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喵】【转】协和医生说|正常食用碘盐不增加甲状腺癌风险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5 回复:0

[医学科普] 【萌喵】【转】协和医生说|正常食用碘盐不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喵泽。

ZxID:68549316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youshine。
2.27周年/9.9结婚纪念/6.8上任/9.14网盘组/11.7特攻组/12.8体育/2.1手打/3.18求书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15 0


协和医生说|正常食用碘盐不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协和医生说|正常食用碘盐不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加碘食盐会引起甲状腺癌吗?这个问题近20年来在互联网上的讨论经久不衰。食盐加碘政策实施20余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在部分网络“大咖”眼里,就成了碘盐“致癌”的重要“证据”。然而,这个现象是否能够成为证据的核心就是:时间先后关系是否即意味着因果关系?下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就从科学的角度尝试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01.碘是甲状腺激素不可替代的原料

甲状腺就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场所,而碘和酪氨酸就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因为甲状腺激素对于人体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尤其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以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02.碘盐的推广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和土壤中都存在缺碘的问题,山区、丘陵、河谷地带更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委员会(ICCIDD)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碘150微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个成年人每天通过饮水摄入大约10微克碘,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大约25~50微克碘,如果平时喜欢吃含碘高的食物如海产品,则从食物中摄入的碘会更多。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居民在“食盐加碘”政策出台以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碘摄入不足,严重的就会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则出现地方性克汀病,后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

因此,我国医学界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探讨如何补充碘元素,在朱宪彝、马太、陈祖培等几代内分泌学家努力下,在多地试点以后,确定了我国的“食盐加碘”政策,实施后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很难见到。而相关研究也显示补碘后儿童的智力水平显著提高。因此,“食盐加碘”政策可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即便在大获成功的同时,参与这一重要项目的学者们也提出了补碘后是否有可能促成甲状腺其它疾病的可能性,包括甲状腺癌的可能性。

03.甲状腺癌患病率的攀升及病因

在我国,甲状腺癌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患病率近20年来节节攀升。然而真正的原因,科学界的一致观点是检测手段的提高和早期筛查的普及。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让原先“看不见”的结节无所遁形,让原先“看不清”的结节原形毕露。于是,越来越小的甲状腺癌被早期发现,而多数甲状腺癌属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通常生长缓慢,因此被早期发现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甲状腺超声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常规体检项目,甲状腺结节被大批量筛查出来,而其中一部分本来颇为隐匿的甲状腺癌也随之“浮出水面”。这是对甲状腺癌患病率快速攀升的最合理解释,远较用碘摄入量增加来解释合理得多。并且,同一时期,在国际上碘摄入量减少或保持稳定的国家,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也在明显升高,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那么,撇开其他因素,目前我国的碘盐食用量到底有没有可能使甲状腺癌患病率升高呢?近年来我国的重要研究——TIDE研究给出了更为明确的回答。

04.TIDE研究

TIDE研究是2015年至2017年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与CDC合作,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开展的中国居民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状况调查的简称。

调查结果显示,多年“食盐加碘”政策以后,在高水平碘摄入地区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并未增加。这是目前最能够回答食用碘盐是否会增加甲状腺癌患病率的最佳证据。当然,再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并没有证据说明正常食用碘盐会和甲状腺癌有任何的因果关系。相反,缺碘会造成甲状腺疾病这一结论非常明确,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当然,过多服用碘盐也无必要,并且摄入盐过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可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因此,正常食用加碘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 Guidelines Taskforce on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Cooper DS, Doherty GM, et al. Thyroid. 2009;19(11):1167-1214.

2. Liu XH, Chen GG, Vlantis AC, Tse GM, van Hasselt CA. Mol Cell Endocrinol. 2010;320(1-2):128-135.

3. Knobel M, Medeiros-Neto G. Arq Bras Endocrinol Metabol. 2007;51(5):701-712.

4. Li Y, Teng D, Ba J, et al. Thyroid. 2020;30(4):568-579.

5. Wang Y, Wang J, Chen Z, et al. BMC Cancer. 2021;21(1):1000.

https://www.sohu.com/a/720179220_102327?scm=1103.plate:654:0.0.1_1.0&spm=smpc.channel_218.block4_113_Mng7qw_1_fd.2.169474098768977PYXY2_715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4
  • 轻羽沉

    派派币 +1 2023-09-21

    已兑换萌喵

  • Ⅵ歲嘞

    派派币 +3 2023-09-15

    美化加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0

精彩
0

感动
0

搞笑
0

开心
0

愤怒
0

无聊
0

灌水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