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资】【转】怎样让孩子能够愉快的和你聊天?(从放学接孩子说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2 回复:0

[亲子教育] 【花资】【转】怎样让孩子能够愉快的和你聊天?(从放学接孩子说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沈淮西。

ZxID:11437411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任野。
11.4转正/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16 0


《怎样让孩子能够愉快的和你聊天?(从放学接孩子说起)》

我相信,作为我们这一代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特别讨厌放学回家,爸妈没完没了的问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或者旅行,游玩回来,还需要和父母巨细靡遗的回想和汇报整个过程怎么样。而随着我们有了孩子,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也不自觉的成为了那个自己所不喜欢的父母的形象,但心中的焦虑却不断的推动自己去孩子那边寻求解答的释然。

其实是可以有更好的路径的,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剖析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的需要了解孩子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我们从孩子的答案之中能够获得什么?

我有想过,孩子回来后,她需要怎么样的回答我才会满意。然后,我大致写了下来:
亲爱的爸爸,我今天在学校里面很开心,也很想你和妈妈,学了很多新知识,没有人欺负我,我也没有做什么坏事情。中午饭吃得饱饱的,还添了一碗饭,老师都有表扬我。。。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这段话里面,我们希望看到孩子表现出对父母的尊重,希望孩子心情愉快,希望她能够与我们有情感的联系,希望她积极的发展,不被欺凌,道德上良好发展,身体健康,强壮,获得社会的认可。。。。。

但写完之后,我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然后,我就笑了好久,这还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么? 所以,去要求孩子做到父母满意的要求来汇报她的生活,其实是一件并不现实的事情。

而且,对于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被要求汇报自己一天怎么过的,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试想,我们上一天班回来,家里有个人问你:今天上班干了些啥?有没有和同事好好相处?中午饭吃好没有?领导有没有批评你?有没有表扬你?早上出门说的升职相关的考核完成得怎么样?
什么感受?你会觉得这个人对你是真爱么? (如果你回答是肯定的,我祝你天天被真爱环绕。:))
所以,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想,孩子回来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父母?我相信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是唯一能够让孩子和你达成一个良好沟通的路径。

我没有办法说别人的例子,所以就拿自己来举例吧:
幼儿园
在孩子幼儿园时期(这是最早孩子会有大半天时间与父母分开的时候。),孩子看到我就已经很开心了,而且这个时候孩子并不具备完善的语言沟通的能力。让他回答:今天过得怎么样啊?有没有听老师话啊?等等问题(并且 有些家长会以连珠炮式的频率来问孩子。)其实并不能获得满意的回答,也起不到太大的语言学习的作用(因为语言体系的构成还很初级,完整的描述这个能力其实需要一系列相关的能力配合)。更多是在提问的过程之中,家长释放了憋了许久的情绪(对孩子的担心,对孩子动向不明时间段的焦虑等等)。其实很多家长也不是非要一个答案,更需要的是自己“问爽了”。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孩子对于这些问题的麻木和无视。
这就是我提到的为什么教育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当我们在幼儿园时期问痛快了,孩子也习惯了“其实家长就是习惯这么问,我恩恩啊啊的其实也就会过去了”这么一个概念。那么,孩子到小学,中学,乃至更大的年龄段,你真的需要实际的反馈的时候,你再要去删掉孩子从幼儿园已经根深蒂固的概念,我只能祝你好运了。(不是不可能,只是从一开始就太不上心的父母,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要解决的也肯定不止这一条概念的问题。)反之,如果幼儿园能够开个好头,后面做好的概率也自然会提高。

这个年龄段,孩子放学的时候,很多是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家长来了。这个时候陪着孩子找个地方玩玩乐乐,或者一起回家(一个共处的时间)。关注好当下的孩子,克制住自己问孩子这个那个的心理,就是很好的选择。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一点方法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面过得怎么样,孩子年龄在上中班大班的时候,和你玩得开心,自然会陆陆续续的说幼儿园里发生点啥的,这种机会也可以创造。比如可以和老师了解一下,新学的歌,新学的舞,新做的手工等等,然后自然点和孩子说。(不要那种:你们今天新教一个歌?唱给我听听。)很多时候,事情要你先做。比如,今天听说你们教新歌了?这歌爸爸小时候也学过,然后balabala的唱。这就是和自家孩子“搭讪”的技巧了。如果这之中唱错了,孩子说要纠正,那就正好顺其自然,让她发挥,如果唱完了孩子不接这茬,我们还可以唱唱别的以前小时候学过的歌(这次没用,也许下次小朋友就会跑来说:爸爸,你上次唱的歌我们老师教啦。这就是留着“让子弹飞一会”)。这样的机会要去思考、设计和创造。并不复杂,但是增加孩子主动与你交流的机会。这和被父母“逼问”下的被动交流,在孩子成长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套话”的意图不要太明显,要真诚。否则你的“套路”会越来越不好使唤。让孩子自然的表露,也不用刻意的激励,因为孩子还有一种特征,就是会顺着父母的喜好说话,而罔顾了真实性和合理性。这方面呢,大致的概念就是和孩子之间有一种接近正常成人之间的对话。但对于其言语中过分夸张和明显逻辑缺失或者混乱的部分,不要去做是非评判或激励。(简单来说就是,当孩子说:“我今天有多厉害,吃饭吃好多,连碗我都是一口吞掉了。”的时候,不要去说:“你瞎说,你说谎”,或者说:“你真的一口吃掉一个大碗啊,真厉害啊。”。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选择不回应或者转换话题,其实在无形之中就是给予孩子一些潜在的沟通规则。有些内容会激不起话题高潮,这其实等效于孩子在玩“我比你厉害,我比你更厉害”这类游戏的时候,你去打断和禁止,但这个更为缓和。)当然,这是我针对我女儿,每个人自己的孩子,和自家的教育风格,依旧需要自己调节和把握。
小学阶段

