思想上的苦闷,一整个时代的阴影就是他心中无法排遣的忧郁,它笼去了他头顶灿烂的阳光。纳兰根本不知出路在何方。他想在佛道中寻求解脱。

  他自号楞伽山人,他希望自己能“曾染戒香俗念”(《浪淘沙》)。他许多词中,出现了佛家典故。但像他这样的贵胄子弟,真的能剃了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么?他纵然也做过“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着莼丝碧”的出世梦,但,除了诗词中,他还有什么地方真能过上这种美好恬静的生活么?

  纳兰有机会得近天颜,身侍金阶,但无法一展身手建功立业。在他仕宦生涯中只有两类活动,要不是殿前宿卫,就是随驾出巡。无论哪种活动,他都是一个陪同而已。他和汉族文人顾贞观、朱彝尊、陈惟崧等往来,也有曾营救吴兆骞并发付他的后事的义举,在当时的满汉关系中,书写了难得的友谊之篇章。可对于这些比他大上二十多岁的潦倒文人们来说,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一片赤子真诚的背后,不是在发泄心中的郁闷,有几人真正了解他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下的寂寞?他也说:“冷冷长夜,谁是知音者?”他死后顾贞观在祭文中以无比痛惜的口气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无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酹;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

  纳兰有一首《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漻。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生命的一大部分完全迷失在苦闷中。

  只有在爱情中寻找更显难得的真诚。

  事实上,无论顾贞观的“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还是陈其年的“哀感顽艳”,这些评论大多针对的是纳兰的爱情词而发的。纳兰性德一生的情爱生活始终不谐,发妻卢氏是两广尚书的女儿,这桩婚姻显然颇有政治意味,他们过了几年美好生活,卢氏便夭亡了,此后续娶宫氏。曾和江南才女沈宛有段恋情,又遭“满汉禁婚”棒打鸳鸯。

  清人笔记记载:“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蒋瑞藻《小说考证》引《海沤闲话》)学者中同意这个说法的不在少数。苏雪林在《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研究》中,开枝散蔓,指出这个女子是纳兰的“中表或姨表姐妹”,证据是纳兰的《昭君怨》和《柳絮》两词。可以想见,如果前面《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这样的初恋情词如真有本事可寻的话,自初恋始,纳兰的情感历程就一直交织着“玫瑰色和灰色”(黄天骥先生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中这样来形容概括)。

  纵然那个初恋很有点“小说家言”的意味,是真是假无法判断,发妻的早逝无疑使这个多情的男子鬓染零星了。他与卢氏几年短暂的婚姻让他深陷迷情。无论春风夏月,花开花谢,卢氏梨花般的身影总是时刻跃出脑海,映入眼帘,挥之不去。

  纳兰也有描写爱情欢乐的篇章,如《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等,但他成就最大、最使人荡气回肠、伤情动感的要数他的悼亡之作,如前所举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临江仙•寒柳》等。《临江仙•寒柳》这篇在张秉戊先生的注本中,虽编在“咏物”篇中,但早有毛泽东“悼亡”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点明了意旨。又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确实篇催人泪下:此恨何以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开篇五个字,便给人一种绵绵无尽的愁思。在凄凉的思绪笼罩下,还有恼人的细雨,点滴在这暮春时节——既是葬花时分,也是他的爱妻香消玉殒之时。纳兰不愿意承认妻子死了,他希望妻子只是睡了,睡了三年。孤独的词人希望妻子“是梦久应醒矣”,转眼间尘世的污浊和无聊又袭人而来,不禁意气寂灭,反觉即便妻子真的醒来,也“不及夜台尘土隔”。上阕五十七个字实写了亡妻忌日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纳兰他伤感身世遭遇的感慨。下阕笔触极为细腻,刻画了一个饮尽别后泪的痴情人儿。爱人虽逝,可是“望庐思其人,入室想其历”,由生想到死,由今世念及来生,“终宵转侧”,难以入眠,只有期盼来生两人重结知己。

  情或可通生死,所以在重阳前三日夜,可怜的词人终于梦见了爱妻“素妆淡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这几句见于《沁园春》的序言。未读其诗,见序已经怅然。两人梦中相见,妻子叮咛丈夫的话太多了,沉浸在与爱妻相逢的悲喜交加中的纳兰无心多记,足见他思念的苦。他也只有在回忆中获取一些安慰,想想当日与妻子“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观日斜”,这在当时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片段,被沁心彻骨的记忆一丝丝地抽出,怎不教人“不敢卒读”?

