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资】【转】秋季出游防叮咬,要格外注意这种小昆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7 回复:0

[医学科普] 【花资】【转】秋季出游防叮咬,要格外注意这种小昆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丽丽7410

ZxID:11985453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丽树人
茉莉的季节早已过去,福州的冬季还会远么?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15 0
夏秋交季,天气逐渐凉爽,户外活动变多。人们如果不注意防护,很有可能被昆虫叮咬。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医护人员就来为您介绍一种被白蛉叮咬后引发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黑热病。

问:什么是黑热病?有什么症状?

答: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该病只由雌性白蛉叮咬进行传播,为人畜共患病,其主要传染源为患者或病犬。

白蛉体长仅为蚊子的三分之一,每年5~9月为活动期。可栖息于室内、屋外墙基缝隙以及周围小型啮齿动物的洞穴,以聚集于土窑洞、杂草丛、卫生条件差的厕所、垃圾场、牲畜棚等地最为多见。

感染黑热病的患者会出现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肝脾肿大、消瘦、贫血、出汗、疲乏、全身不适及无力,末梢血白细胞数减少和血浆球蛋白增高等,严重时可能还会致死,因患者的皮肤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且有不规则发热的表现,所以称为黑热病。

病犬外观消瘦、脱毛、耳边和眼圈起麸皮样鳞屑并结有血痂、爪甲畸长等,常见于流浪犬。

该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目前仅在新疆、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和内蒙古6省小范围流行,易误诊或漏诊,不及时治疗易造成死亡。

问:黑热病是怎么传播的?

答:黑热病是经白蛉传播的。

当白蛉叮咬患有黑热病的患者、病犬以及某些野生动物后,即可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以下简称“原虫”)。

被感染的白蛉再叮咬人时,寄生在其消化道内的原虫前鞭毛体即可随着其唾液进入人体。原虫前鞭毛体被人体吞噬细胞吞噬后转化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最终导致人体发病。



问:如何预防黑热病?

答:消灭白蛉是防治黑热病的根本措施。

1、室内滞留喷洒,对扑灭白蛉的效果极为显著。

喷洒时间宜在白蛉季节开始前7~10天,每平方米墙面施药量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即DDT(又叫滴滴涕)纯药1. 5g,六六六丙体0.15g,如DDT和六六六丙体混合使用时剂量各减半。

还可以应用DDT类似物如三氯杀虫脂(7504)和拟除虫菊酯类的溴氰菊酯,以12.5毫克/平方米的2.5%可湿性溴氰菊酯或1克/平方米的“7504”作墙面滞留喷洒。

2、在黑热病存在的地区,尤其是在山丘地区,仅治疗患者难以保证黑热病的根除,必须对犬类定期登记检查,发现病犬,兽医工作者可对其使用葡萄糖酸锑钠输液进行治疗。病死的犬类由专业人员进行掩埋。

3、疫区每年5~9月为白蛉活动季节,要注意搞好住室卫生,保持通风透光和地面干燥,防止成蛉躲藏和幼蛉孳生。

要在住室、圈厕等附近采取灭蛉措施。门、窗装置细纹纱窗、吊挂暗色帘子,可阻止白蛉入室,夜间睡眠可用细纱蚊帐防止白蛉叮咬。

针对入室白蛉具有高度集中于灯光周围活动和停留的习性,用黏性纸吊挂在房内近光源1米范围内,可黏捕大量白蛉。

4、在白蛉流行季节,野外活动前,应涂抹驱避剂于皮肤裸露处,可防止白蛉叮咬,穿长袖、长裤衣服,做好个人防护。

带宠物犬外出时,可提前进行菊酯类药物药浴,1年2次即可。

问:怎么治疗黑热病?

答:首选葡萄糖酸锑钠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二线用药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常用于对葡萄糖酸锑钠耐药,或严重肝损伤、心脏疾病无法应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的患者。建议遵医嘱按疗程治疗,治愈率可达99%。

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生命。预防黑热病,提高防病意识,从我们做起。

https://www.sohu.com/a/711602803_102327?scm=1103.plate:654:0.0.1_1.0&spm=smpc.channel_218.block4_113_Mng7qw_1_fd.2.1692106150622TPtyjfs_715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 轻羽沉

    派派币 +1 2023-08-26

    已兑换花姿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0

精彩
0

感动
0

搞笑
0

开心
0

愤怒
0

无聊
0

灌水

发帖 回复