孩子到了小学,可能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沟通的期望会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孩子的确会在这个阶段有非常大的智力的飞跃,但不幸的是,通常是跟不上爸妈的期望的:)。很多孩子对于父母放学回来的问话格式可以说了如指掌。“作业做完了吗?”“上课表现好吗?”“课听懂了吗?”而这“回家三问”背后还关联着挨打挨训前的“暴击三问”:“你不是说你作业做完了吗!”“你不是说上课表现挺好吗!”“你不是说你上课听懂了吗!”
其实为啥不要这么和孩子说话道理和幼儿园差不多。本质上还是父母自己在消解自己的紧张,但孩子并不喜欢这样。而对于我女儿来说,我们通常是以一种“交换状态”的模式在交流。我告诉孩子我这一天做了些啥,其实就是给孩子一个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同时也是很好的去感受和思考孩子在想什么的模式,如果光是报流水帐,孩子也会烦,那就需要和孩子讲讲今天遇到的一些趣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习惯性和你说说今天学校里面的趣闻,并随之也会带出更多的私货。

而这之中,有些原则也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不嫌弃。孩子的有些事情可能在你觉得很无足轻重,或者很幼稚。请即使不喜欢也记得听完。在听到你真正想听的内容之前,听几年这种是必须的。

第二,保密原则。对话的内容有保密需求的,就是绝对需要保密,没有人会把真心话说给一个大嘴巴或者出尔反尔的人的。

第三,真诚。 对于没听懂,或者不理解的内容。就直接说没搞明白,没听懂。不懂装懂是一件非常“不酷”会掉粉的事情。同时,要真觉得孩子不错的,也真诚的表扬,不要去摆家长的威严,诸如“好是应该的,坏就该罚”这种古板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思路。

第四,交流情感优先。不要总是想着纠正孩子,告诉孩子一个正确的真理。这种行为就和谈恋爱的时候,对女朋友说多喝开水治感冒一样。孩子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信任你才会分享给你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聊天聊到最后都变成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聊天对象如果不是亲爹我一定和他绝交。

当能够把握好这些原则。对于和孩子日常聊天也会更多的分享出父母所真正在意的信息。

初中,高中
我女儿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我也只能给出一些建议。
到了这个年龄段,如果前期建立的好,也依旧不可以掉以轻心哦。因为生理上的变化也是伴随着心理上的巨变的。不是说,我们从来就是沟通无障碍的,就可以太随意了。放学的交流,或者说,住宿,周末回家的交流。更多的应该是投入到“珍惜当下共处的时光 ”这个主题。
当然,这个阶段的确需要做各种的风险控制,但这些预防工作都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这个大背景下的。

而同时,这一阶段的很多信息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老师和孩子本身。同学之间信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积极的参与到班级活动或者周末寒暑假的聚会活动。父母实在很忙的,与那些在班级活动参与度高的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我个人的感受和经验,所以只能作为参考,真正运用到自己家孩子的时候,还是需要回到文章开头那样,多思考,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怎样组织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是有效的。养好孩子需要不断这样的多多思考和设计:)

可能又有人会说,养个孩子至于么?
我只能说,人生相处最久的几个人不去投入,那还有什么事情?什么人?值得去投入呢?


[ 此帖被沈淮西。在2023-08-17 00:2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5
  • Ⅵ歲嘞

    派派币 +1 2023-10-21

    已兑换花资微讯勋章

  • Ⅵ歲嘞

    派派币 +4 2023-08-17

    美化补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0

精彩
0

感动
0

搞笑
0

开心
0

愤怒
0

无聊
0

灌水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