  纳兰在人生最后一段时日里,感情生活再次遭受打击。他和沈宛由顾贞观搭桥牵线,彼此情投意合,过了一段“欹角枕,掩红窗”的甜蜜生活,但好景不长,因满汉之别,而不得不分手。按张草纫先生的笺注,纳兰于康熙二十三年十月随康熙巡视无锡,返京后与沈宛相见,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去世,当中只有短短几月,可见与沈宛的分手应是他撒手人寰的一个原因。

  纳兰一生非常短暂,只有三十一个春秋,他有诗说“予生未三十,忧愁过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已吹断”,在他的爱情词中触目皆是伤痛,一股激情还在燃烧的同时就已经将燃尽后“冷”的遗迹展露无遗,只以他爱情生活中的不完美、不得和谐来解释,则“不见舆薪”。纳兰一切创作中,汹涌着一股悲剧的潜流,只能说,他独特的悲剧式人生是唯一的源泉。纳兰受生活的限制,作品题材比较狭窄,也很难说有多高的思想境界,他只得一个“真”字,把个人的情感和经历,写得真切感人,同时又少了那种矜才使气、堆砌辞藻的习气,以独特的白描手法,令一个“悲”字淋漓尽致。

  在他人生的晚期,写有一首《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里,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下阕首句是李商隐的“此情已自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在纳兰处,十一年来入世生涯不过零丁一梦,还有什么惘然呢?若还未曾大彻大悟,也该知道梦终有醒时了吧。

  所以说,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不管是悼亡还是怀人,无不浸透了他辛酸的泪,他怀念的,悼亡的不仅是他的恋人,他的妻子,也是他梦中和幻想中美好无争的桃花源,是他忧郁的流逝的青春的写照,是他冲不破的藩篱,割不断的羁绊,是他对遮盖在蓝天的乌云的喟叹,也是他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叹息和对自己一生荣华富贵却无力做主的悔恨。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是他伤感无奈一生的结晶,是他唯一的宣泄处。在那个要为“三不朽”奋斗终生的社会里,自谓“我是人间惆怅客”的纳兰性德,爱情词是他最后一道抵御世俗的脆弱防线。


传说及野史八卦
1、生馆死殡
  当年,大学者吴兆骞因事牵连,被康熙皇帝大笔一挥,就流放到了黑龙江。好友无锡人顾贞观为他鸣不平,并向纳兰性德求援。

  顾贞观的两首《金缕曲》感动了纳兰,他认为顾贞观的这两首以书信形式填写的词,完全可以同西汉苏武和李陵的赠答诗、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媲美,堪称文坛三件极品。于是,他回信说,此事十年之内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但顾贞观并不满意:“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顾贞观很是书生气,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恐怕没见过这样求人办事的,如何敢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而且得寸进尺,也不怕人家反感?但纳兰性德性情率真,毫不在意,只是慨然允诺。

  这件事阻力重重,难度可想而知。纳兰性德求助于他的宰相父亲明珠,经过一番斡旋,终于使吴兆骞结束了流放生涯,回到了北京。

  吴兆骞回京以后,旋即被纳兰性德聘为馆师,为其弟教授学业。吴兆骞于1684年10月病故,此时纳兰性德人在江南,他得信后立即回京,为吴兆骞操办丧事,并出资护送灵柩回到吴的家乡吴江。这就是所谓的“生馆死殡”。

2、初恋情人
  据说纳兰性德在正式娶妻之前,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就是他的表妹雪梅。雪梅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纳兰家。这位表妹冰清玉洁,才智过人。纳兰性德和表妹相知相爱,心心相印,私订终身,但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纳兰母亲的激烈反对。母亲固执地认为,一个父母双亡的孩子,即使她是自己的亲外甥女,她也是“丧门星”,怎么能把这种“不祥”带给自己最心爱的长子呢?

  不管纳兰和雪梅如何的苦苦哀求,母亲都不为所动。为了拆散这对“冤家”,父母想了一个损招,把雪梅送入了宫中,从此两人就再也未能相见。坚贞的雪梅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在宫中吞金自尽,纳兰性德得知消息以后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场。
[ 此贴被暮水尘烟在2011-01-09 03:1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七月夏凉,

ZxID:12558644


等级: 明星作家
对派派失望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1-06-20 0
纳兰容若
岚影lan

ZxID:4425313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1-06-20 0
哦哦哦~~公子啊~~~~
楼大好强~~超全的介绍啊~~呵呵~~
慢慢再来研究一次~~
仟黎千寻

ZxID:12075176

等级: 热心会员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1-06-28 0
很喜欢纳兰容若的词
不过像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应该只能出现在梦中吧
琪水如银

ZxID:14558231


等级: 脱颖而出
月光汤汤,琪水如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1-06-28 0
很多人喜欢他
昨夜情事

ZxID:13492829

等级: 明星作家
离别与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悲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1-06-29 0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于飞~

ZxID:14793477


等级: 文坛巨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1-06-29 0
短暂的一生却留给后人这么多的话语
他是特殊的
他是孤独的
又不是孤独的
历史记住了他
或许在那时还有谁记住了他!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